创业企业身份构建与创业融资
——量表开发及组态分析

温 瑶,李纯青,王正斌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摘 要:外部融资是创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如何获得投资者认同并与之建立长期关系是创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身份理论,阐释投资者认同的企业身份特征内涵,运用理论编码、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揭示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特征(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行业环境和竞争优势),并构建上述4个维度下8因子创业企业身份量表。依据组态理论,运用fsQCA方法探索综合型、竞争型、开辟型和主导型创业企业身份构建路径。结论拓宽了创业融资研究视角,可为创业融资问题提供细致、全面的解释。

关键词:企业身份;创业融资;扎根理论;因子分析;组态理论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Identity and Entrepreneurship Financing:Scale Development and A Configuration Analysis

Wen Yao, Li Chunqing, Wang Zhengb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In the post-pandemic era, the downward pressure on the economy is constantly increasing, and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re harder to come by. In this contex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firmly emphasized the significance and supported "entrepreneurship to bring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promote innovation", making entrepreneurship a new engine of the economy. Entrepreneurship financing not only affects the survival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but also determines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investors and startups has led to difficulties in financing startups. To address this issue, scholars have studied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orporate factors on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However, as an organic whole, the study of a single factor not only makes it difficult to comprehensively explain the financing problems faced by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but also leads to contradictions i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For startups, another issue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is the integration of identity elements, as many companies are unable to utilize existing identity features to integrate attractive corporate identities.

Considering the above contex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lements of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 identified by invest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ntity theory, as corporate identity reflects the "core, enduring,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s. Identity theory makes it possible to provide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holistic descrip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Subsequently,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obtains the initial structure of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ed by investors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pen-ended 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coding methods. Then it use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to extract four corporate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that investors identify, including leadership ability, organizational ability, industry environ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These four dimensions contain a total of eight factors, with each covering two factors. In detail, leadership ability includes leadership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and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 trait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i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al organization, profit expectations, and incentives.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cludes industry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a scale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identity containing these four dimensions (a total of eight factors) is obtained for investor identification.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bining the identity elements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drawing on configuration theory, 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 of fsQCA to analyze the eight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identified by investors in the previous text.Finally, four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paths are sorted out, including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 pioneering, and dominant;and then, by analyzing these four types of configurations,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corresponding to these four paths.

Drawing on 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identity theory, this article employs theoretical coding, factor analysis, and fuzzy 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 methods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identity identified by investors and the configuration effect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identity construction on obtaining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Unlike previous studies based on signal theory or resource theor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 based on social identity theory and identity theory, and provides a measurement scale for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 recognized by investors. On the one hand, it broadens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On the other hand, it provides measurement tools for corporate identity research. On this ba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iguration theory, this article explores four paths for building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 that are conducive to obtaining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breaking through the deficiencie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at only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a single factor on obtaining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Then, 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antecedent configurations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ing, it is identified that different types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can be combined based on their own factor characteristics so as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advantages of enterprises.This also provides a more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s and startups.

Key WordsEnterprise Identity; Entrepreneurship Financing; Grounded Theory; Factor Analysis; Configuration Theory

DOI10.6049/kjjbydc.202306021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10-0024-11

收稿日期:2023-06-08

修回日期:2023-08-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2144)

作者简介:温瑶(1990-),女,河南洛阳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关系管理、创新创业;李纯青(1970-),女,河南南阳人,博士,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营销管理、关系管理;王正斌(1961-),男,陕西渭南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发展、企业伦理、高校教学管理等。本文通讯作者:李纯青。

0 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扩大就业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平和社会纵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由于潜在投资者与创业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创业企业陷入融资困境。创业融资不仅会影响企业生存,而且能够决定企业未来发展。为应对这一问题,学者们基于多个角度对创业融资问题进行了探讨。总体上,创业企业融资可得性研究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对创业企业内部特征进行分析;另一类是对创业企业外部环境进行研究。然而,单一要素无法全面解释创业企业融资问题,这是因为创业活动是多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解释创业融资问题需要更加全面的研究视角。

事实上,基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与身份理论,现有研究发现,商业生态圈中的身份认同与长期合作及信任紧密相连[1]。认同的本质是身份认同,企业身份是指企业核心、独特和持久的特征,它能够回答“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以及“未来存在状态如何”等问题。企业身份能够全面反映企业本质。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清晰地向投资者传达身份内涵是有必要的,它有助于投资者对创业企业进行风险判断和价值评估[2]。现实中,创业企业对潜在投资者缺乏了解,在进行项目阐述时无法向投资者全面展示有用的信息,导致投资者难以对企业发展潜力进行准确判断。由此,投资者无法识别真正有价值的创业项目,导致真正有价值的创业项目无法推进。

因此,本文基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与身份理论,采用扎根理论、因子分析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等研究方法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特征有哪些?第二,影响创业融资的创业企业身份特征前因组态有哪些?本文理论贡献如下:不同于以往相关研究,本文基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与身份理论,揭示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特征并构建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测量量表。一方面,可拓宽创业企业获取创业融资的研究视角;另一方面,可为企业身份研究提供合适的测量工具。此外,本文基于组态理论整合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特征,揭示4种创业企业身份特征组合对创业融资的组态效应,通过比较分析创业融资前因组态,结果发现,不同类型创业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特点进行身份构建,从不同路径影响投资行为。由此可见,本文可为投资者与创业企业的关系提供更为细致的解释。

1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1 理论基础

社会身份认同理论(Social Identity Theory)是在社会身份认同理论与社会分类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Tajfel(1972)认为,社会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关于自己归属于某个社会群体的知识,以及因其群体身份而拥有的情感和价值意义。社会身份认同理论假设个人需要自我提升、自我持续和自我一致,而社会群体成员身份能够提升或降低某人的自尊[3]。基于社会身份认同理论,学者们提出了“身份领域”,以探讨利益相关者对其价值创造能力的看法[4]。作为创业企业的资源提供者,投资者不仅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为创业企业提供增值服务,例如提供咨询顾问、律师或成为积极建议者[5]。因此,作为创业活动深度参与者,投资者能够通过识别企业身份特征实现认同。因此,构建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不仅会影响企业创业融资,而且对企业与投资者的长期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身份理论(Identity Theory)是一种“存在理论”,能够阐明“我们是谁”“我们代表了谁” “为什么我们是成功的”等问题。这一概念被提出后就在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获得广泛应用。随后,Albert等[6]提出组织身份,并将其定义为组织成员认为组织具有的“核心、持久和独特的特征”。国际企业身份协会于2012年发表的《斯特拉斯科来的宣言》指出,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身份,组织身份能够清晰地表明企业个性、目标和价值观,并且表现出企业不同于周边环境的个性。由身份理论可知,创业企业虽处于发展初期,但作为企业身份特征的因素始终存在。然而,哪些身份因素能够获得投资者认同?这些因素如何组合才能发挥最大效用?对此,以往研究并未给出答案。

1.2 文献综述

1.2.1 创业企业身份内涵、维度及测量

以往相关研究认为,企业身份是指通过企业价值观、人口统计特征、竞争地位表征企业核心、持久和独特的特征。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身份定义与构成,现有相关研究仍未达成一致,原因如下:

(1)概念分歧。Alber等(1985)对组织身份的定义得到学界广泛认可,但也有部分学者对“独特”和“持久”特征提出质疑。企业身份合法性研究表明,为了避免合法性不足导致发展障碍[7-8],新创企业势必需要牺牲部分独特性,进而导致创业企业身份特征趋于一致。基于多元企业身份的研究表明,企业身份是多元身份的集合体,且具有动态性特征[9]。总体来看,企业身份是成员形成的统一认知,这种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认知能够跨越组织边界向外界展示。可见,企业身份源于企业最核心、最持久、最能够区分自我的特征。因此,本文沿用企业身份“独特、持久和核心”的定义。

(2)学者们对企业身份构成持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企业身份由一系列被认同的因素构成。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者认为,企业身份认同决定因素包括企业文化、性质、人力资本等,且上述因素对企业认同及企业竞争优势发挥关键作用[10-11];营销学领域的研究者认为,企业身份不仅包括反映企业核心价值的特征,如经营原则、使命和领导力等,而且包括人口统计特征,如行业、规模及其成员概貌等[12]。另一些学者认为,企业身份由不同维度构成。例如,Foreman & Whetten[13]认为,企业身份由规范性和功利性两个维度构成;Voss等[14]基于组织价值观,以艺术、亲社会、市场、成就和经济价值5个维度对企业身份进行测量;韩雪松[15]认为,员工对组织身份的感知由经营优势、企业内部管理特点、工作特点和领导特征4个维度构成。还有部分学者采用某些形容词作为企业身份测量指标,但这一测量方式下企业身份与个体特征紧密相连,无法单独对其进行研究。可见,企业身份由多因素或多维度构成,这些因素或维度并非企业表面特征,而是能够反映企业核心特质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组合。

(3)研究对象不同导致企业身份测量指标不具备普适性。以往研究主要分为两类:一类针对不同主体,例如顾客识别的企业身份、员工识别的组织身份[15-16];另一类是针对某个或某类企业身份的测量,例如电信公司、医疗系统、剧院等[18-19]

综上所述,企业身份是能够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看法的多维构念。因此,本文认为,投资者认同的企业身份是能够反映创业企业“核心、独特和持久”特征的多维构念。

1.2.2 创业企业身份特征与创业融资

关于创业企业内部特征对创业融资影响的研究,部分学者关注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特征对创业融资的影响。早期研究中,学者们关注创始人特征对创业融资的影响。随着研究深入,学者们开始意识到创业团队的影响更为深远,进一步探讨团队教育、职业背景和文化异质性对创业融资的影响。例如,创始团队职业背景多样性有助于企业获得天使投资[1]。教育多样性有利于企业灵活应对环境变化,进而获得创业融资[20]。上述研究对解释创始人或创业团队对创业融资影响等问题具有一定贡献,但结论不一。Kearney等[21]认为,创业团队异质性水平过高不利于企业融资,这是因为人们会选择与自己具有相同特征和经历的人合作。还有部分学者从商业模式角度探讨创业企业融资可得性问题。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哪类商业模式能够促进创业企业绩效提升这一问题,现有相关研究并未达成共识。例如,Zott&Amit[22]认为,商业模式新颖性有利于企业获得创业融资;陈琦[23]认为,商业模式效率性对企业创业融资的影响更加显著。

关于创业企业外部环境对创业融资影响的研究,学者们大多关注创业企业外部资源整合能力对投资者的影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当具备较大网络规模和强网络关系时,创业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这是因为借助大规模外部联系网络,企业能够获取异质性和多元化信息资源,进而与其它企业建立研发联盟,获得更多生存机会[24]。但也有学者认为,盲目扩大网络规模会降低企业融资绩效,不利于企业发展。姚铮等[25]认为,当创始人想加强网络关系时,无形资源投入对企业融资可得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当创始人想拓展网络规模时,无形资源投入对企业融资可得性的影响会受到抑制;李纲等[26]认为,当网络规模较小时,企业能够对外部网络进行管理,以较低成本获取信息;当网络规模较大时,企业网络管理成本上升导致信息获取成本上升,因而不利于企业发展。

综上所述,基于单一要素探讨其对创业融资影响的研究无法得到一致结论。因为创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要素组合会影响投资者对创业企业的看法。哪些身份要素能够得到投资者认同,创业企业应如何整合这些身份要素?这是本文需要回答的问题。

2 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测量

2.1 量表题库形成及有效性

参考韩雪松(2007)的研究成果,本文设置4个题目作为访谈提纲,同时设置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变量(例如年龄、性别、工作年限、教育背景等)和有关就职单位信息题项(例如企业性质、企业存续时间等)。本文访谈对象为专业投资人员,访谈人数为11人。

依据访谈提纲,团队对11人进行了面对面访谈与语音访谈,访谈时长跨度为20~30分钟。将访谈录音转化为文本内容,再通过Nivo软件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首先,找出高频词汇并从中筛选出名词,例如行业、技术、团队等(以此为类别名称),并对访谈文本进行编码。依据文本编码表对11个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对编码一致的地方直接采纳,对编码不一致的地方加以修正。

在第一轮编码中,研究者1提出了9个类别,共105个条目;研究者2提出了12个类别,共86个条目。对于不一致的部分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剔除争议较大的题项并对重复题项进行合并,最终获得6个类别,共79个题项(见表1)。

表1 初始类别合并结果
Table 1 Combination of initial categories

主要类别编码类别1企业竞争优势技术、产品、商业模式2公司治理股权、盈利状况3领导特征管理团队、创始人4企业形象第三方评价、企业规模、企业性质5发展潜力时机、政策6市场环境行业、市场、风险

本文邀请10位专家对题项进行打分并对结果进行加权平均,在剔除平均分在5分以下的题项后,最终得到5个类别(竞争优势、核心领导特征、创业团队特征、内部管理特点和外部环境),共50个题项的初始量表。

2.2 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借助问卷星回收100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17统计软件对受调查者信息进行统计。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显示,Cronbach's α系数为0.974,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KMO值为0.879,球形Bartlett检验p<0.001,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可以进一步作因子分析。为了提炼共同因子,本文将5个类别中的核心领导特征与创业团队特征合并,并将其命名为领导能力。

2.2.1 竞争优势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与最大方差法进行因子旋转,选择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对量表内在结构进行探索。按照因子负荷高于0.5、交叉负荷低于0.2的标准对题项进行筛选,通过3轮分析剔除2个题项,剩余11个题项(见表2)。结果显示,KOM值为0.891,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显著,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解释的总方差为67.775%,并提取出两个主要成分。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成分1和成分2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8、0.811,均大于0.8,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符合要求。

表2 竞争优势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Table 2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量表编号题项编号因子命名题目成份12a1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具有多项专利技术成果 0.894a23拥有独立自主的核心技术0.877a31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 0.866a44技术人员研发经验丰富 0.843a55研发团队人才储备丰富 0.835a66产品迭代较快0.604a714产品的价值创造能力企业客户资源丰富0.821a812产品销售团队具有多年行业销售经验0.765a921盈利能力突出,增速很快 0.757a1011产品具有高毛利 0.707a1122企业面向的客户也具有高毛利 0.534初始特征值5.9221.533旋转平方和载入4.4163.039旋转方差贡献(%)40.14927.625旋转累计方差贡献(%)67.775Cronbach's a系数0.9280.811

竞争优势维度共提取出两个因子。因子1包括6个题项,解释变异量为40.149%,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8。上述题项均与企业经营优势相关,代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而将这一变量命名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因子2包括5个题项,解释变异量达到27.625%,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1。上述题项与产品价值相关,因而将这一变量命名为“产品价值创造能力”。

2.2.2 领导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对领导能力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通过3轮分析剔除5个题项,剩余11个题项的KOM值为0.921,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显著,适合作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解释的总方差为75.473%,并提取出两个主要成分。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成分1和成分2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43、0.895,均大于0.8,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符合要求。

表3 领导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Table 3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n leadership

量表编号题项编号因子命名题目成份12b133领导行为特征管理团队经验丰富0.887b234管理团队拥有较强的执行力0.847b331管理团队人员完整0.810b429核心领导人懂得分权0.790b535管理团队团结意识强0.788b630核心领导人知人善用、用人不疑0.786b723企业家人格特质核心团队年轻、富有拼搏精神0.848b824核心领导者具有企业家精神0.770b928核心领导人富有诚信0.751b1026核心领导人专业实力强0.736b1138管理团队和高管具有很强的迭代能力0.671初始特征值7.1881.114旋转平方和载入4.7553.547旋转方差贡献(%)43.23032.243旋转累计方差贡献(%)75.473Cronbach's a系数0.9430.895

领导能力维度共提取出两个因子。因子1包括6个题项,解释变异量为43.230%,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43。上述题项大多与企业核心领导及管理团队的领导行为相关,因而将这一变量命名为“领导行为特征”。因子2包括5个题项题,解释变异量为32.243%,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5。上述题项与领导团队特别是核心领导的企业家人格特质相关,因而将这一变量命名为“企业家人格特质”。

2.2.3 组织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对组织能力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4。通过两轮分析剔除3个题项。对剩余6个题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KOM值为0.813,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显著,适合作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解释的总方差为70.118%,并提取出两个主要成分。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成分1和成分2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90、0.754,接近0.8,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符合要求。

表4 组织能力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
Table 4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n organizational ability

量表编号题项编号因子命名题目成份12c117企业内部组织特征产权、股权关系清晰0.871c213商业模式清晰0.865c332企业所有者稳定0.683c420企业的盈利预期与激励特征企业虽未盈利,但拥有较为明确的盈利预期或者升值潜力0.866c519企业已经实现盈利0.784c618释放部分股权,建立核心员工持股平台0.749初始特征值3.0921.115旋转平方和载入2.1102.097旋转方差贡献%35.16934.949旋转累计方差贡献%70.118Cronbach's a系数0.7900.754

组织能力维度共提取两个因子。因子1包括3个题项,解释变异量为35.169%,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90。上述题项与组织特征相关,因而将这一因子命名为“企业内部组织特征”。因子2包括3个题项题,解释变异量为34.949%,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4。其中,题项19、题项20反映的是盈利预期,题项18反映的是企业激励方式。由此,将这一变量命名为“企业盈利预期与激励特征”。

2.2.4 外部环境探索性因子分析

本文对外部环境维度的12题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见表5。通过两轮分析剔除1个题项,对剩余11个题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其KOM值为0.882,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显著,适合作进一步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解释的总方差为64.413%,并提取出两个主要成分。内部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成分1和成分2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08、0.727,说明量表内部一致性符合要求。

表5 外部环境探索性因子分析
Table 5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on external environment

量表编号题项编号因子命名题目成份12d146行业特征企业所从事的行业是国家比较欠缺的0.902d245是国家鼓励的战略行业0.843d341企业属于新兴行业0.799d448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大0.759d57产品应用领域就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0.746d642企业所属行业正在迅速发展0.67d744行业门槛壁垒较高0.661d843市场环境特征企业所属的市场具有广阔前景0.739d910产品前景具有潜在较高的市场价值0.705d108公司的产品或者服务符合市场主流价值观0.695d1147市场需求旺盛0.673初始特征值5.7521.333旋转平方和载入4.5642.522旋转方差贡献(%)41.48922.924旋转累计方差贡献(%)64.413Cronbach's a系数0.9080.727

外部环境维度共提取两个因子。因子1包括7个题项,解释变异量为41.489%,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08。上述题项与行业特征相关,因而将这一变量命名为“行业特征”。因子2包括4个题项,解释变异量为22.924%,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27。上述题项与企业市场环境相关,因而将这一变量命名为“市场环境特征”。

2.3 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了对量表作进一步验证,本文进行第二次数据收集,收集对象仍为具有风险投资经验的专业投资者,共收集139份问卷,满足题项与被试1∶10的标准。此外,本文采用Amos17.0软件,运用最大似然法对量表进行验证。

表6显示,各潜变量路径系数介于0.556~0.815之间,且在 P<0.001水平上显著,说明量表有较高的聚合效度。本文通过组合信度与平均方差抽取量(AVE)检验区分效度,结果均大于0.5的临界值。拟合适配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竞争优势、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外部环境4个量表的卡方/自由度分别为2.126、1.694、3.347、1.694,GFI、IFI、RFI、CFI、TLI、NFI和RMSEA值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由此表明,4个量表模型拟合适配度较高。

表6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N=139)
Table 6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N=139)

维度因子CMIN/DFGFI、CFI、NFI、RFI、IFI、TLIRMSEA组合信度AVE竞争优势技术创新能力2.126≥0.9000.0900.8810.557产品价值创造力0.8380.510领导能力领导行为特征1.694≥0.9000.0710.9030.609企业家人格特质0.8370.508组织能力内部组织特征3.347≥0.9000.1300.8810.557盈利预期与激励特征0.8380.510外部环境行业特征2.263≥0.9000.0960.8810.557市场环境特征0.8380.510

2.4 结果讨论

本文构建4个维度下8因子创业企业身份测量量表,如表6所示。

(1)企业竞争优势维度由“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价值创造能力”组成。其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5个题项均与核心技术相关。因此,作为企业发展内核,核心技术是创业者重点关注的内容。

(2)在4个子量表中,领导能力被单独列出,说明创业企业的核心领导人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原因如下:创业企业缺乏信号传递载体,故核心领导人会被视为企业代表。因此,创业企业领导人向投资者展现的“专业能力强”“富有诚信”“年轻有活力”等特征,对创业融资具有积极影响。

(3)组织能力维度题项反映的核心内容是“清晰”,包括产权清晰、商业模式清晰、盈利预期清晰、激励机制清晰等。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向投资者展现企业清晰的规划是必要的。

(4)外部环境维度包括“行业特征”和“市场环境特征”两个因子。从“行业特征”相关题项可以看出,投资者青睐技术壁垒较高的行业,同时也重视国家宏观环境政策。从“市场环境特征”相关题项可以看出,投资者既关注市场本身的状况,也关注企业产品对市场的适应性。因此,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既要重视行业选择,也要关注产品与细分市场匹配度。

3 组态研究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在CVS投中数据库中选取2018—2020年天使轮融资项目,在剔除信息不完整和投资人为非机构投资者的项目后,获得112家创业企业融资信息。每个项目包括项目简介、核心团队信息、股东信息、知识产权信息及经营信息。剔除最终融资金额后,交由4位具有风险投资经验的专家依据融资项目披露信息对文中创业企业身份量表打分,并对融资金额取自然对数。原因如下:一是通过数据库获取的创业项目信息更加真实,且能够获取创业企业实际融资金额,而不仅仅是考察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二是邀请风险投资人对各创业项目进行评价,更具专业性。

本文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对量表信度与效度进行检验。结果显示,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外部环境特以及竞争优势征4个子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72、0.700、0.805、0.830,均大于0.7,4个子量表的CR值均大于0.8,AVE值大于0.5。由此说明,本文研究量表信度与效度符合标准。

3.2 变量校准

根据fsQCA软件使用规范,需要采用直接法或间接法将变量转化为0~1之间的模糊隶属分数。本文采用直接校准法设定锚点(见表7),如果数据呈非正态分布,则设置0.2、0.5、0.8分位点[27]。各变量偏度及峰度如表8所示。由表8可知,所有自变量呈左偏分布。为了便于描述,创业融资、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特征维度下的8个因子分别采用y(融资额)、lx(领导行为特征)、lt(企业家人格特质)、cz(内部组织特征)、yl(盈利预期与激励特征)、hy(行业特征)、sc(市场环境特征)、jzl(技术创新能力)、和cp(产品价值创造力)表示。

表7 校准锚点
Table 7 Calibration anchor points

变量模糊集校准完全隶属80%交叉点50%完全不隶属20%y3.3003.0002.700lx6.3305.8305.330lt6.6806.1005.600cz7.0006.6705.534yl6.3305.6705.330hy6.4305.9305.430sc6.7506.2506.000jzl6.3305.6705.330cp6.8006.2005.600

表8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Table 8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变量偏度峰度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y-0.4820.0182.184.483.0070.423lx-0.6050.0973.837.005.8050.634lt-1.0990.3774.207.006.1180.590cz-0.4661.5493.337.006.2120.880yl-0.257-0.5603.677.005.6780.586hy-0.6540.2824.437.005.8850.591sc-0.2000.0094.757.006.3080.501jzl-0.474-0.0654.007.005.7740.615cp-0.4820.0184.407.006.1320.587

3.3 单个条件必要性分析

在进行模糊集真值表分析前,需要对要素进行必要性分析。这是因为借助fsQCA软件处理数据过程中,当某个条件是结果发生的必要条件时,可能会被作为逻辑余项消除,而不会出现在简约解或中间解中,因而导致结果出现问题[28]。一般认为,单个条件一致性水平高于0.9且具有一定的覆盖度时,就可作为结果的必要条件。基于这一标准,本文运用fsQCA3.0软件对单一条件是否构成高/非高创业融资的必要条件进行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可知,8个前因条件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因此,可以认为不存在影响创业融资的必要条件。

表9 单个前因条件必要性分析结果
Table 9 Necessity analysis results of single precedent conditions

变量y一致性覆盖率~y一致性覆盖率变量y一致性覆盖率~y一致性覆盖率lx0.755 0.870 0.345 0.309 ~lx0.401 0.441 0.274 0.730 lt0.788 0.922 0.274 0.249 ~lt0.359 0.389 0.368 0.770 cz0.820 0.859 0.368 0.300 ~cz0.331 0.403 0.456 0.781 yl0.736 0.766 0.456 0.369 ~yl0.393 0.482 0.399 0.677 hy0.712 0.781 0.399 0.340 ~hy0.398 0.460 0.325 0.667 sc0.747 0.894 0.325 0.302 ~sc0.417 0.443 0.337 0.731 jzl0.718 0.824 0.337 0.301 ~jzl0.391 0.431 0.394 0.689 cp0.772 0.831 0.394 0.329 ~cp0.377 0.444 0.798 0.731

3.4 条件组态充分性分析

本文通过fsQCA3.0软件分析创业融资组态,借鉴已有研究成果[29],将组态一致性阈值设定为0.8,按照样本规模将案例频数阈值设定为1。为避免出现“同时子集关系”现象,本文将PRI阈值设置为0.75[30],依据设置标准进行标准化分析,最终得到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参考Ragin(2009)的研究成果,本文汇报中间解和简约解,结果如表10所示。将在中间解和简约解中均存在的前因条件作为组态中的核心条件;将仅存在于中间解的前因条件作为组态中的辅助条件。

表10 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组态分析结果
Table 10 Configur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 identified by investors

变量H1H1aH1bH1cH2H2aH2bH2cH2dH2eH3H4lx●●●●●●●●lt●●●●●●●●cz●●●●●●●●●●yl●●●●●hy●●●●●●sc●●●●●jzl●●●●●●●●cp●●●●●●一致性0.9410.9880.9690.9820.9690.9920.9910.9600.9940.973覆盖度0.1920.3070.1000.1560.1190.3370.3510.0870.3700.126唯一覆盖度0.0430.0040.0060.0060.010.0110.0270.0100.0520.005解的一致性0.976解的覆盖度0.616

注:表中的“●”代表核心条件存在,“•”代表辅助条件存在,“⊗”代表核心条件缺失,“⊗”代表辅助条件缺失,“空白”表示前因条件可有可无,下同

表10显示,创业企业获得创业融资的充分条件组合有10个,并且各组态单个解的一致性水平均高于0.9。创业企业获得创业融资组态的总体解一致性为0.976,表明97.6%获得创业融资的企业满足上述10个组态条件;总体解的覆盖度为0.616,表明这10个条件组态可以解释样本中61.6%的融资案例。

由表10可知,创业融资前因条件较多,为了便于分析,依据前文研究可以将8个创业融资前因条件分为4类,分别为创业企业领导能力、创业企业组织能力、创业企业外部特征和创业企业竞争优势。若在一个类别中某个组态至少存在一个核心条件,则认为该组态中的案例在这一类别上表现优异。根据这一判别标准,本文将10个组态分为4类。其中,H1中每个类别至少包含一个核心条件,因而可以认为这类创业企业综合实力较强。此外,H2、H3和H4中均有一个类别缺少核心条件,因而可以认为这3个组态为某类别条件缺乏的组态。

组态H1包含3个组态,这3个组态中每个维度至少存在一个核心条件。此时,创业企业在投资者认同的4个子量表中都具有不错的表现,综合实力较强。因此,将其称为综合型身份。这类创业企业更容易获得投资者青睐。从8个前因组态条件看,H1c与H1a、H1b稍有不同,盈利预期作为核心条件缺失和产品价值创造能力作为辅助条件缺失,说明如果具备投资者认同的领导行为特征、内部组织特征、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创新能力,创业企业也能获得融资。现实中,这类创业企业拥有强大的技术团队,掌握最新科研成果,往往能够吸引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此外,H1c与H1a和H1b在领导能力维度下的核心条件不同,H1a和H1b中投资者认同维度下的企业家个人特质作为核心条件存在,其余组态中(除H4外)企业家个人特质也是核心条件,由此印证了“投资创业企业就是投资创始人”这一观点。这类创业企业的身份特征就是创始人的特征。这是因为企业创业初期,创始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此时,在缺乏其它参考依据的情况下,为了吸引投资者,创始人需要具备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类被认为可能获得成功的品质。H1c组态中,领导行为特征作为核心条件,企业家人格特质可有可无。由此可以看出,这类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企业需要的是能够实施合理管理行为的管理者。事实上,这类企业的核心领导可能是非正式组织中的某位技术权威。

组态H2包括5个组态,其中外部环境作为核心条件缺失,说明外部环境不能作为企业获得投资者认同的充分条件。H2组态中,创业企业处于稳定的外部环境中。此时,创业企业不具备改变外部环境的能力。为了获取创业融资,这类创业企业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本文将H2组态称为竞争型身份。通过组态对比可以看出,企业家人格特质、内部组织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出现。由此说明,为了获得投资者认同,企业必须满足上述3个条件。此外,H2组态中,盈利预期分别以核心条件、核心条件缺失和可有可无3种状态出现。当盈利预期作为核心条件出现时,领导行为特征可有可无,而其它两类领导行为需要作为辅助条件出现。因此,选择成熟行业和市场的创业企业在进行身份构建时,可以根据自身盈利预期对其它条件进行选择。

组态H3中,组织能力作为核心条件缺失,内部组织特征作为辅助条件存在。这一组态下,企业家人格特质、行业环境和产品价值创造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存在,领导行为特征、市场环境作为辅助条件存在。从组态构成看,创业企业可能处于新兴行业或新细分市场,产品价值已被小范围验证,且核心领导人具备掌控企业的特质。此时,尚不完善的组织架构并不能影响企业融资效果。因此,本文将其称为开辟型身份。这一组态下,投资者认为组织能力并不是影响创业融资的重要因素,因为随着组织规模扩大,组织架构得以完善、组织能力得以提升。现实中,这一组态适用于大学生创业,创业者可以通过这一组态构建获取投资者认同,从而获取创业融资。

组态H4中,领导能力作为核心条件缺失,领导行为特征作为辅助条件存在。这一组态下,组织能力、盈利预期、外部市场环境和技术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存在,产品价值创造能力作为辅助条件存在,外部行业特征作为辅助条件缺失。这类企业大多依托成熟企业发展,例如新浪阅读最初依托“新浪读书”发展,2019年独立开展出版业务,2020年获得4 000万元天使轮融资。这类创业企业拥有成熟的内部组织流程和较强的盈利能力,因而创始人的人格特质对创业融资的影响不显著。这一组态下,创业企业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往往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或在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此时,行业环境作为辅助条件可以缺失。因此,本文将此类组态称为主导型身份。

综上所示,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构建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构建路径
Fig.1 Path of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 identity identified by investors

3.5 稳健性检验

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参考Lewellyn等(2016)的研究成果,将一致性阈值由0.8下调为0.76,经过fsQCA标准化分析后,结果发现,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组态未发生改变,整体解的一致性和覆盖率均无变动,各组态一致性和覆盖率有微小变动,此处不再列示。第二,参考Fiss (2011)的研究成果,在±25%范围内通过改变变量交叉临界值调整校准标准。结果发现,虽然结果出现新的组态,但其本质解释并未改变(见表11)。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型具有稳健性。

表11 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组态(调整校准标准)
Table 11 Configur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 identified by investors(adjusting calibration standards)

变量H1H1aH1bH1cH2H2aH2bH2cH2dH3H4H4aH4bH4clx●●●●●●●●lt●●●●●●●●cz●●●●●●●●●●●yl●●●●●hy●●●●●●sc●●●●●●jzl●●●●●●●●●cp●●●●●●覆盖度0.3350.3050.3490.1560.1910.1190.0860.3680.0990.1260.068唯一覆盖度0.0110.0040.0270.0060.0420.0100.0100.0520.0050.0020.008一致性0.9920.9880.9910.9820.9410.9690.9600.9940.9690.9730.949解的一致性0.975解的覆盖度0.621

4 结语

4.1 结论

(1)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特征包括创业企业领导能力、组织能力、行业环境和竞争优势4个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包含两个因子,分别为领导行为特征和企业家人格特质、内部组织特征和盈利预期与激励特征、行业特征和市场环境特征,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价值创造力。由此,本文构建了上述4个维度下的8因子创业企业身份测量量表。

(2)投资者认同的创业企业身份构建路径可归纳为综合型、竞争型、开辟型和主导型4条路径。其中,综合型身份构建路径适用于4个维度均表现较好的创业企业;竞争型路径适用于外部环境稳定的创业企业;开辟型身份构建路径主要适用于大学生创业;主导型创业企业身份构建路径适用于依托成熟企业的创业项目。

4.2 管理启示

4.2.1 对创业企业的实践启示

(1)向投资者阐述项目前,创业企业需要了解投资者的心理偏好,突破自身与投资者间的信息壁垒。创业企业需要充分认识到企业身份的重要性,结合自身特点向投资者传递信息,减少沟通障碍。

(2)创业企业需重视企业身份构建,明确自身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具体而言,创业企业可参考前文创业企业身份构建路径,明晰自身特点并结合身份要素进行身份构建,得到投资者认同,进而获取创业融资。

4.2.2 对投资者的实践启示

投资者可以依据前文创业企业身份构建路径,掌握创业企业的优势与劣势,进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创业企业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事实上,风险投资机构不仅可为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能够向创业企业提供有经验的管理者,帮助企业构建完整的组织架构或制定清晰的战略规划。因此,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创业企业的优势、劣势,进而确保自身能够获得丰厚的投资收益。

4.3 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基于横截面数据开展分析,仅针对初创期企业。然而,随着企业发展,投资者认同的企业身份特征与身份构建路径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未来可以收集纵向数据,采用动态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不同生命周期视角下投资者认同的企业身份要素及构建路径。第二,本文研究对象为初创期企业的主要投资者(机构投资者),事实上,随着企业发展,企业会与不同类型投资者打交道。不同类型投资者对企业身份的看法是否一致?如果存在矛盾,企业应如何调和?未来可以扩大研究范围,以便获得更具普适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李纯青,吕俊峰,马宝龙.多元企业认同的身份构建及其张力调和机理[J].心理科学进展,2018,26(8):5-22.

[2] NAVIS C, GLYNN M A.Legitimate distinctiveness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identity:influence on investor judgments of new venture plausibil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11,36(3):479-499.

[3] TAJFEL H,TURNER J C.The social identity of intergroup behavior[J].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1986,13(3):7-24.

[4] TAJFEL H E.Differentiation between social groups:studies in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78.

[5] 沈维涛,叶小杰,徐伟.风险投资在企业IPO中存在择时行为吗——基于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2):133-142.

[6] ALBERT S,WHETTEN D A.Organizational identity[J].Administration&Society,1985,42(20):166-190.

[7] 朱仁宏,伍兆祥,周琦.敌对环境下新创企业的创业融资研究:组织合法性的视角[J].财贸研究,2019,30(10):56-67.

[8] 田宇,杨艳玲.贫困地区新创企业创业者关系网络对其组织合法性的影响机制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2):176-184.

[9] 岑杰,陈雪津,盛亚,等.混合社会组织多重身份的生成机理研究——基于社会烙印动态性视角[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8,62(2):18-35.

[10] 周泽将,罗进辉,李雪.民营企业身份认同与风险承担水平[J].管理世界,2019,35(11):193-208.

[11] ANNE DOMURATH,HOLGER PATZELT,ANDREAS LIEBL.Does negative feedback impact new ventures' organizational identity? the role of founding teams' human capital and feedback source[J].Journal of Buseiness Venturing,2020,35(3):105987.

[12] 康俊,江林,郭益.顾客—企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36(2):24-34.

[13] FOREMAN P,WHETTEN D A.Members' identification with multiple-identity organization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6):618-635.

[14] VOSS Z G,CABLE D M,VOSS G B.Organizational identity and firm performance:what happens when leaders disagree about "who we are?"[J].Organization Science,2006,17(6):741-755.

[15] 韩雪松.影响员工组织认同的组织识别特征因素及作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16] BHATTACHARYA C B,SEN S.Consumer-company identification: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relationships with companie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3,67(2):76-88.

[17] PETER FOREMAN,DAVID A WHETTEN.Members' identification with multiple-identity organization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6):618-635.

[18] LISA HOPE PELLED,THOMAS G CUMMINGS,MARK A KIZILOS.The influence of organizational demography on customer-oriented prosocial behavior: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0,47(3):209-216.

[19] EDDLESTON K A,LADGE J J,MITTENESS C,et al.Do you see what I see?signaling effects of gender and firm characteristics on financing entrepreneurial venture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6,40(3):489-514.

[20] 娄淑珍.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企业的融资可得性研究:组态视角[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22.

[21] KEARNEY E,GEBERT D,VOELPELS C.When and how diversity benefits teams:the importance of team members' need for cogni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9,52(3):581-598.

[22] ZOTT C,AMIT R.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2):181-199.

[23] 陈琦.企业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设计:IT资源前因与绩效结果[D].杭州:浙江大学,2010.

[24] BAUM J A,CALABRESE T,SILVERMAN B S.Don't go it alone:alliance network composition and startups' performance in Canadian biotechnolog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267-294.

[25] 姚铮,顾慧莹,陈露曦.创始人网络投入对初创企业融资可得性影响机理研究[J].财务研究,2018,4(1):24-32.

[26] 李纲,陈静静,杨雪.网络能力﹑知识获取与企业服务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网络规模的调节作用[J].管理评论,2017,29(2):59-68,86.

[27] PAPPAS I O,WOODSIDE A G.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guidelines for research practice in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market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21,58(3):102-310.

[28] RAGIN C C.Redesigning social inquiry:fuzzy sets and beyond[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9.

[29] 程聪,贾良定.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清晰集的定性比较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6):113-121.

[30] 张明,杜运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QCA方法的应用:定位、策略和方向[J].管理学报,2019,16(9):1312-1323.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