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echnology market is a comprehensive market system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technology suppliers,technology demanders,technology market intermediaries and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with technology transactions as the core.Therefore,the digital economy has a comprehensive positive impact on the technology market by stimulating technology suppliers,technology demanders,technology market intermediaries,and various technology market entities at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o better perform their functions.Specifically,the digital economy has changed the way and process of innovation,accelerated the creation,diffusion and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and increased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both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of technology; the platform effect based on digital technology has enhanced the ability of technology intermediaries to shape and serve the market,thereby creating more possibilities for technology transactions; digital technology also provides good technical support for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to carry out market supervision,which can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operation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 and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In terms of the action mechanism,the digital economy can alleviate the financial tension between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des of technology,and promote R&D b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market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 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gional innovation.
By selecting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11 to 2020,this study adopts two methods of differential GMM and system GMM to conduct empirical tests.It is verifies that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a great impact on technology no matter if it is a benchmark regression or a robustness test.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market development are all significantly positive,indicating that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Furthermore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the technology market shows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 types of technology markets.Specifically,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significantly stronger than that in the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indicating tha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economy on the technology market will become stronger as the two continue to develop,because both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technology market in the eastern region have developed better; in addition,compared with the technology-exporting market,the promotion of the technology-imported market is greater,indicating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lso brings good development prospects to the technology-imported regions whe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 is relatively backward.In addition,the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model confirms that the digital economy do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 by improving the level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marketization,and regional innovation efficiency.The intensity of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decreases with the level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regional innovation and marketization level.
The overall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industry,and improve the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t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f digital technology for market technology construction,and promote the effective matching of technology supply and demand as well as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technology in the technology market.
中共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技术创新是建设科技强国和构建高质量发展格局的根本动力,技术市场作为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快劳动分工和技术扩散的方式增进社会福利[1],通过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4],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跻身全球领先创新方阵发挥关键作用。2022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建立健全全国性技术交易市场,技术市场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
然而,中国技术市场发展明显滞后。一方面,中国技术市场份额在全球技术市场占比较低。以2019年为例,全球技术市场成交额达33 600亿美元[5],中国技术市场成交额为3 248.69亿美元,仅占全球总量的9.67%,严重落后于美国。另一方面,国内技术市场发展远远落后于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尽管中国技术市场成交额占GDP的比重持续上升,但直到2020年仅为2.78%,远低于同期产品市场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38.58%),也落后于资本市场社会融资规模占GDP的比重(34.24%),如图1所示。中国技术市场存在资源流动性弱、利用效率低、产学研联系松散和技术知识转化能力不足等问题[6]。
图1 我国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与技术市场主要指标比较
Fig.1 Comparison of main indicators of capital market,product market and technology market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9.2万亿元,相比于2011年翻了4倍,占GDP的比重高达38.6%。数字经济在宏观总体层面已经超越产业、经济和传统价值链并产生颠覆性影响[7]。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数字经济能否拉动技术市场发展?拉动程度如何?有哪些作用机制和渠道?现有文献尚未就此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基于此,本文系统梳理数字经济发展对技术市场的综合影响和作用机制,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发展的影响。
个体或企业开展创新活动并形成可交易的创新成果是技术市场生成的前提,本文重点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创新的影响,现有学者从理论和经验研究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1)理论研究方面,数字经济对传统创新管理理论提出挑战,数字技术可重新编程性和数据同质化特性改变着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的方方面面[8]。数据要素、数字技术和平台融合渗透促使创新产品、组织边界日益模糊,创新过程跨越时空向非线性复杂过程转变,创新机构展现出灵活性、动态性和去中心化特征[16],创新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向网络化、协同化和生态化方向转变[10]。在区域创新层面,数字技术催生区域科技创新以新思维方式、新逻辑起点与新认识图式进行范式革命,促使区域创新框架不断重构[11]。
(2)基于对不同对象的经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创新,并通过研发投入扩张效应、沉淀冗余扩大效应和人力资本升级效应提高企业创新绩效[12]。数字经济对县域、城市和区域创新绩效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表现为县域数字化接入水平有利于提高县域创新绩效[13];数字经济发展对发明创新的影响大于外观设计创新[14];在省份层面,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发明创新绩效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15]。产业视角研究也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16]。
总体而言,数字经济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基本形成共识,但考虑到技术市场发展特征和制约因素[17-19],数字经济对创新的推动作用能否促进技术市场发展有待检验。
现有文献从技术、要素和交易3个层面对数字经济与技术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数字技术层面,5G、数字平台等新兴数字技术成为塑造市场的重要途径[9,20],推动知识或想法突破企业边界跨组织流动更加频繁,使连接创新供给与需求的技术市场成为创新系统运行的重要场所[21],成为企业创新的另一个利润源泉[22]。在要素层面,数据要素作为新生产要素参与创新过程和技术市场交易[8],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技术要素市场发展,也对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具有推动作用[23]。在交易层面,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技术市场交易提供建立信任的技术支持,使基于智能合约的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相比于传统技术交易更能节约成本和降低风险[24]。
本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虽然国内外学者对数字经济与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但针对数字经济能否拉动技术市场发展的研究较少;②对数字经济与技术市场的直接研究较少,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数字技术、要素和交易层面,专题性研究不足,针对数字经济能否拉动、如何拉动技术市场发展的探讨较少。为弥补上述不足,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数字经济能否拉动中国技术市场发展,通过系统梳理和论证数字经济影响技术市场的作用机制,提出相关理论假设,运用201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旨在丰富数字经济与技术市场相关理论和经验研究。
回归到市场本质,技术市场是由技术供给方、技术需求方、技术市场中介和各级政府等多主体参与,以技术交易为核心的综合市场体系(见图2)[25],其中技术供给方、技术需求方为核心主体,市场中介和各级政府参与整合与调控。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的拉动作用表现为对多维市场主体的综合影响。
图2 技术市场多方主体作用机理
Fig.2 Multi-agent action mechanism of the technology market
(1)数字经济能够强化技术创新供给和技术需求。技术供需双方是技术市场发展的关键,技术供给方数量、创新产品种类和质量、需求方参与度、需求量大小对技术市场具有显著影响,数字经济对于增加技术创新供给和需求发挥关键作用。第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现代信息科技发展改变着技术创新生成模式,使创新模式从封闭式创新向开放式创新转变,为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能够调动用户、组织和社会参与创新过程,加快知识创造和扩散,使技术创新产出速度、多样性和个性化得以提升[31],同时也会增加组织间进行技术、知识交易的可能性,促进创新主体间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持续增长。第二,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会激发大量数字创新技术供给和需求,数字基础设备设施研发、生产、服务过程推动信息与通讯技术基础产业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算法、区块链等前端数字技术开发、应用、产业化和迭代升级有助于扩大数字产业技术交易规模。伴随着互联网的持续深入发展,数字平台搭建和各类APP开发与应用也会产生大量技术交易。第三,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推动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研发生产网络化、销售在线化、产品智能化已成为传统产业转型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传统行业产品、流程和业务模式数字化转型会增加数字技术需求,激发数字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需求快速增长[26];另一方面,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会使产品迭代加速、生命周期缩短、个性化要求增加,加速研发、生产和销售分离,在研发和生产持续分离的情况下产生更加频繁的技术交易,从而推动技术市场发展。
(2)数字经济能够提高技术市场中介整合能力。技术市场中介通过组织市场对供需关系进行整合与匹配[27],数字经济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使市场中介功能发挥得更好。第一,广泛覆盖的技术基础设施为技术供给方、技术需求方和市场中介参与网上技术交易提供保障,打通三方之间的网络通道,使搜集和生产数据信息成为可能,依托计算机、宽带、互联网等设备供应和网络运营提供技术服务。伴随着产业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数据、区块链、机器学习、可信人工智能、开源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将会同步优化各主体环境。第二,网上技术交易平台能够打破技术供需双方之间的时空限制,使技术信息在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传递,提高供需匹配成功率。另外,还可以提供完整的技术信息披露机制,使技术成果展示、技术需求发布、政策法规解读更及时、详细和全面,最大限度地做到交易流程标准化、技术信息公开化和技术价格透明化,从而克服传统技术市场交易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30]和交易过程不确定性等问题。第三,网上技术交易平台通过整合技术咨询、技术评估等中介服务,形成技术市场中介服务结构,产生技术经纪人集聚效应。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为例,该平台主要提供跨领域、跨区域、全过程技术转移服务,科技保险、担保、知识产权质押、天使投资等科技金融和股权投资服务,科技战略、规划、项目、成果全过程科技评估服务,知识产权代理、信息、咨询和培训服务,以及政策咨询、创业孵化、财税法律、工业设计和检验检测服务。这些全面而专业的技术服务使技术供需双方交易成功成为可能,推动技术市场更专业、更高效。
(3)数字经济能够提升各级政府技术市场监管效率。政府部门虽然不直接参与技术交易,但其市场监管和调控职能不可或缺,通过维护市场公平公正促进技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在维护技术市场有序运行方面,政府肩负三大主要职责:一是保护知识产权;二是监管技术市场;三是对市场进行调控。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互联网发展使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困难,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多,数字技术可为知识产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政府通过利用区块链不易篡改性、加密云计算存储安全性并辅以可信时间戳、GPS定位、原子钟、数字身份认证等技术(李雨峰、马玄,2021),能够快速完成知识产权取证,为企业知识产权提供有效保护。在技术市场监管方面,网络平台技术市场交易虽然可以打破交易时空限制,但也对技术市场监管提出挑战,交易主体跨越行政区划甚至国界,使网上技术交易监管更加复杂,因此可利用数字技术对技术交易进行记录和追溯,并对异常交易、虚假交易进行追踪。在市场调控方面,数字经济催生数字政府,推动统计数字化和政府决策数字化[28]。伴随着数字政府的不断发展,政府对技术市场的调控更加科学、高效,从而使技术市场发展更好。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1)数字经济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促进技术市场发展。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创新往往面临内部融资约束,金融支持是解决企业研发融资约束的主要途径,能够撬动企业R&D投入[29],增加技术市场供给,提高技术交易规模。尤其是国内国际创新持续进入深水区,新技术复杂度和资本密集度不断提高[30],金融支持对技术市场交易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然而,由于企业技术资产的无形性和商业化过程的不确定性,其资产表现往往达不到传统金融机构要求。数字经济则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融入数字技术的数字金融相比于传统金融具有两大优势:一是风险识别;二是融资渠道多样化和风险分散。在风险识别方面,依托大数据、智能算法的数字技术能够打开企业“黑箱”,对企业征信能力进行全过程、多方位研判,缩小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差,有效识别具有信用价值的创新型企业。在融资渠道多样化和风险分散方面,诸如普惠金融、众筹、知识产权证券化等数字金融创新产品可为技术创新型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优化金融风险分散机制。总之,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依托的金融创新体系能够矫正金融资源属性错配、领域错配和阶段错配等问题(唐松等,2020),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技术市场交易成功率。
(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促进技术市场发展。根据王小鲁、樊纲的调研,市场化水平指标涉及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所有制结构、产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制环境,影响资源配置效率。技术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其运行必然受到整体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地区市场化水平越高,产品市场和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在内的传统要素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也就越高,会推动技术要素在企业间、行业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为技术市场供需双方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空间(唐松等,2020)。第一,数字经济赋能的数字政府能够提高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违背市场运行规则的越位情况。第二,数字经济发展给非国有企业带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网络机会,私域流量和红利在网络上再次分配,消费者只为个人偏好和产品质量买单,促进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加剧产品市场竞争,削弱产品地方性。第三,数字经济加快劳动力、资本市场化步伐,推动各类要素自由流动[29]。第四,数字经济为律师、会计师、技术经纪人等中介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和服务,在网络和大众媒体监督下,法制环境也更加优化。总体而言,数字经济能够产生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长尾效应,基于平台、算法增加有效信息,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市场监管机制(荆文君等,2019),提高市场化水平,进而推动技术市场发展。
(3)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区域创新效率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相对比率,强调在既定投入下使创新产出最大化,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区域创新效率越高的地区往往创新产出越大。因此,区域创新效率影响技术市场技术供给与需求,也影响技术市场交易效率(顾真溶等,2019)。在宏观层面,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地区生产力水平影响区域创新效率,这种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32]。在中观层面,数字经济崛起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33],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有序竞争,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微观层面,数字技术能够推动各类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发和生产流程优化[36],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提升。同时,数字经济还能够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据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数字经济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对技术市场产生正向影响。
H3: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对技术市场产生正向影响。
H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对技术市场产生正向影响。
根据上述理论假设,本文设定如下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影响。
(1)
其中,lnTeit表示技术市场发展水平;Digitalit表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Xijt为控制变量;下标i代表省份,j为控制变量序号,t为年份;ui、γt分别表示省份、时间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
考虑到宏观经济可能存在惯性,因此加入技术市场发展一阶滞后项,捕捉模型可能存在的动态延续性,动态面板估计模型设定如下:
(2)
其中,lnTeit-1表示被解释变量的一阶滞后项。
在公式(2)的基础上,本文构建动态面板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发展的影响。
(3)
(4)
其中,Medit表示中介变量,Medit-1表示中介变量一阶滞后项。
(1)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Digital)。本文遵循数据可得性原则,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测度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见表1)。一方面,采用互联网普及率、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软件产业收入、人均电信业务量、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等指标度量数字产业化;另一方面,采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占比、电子商务采购额、电子商务销售额等指标度量产业数字化。进一步,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以上指标作降维处理,获得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用Digital_pca表示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的指数,在稳健性检验部分使用熵值法合成的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标Digital_szf。
表1 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Tab.1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数字产业化互联网普及率 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软件产业收入 人均电信业务量 每百人移动电话用户数 产业数字化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电子商务交易活动企业占比 电子商务采购额 电子商务销售额
(2)被解释变量:技术市场发展水平(lnTe)。本文在基本回归分析中使用技术市场输出合同成交额作为被解释变量(lnTe_outA),在稳健性检验部分使用技术市场输出合同数(lnTe_out)、技术市场输入合同成交额(lnTe_inA)、技术市场输入合同数(lnTe_in)作为技术市场发展水平的代理变量,对所有水平值取对数。
(3)控制变量。为降低模型估计过程中变量遗漏偏误,本文设置如下控制变量:①经济发展水平(lnPgdp):采用各省份人均GDP表示,并利用GDP平减指数将各省份名义GDP调整为不变价格;②政府职能(Gov):采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度量政府干预技术市场发展的能力;③贸易开放度(Trade):采用各省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度量;④人力资本水平(Humh):采用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口占6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度量;⑤产业结构高级化(Is):采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比值度量。
(4)中介变量:①金融发展水平(Finance):借鉴白俊红和刘宇英(2018)的做法,使用非国有部门贷款比例度量;②市场化水平(Mkt):采用樊纲、王小鲁编制的市场化指数测度各省份市场化水平;③区域创新效率(New):以R&D内部支出和R&D全时当量作为投入变量,以发明专利申请数作为产出变量,运用DEA方法测度各省份创新效率。
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西藏由于数据缺失严重,故未纳入统计),变量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
图3展示了2011—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各项技术市场发展指标时序变动趋势,从中可见:①从数字经济发展看,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值呈持续增长趋势,说明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渐入佳境;②从技术市场发展看,无论是技术市场成交额还是技术市场成交合同数指标均保持逐年递增趋势,相比较而言,技术市场成交额增长速度更快。
图3 数字经济与技术市场发展时序变动趋势
Fig.3 Time series change of digital economy and technology market development
表2列示了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通过观察各变量的平均值、标准误、最小值和最大值发现,相比于其它指标,技术市场输出合同成交额、技术市场输出合同数、技术市场输入合同成交额,技术市场输入合同数4个指标的平均值、最小值和最大值更大,说明本文对这些指标作对数化处理比较合理,可以有效缓解数据波动过大对结果造成不良影响这一问题。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variables
变量名称样本量平均值标准误最小值最大值Digital_pca300-2.73e-090.797-1.3793.048Digital_szf3000.1470.1450.007 090.923Is3001.3740.8260.5277.181Humh3000.1390.07410.023 90.505Trade3000.2660.2970.007 461.548Gov3000.2500.1030.1100.643Finance3001.0270.3470.4332.319lnTe_in3008.8930.9706.87811.12lnTe_inA30014.511.06811.6917.56lnTe_out3008.5021.4753.58411.34lnTe_outA30013.871.7958.56717.94lnPgdp30010.770.4429.61511.99Mkt3006.8252.0262.33011.91New3000.4650.2300.068 01
本研究采用OLS模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面板随机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影响,结果如表3(1)~(3)列所示。在静态模型估计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存在延续性,故将被解释变量一阶滞后项纳入回归模型。为确保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分别基于差分GMM模型和系统GMM模型进行检验,回归结果见表3第(4)、第(5)列。
表3 基本回归结果
Tab.3 Basic regression results
变量lnTe_outA静态模型(1)OLS(2)Fe(3)Re动态面板(4)Diff(5)SysDigital_pca0.718∗∗0.549∗∗0.550∗∗0.831∗∗∗0.439∗∗∗(2.15)(2.20)(2.44)(9.36)(5.23)L.lnTe_outA0.156∗∗∗0.628∗∗∗(4.14)(34.51)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AR(2)0.258 20.215 3Sargan0.996 70.962 5N270270270240270
注:①系数下方圆括号内为t统计量,*、**、***分别代表在10%、5%和1%水平下显著;②AR(2)和Sargan检验栏目分别汇报了p值,下同
表3结果显示,无论使用何种估计方法,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均在5%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第(5)列技术市场发展水平一阶滞后项系数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存在一定的时间惯性。动态面板估计模型均通过AR(2)检验和Sargan检验,AR(2)检验p值大于0.1,检验结果在10%水平上拒绝残差项存在二阶自相关的原假设。Sargan检验p值大于0.1,说明模型使用的工具变量具有严格的外生性。
另外,使用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进行估计发现,不仅核心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显著性大幅提升,系数方向也有所改变。这是因为,OLS模型和静态面板估计模型无法克服由反向因果关系和变量遗漏所产生的内生性偏误,而广义矩估计模型则能够有效处理这一问题。相较于差分GMM模型,系统GMM估计模型纳入水平方程,在保留较多样本量的同时估计效率更高,因此本文主要根据系统GMM估计模型回归结果展开分析,同时也列示差分GMM估计模型结果,以提升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在控制变量方面,表3第(5)列系统GMM估计模型回归结果显示,经济发展水平系数不显著,说明地方经济繁荣与当地技术市场发展未表现出直接相关性;贸易开放度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我国进出口贸易推动技术市场发展;人力资本水平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高学历人才增加和智力持续输出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起促进作用;政府职能系数显著为负,可能是因为技术市场发展高度依赖于市场化,地方政府干预未对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产生实质性推动作用,甚至产生反向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产业结构转型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市场发展。
本文更换代理变量检验上述研究结论的稳健性。首先,将被解释变量分别替换为技术市场输出合同数的对数值(lnTe_out)、技术市场输入合同成交额的对数值(lnTe_inA)和技术市场输入合同数的对数值(lnTe_in)进行估计。表4第(1)~(6)列结果显示,考虑到技术市场发展动态效应以及模型可能存在遗漏变量偏误,核心解释变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回归系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估计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表4 稳健性检验结果
Tab.4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变量lnTe_out(1)Diff(2)SyslnTe_in(3)Diff(4)SyslnTe_inA(5)Diff(6)SyslnTe_outA(7)Diff(8)SysDigital_pca0.246∗∗∗0.119∗∗∗0.240∗∗∗0.275∗∗∗0.938∗∗∗0.722∗∗∗(3.48)(2.66)(4.39)(5.05)(6.72)(8.97)Digital_szf3.012∗∗∗2.264∗∗∗(5.64)(6.40)L.lnTe_out0.258∗∗∗0.947∗∗∗(11.39)(54.64)L.lnTe_in0.579∗∗∗0.716∗∗∗(9.89)(19.25)L.lnTe_inA0.04840.419∗∗∗(1.25)(10.91)L.lnTe_outA0.212∗∗∗0.670∗∗∗(7.55)(31.43)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AR(2)0.953 60.689 10.239 40.237 30.424 90.134 60.274 60.212 6Sargan0.910 10.241 90.531 80.507 40.695 10.960 60.748 60.370 4N240270240270240270240270
为排除指数合成方法对估计结果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保持分项指标不变的前提下,更换解释变量合成方法,使用熵值法合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将其设置为解释变量重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第(7)~(8)列。从中可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回归系数始终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能促进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本文将全样本划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样本,差分GMM模型和系统GMM模型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分地区检验结果显示,第(1)~(4)列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在10%水平下显著为正,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数字经济能够全面促进我国各地区技术市场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效应在我国各地区正逐渐释放。对比分组回归系数可以发现,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这可能源于两方面的综合作用:一方面,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区域规模经济效应更显著;另一方面,东部地区技术市场较为发达,与数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联动效应。
表5 地区差异性检验结果
Tab.5 Analysis results of regional heterogeneity
变量 lnTe_outA东部地区(1)Diff(2)Sys中西部地区(3)Diff(4)SysDigital_pca0.989∗1.085∗∗0.854∗0.918∗∗∗(1.71)(2.48)(1.81)(3.01)L.lnTe_outA0.3040.2350.419∗∗∗0.653∗∗∗(1.34)(0.80)(4.52)(10.74)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AR(2)0.3370.3400.429 00.439 6Sargan0.9230.9981.000 01.000 0N8899152171
本文根据技术合同成交净额将全样本划分为技术输出型市场和技术输入型市场两类子样本,考察市场净输出额对估计结果的影响。表6估计结果显示,无论是技术输出型市场还是技术输入型市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均在10%水平下显著为正。相对于技术输出型市场而言,技术输入型市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值更大。这说明,我国各地区科学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数字经济能够更好地推动技术输入型市场发展,后发地区存在“弯道超车”可能,地区之间有望实现均衡发展。
表6 技术输出合同成交净额差异性检验结果
Tab.6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f net output of technical transaction
变量 lnTe_outA技术输出型市场(1)Diff(2)Sys技术输入型市场(3)Diff(4)SysDigital_pca0.629∗∗0.527∗0.894∗∗∗0.889∗∗∗(2.41)(1.85)(5.61)(6.01)L.lnTe_outA0.2720.670∗∗∗0.029 40.524∗∗∗(1.11)(3.05)(0.86)(21.72)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AR(2)0.804 10.169 20.311 90.161 1Sargan0.999 91.000 00.921 40.999 7N7381167189
为检验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发展的影响,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表7第(1)列报告基准回归结果,第(2)(4)(6)列将被解释变量分别替换为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区域创新效率,第(3)(5)(7)列在第(1)列的基础上分别加入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区域创新效率变量。
表7 影响机制检验结果
Tab.7 Influence mechanism test results
变量 (1)Sys(2)Sys(3)Sys(4)Sys(5)Sys(6)Sys(7)SyslnTe_outAFinancelnTe_outAMktlnTe_outANewlnTe_outADigital_pca0.439∗∗∗0.295∗∗∗0.281∗∗∗0.285∗∗∗0.395∗∗∗0.466∗∗∗0.530∗∗∗(5.23)(23.22)(5.31)(10.21)(8.16)(12.70)(7.08)Finance0.481∗∗∗(4.50)Mkt0.084 1∗∗∗(4.32)New0.138∗∗(2.13)L.lnTe_outA0.628∗∗∗0.703∗∗∗0.635∗∗∗0.581∗∗∗(34.51)(39.09)(37.36)(27.73)L.Finance0.649∗∗∗(32.32)L.Mkt0.786∗∗∗(51.40)L.New0.796∗∗∗(43.39)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AR(2)0.215 30.548 20.196 40.800 00.215 30.262 60.192 8Sargan0.962 50.890 30.999 80.686 00.469 70.184 50.999 9N270270270270270270270
第(2)列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金融发展;第(3)列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系数在1%水平下均显著为正,表明数字经济不仅能够直接促进技术市场发展,还能够通过提升金融水平间接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具体而言,金融发展中介效应约等于0.141(0.295×0.481),占总效应(0.439)的32%。第(4)列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提高地区市场化水平;第(5)列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系数在1%水平下均显著为正,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加速市场化进程间接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市场化发展中介效应等于0.024(0.285×0.084),占总效应的5.5%;第(6)列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在1%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创新效率系数在5%水平下均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效率间接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区域创新中介效应等于0.064(0.466×0.138),占总效应的14.6%。研究结果与上述理论分析较为一致。
本文针对数字经济能否拉动技术市场发展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激发技术供给方、技术需求方、技术市场中介和各级政府等各类技术市场主体发挥作用,对技术市场产生积极影响。具体而言,数字经济能够改变创新方式和过程,加快知识创造、扩散和积累,提高技术供需双方创新需求;数字技术平台效应能够增强技术中介塑造市场、服务市场的能力,从而促使更多技术交易成为可能;数字技术为各级政府开展市场监督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能够促进技术市场健康、有序运行,为技术市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与此同时,数字经济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缓解技术供需双方融资约束;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促进研发资金、研发人员、知识等创新要素有效配置,间接促进技术市场发展;数字经济通过提升区域创新效率促进技术市场发展,区域创新效率是技术市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上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差分GMM模型和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无论是基准回归还是变换变量后的稳健性检验,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发展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②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技术市场类型中呈现出差异性。具体而言,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技术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因为东部地区无论是数字经济还是技术市场都发展得更好;此外,相对于技术输出型市场而言,数字经济对技术输入型市场的推动作用更大,说明数字经济发展给技术市场发展相对落后的技术输入型地区带来良好发展前景;③数字经济通过提升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区域创新效率对技术市场发展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中介效应由金融发展→区域创新→市场化水平依次减弱。
(1)促进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相融合,提升技术创新主体融资效率。一是加快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数字银行和数字投资等数字金融服务,为数字化与市场化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二是持续优化和创新创业板、科创板等证券市场制度设计,加快知识产权证券化步伐,扩大数字技术创新源泉,提高数字经济供给能力;三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发众筹、普惠金融等多元化融资新渠道,解决中小型技术创新企业融资难题及技术市场供需交易动力不足的问题。
(2)加强数字技术对市场建设的支撑,使技术供需有效匹配。目前,技术市场数字化建设明显滞后,应加快构建全国网上技术交易系统,各省级层面也要加快“1+N”知识产权交易网络平台建设。其中,“1”是指由省级政府部门牵头建设统一的网络技术交易平台,“N”是指以厅局、市县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为主的交易平台主体。“1+N”知识产权交易网络平台不仅能够集聚技术市场各参与主体,强化信息披露,降低交易成本,实现技术供需双方之间的有效匹配,还有利于政府有效监管,在各省份之间开展适度竞争并优化市场环境。
(3)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增加技术市场供给与需求。一是地区发展要将经济效率作为考察重心,创新激励政策应该以创新效率而不是创新产出作为政策目标;二是加快人工智能、区块链、开源技术等现代数字技术发展,加强企业、用户、独立技术专家之间的协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技术支持,提升区域创新效率,增加技术供需;三是制定区域发展差异化政策,强化东部地区在数字经济与技术市场融合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积极引导中西部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区域创新效率。
本文存在如下不足:一是数据样本量较小,由于数字经济综合评价体系指标从2011年才开始统计,2021年部分数据尚未公布,所以最终只选取2011—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样本数据,可能会导致估计结果有效性偏低,未来将利用大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以提供更加全面的经验证据;二是只探讨数字经济通过金融发展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区域创新效率3个指标对技术市场发展的间接影响,未来将从其它角度继续探究数字经济对技术市场的其它作用机制。
[1] ARORA A,BELENZON S,SUH J.Science and the market for technology[R].NBER Working Papers,2021.
[2] 庄子银,段思淼.区域技术市场发展对创新的驱动作用——来自2002—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5):29-38.
[3] 夏凡,冯华.技术市场规模与区域技术进步——基于创新投入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20,42(1):95-111,140.
[4] 张林.中国技术市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途径[J].企业经济,2022,41(1):24-34.
[5] 姜江.技术市场发展:中国与国际对比分析[J].科技导报,2020,38(24):25-33.
[6] 周俊亭,席彦群,周媛媛.区域技术市场、政府扶持与科技创新[J].中国软科学,2021,36(11):80-90.
[7] NEPELSKI D,BOGDANOWICZ M,BIAGI F,et al.7 ways to boost digit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key messages from the European innovation policies for the digital shift project[R].JRC Working Papers,2017.
[8] 刘洋,董久钰,魏江.数字创新管理:理论框架与未来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7):198-217,219.
[9] NAMBISAN S,WRIGHT M,FELDMAN M.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rogress,challenges and key themes[J].Research Policy,2019,48(8):1-9.
[10] 张昕蔚.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创新模式演化研究[J].经济学家,2019,31(7):32-39.
[11] 曹玉娟.数字化驱动下区域科技创新的框架变化与范式重构[J].学术论坛,2019,42(1):110-116.
[12] 蒋殿春,潘晓旺.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5(1):149-160.
[13] 周青,王燕灵,杨伟.数字化水平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73个县(区、市)的面板数据[J].科研管理,2020,41(7):120-129.
[14] 温珺,阎志军,程愚.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19,40(11):112-124.
[15] 徐向龙,侯经川.促进、加速与溢出: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50-59.
[16] 袁徽文,高波.数字经济发展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2,39(10):61-71.
[17] ARORA A,FOSFURI A,GAMBARDELLA A.Markets for technology: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strategy[M].London England:The MIT Press,2001.
[18] PALERMO V,HIGGINS M J,CE CC AGNOLI M.How reliable is the market for technology[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8,101(1):107-120.
[19] GAMBARDELLA A.Ideas for rent:an overview of markets for technology[J].Industrial &Corporate Change,2010,19(3):775-803.
[20] VALTTERI KAARTEMO,ANNA-GRETA NYSTRÖM.Emerging technology as a platform for market shaping and innovation-ScienceDirec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1,124:458-468.
[21] NATALICCHIO A,PETRUZZELLI A M,GARAVELLI A C.A literature review on markets for ideas:emer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unanswered questions[J].Technovation,2014,34:65-76.
[22] ARQUE CASTELLS,PERE,SPULBER DANIEL F.Measuring the private and social returns to R&D:unintended spillovers versus technology markets[R].Northwestern Law &Econ Research Paper,2018.
[23] 任晓刚,李冠楠,王锐.数字经济发展、要素市场化与区域差距变化[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1):55-70.
[24] 夏轶群,张梦瑶.基于智能合约的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信任机制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2,42(9):152-161.
[25] 张林,程力栋.技术市场主体对功能的影响路径研究[J].开发研究,2021,37(4):137-144.
[26] YOO Y,HENFRIDSSON O,LYYTINEN K.Research commentary-the new organizing logic of digital innovation:an agenda for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10,21(4):724-735.
[27] TIETZE F.A typology of technology market intermediaries[R].Working Papers,2010.
[28] 刘淑春.数字政府战略意蕴、技术构架与路径设计——基于浙江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行政管理,2018,34(9):37-45.
[29] 解维敏,方红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J].金融研究,2011,54(5):171-183.
[30] COMIN D,NANDA R.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diffusion[R].Working Papers,2014.
[31] GODUSCHEIT R C.No strings attached? potential effects of external funding on freedom of research[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21(2):1-15.
[32] TRANOS E,KITSOS T,RAQUEL ORTEGA-ARGILES.Digital economy in the UK:regional productivity effects of early adoption[J].Taylor &Francis Journals,2021,55(12):1924-1938.
[33] 俞伯阳.数字经济、要素市场化配置与区域创新能力[J].经济与管理,2022,36(2):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