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盟的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研究
——以昕诺飞为例

谢 芳1,2,3,潘家栋1,3,包海波1,3

(1.浙江省委党校 经济学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1123;2.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3.浙江省重点智库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1123)

摘 要:数字产业具有前沿性、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技术标准国际化是数字产业保持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以昕诺飞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路径及机制。结果表明,昕诺飞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的主要路径是基于自主研发或收购专利组建标准联盟或专利联盟并制定发布联盟标准,进而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目标国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可基于标准开展相应认证检测,形成“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闭环,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市场垄断化”的良性循环,以维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关键在于组建联盟,我国数字产业可通过“标准联盟+专利联盟”的双联盟策略,形成核心层稳固的开放式战略联盟,通过构建共生演化生态系统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

关键词: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标准联盟;专利联盟;昕诺飞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of Digital Industry Technology Standa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iances:A Case Study of Signify

Xie Fang1,2,3, Pan Jiadong1,3, Bao Haibo1,3

(1.Department of Economy Party,School of Zhe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Hangzhou 311123, 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China; 3. Research Center for Comprehensively and Strictly Governing the Party of Zhejiang Provincial Key Think Tank, Hangzhou 311123,China)

AbstractThe digital industry is cutting-edge, complex, and highly uncertain,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hat can help China's digital industry to main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he global market. The scope of standard competition has escalated from enterprise level to industry and national levels, and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gital industry and national security has further intensified standard competition. The issue of how to aspects grasp the evolution trend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is currentl a hot academic issue, and two areas calling for improvement have emerged. First, existing research is more concentrated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 industry, but there is little research on case studies of successful enterprises in the field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o summarize the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experiences in business model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ir venture into digital industries. Second, existing research has rarely made an in-depth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of technical standards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including alliances, standards, patents and certification testing.

This paper adopts the vertical single case study method to explor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and mechanism of technical standards with the company Signify as the study object because of its great success in promot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Research findings include three main points. First, alliances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Signify's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re all transformed from and based on alliance standards. Signify continuously participates in or forms the alliances in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guid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alliances by holding important positions, thus providing a carrier and foundation fo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Second, patents serve as the technological capital required to join an alliance. The internal embodiment of an alliance is essentially patent sharing and benefit distribution among core enterprises. Signify accumulates technological capital and leads the alliances through patent purchases and continuou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s. It thus promotes the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accepts certification testing, and finally builds a complete closed loop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Finally, the combination strategy of "alliance+standards+patents+certification testing" can help in achieving the goal of quick occupation of the global market. Using this combination strategy, Signify has rapidly increased its market share in the intelligent lighting field and other fields and thus maintained its leadership in the global market. In particular, the inclusion of certification testing has greatly extended the life cycle of technical standard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d consolidated Signify's long-term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intelligent lighting industry.

This study makes the following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Fir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iances, it explor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igital industry technical standards as well as the combination strategy of collaboratively promoting standards, patents, and certification testing in participating in or being the leading organization in alliances. Therefore, this study enriches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digital industry technical standar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lliances. Second, it enriches the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by making the case study of Signify to explore how the players in the digital industry maintain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 by formulating the standard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also provide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s digital industry technical the standards. Relevant enterprises can carry out corresponding certification testing based on standards, form a closed loop of "alliance+standards+patents+certification testing", and realize a virtuous cycle of "technology patenting—patent standardization—standard internationalization-market monopolization" so as to maintain their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 key t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alliances. China's digital industry may form open strategic alliances with stable core through the dual alliance strategy of "standard alliance+patent alliance" and build a symbiotic evolution ecosystem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Key Words:Digital Industry; Technical Standards;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Standards Alliance; Patent Alliance; Signify

DOI10.6049/kjjbydc.202204017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2)18-0050-10

收稿日期:2022-04-07

修回日期:2022-07-14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20NDJC238YB)

作者简介:谢芳(1977—),女,浙江嘉兴人,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研究员,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浙江省重点智库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技术标准;潘家栋(1989—),男,浙江上虞人,博士,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浙江省重点智库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包海波(1973—),男,河北沧州人,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浙江省重点智库全面从严治党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

0 引言

近年来,发达国家均把标准国际化作为其标准化战略的核心内容,围绕国际标准加速抢占数字产业高地,并利用标准战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封锁。标准竞争的范畴已从企业上升到产业和国家层面,数字产业与国家安全的紧密关联进一步加剧竞争的激烈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维护知识产权领域的国家安全,并就“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作出重要部署,在数字经济领域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以先进标准为引领,加快中国标准“走出去”。我国用户安装基础和本土市场优势是中国标准成为国际标准得天独厚的条件,“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也为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但从实践看,我国技术标准国际化基础较为薄弱,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仅占国际标准总数的1.8%,在推进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过程中存在关键核心技术供给能力不足、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能力弱等短板。

如何准确把握技术标准国际化演化趋势亦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研究指出,标准竞争的实质是不同标准背后专利权人之间的技术竞赛[1]。国际标准的确立不单纯是技术维度的竞争,还涉及国家利益的博弈,呈现的是多主体、多阶段的竞合过程(郑素丽等,2022)。数字产业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联盟在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赶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建标准联盟、专利联盟可以加速技术标准的扩散并扩大标准阵营的影响力[2-3]。但从联盟结合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多维视角解读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尚缺乏深入研究和阐释。

数字产业通常采用“产业未动、标准先行”的模式,例如5G技术的发展。相较于传统制造业先有产品再有标准的标准后置模式,数字产业的标准化进一步前置。当前,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企业开始数字化转型,许多制造企业选择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开发生产智能化产品,但其商业模式仍旧是传统的标准后置模式。昕诺飞作为传统照明制造企业,进军智能照明制造领域时采用标准前置模式,且以联盟形式积极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形成“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闭环,以获取垄断竞争地位。本文基于昕诺飞公司的案例研究,探索数字产业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路径,为实现我国数字产业高阶演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借鉴参考。

1 文献评述

技术标准研究以Abernathy&Utterback(1978)的经典文献为起点,其创造了“主导设计”这一术语。随着网络型产业的兴起,以Katz、Shapiro、Farrell、Saloner、David等为代表的学者重点关注互不兼容技术标准的竞争均衡与路径依赖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技术标准的理论研究框架已初步确定,现实中的技术标准战也愈演愈烈,这都为技术标准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1.1 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影响因素

在经济因素方面,成本和网络效应是影响技术标准国际化的两个主要经济因素,网络效应对ICT产业的影响尤为明显[4]。在制度因素方面,国际赶超战略的本质是多国间配置价值链,以实现竞争优势。国际标准竞争背后隐含的贸易壁垒、国家利益冲突与维护是政府参与标准国际化的重要动力[5]。企业战略与政府政策协同演化是影响后发国家标准赶超的关键因素(杨武等,2010)。在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创新之间的关系方面,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的关系经历了从冲突到融合再到战略性运用3个阶段,技术标准对创新而言如同“双刃剑”[6-7]。在标准战略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8-9]。标准竞争可以提升标准必要专利的内在价值[10]

1.2 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与路径

早期主要为二元视角下的标准间竞争研究,研究方法侧重理论研究和博弈论。介入重要国际标准组织、参与标准活动和提案对于推动本土标准国际化有重要意义[11]。标准国际化利益相关者通过构建行动网络共同推动标准化进程(詹爱岚,2012)。竞争战略不完善和国际影响力较小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发展的主要问题[12]。近年来生态系统广泛应用于战略管理学领域,而生态系统边界是动态变化的,自身会经历适应性演化过程[13-14]。姜红等[15]从生态视角研究标准联盟中知识系统的演化。数字产业标准产生于复杂的标准竞争生态系统,实质是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选择与实施过程[16]。标准竞争的过程体现为生态系统中多主体、多阶段的竞合[17]

1.3 联盟与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

技术标准是数字产业技术轨道演进、竞争和选择的重要推动力量[18]。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化需要各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王珊珊等,2014),通常以联盟为载体共同开展数字技术研发、专利共享等活动(贾辰君,2018)。技术标准国际赶超过程中涉及的战略联盟主要有标准联盟、专利联盟/专利池两种形式,当前研究重点关注联盟组建的动因、成员选择、治理、价值创造、发展障碍、利益分配、创新效应等[2]。在国际标准竞争中,相关企业结成联盟,通过构建专利池推进技术标准加速扩散[19],战略联盟的意义在于获得信息交换、协调行动和提高合法性的利益[20]。在复杂技术系统大规模创新和智能技术开发过程中,围绕技术发起者建立标准联盟已经成为标准竞争的重要手段[21]

1.4 评述与贡献

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研究经历了从二元到联盟视角的演进,早期研究探讨创新、标准、专利三者之间的两两关系,后续持续引入联盟这一视角并从三者之间的系统架构展开讨论(见图1)。既有研究强调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三者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并且相互作用推动技术标准不断进步。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研究不断从双元模式转向复杂生态系统,而联盟在技术标准国际赶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不断涌现,但也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首先,现有研究更多地聚焦ICT产业领域,鲜有研究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成功企业进行案例探索,总结提炼传统企业在进军数字产业过程中的商业模式转型经验。根据《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数字产业可分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数字化效率提升业5个大类,前4类属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其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包含计算机制造业、通讯制造业和智能设备制造业等。智能制造是数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会选择基于原有产品生产智能化产品,由此实现进军数字产业的目标。这类企业要实现国际竞争力提升,就需要适应数字产业发展特征,将标准后置的商业模式转向标准前置,但鲜有研究关注这类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其次,鲜有研究基于联盟并结合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多维视角考察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数字产业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联盟是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重要载体和基础,能够有效扩大标准的用户受众面,使其优先成为事实标准。在此基础上,结合标准、专利、认证等多维度战略布局与实施,能够有效保持企业在标准国际化过程中的领先地位。从实践看,联盟在推进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往往利用联盟组织推进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以此获取全球竞争主导地位。现有研究主要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视角对联盟组建的动因、成员选择、治理等进行分析,基于联盟视角探讨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问题的研究相对不足。

本文以昕诺飞为例,探讨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推动技术标准国际化的路径。本文以“如何—为什么”为框架重点探讨两个问题:①基于联盟、标准、专利和认证检测的多维视角梳理昕诺飞的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识别其如何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②分析昕诺飞为什么能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诠释其背后的学理逻辑和主要机理,由此揭示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特征。

本文理论贡献在于:首先,基于联盟视角探讨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问题,以参与和主导联盟组织为基础,协同推进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组合战略,最终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丰富了联盟视角下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研究。其次,以昕诺飞为案例探讨数字产业如何通过标准前置的方式保持国际领先地位。昕诺飞脱胎于传统照明产业,在转型为智能照明领军企业的过程中,利用联盟组织制定标准、布局全球专利,实现技术、标准、专利的创新生态融合。不仅如此,昕诺飞还将认证检测环节引入其中,形成“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闭环,以获取自身在智能照明领域的垄断竞争地位,丰富了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图1 既有研究演进及本文贡献
Fig.1 Evolution of existing research and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2 案例选取与数据来源

2.1 案例选取

案例研究方法能够通过实证数据分析,对“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进行清楚说明。纵向单案例研究有利于从过程视角,通过详细数据呈现多维度、多阶段的动态演进过程,揭示现象背后的运行机制,从而系统阐释典型现象“是什么”以及内部机制“为什么”,提高案例研究的内部效度。因此,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法剖析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问题。

本文选取国际照明巨头昕诺飞(原飞利浦照明)作为案例分析对象,遵循Eisenhardt[22]提出的案例选择理论抽样原则,考虑案例对象与研究问题的匹配性,兼顾案例数据的完整性、可获得性和准确性。首先,昕诺飞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照明企业,也是行业内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的先驱者和成功者。2021年,昕诺飞全球销售额高达69亿欧元,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达到了4.8%,累计获得17 750项专利,制定113项标准,其中联盟标准占比达56%。作为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典型代表,昕诺飞案例具有特殊性,且其在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充分利用联盟这一有效载体,具有典型联盟驱动下的标准国际化特点,与本文研究问题高度匹配。其次,昕诺飞公司实施标准国际化战略多年,具有丰富的公开资料,数据可得性较好。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与飞利浦公司前知识产权管理负责人以及国内照明行业龙头企业(如鸿雁电器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便于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资料。基于以上考量,本文选取昕诺飞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2.2 数据来源

研究团队聚焦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问题,在长期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数据材料,早在2016年就开始关注昕诺飞案例,并多次调研昕诺飞公司,与公司标准和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为提高案例研究的信效度,研究团队基于多个信息来源获取昕诺飞相关资料并进行三角验证,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案例资料收集来源包括:①IEC等标准组织官网标准数据;②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Derwent数据库专利数据;③昕诺飞公司官网及公司发布的报告等公开资料;④对飞利浦公司及照明行业相关企业的访谈资料;⑤知网等数据库的论文检索。具体如表1所示。

2.3 昕诺飞公司介绍

昕诺飞(Signify)公司的前身是飞利浦公司照明事业部。飞利浦公司早年以生产照明产品起家,经过100多年发展,飞利浦成为全球最著名的电子品牌之一。随着公司发展战略的转变,消费电子产品不再是飞利浦的核心业务,公司对组织架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包括对照明业务的拆分。2016年,飞利浦照明事业部独立上市,并于2018年由飞利浦照明改名为昕诺飞,但继续使用飞利浦作为产品品牌。公司一直以创新为本,以标准为导向建立全球领先的竞争实力,是全球领先的智能互联LED产品、LED照明控制系统和服务厂商。从引领LED产业发展的蓝光技术、全球首个智能互联照明系统,到全球首家实现3D打印灯具规模化生产,昕诺飞公司连续多年被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评为行业领导者。昕诺飞保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通过参与并主导联盟、发布联盟标准、布局全球专利、导入认证检测,形成“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闭环组合,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如昕诺飞依托Zhaga联盟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正是基于这一路径。昕诺飞公司相关标志性事件如表2所示。

表1 案例资料收集方式汇总
Tab.1 Summary of case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资料类别资料来源资料获取方式资料内容和数量一手资料对昕诺飞公司标准和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人,照明行业技术专家、认证专家、标准联盟专家的半结构访谈2016年12月— 2022年3月,对昕诺飞进行6次访谈,每次访谈持续时间约两小时;2021年3月—2022年3月,对照明行业技术专家、认证专家、标准联盟专家分别进行两次访谈,每次访谈持续约1小时总计录音资料约18小时二手资料档案资料昕诺飞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企业报告等;DALI 、Zhaga等相关联盟官网、IEC官网、中国国标委官网、ANSI官网、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官网、中国照明电器协会官网、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等相关资料获取资料约 20万字学术论文百度学术、 CNKI 等工具网站中英文论文 120余篇行业分析报告行业论坛资料、咨询公司分析报告获取资料约 10万字

表2 昕诺飞公司技术标准国际化标志性事件
Tab.2 Milestone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ignify's technical standards

事件时间推出专利许可计划“EnabLED”2008年担任Zhaga联盟秘书长2010年发布Zhaga联盟标准2012年实施Zhaga认证检测2013年发布IEC国际标准 62386(等同采用DALI联盟标准)2014年

3 案例分析与研究发现

昕诺飞以参与并主导联盟为基础,通过制定全球照明行业标准、布局全球专利,并辅之以认证检测等,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实现昕诺飞在智能照明行业的全球领导者地位(见图2)。

图2 昕诺飞成为智能照明全球领导者的实践
Fig.2 Practice of Signify's evolution into a global leader in the intelligent lighting industry

3.1 昕诺飞以参与联盟为先导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

标准联盟是技术标准国际赶超过程中最常见的联盟形式,是一种基于契约的治理结构,相较于合资型治理结构,其具有交易成本低、灵活性高等特征。标准联盟通常由标准管理者、标准使用者、专利技术所有者共同构成。企业可以采用技术标准共生战略,通过建立企业间技术标准联盟实现双赢。根据公开资料,本文对昕诺飞加入联盟的情况进行梳理发现,昕诺飞在全球共参与了Zhaga、DALI等六大联盟组织,并在这些联盟中担任秘书长、总经理等重要职务(见表3),这为昕诺飞主导相应领域标准提供了良好的前期基础,为其技术标准国际化奠定了基础。以Zhaga联盟为例,2010年由多家照明公司在德国发起成立,联盟建设宗旨是制定满足互换性的LED光源接口技术规范。其正式会员包括灯具和LED模块制造商、材料和组件供应商以及检测实验室,如昕诺飞、欧司朗等知名企业。从Zhaga联盟成立伊始,联盟秘书长一职均由昕诺飞公司工作人员担任,负责联盟具体事务管理与策划。

表3 昕诺飞参与的联盟汇总
Tab.3 Summary of alliances in which Signify participates around the world

联盟名称领域联盟成立时间昕诺飞担任职务Zhaga互换性的LED光源接口技术规范2010年秘书长(2010.2至今)DALI数字照明接口1984年,原名为DiiA总经理(2015.9至今)CSA物联网通信2001年,原名为ZigBee副主席(2017.3至今)Fairhair楼宇照明的通信2015年秘书长(2015至今)蓝牙SIG短距离连接移动设备1998年董事会成员(2017.7至今)TALQ智慧城市2012年秘书长

3.2 昕诺飞基于联盟制定全球智能照明标准

技术标准是一个产业重要的制高点,率先获得标准制定权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据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300多个国际组织与区域性组织制定和发布了标准与技术规则。其中,ISO、IEC、ITU是开展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主体。数字产业具有显著的网络外部性,其标准竞争特征是事实标准占据主导,因此应采取市场优先战略。

昕诺飞公司在参与并主导联盟的基础上,制定全球智能照明标准,进而引领全球智能照明产业发展,保持自身在全球智能照明领域的领导者地位。昕诺飞公司设有标准与法规部,其脱胎于飞利浦集团于1998年1月1日成立的系统标准及特许部(知识产权与标准部),由工程师和律师组成,是集团内利润率最高的部门之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昕诺飞通过国外和国内组织共制定智能照明标准113项,其中已发布107项(见表4)。在这113项标准中,有37项DALI联盟标准、26项Zhaga联盟标准,联盟标准占比达56%,其余标准类别包括IEC国际标准、ANSI美国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及中国团体标准等。

表4 昕诺飞制定的智能照明标准汇总
Tab.4 Summary of intelligent lighting standards formulated by Signify worldwide

类别制定数(项)已发布数(项)DALI联盟标准3737IEC 62386(等同采用DALI标准)2929GB/T 30104(等同采用IEC 62386)1713Zhaga联盟标准2625ANSI美国标准(等同采用Zhaga book 18)11中国团标(等同/修改采用Zhaga book 18)32合计113107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昕诺飞主要基于联盟这一载体,采用如图3所示的技术路线。昕诺飞及其战略伙伴基于加入的联盟组织制定联盟标准,在联盟标准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其它国家的标准或国际标准。例如,转化为IEC国际标准通常有两种途径,即直接转化为IEC标准,或者先转化为欧盟EN标准,再转化为IEC标准。转化成中国标准也有不同途径:一是直接转化成为中国国家标准;二是先转化为中国团体标准,其中的部分再转化为中国国家标准;三是在IEC标准基础上进行转化,如IEC 62386转化为GB/T 30104。

图3 昕诺飞标准制定路线
Fig.3 Signify's roadmap for formulation of standards

3.3 昕诺飞布局全球专利

知识产权最大的价值不仅在于成为抵制竞争者的武器,而是作为与其它公司合作的桥梁,帮助公司获得竞争所需技术和能力。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知识产权的角色已经发生变化,从传统保护防御时代进入到运营时代,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呈现日益融合的趋势。尤其在高新技术领域,其标准通常建立在技术不断迭代更新的基础上,包含专利权等在内的各类知识产权。越来越多专利所有者积极寻求将专利技术方案与标准相结合的途径,从而巩固和加强其市场优势地位。

昕诺飞公司内部有一套严格的盈利考核机制和专利转化指标,要求专利转化为标准的比率超过70%。通过标准盈利的关键在于足够多的专利及专利许可,根据Derwent数据库统计,截至2022年3月,昕诺飞持有17 750项照明授权专利,这些专利覆盖了智能照明产业链绝大部分技术分支,如灯具结构、调光调色、驱动器、控制器、照明系统和通信协议等。基于专利布局,昕诺飞推出专利许可计划EnabLED,包含LED灯具和光源等智能照明专利共4 091项。截至2020年7月,昕诺飞在全球共签订1 200份EnabLED许可协议(见表5),涉及169家中国企业。

3.4 昕诺飞基于联盟在全球范围内主导认证检测

认证检测是推动标准实施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管理体系通常包括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和认证检测三大要素。英国的合格评定制度已经实施了100多年,其早在1903年就建立了BSI认证体系;美国凭借UL等一大批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认证机构,有效提升了其国际市场竞争力;德国著名的认证机构也举不胜举,如德国合格评定公司(DIN CERTCO)、德国管理体系认证公司(DQS)、欧洲认证公司(DIN GOST TUV)等。

表5 已签订EnabLED专利许可的企业所在国家分布情况
Tab.5 Distribution of enterprises ratifying EnabLED patent licenses

所在洲序号国家企业数百分比企业数合计百分比合计1亚洲1-1中国16914.0821017.491-2日本302.501-3韩国60.501-4新加坡20.171-5印度10.081-6以色列10.081-7阿联酋10.082欧洲2-1德国14712.2554745.582-2意大利907.502-3英国746.172-4法国635.252-5荷兰635.252-6西班牙443.672-7比利时100.832-8瑞典80.672-9奥地利70.582-10波兰60.502-11丹麦60.502-12芬兰40.332-13斯洛文尼亚40.332-14土耳其30.252-15捷克30.252-16爱尔兰20.172-17拉脱维亚20.172-18立陶宛20.172-19葡萄牙20.172-20瑞士20.172-21俄罗斯10.082-22克罗地亚10.082-23斯洛伐克10.082-24乌克兰10.082-25希腊10.083北美洲3-1美国30625.5032226.833-2加拿大141.173-3墨西哥10.083-4多米尼加10.084大洋洲4-1澳大利亚50.4250.425未归类5-1(未归类)110.92110.926匿名企业6-1(匿名企业)1058.751058.75总计1 2001001 200100

因此,昕诺飞在推动标准制定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广基于标准的认证检测。认证检测通常开始于标准发布后的3~6个月,以自有事实标准为基础的认证检测将直接构成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出口贸易带来深远影响。目前昕诺飞在全球主导的认证检测项目共有DALI、Zhaga和Zhaga-D4i三大类,相应的认证和检测机构如表6所示。例如,DALI认证对应的认证机构为DALI联盟,其认可的检测机构有德凯、天祥等,检测基础费用为每个型号约两万元。依托认证检测,昕诺飞确保其技术标准的领先地位更为持久,有利于昕诺飞持续处于全球竞争领导者地位,以此实现国际标准的利益最大化。

4 昕诺飞基于联盟的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

昕诺飞的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可以概括为“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组合,内在逻辑即“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市场垄断化”。持续创新是形成专利和标准的源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必要专利组合是在联盟中保持领导者地位的技术资本。昕诺飞基于自主研发或购买方式获得专利,进而组建专利联盟或标准联盟并在联盟中担任重要职务,在此基础上,昕诺飞构建创新、专利、标准三者的协同体系,制定发布联盟标准并将其转化为国际标准、目标国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更进一步,昕诺飞通过主导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认证检测,使得其技术标准能够在更长时限保持主导地位,由此实现国际标准的利益最大化,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见图4)。

表6 昕诺飞主导的认证检测项目
Tab.6 Certification testing projects led by Signify worldwide

认证类别认证机构检测机构检测费用DALIDiiA联盟德凯、天祥、UL、Lichtvision时代之光、威凯、广州和控、台湾工研、香港GRE1个型号约两万元,每多1个型号增加约1万元ZhagaZhaga联盟德凯、天祥、南德、VDE、ITE威凯(拟加入)1个型号约1.6万元Zhaga-D4iZhaga+DiiADALI:同上 ;Zhaga:同上

图4 昕诺飞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实施路径
Fig.4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ignify's technology standard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4.1 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先决:组建并领导联盟

昕诺飞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先决在于组建联盟并在联盟中担任重要职务。一方面,昕诺飞在制定国际标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联盟的作用,由此积累初期客户群体,从而解决标准制定中基础用户数偏少这一常见问题。另一方面,无论是加入联盟还是组建联盟,昕诺飞均在联盟中担任重要职务,在联盟战略性决策和具体事务管理中扮演主导角色,为后期推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奠定基础。

发展数字产业,标准需要先行,数字产业竞争的关键是国际标准之争。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需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并且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联盟的组建不仅有利于企业深度掌握产业发展趋势和不同国家差异化的产业标准规则,也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数字产业领域企业积极加入和组建联盟,能够为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提供先决条件,而占据重要位置并领导联盟发展,则可为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奠定更为有利的条件。

4.2 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基础:标准必要专利组合

联盟也是产业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整合平台,通过标准联盟与专利联盟的双联盟组织模式,实现行业知识产权治理平台化、组织化,推进联盟内主体间的合作竞争行为。合作竞争关系的治理,既可以通过隐性的知识产权约定,也可以通过显性的专利交叉许可协议。以昕诺飞为代表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在巩固提升自身生态位的同时,加快产业主导设计和标准的确立,引领产业技术轨道选择。

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必要专利组合是企业在联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基础,对新技术轨道的形成和完善具有强大影响力。随着标准的迭代更替和标准生态系统治理的演进,企业间的专利竞赛愈演愈烈。从昕诺飞的实践看,主导企业主要通过收购和自主研发专利两种方式迅速应对市场变革。初期两者比例相当,随着昕诺飞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后期以自主研发专利为主,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战略布局。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必要专利组合是昕诺飞在联盟中保持领导者地位的技术资本,也是昕诺飞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核心要素,为串联起从创新到专利、标准、认证各个环节奠定基础。

4.3 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引导:联盟标准制定与转化

联盟标准的本质是市场化机制下建立的事实标准,是对联盟中技术关系和知识产权关系的系统性梳理整合。与法定标准相比,联盟标准通常更具技术先进性,能够引导产业新技术轨道的形成和选择。在联盟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目标国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过程中,昕诺飞进一步确立了其在行业发展中的标准主导权。

国际标准、目标国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的制定意味着产业新技术轨道的成熟和应用推广,昕诺飞的行业知识产权优势正式确立后,其技术标准国际化战略开始进入加速实施阶段。从这个维度而言,持续创新形成标准必要专利组合是基础,而通过组建联盟推进联盟标准制定和转化是引导技术标准国际化的重要路径,这也是领军企业形成知识产权优势从而保持行业领导者地位的关键。

4.4 技术标准国际化推广:开展认证检测形成闭环

认证检测是技术标准向市场转化的关键环节,是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中技术供给与市场需求高效融合的重要制度设计,但大部分企业在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中会忽视认证检测环节。昕诺飞通过主导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认证检测,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和行业进入壁垒,形成实施照明行业国际标准的路径依赖,从而为昕诺飞技术标准的国际化应用和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提供有力市场保障。

国际认证检测实际上是把受专利保护期限制的技术垄断合法权通过市场认证转化为周期更长的生产垄断合法权,从而使得技术标准能够在更长时限保持主导地位,以此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领导者地位。昕诺飞正是在标准和专利基础上,开展国际认证和检测,由此实现国际标准的利益最大化,保持昕诺飞的行业领导者地位。

借助上述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昕诺飞获取了智能照明行业的市场垄断权,通过实施国际标准,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知识产权收益。同时,昕诺飞基于联盟、专利、标准和认证检测组合的战略布局,成功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市场垄断化”的良性循环。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5.1 主要结论

本文以昕诺飞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单案例纵向分析,探讨基于联盟的技术标准国际化路径,得到如下结论:首先,联盟在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昕诺飞的国际标准制定是在联盟标准基础上进行转化,昕诺飞在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中不断参与或组建联盟,通过担任重要职务引导联盟发展,由此为其技术标准国际化提供载体和基础。其次,专利是加入联盟的技术资本。联盟本质上是核心企业进行专利共享和利益分配,昕诺飞通过购买或研发专利,累积主导联盟的技术资本,进而推进标准制定,并配合认证检测,从而构建完整的技术标准国际化闭环。最后,利用“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组合策略可以达到迅速占据市场的目的。昕诺飞利用这一组合策略,迅速提升其在智能照明等领域的市场份额,从而保持自身在全球市场上的领军地位。尤其是把认证检测环节纳入其中,大大延长了技术标准在国际市场中的生命周期,巩固了其在智能照明行业的长期领导者地位。

5.2 政策启示

根据昕诺飞的案例分析,本文得到如下启示:

(1)加快推进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提升我国数字产业全球竞争力。数字产业具有前沿性、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以标准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是保持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掌握先进技术是制定标准和规则的前提,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标准制定中掌握话语权。因此,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源头上提升数字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硬实力。

(2)我国在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赶超过程中可以采用“标准联盟+专利联盟”的双联盟策略,形成核心层稳固的开放式战略联盟,构建共生演化的数字产业技术标准生态系统。联盟可以促进技术标准生态主体间的知识流动,实现知识增值,进而推动技术标准生态系统的合理演化。应鼓励数字产业领域领军企业构建技术、专利、标准三者协同的创新体系。传统制造业涉足数字产业,商业模式从标准后置转向标准前置时,更应当关注联盟在技术标准国际化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应当高度重视专利研发,因为专利是企业参与或组建联盟、掌握联盟主导权的重要技术资本。

(3)企业在主导联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联盟+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的闭环实现技术标准国际化。数字产业技术标准生态系统的边界是动态变化的,是围绕标准确立和扩散形成的利益共同体。联盟是标准秩序中的新型组织和新型交易模式,可制定发布联盟标准,并将其转化为目标国团体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之后基于标准开展相应的认证检测,由此形成闭环,获取市场话语权,提升数字产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实力和领导力。

5.3 局限与展望

本文采用纵向单案例研究方法,单案例研究更加强调案例对象的特殊性。昕诺飞在进军智能照明领域过程中利用联盟组织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取得了显著成效,的确具有特殊性。但仅以单个企业样本展开研究,势必会影响案例研究的外部效度,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层面的影响因素。本文从联盟视角探讨产业数字标准国际化的实现路径,丰富了现有研究,但仅考察参与并主导联盟对标准、专利、认证检测等环节的促进作用,尚未真正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考察创新、专利、标准、认证检测等因素互融共生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的内在逻辑。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竞争高地,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数字产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未动、标准先行”,保持我国在数字产业领域的竞争优势需要持续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未来需要继续关注数字产业技术标准国际化问题。一方面,在持续跟踪昕诺飞发展的同时,通过走访调研获取更大样本的企业层面案例素材,从多案例视角研究数字产业标准国际化路径及模式,尤其是关注传统优势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如何推进技术标准国际化,以保持国际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拓展当前研究,构建共生演化的标准创新生态系统,更系统、全面探寻技术标准国际化推进机制。此外,不仅要考察生态系统内部创新、专利、标准、认证检测等多要素之间的微观协同演进,还需关注生态系统与外生环境之间的宏观协同演进。

参考文献:

[1] REISINGER M, TARANTINO E. Patent pools,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downstream competition[J].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9, 50(1): 168-200.

[2] GALLINI N. Cooperating with competitors: patent pooling and choice of a new standar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14, 36: 4-21.

[3] SCHIFF A, AOKI R. Differentiated standards and patent pools[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2014, 62(2): 370-376.

[4] 曾德明,邹思明,张运生.网络位置、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在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研究[J].管理学报, 2015,12(2):198-206.

[5] 宋禹飞,李俊超,周育忠,等.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制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经验研究[J].标准科学,2018,55(10):50-53.

[6] 张米尔,国伟,纪勇.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相互作用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4):68-73.

[7] 刘淑春,林汉川.标准化对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影响——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7,43(11):60-69 .

[8] ERNST D. Standards, innovation, and latecomer economic development[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14(38): 853-862.

[9] 舒辉,王媛.市场推进技术创新、专利、标准协同转化路径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6):57-63.

[10] MILLER C D, TOH P K. Complementary components and returns from coordination within ecosystems via standard setting[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20, 43(3): 627-662.

[11] 孙耀吾,蒋文兵.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6):117-122.

[12] 杜传忠,陈维宣.全球新一代信息技术标准竞争态势及中国的应对战略[J].社会科学战线,2019,42(6):89-100.

[13] HOLGERSSON M. The evolu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 uncovering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e appropriability regimes[J]. Long Range Planning, 2018(2): 303-319.

[14] 韩进,王彦敏,涂艳红,等.战略管理情境下的生态系统:一个动态过程整合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1-9.

[15] 姜红,吴玉浩,孙舒榆.技术标准联盟知识生态系统的演化与治理机制研究[J].情报杂志,2019,38(10):191-199.

[16] 张运生,杜怡靖,陈瑟.专利池联盟合作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9,31(12):1-12.

[17] 吴菲菲,米兰,黄鲁成.基于技术标准的企业多主体竞合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9,37(6):1043-1052.

[18] TEECE D J. 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technologies, standards, and licensing models in the wireless world[J]. Research Policy, 2018(8): 1367-1387.

[19] GALASSO A, SCHANKERMAN M. Patent rights, innovation, and firm exit[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8, 49(1): 64-86.

[20] VANDEN J, VANDEKAAG U. The paradox of standard flexibility: the effects of co-evolution between standard and inter-organizational network[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12, 33(6): 705-736.

[21] 宋志红,田雨欣,李冬梅.技术标准竞争研究40年:成就与挑战[J].中国科技论坛,2019,35(4):133-139.

[22]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 (4): 532-550.

(责任编辑:陈 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