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机会—资源动态匹配机制分析:基于连续创业者经历的质性研究

谌飞龙1,陈 松1,马 宁2

(1.江西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 江西省教育国际合作与教师发展中心,江西 南昌 330027)

摘 要:连续创业者是创业大军的主力,研究其创业活动有利于揭示创业行为的本质特征,分析创业能力形成过程。资源匮乏是初创企业的新生劣势,研究资源获取行为有助于创业者提升资源获取能力,从而促进创业企业发展。以连续创业者的创业经历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并利用Nvivo11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构建连续创业者再创业过程中资源获取模型。结果发现,资源获取贯穿于连续创业者再创业机会识别、项目启动、项目实施全过程,获取途径主要有创业网络(人脉)、创业者行为技能、创业学习行为、创业资源沉淀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性机制等。

关键词: 连续创业者;创业资源;资源获取;行为技能

Research on Resource Acquisition Mechanismand Behavioral skills of Serial Entrepreneurs

Shen Feilong1, Chen Song1, Ma Ning2

(1.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2.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330027, China)

AbstractSerial entrepreneurs are the main group in the entrepreneurial army. Studying them can better reveal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behaviors, and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ies. Lack of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new disadvantages of start-ups. Research on resource acquisition behavior can help entrepreneurs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cquire resourc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art-ups. Taking the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of serial entrepreneu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and using Nvivo11 to encode interview data, construct a resource acquisition model for serial entrepreneurs in the process of re-enterprise. The study found that resource acquisition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process of continuous entrepreneurs' re-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project initiation, and project implementation. The main ways to acquire resources are entrepreneurial networks (personal connections),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al skills,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behavior,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 precipitation, market mechanisms, and government policy mechanisms and other methods.

Key Words:Serial Entrepreneurs; 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 Resource Acquisition; Behavioral Skills

收稿日期:2021-10-08

修回日期:2021-11-29

基金项目: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GL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GL21123)

作者简介:谌飞龙(1977—),男,江西高安人,博士,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创业营销、品牌管理;陈松(1995—),男,江西瑞昌人,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业营销;马宁(1980—),男,江西高安人,江西省教育国际合作与教师发展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

DOI10.6049/kjjbydc.20211000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1)24-0116-08

0 引言

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提出以来,我国政府对创业支持力度不断提升。“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强调,要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向纵深发展,优化双创基地建设布局。国内基础设施、市场开放程度、文化与社会规范等创业环境明显改善,创业浪潮不断涌起,创业活动日益活跃。然而,创业维艰,失败率极高意味着那些执着于创业的创业者们将成为连续创业者。有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创业者创建过两家或以上公司,而且有两次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倾向于进行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创业[1-2]。MacMillan[3]将上述拥有多次创业经历的创业者称为习惯性创业者。为什么习惯性创业者倾向于连续创业?有学者从创业失败角度研究失败归因与再创业的关系[4],也有学者基于制度理论研究创业失败对再创业的促进作用[5]。可见,大多数研究是从创业者个人特质与创业环境因素对连续创业现象进行分析,忽视了资源获取行为对创业者的重要作用。资源获取是解决初创企业新生劣势问题的关键[6],因而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行为。

现有资源获取研究大多聚焦资源获取对企业绩效或再创业绩效的影响,资源获取行为研究较为匮乏。本文从机会、资源动态匹配视角,基于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对连续创业者再创业过程中资源获取行为进行编码分析,揭示连续创业者再创业过程中如何利用机会和资源特性获取合适的创业资源,并构建创业机会—资源动态匹配模型,以期为连续创业实践提供参考。

1 相关理论与文献回顾

1.1 连续创业者

1.1.1 连续创业者及关联概念界定

为区别于新手创业者,MacMillan[3]将有多次创业经历的人称为习惯性创业者,并根据创业形态差异将习惯性创业者分为连续创业者和组合创业者。其中,连续创业者是指在创办现有企业之前开创过其它企业,但后来因某些原因出售或关闭那个或那些企业的个体;组合创业者是指参与创办并同时控制两家或两家以上企业的个体。针对两者差别,Warhuus等[7]认为,在某个时间点上,连续创业者只拥有一家企业,而组合创业者同时拥有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企业;窦军生和包佳[8]从分析层次角度指出,连续创业的分析重心在创业者个体层次,而组合创业研究则在企业层面展开。借鉴国内相关研究(张默、任声策,2018),本文将连续创业者界定为拥有两次及两次以上创业经历的创业者。

1.1.2 研究意义

连续创业者之所以值得关注,在于其拥有多次创业经历,分析上述内容能够揭示创业活动和行为本质特征,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创业能力形成过程。创业是一项高失败率、高挑战性的活动,连续创业者从失败中崛起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学习过程[9-10],创业失败管理是逼近成功的重要方法[11]。由此,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深入研究创业失败与连续创业间的关系,如创业韧性与情绪恢复[12]、创业团队冲突[13]。但是,揭示连续创业者如何获取创业资源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故值得深入研究。

1.2 创业资源

企业资源是有形与无形资源的独特组合,可转变为独特的能力,而且是不可流动和难以复制的,上述独特资源与能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14]。根据资源基础理论,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机会转变为创业实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创业资源主要包括运营型资源和知识型资源(王玲玲、赵文红,2017)。其中,运营型资源包括资金、设备、厂房、装备、技术专利等资源,能够支持企业日常运作;知识型资源通常是指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或企业运作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学术界对于创业资源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资源与创业企业关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源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等揭示因果关系的实证研究。例如,彭学兵等[15]研究发现,创业资源内聚和创业资源耦合两种资源整合行为能够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二是企业突破资源约束的相关案例研究,借助案例剖析创业企业如何将创业资源与企业机会进行最优配置,进而实现价值创造[16]

1.3 机会、资源动态匹配下的资源获取

机会和资源是创业过程中的两大关键因素,在创业实践中,机会开发与资源获取密不可分[17]。资源巧配有助于机会识别[18],创业营销可以有效识别外部机会并撬动创业资源[19],基于单一视角的研究已经无法揭示机会、资源与创业实践的关系。基于此,葛宝山等(2013)首次提出机会—资源一体化概念,发现机会与资源是一个整体。随后,有学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变量,研究机会—资源一体化与创业绩效的关系。那么,机会和资源如何形成一体化?它们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上述问题对于创业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创业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但连续创业研究较少[20],近年来才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对于连续创业者,学者们聚焦于创业失败经历、创业失败学习与再创业意愿的关系,以及创业失败与再创业绩效的关系等方面,而对于创业资源鲜有研究,资源获取行为研究成果鲜见。资源是创业实践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贯穿于机会识别和创业启动全过程。同时,资源获取往往伴随着机会识别,机会识别又依赖于资源获取。因此,本文基于机会—资源动态匹配视角,研究连续创业者再创业时机会与资源的动态匹配过程,以期助力连续创业者的资源获取行为,为连续创业者再创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最早由Glaser&Strauss(1987)提出,核心思想是采用归纳和演绎方法,在系统化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基础上,验证已有理论或发展新的理论成果。扎根理论自提出后就吸引大批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由经典扎根理论衍生出程序化扎根理论和构建型扎根理论。本研究使用的是Strauss(1987)提出的程序化扎根理论,即通过对某一现象的观察提出研究问题,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并进一步构建理论的过程,具体流程见图1。本研究通过对部分连续创业者再创业经历进行扎根编码处理,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构建创业机会—资源动态匹配模型。

图1 理论研究思路

2.2 资料收集

本研究采用理论抽样方法进行资料收集,理论抽样遵循与传统量化研究设计抽样技术不同的逻辑,目的是获取数据以澄清类属。理论抽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目的是要穷尽有关某种现象的构成要素信息以及要素间的关系信息,研究者通过边收集资料边分析的方式,不断对初步构建的理论进行完善,直至达到理论饱和。为了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本文采用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数据收集,其中,一手数据通过对两位连续创业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得,二手数据来自各种创业论坛以及《创业人物访谈》电视节目,以确保案例中连续创业者来自不同创业领域(见表1)。同时,使用一手数据并随机选取二手数据中的9个案例进行初始编码分析,剩余3个案例用作理论饱和度检验。

表1 数据来源

数据性质数据来源受访对象具体信息一手数据研究者与两位连续创业者的半结构化访谈素材互联网营销公司客户运营部总监,曾有过多次创业经历,卖过电脑,做过电商,做过项目孵化,创业经历丰富,符合本文研究对象选择标准一位大学生创业者,有过多次跨领域的小型创业经历,尽管没有系统创业历程,但可提升研究代表性,也符合本文研究对象选择标准二手数据各种创业论坛、《创业人物访谈》电视节目姓名拼音缩写创业次数BG3CG3PPC5CJ3YMH2CX3ZZQ6LHY3YFH4LMS4LGJ3CO3

3 数据处理

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指将原始资料进行反复比较、归纳、整合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现象概念化和概念范畴化。概念化是对现象的概括性总结,而范畴化是对不同概念的分类组合。本研究利用Nvivo11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编码分析,主要操作流程是对原始资料逐句贴标签,然后进行一次抽象,将标签现象化,再进行二次抽象化,即现象概念化,最后进行第三次抽象,对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即概念范畴化。在开放式编码阶段,共得到76个节点和258个参考点,通过概念化与范畴化共得到26个概念和12个范畴。部分开放式编码见表2,其中,a表示标签,A表示定义现象,B是概念,C表示范畴。

3.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指研究者从第一步开放式编码终端范畴中提炼出最能反映资料的范畴,再基于因果关系、结构关系、功能关系和过程关系等一系列内在联系将各范畴联系起来重新组合的过程。在完成开放式编码后,对范畴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得到3个主范畴,即机会识别、创业启动和资源获取。其中,机会识别包括机会创造、机会开发两个副范畴,创业启动包括选择创业领域、确定合作机制两个副范畴,资源获取包括政府政策性机制、创业网络、合作机制、创业者行为技能、创业资源沉淀和创业学习行为等6个副范畴。

将通过开放式编码得到的所有范畴建立联系,获得机会识别、创业启动、资源获取3个主范畴的典范模型,如表3所示。具体提炼过程如下:

(1)连续创业者对之前创业过程中所积累的资源进行整合,创造出新的机会。同时,由于环境不确定性导致市场中存在潜在消费者需求,创业者可以根据需求识别出新的创业机会,进而获取新的资源,再进行资源积累和资源整合以开发出新的创业机会,这些都是连续创业者进行机会识别的手段。

(2)创业者在创业实践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存在一定的创业风险。因此,创业者需要慎重选择创业领域,寻求合作伙伴共同承担创业风险。由于创业风险和资源匮乏的中介作用,创业者意识到创业资源的重要性。

(3)在机会识别和创业启动过程中,资源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由于资源需求量较大,创业者需要寻求创业资源。创业资源获取策略包括创业资源沉淀与创业学习行为等。

表2 开放式编码(部分)

个案资料(贴标签)编码过程定义现象概念化范畴化他找我帮忙在中国采购宠物尿片(a1),这个产品在当时的国内没有人生产(a2),我立马意识到这是个机会(a3),于是就找到一个厂家一起改造设备(a4),满足宠物尿片的产品需要(a5),开始给这个客户进行贴牌生产(a6)。在前期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借助家人、亲戚朋友的支持(a7),后来则是得到了政府方面的支持(a8),比如给予我们融资担保等(a9),而登陆新三板后就得益于资本市场的支持(a10)。人才问题则通过将其纳入到整个企业战略规划中,通过释放股权凝聚人心加以解决(a11)A1帮助他人采购(a1)A2产品无人生产(a2)A3识别机会(a3)A4寻找厂商改造设备(a4)A5生产满足需求的产品(a5、a6)A6前期借助亲友支持(a7)A7得到政府支持(a8)A8融资担保(a9)A9资本市场的支持(a10)A10释放股权,凝聚人心(a11)B1他人需求(A1、A5)B2识别机会(A2、A3、A39)B3寻找合作(A4、A25、A32)B4亲友支持(A6、A13、A29)B5政府支持(A7、A8)B6资本的支持(A9、A11)B7凝聚人心(A10)B8 选择创业领域(A12)B9创业经验积累(A14、A15)B10成果积累(A16)B11 合作伙伴很重要(A17)B12 熟人合作(A18、A25)B13家庭制更易成功(A19)B14打电话求助(A20)B15放弃求助(A21)B16资源更重要(A22)B17重复求助(A23)B18勇气和胆量(A24)B19充电学习(A27)B20社群的影响力(A28)B21创业失败(A30、A31、A36)B22资源整合(A33)B23再创业(A34)B24创业失败学习(A36、A37)B25创业成功(A37、A38)B26寻找投资(A26)C1机会开发(B1、B2)C2机会创造(B22,B23)C3合作机制(B3、B6、B11、B12、B13、B26)C4选择创业领域(B8)C5政府政策性机制(B5)C6创业网络(B4、B20)C7创业者行为技能(B7、B14、B23)C8创业资源沉淀(B9、B10)C9创业学习行为(B19、B24)C10企业家精神(B15、B17、B18)C11资源撬动(B16)C12连续创业(B21、B23) “我们与元界基金会重新拟定了投资细节,将种子投资额固定在100万RMB,100万枚ETP也悉数归还(a12)。” 潘鹏程最后选择了矿机领域(a13),向20多个亲戚朋友东拼西凑集齐了200万启动资金(a14)A11基金会投资(a12)A12选择矿机领域(a13)A13亲友拼凑启动基金(a14)因为在互联网对接这种实体门店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a15),我想如果在房产行业能够成功,能不能把这个系统搬到零售行业来,是不是也能成功呢,所以我就一直有一个愿望,把这十多年的经验用到零售行业来做一个系统(a16),我们想这几年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就是说基本趋于一个成功的状态,得到了很多用户的认可(a17)创业是九死一生,我觉得合伙人非常重要(a18),如果要创造大一点的事业的话,那么一定是要很熟的人(a19),就是说中国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家庭制的(a20)A14十多年的经验积累(a15)A15房产业的经验搬到零售业(a16)A16多年努力取得成果(a17)A17合作伙伴非常重要(a18)A18创业大事业是与很熟的人一起的(a19)A19很多成功企业是家庭制(a20)我原来通常啊,给政府部门打个电话(a21),完了呢再去见一面,对方不同意我就放弃了,我还在那想谁要看你脸色啊,我还要留点面子呢(a22)你的面子不算什么,人家能给你资源才是最重要的(a23),所以呢,后来我就学会了,变着法儿地求助(a24),自己求助不行,我再找别人来帮着求你(a25)最后我发现这个世界上有百分之九十五的事情,只有你有勇气和胆量,就能求成功(a26)A20打电话向政府求助(a21)A21见一面不同意就放弃(a22)A22资源比面子重要(a23)A23不断求助(a24、a25)A24有勇气和胆量能求成功(a26)2014年白鸽碰到了深圳回来的程序工程师,以“一本书拥有一个图书馆”为口号,做了“全民图书馆”的项目,完美运用了KK失控理论(a27),规模最大时藏书阁达到100多家,这种惊人的速度引来众多投资人(a28)白鸽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从全国各地学习社群运营(a29),她深知社群领袖、社群辐射的影响力,从社群搭建、运营、维护到推广(a30)白鸽是幸运的,她有志同道合的姐妹,她有坚持支持自己的家人(a31),还有不断学习进步的动力(a32)A25与好友合作好项目(a27)A26项目吸引投资(a28)A27不断充电学习社区运营(a29、a30)A28社群的影响力(a30)A29亲友支持(a31)

(续)表2 开放式编码(部分)

个案资料(贴标签)编码过程定义现象概念化范畴化经历近两年的时间以及全身家100多万的损失后(a33),最终放弃了所谓创新的F2C家具行业(a34),找了几个同学合伙(a35),他们负责出资金、我出技术(a36),我们成立了新的公司(a37)A30损失惨重(a33)A31放弃创业项目(a34)A32同学合作(a35)A33各出所长(a36)A34成立新公司(a37)我的成功啊,是实打实地从失败里站起来(a38)我连续创业,一共3次,前两次失败的打击,几乎都是毁灭性的,因为每一次都是血本无归(a39)每一次失败的时候,我反思自己,想我到底是哪里做错了(a40)第一次是缺乏大局观,好,那我就培养一下大局意识,第二次呢,却遗漏了细节,还是关键细节。这两次失败,我真的都觉得太冤了,我自己都咽不下这口气。所以我就拼了,又拼了第三次,这次细节顾了,大局也没忘,然后你看,我就真的成功了(a41)A35成功建立在失败中(a38)A36两次连续创业失败(a39)A37每一次失败后进行反思(a40)A38总结经验,创业成功(a41)… …… …… …… …258条共76条共26个概念共12条范畴

表3 主范畴典范模型

构成要素机会识别创业启动资源获取因果条件消费者需求识别创业机会资源获取对机会识别和创业实践有重要作用现象创业者识别机会创业者展开创业行动创业者寻求创业资源脉络市场不确定性,存在潜在的消费者市场信息不对称,存在风险资源匮乏、资源需求大中介条件创业能力创业风险,资源匮乏政府政策及市场机制,创业者资源、创业能力策略资源积累、资源整合选择创业领域、寻求合作伙伴创业资源沉淀、创业学习行为结果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并展开创业行动识别创业机会后,选择创业领域并寻求合作伙伴共同承担创业风险,同时意识到创业资源的重要性创业者获取资源

3.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研究者通过对现有范畴的分析,提炼出一个最能够体现所有现象的核心范畴,并弄清核心范畴与其它范畴间的关系,通过建立故事线描述行为现象。将主范畴与副范畴放置于典范模型中,建立其中的联系,可以得到核心范畴“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的典范模型,如表4所示。具体提炼过程(研究故事线)为:由于机会和资源的特殊关系,连续创业者基于已有创业资源创造出新的创业机会,或者通过获取新的资源进行资源开发,随后选择创业领域并寻求创业伙伴共同承担创业风险。资源获取是贯穿于整个创业实践过程的主线,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途径可以分为政府政策性机制、创业学习行为、创业者行为技能、合作机制、创业资源沉淀以及创业网络等6种方式。

表4 核心范畴典范模型

因果条件:机会创造、机会开发、机会—资源动态匹配现象:连续创业者展开创业实践并寻求创业资源脉络:连续创业者基于已有的创业资源创造新的机会,或者通过获取新的资源进行机会开发,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意识到资源的重要性,进而丰富其创业资源。行动策略:寻找关键切入点、选择创业领域、寻求合作伙伴、创业资源沉淀、创业学习中介条件:市场不确定性、创业风险、资源匮乏、创业能力、创业者自由资源、市场和政府机制。结果:连续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

根据选择性编码所提炼的核心范畴及故事线,构建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机制模型,如图2所示。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文基于理论抽样原则,采用边收集资料边进行编码分析的方式,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构建初始模型,然后继续搜集资料,直到无新范畴出现,即达到理论饱和。为了检验是否达到理论饱和,对剩余3个连续创业者的创业故事进行理论编码,并未发现新的范畴,说明本研究已经达到理论饱和。

4 模型阐释与研究发现

根据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模型可知,当连续创业者再创业时,资源获取贯穿于机会识别和创业启动全过程,本文从机会识别、创业启动和资源获取3个层面对模型加以阐释。

4.1 机会识别

机会识别是创业实践的初始阶段,更是创业者开展创业实践的前提,创业机会识别和选取是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在机会识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资源,创业者拥有不同的资源往往意味着不同的创业机会。本研究发现,连续创业者机会识别方式可分为机会创造和机会开发,机会创造是指创业者基于已有资源和能力创造机会,即通过整合现有资源创造机会。例如“最终放弃了所谓创新的F2C家具行业,找了几个同学合伙,他们负责出资金、我出技术,我们成立了新的公司(YFH)”;机会开发则是指创业者通过获取新的资源发现新机会。有学者研究发现,在实际创业过程中,机会并非单一来自于创造或开发,机会的发现或创造都不是一次性行为,而是在特定的时间维度上以交互共融方式协同存在。因此,本研究认为,机会识别是基于资源获取的机会创造与机会开发,交互过程。同时,本研究发现,机会与资源间存在动态匹配关系,机会识别与资源获取间存在协同共生关系,连续创业者一方面通过整合已有资源创造机会,另一方面通过资源识别发现新的创业机会,进而通过资源积累和资源整合进行机会开发,同时在机会开发过程中,通过资源获取进行机会创造,如此形成机会识别动态循环(见图3)。

图2 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机制模型

图3 机会识别与资源获取关系模型

4.2 创业启动

在创业启动过程中,资源获取同样重要。一方面,创业启动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等运营型资源,创业初期大量资源能够促进企业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创业启动会激发企业资源获取行为,随着创业企业成长,企业面临的困境越来越多,因而需要利用各种资源解决困境,这种刺激作用能够促使创业项目优化。例如“由于在前期采购过程中遇到一些厂家出于利益诱惑,生产偷工减料影响产品质量,所以程岗索性决定自己办厂生产,相继在威海和芜湖建立了工厂(CG)”。

创业启动的目的是提高项目价值,撬动更多创业资源[21]。连续创业者在识别创业机会后确定创业项目,选择创业领域并实施创业项目,以此检视创业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在未来创业活动中争取更多资金资源。同时,在确定合作机制后,企业可以撬动更多创业资源,良好的合作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创业项目顺利实施,而且能够获取来自合作伙伴的资源。连续创业者在确定合作机制后,一般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朋友作为合作伙伴,还会通过创业路演等形式吸引投资者。

4.3 资源获取

由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机制模型可知,连续创业者通过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进行机会创造和机会开发,随后选择创业领域,确定合作机制并正式启动创业项目。本文发现,资源获取贯穿于机会识别和创业启动的整个创业实践过程,在机会识别过程中,利用机会—资源动态匹配性进行机会创造和机会开发,鼓励创业者获取资源,创业启动同样是撬动资源获取的手段。

通过编码分析发现,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途径主要有两种,即知识型资源获取和运营型资源获取。知识型资源获取途径有政府政策性机制、创业学习行为以及创业者行为技能,这类资源对企业长期绩效和竞争优势具有显著影响,通常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发挥作用;运营型资源获取途径有合作机制、创业资源沉淀以及创业网络,企业主要依靠产权形式实现资源控制和价值创造,该类资源可以为企业日常生产运营提供支持和保障,对企业短期绩效具有显著影响,通常在稳定的环境下发挥作用。上述两种资源获取途径并非完全割裂的关系,在特定情境下,知识型资源可以转化为运营型资源,而运营型资源的限制性会刺激知识型资源获取。例如,政策是一种特殊知识资源,政府通常会为创业者提供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与补贴政策,通常这种资源可以被转化为支撑创业启动的运营型资源。合作机制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买卖双方利用市场规则进行交易,获取稀缺资源以实现资源交换和整合,市场机制的缺陷能够促使创业者进行创业学习,进而获取知识型资源;另一方面是通过投融资方式获取资源,进而激励创业者学习以更好地获得投资。创业资源沉淀是连续创业者将先前创业经历中所积累的资源沉淀到新创企业的过程,是企业可以直接使用的运营型资源。同时,原有资源缺陷会激发创业者知识型资源获取行为。

通过数据编码分析发现,在6种资源获取途径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创业网络,其次是创业者行为技能、创业学习行为、创业资源沉淀以及市场机制和政府政策性机制。也就是说,连续创业者再创业过程中,大多利用其创业网络、自身行为技能以及创业学习行为获取创业资源。接下来,本文对这3种途径作具体阐释。

(1)创业网络。有学者认为,创业者与外部环境间的联系就是创业网络,家人、朋友、顾客、中间商、供应商、合作伙伴等都是创业者的创业网络。例如,由华为离职员工组成的华友会在资源、资金方面给予张志强很大的支持。一方面,成员们通过互相推送职位信息和行业最新情况交流学习;另一方面,华友会经常邀请嘉宾,分享各自经验。创业网络提供给创业者最重要的资源是社会资本,这是一种由关系网络、互惠、信任和社会规范产生的有利于参与者行为的生产要素。需要注意的是,创业网络并非创业者可以直接利用的运营型资源,但是通过创业网络获取的社会资本是重要运营型资源,对于其它创业资源获取具有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家拓展资源获取广度,连续创业者在先前创业过程中已建立起由上下游企业、顾客、中间机构等组织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连续创业者再创业时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向其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某一成员寻求帮助,获取运营型资源,同时社会资本的互惠、信任机制对企业家创业资源获取行为具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家提升资源获取的有效性,由于企业家创业网络中存在家人、朋友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上述关系之间存在一种高度的信任机制。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合作意愿较强,因而企业家资源获取的有效性较高,同时可以促进资源获取效率提高。

(2)创业者行为技能。创业者行为技能是创业者个人特质的体现,一方面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个人特质,如勇气、胆量等;另一方面是在创业过程中所展现的一系列行为技巧,包括企业印象管理和说服性沟通行为。它既是一种贯穿于创业实践全过程的创业者独有的知识型资源,也是企业日常管理不可或缺的资源,更是运营型资源获取的关键。创业失败会给创业者带来沉重的身心创伤,如大量负面情绪和对未知的恐惧。连续创业者选择继续创业说明其具有面对困境的韧性,也具有继续创业的勇气和胆量,这是一种特殊的创业资源。此外,创业者行为技能也可以撬动资源,创业者利用印象管理向投资者传递个人声誉、个人能力、过去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创业网络质量等信息,进而对资源获取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服性沟通行为主要是创业者利用自己的沟通技巧向投资人介绍创业项目优势与发展前景,进而获取运营型资源。创业者行为技能是资源获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一定的行为技能进行创业项目阐释可以有效获取天使投资[22],这种形式被称为创业路演。创业路演是指创业项目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形式向投资方介绍自己的产品、项目和规划,以此吸引投资。这是信息传递与沟通的过程,所利用的工具就是创业者的说服性沟通技能。

(3)创业学习行为。创业学习所获取的资源是知识型资源,主要体现在经验积累与知识技能两个方面,这种资源与创业者能力息息相关,可以提升创业者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失败经验则能够帮助创业者提升机会识别能力。因此,在整个创业实践过程中,创业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连续创业者可以从先前失败经历中获取创业经验,即创业失败学习,主要是对创业失败经验的总结与复盘,分为自我学习、内部学习和外部学习。自我学习是指了解自身优缺点,改善自身不足;内部学习是指对于企业内部情况的学习,包括通过分析企业优劣势与企业战略找出失败的原因,学习相关技能,从而避免再次失败;外部学习是指对于内外部关系的学习,创业者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关系,学习增进关系的技能。创业失败学习既能激发连续创业者再创业意识,提升机会识别的准确性,又能够使再创业企业更好地成长,例如“程旭再度总结经验,发现自己这次虽然考虑了市场风向,却没有准确把握产品的特点……他下定决心,破釜沉舟,决定最后再来一次(CX)”。其次,创业者根据创业项目需求,学习特定知识和技能,这种持续学习是企业创新的源泉,例如“为了沉淀积累,白鸽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从全国各地学习社群运营……”。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文围绕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机制这一研究主题,基于14名连续创业者访谈资料,采用扎根理论对初始材料进行编码,共识别出26个概念,得到12个范畴。通过反复对比分析,提炼出3个主范畴和1个核心范畴,对各范畴间的关系进行比较,构建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机制研究模型,得到以下结论:

(1)连续创业者再创业过程中,资源获取是贯穿于整个创业实践过程的主线,基于已有资源和新获取的资源,连续创业者利用资源积累和资源整合等手段进行机会创造或机会开发,开展创业活动。

(2)创业启动后,基于创业项目需求,创业者需要借助丰富的资源提升创业能力,实现创业项目优化,从而进一步获取更多资源。

(3)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途径有知识型资源获取和运营型资源获取,而创业网络、创业者行为技能及创业学习行为被更多的创业者所选择。由此可以判定,相对于运营型资源获取,知识型资源获取更为重要。

5.2 启示

(1)基于信任的交互机制构建。创业网络是企业家获取创业资源最重要的途径,其作用机制为信任机制。有效的信任交互机制可以提高资源转换和获取效度,同时在确保创业网络质量的基础上,能够拓展创业网络与创业资源获取广度。

(2)提升印象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强化叙事能力,善于发现投资人的需求,将投资人当作客户,向其推荐自己的创业项目,并利用叙事技巧进行创业营销。

(3)着眼于过去,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双环式学习,既要对先前不当行为进行修正,又要学习正确的思维模式,从而制定科学的行动策略;着眼于未来,学习特定知识或技能以满足创业需求。

(4)在下一次创业活动开展前,分析现有资源与能力并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创业机会。另外,要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识别新的资源以挖掘新的机会。同时,要有效利用创业网络,善用叙事技巧获取外部资源。

(5)创业启动后,需要对企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获取资源,创业学习是解决资源匮乏问题的重要手段。

(6)对每次创业经历进行复盘,总结创业经验,不断进行创业学习。同时,关注政府相关政策,善用市场机制获取稀缺资源,加强与员工和客户的联系,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5.3 不足与展望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方法,在编码过程中难免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同时,本文研究资料大部分来源于连续创业者的自述,针对性半结构化访谈资料仅有两份,可能存在一定的研究偏差。此外,本文从比较宽泛的视角探索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途径,未来可以对某一行业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如分析互联网行业连续创业者如何获取创业资源),也可以基于机会—资源一体化视角对连续创业者从上一次创业经历中获取的资源与下一次创业行为进行分析,探讨机会与资源的关系,还可以对某种具体资源获取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连续创业者资源获取内在机理。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笔者后续将从创业营销视角分析创业叙事风格对资源获取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TIHULA S,HUOVINEN J. Incidence of teams in the firms owned by serial,portfolio and first-time entrepreneurs[J].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10,6(3):249-260.

[2] FISHER G,NEUBERT E,BURNELL D. Resourcefulness narratives:transforming actions into stories to mobilize support[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21,36(4):106122.

[3] MACMILLAN. To really learn about entrepreneurship,let's study habitual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6,1(3):241-243.

[4] 黎常. 失败归因对创业者再创业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2019,40(8):145-155.

[5] 郑馨,周先波,陈宏辉,等. 东山再起:怎样的国家制度设计能够促进失败再创业?基于56个国家7年混合数据的证据[J]. 管理世界,2019,35(7):136-151,181.

[6] MARSHALL D R,MEEK W R,SWAB R G,et al. Access to resources and entrepreneurial well-being:a self-efficacy approach[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0,120:203-212.

[7] WARHUUS J P,FRID C J,GARTNER W B. Ready or not? nascent entrepreneurs' actions and the acquisition of external financ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2021,27(6):1605-1628.

[8] 窦军生,包佳. 连续创业:文献评介、整合与新解读[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38(4):90-103,113.

[9] BOSO N,ADELEYE I,DONBESUUR F,et al. Do entrepreneurs always benefit from business failure experie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9,98:370-379.

[10] 林嵩. 创业失败综述:研究传统、前沿议题与未来机会[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8):58-67.

[11] 于晓宇,杨俊,厉杰,等. 失败管理:破解不确定环境下创新创业成功的密码[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9,31(4):1-3,151.

[12] 郝喜玲,涂玉琦,刘依冉. 失败情境下创业者韧性对创业学习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2018,15(11):1671-1678,1712.

[13] 孙继伟,邓莉华. 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探索性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17):134-143.

[14] HERTEL C,BINDER J,FAUCHART E. Getting more from many—a framework of community resourcefulness in new venture cre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21,36(3):106094.

[15] 彭学兵,王乐,刘玥伶,等. 效果推理决策逻辑下创业资源整合与新创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 管理评论,2019,31(8):123-131.

[16] 葛宝山,续媞特. 左右互搏:创业机会与资源共生演化机理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20,38(8):1417-1427.

[17] HAYNIE J M,SHEPHERD D A,MCMULLEN J S. An opportunity for me? the role of resources in opportunity evaluation decision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9,46(3):337-361.

[18] 孙永波,孙珲,丁沂昕. 资源“巧”配与创业机会识别:基于资源编排理论[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1,38(2):19-28.

[19] 谌飞龙. 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创业营销理论的历史使命[J].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6):210-219.

[20] ROCHA V,CARNEIRO A,AMORIM VARUM C. Serial entrepreneurship,learning by doing and self-selec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15,40:91-106.

[21] 谌飞龙. 创业营销:创业项目包装与推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2] 倪宁,魏峰. 创业项目阐释与天使投资意向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30(12):164-175.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