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韬1,2,张亚会1,刘洪德1,3
(1.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哈尔滨工程大学 企业创新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北京 100101)
摘 要:为考察企业家背景特征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高阶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构建了企业家背景特征、创新关注、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创业板上市的201家制造业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家的学历与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创新关注均有正向影响;创新关注在企业家学历、教育专业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企业家年龄和企业家职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关注均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企业家背景特征;创新关注;技术能力;创业企业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业企业逐渐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力量。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扶持下,创业企业在全国形成了完整的创业链条,截至2015年底,我国在孵企业已超过10万家(《全球创业观察 中国报告》,2015)。企业技术能力是创业企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和企业经济的核心支撑力,对创业企业的竞争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1],也是学界和业界当前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既有研究主要从知识观、过程观、资源观、结构观4个角度分析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演化路径。Fernando[2]基于知识观,认为知识是技术能力的本质,知识的积累能提高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促进工艺流程革新。魏江[3]将企业技术能力定义为附着在企业内部组织、个人、设备、信息中的内生化知识存量的总和。张素平[4]从过程观的角度,通过案例研究将企业技术能力提升路径分为战略制定、资源配置、知识交流、文化培育。赵立龙[5]从资源观的角度,以华为公司为案例,探讨了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匹配关系。黄曼[6]从结构观的角度,以广汽集团为典型案例,揭示了企业技术能力的演化结构和内在动力,并指出加强产学研合作下应用性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技术能力。Isobe[7]将企业技术能力分为技术改进和技术重构两个维度。关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对创业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国内外学者已经形成共识。
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家是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阶理论认为,企业家作为企业决策的主导者,其背景特征对企业的战略决策、创新投入有一定的影响,继而影响企业绩效提升[8]。已有研究成果证实,企业家背景特征往往通过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多元化战略选择、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等战略决策,对企业成长过程、创新产出、企业绩效产生影响[9-10]。相关研究已从侧面反映企业家背景特征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具有影响,但关于企业家背景特征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影响机制的研究还比较少见。
在企业家背景特征影响企业技术能力的过程中,企业家创新关注作为一种认知变量会影响企业创新资源分配和创新氛围培育等,从而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产生影响[11]。企业家背景特征会影响企业家注意力分配,当企业家的注意力更多地分配到企业创新活动中时,必然对企业技术能力提升产生影响[9、12、13]。
本文基于高阶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引入企业家创新关注作为中介变量,构建企业家背景特征、创新关注、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基于201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揭示企业家背景特征影响创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内在机理。
企业家背景特征指企业家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属性及个人认知、经历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系列个体差异特征[12]。借鉴陈传明[12]、陈守明[13]对企业家背景特征的划分,同时考虑数据可获取性,本文将企业家背景特征划分为企业家年龄、学历、教育专业、职业背景4个维度,研究其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关系。年龄往往蕴含着企业家的先前阅历,影响企业家的工作态度、战略观点及风险偏好。年龄偏大的企业家由于其认知趋向平稳化、知识结构也逐渐老化,在决策时往往选择风险较小的战略方向;年轻的企业家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及冒险精神,往往选择比较新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不断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学历影响企业家对新事物认知的程度和掌握新知识的深度、广度,学历越高的企业家往往接受风险和创新的可能性越大,这有利于企业加大创新投入,从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14]。企业家教育专业影响企业家的认知基础、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拥有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家往往倾向于制定创新性决策,注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从而使企业能够先于竞争对手引入新产品或服务[15]。企业家职业背景一般指企业家在先前的工作经历中任职过的部门类型,可分为包括财务、生产过程、工艺流程在内的“生产型职业背景”和包括营销、销售、研发在内的“输出型职业背景”[16]。前者更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和工艺流程的改善;后者更注重创新氛围的培育、新机会的发现和新技术的挖掘[17]。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1a:企业家年龄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有负向影响。
H1b:企业家学历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有正向影响。
H1c:企业家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有正向影响
H1d:企业家输出型职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有正向影响。
创新关注体现企业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将有限的注意力分配到与创新相关的活动中,并产生一定的效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往往伴随着风险和失败[18]。年龄比较大的企业家相比年轻的企业家更倾向于使公司稳定发展,不喜欢作出具有风险性的创新决策,因此,对创新的关注相对较少。具有高学历的企业家由于其知识层次的提升、知识结构的优化,喜欢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对新鲜事物有较好的吸收能力,且能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获取并集聚创新资源进行自主创新[12]。研究表明,拥有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家更喜欢组织改革升级和产品创新[12],具有创新性的企业家或管理者大多具有科学研究和技术专业背景[19]。具有输出型职业背景的企业家,受其先前经验和潜在思维模式的影响,更关注企业研发投入和创新氛围培育,而具有生产型职业背景的企业家则更关注生产流程优化和工艺更新。同时,有研究显示,具有研发、技术背景的高层管理者更喜欢关注技术创新方面的内容[20]。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2a:企业家年龄对创新关注有负向影响。
H2b:企业家学历对创新关注有正向影响。
H2c:企业家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对创新关注有正向影响。
H2d:企业家输出型职业背景对创新关注有正向影响。
注意力基础观强调关注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企业家根据企业发展动态,分配持续的注意力到企业创新活动中[21]。企业技术能力作为一种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推动力,与企业创新活动密切相关[22]。企业家对创新关注得越多,越有利于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中有效识别外部机会,加大创新投入和人员配备,使得企业能够高效整合创新资源以提升技术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家对创新的持续关注将会带动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绩效提升。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3:企业家创新关注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有正向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创业企业的企业家掌握着企业的主要决策权,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影响作用[23]。企业家人口统计学特征是企业家的客观属性,若直接分析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常常难以有效解释企业家在企业创新决策中的作用。企业家认知是解释企业家背景特征对企业创新决策影响内部机理的中介变量,创新关注是企业家认知的反映,对技术能力提升有重要作用[23]。
企业家背景特征影响其创新认知,进而影响其创新关注程度。创新关注度较高的企业家,将会在动态的运营环境中敏锐地捕捉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变化,继而通过合理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实现想法和行动的统一,进行高效的创新决策,更好地整合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创新方案、提高研发投入。企业家年龄、教育专业会影响企业家的认知结构、风险偏好及思维习惯,从而影响其对创新的关注和投入,进而影响企业技术能力[12];拥有较高学历和研发与市场背景的企业家对创新的持续关注,也会推动企业创新的产生[24]。此外,随着企业家对创新关注程度的提高,企业家会更注重企业内部创新氛围的培育及创新人才的鼓励,以带动企业各部门间协同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创业企业技术能力[25]。综上,提出如下假设:
H4a:企业家创新关注在企业家年龄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H4b:企业家创新关注在企业家学历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H4c:企业家创新关注在企业家教育专业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H4d:企业家创新关注在企业家职业背景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选取中国创业板上市的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并对初始样本进行筛选:①剔除指标不全、信息不完整的创业公司;②剔除企业家背景信息缺失的样本; ③剔除数据缺少以及数据极端异常的样本。经过筛选,最终的样本数据为201家上市公司。
图1企业家背景特征、创新关注、创业企业技术能力的理论模型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巨潮咨讯网(www.cninfo.com.cn)公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报告,企业家背景特征及企业技术能力数据通过对公司年报及公司网站相关信息进行整理得到;企业家创新关注数据源于对公司年度报告及总裁致辞的文本分析;控制变量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
选取2012年企业家背景特征、创新关注相关数据,由于其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参考陈守明[25]、吴建祖[26]的做法,创业企业技术能力选择滞后2年的观察值。
2.2.1 自变量
借鉴高阶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创业企业特点,本文选取企业家的年龄(E-Age)、学历(Educ)、教育专业(Spec)、职业背景(Func)测量企业家背景特征。
2.2.2 因变量
国内外学者针对企业技术能力构建了很多测量指标体系。本文借鉴魏江等[23]的测量指标体系,结合创业企业的特点以及数据可获得性,将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分为人员能力、技术储备能力、设备能力3个部分,采用研发人员比例、专利数、设备总产值衡量创业企业技术能力。
2.2.3 中介变量
企业家的创新关注可以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演讲、会议纪要等相关访谈资料中进行收集、分析[26]。借鉴陈守明[25]的方法测量创新关注(CIA),采用“创新、研发、新产品、技术”为关键词,对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及总裁致辞进行文本分析,将上述关键词出现的总次数除以年度报告总字数,以消除不同企业间文本长度对结果的影响。
2.2.4 控制变量
根据以往研究,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C-Age)、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资产负债率(DAR)对企业创新产生、能力提升及管理决策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5]。因此,将企业规模、企业年龄、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测量方法如表1所示。
表1变量名称及计算方法
注:M1(人员能力指数)=研发人员比例/所选样本企业研发人员比例max;M2(技术储备能力指数)=2014年年末专利数/所选样本企业2014年年末专利数max;M3(设备能力指数)=每年年末设备总产值/所选样本企业年末设备总产值max
201份样本数据的均值、标准差及各变量间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如表2所示。在变量相关性分析中,企业家学历(Educ)、教育专业(Spec)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Tc)显著正相关;企业家学历(Educ)、企业家教育专业(Spec)与创新关注显著正相关;创新关注(CIA)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Tc)显著正相关。由于部分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为了降低多重共线性,在作模型回归时,分别将企业家背景特征变量带入回归模型。
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企业家背景特征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的假设关系。其中,模型1仅包含控制变量;模型2—模型5分别将企业家背景特征变量年龄(E-Age)、学历(Educ)、教育专业(Spec)、职业背景(Func)引入回归模型,检验其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的假设关系。企业家背景特征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影响的模型数据如表3所示。模型2、模型5显示企业家年龄、职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1a、H1d没有得到验证。模型3、模型4即企业家的学历、教育专业(β值分别为0.255、0.189,P<0.01)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假设H1b、H1c得到验证。
将创新关注作为因变量,构建模型6-模型10,验证企业家背景特征与创新关注之间的假设关系。其中,模型6仅包含控制变量和因变量;模型7-模型10分别引入企业家年龄(E-Age)、学历(Educ)、教育专业(Spec)、职业背景(Func),企业家对创新关注影响的层次回归数据如表4所示。模型7、模型10即企业家年龄、职业背景对创新关注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假设H2a、H2d没有得到验证;模型8、模型9即企业家学历、教育专业对创新关注(β值分别为0.191、0.068,P<0.05)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假设H2b、H2c得到验证。
表2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
注:N=201,***、**、*分别表示0.01、0.05、0.10的显著性水平,双尾检验,下同
检验创新关注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将创业企业技术能力(Tc)作为因变量,创新关注(CIA)和控制变量作为自变量,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模型11。由回归结果可知,创新关注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β=0.221,P<0.01)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假设H3a通过检验。
通过对自变量到因变量、自变量到中介变量关系的检验可知,企业家学历、职业背景不满足自变量到因变量和自变量到中介变量双向显著相关的条件,所以,假设H4a、H4d未得到验证。然后,按照上述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将自变量(学历、教育专业)分别和中介变量(创新关注)同时引入模型12、模型13。结果显示,学历、教育专业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5),β值分别为0.222、0.163,相比模型3、模型4中的β值(0.255、0.189)均变小,说明引入自变量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变弱,因此,假设H4b、H4c得到验证,且创新关注在企业家学历、教育专业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表3企业家背景特征、创新关注与企业技术能力的回归结果
表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本文构建了企业家背景特征、创新关注和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基于创业板201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企业家学历与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有正向影响。这表明拥有高学历和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的企业家善于利用其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作出创新性决策,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力度,从而提高创业企业技术能力;②企业家的学历与科学工程类专业背景对创新关注有正向影响。这表明企业家学历越高,其知识层次和知识结构越高、越完善,对未知事物的学习、吸收能力越强,其对创新的关注度也就越高。拥有科学工程类教育背景的企业家往往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前沿的知识嗅觉,对国内外创新事物关注较多,倾向于将有限的注意力资源分配到企业内外部创新活动中,对创新关注较多;③创新关注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有正向影响,表明企业家对创新的关注越多,这种认知资源会逐渐转化为创新行为,主要体现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整合企业创新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等,从而提升创业企业技术能力;④创新关注在企业家学历、教育专业与创业企业技术能力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企业家背景特征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以创新关注为中介,企业家的背景特征通过影响创新关注这种认知资源继而影响其创新投入行为,最终影响企业技术能力,创新关注在两者之间起到正向传递作用;⑤企业家年龄和企业家职业背景对创业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关注的影响没有得到验证。可能的原因是,所选取样本的企业家年龄相差不大,且伴随着开放式创新和“终身学习”观念的成熟,创业企业的企业家年龄不再是阻碍其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因素,而企业家的先前职业经历常常蕴含很多不可量化的能力,使得其对企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关注的影响不显著。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可得到如下启示:①政府层面,鼓励具备条件的高学历科技人员创业。高学历科技人员具备较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综合考虑企业内外部资源,把握公司创新主线,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同时,科技人员更喜欢创新、更关注企业的长足发展,更有利于提升创业企业技术能力。这就要求政府不断完善高学历科技人员创业服务一体化机制,培育良好的创业生态环境,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并进一步完善创业股权激励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②创业企业层面,在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选择企业最高管理者时一定要注意管理者的学历及教育专业背景,同时,加强企业家对创新的关注,加大研发投入,加速专利成果产出和转化,提升企业技术能力;③创业企业家层面,提升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关注度,强化创新观念,助力企业成长。注意力分配关系企业资源配置和企业整体发展方向,企业家应时刻关注国内外创新发展趋势,选择适合公司发展的创新战略,在组织结构、工艺流程和技术本质等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在不断强化创新观念的过程中培育创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吴伟伟,刘业鑫,于渤.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匹配对产品创新的内在影响机制[J].管理科学,2017,30(2):3-15.
[2] FERNANDO E,JOSE E.Explaining and measuring success in new business: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on firm results[J].Technovation,2007,27(2):30-46.
[3] 魏江,王铜安,刘锦.企业技术能力的要素与评价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3):39-45.
[4] 张素平.企业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12):45-48.
[5] 赵立龙,魏江.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技术能力的匹配——华为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5):118-126.
[6] 黄曼,朱桂龙,胡军燕.基于活动理论视角的企业技术能力结构剖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3):136-145.
[7] ISOBE T,MAKINO S,MONTGOMERY D B.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the case of small manufacturing firms in Japan[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8,25(3):413-428.
[8] 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9):193-206.
[9] 李四海,陈旋.企业家专业背景与研发投入及其绩效研究——来自中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学学研究,2014,32(10):1498-1508.
[10] DAVID P,O’BRIEN J P,YOSHIKAWA T.The implications of debt heterogeneity for R&D investment and firm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8,51(1):165-181.
[11] 张昊,王世权,辛冲.国有企业CEO注意力对产品创新影响的研究[J].管理学报,2014,11(12):1798-1805.
[12] 陈传明,孙俊华.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多元化战略选择——基于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5):124-133.
[13] 陈守明,范嘉斯,余光胜.企业家人口背景特征与企业社会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6):174-177.
[14] BANTEL K,JACKSON.Top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s in banking:do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top team make a differe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107-124.
[15] 吴俊杰,盛亚.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2):43-53.
[16] 王雪莉,马琳,王艳丽.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中国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例[J].南开管理评论,2013,16(4):80-93.
[17] ABEBE M A.Top team composition and corporate turn-around under environmental stability and turbulence[J].Leadership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2010,31(3):196-212.
[18] 赵洁,张宸璐.外部知识获取、内部知识分享与突变创新——双元性创新战略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5):127-131.
[19] 李华晶,张玉利.高管团队特征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5):9-14.
[20] FINKELSTEIN S.Power in top management teams:dimensions,measurement and valid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2(35):505- 538.
[21] NADINE KAMMERLANDER,MELANIE GANTER.An attention-based view of family firm adaptation to dis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change:exploring the role of family CEOs' noneconomic goals[J].Wiley Journal,2015,32(3):54-59.
[22] 刘洪伟,何美丽.多元化战略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研究[J].软科学,2015,29(8):61-65.
[23] BUYl T,BOONE C,MATTHYSSENS P.Upper echelons research and managerial cognition[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11,9(3):240-246.
[24] TYLER B B,STEENSMA H K.The effects of executives’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on their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technical alli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8,19(10):939-965.
[25] 陈守明,戴燚.高管团队职能背景多样性与企业创新产出间关系——创新关注的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8):75-82.
[26] 吴建祖,关斌.高管团队特征对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注意力的中介作用[J].管理评论,2016,27(11):118-131.
Guo Tao1,2,Zhang Yahui1,Liu Hongde1,3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Enterprise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3.China Aviatio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n ventur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based on higher-order theory and attention-based view,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innovation attention and ventur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uses 201 data of China GEM Listing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s sample for empirical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ducation and science-engineering background of entrepreneur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echnolog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ttention; innovation attention play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specialty and ventur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entrepreneurial age and function background have no significant effects on venture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attention.
Key Words:Entrepreneur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Innovation Attention;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Venture Enterprise
DOI:10.6049/kjjbydc.2017050442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08-0143-06
收稿日期:2017-07-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GL040);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GLB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HEUCFW170907)
作者简介:郭韬(197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管理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副导师,哈尔滨工程大学企业创新研究所成员,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创业与企业成长;张亚会(1993-),女,山东菏泽人,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与成长;刘洪德(1960-),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管理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与创新管理、企业文化理论。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