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伟1,刘 华2,王 伟1
(1.西安外国语大学 商学院;2.西安外国语大学 经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8)
摘要:企业家精神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基础及内在创业动力,是与企业国际化创业相关联的一种个体特质。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通过理论分析,构建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资源禀赋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关系的概念模型,验证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及其交互作用对天生国际化路径的影响,检验资源禀赋对路径选择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都能对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资源禀赋正向调节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关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调节效应显著。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社会资本;企业家精神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不断突破传统渐进式的国际化路径,通过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成为天生国际化企业[1]。与渐进式的国际化路径不同,天生国际化路径理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那些拥有较多知识资源的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自创立之初就在多个国家谋求资源利用最大化优势,通过技术变革,实行激进的国际化,具体包括: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比较灵活,既有出口模式也有协同模式,没有特定次序;同时进入国内和国外市场,通常在2~3年内就能达到国外市场销售额超过销售总额的25%[2-4]。因此,天生国际化路径已经成为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方式[5]。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逐步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并选择天生国际化路径主动进入国际市场。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天生国际化路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资源基础、关系网络、组织行为、知识学习等理论,较多探讨外部环境变量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行为模式选择的关联性,而对于企业家、组织、创新、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变量与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关系的探讨明显不足[6]。事实上,企业家作为组织战略的制定者与实施者,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根本保证,对企业内外部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7]。不同于传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往往具有知识与资本密集度高、创新能力强、成长快等特征,企业家个人特质及其拥有的社会资本对其国际化路径选择影响显著[8]。研究表明,具有较多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快速国际化路径(即天生国际化路径)实现市场扩张目标,而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相对匮乏的管理者则更倾向于选择渐进式国际化路径[9]。基于此,本文构建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实证,检验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的影响机制,以优化企业国际化路径模式,提高企业国际竞争优势,提升其国际化绩效。
早期的西方经济学家认为, 企业家精神是与土地、资本及劳动力相并列的四大重要生产要素, 它们分别与利润、地租、利息及工资四大报酬体系相对应,其实质就是“企业家建立组织和经营管理的才能”[10]。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行为的整合,具体表现为搜寻市场机遇并识别风险、开拓外部市场资源、推动组织机构变革、乐于冒险、勇于创新等行为[11]。这些行为促使企业家不断发现国际化机遇、激发创新、敢于承担风险并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获得国际竞争优势,进而影响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和目标市场进入[12]。企业家精神包含创新力、自主性、进取心、行动力、机遇识别及理想6个维度,其中,创新力与自主性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中小企业能否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表现在企业家自主创新愿望、技术研发与运用、内在驱动力等方面[13]。Jonathan 等[14]选取企业家商指数量表(Entrepreneurial Quotient,EQ)、企业家态度导向量表(Entrepreneurial Attitude Orientation,EAO)及Myers-Briggs类型指示器量表(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作为企业家精神测量工具。麻省理工学院的Christian与Nikolaus等学者[15]则从个体层面,将企业家精神量表变量解构为创新精神、冒险倾向及控制倾向度3个方面。与企业家个体相关的特质,如进取心、行动力、创新力、实践精神及胆识等促使企业家主动进入国外市场并创新商业模式;企业家通过分析和预测未来经营环境,识别各种机遇与威胁,进而有计划地对国际化投资战略、规模、方向及渠道等进行调整[16]。
企业家精神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的影响主要通过经营决策与管理机制实现。通过企业员工价值观塑造、资源交易成本及信息控制、关系网络构建、知识管理变革等途径,企业家能够掌握更多有价值的国际化稀缺资源,进而作出理性的国际化决策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实证研究表明,高管团队中企业家个人特质,如创新精神、冒险意识及风险承担能力等与企业国际化成长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家精神有利于中小企业国际化氛围形成,有助于提升企业决策有效性[17]。那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与风险承担意识的企业高管更能从全局出发,在较短时间内制定投资战略,抓住国际市场机会,实现快速扩张[18]。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家精神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有正向影响;
H1a:企业家创新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有正向影响;
H1b: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有正向影响;
H1c:企业家冒险倾向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有正向影响。
社会资本是指“个体实际或潜在占有的资源集合体,是社会组织的特征”[19],包括社会网络关系、公共事务参与、集体行为、社会支持、社区归属感、社会聚合力、家庭资本、互惠与信任等内容[20-21]。Putamn与Nahapiet等[22]认为,社会资本具有关系网络、规范与信任3个维度,可以用结构、关系及认知等指标度量。其中,结构指标用来分析网络关联与网络结构,如是否存在网络关联、关联强弱及网络结构类型等,包括网络成员之间的连接关系、网络特点、网络紧密度、网络畅通性及网络层级性等;关系指标主要是指在网络互动中建立的具体关系,体现社会关系网络中人格化的一面,如尊重、信任等,能够促进网络成员相互沟通与认可;认知指标用来分析信息与知识获取、网络结构构建、趋同价值观念形成等,表现为相同的语言文化、一致的目标与价值观等规范[23]。
从网络理论视角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机遇与决策受制于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状况。社会资本通过3种机制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产生影响[24]:①资源获取机制。企业家往往依靠社会关系网络获取国际化资源。拥有较多网络关系的中小企业管理者更容易在国际化初期获得决策所需的信息资源。同时,其关系网络中的战略合作伙伴越多,企业获取国际化信息的渠道就越多,对目标国市场、国家政策、产品设计与经营规范等的认知也越深,也越倾向于选择快速国际化路径。相反,那些关系网络较弱的中小企业,会面临国际化资源匮乏等现实困难,只能通过渐进式路径推进国际化[25];②社会规范机制。在关系网络成员的帮助下,中小企业通过建立与目标国市场相匹配的制度规范与合作规范,能够有效提升其国际经营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而规避国际化风险,较快融入国际市场;③信任机制。信任是不同经济主体间建立的一种依赖关系,是市场交易或交换关系确立的基础。通过与国外市场主体建立信任关系,有利于中小企业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与交易成本,进而作出快速国际化的理性决策。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
H2a:关系网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
H2b:信任关系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
H2c:规范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具有正向影响。
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是两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概念。企业家精神是与风险承担能力、市场机会洞察能力以及创新创业精神等相关联的一种个人特质,能使企业家在不确定环境中依靠个人创新能力、风险承担能力及冒险精神,主动开展商业活动[26]。企业家精神源于企业家个体,建立在企业家个人知识、技能与阅历等基础上,内化于企业家能力体系,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具有私人性及非传递性等特点,因此企业家精神由企业家个体支配并随其职位更替而消亡。不同于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着重强调企业家个体间合作及企业间互动,具有公共性及可传递性等特征,其建立的基础是信任。
企业家社会资本结构、关系及认知是企业家精神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资本是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与集中体现,企业家精神通过社会资本为企业国际化提供所需资源。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都依附于企业家个体得以实现。由于社会资本持有者不能通过资本转让获益,因此只能通过激发企业家精神并加以充分利用来实现价值。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过程中,企业家依靠关系网络平台获取资源后,通过建立规范与信任关系,适时大胆决策,将个人禀赋发展为企业家精神,进而推动企业国际化决策。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在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择天生国际化路径过程中,社会资本对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有正向影响。
从资源配置角度来讲,国际化活动包含将现有资源投入国际市场经营的一系列决策。因此,企业国际化就是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过程,即充分利用、合理配置全球资源,以最低成本生产出高质量产品[27]。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主要源于其拥有的一系列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如资本、组织、信息、知识、基础设施、信誉及网络关系等。由于这些资源具有异质性和非流通性等特征,不能完全被模仿和替代,因此中小企业国际化优势的获得往往取决于其内外部资源的占有情况[28]。企业资源存量及可获得性与企业国际扩张程度密切相关[29]。
由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化扩张中会面临较高成本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充足的资源来冲抵国际化带来的高额短期成本和风险[30]。企业家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国际化所需的知识、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从而有效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并降低国际化成本。企业家自身拥有的资源种类、数量、质量及整合能力,能够对企业家精神发挥及社会资本利用产生调节作用,进而影响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拥有较多资源的管理者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本,也更倾向于选择天生国际化路径。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资源禀赋正向调节企业家精神与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关系;
H4a:资源禀赋正向调节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的关系;
H4b:资源禀赋正向调节社会资本与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关系。
综合上述分析,构建研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及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等文献梳理与案例研究,设计测量量表。样本数据主要来自于浙江、广东、上海、陕西、湖北等地,调研对象为上述地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了精确掌握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国际化状况,调查对象为熟知企业国际化业务的高管及中层管理者,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一是通过校友、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组织机构及调查组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充分考虑地区差异的基础上,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微信、QQ及会议现场发放问卷形式。二是网络调查,进行网络在线填写。在参照贝尔(2013)等关于天生国际化企业定义的基础上,提出调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符合4个特征:①企业在创建后的2-3年内就开展国际业务;②企业国外销售额占总营业额的比例超过25%;③企业同时拥有国内及国外多个市场;④企业采用了灵活的市场进入模式,对外直接投资变化多样[31-32]。
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320份,回收215份,回收率为67%。根据天生国际化企业的4个基本特征,进一步筛选样本,最终获得有效问卷164份。由于被调查者大多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较高学历,对问卷涉及的问题均有较好理解,因此问卷整体质量比较可靠。样本总体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男性居多,占72.8%;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6岁及以上,其中36-45岁占35.6%,46-60岁占34.1%;本科学历占57.3%,硕士及以上学历占28.6%。
表1样本基本特征(N=164)
为确保问卷信度与效度,在测度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及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时采用1-5级Likert正向计分法(分值1-5分别代表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其中,企业家精神主要采用Christian与Nikolaus等设计的量表,具体包括管理者创新能力、冒险倾向性及风险控制能力3个维度,共有6个题项,如“管理者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管理者具有进取心”、“管理者具有冒险倾向”、“管理者具备机会识别能力”、“管理者勇于承担风险”及“管理者具有控制风险能力”等,其信度系数为0.72。
对于社会资本变量的测量,主要借鉴Putamn等学者的量表,分别考察网络关系、规范与信任3个维度。由于从个体层面来讲,企业社会资本主要表现为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因此重点考察微观层面的企业家社会资本状况,主要包括6个题项,如 “管理者具有比较宽广的人际关系网络”、“管理者建立了多样化的社交平台与渠道”、“管理者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制度规范与管理规范”、“管理者与国外合作企业建立了互惠规范”、“管理者与内部员工间建立了信任关系”及“管理者与国外合作方建立了信任关系”,其信度系数为0.81。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源禀赋的测度,主要借鉴Wernerfelt与张涵等人[33-34]的研究,从资金、技术与知识、人力资源、商业信誉4个维度测量,共包括8个题项,如“企业具有充足的资金来源”、“企业具有丰富的国际化知识储备”、“企业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具有足够的国际化人才储备”、“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商业网络关系”及“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其信度系数为0.79。
除上述变量外,宋春华等[3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年龄、企业规模、国际化经历、国际化销售额等因素也会对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上述4个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以确保其不会影响到其它变量。
运用SPSS22.00软件对各量表信度进行检验,其中,企业家创新能力、冒险倾向性及风险控制能力、网络关系、规范与信任及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829、0.910、0.915、0.932、0.937、0.912、0.910,均大于0.8,表明量表信度较高。从效度来讲,本研究借鉴了国内外的成熟量表,因此具有较好内容效度。此外,每个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5,其平方根均大于该变量与其它变量的相关系数,表明研究模型具有良好收敛效度与区别效度。
为了明确变量关系,首先使用SPSS22.0软件对变量均指、标准差及相关系数进行检验。表2显示,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成长路径选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初步验证了本研究假设。
表2各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1)直接效应检验。表3为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成长路径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模型1仅含企业年龄、性质、国际化时间等控制变量;模型2以模型1为基础并增加了创新能力、冒险倾向及控制取向等变量;模型3在模型2的3个变量基础上加入了它们的交互项;模型4在模型1的基础上增加了网络关系、信任及规范等变量;模型5对模型4中涉及的变量进行了交互。
由表3可知,模型2与模型3中的企业家创新能力、进取心及风险承担意识对天生国际化成长路径选择有正向影响(β=0.357,p<0.01;β=0.624,p<0.01;β=0.512,p<0.01),假设H1得到验证;模型4与模型5中的网络关系、信任及规范对天生国际化成长路径选择有正向影响(β=0.419,p<0.01;β=0.615,p<0.01;β=0.573,p<0.01),假设H2得到了验证。
表3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对天生国际化成长路径的回归分析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0.1、0.5、0.01水平下显著,下同
(2)资源禀赋的调节效应。表4是检验资源禀赋调节作用的结果。模型6在模型1 的基础上,除控制变量外,还加入了自变量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模型7除控制变量外,还加入了自变量企业家精神与调节变量资源禀赋、企业家精神以及资源禀赋的交互项;模型8除控制变量外,还加入了社会资本与调节变量资源禀赋、社会资本以及资源禀赋的交互项;模型9除控制变量外,还加入了自变量企业家精神;模型10在模型9的基础上,加入了调节变量资源禀赋以及企业家精神与资源禀赋的交互项。由模型7、模型8可以看出,资源禀赋正向调节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的关系(β=0.064,p<0.001),资源禀赋对企业家精神与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调节作用也比较显著(β=0.031 3,p<0.01);由模型9可知,社会资本与企业家精神发挥呈正相关关系;模型10的结果显示, 资源禀赋对社会资本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成长路径选择的调节作用比较显著(β=0.064,p<0.01)。因此,假设H3与H4都得到了验证。
本研究从行为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精神与社会资本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禀赋具有调节效应,据此提出的4个假设都得到了验证,具体结论如下:
表4资源禀赋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1)企业家精神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将企业家精神分为创新力、冒险倾向性及风险控制3个维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家创新力越强、冒险倾向性越高、风险控制能力越强,选择天生国际化路径的动机与意愿也越强。原因在于,企业家精神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管理者通过企业价值观塑造、员工创新力激发及国际化知识体系更新,帮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搜寻、发现和把握机遇,克服自身规模小、资金少、国际化经验少或无经验等缺陷,推动中小企业选择天生国际化路径。
(2)社会资本在企业选择天生国际化路径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证实了社会资本是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与以往有关社会资本研究与企业国际化关系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可以从社会资本的3个维度予以解释: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密度与强度越大、制度规范与互惠规范程度越高、企业员工互信度越高,越容易获得国际化资源,越容易突破传统渐进式国际化路径的局限。基于信任建立的社会网络会对不同企业及企业内部成员关系形成约束力,该约束力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会随着双方国际化合作程度的不断深化,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国际投资与经营风险,提高企业资源共享水平,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实现国际化。
(3)资源禀赋正向调节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与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关系。企业家拥有的资源状况会影响企业国际化路径的选择。本研究实证检验了资源禀赋对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的调节作用,发现资源禀赋对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与天生国际化路径关系的调节作用显著。企业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国际化活动包含将现有资源投入国际市场的一系列决策行为[36]。企业家通过技术创新,整合与优化各种资源,进而影响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由于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扩张时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充足的资源来冲抵国际化带来的高额短期成本和风险[37],企业资源的存量和可获得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扩张进程与国际化程度,拥有越多资源的中小企业越容易选择天生国际化路径[38]。
(1)充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推动企业快速实现国际化。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实现天生国际化的重要保障。企业家应不断适应新形势,主动获取知识资源,发起技术变革,在新产品、市场、服务等领域取得突破。
(2)重视社会资本构建,整合利益共同体资源。社会资本是企业家创新创业行为的延伸,社会资本与企业家知识、能力、态度及创新意识等有直接关联,能够对企业国际化行为产生激励。通过与目标国政府、商业协会组织、跨国公司、供应商、消费者、代理商及竞争对手等建立信任与互动关系,有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与资源,进而走上天生国际化发展道路。
(3)培育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在天生国际化路径中的引领作用。包含创新理念、冒险精神及风险意识的企业家精神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推力,有助于企业家抓住机遇、发挥创新力、识别潜在风险并在风险中找到商机。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一方面依赖于企业家个人自修,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及企业持续不断地为管理者提供各种锻炼机会,如出国深造、管理培训、激励措施等,以不断提升企业家能力与素质。
(4)强化资源禀赋,倡导国际化创业。从学习理论来看,知识也是一种资源与竞争优势,知识更新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持久动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天生国际化路径选择也是企业家社会资本积累与发展的过程。企业家只有不断整合与优化各种资源,积累社会资本,开发个人潜质,强化创新,才能为企业国际化创业提供持续动力。
研究局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调研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限,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与覆盖范围;②对于企业家精神、社会资本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关系的研究,主要使用问卷测量形式,测量结果的客观性有待加强;③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选择国际化路径过程中,还会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如创业导向、组织文化、技术变革等,未来研究可对此类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VARMA S. Born global acquirers from Indian IT: an exploratory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s, 2011,6(4):351-368.
[2] JOHANSON J, WIEDERSHEIM P P.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firm-four Swedish case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75,12(3): 5-32.
[3] OVIATT B M, MC DOUGALL P P. Toward a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994, 25(1): 45-64.
[4] BELL J, MCNAUGHTON R, YOUNG S,et al.Towards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small firm internationaliz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03, 1(4): 339-62.
[5] ALMOR T. Conceptualizing paths of growth for technology-based born-global firms originating in a small-population advanced economy[J]. International Studies of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2013,43(2):56-78.
[6] ZANDER I, MC DOUGALL-COVIN P, ROSE E L. Born globals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volution of a field of research[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15,46(1):27-35.
[7] GONZ LEZF J A. Thesis review: the subjective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firm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2005,3(2):111-113.
[8] 钱海燕,张骁. 基于企业家视角的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 26(19):73-74.
[9] RANDALL G H. Progress an dentrepreneurship[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Austrian Economics,2003,6(3):3-26.
[10] 吴誉, 焦珊, 朱学义.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国际化路径的联系[J]. 当代经济, 2008(3):16-17.
[11] OVIATT B M,MCDOUGALL P P.Defining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odelling the speed of internationaliza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05).
[12] NOOR A I. The roles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 orientation and geographical scope level to determine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 a case in the malaysian halal food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2016, 20(1): 128-138.
[13] COVIN J G, SLEVIN D P, COVIN T J.Content and performance of growth-seeking strategies: a comparison of small firms in high and low technology industr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0,5(6):391-412.
[14] SALVATOREAL SCI AS CIA, RICCCARDO DE VIT A. The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 .Serie Economia aziendale,2004,4(19):6-28.
[15] CHRISTIAN L, NIKOLAUS F. The making of an entrepreneur :testing a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mong engineering students at MIT[J]. R&D Management,2003,33(2):135-146.
[16] LUMPKIN GT, DESS G G. Clarifying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 Academy Management Review, 1996, 21(1): 135-172.
[17] ANA M P, ROBERT B A, BENSON H G,et al.Towards a theory of indigenous entrepreneurship[J]. Int. J.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Small Business, 2004,1(1/2):1-20.
[18] 张晓涛,李京航,创新能力对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的影响——来自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7):67-73.
[19] PIERRE B. The forms of capital in john richards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 Greenwood Press, 1986:48-58.
[20] GROOTAERT C,VAN B T.Understand and measuring social capital[C].Washington D C: World Bank,2002.
[21] 桂勇,黄荣贵. 社区社会资本测量: 一项基于经验数据的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8(3):122-144.
[22] PUTNAM R.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23] NAHAPIE J,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2): 242-266.
[24] KARAGOZOGLU N, LINDELL M.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technology-based firms: an exploratory study[J].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1997: 44-59.
[25] 钱海燕, 张晓, 杨忠. 企业家精神与中小企业国际化——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 2009(6): 64.
[26] 吴誉, 焦珊, 朱学义.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国际化路径的联系[J].当代经济,2008(3):16-17.
[27] JOHANSON J, VAHLNE, J 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firm: a model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 foreign market commitmen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77,8(1):23-32.
[28] ARNEY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99-120.
[29] FRYGES H.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chnology-oriented firms in Germany and the UK[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9,33(2):165-187.
[30] BOATENG A, GLAISTER K W.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joint ventures:evidence for West Africa[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2,11(5):523-40.
[31] BELL J, MCNAUGHTON R, YOUNG S, et al. Towards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small firm internationalization[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2003,1(4):339-62.
[32] TRUDGEN R, FREEMAN S.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born-global firms throughout their development process:the roles of initial market selection 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speed[J].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4,54(5):551-579.
[33] BIRGER W.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171-180.
[34] 吴士健,孙专专,刘新民.知识特性、创业导向对大学衍生创业绩效的影响[J]. 科技进步与决策,2017(12):120-127.
[35] 宋春华,马鸿佳,郭海.学习导向、双元创新与天生国际化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9):126-134.
[36] JOHANSON J,VAHLNE J E.The uppsala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cess model revisited:from liability of foreignness to liability of outsider-ship[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9,40(9):1411-1431.
[37] LI C R, LIN C J, HUANG H C. Top management team social capital, exploration-based innovation, and exploitation-based innovation in SMEs[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2014,26(1):69-85.
[38] WOLFF J A, PETT T L, RING J K. Small firm growth as a function of both learning orient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 Research, 2015,21(5):709-730.
Liu Junwei1, Liu Hua2, Wang Wei1
(1.Business School,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2.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Xi'an 710128, 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ship is a type of personal traits related to the international exploration of technology-bas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reflecting the enterprises' social capital and its inner driv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constructs a conception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social capital, resource endowment and the "born global"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way choice of technology-based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SME), validates the impa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capital upon its pathway, and examine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resource endowment.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capital can positively affect the"born-global"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way choice of technology-based SMEs and that resource endowment can positively medit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ship and social capital and thus promote the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s to choose "Born-Global"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way.
KeyWords:Technology-based SMEs; Born-Global; Social Capital; Entrepreneurship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16-0144-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1
DOI:10.6049/kjjbydc.2018030304
作者简介:刘军伟(1977-),男,陕西宝鸡人,博士,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创新与管理;刘华(1976-),女,陕西榆林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跨文化商务沟通与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2138);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8Z31)
收稿日期:2018-05-28
(责任编辑:胡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