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类众创空间快速发展,及时把握与评估科技创意方案水平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分析科技创意方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创新性、价值性、可行性3个维度设计了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规则的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
关键词: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评估模型;众创空间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推进,创新创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意方案作为创新创业启动初期的重要阶段性成果,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创业者、投资者、孵化机构、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科技创意是指以科技创新为前提,以实现创业为目的,为了满足用户某一方面的需求,采用科学技术手段,并结合其它相关知识提出一套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或者总体想法与思路的智力活动形式。科技创意方案是整合现有科学技术知识,创造新的使用价值的一种系统构想,是一系列创意活动的最终结果,包括机会识别、科技创意萌生、科技创意发展和科技创意形成等阶段,它综合反映一项科技创意的创新程度、推广价值、是否可行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情况,其不仅为创新创业提供一套具有实际开发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新方案,而且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促进科学技术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也促进科技创新、创意产业的发展。为及时有效地对科技创意方案进行评估,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亟需一套先进科学的科技创意方案评估体系。对科技创意方案的评估是一种基于创意未来价值的判断,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充分利用专家经验。
国内外学者对于创意的研究主要包括内涵、来源与形成过程等方面,如Amabile等[1]认为创意是企业产生关于产品研发与设计的新思维和新想法的能力。王太平[2]认为创意是做事情之前的总体规划或构思。杨张博等[3]将创意归属为知识产权管理范畴。余芳珍等[4]认为多样化的创意来源能够促进高质量创意的产生。檀润华等[5]提出了4种创意的产生模式,包括战略机遇、困难功能元、技术冲突与标准解模式。Toker等[6]认为沟通是创意形成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李支东等[7]提出并实证了基于全员参与的创意形成模式。张庆普等[8]认为创意方案形成过程包括创意方案酝酿、创意方案萌生、创意方案发展和创意方案形成几个阶段。姜念云[9]认为科技创意是针对用户某方面的需求,运用科技知识,并结合其它相关理论,提出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或应用模式相关的智力活动形式。学者对创意、创意产品或创新活动进行了评估,如Amabile[10]认为创意产品的识别维度包括新颖性、适应性、实用性、正确性和价值性。MacCrimmon等[11]提出,可从新颖性、稀缺性、实用性、相关性和完全性5个维度评价创造性输出。Shalley等[12]从新颖性和潜在实用性两个维度描述创意产品。Zhang等[13]运用模糊AHP和TOPSIS的方法,从新颖性、价值性和实用性3个维度构建了复杂创意方案形成过程中的多阶段评估模型。此外,基于规则方法设计的评估指标评分规则与标准,已成功应用于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4]和区域科技经费预算[15]。
综上,现有关于科技创意方案的研究还停留在指标维度设计层面,鲜有学者对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科技创新方案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并设计一套基于规则的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方法。
科技创意方案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其中,创新性是科技创意方案的核心特征,价值性是科技创意方案的实现目标,可行性是科技创意方案实施的保障。
(1)创新性。创新性不仅是科技创意方案存在的前提,也是其核心要素。科技创意方案为创新创业提供新的解决问题方案,必须完全创新或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只有创新性得到保证,科技创意方案才具有存在的实际意义。一个科技创意方案的创新性可通过创意稀缺程度、创意先进程度、技术颠覆程度和知识产权水平等因素进行衡量,即科技创意在现有市场上稀缺程度越高、方案越先进、方案技术突破程度越高、知识产权水平越高,科技创意方案的创新性就越高。
(2)价值性。科技创意方案是针对人或社会某方面的需求而提出有价值的科技创业方案,包括内部价值和外部价值两个方面。内部价值是指科技创意方案具有某些功能,或可以满足相关需求,或有助于提高效率,功能完备程度是实现价值性的根本要求,效率提升程度是在满足功能要求基础上的进一步目标追求;外部价值是指科技创意方案能否获得效益,可通过预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衡量,预期经济效益是指科技创意方案可能带来的新产品销售收入或技术性收入等,是实现价值性的必要条件;预期社会效益是指在带动就业、节能、环保等社会发展方面可能产生的效益价值,是实现价值性的充分条件。
(3)可行性。可行性是衡量科技创意方案能否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可行性较高表明科技创意方案实现的可能性较大,可行性可通过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政策适应性和风险措施有效性等因素进行衡量。技术可行性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在技术上可实现的程度,技术上可行是科技创意方案实现的必备条件;市场可行性是指判断科技创意方案转化为产品或服务后是否容易被市场接受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它是科技创意方案转化为有市场竞争力产品或服务的必要保障;政策适应性是指判断科技创意方案是否满足相关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反映科技创意方案满足有关政策法规要求的程度;风险措施有效性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对预期风险制定有关措施的有效程度,风险措施有效性高表示该科技创意方案风险规避和防范水平高,有利于保障科技创意方案的实现。
3.1 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体系
根据科技创意方案影响因素,遵循系统性、可比性、实用性等指标构建原则[16],从科技创意方案的创新性(P1)、价值性(P2)和可行性(P3)3个维度设计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体系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创意稀缺程度X1创新性P1创意先进程度X2技术颠覆程度X3知识产权水平X4功能完备程度X5科技创意方案评估体系U价值性P2效率提升程度X6预期经济效益X7预期社会效益X8技术可行性X9可行性P3市场可行性X10政策适应性X11风险措施有效性X12
(1)创意稀缺程度。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在现有市场的稀缺状况,根据市场上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进行衡量。
(2)创意先进程度。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在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中的水平,可参考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水平进行衡量。
(3)技术颠覆程度。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的技术突破程度与前沿性程度,根据技术方案实际情况与现有技术的差异性进行衡量。
(4)知识产权水平。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具有的知识产权情况,根据知识产权相关证书或专利转让合同进行衡量。
(5)功能完备程度。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满足用户差异化需求的情况,根据科技创意方案满足用户需求的种类进行衡量。
(6)效率提升程度。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形成便捷化产品或服务的情况,根据产品或服务响应用户需求的速度进行衡量。
(7)预期经济效益。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在同类产品或服务中的预期经济效益水平,根据同类产品或服务的实际经济效益情况进行衡量。
(8)预期社会效益。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带动人才就业和满足节能、环保标准的情况,根据人才质量要求、节能和环境评价报告进行衡量。
(9)技术可行性。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的技术成熟度水平,根据技术成熟度九级量表TRL1-TRL9进行衡量[17]。
(10)市场可行性。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市场潜力和市场竞争情况,根据相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调研报告进行衡量。
(11)政策适应性。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以及发展方向对相关政策的适应程度,根据相关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判断。
(12)风险措施有效性。主要反映科技创意方案风险措施的操作性以及有效化解风险的程度,根据科技创意方案提出的具体风险措施进行衡量。
3.2 基于组合赋权的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为了使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客观科学,本文将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进行有机结合[18],计算指标组合权重。
(1)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①按照1-9尺度法对每一层次的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A={aij}m×m;②根据式(1)计算各评估指标权重;③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一致性指标进行一致性检验。
(1)
(2)熵权法确定权重。①将层次分析法中构造的判断矩阵A={aij}m×m按照式(2)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P={pij}m×m;② 根据式(3)计算各指标的熵值;③根据式(4)计算各指标的熵权。
(2)
(3)
(4)
(3)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结合确定组合权重。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Z和熵权法得到的权重W,计算组合权重:
(5)
3.3 基于规则的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模型
表1中评估指标基本属于定性指标,一般采用模糊评价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为了克服专家经验不足和判断误差,设计基于规则的评估方法。基于规则的评估方法主要是根据评估指标特性设计一套评估指标评分规则和标准,以降低专家主观意识的影响,有效地将各评估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和标准与专家经验有机结合,从而给出更客观、科学的评分结果。本文根据科技创意方案评估的实际需要,结合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见表1),采取5个等级25分制,设计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和标准,如表2所示。
(1)专家评分。根据待评估的科技创意方案所属领域选择n位专家分别对12个指标进行评分,依据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的评分规则与标准,设计评估专家评分汇总表,如表3所示。
(2)计算每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分值。令xij为第i位专家(i=1,2,…,n)对第j个评估指标(j=1,2,…,12)的评估分值,根据n位专家对每一个评估指标的打分情况,计算每一个评估指标的平均分值j:
(6)
(3)计算科技创意方案评估综合值。根据平均分值计算综合值有多种方法,本文根据实际需要和操作难易程度选择线性加权法计算科技创意方案评估综合值,首先计算准则层每个指标的综合值Sp(p=1,2,3),然后计算科技创意方案总体的评估综合值SU:
(7)
(8)
其中,ωpq和pq分别表示准则层第p个指标对应的指标层第q个指标的权重和平均分值,k表示准则层每个指标对应指标层指标的个数,ωp表示准则层指标的权重,y表示准则层指标的个数。
(1)案例介绍。创业团队W成立于2015年3月,由某“211”院校的4名大学生组成,他们在校期间发现学生毕业后,很多书本、衣服等物品直接扔掉,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于是,创业团队W初步打算做一款校园二手交易的手机APP。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了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经过近3个月时间的不断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份完整的科技创意方案。
表2 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的评分规则与标准
指标名称准则层指标层科技创意方案评估规则及标准25~21分(很好)(中值23)20~16分(较好)(中值18)15~11分(一般)(中值13)10~6分(较差)(中值8)5~1分(很差)(中值3)备注创新性P1创意稀缺程度X1市场上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几乎没有市场上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很少市场上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较少市场上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较多市场上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很多根据相同或类似功能的产品或服务数量判断创意先进程度X2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根据国内外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水平判断技术颠覆程度X3属于重大技术突破,技术前沿性很高属于重要技术突破,技术前沿性高具有一定的技术突破,技术前沿性较高具有较少的技术突破,技术前沿性一般几乎没有实现技术突破根据技术方案实际情况与现有技术差异性判断知识产权水平X4拥有国际发明专利拥有国家发明专利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或著作权拥有外观设计专利未获得任何专利知识产权相关证书或专利转让合同价值性P2功能完备程度X5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能够满足用户很多需求能够满足用户较多需求能够满足用户较少需求只能满足用户单一需求根据方案满足用户需求的种类判断效率提升程度X6同等条件下产品或服务能最快响应需求同等条件下产品或服务能很快响应需求同等条件下产品或服务能较快响应需求同等条件下产品或服务能正常响应需求同等条件下产品或服务较慢响应需求根据产品或服务响应需求速度判断预期经济效益X7在同类产品或服务中处于很高水平在同类产品或服务中处于高水平在同类产品或服务中处于较高水平在同类产品或服务中处于中等水平在同类产品或服务中处于一般水平根据同类产品或服务实际经济效益情况判断预期社会效益X8带动大量高水平人才就业,满足最高环境标准带动部分高水平人才就业,满足高级别环境标准带动一定数量高水平人才就业,满足较高级别环境标准带动少量高水平人才就业,满足低级别环境标准带动人员就业,满足最低环境标准本科及以上学历可代表高水平人才;根据环境评价报告判断标准级别可行性P3技术可行性X9技术成熟度等级达到TRL9技术成熟度等级处于TRL7-TRL8技术成熟度等级处于TRL5-TRL6技术成熟度等级处于TRL3-TRL4技术成熟度等级处于TRL1-TRL2参见技术成熟度九级量表[17]市场可行性X10产品或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市场竞争很小产品或服务市场潜力很大,市场竞争较小产品或服务市场潜力大,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产品或服务市场潜力较小,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或服务市场潜力小,市场竞争很激烈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调研报告判断政策适应性X1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政策方向非常明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政策方向明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政策方向比较明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政策方向不明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政策空白根据相关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判断风险措施有效性X12风险措施的操作性极强,能够化解所有风险风险措施的操作性很强,能够化解大部分风险风险措施的操作性强,能够化解部分风险风险措施的操作性较强,能够化解少量风险风险措施的操作性一般,不能有效应对风险根据方案提出的具体风险措施判断
表3 专家评分汇总(一)
评估指标创意稀缺程度X1创意先进程度X2技术颠覆程度X3知识产权水平X4功能完备程度X5效率提升程度X6预期经济效益X7预期社会效益X8技术可行性X9市场可行性X10政策适应性X11风险措施有效性X12专家1…专家n
(2)评估过程。第一步: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邀请相关专家对准则层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层次分析权重和熵值权重,进而求得组合权重,如表4所示。
表4 准则层的初始判断矩阵
U创新性P1价值性P2可行性P3ωp创新性P11240.5714价值性P21/2120.2857可行性P31/41/210.1429
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指标层的各个指标权重:
ω1-4=(0.3762 0.4214 0.0640 0.1384)
ω5-8=(0.4247 0.0710 0.3158 0.1884)
ω9-12=(0.4904 0.3197 0.1225 0.0673)
第二步: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专家评分。邀请相关领域的5名专家根据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的评分规则与标准,对每个指标进行评分,并计算专家的平均分值,如表5所示。
第三步:计算科技创意方案评估综合值。结合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组合权重和平均分值进行综合评估。
根据式(7)分别求出准则层3个指标的综合值:S1=13.047,S2=21.051,S3=21.415;根据式(8)求出科技创意方案的总体评估综合值:SU=16.529。
表5 专家评分汇总(二)
评估指标专家1专家2专家3专家4专家5平均分值创意稀缺程度X1222119201820.0创意先进程度X21089989.2技术颠覆程度X3191517151516.2知识产权水平X4455444.4功能完备程度X5192020192019.6效率提升程度X6232221192221.4预期经济效益X7242520232423.2预期社会效益X8201923212020.6技术可行性X9232320212522.4市场可行性X10202119202120.2政策适应性X11242323242223.2风险措施有效性X12161817151816.8
(3)结果分析。根据以上运算结果可以看出,创业团队W关于校园二手交易手机APP的科技创意方案综合评估结果为16.529,落在16~20分值范围内,处于“较好”水平。评估指标3个维度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行性的结果分别为13.046、21.051、21.415,分别处于“一般”、“很好”、“很好”水平。该科技创意方案的创新性评价值最低,其中,创意先进程度和知识产权水平两个指标的评价值处于“较差”和“很差”水平,严重影响了创新性的综合分值;价值性和可行性评估结果很好,在各自评估维度中,功能完备程度和风险措施有效性指标的分值最低。因此,该科技创意方案整体处于“较好”水平,但是,只是刚好达到“较好”的程度。其价值性和可行性很高,但创新性一般,仍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文针对创业团队W的科技创意方案提出以下改进策略:①提高科技创意方案的创新性。入驻合适的众创空间并接受众创空间创业导师的专业辅导,便于了解国内外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提高科技创意方案的先进程度,同时,在众创空间的帮助下进行软件著作权的申报与使用,从而提高科技创意方案的知识产权水平;②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意方案的功能。通过完善市场调研数据,扩大调研对象的数量和范围,进一步补充学生对校园二手交易手机APP的功能需求,也可以通过网上广泛调研功能需求,以有效改善科技创意方案的功能;③完善风险应对措施。对科技创意方案实现过程中的各类风险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归类,全面了解各种风险应对措施的特征和使用条件,从而建立合理有效的风险清单,提高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不断推进,科技创意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文通过科技创意方案的影响因素分析,构建了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并设计了基于规则的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方法,给出了各评估指标的具体评分规则和标准,再结合专家评估经验,有效解决了定性指标定量化与评估标准一致性的问题,并降低了评估专家主观意识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基于规则的科技创意方案评估方法科学合理,能够较好地评估科技创意方案的实际情况,且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应用。该方法不仅为创新创业及投资活动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明确创新创业方案的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1] AMABILE T M,BARSADE S G,MUEUER J.Affect and creativity at work[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5,50(3):367-403.
[2] 王太平.美国对创意的法律保护方法[J].知识产权,2006,16(2):34-40.
[3] 杨张博,高山行.产业价值链视角下创意企业的创意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6):51-52.
[4] 余芳珍,陈劲,沈海华.新产品开发模糊前端创意管理模型框架及实证分析——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全要素角度[J].管理学报,2006,3(5):573-574.
[5] 檀润华,杨伯军,张建辉.基于TRIZ的产品创新模糊前端设想产生模式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19(16):1990-1995.
[6] TOKER U,GRAY D O.Innovation spaces:workspace planning and innovation in us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J].Research Policy,2008,37:309-329.
[7] 李支东,章仁俊.产品创新前端创意的形成:基于全员参与的系统模式[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0):48-51.
[8] 张庆普,张伟.创意团队创意方案形成过程与机理研究——基于创意发酵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26(6):103-108.
[9] 姜念云.科技创意,自主创新的触发器[J].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8(4):15.
[10] AMABILE T 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M].America:Springer New York,1983.
[11] MACCRIMMON K R,WAGNER C.Stimulating ideas through creativity software[J].Management Science,1991,40(11):1514-1532.
[12] SHALLRY C E,ZHOU J,OLDHAM J R.The effects of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n creativity:where should we go from here[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4,30(6):933-958.
[13] WEI Z,QINGPU Z.Multi-stage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in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complex creative solution[J].Quality & Quantity,2014,48(5):2379-2381.
[14] 王宏起,王珊珊,王雪原,等.基于规则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方法及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4):51-58.
[15] 王雪原,王玉冬,徐玉莲.基于规则的区域科技经费预算方法研究[J].软科学,2014,28(4):88-92.
[16] 王宏起.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成管理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43-145.
[17] 王立群.美国的技术成熟度等级[J].质量与可靠性,2009(2):55-57.
[18] 杨力,刘程程,宋利,等.基于熵权法的煤矿应急救援能力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3(11):186-188.
(责任编辑:万贤贤)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Rule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arious crowd innovation spaces, it has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work to grasp and evaluat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project timely. The paper i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proje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three dimensions-innovation, value and feasibility, and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project based on the rule is constructed. And then taking empirical research, correlative strategies are given. The research aims at providing a set of advanced and applicabl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project and decision reference for crowd innovation space and so on.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Creation Project;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odel; Maker Space
收稿日期:2016-08-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47306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6YJC630061);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软科学重点项目(GB14D201);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3C024)
DOI:10.6049/kjjbydc.2016070127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06-012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