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的国际演进
——CitespaceNVivo计量与多数据比较

乔鹏程1,2

(1.天津财经大学 商学院,天津 300222;2.西藏民族大学 财经学院,陕西 咸阳712082)

摘 要:分布式账本技术在中国数据管理、会计审计、金融经济等领域引发研究与实践热潮。应用CiteSpaceV和NVivo11对1991-2017年1~6月该主题国际(WoS与Scopus)国内(CNKI)的1 014条文献和1 005条专利记录进行LLR网络聚类、关键词共现、NVivo词频分析、Timezone时区、Institution和 Country、学科分布等研究。结果发现,国际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分布式账本技术理论体系;国际研究偏重基础、技术、管理等底层技术,国内研究偏重于经济管理具体应用,专利数据统计也呈现这一特征;国际研究演进路径是“区块—链—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结合—计算机、网络、算法、供应链、技术研究推进—应用具象化—未来拓展”;美国处于国际研究与实践成果第一阵营和合作中心;工程、作业与管理、商业与经济、管理是相关研究与实践所需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 CiteSpace; 技术创新

0 引言

2016年12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中国要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 technology,简称BT)又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其对传统会计、审计、管理、金融等经济管理与社会发展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创新作用,是中国当前研究、应用和投资前景最广阔的技术[1]。Haber S&WS Stornetta[2]认为,“区块”加密保护链产品具有数字时间戳、算法程序、用户不可追溯、文档保持隐私等特征。2008年,Craig Wright创造出比特币(Bit coins)概念并随后提出“区块”+“链”的概念,2015年将两者合并为“区块链”(Blockchain)概念。区块链技术在数据管理、数据安全、会计审计、金融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已从数据科技、审计领域1.0阶段拓展到经济管理全领域2.0阶段,并进一步向医疗、公共服务、教育、扶贫、传媒、社交、公正等更加广泛的3.0阶段应用场景发展[3]

中国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数量(2014年1件、2015年30件、2016年250件、2017年1-6月121件)在中国呈井喷式发展,中国区块链相关专利内容主题和持有人分布见图1、图2。

图1 中国区块链相关专利内容主题构成

图2 中国区块链相关专利持有人分布

图1、图2显示,数据管理、数据安全、会计审计是中国区块链研究和实践主要领域,且参与主体来源广泛。根据后发国家技术追赶理论[4],中国当前处在第二阶段,即模仿创新阶段。

根据乌尔里希·贝克的技术风险思想,现代高新技术由于高度隐蔽、不可感知而具有双面性[5]。在理论研究中,Heires&Katherine[6]认为,尽管比特币发展存在不稳定性,但区块链技术本身已被证明可以安全可靠地作为经济与管理技术工具。但是,Iuon Chang Lin&Tzu-Chun Liao[7]认为,区块链去中心化与分散特征将使央行控制能力减弱,这会让政府对区块链技术持谨慎态度。另外,现有实践表明,区块链创新分布式记账对欧盟和美国金融、货币、产权、经济等监管都产生了一定风险与挑战[8],如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比特币成为非法交易和暗网资金媒介等。

综上所述,从事实构建视角,分步式记账技术带给中国机遇与挑战。但是,从理论构建视角,现有文献尚缺乏对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管理研究及实践现状、演进、规律、特征、启示等的计量分析。本文对1991-2017年国内外3个数据库进行CiteSpaceV科学知识图谱计量,对国际国内专利数据进行NVivo计量比较。根据模仿者动态能力理论中情报创新、吸收创新和组合创新3大典型能力对科技创新发挥的重要作用[9],为中国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管理创新提供一定借鉴。

CiteSpaceV计量技术已实现“国际化+本土化”发展,截至2016年初,CNKI已有1 897篇文献应用了CiteSpace计量方法[10]。CiteSpace广泛成为科学知识图谱引证、计量结果可视化、文献分析的重要工具[11],通过计量共被引主题聚类、共现关键词、主要研究机构、来源国家与地区、核心学者与团队、期刊载体、高被引文献等,可寻找研究演进、前沿热点、知识结构、研究趋势等规律。NVivo是一种有效的质性研究分析工具。

分步式记账技术使陌生人间的交易执行过程变得完全透明,交易过程无需中介参与就可保证交易的安全性[12],在信任度有限的中国适应性较高。另外,分布式账本技术创新了公开透明的交易货币和契约机制,为共产主义社会建立提供了信任契约的技术基础,更符合马克思主义对未来世界自愿组织式经济交易的愿景[13]。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本文将为区块链在中国经济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1.1 国际研究与实践相关数据

(1)2017年6月15日(以下均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检索“Block chain”或“Blockchain”,1991-2017年共获得50 885条记录。文献类别设置为“MANAGEMENT”和“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获得258条记录,形成国际文献数据组,以下简称WoS组。

(2)对Scopus数据库检索“Block chain”或“Blockchain”,1991-2017年共获得40 821条记录。文献类别设置为“Business,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和“Economics,Econometric and Finance”,获得270条记录,形成国际对照组,以下简称Scopus组。

(3)在Patent cloud专利数据库检索“blockchain”,共获得602条记录,下载公开日期、专利名称、专利来源地、摘要等信息整理形成数据组,以下简称国际专利组。

1.2 国内研究与实践相关数据

(1)对CNKI数据库进行主题词“区块链”精确检索,获得692条记录,选择文献类别“经济与管理科学”后,获得508条记录。人工剔除非学术文献共下载到486条记录,形成国内文献数据对照组,以下简称CNKI组。

(2)对CSSCI数据库检索区块链,共获得4条2016年数据(2015年之前检索不到数据,2017年数据尚未收录),数量小于最小统计量,未能形成对照组。

(3)对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SPIO)检索“区块链”,共获得403条记录,下载公开日期、专利名称、摘要等信息形成数据组,以下简称国内专利组。

1.3 数据描述性统计

应用Citespace去重功能,计量WoS组、Scopus组与CNKI组历年发文频次及占全部学科频次比重,见表1(CNKI组2014年前无数据,WoS组2009年达到峰值,故表1将1991-2008年国内外无比较意义的时段略去)。从表1中可判断区块链研究学科分布、增长趋势和爆发时间。

表1 WoSScopusCNKI组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频次与文献比重

数据库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6.15WoS组文献数量271412141619222111经济管理类占总学科比重(%)10.475.434.655.436.207.368.538.144.26Scopus组文献数量14131771723204323经济管理类占总学科比重(%)0.750.650.810.320.740.930.841.982.61CNKI组文献数量3356127经济管理类占总学科比重(%)42.0077.7356.44

数据来源:WoS、Scopus、CNKI组检索结果计算而成

表1为2009-2017年区块链与经济管理国际研究。WoS组证明爆发时间为2009年,两个指标均达到峰值。Scopus组证明爆发时间为2016年,两个指标均达到峰值。综合WoS和Scopus组判断,2013-2017年是国际研究最为兴盛的时段。

结合技术迭代创新理论,2015年以前区块链未能得到中国经济管理学者的广泛关注。2017年统计时间较短,但与2016年同期相比数值下降明显,可以推断2016年为中国区块链经济管理研究爆发时间,比国际滞后了3年。值得注意的是,CSSCI数据库2016年只能检索到4条记录(2016年CNKI发文量356篇),表明国内研究理论高度和学术性有待提高,2017年以后研究趋势待CSSCI收录完后可进一步关注。

从经济管理类占总学科比重指标值可知,经济管理并非国际区块链重点研究领域。与国际研究形成鲜明对比,经济管理是中国区块链重点研究领域。一方面,中国经济管理学者对区块链敏感度与活跃度高于其它领域学者;另一方面,国内区块链研究在自然科学与技术支持(如计算机、网络、物理等领域)方面存在不足,甚至可能存在热点概念炒作与浅层次重复研究现象。Yli-Huumo&Jesse等[14]对芬兰文献计量进行研究发现,超过80%的区块链论文集中在比特币,少于20%是区块链技术研究,表明中国、韩国、加拿大、芬兰等非技术源中心国家都存在这一短期特征。

2 国际研究基础理论、架构与热点

2.1 国际研究基础理论与架构

CiteSpaceV的Cited Reference功能可通过网络聚类将出现前沿术语且共同引用的文章形成网络,将这些具有一定结构的网络通过聚类命名概念化成知识基础。网络聚类数量可以判断这一领域研究是否已经形成完整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架构。

WoS组应用Cited Reference功能,应用LLR极大似然估计提取聚类,应用关键词提取聚类标签,见图3。

图3 WoS组LLR极大对数似然法提取的网络聚类

WoS组只提取到一个聚类,且与区块链直接关联度较低,Scopus组用同样方法未能提取到相关聚类。区块链作为世界新兴研究领域,综合WoS组和Scopus组无法聚类前沿研究和知识基础的情况,表明国际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架构。根据模仿者动态能力理论[9],这一现状为中国相关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创新空间。中国对区块链进行研究,关键是通过区块链解决中国经济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如何避免国际对区块链技术优势形成新垄断[15]。在双创政策驱动下,中国可通过在分布式账本技术尚未成熟的研究领域,获得未来国际科技竞争核心优势。

2.2 国际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CiteSpaceV计量共现关键词、中心性(Centrality)值、Burst值、Sigma值,可以反映相关领域研究热点及学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1)国际研究。WoS组和Scopus组人工剔除与经济管理无关的共现关键词,WoS组未提取到突现词,结果见图4,Scopus组见图5。

图4 WoS组共现关键词和中心节点知识图谱

图4表明,国际研究热点分布在供应链、区块、供应链管理、队列、算法、库存等领域,主要研究方法与工具模拟、马尔可夫链、系统、排队网络、模型等,研究目标为管理优化、绩效评估、性能提升、时间等。中心性在0.1以上的节点为系统、区块、有限缓冲区、算法、设计,其连接多个关键词,最终形成研究主题网络。

图5表明,国际主要研究热点为供应链、区块链、比特币、加密电子货币,研究目标是知识管理、革新、优化,主要研究方法与工具为模拟、马尔可夫链、价值链。中心性在0.1以上的研究节点为供应链、创新。

(2) 国内研究。CNKI组无需人工剔除与经济管理不相关的共现关键词,未提取到突现词,结果见图6。

图5 Scopus组共现关键词和中心节点知识图谱

图6表明,CNKI组共现关键词均与经济管理高度相关。区块链提供了一个价值互联网,让参与者不需要传统媒介也能实现价值存储和交换[16]。所以,频数在20以上的共现关键词为区块链、去中心化、金融科技、物联网、金融机构、审计、数字货币、底层技术、会计。中心性0.1以上的节点为中央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管理、数字货币、证券清算、清算系统,其均与金融、银行、货币交易创新等相关。

(3) 将3组数据共现关键词进行比较,对比国际与国内差异,结果见表2。表2表明,WoS组国际研究热点较为分散,节点存在多中心性,共现关键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战略管理等紧密相连,与金融、银行等关联度较低。共现词出现时间也较早,据2008年比特币出现和2015年区块链概念产生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可以判断,WoS组证明国际研究对此反应并不敏感,2008年以后研究热点仍然偏向于算法、网络、供应链管理等技术与管理领域。

图6 CNKI组共现关键词和中心节点知识图谱

表2 国际国内研究关键词聚类和中心性比较

WoS组频次中心性共现关键词年份Scopus组频次中心性突现性共现关键词年份CNKI组频次中心性共现关键词年份280.3supplychain2001360.27supplychain20003000.8块链2015250.48blocking1997320.013.62supplychainmanagement20021110.03区块链2016250.16markovchain2000210.019.26blockchain20151050.13去中心化2015190.26management2002190.028.31bitcoin2015540.16金融科技2016120.12supplychainmanagement2009110.074.65blockchain2015460.08物联网2016100.06queue2008100.1innovation1999430.03金融机构201680.13algorithm2009703.54cryptocurrency2015300.34数字货币201670.02chain200870.02industry2007250.14底层技术201670.16queuingnetwork200970knowledgemanagement2006230.19比特币201670.03inventory201160.04investment2014180.43中央银行201660.23queuing200640.03electroniccommerce2005180.17支付系统201650.28finitebuffer200540chain2014170.03支付清算201650.25performanceevaluation201240.01blockcopolymer2000150智能合约201640.03supplychaincoordination200830competition2005150.43支付结算201640.09tandemqueue200230markovchain2011150.48中心化201640.01demand200930electronicmoney2011140.19虚拟货币201640.08waitingtime200330lifecycle2016130.07征信201640.01cost201430ecommerce2014130.1互联网金融201640.06cognitiveradionetwork201430planning2002120.1信息技术201630performanceanalysis201530.02systemsengineering2014120.18第三方支付201630productionline200930.02valuechain2014120.16swift201630.05pickerblocking201430informationmanagement2008110技术架构201630.02competitiveadvantage201430.01economics2011110.01移动支付201630.02strategy201230digitalcurrency2017100私钥2016

数据来源:根据计量结果手工挑选整理而成,WoS组和CNKI组无突现值

Scopus组同样证明国际研究除偏重于纯技术外,与2015年时间节点高度吻合。2015年国际研究与比特币、加密电子货币、知识管理等高度相关。但与中国区块链研究和经济管理高度联系相比,其紧密程度有限,仍集中在基础研究领域。另外,Scopus组提取到5个突现词,结合Sigma值(Sigma=(centrality+1)Λburstness)分析,supply chain management(1.03)、blockchain(1.12)、bit coin(1.16)、block chain(1.4)、cryptocurrency(1),证明这些研究主题在网络结构中的重要性和时间节点重要性存在双高。

由于WoS和Scopus组文献收录存在差别,综合对比国际与国内发现,国际上偏向于区块链在广泛内容上的基础研究、技术研究、管理创新研究。CNKI组无需像WoS和Scopus组一样人工剔除大量纯技术和非经济管理关键词,其研究主题仍然明显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算法、基本管理等联系较少,表明中国区块链研究基础技术深度不足。另外,中国偏重于具体应用和局限于数据管理、数据安全、会计审计、金融等。从共现关键词首次出来的“年份”指标判断,中国研究启动时间明显滞后于国际。

2.3 国际区块链相关专利主题内容

应用NVivo11对区块链国际专利组602条记录专利名称进行词频分析,可以判断国际区块链研究成果主题内容概况。根据行动者网络理论,国际专利主题聚类对中国区块链应用具有重要影响。NVivo11词频统计602条专利名称共涉及4 348个英文单词,加权百分比在0.4以上的单词统计结果见表3。

表3表明,国际区块链研究成果(专利)主要针对交易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化交易、分步式账户、可验证、身份识别,资产与货币、加密证书等领域。

本文对图1、图2及表2进行对比可知,国际区块链研究成果主要是基础性底层技术,实践应用领域更为广泛。结合602条国际专利具体内容,国际区块链相关专利涉及文化、交通、传媒、教育、气象、航空等非经济管理领域。根据技术创新“死亡之谷”理论[17],区块链技术正在跨越第一个死亡之谷(从技术到产业),国际区块链专利内容主题的实用性决定其产业应用前景与集聚潜力,值得中国实践领域相关机构关注与借鉴。

3 国际研究演进路径、国家机构与学科知识

3.1 国际研究演进路径与规律

根据颠覆性技术演化路径理论,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起源于国外,国际研究从1991年延续至今,正处于成长期。对国际研究演进路径计量与规律进行探索,对中国宏观层面科技管理与企业微观层面技术战略制定具有启示意义[18]。CiteSpaceV的Timezone时区知识图谱功能可以研究演化路径,应用Timezone功能,时间切片为6年(由于时间跨度较长),WoS组知识图谱结果见图7,Scopus组知识图谱结果见图8。

表3 国际国内研究关键词聚类和中心性比较

单词词频加权百分比(%)中文翻译及相近词分析system2845.6系统method2424.77方法blockchain1342.64块链transaction951.84交易secure711.27保证,证明,安全data611.2数据,信息processing611.05操作,过程,流程,处理transfer551.05变更,可转让digital500.99数字化management530.97交易,管理network490.95网络distributed420.8分散式,分发control520.72账户,控制,持有,运营,可验证implementing420.71执行,工具platform320.63平台,程序identity300.59身份asset270.53资产currency260.51货币ledger260.51分类帐authentication290.5认证,真实性,证书,文件electronic250.49电子validation310.48建立,证明,证实computer240.47计算private250.47隐私,私密resource240.47资源exchange280.46中央,变革,交流cryptographic230.45加密peer230.42匹配,对等payment210.41付款point260.4直接,项目,地点,目标tracking210.4路径,标签,跟踪

数据来源:根据国际专利组的NVivo11计量结果手工整理

图7表明,从1991年区块概念产生到1996年,区块研究重点为排队、排队系统、区块等基础底层技术。1997-2002年主要研究串联队列、矩阵几何法、马尔可夫链、队列长度、无限块、等待时间、有限缓冲区等算法和计算机程序结构,区块应用研究局限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随机自动机网络、相类型分配等领域。2003-2008年区块研究拓展到网络、设计、模拟、性能、管理、批量服务、时间、库存、Petri网等实体应用层面。2008年比特币产生至2015年向供应网络、排序问题、生产线、订单拣货系统、排队网络、系统优化、战略灵活性、绩效评估、信息技术、认知无线电网络等更广泛领域拓展。自2015年区块链完整概念产生至今,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集中在优先队列、连续生产线、最优策略、随机环境、供应链协调、数据环境等主题技术研究领域。

图8表明,Scopus组1996-2001年区块研究关注互联网、生产工程、技术创新、优化技术等领域,2002-2007年区块研究开始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区块共聚物、知识管理、价值链、知识产权等领域。2008年比特币出现至2013年研究演进到规划、竞争、工业工程、供应网络、边际可能性、信息系统、信息管理、绩效评估等领域,研究方法为马尔可夫链、贝叶斯网络、混合系统、活性聚合、蒙特卡罗法。随着2015年区块链概念产生至今,区块链与经济管理领域内投资、比特币、生命周期、数字货币、全球价值链、商业、经济学、虚拟货币等应用结合更加紧密,研究也更为具体。

图7 WoS组研究演进时区知识图谱

图8 Scopus组研究演进时区知识图谱

综上所述,鉴于WoS组和Scopus组收录各有侧重,本文综合归纳出1991-2017年(26年)国际研究演进路径规律:区块——链——区块链——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结合——区块链在计算机、网络、算法、供应链、技术研究的推进——区块链在经济管理中应用具象化——未来拓展与升级。

区块链开放交流数据网络有助于促进参与者自愿加入社会合作活动,市场参与者将道德和社会因素纳入交易判断决策中,能够最大限度提升社会经济效益[13]。中国区块链研究自2015年直接从国际引入后呈爆发式增长,跨越了国际研究在技术层面的26年积累和大部分国际演进路径。中国有望在双创政策激励下实现全面赶超,但区块链技术建设性和颠覆性发展路径已经出现分歧[6]。所以,中国演进路径跨越式发展在实践中存在技术风险,中国科技管理者、研究者、应用部门应重视研究演进过程的规律性,因为其对区块链稳定运行与创新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2 国际研究核心机构与中心国家

根据科技与文化国际传播理论,后发国家科技与文化随着经济实力增强会经历向外部学习、国内科技增强、再向外部世界传播本国科技、重新回归国家原有科技文化轨迹等历程。中国从国外引入区块链研究后,成为当前区块链应用研究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1]。分析国际核心研究机构和中心国家,将对中国展开国际化合作提供重要启示。

应用CiteSpaceV的Institution和 Country功能,WoS组结果见图9,Scopus组结果见图10。

图9 WoS组国际核心机构和中心国家

图10 Scopus组国际核心机构和中心国家

图9表明,美国以58频次、7.98突现值、0.42中心性、16.59的Sigma值居第1中心。中国以39频次、0.68中心性排第2位。第3~6位是加拿大、德国、日本、印度。前6位频次都在10篇及以上,除日本外,其它5个国家中心性值都达到0.1及以上。根据科研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理论[19],表明日本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存在国际孤岛现象。从关系强度连线分析,美国与加拿大、英国、印度等研究机构形成了一定合作关系。

图10表明,美国在2000年后对区块链进行了爆发式研究,发文频次(56篇)排世界第一,并以0.53的中心值处在国际研究第一中心性节点位置。第2~4位是英国、德国、加拿大,前4位发文总计在10篇以上。中国位居第5位(9篇)。第6~10位是澳大利亚、瑞士、日本、意大利、巴西。图10中研究机构与国家间关系强度连线较少,表明国家与机构之间合作有限,美国与澳大利亚、意大利、巴西形成研究合作的主要阵营。前10位国家中,只有中国和日本中心性值为0,其它国家均高于0.1,表明中国和日本尽管发文频次较高,但在国际上未形成合作群体,处于国际研究被边缘化和孤岛位置。

根据产学研知识分工协同理论[20],进一步分析国际区块链相关专利国家来源情况(见图11)。图9、图10、图11表明,国际研究核心机构与国家分布对应用实践存在一定影响。另外,美国以专利数绝对优势居第1位,中国次之。

图11 国际区块链专利来源分布

从知识源中心地位对技术扩散影响视角分析[21],结合WoS组、Scopus组和国际专利组数据,美国以绝对优势处于第一阵营和中心位置,中国位于其后。美国与英语系诸多国家形成一定研究合作关系。中国、日本与国际机构合作较弱,日本更是处于国际研究孤岛状态。

结合政府政策,欧盟和美国对区块链发展监管在很大程度上采取了不干预措施,包容性政策促进了欧盟和美国在区块链方面不断创新[22]。未来中国分布式账本技术发展面临诸多挑战[3]。根据后发经济增长模式“技术准备—技术追赶—技术前沿”技术路径[23],中国应加强与世界合作,以美国为学习和合作对象,快速进入国际研究第一阵营。

3.3 国际研究学科合作与所需知识结构

表2和图6表明,中国研究高度集中在金融、会计、审计、数据管理等领域,但区块链技术来源于计算机、数学、网络、供应链管理等领域,中国相关研究学科基础与人才知识结构与此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缺乏专业交叉、信息技术、社会科学、基础理论支持,且当前存在概念重复解释、技术理解偏差、专业应用肤浅、研究缓慢动荡等问题[15]。所以,对国际研究基础学科细分和知识结构进行计量,有助于引导中国相关研究学科合作、团队组建、人才知识结构完善。

WoS组文献检索时学科类别设置为“MANAGEMENT”和“OPERATION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专门提取了经济管理类文章,本文应用Category功能对进一步聚类获得的细分学科进行分类[24],见图12。

图12 WoS组国际研究学科基础与团队知识结构

图12表明,工程与工程工业(中心性0.69)、作业研究与管理科学(中心性0.53)、商业与经济(中心性0.34)、管理(中心性0.34)是4个最重要的学科基础,构成了国际研究所需学科合作和核心知识结构,以此为中心联结外围其它学科知识进行研究,这与CNKI组反映的学科特征存在较大不同。这一结果提示中国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及实践参与者需注重机构合作、团队组建、人才学科背景、所需知识结构等。

除4个核心知识结构外,外围知识联系决定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研究广度与深度,统计结果见图13。

图13 WoS组国际研究统计频次在5及以上的学科知识结构

图13表明,区块链研究是一个跨学科行为,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众多领域知识。除4个核心学科和知识外,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数学与专业应用、信息系统、工程机械、经济学、财务与会计都是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团队及人员必需的知识构成。

4 研究结论及对中国的启示

应用 CiteSpaceV科学知识图谱和NVivo11计量WoS、Scopus、CNKI三组文献和国际国内专利数据发现:①分布式账本技术国际研究完整知识结构和理论体系尚未形成,中国存在巨大创新空间和获取科技竞争优势的机会;②中国区块链技术全面研究起步于2015年,并局限于数据管理、数据安全、会计审计、金融等领域。国际区块链研究发源于1991年,内容集中于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网络、算法、供应链管理等基础技术,中国与国际研究在主题多样化和理论基础性特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③通过时区图谱归纳发现,国际研究存在明显的“区块——链——区块链——经济管理结合——基础技术推进——具体应用——创新与拓展”演进路径规律,中国区块链技术研发跨越了国际演进路径部分技术积累过程,且存在一定发展风险和技术隐患;④美国处于国际研究核心机构和中心国家绝对优势地位,中国应当加强与国际合作,尽快加入国际研究与实践第一阵营;⑤国际研究4个核心学科知识基础和外围知识构成对于中国研究团队组建及人员知识储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当前,数据管理、数据安全、会计审计是中国区块链与经济管理研究及实践主要领域,参与主体来源广泛。未来,中国必将成为区块链技术与经济管理国际创新中心之一。除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外,中国区块链研究还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存在极广的应用范围,在“双创”背景下中国各领域都涌现出研究与实践热潮,但区块链在当前应用2.0阶段存在明显的领域界限,非核心应用领域应警惕过度的概念炒作和宣传泛滥;②当前,比特币风险与系列问题提示区块链研发需要制度的有效规范,分布式账本技术为商业活动带来全新算法的同时,区块链在中国发展需要与中国国情和制度背景相适应;③区块链技术进步需要商业伦理、社会契约、内控体系、政府政策等一系列新理论、新制度的协作与跟进;④区块链研究热潮和媒体报道容易使所有参与主体忽视技术发展规律和常识。经济发展史和科技发展史都表明,任何一项新技术研究和应用都要经历几个周期后才能真正对现实社会产生全面影响,区块链技术进步与分步式账本技术契约规则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是一个长期过程。

参考文献:

[1] 于博.区块链技术创造共享经济模式新变革[J].理论探讨,2017(2):103-107.

[2] HABER S, STORNETTA W S. How to time-stamp a digital document[J]. Journal of Cryptology, 1991 (2): 99-111.

[3] 李政道,任晓聪.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探析及未来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0):75-78.

[4] 吴东,吴晓波.技术追赶的中国情境及其意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11):45-50.

[5] 毛明芳.现代技术风险的制度审视——乌尔里希·贝克的技术风险思想研究[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2):61-65.

[6] HEIRES, KATHERINE. The risks and rewards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J]. Risk Management, 2016(2): 4-7.

[7] IUON-CHANG LIN,TZU-CHUN LIAO. A survey of block chain security issues and challenges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twork Security, 2017(9) :653-659.

[8] YEOH P.Regulatory issues in blockchain technology[J]. 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2017(2):196-208.

[9] MMH CHOWDHURY, M QUADDUS.Supply chain resilience: conceptualization and scale development using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7(7):185-204.

[10] 刘光阳.CiteSpace国内应用的传播轨迹——基于2006-2015年跨库数据的统计与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7(2):60-74.

[11]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12] GREESHMA R NAIR, SHONEY SEBASTIAN. Blockchain technology centralized ledger to distributed ledger[J]. 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17(4):2823-2827.

[13] GOERTZEL B, GOERTZEL T,GOERTZE Z. The global brain and the emerging economy of abundance: mutualism,open collaboration,exchange networks and the automated common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7(1):65-73.

[14] YLI-HUUMO JESSE,KO DEOKYOON,CHOI SUJIN,et al. Where is current research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a systematic review[J]. PLoS ONE,2016(11) :1-27.

[15] 孙国茂,LI MENG.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金融领域应用研究[J].理论学刊,2017(2):58-67.

[16] TAPSCOTT D, TAPSCOTT A. How blockchain will change organizations[J]. Mit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7(2):10-13.

[17] PE AUERSWALD, LM BRANSCOMB.Valleys of death and darwinian seas: financing the invention to innovation transi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3 (3-4) :227-239.

[18] 李英,赵越,潘鹤思.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产业演化关系研究综述[L].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24):154-160.

[19] S LUO,Y DU,P LIU,et al.A study on co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social network structure[J].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4 (7) :3619-3633.

[20] 余维新,顾新,熊文明.产学研知识分工协同理论与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7 (5) :737-745.

[21] 涂静,杨中华,张志清.科研合作网络中知识源中心性对知识扩散效率的影响[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7(5):76-81.

[22] LEMIEUX VL. Trusting records: is blockchain technology the answer[J]. Records Management Journal, 2016(2):110-139.

[23] 李俊江,孟勐.从技术追赶到技术前沿的后发经济增长路径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7 (2) :26-34.

[24] CHEN C, LEYDESDORFF L. Patterns of connection and movement in dual-map overlays: a new method of publication portfolio analysi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 (2) :334-351.

Distributed Book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Evolution and Enlightenment ofBlock Chain and Economic Management ——Metering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V and NVivo

Qiao Pengcheng1,2

(1. Business College, Tianji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ianjin 300222, China; 2.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Tibe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Xian Yang 712082, China)

Abstract:Distributed book technology (blockchain) in China data management, accounting audit, financial and other fields led to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om. The article uses the knowledge map of CiteSpaceV and NVivo11 to study (1991-2017) the subject of the International (WoS and Scopus) domestic (CNKI) literature and domestic patent records. This paper uses LLR network clustering, keywords, timezone, institution and country, subject distribution and other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has not yet formed a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domestic emphasis on specific applications and limited to the financial field of research statu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s more emphasis on technical basis,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aw shows the evolution path of "block-chain-blockchain-combination with economic-management computer, network, algorithm, supply 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application concrete-future expansio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first research camp and center. Engineering, operations and management, business and economics, management is the study of the four major disciplines and knowledge base.

Key Words:Distributed Book Technology; Block Chain; Citespace; Technology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7-10-1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CGL013);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KX2017000136)

作者简介:乔鹏程 (1981-),男,山西晋中人,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区块链与管理数据生态、会计信息系统、审计与内部控制。

DOI:10.6049/kjjbydc.201708X124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23-0033-09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