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意愿博弈分析

王发明,彭长虹

(山东工商学院 经济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摘 要: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角度出发,使用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中小企业和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合作加入创新生态系统以及合作后可能面临的风险。通过博弈分析发现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可以通过提高自身声誉、优化分配机制和选择吸收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新创企业促进合作实现,而中小企业、新创企业则可通过全面评估、提升学习吸收能力和保护核心知识等手段降低合作风险。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中小企业;新创企业;领导企业;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兴起与发展,许多企业通过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价值共创,如苹果的iPhone生态系统、谷歌的Android生态系统、Salcsforce的App交换网络以及linux的开源社区等。领导企业通过建立服务、工具、技术和网络平台,吸引生态系统中的其它组织成员参与并获得价值回报。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在核心能力、溢出能力和知识创造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具备选择合作伙伴、控制创新链条、调节系统内信息、物质与财务流动的能力,因而可以利用资源、制度与技术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协调与管理。在创新生态系统中,除领导企业外,还有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等合作伙伴企业,其规模相对较小、核心竞争力不足,并且依附于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系统中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对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的筛选与考查;另一方面则是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对整个创新生态系统,尤其是对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的评估。许多学者关注创新生态系统中领导企业的选择指标、选择过程以及声誉等因素如何影响其选择合作伙伴。如Gawer A和Cusumano[1]、Chen和Rong[2]、李恒毅和宋娟[3]强调了创新生态系统中合作成员互补性和兼容性的重要性;Yin和Davis[4]、胡京波、欧阳桃花[5]提出创新生态系统伙伴选择准则包括能力互补性、文化合作性、目标兼容性和风险相称性;Davenport[6]、曹如中和史健勇[7]认为区域创意企业选择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需要考察合作互补性、研发技术能力等,这些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视角讨论其合作意愿,即是否愿意与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合作并进入创新生态系统,以及中小企业、新创企业在加入创新生态系统后面临的潜在风险问题,鲜有研究深入探讨[8]。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主要根据自身战略意图,对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进行合作选择。对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来说,由于信息不对称,其对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的战略意图及战略能力不甚了解,导致其合作面临诸多风险[9]。例如,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为了实现兼并或技术垄断,往往会通过注资或扶持等手段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展开合作,而新创企业由于缺乏资金或存在技术缺陷,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可能会制约其创新活力,降低其持续创新自主性,最终失去竞争力。还有一些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合作的真正目的不在于研发创新,而在于获取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的技术。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这类领导企业合作,有很大可能使自身的核心技术外泄,导致核心能力下降。因此,本文在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博弈时,选取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视角,对其是否会选择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并加入创新生态系统等问题展开分析。

1 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意愿

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间的合作意愿存在较大区别。Still K和Huhtam J[10]认为,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普通企业与领导企业的合作意愿可以概括为竞争导向、效率导向以及资源导向。Hagedocm[11]基于企业战略目标,将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企业与其它伙伴协同发展的合作意愿归纳为市场进入需求、技术学习需求及研发需求等。国内学者党兴华[12]对企业加入技术创新网络的动机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加入技术创新网络主要是出于竞争动机、效率动机、信息动机和学习动机。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与其它企业合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生存”。通过与其它企业合作,可以扩大生存发展空间、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竞争需求、效率需求、信息需求以及学习需求都是企业为了从根本上达成生存目标的外在表现。而企业的技术、研发以及市场进入等需求则是根据企业战略意图而进行的分类,这是其拓展其生存空间的方式。对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来说,技术提升及其生存空间拓展是其选择合作的内在本质需求,其次是保障以技术为主体的核心能力提升过程中的相关资源需求。因此,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的意愿可以分为两种:与技术有关的意愿以及与资源有关的意愿。

(1)与技术有关的意愿。技术相关意愿由两部分构成:技术需求与学习需求。技术需求是指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为了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通过技术合作降低研发风险、实现新产品的顺利研发,通过加入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和资源共享,降低技术创新成本,随着合作效率提升,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成本降低幅度逐步增大;学习需求是指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从合作伙伴那里获取的知识能力与技术突破能力,有助于企业对默会知识的学习以及创新生态系统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间的知识扩散,进而使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组织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进行合作创新的先决条件是学习。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与合作伙伴进行知识学习、交流与共享有助于将分散的异质性知识、技术及管理与创新研发优势优化组合,进而在技术合作中产生协同效应,形成不同于创新生态系统外组织的技术优势。当创新生态系统遇到产业技术突破瓶颈时,依靠学习带来的技术优势,通过创新生态系统平台,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加快技术创新速度,取得技术进步。创新生态系统不仅包括系统内合作伙伴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积累的资源、形成的技术协同开发能力,还包括其对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判断、消费者对产业技术改进的期望等,这些有形与无形资源既有利于技术突破与快速演进,还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准确把握技术研发方向、降低技术研发和应用风险。

(2)与资源有关的意愿。一方面,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加入创新生态系统,是因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有着共同的目标,其利用自身资源加入创新生态系统并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进行创新合作的意愿较强。因此,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平台,在创新资源聚合方面有着天然而独特的优势,能高效配置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创新资源与能力。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通过创新系统平台,聚集各合作伙伴,利用其优势资源开展创新活动,有助于分散合作伙伴的技术创新投资风险,获取协同创新规模经济收益,突破技术创新阈值,进而使合作伙伴也加入创新生态系统,强化其创新合作意愿,提升创新生态系统新进合作伙伴的技术研发水平;另一方面,创新生态系统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知识共享与信息交流平台,使其在开发新合作创新项目、寻找潜在合作创新伙伴时有更多机会。一个高效、健康的创新生态系统,还可以促使创新生态系统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创新生态系统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通过协同合作,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共同利益,如采用相互妥协与协作策略以获得创新生态系统中其它合作伙伴的信任等。在创新生态系统中,这些措施有助于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社会资本积累并形成相互依赖、相互信任的社会关系,在技术创新中这种关系能够降低合作伙伴风险、推动技术进步、降低技术研发成本。当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时,大都通过寻求大企业注资和扶持以维持运营。除此之外,社会资本也举足轻重,那些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通过加入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拓宽自身生存空间,借助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的影响力获得更多资源。

2 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风险

Chen和Rong曾指出,不同企业在相互合作时可能会面临两种风险:一是绩效风险(performance risk),二是关系风险(relational risk)。绩效风险是指未来环境或技术不确定性对创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关系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的合作关系对创新生态系统造成的风险。本研究主题是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是否愿意通过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加入创新生态系统,因而只从关系风险角度对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加入创新生态系统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探讨。对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来说,其合作意愿可分为两种,即与技术有关的意愿和与资源有关的意愿,结合上述两种意愿,其关系风险同样可表现为两个方面。

2.1 基于资源意愿的合作风险

当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的合作意愿为资源意愿时,被领导企业兼并是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加入创新生态系统,旨在利用其市场或资金,而技术创新平台和保障依赖于市场与资金。因此,这种合作模式会逐渐增加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对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的依赖性。在合作过程中,如果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发现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完全依赖其某些关键资源,就有可能胁迫其选择接受控制或兼并。

2.2 基于技术意愿的合作风险

当技术意愿是影响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加入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发展的主要因素时,其主要面临以下两种风险:

(1)意愿隐瞒风险。黄鲁成(2003)研究发现,创新生态系统在获得技术突破时,有可能变成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获取合作伙伴技术优势的平台载体。当创新生态系统合作协议不够完善或存在漏洞时,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窃取合作伙伴核心机密技术将变得非常方便和简单,而且受到惩罚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尤其是那些在创新过程中本身不具备创新优势或优势不明显的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其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学习技术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在合作过程中,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希望以较少的知识投入获取较多的创新技术与知识,而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在输出大量知识的同时,获取的相关技术知识量反而在减少,进而导致自身生存能力与竞争力下降。

(2)逆向选择风险。领导企业在构建与扩张创新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不仅牢牢占据优势地位,而且还拥有选择与控制权。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对合作伙伴选择的依据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目标,在合作关系建立之前,有可能会发生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来说,能否对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战略价值与创新能力进行精准评估十分重要。逆向选择风险就是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放弃创新能力强的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错误地选择与创新能力弱的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而形成的风险。换言之,逆向选择风险是因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及创新企业对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创新能力与知识水平缺乏有效全面评估而产生的。

3 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意愿博弈模型

Parkhe[14]指出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及合作创新活动都是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相互博弈的结果,认为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之间的支付函数类似于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在利益驱使下,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可能选择欺骗策略以获得超额收益。即便有纳什均衡存在,合作也可能因受到承诺不可信及信息不对称影响而转向消极方面。如果将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博弈次数扩展到无限次,并且惩罚也是相对可信的,那么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合作伙伴都会放弃机会主义行为,而更加关注合作的预期收益,进而整个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会趋于稳定。上述博弈模型假设每个博弈参与者都能准确掌握其它参与者的特征、策略以及收益函数等方面的全部信息,即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是完全理性的。然而,现实情况并不能满足模型假设。因此,在分析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长期协同创新时,采用有限理性的演化博弈模型更符合实际。由于在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掌握的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的战略意图难以被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清晰地把握,加之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筛选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再到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是否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本文采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第一阶段为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类型选择。为了简化分析,假设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有且仅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具有很好的战略价值,以建立长久战略伙伴关系为目的,以提升创新生态系统绩效为目标,并且愿意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提供技术与资源支持。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如果选择与这种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进行合作,既能得到与之相对应的创新收益,又能够通过组织间学习提升自身核心能力,因此称这种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为好企业;另一类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不具备很好的战略价值,会隐瞒自身战略意图,以自身绩效最大化为目标,以通过合作获取资源为目的,不愿意或无法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提供技术与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如果选择与这类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就有可能无法获取创新收益,希望通过组织间学习提升核心能力的意愿也无法实现。此外,知识溢出效应还会加剧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资源同质性程度与竞争强度。因此,称这类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为差企业。

X={g,b}表示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类型,好企业(good)以g表示,差企业(bad)以b表示。S={s1,s2}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的行动集,s1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愿意加入创新生态系统,s2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不愿意加入创新生态系统。p(g)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所选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为好企业的概率,p(b)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所选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为差企业的概率,且满足p(g)+p(b)=1 。

假设1:包括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在内的所有创新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均是理性的,在博弈中不存在非理性行为;

假设2:“零和博弈”是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加入创新生态系统之前的博弈过程;

假设3: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对自身的战略价值十分了解,而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不了解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的战略价值,即博弈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

假设4:加入创新生态系统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间的利润分配由创新投入比例决定,且利润分配与创新投入成正比。

第二阶段是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在确认自身类型后,按照一定标准及指标筛选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并考虑是否与其展开合作。p(s|g)表示好企业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合作的概率,p(s|b)表示差企业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合作的概率。

第三阶段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是否愿意加入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开展合作。如果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合作,则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为好企业的概率为p(g|s),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为差企业的概率为p(b|s)。当好企业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合作时,用Rg表示创新生态系统网络节点间知识资源异质性产生的创新收益,用Ug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产生的创新收益;与差企业合作产生的收益用Rb表示,对于差企业来说,其合作意愿是创新风险分担或向合作伙伴学习,则Rb>0 ,收益用Ub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差企业合作,一方面受到差企业“搭便车”行为的影响,发生知识资源外溢,导致核心能力下降以及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加大了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在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创新活动中的合作风险。

假定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好企业合作产生的创新收益之和为Wg,与差企业合作产生的创新收益之和为Wb。创新资源总投入为Z0τs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投入创新资源的比例;α表示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的吸收能力,β表示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的吸收能力;γ表示因知识同质性而引发的两企业间竞争程度,有:

Rg=(Wg-Z0)(1-τs)+Wg(α-γ)

(1)

Ug=(Wg-Z0)τs+Wg(β-γ)

(2)

Rb=(Wb-Z0)(1-τs)+Wb(α-γ)

(3)

Ub=Wb-Z0τs+Wbγ

(4)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作出的决策都是理性的假设,若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合作,那么无论是好企业还是差企业,都会获得正收益;若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不合作则不产生收益,则p(s|b)=1,由贝叶斯法得:

p(g|s)=

=

==p(g)

同理可证p(b|s)=p(b)。记p(b)为 p,有p(d)=1-p。对于目标企业来说,选择合作的期望为:

E(V)=pUg-(1-p)Ub

(5)

将公式(1)-(4)带入式(5) ,有:

E(V)=p((Wg-Z0)τs+Wg(β-γ))+(1-p)((Wb-Z0)τs-Wbγ)

=p(Wgβ-(Wg-Wb)γ)+(Wb-Z0)τs-Wbγ

由上式可知[合作,接受合作,p>] 与[合作,不接受合作,p<]均是纯策略完美的贝叶斯均衡。即当E(V)>0,p> 时,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选择接受合作。从上式中能够得出影响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合作的因素:

(1)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对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的评估概率为p。当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经过评估,确认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为好企业且具有战略能力时,则更容易开展合作。反过来,如果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在业内具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则合作更容易达成。

(2)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投入资源占总投入的比例为τs。当(Wg-Z0)>0时,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投入资源占总投入比例越大,合作越容易实现。根据假设4可知,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间投入资源的比例决定了未来收益。因此,即便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考虑到最坏的情况,即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是差企业,但是只要可以获取正收益,那么投入资源比例越高,未来获得的创新收益也越髙。与此相反,如果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认识到与差企业合作无法获得净收益,那么即使投入资源也难以获得创新收益,则合作无法实现。

(3)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的吸收能力为ββ越大则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与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间的合作越容易实现。显然,无论与好企业还是差企业合作,只要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具备良好的吸收能力,且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协同创新,那么由知识扩散带来的学习效应就能得以实现。因此,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合作意愿会随着自身学习能力与吸收能力的提升而增强。

(4)创新生态系统中的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为γ。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的前提是创新生态系统网络节点具有异质性、多样性,系统具有开放性,创新生态系统的熵值会随创新生态系统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间共同学习带来的技术特征趋同化以及创新生态系统网络组织间维护成本上升等因素不断增加,从而使创新生态系统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最终导致创新生态系统瓦解。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知识的同质性决定了合作伙伴之间的竞争程度。如果学习是创新生态系统领导企业的合作意愿,则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间知识同质性就会因知识扩散而增加。因此,γ越小,双方知识的互补性越强,两者达成合作的概率越大。

4 结语

目前来看,创新生态系统构建大都由产业内具有竞争优势且实力较强的一家或几家企业完成。领导企业作为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创新引导者与促进者,通过开发自身及其它合作主体的创新能力,促进整个创新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是领导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内在动力与战略目标,也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对于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来说,如何选择领导企业进行合作,是其发展壮大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提升创新能力、降低合作风险,通过博弈分析,提出以下实现路径:

(1)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应对创新生态系统中的领导企业展开全面评估,选择与行业内信誉好、创新能力强,并且愿意扶持和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领导企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尽力降低对领导企业的过度依赖,因为过度依赖会导致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自我创新动力减弱甚至衰退, 沦为创新生态系统中丧失自主地位的参与者, 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应通过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与吸收能力,提高创新绩效、降低合作风险。将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作为增强知识整合能力的手段,通过增强吸收能力、提升知识整合水平,以更好地提高企业创新绩效。因此,中小企业应根据自主研发与技术转移两种不同策略,通过与领导企业合作,加大基础研究与合作研究投入力度,间接增强企业自身学习能力和吸收能力。

(3)企业间生态位质量是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立足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关键。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应在不断提升吸收能力的同时,努力优化企业间生态位关系,以减少因生态位重叠导致的同质性竞争;通过与领导企业合作,利用其搭建的信息平台、营造的学习环境,提升自身绩效;从实践出发,以企业间生态位关系质量为标杆,建立创新生态系统的生态联系,以合作共赢为宗旨处理生态系统网络关系,提高系统成员间的信任、信息共享及协作程度。

(4)为了保证创新合作顺利进行,在建立合作关系前,中小企业及新创企业应充分考虑哪些知识是必须共享的,以及知识共享可能发生的结果;在合作过程中,应尽全力保护知识资源,防止对方通过非正当手段窃取自身核心知识资源。

参考文献:

[1] GAWER A,CUSUMANO M A.Industry platforms and ecosystem innov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3):417-433.

[2] CHEN YT,RONG K,XUE L.Evolution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network in Chinese wind turbine manufacturing indust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4,65(S):262-299.

[3] 李恒毅,宋 娟.新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资源整合及其演化关系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4 (6):129-141.

[4] YIN PL, DAVIS J P, MUZYRYA Y.Entrepreneurial innovation:killer apps in the iPhone ecosystem[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5,104(5):255-259.

[5] 胡京波,欧阳桃花.以SF民机转包生产商为核心企业的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J].管理学报,2014(8):1116-1125.

[6] DAVENPORT C.Japanese and US perspectives on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 [J].Technology in Society,2015,30(1):49-43.

[7] 曹如中,史健勇. 区域创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研究:动因、模型与功能划分[J].经济地理,2015(2):107-113.

[8] 董铠军.微观视角下创新生态系统研究:概念与界定[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8):9-14.

[9] 武建龙,刘家洋.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系统演进风险及应对策略——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72-77.

[10] STILL K,HUHTAM J,RUSSELL M G,et al.Insights for orchestrating innovation ecosystems:the case of EIT ICT labs and data-driven network visual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4,66(2/3):243-265.

[11] HAGEDOCM J.Understanding the rationale of strategic technology partnering:interorganizational modes of cooperation and sectoral differenc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 14(5): 371-385.

[12] 党兴华,李玲.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间依赖与合作意愿对企业合作行为影响研究[J].预测,2010,29(5):37-47.

[13] 黄鲁成.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J].中国科技论坛,2003 (1):23-26.

[14] PARKHE A.Strategic alliance structuring:a game theoretical and transaction cost examination of interfirm cooper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12):67-75.

Game Analysis of the Cooperative Will betwee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New Enterprises and Leading Enterprises in Innovation Ecosystem

Wang Faming,Peng Chang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Shangdong Institute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A game analysis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partners will, past research is mainl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of leading enterprises, leading enterprises to explore the selection of indicators, selection process and reputation factors how to influence the choice of partners.This Paper is writt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new enterprises, using dynamic game to analysis whethe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new enterprises should be cooperation with the leading enterprises as well as the risk after cooperation.Through game analysis, the writer found that leading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their reputation,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mechanism and select the absorption 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new enterprisess to reach the cooperation.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new enterprises should evaluate completely, enhance learning and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protect the core knowledge to reduce the risk of cooperation.

Key Words:Innovation Ecosystem;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New Enterprises;Leading Enterprises; Dynamic Game; Incomplete Information

DOI:10.6049/kjjbydc.201708X205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7)23-0121-05

收稿日期:2017-10-16

基金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6GM15);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6CRCJ05)

作者简介:王发明(1967-),男,安徽定远人,博士,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聚、绿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彭长虹(1992-),女,山东章丘人,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产业经济学。

(责任编辑:林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