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ordingly, this study adopts the quintet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s of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ness, openness, and sharing” to offer direction and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for the evaluation of elevated 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entropy weighted TOPSIS model,it quantitatively evaluates the degree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a city level across China from 2005 through to 2022. Treating the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pilot program a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this study employs a double-difference approach to scrutinize the program′s impact on China′s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following hypotheses based o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re proposed: (1)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pilots can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2)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pilots ma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by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city, promo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3) there is heterogeneity among cities in the impact of pilot patent pledge policies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empirical study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and lead to the following main conclusions: First, whether or not control variables are added, there is an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ilot policy of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an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cities, indicating that the pilot policy of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cities' economy. The results of the parallel trend test and a series of robustness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benchmark regression results are robust. Second, the results of the role mechanism test show that there is a partial mediating role i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the pilot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policy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cities' economy by enhanc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 promoting industrial level upgrading and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financial resources. Finally, there is obvious heterogeneity i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pilot policy on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pilot cities. Specifically, the impact of the pilot policy is more significant for citie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an for citie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e effect of the pilot policy is more significant for cities with stronge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higher government efficiency, a higher level of marketizatio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human capital.
In summa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patent pledging on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using the double-difference method in a 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pilot of patent pledging. The pilot program of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is used a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and the double-difference method is us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atent pledge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depth.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pilo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its internal mechanism is as follows: the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pilot promotes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economy by enhancing innovation ability,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financial asset allocation. Further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impact of the patent pledge financing pilot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s heterogeneous for citie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government efficiency, marketization, human capital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The findings help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patent pledge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offer empirical evid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我国必须完成科技创新能力与国民收入迈入高水平的双重跨越,一方面需要强化源头的高质量科技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在宏观层面实现创新体系与经济体系的深度融合,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发展模式向高质量转型。创新是经济体系的重要引领与支撑,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核心牵引力。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与微观基础,近年来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企业研发和成果转化过程中,除技术与人才等必备要素外,资金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高科技企业拥有丰富的专利等知识产权,却因资金压力而面临发展困境。专利质押融资使高科技企业可以“知产”换“资产”,有效拓宽融资渠道,为自身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与契机。
相较于欧美国家,中国专利质押起步较晚。1995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确立了专利权用于担保的合法地位。1996年,我国发布《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给出更详细的要求与规定,涵盖专利质押融资的申请、记录及合同内容等方面。其后,《专利质押登记办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关于加强专利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关于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指导意见》《关于抓紧落实专利质押融资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政策陆续发布,我国专利质押融资相关法律和制度环境不断完善,极大地推进了专利质押业务的开展。自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以来,已完成五批次专利质押融资试点。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及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国专利质押融资量和涉及的专利数量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强调要积极稳妥地发展知识产权金融,完善知识产权质押信息平台,鼓励开展各类知识产权混合质押和保险。此外,《纲要》还倡导对知识产权融资模式进行规范化探索,这为专利质押融资及知识产权运营注入了新活力。截至2022年底,我国专利质押融资总额突破4 015亿元,专利质押融资规模实现逆势上涨。其中,工业企业出质的专利数量占全部出质专利数量的97.9%,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能够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运用和转化,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早期关于专利的研究主要关注专利本身所含的技术价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关注点逐步转向专利技术层面以外的价值,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帮助企业获得投资。专利权人不仅可以通过技术垄断获得经济利益,还可以将专利设定为担保物以获得融资[1]。对于缺乏足够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使用专利或其它形式的知识产权进行质押融资是一条理想的融资路径[2]。专利质量在与金融机构的交互过程中具有信号传递作用,专利质量高低影响金融机构融资额度[3]。然而,由于专利作为质押物的法律不确定性[4]以及相关机制的缺失,专利质押融资的实施率相对较低[5]。为维护债权人的权益,在选择专利作为质押物时,应当进行更详尽的贷前审查与贷后监管[6]。针对专利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改进专利评价方法、完善专利交易市场等手段,促进专利质押融资发展[7]。关于专利质押经济效应的研究多聚焦企业层面。有实证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8]。企业技术创新具有前期投入大、产出不确定以及创新成果外部性等特征,如果企业融资约束得到有效缓解,则企业创新积极性会得到较大提升[9],企业创新能力也会增强[10]。此外,劳动雇佣作为企业的必要生产投入,其需求也会随着融资约束的缓解而得到释放[11]。专利质押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12],其中质押专利的类型、数量与剩余保护年限起到调节作用(张超等,2020)。专利质押的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3]。在区域层面,侯世英等[14]研究发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果,金融科技发展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袁礼等(2023)研究发现,专利质押可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分担风险等机制提升区域创业活跃度;彭小宝等[15]研究发现,专利质押政策通过提高科技财政支出和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在不同等级的城市中,其影响程度存在异质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数字经济与专利质押融资相结合的研究逐渐增多。马毅等[16]分析了4种基于互联网金融环境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模式,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战略发展提供了路径与方法;段丰乐[17]等提出在双循环发展背景下,应利用5G和区块链等新技术赋能知识产权金融创新,以提高知识产权金融发展能效。但是,关于专利质押融资如何影响区域及宏观经济发展的研究较少,针对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实际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也尚未涉及。
通过梳理与回顾国内外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相关领域已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有些方面还需进一步推进。首先,现有研究多偏重考察专利质押的某项功能,而从宏观角度分析专利质押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内在联系及作用路径的研究相对缺乏。其次,虽然现有研究从行政级别和地理位置等角度探讨了专利质押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影响,但从与专利质押融资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市场化水平等横向视角的异质性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专利质押融资试点为切入点,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专利质押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深化专利质押与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将专利质押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与地域异质性有机结合起来,以期为加强区域知识产权运营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专利质押融资试点代表一种改革与创新实践,从国家层面看,它是对新型专利质押业务管理模式的探索,旨在缓解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在融资与发展过程中的困境。经过10余年实践,当前有必要对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的政策效果进行详细评估和分析总结。为此,本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5—2022年我国城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量化评估。
专利质押融资是现代金融与知识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两种基本要素的融合,其目的在于提高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生产力发展。本文探讨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与金融资源配置的中介作用,可以加深专利质押融资领域理论研究,也为评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的政策效果提供实证依据。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概念,高质量发展要求实现动力、效率与质量变革。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主张,技术进步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18]。知识产权运用与金融发展是现代技术创新的两大重要推动力[19],专利质押作为知识技术与金融要素的融合,有助于提高创新水平,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微观层面看,企业作为市场供给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微观主体。只有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20]。专利质押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10],为后续研发创新提供资金支持[21],并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22],最终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提升,从而提高企业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
从中观层面看,专利质押融资有助于聚合创新知识和高科技产业,引导信贷资金流向高科技产业领域,提高资本要素配置效率,使生产要素向高科技产业与优势产业聚集。产业升级表现为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共同演进[23]。高科技产业可以通过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将科技创新成果向传统产业渗透,促使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24],进而推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使产业结构持续向合理化与高级化发展。
从宏观层面看,试点政策的宏观效应既可以理解为宏观及中观层面的加总,也具备宏观层面的独特性质(李洪涛等,2020)。在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实践中,政府通过加大政策推进力度,增强人才和技术等关键要素投入,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相关政策主要体现为对专利质押融资制度的优化完善,对实体经济融资的支持,以及对融资风险的有效化解等[25]。同时,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赋予地方专利质押融资自主权,因地制宜推进试点业务。2016年我国公布了首批专利质押融资试点示范城市,相关监督与考核工作对地方形成“倒逼”效应(冯苑等,2023),促使地方政府更加重视与加强专利质押融资实践。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专利质押融资试点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相关主体实现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专利质押作为知识资产金融化的一种形式,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通过挖掘专利技术的金融价值推动创新主体创新发展[14]。专利质押带来的资本流入直接缓解区域内企业等创新主体的融资约束[10],为进一步扩大研发投入提供资金支持[21];同时,金融机构作为质权人,对出质人起到监督作用,促使创新主体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释放更大创新潜力。此外,通过完善试点城市专利质押融资相关政策和金融服务体系,为创新主体塑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对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6]。
优化资本配置与推动产业升级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在内部资源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应对资金需求的持续变化。金融机构主要通过资金的形成、导向和信用催化等机制影响信贷资金在各产业领域的具体流向和规模,进而推动产业优化和升级[27]。通过专利质押融资,金融机构为科技密集型产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促使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这不仅能够推动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深度结合,也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在市场竞争机制下,金融机构的资金倾向于流向具备稳定盈利能力和良好发展远景的优质行业,因而能够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并加速产业优化和升级。掌握较多专利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预期收益较高,产业辐射力强,投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资金利用效率相对更高,有利于加速产业升级。
在信贷资金形成过程中,金融机构充当将储蓄转变为投资的信用中介。通过信贷调度资金流向,将资金投放至具有良好盈利能力或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领域,具有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功能。与传统的以固定资产为抵押的大型企业贷款不同,专利质押融资倾向于与拥有专利技术的高科技企业合作,引导资本向高科技及新兴产业流动。在专利质押融资过程中,金融机构会对企业进行评估与分级,这体现金融机构对企业发展前景和经营业绩的预期。同时,金融机构的融资行为也发挥信号传递功能,可以拓宽投资者甄别优质企业及产业的信息渠道,有助于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逆向选择问题,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功能。
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专利质押融资试点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途径,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专利质押试点城市实施模式是分批试点,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推行具有“准自然实验”的特性。本文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专利质押试点城市设立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模型设定如下:
Qualityit=β0+β1DIDit+β2Wij+ui+ut+uit
(1)
其中,Quality表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下标i和t分别表示城市和年份;当某地级市在第t年成为专利质押试点城市后,DID在该年以及之后年份赋值为1,反之则为0;Control为一系列控制变量;uit为随机误差项。此外,本文还控制了城市固定效应ui,年份固定效应ut。本研究主要考察核心解释变量DID的系数β1,如果β1显著为正,则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设立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1)被解释变量:经济发展质量(Quality)。为全面精确地测度我国城市层面的经济发展质量,本文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的指引,在借鉴金碚[28]、欧进锋等[29]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包含5个维度、12个指标的城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见表1)。进一步,借鉴刘佳等[30]的方法,采用熵值法对城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进行计量。熵值法适用于处理多元因素决策问题,可以更好地反映各评价指标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从而得到更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
表1 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Table 1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dicators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具体指标 计量单位指标属性正向适度负向创新科教投入科技投入/财政支出%√教育投入/财政支出%√专利水平专利获得量个√协调金融发展金融存款余额/金融贷款余额%√人民生活单位人均收入元√非房地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比重%√绿色三废排放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产值t/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产值t/万元√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工业产值t/万元√污物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放外资概况外资利用亿美元√外企概况外资企业总产值亿元√外资企业数个√共享社会福利医师数/人口个/万人√在职职工工资元√城市绿化率%√消费水平社会零售品消费/GDP%√政府负担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2)解释变量:专利质押融资试点(DID)。根据地级市是否纳入我国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名单进行赋值,如某地级市在第t年成为我国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则DID在该年以及之后年份赋值为1,反之则为0。
(3)控制变量。为了精准评估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需要控制其它可能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本研究选取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①人口密度(POP,人/km2);②教育程度(EDU),采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的对数表示;③研发科技支出(TE),采用研发科学支出的对数表示;④财政支出(FE),采用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支出的对数表示。
本文选取2005—2022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数据库与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其它数据取自CEIC数据库、《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各省(市)历年统计年鉴以及地方统计局。为得到适用于本文实证研究的数据,对通过以上途径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如下处理:第一,剔除存在严重数据缺失的样本;第二,对教育程度、研发科技支出和财政支出变量指标全部取对数。初始共选取353个地级市,剔除缺失数据,经过PSM删除不匹配的数据,最终得到5 166个样本。
利用双重差分法对政策进行评估时,必要的前提条件是实验组和控制组在政策实施前符合平行趋势假定。本文参考刘瑞明等(2015)的方法,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处理。这种方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各类可观测的特征变量信息整合为一个倾向性得分,根据此分值对处理组与控制组样本进行匹配。为保证匹配效果,本文采用1∶3的近邻匹配方法。同时,为了确保匹配过程的有效性,需要对匹配后的数据进行检验,包括平衡性假设检验及共同支撑假设检验。
(1)平衡性检验。如果处理组和对照组在各项维度上的显著性差异在匹配后消失,则认为其满足平衡性假设。基于两组样本中每一对匹配变量均值的标准偏差和组间检验,判断是否满足此假设。首先,从标准偏差角度,根据Smith等(2005)的研究,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各个变量标准偏差的绝对值越小,匹配效果越好。如表2所示,与匹配前相比,匹配后每个变量的标准偏差都大幅减小,并且其绝对值降到10%以下,可以认为达到良好的匹配效果。其次,从组间均值差异检测角度看,匹配前所有变量在1%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而匹配后这种统计上的显著差异消失,进一步证明满足平衡性假设。
表2 匹配变量平衡性检验结果
Table 2 Balance test results of matching variables
变量匹配均值实验组对照组标准化偏差(%)标准化偏差变化(%)t检验tp>|t|协变量方差比POPU6.3955.67691.794.115.750.0000.47*M6.3956.3525.40.930.3520.84EDUU11.87910.239129.196.824.180.0000.80*M11.87911.8444.10.650.5131.18TEU11.9609.489163.399.430.860.0000.84M11.96011.9460.90.140.8871.08FEU15.63414.298141.393.828.540.0001.15M15.63415.5518.81.310.1901.32*
注:U表示匹配前,M表示匹配后;*表示协方差比的显著性
(2)共同支撑假设检验。如果处理组和对照组样本在匹配后的倾向性得分(PS)存在广泛的共同取值范围,则认为满足共同支撑假设。共同取值范围内的观察值越多,匹配流程的有效性就越强,回归结果可信程度越高。通常使用两组样本在匹配前后倾向性分数的核密度分布图检验此假设,如图1和图2所示。匹配后,处理组和对照组中的控制变量特征趋于一致,其倾向得分值的概率密度也趋于相同,表明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样本选择偏差,匹配过程有效且结果理想,满足共同支撑假设,可以确定选择的控制变量以及匹配方法是适当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城市特征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受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影响的可能性大致相等,可以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检验。
图1 匹配前的核密度图
Fig.1 Kernel density map before matching
注:实线表示处理组,虚线代表对照组,下同
图2 匹配后的核密度图
Fig.2 Kernel density map after matching
3.2.1 基准回归结果
对样本进行倾向匹配得分处理后,运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回归系数如表3所示。列(1)未引入控制变量,结果显示,政策项DID的系数为0.003 2,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可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列(2)~(5)逐步引入控制变量,结果显示,教育程度、研发科技投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是,人口密度(POP)的系数均不显著,表明人口密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此外,财政支出(FE)在模型中系数为负且显著,表明财政支出(FE)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能呈现负向联系。根据列(5)可以发现,政策项(DID)的系数为0.003 2,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在引入所有控制变量的情况下,专利质押融资试点仍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结果相对稳健。列(1)~(5)均控制了时间和个体效应,并聚类到城市层面。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Table 3 Benchmark regression results
变量 (1)(2)(3)(4)(5)DID0.003 2**0.003 2**0.003 6***0.003 5***0.003 2***(0.001 3)(0.001 3)(0.001 2)(0.001 2)(0.001 2)POP0.001 70.000 2-0.000 8-0.000 1(0.005 8)(0.005 3)(0.005 3)(0.005 4)EUD0.006 4***0.006 4***0.006 5***(0.001 4)(0.001 4)(0.001 4)TE0.000 5*0.001 0***(0.000 3)(0.000 3)FE-0.003 9***(0.001 3)Constant0.017 1***0.007 4-0.050 8-0.050 3-0.002 3(0.000 1)(0.033 1)(0.034 1)(0.033 9)(0.037 0)Observations5 1665 1665 1665 1665 166R20.953 30.953 30.958 80.958 90.959 4
注:括号中是聚类到城市层面的稳健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上显著,下同
3.2.2 平行趋势检验
在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政策效果时,必须确保处理组和对照组满足平行趋势假设,这样交互项Treat×Post的估计系数才能被解释为政策的平均处理效应。因此,必须验证是否满足平行趋势假设。如果没有满足这一假设,模型回归结果就无法完全归因于政策实施,而是包含了部分控制组和对照组本身存在的差异,此时估计量是有偏且不一致的。
在本文中,平行趋势可以解释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和非试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试点前具有相同变动趋势。平行趋势假设检验方法主要有时间趋势图法和动态趋势检验法,为更精确地验证平行趋势假设,通常进行动态效应检验。具体而言,本文通过使用事件研究法(Event Study Approach),分析处理组和对照组城市在政策实施前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态性差异。理论上,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只有在政策实施后才会开始显现。在政策实施之前,处理组和对照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化趋势应该没有显著差异。
平行趋势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在专利质押政策试点前,虚拟变量DID的系数均不显著,整体上看,可以认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城市在专利质押政策试点前没有显著差异,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试点前具有平行趋势。而在试点后的第一年(post1),相应系数均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试点政策实施第一年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大,第二年(post2)以及之后年份的显著性水平和系数均有所下降,在第四年(post4)系数不再显著,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试点政策影响效果渐趋平稳。综上,可以认为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设计满足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所需要的平行趋势假设前提条件。
表4 平行趋势检验结果
Table 4 Parallel trend test results
变量 (1)pre40.020 1(0.29)pre30.013 9(0.30)pre2-0.013 5(-0.28)pre10.023 0(0.59)post10.132 4**(2.48)post20.087 4*(1.88)post30.086 2*(1.858)post40.072 1(1.48)控制变量是常数项0.717 3***(16.42)Observations5 166R20.85
注:括号内是t值;pre表示试点之前;post表示试点之后
3.2.3 稳健性检验
(1)改变样本范围。如表5所示,列(1)是对变量进行缩尾处理后的回归结果,对变量进行上下1%缩尾处理,覆盖原始值,即用99分位数替代高于99分位数的异常值,用1分位数替代低于1分位数的异常值。列(2)是对变量截尾的回归结果,对变量进行上下1%截尾处理,删除低于1分位数和高于99分位数的异常值,实证结果未发生本质变化。考虑到无论在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还是政策优惠等方面,直辖市都优于一般地级市,可能影响回归结果,因此,剔除直辖市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列(3)所示,剔除4个直辖市样本的回归系数(0.003 6)大于基准回归系数(0.003 2),说明这4个直辖市的数据在样本中属于离群值。DID变量的系数在3个模型中都显著,系数分别为0.003 1、0.002 6和0.003 6,标准误分别为0.001 2、0.000 8和0.001 3。这表明在不同的模型设定下,政策或干预措施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是稳健的。但是,人口密度(POP)的系数在模型(1)(2)(3)中为正但不显著,表明在这些模型中人口密度对经济增长不是一个决定性影响因素。此外,财政支出(FE)在所有模型中系数为负且显著,表明财政支出(FE)与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出负向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日趋复杂,财政支出规模的持续扩张可能带来一定程度的误配现象,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形成递减的边际效应。
表5 稳健性检验结果
Table 5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变量(1)(2)(3)DID0.003 1***0.002 6***0.003 6***(0.001 2)(0.000 8)(0.001 3)POP0.004 30.004 70.000 1(0.004 3)(0.004 0)(0.005 5)EUD0.008 2***0.009 1***0.006 4***(0.001 1)(0.001 0)(0.001 4)TE0.000 9***0.000 7***0.001 0***(0.000 3)(0.000 2)(0.000 3)FE-0.003 4***-0.004 7***-0.004 1***(0.001 1)(0.001 0)(0.001 3)Constant-0.052 5*-0.044 8-0.000 1(0.029 6)(0.027 4)(0.037 2)Observations5 1664 8145 094R20.967 90.967 40.959 0
注:括号中是聚类到城市层面的稳健标准误,下同
(2)安慰剂检验。处理组和对照组趋势变化可能受到其它政策或者随机因素的影响,仅通过一个交互项不足以断定是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变动。通过安慰剂检验,可以使双重差分估计结果更加稳定和可靠。
安慰剂检验是一类反事实检验,它基于一个假设: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从样本中随机抽样并将抽取的样本设定为随机实验的样本组与对照组;然后绘制关键变量系数分布情况,与回归分析结果进行比对。具体而言,安慰剂检验需要对虚拟处理组或者虚构政策时间进行估计,如果在不同假设条件下的回归结果依然具有显著性,那么说明原始估计结果可能存在偏误,因变量变化可能受到其它政策或随机事件的影响。相反,如果实证结果不显著,则可以证实试点政策效应稳健。本文采用随机抽取处理组的方式进行安慰剂检验,若基于随机抽取样本构造的交互项(Treat×Post)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没有影响,则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是真实的。将样本中地级市打乱顺序,随机分配城市是否进入试点范围,对随机化后的样本进行基准回归,重复这一过程500次,结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到,500次抽样的估计结果均小于0.003 2,说明在随机抽样的情况下,估计值大于0.003 2的概率为0%;双侧检验结果显示,估计值绝对值大于0.003 2的概率为0%。因此,可以推断,前文基准回归结果受到不可观测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表6 蒙特卡洛排列结果
Table 6 Monte Carlo permutation results
统计量真实值检验该侧抽样次数抽样次数p值p值标准差p值95%置信区间_pm_10.003 246 1左单侧5005001.000 00.000 00.992 61.000 0右单侧05000.000 00.000 00.000 00.007 4双侧 0.000 00.000 0
注:_pm_1是实际估计系数,即之前基准回归的估计结果
根据500次抽样结果绘制系数的核密度分布图,如图3所示,回归得到的系数均集中分布在0两侧,峰值在0附近,表明未观测到的城市特征不会对基准回归结果产生影响。
图3 安慰剂检验结果
Fig.3 Placebo test results
3.2.4 异质性检验
(1)地理位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明显地域差异,为考察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域异质性,本文依据地理位置将城市样本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区域,并进行分组回归。基于地区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DID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东部和中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西部地区,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东部、中部地区经济基础较为坚实,工业化水平及配套的金融业与服务业发展水平较高,使得这些地区对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敏感度更高,因此专利质押融资试点能更迅速地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而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尽管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但由于地域广袤、基础设施不足及其它区域性差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的渗透和应用可能相对受限,进而影响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
表7 基于所属地区的异质性分析结果
Table 7 Heterogeneity analysis results according to locations
变量(1)(2)(3)DID0.002 4**0.005 2*0.002 8(0.001 2)(0.002 9)(0.002 8)POP-0.009 20.008 00.003 5(0.006 2)(0.005 5)(0.011 4)EUD0.011 8***0.005 1***0.003 6(0.002 2)(0.001 9)(0.002 2)TE0.001 0*0.000 6**0.002 2**(0.000 5)(0.000 3)(0.001 0)FE-0.005 0**-0.005 0**-0.002 0(0.002 0)(0.002 1)(0.001 6)Constant0.012 4-0.015 7-0.029 7(0.051 9)(0.038 7)(0.069 1)Observations2 0881 9801 098R20.969 40.971 70.930 0
(2)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实施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制度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可以减少侵权行为对技术创新者利益的损害,而且可以提高新知识与新技术的信息公开程度[31],推动新知识和新技术传播与扩散,为市场提供更多资源。在参考单春霞等[32]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选择技术市场成交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作为衡量城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指标,并据此将城市样本划分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高与低两组,进而进行分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见表8),在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较高的城市中,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回归系数更大,即提升效果更大。这可能是因为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但可以提升侵权行为的成本,保障创新型企业的合法权益,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更能有效提升社会整体创新和经营环境。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看,知识产权保护都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表8 异质性分析结果
Table 8 Heterogeneity analysis results
变量 (1)保护力度大(2)保护力度小(3)市场化程度高(4)市场化程度低(5)政府效率高(6)政府效率低(7)人力资本水平高(8)人力资本水平低(9)金融发展水平高(10)金融发展水平低DID0.003 8**0.002 0*0.002 9**0.003 60.002 8*0.002 60.000 4*0.001 90.003 1**0.003 7(0.001 6)(0.001 0)(0.001 4)(0.002 3)(0.001 4)(0.002 2)(0.000 2)(0.001 4)(0.001 4)(0.002 5)POP0.000 3-0.002 7-0.000 6-0.008 0-0.005 20.002 3-0.002 0-0.001 80.000 9-0.001 3(0.005 8)(0.006 0)(0.007 5)(0.005 8)(0.007 0)(0.004 4)(0.001 4)(0.008 5)(0.008 4)(0.005 0)EUD0.005 6***0.007 2***0.006 6***0.007 0***0.009 0***0.005 7***0.002 1***0.025 1***0.009 4***0.005 4***(0.001 6)(0.001 9)(0.001 7)(0.001 5)(0.002 6)(0.001 6)(0.000 4)(0.002 5)(0.002 7)(0.001 6)TE0.001 1***0.001 1***0.001 3***0.000 9**0.001 0**0.000 30.000 10.000 10.001 0**0.000 8**(0.000 3)(0.000 3)(0.000 4)(0.000 4)(0.000 5)(0.000 3)(0.000 1)(0.000 5)(0.000 4)(0.000 4)FE-0.004 3***-0.003 2**-0.004 3***-0.002 5-0.004 2*-0.001 7-0.000 4-0.001 8-0.005 2**-0.002 2(0.001 5)(0.001 3)(0.001 6)(0.002 0)(0.002 5)(0.001 6)(0.000 4)(0.001 5)(0.002 1)(0.001 6)Constant0.010 0-0.006 00.002 80.014 00.008 1-0.037 60.000 7-0.217 4***-0.019 5-0.010 0(0.036 5)(0.044 0)(0.053 0)(0.049 4)(0.051 8)(0.039 6)(0.007 6)(0.058 1)(0.060 4)(0.038 0)Observations2 6562 4972 5752 5732 5662 5792 5672 5872 5922 574R20.966 80.960 20.967 50.969 20.965 20.942 70.913 50.966 00.972 00.921 2
(3)市场化程度。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具有更高自由度,要素流动更加自由高效。市场化有助于减少要素流动及交易成本,打破流动限制,推动要素重新配置[33]。一般而言,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往往拥有更加完善的法律与经济体系,市场机制公平,信息流通顺畅,市场竞争有序。参照姜琪等[34]研究,本文选取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投资的比重代表各城市市场化水平,并将城市样本划分为市场化水平高与低两组,进行分组回归。回归结果显示(见表8),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而在市场化水平低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在较为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更倾向于通过研发和创新获取市场份额,从而产生更多高质量专利,同时,更顺畅的信息流通也能极大地节约企业融资成本,使得专利质押试点政策对于城市经济市场化水平更敏感。
(4)政府效率。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通常通过间接手段实现,当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不能有效完成资源配置时,需要政府干预以实现公平和高效的资源配置[35]。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政府角色的有效发挥至关重要。本研究借鉴王锋正等(2018)研究,选择政府财政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作为政府效率的代理指标,并据此将城市样本划分为政府效率高与低两组,进行分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见表8),对于政府效率较高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政府效率较低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在政府效率较高的地区,政府可以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有效弥补市场失灵造成的资源错配、结构失衡及无效竞争等影响,从而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5)人力资本水平。参考詹新宇等[36]的做法,本文对地级市人力资本水平进行测算,采用地级市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占该地区总人口比重反映。根据人力资本变量的中位数将城市样本划分为人力资本水平高与低两组,进行分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见表8),对于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人力资本水平衡量劳动力水平和知识溢出水平,反映人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会一定程度放大专利质押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6)金融发展水平。参考廖庆梅等[37]的研究,本文使用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GDP衡量金融发展水平。根据金融发展水平变量的中位数,将城市样本划分为金融发展水平高与低两组,进行分组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表明(见表8),对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无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相关金融配套服务越好,越能提高城市资金使用效率,优化研发投入结构,使资金配置到高经济产出领域,从而提高专利质押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
基准回归结果证实,专利质押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值得进一步探究的是,专利质押试点政策通过何种中介机制推进试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究其作用机理有助于深入了解专利质押试点政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内在关系。本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探究专利质押试点政策通过何种中间渠道影响试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理论分析,从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及金融资源配置3条路径,验证中介传导机制。本文借鉴方杰等[38]研究,采用Bootstrap法,将区域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及金融资本要素配置水平分别作为机制变量进行检验,构建中介机制检验模型如下:
Qualityit=β0+β1DIDit+β2Wij+ui+ut+uit
(2)
Mit=γ0+γ1DIDit+γ2Wij+ui+ut+uit
(3)
Qualityit=δ0+δ1DIDit+δ2Mit+δ3Wij+ui+ut+uit
(4)
其中,式(2)为基准回归模型,式(3)中的Mit是中介变量,其余变量含义与上文相同。
(1)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该报告以5个一级指标对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效用值进行评估,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5个方面。鉴于我国各省份在区域创新能力上存在较大差距,为体现可比性,本研究借鉴张明等(2020)的研究,根据各省份创新能力排名进行权重赋值,综合效用值排名前7的省份权重赋值为5,排名8~13的省份权重赋值为4,排名14~19位权重赋值为3,排名20~25位权重赋值为2,排名26及以后的省份权重赋值为1。
如表9所示,_bs_1、_bs_2对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显著,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表明区域创新能力是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变量;_bs_1和_bs_2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通过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提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9 区域创新能力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Table 9 Test results of mediating effects based on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T观测系数Bootstrap标准误zP>|z|基于正态分布的95%置信区间_bs_10.001 916 10.000 200 19.570.0000.001 523 90.002 308 3_bs_20.006 255 90.001 368 84.570.0000.003 573 10.008 938 7
(2)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产业结构优化的主体是产业结构,其内涵包括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两个层面。本文参照袁航等(2018)的方法,使用泰尔指数度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并选择产业结构层次系数度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39]。
如表10所示,_bs_1是间接效应,_bs_2是直接效应,_bs_1、_bs_2对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显著,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表明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专利质押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变量;_bs_1和_bs_2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通过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10 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Table 10 Test results of mediating effects for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产业结构优化T观测系数Bootstrap标准误zP>|z|基于正态分布的95%置信区间产业结构合理化_bs_10.001 617 50.000 195 68.270.0000.001 234 10.002 000 9_bs_20.007 223 20.001 288 15.610.0000.004 698 60.009 747 8产业结构高级化_bs_10.003 302 10.000 319 710.330.0000.002 675 40.003 928 7_bs_20.005 519 00.001 267 34.350.0000.003 035 20.008 002 9
(3)金融资本要素配置水平。金融资本要素配置不只是资金供给方式,而是通过政府与金融机构等多方的共同作用,推动金融资源不断重新组合,最终将金融资本要素合理配置于创新生产的过程。本文借鉴陶长琪等(2021)的方法,从对外引进资本、研发投入资本和金融运营资本3个方面进行指标体系构建,运用熵值法对我国城市金融资本要素配置水平进行测算。如表11所示,_bs_1、_bs_2对应的95%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都显著,说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即金融资本要素配置水平是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影响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中介变量;_bs_1和_bs_2的系数均为正,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通过提升金融资本要素配置水平,提高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表11 金融资本要素配置水平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Table 11 Test results of mediating effects for financial capital factorization
T观测系数Bootstrap标准误zP>|z|基于正态分布的95%置信区间_bs_10.000 439 90.000 116 93.760.0000.000 210 80.000 669 0_bs_20.008 381 30.001 339 56.260.0000.005 755 90.011 006 6
本文使用2005—2022年城市层面数据,基于2008年以来分批实施的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准自然实验,实证研究了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借助双重差分方法能够较好地克服内生性问题,全面系统地探究专利质押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第一,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均与试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性,说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能够显著促进试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行趋势检验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均表明基准回归结果是稳健的。第二,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在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第三,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试点政策对东中部地区的影响效果比西部地区城市更显著;同时,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较大、政府效率较高、市场化程度较高、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城市,试点政策的效果更显著。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应进一步扩大专利质押融资试点规模,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率。第二,应加大专利创造和运用力度,提高专利水平和质量,促进企业高质量创新产出,拓宽知识产权融资途径,为高质量的知识技术型企业创造更多融资机会,激励其研发再投入和提高创新能力,推动知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应以培育技术与人才为依托,汇聚创新资源与要素,将城市打造为创新资源与新技术的汇聚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第四,应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建适应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健全公平公正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升政府效率,在适度增加政府支出规模的同时,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营商环境;继续提高市场化程度,建立规范的市场交易秩序,健全市场信用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MANN W.Creditor rights and innovation:evidence from patent collateral[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8, 130(1):25-47.
[2] FISCHER T, RINGLER P. What patents are used as collateral——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atent reassignment data[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4, 29(5): 633-650.
[3] CONTI A, THURSBY M, ROTHAERMEL F T. Show me the right stuff: signals for high tech startups[J]. Journa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 Strategy, 2013, 22:341-364.
[4] DAVIES I. Secured financ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ssets and the reform of english personal property security law[J]. Oxford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2006, 26(3): 559-583.
[5] VERMA S K.Financing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eveloping countries' context[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2006,11(1):22-32.
[6] VRIES D D. Patents as financial assets[M].Berlin:Gabler Verlag, 2011.
[7] HARHOFF D. The role of patents and licenses in securing external finance for innovation[J]. EIB Papers, 2009, 14(2): 75-97.
[8] 张超, 唐杰. 专利权质押融资是否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22,42(9): 39-51.
[9] HOCHBERG Y V, SERRANO C J, ZIEDONIS R H. Patent collateral, investor commitment, and the market for venture lending[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8, 130(1): 74-94.
[10] 刘冲, 耿伟栋, 洪欣欣. 专利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56(5): 101-112.
[11] 余明桂, 王俐璇, 赵文婷. 专利质押、融资约束与企业劳动雇佣[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2, 39(9): 70-93.
[12] 赵振洋, 钟张慧, 李新丽. 专利质押行权促进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 2023, 44(12): 170-178.
[13] 孟祥旭. 专利质押是否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专利质押试点的准自然实验[J]. 经济科学, 2022,44(4): 124-37.
[14] 侯世英, 宋良荣. 金融科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区域创新绩效[J]. 现代经济探讨, 2021, 40(2): 58-66.
[15] 彭小宝, 陈文清.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影响研究——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英文)[J]. 科技与法律(中英文), 2022,34(6): 99-112.
[16] 马毅. 互联网金融发展下的知识产权融资创新[J]. 经济体制改革, 2018,36(3): 132-137.
[17] 段丰乐. 双循环视域下中国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的创新路径[J]. 西南金融, 2023,44(2): 95-108.
[18] ROMER.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8): 32-36.
[19] MASKUS K E, MILANI S, NEUMANN R. The impact of patent protection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industrial R&D[J]. Research Policy, 2019, 48(1): 355-370.
[20] 张庆国,黄杏子. 国有企业融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与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J]. 南开经济研究, 2021,37(6): 179-196.
[21] PETERS R H, TAYLOR L A. Intangible capital and the investment-q relation[J]. North-Holland, 2017,123(2):251-272.
[22] RAMPINI A A, VISWANATHAN S. Collateral and capital structur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09(2): 466-492.
[23] 干春晖, 郑若谷, 余典范.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1, 46(5): 4-16,31.
[24] 张芷若, 谷国锋. 科技金融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J]. 工业技术经济, 2019, 38(9):131-139.
[25] 李泽建, 莫倩. 专利质押融资试点政策能否提升企业绩效——基于专利质押融资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J]. 技术经济, 2023, 42(2): 31-41.
[26] 周科选, 余林徽.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准自然实验证据[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21, 37(11): 13-29.
[27] 刘运, 叶德磊. 银行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促进产业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检验[J]. 金融论坛, 2019,24(2):40-55.
[28] 金碚.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35(4):5-18.
[29] 欧进锋, 许抄军, 刘雨骐. 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20, 40(6):77-86.
[30] 刘佳,黄晓凤,陈俊.高铁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地级市数据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21,42(1):14-26.
[31] 卢现祥, 笪琼瑶. 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J]. 江汉论坛, 2020,63(11): 19-30.
[32] 单春霞, 李倩, 丁琳.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驱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J]. 经济问题, 2023,45(2): 51-59.
[33] 张峰, 殷西乐, 丁思琪. 市场化改革与企业创新——基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解释[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1, 43(4): 32-46.
[34] 姜琪, 王越. 政府质量、科技创新与绿色GDP——中国省际空间溢出效应及区域差异对比[J].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0,38(6): 87-99.
[35] 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36] 詹新宇, 刘文彬.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来自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的经验证据[J]. 管理世界, 2020, 36(3): 23-39,77.
[37] 廖庆梅, 李海刚, 唐栋. 金融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构建——基于长江经济带视角[J]. 商业经济, 2022,41(10): 175-178,90.
[38] 方杰, 张敏强, 邱皓政. 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和效果测量:回顾与展望[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2, 28(1): 105-111.
[39] 袁航, 朱承亮. 西部大开发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了吗——基于PSM-DID方法的检验[J]. 中国软科学, 2018,33(6):6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