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order to deeply analyz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economy a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panel data from 30 regions in China during 2011-2022, and then applies threshold panel regression techniques, taking the market support, government support, and their synergy as threshold variables, and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threshold effe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under the synergistic support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nonlinear effect based on the synergistic support of market and gover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ization and opening-up level,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digital economy gradually increases,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is the largest under the high threshold of marketiz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government technology support and government governance intensity threshol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digital economy show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first rising and then falling and declining, respectively. When market and government synergy surpasses a critical threshold, the digital economy’s growth momentum continues to accelerate. The positive nonlinear effects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digit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digitalization on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 show a significant upward trend, and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re stronger as a whole.
In light of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in this study, the following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re proposed. Firstly,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comprehensively deepen market-oriented reforms, promote the high-speed flow and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green innovation resources, and reduce the cost of green innovation. Meanwhile, it is essential to further explore and deepen an open innovation environment, build a regional platform for green innovation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promo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condly, when utilizing government technology support, each region should identify the focus and foothold for enhancing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digital economy in empowering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when using government governance measures, each reg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combina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different cycles. Thirdly, each region should steadily improve the level of synergy between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market in empowering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supplement it with the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hereby achieving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ffective market and proactive government. Fourthly, all regions shoul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do a good job of top-level design, including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active expan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industries,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strategic leadership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mpared with existing research, the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this paper expands the threshold effect theory and further enriches the nonlinear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cond, it reveals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different types of markets and governments affect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he digital economy, further improving the theoretical scope of empowering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with the digital economy. Third, this paper promotes the research on the synergistic mechanism between the market and the government, further deepening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economy a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内容,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三大理念,已成为国家加速实现“双碳”目标和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1]。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高质量创新成果的代表,是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绿色技术创新具备高投资、高风险、周期长等典型特征,目前我国专利制度和相关政策不够完善,使得传统创新要素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受到一定程度制约。当前,我国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经济带来的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共生等绿色创新资源逐渐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绿色技术创新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2]。厘清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不仅能够挖掘数字经济发展的潜在红利、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还有助于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促进。换言之,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是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我国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通过资源配置,良好的市场环境往往拥有更加公平的竞争条件和更为成熟的要素市场,能够自发激励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增强市场支持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政府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主体,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科技支持方式以及公共环境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社会治理手段塑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除此之外,市场与政府协同还能有效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低效与不公平等问题,进一步增强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赋能效应。可以看出,市场与政府在数字经济驱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目前,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已获得广泛认可,但由于研究视角不同以及对市场或政府门槛因素的考虑不足,致使相关结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将市场支持划分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将政府支持划分为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立足于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视角,引入市场支持、政府支持以及二者协同度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化门槛效应,从而揭示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黑箱”,进而为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近年来,学者围绕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多数学者肯定了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Li等[3]认为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通过缓解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和提升城市创新水平来实现;Liu等[4]从效率视角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靳毓等[5]发现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乘数效应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作用。其次,与上述研究结论不同,部分学者发现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更为复杂的曲线关系。如Bai等[6]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质量的影响呈现U型特征。最后,考虑到传统计量经济学缺乏对空间关联的估计,少数学者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空间效应,并得出不一致的结论。Liu等[7]发现制造业数字化不仅对本地区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效应,而且对邻近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也存在积极影响;刘新智等[8]发现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下游和中上游绿色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异质性影响。
上述研究结论差异反映出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可能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学术界围绕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展开进一步研究。Zhang等[9]发现,空间关联网络有助于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绿色创新提质增效;王锋正等(2022)认为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受技术整合能力的调节作用;方丽婷等[10]发现融资约束和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增强数字化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而市场与政府作为影响数字经济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同样受到学者广泛关注。Qiu等[11]认为数字经济通过提高环境规制强度间接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积极影响;侯建等[12]检验环境规制作用下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绩效的非线性效应;刘和东等[13]分别考察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对数字经济赋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的门槛效应。从现有文献看,学者们围绕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市场与政府影响作用的引入拓宽了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效应,为本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相关研究存在以下几点局限:
(1)关于门槛效应研究较少。以往学者在探讨市场或政府对数字经济驱动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效应时,主要侧重于分析市场或政府的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鲜有研究将市场与政府作为门槛变量,实证考察市场与政府支持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基于市场与政府异质门槛视角,着重探究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具有较强的必要性和科学性。从研究方法看,关于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考察主要将市场或政府作为一般自变量进行研究,而门槛效应更强调第三方关系变量。其比较优势在于:门槛效应可清晰呈现当市场或政府处于不同门槛区间时,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异质性影响。从理论分析看,市场与政府对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可能存在门槛特征[14]。一方面,市场条件越好的区域,其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市场环境越有序、公正与开放。数字经济背景下,市场多元化需求推动本地区创新主体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研发,降低信息不对称,实现精准对接,促进高质量绿色创新。而市场条件较差区域往往存在信息流动不顺畅、营商环境不透明、市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加剧、要素资源错配、绿色创新成本增加等后果,无法发挥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赋能作用。另一方面,政府通过科技支持、社会治理等手段不仅可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应用与深化,增强其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能力,而且能够为企业提供必需的绿色创新资金支持。同时,政府具有较强的信号传递功能,其能够为绿色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引导,增强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信心与动力,更加有效地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但需注意的是,过高的政府支持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市场调节失灵、绿色技术创新资源流动受限等问题,可能导致特定领域创新资源过度集中而其它领域创新资源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过高的政府支持容易催生“迎合式”低质量绿色技术创新,不利于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总体来说,数字经济作用于绿色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的影响。
(2)研究主题不够全面。现有文献在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时主要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直接作用,或者分别检验数字人才集聚、市场环境、环境规制等因素对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而将市场与政府同时纳入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框架的文献较少。尽管已有部分学者尝试探讨市场与政府对数字经济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化影响,但只是选择单个变量衡量市场支持与政府支持,研究主题不够全面。关于市场支持,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是两个重要因素(高霞等,2022)。其中,市场化程度主要反映区域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对外开放水平则体现区域从国外市场获取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投入,进而通过示范效应、辐射效应和关联效应等提升本土绿色技术创新。政府支持则主要体现在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两个方面。其中,政府科技支持是指政府在遵循市场规律与规则的前提下,通过一系列正面激励措施推动绿色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进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政府治理强度侧重于强调区域行政主体为弥补市场配置不足而采取的社会治理手段,以增强数字经济绿色创新驱动效应。因此,在探讨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时有必要深入分析市场与政府支持不同维度,对比分析不同类型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所呈现的异质门槛特征。
(3)研究视角有待挖掘。已有文献通常将市场和政府分开来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而从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视角,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较少。市场与政府分别作为“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时刻影响着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是数字经济高效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也是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力。从协同学角度看,市场与政府协同反映区域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中市场要素与政府要素通过有机联系和密切合作,使绿色创新生态达到动态良性协同的状态。因此,探讨市场与政府协同门槛效应十分重要。此外,在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门槛作用下,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对绿色技术创新有何差异化影响有待进一步探究。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将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作为研究重点,既探讨市场支持与政府支持下的门槛效应,又考察市场与政府协同下的门槛效应,全面显化在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差异化影响,更清晰地呈现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关系。二是将市场支持划分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将政府支持划分为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运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维度市场支持与政府支持在影响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门槛效应。三是从协同学角度,将市场与政府协同度设为门槛变量,不仅探究数字经济整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更进一步探讨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和潜在规律,以期为依托市场与政府协同以及数字经济联动策略,加速绿色技术创新和“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综上,本文构建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总体框架
Fig.1 Overall framework
为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本文运用Hansen[15]构建的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从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角度,以市场支持、政府支持以及二者协同度为门槛变量,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面板模型(本文采用双重门槛)。同时,为避免遗漏因变量而造成的结果偏误,将与绿色技术创新密切相关的研发人力资本、研发机构数量、知识产权保护等因素设为控制变量。
(1)市场支持门槛面板模型。构建以市场化程度为门槛变量的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门槛面板模型:
lnGTit=C+α1lnRHit+α2lnRNit+α3lnKPit+β1lnDEit×I(lnPAit<γ1)+β2lnDEit×I(γ1≤lnPAit<γ2)+β3lnDEit×I(lnPAit≥γ2)+μi+νt+εit
(1)
式(1)中,C为常数项;i为省份;t为年份;lnGTit为被解释变量,表示绿色技术创新;lnDEit为解释变量,表示数字经济;lnPAit为门槛变量,表示市场化程度;I(*)为指示函数,当括号内条件满足时取值为1,反之则取值为0;γ1和γ2表示双重门槛值;β1~β3为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lnRHit、lnRNit和lnKPit为控制变量,分别表示研发人力资本、研发机构数量和知识产权保护;α1~α3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μi和νt分别表示个体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误差项。
同理,构建以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的多重门槛面板模型:
lnGTit=C+α1lnRHit+α2lnRNit+α3lnKPit+β1lnDEit×I(lnOLit<γ1)+β2lnDEit×I(γ1≤lnOLit<γ2)+β3lnDEit×I(lnOLit≥γ2)+μi+νt+εit
(2)
式(2)中,lnOLit为门槛变量,表示对外开放水平;其它变量与符号含义同式(1)。
(2)政府支持门槛面板模型。构建以政府科技支持为门槛变量的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门槛面板模型:
lnGTit=C+α1lnRHit+α2lnRNit+α3lnKPit+β1lnDEit×I(lnGFit<γ1)+β2lnDEit×I(γ1≤lnGFit<γ2)+β3lnDEit×I(lnGFit≥γ2)+μi+νt+εit
(3)
式(3)中,lnGFit为门槛变量,表示政府科技支持。
同理,构建以政府治理强度为门槛变量的多重门槛面板模型:
lnGTit=C+α1lnRHit+α2lnRNit+α3lnKPit+β1lnDEit×I(lnGMit<γ1)+β2lnDEit×I(γ1≤lnGMit<γ2)+β3lnDEit×I(lnGMit≥γ2)+μi+νt+εit
(4)
式(4)中,lnGMit为门槛变量,表示政府治理强度。
(3)市场与政府协同门槛面板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下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演变规律,本文引入物理学中容量耦合的概念,以市场与政府协同度为门槛变量,构建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多重门槛面板模型:
lnGTit=C+α1lnRHit+α2lnRNit+α3lnKPit+β1lnDEit×I(lnCPit<γ1)+β2lnDEit×I(γ1≤lnCPit<γ2)+β3lnDEit×I(lnCPit≥γ2)+μi+νt+εit
(5)
式(5)中,lnCPit为门槛变量,表示市场与政府协同度。
(1)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目前,绿色技术创新测度主要基于以下角度:一是从绿色技术创新结果视角,采用IPC分类号前4位、专利被引次数、专利长宽度以及绿色专利授权数与专利授权总数的比值等指标测度绿色技术创新。二是从绿色技术创新过程视角,采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指标构建绿色技术创新测度指标体系。三是从绿色技术创新价值视角,采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指标进行测度。四是从绿色技术创新质量链视角,采用创新社会环境、创新过程、创新结果、创新效应等指标进行测度。就本文而言,绿色技术创新是指绿色技术创新主体通过对绿色创新要素进行投入、优化与整合,最终形成的绿色高质量创新成果。结合绿色技术创新概念,考虑到数据可得性与统一性,本文采用绿色发明专利获取数衡量绿色技术创新[16-18]。
(2)解释变量:数字经济。梳理以往研究,学术界衡量数字经济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从单维度视角出发,采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国际贸易中的数字交付服务、数字经济相关词汇频数总和与年报语段长度的比值等指标衡量[19-20];二是从多维度视角出发,构建区域数字经济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进行衡量[21-23]。至于选择哪一种衡量方式更优,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观点。事实上,区域数字经济的概念广泛而复杂[24-25],不仅体现为数字产业化的蓬勃发展以及传统产业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还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仅从单一方面衡量区域数字经济存在一定不足[26-27]。因此,考虑到区域数字经济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同时结合数据可得性,本文借鉴樊轶侠等[28]和Ma等[29]的研究,构建包含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3个部分的区域数字经济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区域数字经济综合测度指标体系
Table 1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digital economy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 单位 性质数字基础设施长途光缆线路密度%+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密度%+互联网接入端口数密度%+数字产业化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人数万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万元+邮政业务总量亿元+电信业务总量亿元+产业数字化 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互联网普及率户/百人+网页数万个+域名数万个+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在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赋权方法对于科学测度数字经济至关重要。相较于主观赋权法,传统型熵权法完全依赖数据特征确定各指标权重,能够有效避免因主观因素导致的估算偏误,是一种更具客观性的赋权方法,得到学者广泛采用。然而,传统型熵权法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仅考虑横截面因素而忽视对时间的考量,无法实现不同年份结果的对比。鉴于此,本文借鉴白俊红等(2022)的做法,将时间变量引入传统型熵权法中,形成基于面板数据的熵权法,即改进型熵权法,进而计算中国各区域数字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作为数字经济的代理变量。改进型熵权法使用步骤如下:
步骤1:数据标准化。设有T个年份、N个区域、M个指标,xtij表示第t年区域i的第j个指标值。由于本文所涉及的数字经济分项指标均为正向指标,因此用以下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消除量纲差异带来的影响。具体公式为:
(6)
步骤2:确定第t年区域i的指标值占比。
(7)
步骤3: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
(8)
其中,k=1/ln(TN),k>0。
步骤4:确定第j项指标的权重。
(9)
步骤5:计算第i区域数字经济的综合得分。
(10)
(3)门槛变量。本文选择如下门槛变量:①市场支持。将市场支持划分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其中,市场化程度用规模以上非国有企业工业产值占比表示[30],对外开放水平用实际利用外资额占GDP的比重表示(孙博等,2022)。②政府支持。将政府支持划分为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其中,政府科技支持采用地方财政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占比表示[31],政府治理强度采用各区域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表示。③市场与政府协同度。关于市场与政府协同度测度方式,考虑到市场与政府分属于两个系统,故本文运用改进型熵权法对两种市场支持和两种政府支持的综合得分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引入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系统模型进行测算。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测度市场与政府的耦合度,公式如下:
(11)
其中,Cit(IO)表示i省t年市场与政府的耦合度;MLit表示i省t年的市场支持;GSit表示i省t年的政府支持;σ和φ为特定权重系数,考虑到市场与政府同等重要,令σ=φ=0.5;λ为调节系数,体现为市场与政府两个子系统耦合,故参考黄凌云等[32]的做法,令λ=2。
步骤2:在市场与政府耦合的基础上,引入协调发展指标,测度其耦合协调度:
(12)
步骤3:结合公式(11)和公式(12),测度市场与政府的协同程度,公式如下:
(13)
其中,CPit的数值越大,说明i省t年市场与政府协同度越高。
(4)控制变量。本文选取如下控制变量:①研发人力资本,采用R&D人员全时当量表示;②研发机构数量,采用有R&D活动的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数量之和表示;③知识产权保护,采用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占GDP的比重表示。
本文选取2011-2022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西藏因数据不全未纳入统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年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和各省统计年鉴,其中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据此,本文获取360个观测值。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 变量符号 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样本量被解释变量绿色技术创新lnGT5.8401.4631.0999.166360解释变量 数字经济lnDE-2.3510.795-4.825-0.403360门槛变量 市场化程度lnPA-0.6950.341-1.752-0.144360对外开放水平lnOL-4.5321.235-9.728-2.531360政府科技支持lnGF-4.0450.646-5.550-2.695360政府治理强度lnGM4.9100.9031.9646.478360市场与政府协同度lnCP-0.9980.396-2.320-0.323360控制变量 研发人力资本lnRH11.2571.2048.29613.788360研发机构数量lnRN7.3101.3594.04310.429360知识产权保护lnKP-4.9281.389-8.588-1.656360
(1)门槛检验与门槛值估计。以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及门槛估计值如表3和表4所示。由表3和表4可知,以市场化程度为门槛变量的双重门槛通过显著性检验,且双重门槛估计值分别为-1.201和-0.311。为验证双重门槛估计值的有效性,本文进一步运用似然比统计量LR进行检验。由图2和图3可知,市场化程度双重门槛估计值通过有效性检验。由图4和图5可知,对外开放水平双重门槛估计值也具有有效性。因此,市场支持门槛面板模型选择双重门槛。
表3 市场支持门槛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
Table 3 Significance test results of threshold effect of market support
门槛变量模型F值p值BS次数临界值1%5%10%市场化程度 单一门槛13.591*0.0842 05019.96415.63212.521双重门槛34.713***0.0002 05010.0502.2050.163三重门槛0.0000.2532 0500.0000.0000.000对外开放水平单一门槛18.793**0.0422 05025.74617.63711.968双重门槛10.354***0.0022 0507.4484.0552.410三重门槛0.0000.7142 0500.0000.0000.000
注:*、**、***分别表示在10%、5%、1%水平下显著,下同
表4 市场支持门槛估计值及置信区间
Table 4 Threshold estimate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market support
门槛变量模型门槛估计值95%置信区间市场化程度 单一门槛-1.234[-1.359,-0.419]双重门槛-1.201[-1.359, -0.174]-0.311[-0.431,-0.268]三重门槛-0.421[-0.493,-0.350]对外开放水平单一门槛-6.829[-6.933,-6.618]双重门槛-7.340[-7.340,-2.608]-6.384[-6.389,-2.833]三重门槛-6.841[-6.933,-6.841]
图2 市场化程度门槛值为-1.201的似然比函数
Fig.2 Likelihood ratio function for PA threshold value of -1.201
图3 市场化程度门槛值为-0.311的似然比函数
Fig.3 Likelihood ratio function for PA threshold value of -0.311
图4 对外开放水平门槛值为-7.340的似然比函数
Fig.4 Likelihood ratio function for OL threshold value of -7.340
图5 对外开放水平门槛值为-6.384的似然比函数
Fig.5 Likelihood ratio function for OL threshold value of -6.384
(2)模型回归结果。以市场支持为双重门槛的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第一,无论是在市场化程度双重门槛条件下,还是在对外开放水平双重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且逐渐增加。这表明,在市场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情况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持续增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各区域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资源配置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市场化改革所产生的制度优势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成为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吸引了更多优质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加入,在带来异质性绿色创新资源的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数字经济背景下,消费者多元需求也会促使绿色技术创新主体主动研发数字化和绿色化技术,从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第二,在市场化程度高门槛区间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最大。首先,更高的市场化程度不仅能够提高区域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从数字经济市场获取数字技术、数据资本、智能化知识等创新要素的能力,而且外部创新要素的补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绿色技术创新边际成本,形成内外要素创新合力。其次,更高的市场化程度使得区域绿色创新生态系统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最后,数字经济提供的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能够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加速高质量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总之,更高的市场支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快区域内外部数据资料和信息技术流动,绿色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不仅能有效降低企业研发成本,还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促进更多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产生。
表5 市场支持门槛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Table 5 Regression results of panel model of market support threshold
变量市场化程度系数t变量对外开放水平系数tlnRH0.344***4.82lnRH0.328***4.58lnRN0.361***5.73lnRN0.329***5.19lnKP0.052**2.08lnKP0.126***5.58lnDE (lnPA<-1.201)0.544***10.65lnDE (lnOL<-7.340)0.253***3.22lnDE (-1.201≤lnPA<-0.311)0.643***14.74lnDE (-7.340≤lnOL<-6.384)0.376***6.17lnDE (lnPA≥-0.311)0.903***13.55lnDE (lnOL≥-6.384)0.553***12.57常数项1.124**2.20常数项1.607***3.25
(1)门槛检验与门槛值估计。以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为门槛变量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及门槛估计值如表6和表7所示。由表6和表7可知,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的双重门槛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政府科技支持的双重门槛估计值为-4.013和-3.191,政府治理强度的双重门槛估计值为3.558和4.529。同时,由图6~图9可知,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的双重门槛估计值均通过有效性检验。因此,政府支持门槛面板模型选择双重门槛。
表6 政府支持门槛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
Table 6 Significance test results of threshold effect of government support
门槛变量模型F值p值BS次数临界值1%5%10%政府科技支持单一门槛14.9070.1102 05024.99419.08015.438双重门槛14.260***0.0002 0505.9972.6731.192三重门槛0.0000.2692 0500.0000.0000.000政府治理强度单一门槛7.986*0.0762 05012.0578.8397.401双重门槛41.780***0.0002 050-0.268-3.844-6.218三重门槛5.7160.6942 05027.24620.47717.159
表7 政府支持门槛估计值及置信区间
Table 7 Threshold estimates and confidence intervals of government support
门槛变量模型门槛估计值95%置信区间政府科技支持单一门槛-4.078[-5.001, -3.844]双重门槛-4.013[-4.987, -3.926]-3.191[-5.001, -3.104]三重门槛-3.559[-3.954, -3.254]政府治理强度单一门槛5.662[3.156, 5.782]双重门槛3.558[3.327, 3.576]4.529[2.822, 6.461]三重门槛5.085[3.802, 6.461]
图6 政府科技支持门槛值为-4.013的似然比函数
Fig.6 Likelihood ratio function for GF threshold value of -4.013
图7 政府科技支持门槛值为-3.191的似然比函数
Fig.7 Likelihood ratio function for GF threshold value of -3.191
图8 政府治理强度门槛值为3.558的似然比函数
Fig.8 Likelihood ratio function for GM threshold value of 3.558
图9 政府治理强度门槛值为4.529的似然比函数
Fig.9 Likelihood ratio function for GM threshold value of 4.529
(2)模型回归结果。以政府支持为双重门槛的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如表8所示。由表8可知,在政府科技支持双重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的回归系数呈现出先增后减趋势。这说明,在政府科技支持不断增强情况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效应呈倒U型影响。在政府治理强度双重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的回归系数呈现逐渐递减趋势。这表明,随着政府治理强度的逐渐增强,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边际效应不断下降。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虽然都能够增强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但二者的持续作用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表8 政府支持门槛面板模型回归结果
Table 8 Regression results of panel model of government support threshold
变量政府科技支持系数t变量政府治理强度系数tlnRH0.239***3.25lnRH0.180**2.46lnRN0.409***6.23lnRN0.333***5.29lnKP0.121***4.72lnKP0.140***6.06lnDE (lnGF<-4.013)0.567***12.88lnDE (lnGM<3.558)0.810***14.23lnDE (-4.013≤lnGF<-3.191)0.665***13.89lnDE (3.558≤lnGM<4.529)0.651***14.44lnDE (lnGF≥-3.191)0.504***6.73lnDE (lnGM≥4.529)0.593***13.49常数项2.133***4.30常数项3.549***6.48
一般而言,区域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在绿色技术创新初期可以依靠自身资本积累和数字金融等渠道获取一定的绿色创新资金支持,但数字化转型成本较高,容易造成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或将绿色技术创新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当政府科技支持力度提升时,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可以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有利于深化数字经济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应用,为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产生较大的补偿效应。然而,过高的政府科技支持反而会抑制数字经济的正向效应。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科技支持过高可能会导致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开展“迎合式”创新,致使低质量或无效投资。此外,还有可能存在将政府补助资金挪用到非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投机行为,造成资源错配,不利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而对于政府治理强度,可通过增加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等治理手段,有效利用数字经济带来的海量数据、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增强政府与其他绿色创新主体的联系,推动政府治理对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个性化、科学性和有效性。而且,政府治理产生的信号传递效应能有效降低因市场失灵所引发的绿色技术创新不确定性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从而形成数字经济创新驱动效应。然而,持续加大政府治理强度,一方面会增加区域政府财政压力,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其边际效用递减,无法持续高效发挥数字经济的积极作用。
(1)市场与政府协同下数字经济整体门槛效应。以市场与政府协同为双重门槛的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如表9所示。由表9可知,在市场与政府协同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且系数越来越大。这说明,数字经济在影响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基于市场与政府协同的显著积极效应,且随着市场与政府协同度的提高,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促进效应不断增强。与一般性技术创新不同,绿色技术创新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面临的风险更高、成本更大。这就决定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既需要有效市场对绿色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又需要有为政府对绿色创新活动的科学调控。而正确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至关重要,市场与政府协同不仅能推动数字经济更有针对性地为绿色技术创新服务,而且还能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更好地契合与承接数字经济带来的绿色创新资源。尤其是当市场与政府协同跨越低中门槛、进入高门槛后,其正向促进效应愈发明显。
表9 市场与政府协同下数字经济整体门槛回归结果
Table 9 Threshold regression results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as a whole under market-government synergy
变量系数标准误tp95%置信区间lnRH0.355***0.0933.800.0000.1710.538lnRN0.377***0.0745.060.0000.2300.523lnKP0.093***0.0263.610.0000.0420.144lnDE (lnCP<-0.818)0.599***0.04912.140.0000.5020.696lnDE (-0.818≤lnCP<-0.454)0.676***0.04913.700.0000.5790.773lnDE (lnCP≥-0.454)0.942***0.1098.650.0000.7281.156常数项1.0170.6411.590.113-0.2442.277
(2)市场与政府协同下数字经济不同维度的门槛效应。为更深入地呈现不同维度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本文以市场与政府协同度为门槛变量,进一步对比与分析数字基础设施(lnDF)、数字产业化(lnDI)和产业数字化(lnID)在赋能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异质门槛特征,模型回归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市场与政府协同下数字经济不同维度门槛回归结果
Table 10 Threshold regression results for different dimension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under market-government synergy
数字基础设施变量系数数字产业化变量系数产业数字化变量系数lnRH0.154lnRH0.203*lnRH0.438***lnRN0.523***lnRN0.537***lnRN0.410***lnKP0.042lnKP0.146***lnKP0.097***lnDF (lnCP<-1.888)0.691***lnDI (lnCP<-1.097)0.329***lnID (lnCP<-0.968)0.464***lnDF (lnCP≥-1.888)0.829***lnDI (-1.097≤lnCP<-0.832)0.371***lnID (-0.968≤lnCP<-0.478)0.519***常数项3.606***lnDI (lnCP≥-0.832)0.453***lnID (lnCP≥-0.478)0.639***常数项1.688**常数项0.007
在市场与政府协同门槛条件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正。这说明,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对绿色技术创新始终呈现出显著促进作用,且受到市场与政府协同产生的门槛效应的影响。在绿色技术创新初期,由于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特征,再加上凸显的外部性问题,致使较低的市场支持无法高效配置绿色创新资源,此阶段主要依靠政府调控。在绿色技术创新中期,随着市场支持程度的提升,市场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此时,市场调节作用增强,而政府调控相对减少。在绿色技术创新后期,较高的市场支持力度可满足绿色技术创新对资源配置的现实需求,政府科技支持作为宏观调控范畴,其角色和作用也相应调整。因此,无论是在绿色技术创新初期、中期还是后期,都应重视市场与政府对数字经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与政府协同门槛条件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回归系数均呈持续上升的门槛特征。这与数字经济整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相一致。首先,数字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等能够有效减少绿色创新活动的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在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下打破区域绿色创新要素流动壁垒。其次,数字产业化发展可以革新绿色技术创新研究范式,增强绿色创新意愿,在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下降低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在要素市场获取绿色资源的交易成本,提高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最后,产业数字化发展能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绿色创新要素进行改造、更新与升级,在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下优化绿色创新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
在市场与政府协同门槛条件下,数字基础设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更强。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也对市场与政府协同程度提出更高要求。在更高水平的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既有利于打破区域之间的地理距离约束,推动绿色创新要素在空间上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区域内绿色创新主体传统创新模式,形成资源集聚与规模效应,进一步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本文采用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门槛面板回归模型,以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为门槛变量,从市场支持、政府支持以及二者协同3个方面,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差异化门槛效应,得出如下结论:
(1)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存在以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为门槛的双重效应,且在两种市场支持门槛条件下,数字经济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同时,在市场化程度高门槛区间下,数字经济的促进效应最大。
(2)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显著存在以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为门槛的双重效应,并呈现出差异化效果。随着政府科技支持的逐渐提高,数字经济的积极效应先升后降;随着政府治理强度的逐渐增强,数字经济的正向边际效应不断下降。
(3)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表现出以市场与政府协同为门槛的正向非线性效应,且随着市场与政府协同度提升,数字经济的促进效应不断增强。
(4)在市场与政府协同门槛条件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非线性效应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且数字基础设施的正向效应整体更强。
(1)拓展了门槛效应理论,进一步丰富了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研究。以往文献主要聚焦于市场或政府的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忽视了市场或政府的门槛效应。本文基于市场与政府的门槛效应视角,不仅探讨市场支持与政府支持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而且考察市场与政府协同下的门槛效应,拓宽了绿色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2)揭示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对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已有研究通常单一考察市场或政府的门槛作用,本文将市场支持划分为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将政府支持划分为政府科技支持和政府治理强度,进一步对比分析市场与政府支持下的异质门槛效应,完善了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的理论范畴。
(3)推动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机制研究。本文结合协同学理论构建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下数字经济对绿色技术创新门槛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既包括数字经济整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也包括数字经济不同维度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门槛效应,深化了对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认识。
(1)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推动绿色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和有效配置,降低绿色创新成本。同时,继续实施开放式创新战略,制定绿色创新人才引进政策,为企业提供绿色创新资金保障,进一步提升企业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使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此外,在对区域外部绿色创新知识引进和识别的基础上,强化区域内部绿色创新主体的消化吸收能力,稳步推进外溢知识与本地绿色创新的科学匹配和有机结合,加速促进绿色技术创新。
(2)各地区在利用政府科技支持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研判,确定提升绿色技术创新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切忌盲目加大政府科技支持力度而造成绿色创新资源浪费,甚至出现“挤出效应”。同时,各地区在运用政府治理手段时应注意与绿色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科学结合。在绿色技术创新初期,应强化数字要素与绿色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绿色创新数字化转型。在绿色技术创新中后期,应注重与市场的耦合共生,共同作用于绿色技术创新发展。
(3)稳步提高市场与政府协同水平。首先,加强有效市场构建。一方面,从消费端入手,增强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产生绿色创新成果;另一方面,从供应端入手,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使企业开展绿色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其次,推动有为政府建设。一方面,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科技支持方式,积极引导绿色创新主体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环境规制、公共卫生建设等社会治理手段,推动绿色金融和绿色创新相融合。最后,平衡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发挥市场在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同时辅以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
(4)加速数字经济发展,促进绿色创新。一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字经济创新中心、5G网络、互联网平台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网络服务能力;二是扩大数字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强化数字技术推广和应用,形成高端智慧数字产业链标准化与规范化,更好地赋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三是提高信息通信技术水平,驱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深度融合。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测度主要基于产出角度的单一指标,未来可从质量和效率视角进一步拓宽绿色技术创新衡量方式。第二,数字经济赋能绿色技术创新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空间效应,未来可立足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进一步探讨市场与政府协同支持路径。
[1] 赵放,蒋国梁,徐熠,等.数字产业集聚赋能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创新要素与创新环境双重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41(18):1-11.
[2] 韩先锋,郑酌基,宋文飞,等.环境规制调节下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动态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3,20(8):1180-1188.
[3] LI X, SHAO X F, CHANG T Y, et al. Does digital finance promote the green innovation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J]. Energy Economics, 2022, 114: 106254.
[4] LIU J M, FANG Y H, MA Y B, et al. Digital econom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Chinese data [J]. 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 2023, 27(1): 2289723.
[5] 靳毓,文雯,何茵.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22,33(7):69-83.
[6] BAI W T, HOU J, XU J J, et al. Does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successfully drive the quality of green innovation in China[J]. Polis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2023, 32(3): 2001-2014.
[7] LIU Y, CHENG J, DAI J J. Harness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or green innovation in energy transition: a study on R&D investments and spatial spillover in China [J]. Economic Change and Restructuring, 2024, 57(1): 1-30.
[8] 刘新智,朱思越,周韩梅.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能否促进区域绿色创新[J].学习与实践,2022,39(10):21-29.
[9] ZHANG X F, WU X M, ZHOU W H, et al. Research on the green innovation effect of digital economy network: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24, 34: 103595.
[10] 方丽婷,张冠兰,李坤明.数字化发展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管理科学,2023,31(12):350-360.
[11] QIU Y, LIU W H, WU J J. Digital economy and urban green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2025, 68(2): 267-289.
[12] 侯建,康围,白婉婷.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区域绿色创新绩效[J].经济问题探索,2023,44(11):177-190.
[13] 刘和东,张珺.数字经济促进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的黑箱解构——基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门槛效应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3(1):96-112,114.
[14] 戴志敏,余志伟.互联网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兼论政府科技支持的门槛效应[J].软科学,2023,37(7):97-103.
[15] HANSEN B E. Sample splitting and threshold estimation [J]. Econometrica, 2000, 68(3): 575-603.
[16] 徐俊武,陈钊雄.绿色技术创新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非线性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41(8):22-32.
[17] LI R, RAO J, WAN L Y. The digital economy, enterpris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nterprise innovation [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22, 43(7): 2875-2886.
[18] SHI Y, YANG C. How does multidimensional R&D investment affect green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 [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2, 13: 947108.
[19] GHIMIRE A, ALI S, LONG X L, et al. Effect of Digital Silk Road and innovation heterogeneity on digital economy growth across 29 countries: new evidence from PSM-DID [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4, 198: 122987.
[20] 于斌斌,王志刚.城市何以更加“韧性”——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J].地理研究,2025,44(2):378-399.
[21] 赵涛,张智,梁上坤.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0,36(10):65-76.
[22] WANG L H, SHAO J. Digital economy, entrepreneurship and energy efficiency [J]. Energy, 2023, 269: 126801.
[23] 王梁华.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4,41(18):55-65.
[24] HE Y, LI K, WANG Y P. Crossing the digital divide: the impac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on elderly individuals? consumption upgrade in China [J]. Technology in Society, 2022, 71: 102141.
[25] 苏屹,支鹏飞,郭秀芳.区域数字经济规模测算及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J].科研管理,2023,44(9):29-38.
[26] 刘友金,张颖斌,蔡翔.从技术鸿沟到技术追赶:数字经济发展效应研究——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证据[J].经济研究,2024,59(11):192-208.
[27] DUC D T V, DAT T T, LINH D H, et al. Measuring the digital economy in Vietnam[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24, 48(3): 102683.
[28] 樊轶侠,徐昊,马丽君.数字经济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特征与机制[J].中国软科学,2022,37(6):181-192.
[29] MA D, ZHU Q. Innov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economy driving high-quality green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2, 145: 801-813.
[30] 叶祥松,刘敬.政府支持与市场化程度对制造业科技进步的影响[J].经济研究,2020,66(5):83-98.
[31] 肖仁桥,陈小婷,钱丽.异质环境规制、政府支持与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基于两阶段价值链视角[J].财贸研究,2022,33(9):79-93.
[32] 黄凌云,刘冬冬,谢会强.对外投资和引进外资的双向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36(3):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