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CEO职业忧虑会加剧企业“漂绿”行为吗

高蔚然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142)

摘 要:“漂绿”是一种环境信息披露与实际环境绩效偏离的脱耦现象。企业“漂绿”行为会导致市场逆向选择,引发社会道德危机和信任危机等不良后果,探究其诱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治理措施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以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新任CEO职业忧虑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任CEO职业忧虑会加剧企业“漂绿”行为,增加绿色承诺并减少绿色管理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是新任CEO实现“漂绿”的行为策略。进一步分析,当任职企业为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以及社会审计监督、媒体监督作用强时,新任CEO职业忧虑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正向影响被削弱;绿色创新的“时间溢出效应”能负向调节新任CEO尤其是内部晋升CEO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加剧作用。

关键词:CEO职业忧虑;企业“漂绿”行为;绿色承诺;绿色创新;时间溢出效应

Will New CEO's Career Concerns Exacerbate 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 ?

Gao Weiran

(Chinese Academy of Fiscal Sciences,Beijing 100142,China)

AbstractGreenwashing is a type of speculative behavior in which companies use symbolic and ambiguous expressions to whitewash the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they disclose,but actually lack real green actions.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 can lead to adverse market choices,trigger a social moral crisis and a crisis of trust,and harm social welfare.Identifying the drivers of 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corporat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promoting China's green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In recent years,the frequent turnover of CEOs in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reflects the widespread existence of career concerns among CEOs.New CEOs,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ir tenure,face significant challenges.Their capabilities are not yet well understood by shareholders,mak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a critical benchmark for evaluation.This results in a higher probability of their departure and greater short-term performance pressure.Meanwhile,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has heightened the pressure on CEOs to make long-term green investments and to disclose relevant information.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ir tenure,they face dual pressures of financial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leading to higher levels of career concerns compared to other periods.According to the Upper Echelons Theory,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traits influence decision-making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However,whether career concerns trigger a greenwashing tendency among new CEOs,the means of greenwashing,and potential governance measures have not yet been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by scholars.

Using the data of China's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1 to 2022,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new CEOs on 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EO's career concerns and analyzes its internal mechanism.After a series of empirical analyses,it is found that,firstly,new CEOs have higher career concerns due to the double pressure of financial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and career concerns will induce new CEOs ' opportunistic tendency to exacerbate 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 so as to satisfy the shareholders'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sessment standards while meeting the demands for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of the government,consumers and other stakeholders.Secondly,reducing green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le giving low-cost green commitments is the means used by new CEOs to engage in greenwashing.Thirdly,new CEOs of SOEs have weaker incentives to “go green” than those of non-SOEs because they are constrained by social goals.Compared to small-scale firms,new CEOs of large-scale firms have weaker incentives to “go green” because they are less constrained by resources.Good social audit supervision and media supervision can inhibit new CEOs' greenwashing behavior driven by career concerns.Additionally,because green innovation has a time spillover effect,the new CEO inherits the green innovation investment made by the former CEO,which can effectively weaken the motivation of greenwashing and alleviate the greenwashing behavior of the enterprise,and the inhibition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when the new CEO is promoted from within.

Based on the above findings,this paper makes several potential contributions to the literature.First,it examines CEOs' career concerns as an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factor influenced by the dual pressures of short-term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long-term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By revealing how these career concerns affect 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this study not only extends the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hidden motivational factors underlying CEOs' actions but also offer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drivers of corporate greenwashing.Second,the study confirms that increasing low-cost green commitments while reducing green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re key strategies used by CEOs to engage in greenwashing.This finding broadens the analytical scope regar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s'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their subsequent behaviors,as well as the pathways through which corporate greenwashing is executed.Third,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ance roles of internal constraints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provides insights into effective channels for preventing and managing 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Finally,the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existence of the time spillover effect of green innovation and ve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heritance and inculcation of corporate green culture in facilita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CEO Career Concerns; Corporate Greenwashing Behavior; Green Commitment; Green Innovation; Time Spillover Effect

收稿日期:2024-11-14

修回日期:2025-02-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4AGL024)

作者简介:高蔚然(1999-),女,湖北咸宁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和环境信息披露。

DOI:10.6049/kjjbydc.D20241105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91;F273.1;X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5)13-0097-12

0 引言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严峻,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近年来掀起的ESG“信披潮”使得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成为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关注日益增长,对企业环境信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然而,中国目前并未对ESG信息采取综合性的强制披露要求。一些企业存在“漂绿”现象,“漂绿”是指企业通过使用象征性和模糊性的表达对所披露的环境信息进行粉饰,但实际缺乏真正绿色行动的投机行为[1-2]。企业利用“漂绿”行为以低成本进行印象管理,完成绿色形象塑造,最终导致市场逆向选择,引发社会道德危机和信任危机,损害社会福利[3]。因此,识别企业“漂绿”行为的驱动因素对于实现企业绿色转型、推动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elmas &Burbano[4]将“漂绿”行为的驱动因素划分为外部环境、组织和个人心理3个层面。现有研究多从外部环境和组织探讨“漂绿”行为的驱动因素[5-7],鲜有学者基于个人心理层面,尤其是CEO的个人心理层面探讨该问题。CEO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者,在解释公司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影响企业“漂绿”行为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存在CEO频繁更替的现象,CEO职业忧虑具有普遍存在性[8]。处在任职初期的新任CEO因股东对其真实能力缺乏了解,通常将企业绩效作为CEO能力的评判标准,因此新任CEO因企业绩效引致离职的概率更大[9],其短期的业绩压力也更大。环境信息披露需求和要求的日益提升,本质是对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激励和约束[10],致使CEO的长期绿色投入压力和环境信息披露压力也随之增加。当面临提升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双重压力时,CEO处于任职初期的职业忧虑程度显著高于其他任职时期。高层梯队理论认为,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认知等个人心理特质会对其决策视野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表现[11]。职业忧虑这一个人心理因素是否会诱发新任CEO的“漂绿”倾向?CEO实现“漂绿”的具体行为策略是什么?针对该现象是否存在有效的治理措施? 基于此,本文以CEO职业忧虑为研究视角,以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新任CEO职业忧虑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挖掘CEO实现“漂绿”的行为策略,并进一步探索相应的防范治理措施,以期为识别和治理企业“漂绿”现象提供理论和经验证据。

1 文献综述

1.1 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外部环境、组织属性和管理者心理三方面剖析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因素。第一,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可进一步细分为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就制度环境而言,尽管制度改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施加环境合法性压力(武恒光等,2024),但如果环境政策执行力度不足或监管环境宽松,则会诱发企业绿色实践惰性(包群等,2013;Hu等,2023),企业通过“漂绿”这一策略性解耦手段实现合法性获取与逃避环境治理成本之间的均衡[12]。就市场环境而言,竞争格局是市场环境的关键部分,也是诱发“漂绿”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5]。随着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意愿的提升和投资者对ESG理念的青睐(Borah等,2024;唐棣和金星晔,2023),为迎合市场,企业可能出于“漂绿”动机而做出绿色承诺[2]。企业为应对同业竞争压力,会减少实质性的绿色创新,采取“漂绿”行为[5]。而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能够有效发挥治理作用,抑制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和“漂绿”动机(韩一鸣等,2024;李志斌等,2022)。第二,组织因素。“漂绿”属于典型的非道德行为,当组织内部缺乏良性企业文化时,容易诱发企业环保风险(李强和蒋洮,2023)。因企业规模造成的资源优势差异和产权性质造成的管理者差异性价值导向也会影响企业的“漂绿”行为(戴魁早等,2024;刘青松和肖星,2015;宋宪萍和李烨,2024)。第三,管理者心理因素。Delmas&Burbano[4]认为环境是影响企业“漂绿”的间接因素,环境通过影响管理者个人心理倾向,影响其对“漂绿”行为的决策。尽管学者们对管理者心理因素展开了理论分析,但鲜有研究对该因素进行深度探索。

1.2 CEO职业忧虑的经济后果

目前已有文献围绕战略变革和战略决策研究CEO职业忧虑的经济后果。Fama[13]认为利益相关者和经理人市场对管理者能力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其职业发展,从而使管理者产生职业忧虑。张行[9]发现,评价CEO能力的核心指标通常为当期绩效,并且CEO在任职初期因绩效导致离职的概率显著高于其他任职阶段。新任CEO具有更大程度的职业忧虑,这将导致其决策视野缩短,倾向于压缩对创新项目的投资以提升企业的短期绩效,进而降低因绩效原因导致的解雇风险[8,14]。林宏妹等[15]认为,处于任职初期的CEO职业忧虑程度更高,往往将履行社会责任视为对企业资源的消耗,无益于提升企业短期业绩,因此减少社会责任投入。但为了维持自身的正面形象,新任CEO具有采用积极印象管理策略和隐藏坏消息的动机[16-17]

1.3 文献述评

综上所述,学界已经从CEO个人心理因素层面对企业“漂绿”的驱动作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论证了新任CEO出于职业忧虑这一心理因素,更加青睐于提升企业短期业绩,为本文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现有文献鲜少关注新任CEO职业忧虑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以及内在机理的研究。新任CEO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者,面临着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双重压力,是否会诱发新任CEO的“漂绿”动机?具体行为策略是什么?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因素能否针对这一现象发挥治理作用?这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新任CEO职业忧虑与企业“漂绿”行为

CEO作为企业管理层的领导核心,在制定、实施与解释企业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层梯队理论认为,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认知等个人心理特质会对其决策视野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绩效[11]。现有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中存在CEO频繁更替的现象,解雇风险使得CEO职业忧虑具有普遍存在性[8,16]。职业忧虑的强弱程度将导致CEO的决策视野、工作态度等产生变化[15-16],因此本文认为,企业是否实施“漂绿”行为策略与CEO的职业忧虑程度息息相关。

相较于任职已久的CEO,新任CEO的胜任能力更易受到质疑。股东由于缺乏对其真实胜任能力的衡量依据,通常将企业当期的财务绩效视为评价CEO能力的核心标准,业绩表现不佳将增加新任CEO的离职概率[9]。即使是在具备利他主义的家族企业当中,企业创始人也不会将“亲情至上”作为继任CEO的首要选择标准,而是遵从“能力至上”原则,如果企业业绩无法使股东满意,即便新任CEO与创始人存在亲缘关系,也依然需要承受离职压力(邓浩等,2016)。随着“双碳”目标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社会共识,政府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是否展现出积极承担环境治理责任以及提高企业环境绩效的担当[18],同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需求和要求也不断提升。一旦新任CEO无法为企业塑造良好的绿色形象,不仅会对企业声誉带来损失,还会向股东和经理人市场传达能力不足的消极信号,阻碍其未来的职业发展[16]。因此,新任CEO面临着在短期内实现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平衡的难题,在双重压力之下,新任CEO的职业忧虑程度更强。

事实上,在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和谐共生可以通过绿色创新实践实现[18],但在历经CEO更替后的短期内则具有极大挑战性。相关原因有如下3点:第一,来自股东的短期业绩压力将导致新任CEO的决策视野缩短,将重心放置于低风险短期项目,以通过提高短期财务绩效实现职位保全[14]。第二,提升环境绩效依赖于投入大量长期可持续的资金,CEO不仅面临融资难题,而且一旦投资失败,就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严峻危机,加剧CEO任职初期的“出局风险”。第三,提升环境绩效需要新任CEO投入更多的时间成本。CEO在任职初期,首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熟悉企业环境,了解职责范围、建立专业知识体系以及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其次需要充分了解与绿色发展理念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最后才能在信息渠道充分广泛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发展进程做出精准的绿色战略决策。因此,新任CEO难以在短期内实现财务绩效提升同时兼顾环境绩效。

然而,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外部利益相关者难以精准观测企业真实的环境绩效与表现。外部利益相关者会将企业做出的绿色承诺视为企业愿意进行环境治理的积极信号[2],随后从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中识别企业是否为加强环境治理采取了积极行动以及最终的治理成效。目前中国未对上市公司提出ESG信息强制性披露的要求,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还没有形成统一范式,并且针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效力不足[19],这为CEO借助策略性环境信息披露帮助企业实现“绿色包装”提供了空间。操纵环境信息一方面无须CEO真正投入巨大成本开展绿色治理实践,更多的资金可被用于提高企业财务绩效以获取股东对其职位胜任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能够对外实现绿色形象塑造,满足消费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绿色偏好和环境信息需求,在短期内缓解新任CEO因担心无法平衡双重压力而产生的高度职业忧虑。因此,职业忧虑这一个人心理因素会诱发新任CEO环境信息“漂绿”动机。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1:相较于其它任职时期,新任CEO的职业忧虑程度最高,会加剧企业“漂绿”行为。

2.2 新任CEO实现“漂绿”的行为策略

“漂绿”是一种环境信息披露与实际环境绩效偏离的脱耦现象(黄斯琪等,2024),CEO可通过“口惠”和“实不至”两方面来实现[3]。“口惠”最显著的特征和渠道是CEO做出低成本的绿色承诺进行自我标榜[3]。绿色承诺是管理者面对环境治理问题时表现出的情感支持和正面态度,是为获取政府、客户等利益相关者信任而进行的积极反应[20]。然而管理者做出绿色承诺后并不一定开展实质性的绿色行为,可能只是将绿色承诺作为标榜企业绿色属性、塑造企业绿色形象的手段[2]。管理者的焦虑情绪、内疚情绪等个人心理特质是影响其做出承诺的核心因素(严若森和周燃,2023)。面对外部利益相关者日益增长的绿色偏好,环境绩效压力下催生出的职业忧虑使得新任CEO倾向于做出低成本的绿色承诺以获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并为其披露模糊或夸大的环境信息作铺垫。

“实不至”的核心则在于减少绿色创新实践。企业实现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和谐共生的核心在于能否融合各类绿色创新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18,21]。然而绿色创新依赖于长期可持续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投入,同时具有常规创新的耗时长、短期内投入高但回报低等高风险性和其特有的“双重外部性”。承受更大业绩压力的新任CEO往往会将绿色创新投资视为破坏企业现有经营状况的威胁而非机会,因此,新任CEO倾向于减少绿色创新实践以应对来自股东的财务绩效压力,进而导致实际环境绩效降低。

结合上述分析,新任CEO一方面通过增加低成本的绿色承诺获取外部利益相关者信任,另一方面通过减少绿色创新的资金和时间占用提升企业短期财务绩效。“口惠实不至”的行为将导致新任CEO在环境信息披露时“言过其实”,以期同时满足股东的业绩考核要求和政府、消费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环境信息需求,进而缓解其职业忧虑。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新任CEO通过增加绿色承诺实现企业“漂绿”行为;

H2b:新任CEO通过减少绿色创新实现企业“漂绿”行为。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原环境保护部于2010年发布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为避免其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所产生的影响,本文以2011年作为研究起始年份,同时由于彭博 ESG评分数据的最新可得年份为2022年,因此本文选取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研究样本。为避免异常值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将CEO职业忧虑数据、企业“漂绿”数据与上市公司其他财务数据进行匹配后,作进一步筛选:①考虑到金融行业在监管政策和财务指标上的特殊性,剔除金融行业样本;②剔除在观测期间挂牌ST和退市企业;③剔除数据严重缺失的企业。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双侧1%水平的缩尾处理,最终得到7 243个样本。数据主要来源于彭博ESG数据库、Wind资讯金融终端和CSMAR数据库。

3.2 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漂绿”行为。企业“漂绿”行为是指企业通过大量象征性、模糊性的语言来粉饰环境信息,但缺乏实际绿色治理行动的行为,强调了企业在环境治理过程中“言”与“行”的差距[22]。企业的环境治理行为与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密不可分。环境治理不仅可以改善生态,而且展现出对政府、社区以及消费者等外部利益群体的社会责任承担;同时,实现环境绩效的可持续提升还需企业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中,因此企业的“漂绿”行为最终会反映在企业披露的ESG信息和真实的ESG实践中。本文借鉴Zhang[23]和孙建军等(2024)的研究,采用企业ESG信息披露得分和ESG真实绩效得分之间的差值作为企业“漂绿”行为的代理变量。为使数据具备可比性,本文将两组得分数据进行企业相对于同行业的Z分数处理(数据与行业均值的差值除以行业标准差)。计算公式如下:

(1)

其中,GW表示企业“漂绿”行为的严重程度,该值越大,表示企业当年的“漂绿”现象越严重。ESGdis为企业的ESG信息披露得分,采用彭博ESG评分作为该变量的代理变量。彭博对企业ESG表现进行评分的依据为企业公开披露的ESG报告、CSR报告、公司治理报告等信息载体,企业披露的信息越多,得分越高,与本文中ESG信息披露得分变量高度匹配。ESGper为企业的ESG真实绩效得分,采用华证ESG评分作为该变量的代理变量。华证对企业ESG表现进行评分的依据为运用数字技术挖掘企业真实的ESG状况,不仅包含企业公开披露的ESG信息,还包含媒体报道、环境处罚等信息,与本文中ESG的真实绩效得分变量高度匹配。分别表示行业ESG信息披露得分和ESG真实绩效得分均值,σdisσper分别表示行业ESG信息披露得分和ESG真实绩效得分的标准差。

(2)解释变量:新任CEO职业忧虑。借鉴林宏妹等[15]、霍春辉等(2022)、许言等[17]的研究,本文将CEO定义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总经理或总裁,并选用CEO任职初期作为新任CEO职业忧虑的代理变量。具体而言:首先,本文将t年7月1日前上任的CEO任期第一年界定为t年,在7月1日及以后上任的CEO任期第一年界定为t+1年;其次,将CEO任职初期(EarlyYear)界定为样本CEO任期中位数的一半,本文样本CEO任期的中位数为4年,因此将CEO任职初期划分的界限设定为2年,如果CEO处于任期前两年,EarlyYear赋值为1,反之则为0。

(3)控制变量。借鉴已有研究[15],本文选取企业规模、资本结构、总资产收益率、现金流比率、独立董事占比、两职合一、股权集中度、产权性质、企业年龄、管理层持股比例、国际四大审计作为企业层面控制变量,并选取年龄、学历、性别作为CEO个人特征层面的控制变量,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

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s

类型名称 符号 测算方法因变量企业“漂绿”行为GW企业ESG信息披露Z分数与企业ESG真实绩效Z分数的差值,见公式(1)自变量CEO任职初期EarlyYearCEO处于任期前两年赋值为1,否则为0企业层面控制变量企业规模Size企业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资本结构Lev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总资产收益率ROA净利润/资产总额现金流比率Cashflow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独立董事占比Indep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两职合一Dual总经理与董事长由一人兼任则取值为1,否则取0股权集中度TOP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产权性质SOE国有企业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企业年龄ListAge公司上市年份的自然对数管理层持股比例Mshare管理层持股数/股本总数国际四大审计Big4公司经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取值为1,否则取0个人层面控制变量CEO年龄Age任职当年CEO的实际年龄CEO学历Edu博士取值为5,硕士取4,本科取3,大专取2,中专及以下取1CEO性别Gender女性CEO取值为1,男性CEO取值为0

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指普华永道、德勤、毕马威、安永

3.3 模型设计

为研究新任CEO职业忧虑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本文构建基准模型如下:

GWi,t=α0+α1EarlyYeari,t+α2Controlsi,t+∑Ind+∑Year+ε

(2)

模型中,GWi,t为企业it年的“漂绿”行为,EarlyYeari,ti企业的CEO在t年是否处于任职初期,∑Controlsi,t为一系列控制变量的集合,ε为随机误差项。

4 实证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

表2为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由此表可知,被解释变量企业“漂绿”行为(GW)的最小值为-2.536,最大值为2.728,标准差为1.099,说明企业之间的“漂绿”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核心解释变量新任CEO职业忧虑(EarlyYear)为0—1变量,均值为0.301,说明CEO处于任职初期的样本占总样本量的30.1%。CEO总任期时长(tenure)的中位数为4年,在界定任职初期时,选择CEO任期时长中位数的一半(2年)作为界定标准。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variables

变量 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GW7243-0.2691.099-0.372-2.5362.728EarlyYear72430.3010.4590.0000.0001.000tenure72415.1623.8144.0001.00021.000Size724323.2581.26923.15519.67126.452Lev72430.4820.1940.4920.0320.908ROA72430.0500.0630.042-0.3730.247Cashflow72430.0600.0690.057-0.1990.267Indep724337.4665.50036.36028.57060.000Dual72430.2170.4120.0000.0001.000TOP1724337.15116.00335.5818.02075.779SOE72430.4970.5000.0000.0001.000ListAge72432.4780.6612.6390.0003.401Mshare72437.08014.9320.0490.00070.382Big472430.1320.3390.0000.0001.000Age724351.2396.11451.00028.00075.000Edu72433.5980.8204.0001.0006.000Gender72430.0690.2530.0000.0001.000

4.2 相关性分析

表3为相关性分析结果。由此表可初步看出,处于职业忧虑中的新任CEO与企业“漂绿”行为存在显著正向关系,假设H1得以初步验证。此外,企业“漂绿”行为与企业规模、资本结构、总资产收益率、独立董事占比、企业年龄、管理层持股比例、国际四大审计、CEO年龄、CEO学历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同时,大部分变量均显著相关,但系数均较小。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变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GW12.EarlyYear0.063***13.Size0.133***0.057***14.Lev0.126***0.067***0.487***15.ROA-0.085***-0.107***-0.104***-0.457***16.Cashflow-0.002-0.051***-0.037***-0.275***0.499***17.Indep-0.032***-0.0050.097***0.037***0.0050.027**18.Dual-0.005-0.107***-0.090***-0.078***0.085***0.048***0.100***19.TOP1-0.0080.046***0.193***0.072***0.063***0.069***0.080***-0.073***110.SOE-0.0170.099***0.267***0.202***-0.179***-0.087***-0.007-0.280***0.218***111.ListAge0.023*0.068***0.227***0.226***-0.230***-0.094***-0.007-0.146***-0.141***0.284***112.Mshare-0.040***-0.095***-0.245***-0.236***0.205***0.071***0.050***0.246***-0.128***-0.439***-0.457***113.Big40.188***0.023**0.393***0.089***0.0060.082***0.082***-0.066***0.128***0.151***-0.022*-0.109***114.Age-0.024**-0.142***0.155***0.030***-0.023*0.0130.061***0.131***0.050***0.130***0.132***-0.107***0.086***115.Edu0.075***0.036***0.121***0.070***-0.061***-0.030**0.034***0.0190.0180.143***0.035***-0.078***0.116***-0.065*** 116.Gender0.004-0.037***-0.046***-0.053***0.057***0.040***0.058***0.0070.001-0.102***-0.033***0.078***-0.028**-0.053***01

注:*、**、***分别代表在10%、5%和1%水平上显著,下同

4.3 基准回归分析

表4为基准回归结果。列(1)为未加入任何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EarlyYear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α=0.151,p<0.01);列(2)为加入固定效应后的回归结果,EarlyYear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α=0.150,p<0.01);列(3)为加入企业层面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EarlyYear的估计系数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α=0.133,p<0.01);列(4)为在此基础上加入CEO个人层面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EarlyYear的估计系数仍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α=0.121,p<0.01)。上述结果表明,新任CEO由于面临提升财务绩效与环境绩效的双重压力而具备较高的职业忧虑水平,为缓解职业忧虑,新任CEO倾向于采用“漂绿”策略平衡双重压力,因此会加剧企业“漂绿”现象,验证了假设H1

表4 新任CEO职业忧虑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

Table 4 Influence of new CEO′ s career concerns on corporate greenwashing

变量 (1)(2)(3)(4)GWGWGWGWEarlyYear0.151***0.150***0.133***0.121***(4.281)(4.401)(4.148)(3.669)Size0.068**0.067**(2.387)(2.376)Lev0.681***0.671***(4.216)(4.169)ROA-1.052***-1.031***(-2.947)(-2.915)Cashflow0.583**0.566**(2.149)(2.092)Indep-0.010**-0.010**(-2.580)(-2.559)Dual0.0210.031(0.414)(0.586)TOP1-0.001-0.001(-0.481)(-0.421)SOE-0.192***-0.193***(-3.290)(-3.283)ListAge0.0090.013(0.210)(0.300)Mshare-0.002-0.002(-1.028)(-1.070)Big40.586***0.579***(6.621)(6.492)Age-0.006(-1.370)Edu0.057**(2.137)Gender0.062(0.791)Constant-0.314***-0.314***-1.776***-1.697**(-10.807)(-11.188)(-2.813)(-2.557)Observations7243724372437243IndNOYESYESYESYearNOYESYESYESAdjuestedR20.0040.0220.0850.088

注:括号内为t值,本文对标准误进行了企业层面的聚类调整,下同

4.4 内生性检验

(1)工具变量法。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变量之间互为因果问题。同一地区企业对CEO的聘任决策会互相影响,因此同地区CEO整体的任职情况会对解释变量产生影响,但不会对样本企业的“漂绿”情况产生直接影响。本文选择同一城市其他上市公司当年CEO是否处于任职初期的均值作为工具变量,表5中的列(1)(2)为回归结果。根据列(1)第一阶段回归结果,工具变量Mean_EarlyYear的回归系数正向显著(α=0.961,p<0.01),说明样本企业CEO任职初期变量与地区CEO任职初期均值显著正相关;根据列(2)回归结果,自变量EarlyYear的估计系数仍然正向显著(α=0.154,p<0.05),与前文结论一致。

表5 内生性检验结果

Table 5 Endogenous test results

变量 (1)(2)(3)(4)EarlyYearGWGWGWMean_EarlyYear0.961***(66.973)EarlyYear0.154**0.120***0.156***(2.430)(3.645)(3.885)IMR10.243*(1.683)Constant0.616***-1.797***-1.943***-1.617**(3.806)(-2.804)(-2.888)(-2.033)Observations7243724372433142ControlsYESYESYESYESIndYESYESYESYESYearYESYESYESYESAdjuestedR20.3080.0880.0880.098

(2)Heckman两阶段法。本文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缓解因样本选择偏差而产生的内生性问题。第一阶段,在原有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入同行业当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等环境信息载体数量的均值作为外生变量,以企业是否披露环境信息的0—1哑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全样本使用Probit模型估计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的概率,并计算IMR系数。第二阶段,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之上加入IMR系数作为新控制变量,表5中的列(3)为回归结果,自变量EarlyYear的估计系数保持正向显著(α=0.120,p<0.01),回归结果与前文结论一致。

(3)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本文采用PSM方法解决样本自选择造成的内生性问题。首先,基于最近邻1∶1匹配原则,从CEO处于非任职初期的样本中选择与CEO处于任职初期样本倾向得分最为相近的样本,选择基准回归中的所有控制变量作为匹配变量,采用Logit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得分,匹配后的两组样本差异不再显著,偏差小于5%(鉴于文章篇幅限制,本文对具体匹配结果予以省略)。其次,对匹配后的样本重新进行回归。表5中的列(4)为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回归结果,自变量EarlyYear的估计系数正向显著(α=0.156,p<0.01),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4.5 稳健性检验

(1)替换变量。第一,替换被解释变量。考虑到企业在环境治理问题上是否表现出“言过其实”对环境维度的影响最为直接和紧密,本文采用彭博ESG评分和华证ESG评分中的环境维度数据替换被解释变量并根据公式(1)重新计算结果。表6中的列(1)为回归结果,EarlyYear的估计系数正向显著(α=0.104,p<0.01),与前文结论保持一致。第二,替换解释变量。相较于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良好市场声誉的年长CEO,年轻CEO普遍具有更强烈的职业忧虑。本文借鉴霍春辉和张银丹(2022)的研究,选择CEO年龄的负数作为替换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此外,本文还采用CEO任期时长的负数替换解释变量。列(2)(3)为回归结果,CEOage的估计系数正向显著(α=0.007,p<0.1),CEOtenure的估计系数正向显著(α=0.027,p<0.01),说明越年轻以及任期越短的CEO职业忧虑程度越高,越有“漂绿”动机,与前文结论一致。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一)

Table 6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I)

变量 (1)(2)(3)GWEGWGWEarlyYear0.104***(2.781)CEOage0.007*(1.798)CEOtenure0.027***(4.739)Constant-1.144-1.577**-1.790***(-1.537)(-2.378)(-2.697)Observations724372437243ControlsYESYESYESIndYESYESYESYearYESYESYESAdjuestedR20.0560.0860.093

(2)动态效应。本文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和二期,以观察新任CEO职业忧虑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表7中列(1)(2)为回归结果,lag1EarlyYear的估计系数正向显著(α=0.084,p<0.05),lag2EarlyYear的估计系数同样正向显著(α=0.116,p<0.01),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表7 稳健性检验结果(二)

Table 7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II)

变量 (1)(2)(3)GWEGWGWlag1EarlyYear0.084**(2.308)lag2EarlyYear0.116***(2.857)EarlyYear0.115***(3.343)Constant-2.131***-2.258***-1.481**(-3.001)(-2.995)(-2.183)Observations590949726554ControlsYESYESYESIndYESYESYESYearYESYESYESAdjuestedR20.0990.1050.083

(3)排除异常事件。鉴于新冠疫情突发事件对企业带来较大影响,本文剔除2020年的样本后再次回归,表7中列(3)为回归结果,EarlyYear的估计系数正向显著(α=0.115,p<0.01),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

4.6 机制分析:新任CEO实现“漂绿”的手段

(1)增加绿色承诺。借鉴严若森和周燃(2023)与游家兴等[24]的研究,本文从企业年报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部分整理并统计与“绿色”相关的词汇数量加1后取自然对数衡量新任CEO做出绿色承诺的程度(Green commitment)。选择MD&A部分的原因在于该内容不仅包含了企业管理者对过去一年发展状况的讨论与分析,而且展示了管理者对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能够反映出管理者当年对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否持有积极态度。借鉴江艇(2022)的研究,本文采用两步法对该中介变量进行检验。从表8列(1)的结果可知,解释变量EarlyYear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α=0.047,p<0.1),说明为缓解因环境绩效压力而产生的职业忧虑,新任CEO倾向于做出更多的绿色承诺以获得政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假设H2a得以验证。

表8 机制分析检验结果

Table 8 Test results of mechanism analysis

变量 (1)(2)(3)GreencommitmentGM_innovationGT_innovationEarlyYear0.047*-0.110**-0.064**(1.824)(-2.162)(-2.462)Constant-1.374***-2.998***-3.236***(-2.872)(-2.969)(-4.544)Observations724372437243ControlsYESYESYESIndYESYESYESYearYESYESYESAdjuestedR20.3360.2160.261

(2)减少绿色创新。绿色创新可被划分为绿色管理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席龙胜和赵辉,2022)。绿色管理创新是指企业为将绿色理念融入企业经营活动中所采用的创新性管理方法与技术。本文参考李维安等(2019)、席龙胜和赵辉(2022)的研究,选用上市公司是否通过ISO9001认证、ISO14001认证以及是否披露环保管理制度体系、环保教育培训、环保专项行动等指标进行得分加总,衡量企业绿色管理创新(GM_innovation)。绿色技术创新是指开发并使用能够在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中减少能耗并降低污染的环保技术。本文参考刘金科等(2022)的研究,采用企业当年绿色专利申请数加1取对数衡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GT_innovation)。从表8中列(2)(3)的结果可知,解释变量EarlyYear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α=-0.110,p<0.05)、(α=-0.064,p<0.05),说明为缓解因业绩压力而产生的职业忧虑,新任CEO倾向于减少绿色创新。假设H2b得以验证。

5 进一步分析

5.1 异质性分析:内外部环境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治理效应

5.1.1 内部约束

(1)企业产权属性。不同的企业产权属性下管理者的经营目标存在差异,这将直接影响管理者的“漂绿”动机,因此研究企业产权属性的异质性具有必要性。国有企业通常承担着社会发展责任与政治目标,国企CEO的职业忧虑并不主要体现在为赢得股东和市场的认可从而提升企业业绩,而是更多体现在如何获得社会公众和组织的认可从而实现政治晋升。因此本文认为,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新任CEO的“漂绿”动机将被约束。本文采用分组回归考察企业产权属性造成的异质性。表9中的列(1)(2)为分组回归结果,组间差异系数显著,且国有企业样本组解释变量EarlyYear的估计系数大小和显著性(α=0.079,p<0.1)均小于非国有企业样本组(α=0.154,p<0.01),说明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新任CEO为平衡财务绩效压力和环境绩效压力而采取“漂绿”策略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当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核心不单是财务绩效时,企业“漂绿”行为能够得到良好改善。

表9 内部约束检验结果

Table 9 Test results of internal constraints

变量 产权属性(1)(2)国有非国有企业规模(3)(4)大规模小规模EarlyYear0.079*0.154***0.083*0.140***(1.880)(2.966)(1.878)(3.013)Constant-2.454**-1.283-4.707***0.516(-2.340)(-1.461)(-3.894)(0.501)Observations3601364233763867ControlsYESYESYESYESIndYESYESYESYESYearYESYESYESYESAdjuestedR20.0930.0990.1240.076组间系数差异0.757***0.056**

(2)企业规模。资源是CEO进行战略决策的基础,而企业规模则象征着企业资源是否雄厚,是影响管理者“漂绿”动机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探讨企业规模的异质性。相较于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丰富的人力、技术和资金资源能够缓解新任CEO的资源约束,为其进行绿色创新活动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且大规模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更强,对CEO决策失误的容忍程度更高。因此本文认为,在大规模企业中,新任CEO承受的约束和压力更小,“漂绿”动机更弱。本文按照企业资产总额的均值将样本划分为小规模企业和大规模企业,采用分组回归考察企业规模造成的异质性。表9中的列(3)(4)为分组回归结果,组间差异系数显著,且大规模企业样本组解释变量EarlyYear的估计系数大小和显著性(α=0.083,p<0.1)均小于小规模企业样本组(α=0.140,p<0.01),说明相比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的新任CEO因职业忧虑而采取“漂绿”策略的可能性更小。

5.1.2 外部监督

(1)社会审计监督。作为出具专业审计意见的第三方,社会审计机构在提高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质量的社会审计监督能够限制CEO的自利行为,减少其短视决策。基于此,本文探讨社会审计监督的异质性。相对于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更高,也更加关注企业的环境事项,能够发挥更大的监督效应。因此本文认为,当企业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时,新任 CEO因职业忧虑而产生的“漂绿”动机将被削弱。本文采用分组回归考察社会审计监督造成的异质性。表10中的列(1)(2)为分组回归结果,组间差异系数显著,且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样本组解释变量EarlyYear的系数不显著(α=0.001,p>0.1),说明更强的社会审计监督能够缓解因新任CEO职业忧虑而导致的企业“漂绿”行为。

表10 外部监督检验结果

Table 10 Test results of external supervision

变量 社会审计监督(1)(2)国际四大审计非国际四大审计媒体监督(3)(4)高负面报道低负面报道EarlyYear0.001 0.133***-0.021 0.126***(0.006)(3.716)(-0.219)(3.676)Constant-7.683***-0.373-2.187-1.333*(-4.583)(-0.510)(-1.599)(-1.914)Observations95662878506393ControlsYESYESYESYESIndYESYESYESYESYearYESYESYESYESAdjuestedR20.2400.0550.1460.077组间系数差异0.132***0.147***

(2)媒体监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新闻报道的敏感度日益提升,媒体成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工具。基于此,本文探讨媒体监督的异质性。一方面,媒体可以通过对企业“漂绿”行为的持续性追踪报道引起消费者和相关监管部门对企业的质疑和监督,进而增加企业的“漂绿”成本负担;另一方面,负面报道缠身的企业往往面对更大的舆论压力和社会关注程度,这将增加企业“漂绿”行为的曝光风险,影响企业声誉。因此本文认为,媒体的负面新闻报道能够发挥监督作用,越多的负面新闻报道越能够抑制新任CEO的“漂绿”行为。本文按照网络和报刊负面报道数量的均值将样本划分为低负面新闻报道组和高负面新闻报道组,采用分组回归考察媒体监督造成的异质性。表10中的列(3)(4)为分组回归结果,组间差异系数显著,且高负面报道组的解释变量EarlyYear的系数为负向但不显著(α=-0.021,p>0.1),说明更强的媒体监督能够缓解因新任CEO职业忧虑而导致的企业“漂绿”行为。

5.2 调节效应分析:前任CEO绿色创新的“时间溢出效应”

为进一步探究防范治理企业“漂绿”行为的有效措施,本文从绿色创新的“时间溢出效应”切入,分析前任CEO对绿色创新的投入是否能够抑制新任CEO因职业忧虑而诱发的“漂绿”倾向。从研发投入到产出之间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前任CEO研发投入所产生的成果会被继任CEO获得,该现象被称为研发的“时间溢出效应”[25]。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数据,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时间一般为3年左右,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一般分别为1年、0.5年左右,因此绿色创新存在“时间溢出效应”。新任CEO出于对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的考虑,往往选择避免绿色创新投入。由于绿色创新的“时间溢出效应”,如果前任CEO进行绿色创新活动的成果被新任CEO继承,便可极大地缓解新任CEO的资金压力。此外,相较于外部聘任的CEO而言,内部聘任的CEO更加了解企业现状,为适应岗位而需要付出的时间成本更低,也更加了解如何高效利用前任CEO绿色创新成果促进企业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平衡。因此,相较于外部聘任的CEO,来自企业内部的CEO在前任CEO绿色创新的“时间溢出效应”影响下,“漂绿”动机更低。

本文采用企业当年获得的绿色专利授权数量加1后取对数衡量绿色创新的“时间溢出效应”,并构建新任CEO职业忧虑与绿色专利授权数的交乘变量(EarlyYear_Authorization),考察绿色创新“时间溢出效应”的调节作用。表11中列(1)结果显示,交乘项EarlyYear_Authorization系数负向但不显著(α=-0.040,p>0.1),说明新任CEO在继承前任CEO的绿色创新成果后,“漂绿”倾向并不明显。进一步地,本文将CEO来源划分为内部晋升和外部聘任。列(2)(3)的结果显示,当CEO来源为内部晋升时,交乘项EarlyYear_Authorization的系数负向显著(α=-0.091,p<0.1),说明来自内部晋升的CEO在继承前任CEO成果后更擅长利用绿色创新成果采取实际绿色行动,“漂绿”行为得到抑制,与预期相符。

表11 绿色创新的“时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

Table 11 Test results of time spillover effect of green innovation

变量 (1)(2)(3)GW内部晋升外部聘任EarlyYear_Authorization-0.040-0.091*0.014(-1.047)(-1.794)(0.220)EarlyYear0.133***0.251***-0.016(3.709)(5.029)(-0.299)Authorization-0.029-0.019-0.045(-0.882)(-0.437)(-1.007)Constant-1.835***-2.249**-1.340(-2.766)(-2.483)(-1.635)Observations724339653278ControlsYESYESYESIndYESYESYESYearYESYESYESAdjuestedR20.0890.0980.100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1-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新任CEO职业忧虑视角探讨新任CEO对企业“漂绿”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内在机制。经过实证分析后发现:新任CEO因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双重压力而具备较高的职业忧虑,将诱发机会主义倾向,加剧企业“漂绿”行为,以期在满足股东财务绩效考核标准的同时,也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求。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新任CEO通过增加低成本绿色承诺并减少绿色创新实践加剧企业“漂绿”行为。为深入探索相应的防范治理措施,本文从企业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两个层面展开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新任CEO因受社会目标约束,“漂绿”动机更弱。相比小规模企业,大规模企业新任CEO因受到的资源约束更小,“漂绿”动机也更弱。良好的社会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可以抑制新任CEO因职业忧虑展开的企业“漂绿”行为。此外,进一步考察绿色创新“时间溢出效应”所发挥的负向调节作用发现,新任CEO继承前任CEO的绿色创新投入成果能够有效削弱其“漂绿”动机,减少企业“漂绿”行为。并且当新任CEO来自内部晋升时,该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6.2 理论贡献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已有研究主要基于业绩压力分析CEO职业忧虑,本文从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双重压力视角分析CEO职业忧虑这一个人心理因素,不仅拓展了CEO职业忧虑的理论分析,而且为研究企业“漂绿”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第二,验证了增加低成本绿色承诺并减少绿色创新是新任CEO实现“漂绿”的手段,拓展了CEO心理因素与其后期行为之间的分析视域以及对企业“漂绿”行为的路径识别。第三,分析了企业内部约束、外部监督以及绿色创新“时间溢出效应”的治理作用。一方面,为研究防范治理企业“漂绿”行为提供了新视角;另一方面,绿色创新“时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性从侧面说明了绿色文化的传承与熏陶对企业实现绿色转型意义显著。

6.3 政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企业、市场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企业层面。第一,完善CEO考评机制。上述研究结论表明,财务绩效和环境绩效的双重压力将加剧新任CEO的职业忧虑程度,进而诱发其采取策略性信息披露的行为。然而国有企业CEO的考核标准兼顾了社会目标,极大缓解了新任CEO对短期财务绩效提升的忧虑程度,使其“漂绿”动机更弱。因此,企业制定CEO考评机制时,应遵从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摒弃“业绩至上”的考核标准,将环境治理贡献一同纳入考评机制。第二,加强构建企业绿色文化。研究结论表明,新任CEO尤其是从内部晋升的CEO如果继承了前任CEO的绿色创新投入成果,便能够有效抑制企业“漂绿”行为,这与企业绿色文化的构建与传承息息相关。前任CEO愿意进行绿色创新投资,反映出前任CEO的绿色理念,这将自上而下影响企业全体员工的绿色认知,新任CEO在具备绿色文化的企业环境中,“漂绿”动机更弱。由此可见,企业应通过构建绿色文化教育、绿色管理体系、制定绿色目标等方式加强绿色文化的构建,进而提升管理者的绿色认知,有效治理企业的“漂绿”现象。

(2)市场层面。第一,加强经理人市场制度建设。通过构建经理人征信档案等方式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评价经理人综合素质,构建经理人职业准入门槛,引导CEO重视个人声誉,积极考虑短期利益与长期职业发展间的平衡。第二,放宽对小规模企业的绿色信贷约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大规模企业能够提供雄厚的资源支持,大规模企业新任CEO的“漂绿”倾向远低于小规模企业。为了缓解因容错成本高、缺乏资金支持等原因造成的小规模企业绿色转型难问题,应放宽对小规模企业的绿色信贷约束,注入更多“耐心资本”,缓解新任CEO的绿色融资压力。

(3)政府层面。第一,规范企业ESG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目前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多为定性形式,定量信息并不充分,因此相关部门在制定信息披露评价体系时,可要求企业增加定量信息以提升披露信息质量。第二,充分发挥社会审计监督和媒体监督力量,提升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及时对审计人员和新闻媒体所反映出的企业“漂绿”行为加强监管。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仍然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本文仅采用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未进一步考虑行业异质性或区域经济特征,使得潜在的关键调节变量未被纳入分析。其次,本文受研究范围限制,尽管对CEO性别、学历等异质性特征加以控制,但未能对CEO异质性特征进行全面细化分析,使得研究结果未能捕捉到不同领导特征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从而限制了结论的全面性。最后,本研究的实证分析数据集还存在更新空间。

本文的研究展望如下:第一,未来可基于公司类型进行分组探讨,如重污染企业、工业企业等,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漂绿”行为的情境化边界条件。第二,未来可基于CEO异质性特征展开更加深入的分析,并根据CEO背景提出差异化的政策建议。第三,未来可对数据进行更新,以进一步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黄溶冰,赵谦.演化视角下的企业漂绿问题研究:基于中国漂绿榜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18,39(4):11-19.

[2] 蔡贵龙,张亚楠.基金ESG投资承诺效应——来自公募基金签署PRI的准自然实验[J].经济研究,2023,58(12):22-40.

[3] 肖红军,张俊生,李伟阳.企业伪社会责任行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3,31(6):109-121.

[4] DELMAS M A,BURBANO V C.The drivers of greenwashing[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11,54(1):64-87.

[5] 李学峰,蔡新怡.企业ESG表现具有同伴压力效应吗[J].财经论丛,2024,40(10):70-80.

[6] HU S,WANG A L,DU K R.Environmental tax reform and greenwashing: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J].Energy Economics,2023,124:106873.

[7] 李志斌.内部控制与环境信息披露——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77-83.

[8] 崔静,冯玲.职业忧虑、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与企业创新——基于新任CEO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1):136-142.

[9] 张行.业绩变动、董事会治理与高管离职行为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24,27(3):213-225.

[10] 刘祎,尹云龙,杨旭.数量或质量:环境信息披露对绿色创新的影响[J].科研管理,2024,45(4):166-174.

[11] HAMBRICK D C,MASON P A.Upper echelons:the organization as a reflection of its top manager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4,9(2):193-206.

[12] 黄溶冰,陈伟,王凯慧.外部融资需求、印象管理与企业漂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35(3):81-93.

[13] FAMA E F.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0,88(2):288-307.

[14] 张欣,董竹.连锁股东与企业创新[J].南开经济研究,2023,39(2):161-179.

[15] 林宏妹,陈选娟,吴杰楠.高管任期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职业生涯忧虑” 的研究视角[J].经济管理,2020,42(8):51-67.

[16] 刘景东,江珊.创新可以持续吗——过渡期新任CEO印象管理与企业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14):74-82.

[17] 许言,邓玉婷,陈钦源,等.高管任期与公司坏消息的隐藏[J].金融研究,2017,60(12):174-190.

[18] 解学梅,朱琪玮.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如何破解 “和谐共生” 难题[J].管理世界,2021,37(1):128-149.

[19] 毛玲玲.ESG本土化的挑战与目标共识[J].江汉论坛,2024,67(9):129-133.

[20] CHEN Y,TANG G Y,JIN J F,et al.Linking market ori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strategy,employee′s environmental involvement,and environmental product qua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5,127(2):479-500.

[21] HUANG J W,LI Y H.Green innovation and performance:the view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nd social reciprocity[J].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17,145(2):309-324.

[22] GATTI L,PIZZETTI M,SEELE P.Green lies and their effect on intention to inves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1,127(3):228-240.

[23] ZHANG D Y.Green financial system regulation shock and greenwashing behaviors: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J].Energy Economics,2022,111(C):106064.

[24] 游家兴,于明洋,曹旭,等.政府环境关注与企业环境治理——基于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分析的视角[J].管理评论,2024,36(5):235-247.

[25] 王红建,张振堃,吴静桦.国有企业研发创新存在任期周期性规律吗[J].财贸经济,2024,45(2):158-172.

(责任编辑:梅岚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