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化如何驱动绿色创新
——知识整合与组织合法性的作用

朱雪春,潘 静,杜建国

(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212013)

摘 要:绿色创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服务化是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化获取价值与资源,促进绿色创新活动。通过构建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并探究知识整合、组织合法性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揭示服务化驱动绿色创新的路径及边界。基于252份问卷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发现: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与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具有积极影响;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组织合法性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以及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组织合法性正向调节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结论可深化服务化与绿色创新研究,并为促进绿色创新提供指导。

关键词:绿色创新;服务化;知识整合;组织合法性;驱动路径

How Servitization Drives Green Innovation: The Role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Zhu Xuechun, Pan Jing, Du Jianguo

(School of Management,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Green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the achievement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goals. Green innovation reflects the activ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to achiev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for enterprises to gain gree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but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deepe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herefore, how to drive green innovation has received wide attention. Focusing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green innovation, scholars have explored the impact of stakeholder pressur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customer and supplier participation and consumer green preferences on green innovation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general, the existing research has mainly explored the driving factors of green innovation from an external perspective while neglecting the internal driving force of green innovation. Servitiz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promote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value and resources obtained through servitization are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innovation activities. In the face of the growing demand for green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need to keep implementing green innovation activities, and make use of servitization to create value and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green innovation.

This study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impact of servitiz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Among them, servitization is divided into product-oriented service and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industries such as machinery, automobiles, metallurg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s, a total of 355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through on-site and online approaches, with 252 valid questionnaires obtained.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is then adopt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act of servitiz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Meanwhile, the study explor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and the path and boundaries of the impact of servitiz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are revealed.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First, product-oriented service and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positively affect green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Seco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positively affects green innovation. Third, knowledge integration plays a partially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product-oriented service and green innovation, and also plays a partially mediating effect between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and green innovation. Meanwhile, knowledge integration plays a stronger mediating role between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and green innovation. Fourth,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oriented service and green innovation,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and green innovation, and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Last,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not only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between product-oriented service and green innovation, but also positively moderat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between customer-oriented service and green innovation.

Revolving around the core proposition of how to drive green innovation, this study deep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servitiz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and reveals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vitization, the study explores the mechanism of servitiz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which enriches the antecedents of green innovation and expands the application fields of servitization. Secondly, the study explores 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between servitiz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reveal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between servitiz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clarifies the role path of servitization in green innovation, and expands the channels for servitization to exert value in green innovation. Finally, by analyzing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between servitiz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as well as between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it clarifies the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 effect of servitiz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and the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extension for the influence of servitization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on green innovation.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this study. First, the cross-sectional data and limited surveyed enterprise samples could introduce bias; second,except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it fails to delve into other contextual factors such as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and leadership styles, which may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vice-oriented and green innovation. In the future, more contextual factors will be explored in depth.

Key WordsGreen Innovation; Servitization; Knowledge Integration;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Driving Path

DOI10.6049/kjjbydc.202301035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07-0101-10

收稿日期:2023-01-07

修回日期:2023-03-01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2022SJZD028);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C-c/2021/01/04)

作者简介:朱雪春(1983-),男,江苏张家港人,博士,江苏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潘静(1995-),女,江苏淮安人,江苏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绿色创新;杜建国(1970-),男,四川合江人,博士,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绿色发展。

0 引言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其中,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创新是关键。绿色创新是指企业为了缓解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或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而采用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技术、产品和流程等,既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1]。随着绿色发展逐渐深入,绿色创新的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Rui&Lu[2]发现,利益相关者压力能够加快企业绿色创新进程;孙冰等[3]指出,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积极作用;Zhao等[4]认为,顾客参与和供应商参与有助于激励企业绿色创新;曲优等[5]指出,消费者绿色偏好能够影响供应链协同绿色创新决策。总体而言,现有研究主要基于外部视角探究绿色创新驱动因素,忽略了绿色创新内生动力。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融合和商业模式不断创新,服务化逐渐成为制造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良好绩效的重要途径(简兆权和伍卓深,2011)。《中国制造2025》指出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总体导向。其中,服务化意味着向价值链高端发展。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注重服务要素投入,进而实现由单纯产品制造商到产品服务供应商的转变。格力以服务顾客为宗旨,围绕舒适健康、节能环保多维度开展研发,并提供安装、保养、维护升级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由此实现良性发展。服务化注重高级要素资源配置,能够促进生产力升级,提高技术创新效率,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因而受到学界高度关注。部分学者研究发现,服务化有利于企业绿色发展。例如,许冬兰和张新阔(2021)基于污染改善与环境TFP双重视角证实,服务化能够增加绿色福利;Coreynen等[6]认为,服务化有助于削减高污染性生产环节,是实现节能增效并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Doni等[7]指出,服务化能够减少能源消耗,提升环境绩效,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也有学者认为,服务化在绿色发展中的作用存在差异。例如,李振洋和金文翰(2022)指出,市场竞争环境下,服务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李颖和许月朦[8]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服务化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抑制作用。可见,关于服务化与企业绿色发展的关系,现有文献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研究。

已有文献主要从外部视角探究绿色创新前因,可为本文研究提供借鉴,但也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服务化是企业提升效益与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绿色创新能够体现出企业变革传统发展模式并积极寻求绿色解决方案的能力。现有文献尚未深入探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的关系,服务化对绿色创新有何影响这一问题亟待探究。其次,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路径尚不明确。根据资源匹配机制,知识整合能够促进知识流动、重组和增值,为企业理解与利用各类知识提供理论解释。无论是服务化还是绿色创新均需要企业搜寻和整合多元化知识。知识整合与服务化、绿色创新密切相关,不同服务模式制定和实施均以市场知识为基础。企业通过对市场知识进行挖掘、理解、吸收和转化推动知识整合,构建绿色创新知识库,从而促进绿色创新[9]。知识整合在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有待探讨,需要进一步厘清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路径。最后,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边界条件尚不明确。针对服务化与绿色发展的关系,现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原因可能在于未分析相关情境因素的影响。合法性理论认为,组织合法性既是创新动机也是获取知识、技术等资源的有利条件,能够影响企业行为决策。绿色创新与服务化均依据利益相关方诉求,组织合法性能够体现社会公众、商业团体和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认同,帮助企业更好地获取外部资源,为创新活动提供支持。不同的组织合法性可能对企业产生差异化影响。由此,有必要深入探讨组织合法性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调节作用,以明晰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边界条件。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探讨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并以知识整合作为中介变量,揭示其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路径,同时考虑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以期厘清服务化与绿色创新关系间的边界条件。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下:第一,现有文献侧重探究驱动绿色创新的外部动力,未充分关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绿色创新内生动力。本文基于服务化视角,深入分析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探寻绿色创新内生动力,可拓展绿色创新驱动研究视角。第二,以往研究大多关注服务化对绿色绩效的影响,本文以知识整合作为中介变量,厘清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传导机制,揭示服务化与绿色创新的内在关系。第三,现有文献未能深入分析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情境因素,本文以组织合法性作为调节变量,探究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边界,以期揭示不同组织合法性情境下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差异化影响,为现有研究分歧提供解释。总之,本文揭示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路径及边界,明晰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拓展服务化与绿色创新研究,为动态环境下企业通过服务化驱动绿色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服务化与绿色创新

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从单纯提供产品转变为提供“产品+服务包”,或以顾客为中心,提供产品、服务支持、自助服务与知识组合的行为[10]。Mathieu[11]依据制造企业提供服务支持的目的差异,将服务化分为产品导向服务化与客户导向服务化。之后,不少学者沿用上述分类方法展开服务化研究。例如,陈菊红等(2017)分析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组织要素匹配关系;王娟和蓝海林(2020)探讨产品导向服务化和客户导向服务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服务化分为产品导向服务化与客户导向服务化。随着绿色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废物循环、绿色产品设计或环境管理等方式积极推进绿色创新。服务化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影响资源配置方向,而且可以影响资源利用方式,因而对企业绿色价值创造具有重要影响[12]

产品导向服务化是围绕产品本身制定的运营模式,服务与产品间具有较强的连结性,企业提供安装、培训、检修和维护升级等基础性服务,旨在确保产品正常运行或帮助客户对产品进行访问。首先,相较于传统产品,产品导向服务化能够帮助企业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推动产品变革,促进创新迭代,促使企业将环保材料嵌入产品设计,有利于产品回收与再利用,从而促进产品绿色性能提升[13]。其次,产品导向服务化利用附加服务嵌入消费市场,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多元化知识资源,丰富知识储备,进而推动绿色知识体系重构,助力企业绿色技术进步和新技术应用[14]。最后,在服务产品创造过程中,与市场密切交互有助于企业理解和把握市场需求,更有针对性地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实现产品嵌入简约化、绿色化、可回收等服务设计,从而推动绿色创新。此外,为提升服务效率与品质,企业需要不断优化产品保障流程,实现资源节约与能源减耗,从而促进绿色创新。

客户导向服务化是指服务不与产品捆绑销售的运营模式,服务接收者是客户,企业提供能够完成客户组织使命、实现收益共享的系统集成与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优化与供应商产品相关的流程、行为和战略。首先,客户导向服务化的核心是满足客户需求。企业通过主动参与顾客业务流程积极与顾客交流,有助于深化对顾客偏好的理解并挖掘其潜在需求(李靖华等,2019),进而创造新产品以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其次,客户导向服务化模式注重对知识、信息、技术等高级服务资源的配置,有利于企业优化技术结构与原有技术范式,构建生态技术体系,从而提升绿色创新成功率。同时,服务要素所占用资源较少,有助于企业精简资源基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构建高效的运营流程。最后,企业不断为客户创新价值,能够提升客户忠诚度(胡查平等,2018)。这既有助于推动企业思考新产品或服务的功能与属性,进而瞄准环保技术前沿实现绿色研发,也有助于企业获取客户基于信任关系传递的绿色知识,实现知识积累,从而为研发绿色产品与工艺提供动力。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a:产品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1.2 服务化与知识整合

知识整合是企业对不同类型知识进行辨别、解码、融合与重构的过程。企业通过知识整合与创造,能够优化知识结构并产生新知识,有利于创新绩效提升[15]。实现知识整合,企业需要有效提炼内部知识并积极探索外部知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服务化被视为企业进一步获取、整合及重构资源以实现变革的有效方式(周大鹏,2021)。服务化能够促使企业服务行为贯穿于产品生产全过程,帮助企业收集不同渠道知识,为知识管理活动提供知识资源。产品导向服务化与客户导向服务化均有助于知识共创(蒋楠等,2016),进而丰富企业知识库,推动知识整合。同时,企业为巩固和提升服务化效果,需要及时关注客户对服务产品的感知,培养并提升资源整合与协调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上述知识。这不仅能够为企业知识整合奠定坚实基础,而且可以提高知识整合行为的有效性,优化知识整合效果。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a:产品导向服务化对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b: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1.3 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

知识整合体现为企业重新梳理知识资源,积极推进知识交互,进而促进知识有序流动与有机融合。知识整合可以帮助企业夯实知识基础,促使企业创新行为产生[16]。推动内部与外部绿色环保知识有效结合,对企业绿色创新至关重要[17]。首先,知识整合能够帮助企业整合分散在组织内部的环保知识,提高知识资源利用率,促使环保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绿色创新。其次,企业异质性知识吸收行为有助于新知识产生,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并促进绿色知识体系重构,从而为绿色创新提供技术保障。最后,对不同知识资源进行吸收、融合能够增强企业对外部动态环境的灵敏性,帮助企业精准定位并快速匹配创新知识,使企业有目的地开展环保技术创新,从而降低研发风险。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1.4 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

本文认为,知识整合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重要传导作用。服务化能够帮助企业获取客户、供应商等利益相关方的绿色环保知识,促进知识体系更新与知识整合。随着社会对绿色发展越来越重视,客户期望所用产品低能耗、简单化、无污染,对身体无伤害。因此,企业需要考虑将绿色环保知识内化于产品和服务。知识整合有助于异质性知识在企业内部有机融合,加快企业知识库更新,促进企业对不同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进而提升知识利用效率,推动绿色创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a: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中介作用;

H4b:知识整合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中介作用。

1.5 组织合法性的调节作用

组织合法性是指政府、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以社会体系内既有规范、价值观、信念和定义为评判标准,对企业行为适当性和合理性的感知与认可[18]。组织合法性具有显著外部性与传递性特征,企业获得组织合法性能够促使自身与相关组织受益(宋晶和陈劲,2019)。首先,组织合法性能够帮助企业获取政府、供应商等相关方的知识与技术等资源,深化企业对市场需求动向的理解[19],进而激励企业利用市场知识开发生态产品。其次,社会公众认可与支持能够提升企业形象,帮助企业克服经营行为的合法性障碍,提高产品市场接受度[20]。良好的市场表现能够确保研发资金充足,进而为企业实现服务产品交付和加大绿色创新投入提供坚实的基础。最后,组织合法性能够增强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联结性,减少冲突与分歧,促使双方对产品服务方案与技术规范达成共识[21]。这可为企业根据服务化模式优化工艺流程与产品结构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动企业通过服务化实现技术升级,从而实现绿色新产品研发。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a:组织合法性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H5b:组织合法性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组织合法性能够反映社会公众对企业行为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中,高组织合法性企业运营模式与价值主张往往更能被客户、供应商、投资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认同,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利用并转化资源[22]。同时,高组织合法性企业能够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增强利益相关者分享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意愿,从而丰富自身知识来源。此时,企业进行知识整合能够拥有更多选择,从而有助于绿色创新。此外,高组织合法性有助于企业构建关于吸收能力方面的惯例,深化企业对复杂知识和技术的理解,进而融合与重组内外部知识资源[23]。绿色创新需要企业将绿色环保知识与自身知识有效整合,而高组织合法性能够促进企业内外部知识交互,使不同类型知识充分融合,进一步提升知识整合效率,从而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组织合法性在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1.6 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基于前文假设,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中介作用,组织合法性在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组织合法性水平越高,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由此进一步推论,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通过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作用路径可能受组织合法性的影响,即存在被调节的中介作用。较高的组织合法性水平能够帮助企业获得客户、供应商、投资者、政府等利益相关者认可,拓展知识来源渠道,进而为知识整合奠定基础,强化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当组织合法性水平较低时,企业可能难以获取与整合外部资源,进而无法驱动绿色创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7a:组织合法性正向调节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组织合法性水平越高,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越显著;

H7b:组织合法性正向调节知识整合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组织合法性水平越高,知识整合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越显著。

综上所述,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Fig.1 Theoretical model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来源与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以开展服务化业务的制造企业为调研对象。调研分为预调研与正式调研两个阶段,在预调研阶段,对部分企业开展问卷调查以获取企业反馈,形成正式调查问卷;在正式调研阶段,采用现场发放和网络发放两种方式收集数据。调查范围主要包括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涉及机械、汽车、冶金、化工等行业。共发放问卷355份,回收问卷286份,剔除填写不完整、不清楚及填答规律性较强的34份问卷,最终得到有效问卷2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0.99%。

2.2 变量测量

为了确保研究信度与效度,借鉴现有文献中的成熟量表并加以完善,本文采用Likert 5点量表进行测量,1~5分依次表示被调查者对测量题项表述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认可程度。

产品导向服务化(POS)与客户导向服务化(COS)。参考Vargo&Lusch(2004)、陈菊红等(2020)的研究成果,产品导向服务化量表包含4个题项,分别是“企业竞争优势建立在现有产品价值上”、“企业会基于产品给客户提供安装、使用培训等服务”、“企业会为已安装产品提供预防性保养、维修、维护等基础服务”、“企业经常就产品的服务价值创造和增值进行讨论”;客户导向服务化量表包含4个题项,分别是“企业经常根据客户反馈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时刻关注已安装产品的运行状况以有效帮助客户优化业务流程”“企业会给客户提供信息/设计/咨询等高级服务”“企业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功能定制服务”。

知识整合(KI)。参考Kuen-hung&Teresa(2014)、徐建中等[24]的研究成果,量表包括5个题项,分别为“企业可以高效地吸收和运用外界异质性知识”“企业能够有效地将外界知识融入到创新实践中”“企业员工能弄清楚比较难懂的知识”“企业员工能将难懂的知识理解后分享给他人”“企业能运用不同的技能和创新知识开发出新产品”。

绿色创新(GI)。借鉴Chiou等(2011)、奉小斌和刘皓(2021)的研究成果,量表包含5个题项,分别是“企业采用环境友好型原材料”、“企业在研发与生产过程中减少资源和能源消耗”、“企业重视产品的可回收性、可重用性和可分解性”、“企业使用清洁技术减少废气/废物排放”、“企业会重复利用原材料和循环使用废旧物”。

组织合法性(OL)。参考杜运周等(2021)、王玲玲等(2017)的研究成果,量表包括6个题项,具体为“顾客高度评价企业产品”“供应商希望与企业做生意”“投资者愿意与企业接洽”“竞争者对企业很尊重”“政府高度评价企业的经营行为”“员工会自豪地告诉别人他们是企业的成员”。

此外,借鉴白景坤等(2020)的研究成果,本文选择企业年龄、企业性质、企业规模和企业所属行业作为控制变量。

3 实证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数据,由于数据来自相同评分者,故可能出现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对此,本文采用Harman单因子分析法进行检验,对所有测量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未旋转的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为34.27%,小于40%的临界值,说明无严重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利用SPSS软件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表1显示,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知识整合、组织合法性与绿色创新间相关系数显著,可进行后续检验。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与各变量平均变异萃取量的平方根

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square root of average variation extraction results of variables

注:*、**、***分别表示在p<0.05、p<0.01、p<0.001的水平上显著(双尾检验),下同;下三角为各变量相关系数,对角线加粗斜体为各变量平均变异萃取量AVE的平方根

变量均值标准差1 2 3 4 5 6 7 8 9 1.企业年龄3.310 1.093—2.企业规模2.468 1.0910.466∗∗—3.企业性质3.798 1.544-0.244∗∗-0.211∗∗—4.所属行业4.635 2.232-0.086-0.152∗-0.012—5.产品导向服务化3.681 1.0270.0090.076-0.0730.0510.8506.客户导向服务化3.857 0.898-0.0260.1200.0480.0020.292∗∗0.7897.知识整合3.698 0.961 -0.129∗0.014 0.024-0.0410.282∗∗0.328∗∗0.8418.组织合法性3.681 0.907 -0.023 0.086 0.040 -0.039 0.329∗∗0.347∗∗0.341∗∗0.8109.绿色创新3.770 0.939-0.060-0.0660.038 0.024 0.277∗∗0.269∗∗0.402∗∗0.260∗∗0.846

3.3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利用SPSS和Amos软件对研究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表2显示,各变量Cronbach's ɑ系数、组合信度CR均大于0.7,说明研究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同时,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知识整合、组织合法性以及绿色创新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各变量平均变异萃取量AVE均大于0.5,说明研究量表具有较高的聚敛效度。由表1可知,变量平均变异萃取量AVE的平方根大于变量间相关系数,说明研究量表具有较高的区分效度。

表2 信效度检验结果

Table 2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est results of variables

变量最小因子载荷系数Cronbach's ɑ值CRAVE产品导向服务化0.7900.911 0.9120.723 客户导向服务化0.7310.868 0.868 0.623 知识整合0.7730.923 0.923 0.707 组织合法性0.7260.9180.9190.656绿色创新0.7950.925 0.9260.715

3.4 假设检验

本文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服务化、知识整合、组织合法性与绿色创新间的关系。

3.4.1 主效应与中介效应检验

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主效应检验结果,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M1是控制变量对绿色创新影响的检验结果,在M1的基础上,M2加入自变量产品导向服务化与客户导向服务化,结果显示,产品导向服务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205,p<0.001),客户导向服务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225,p<0.001)。由此说明,产品导向服务化与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1a和H1b得到验证。

表3 主效应与中介效应回归分析结果

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es of main effect and mediating effect

注:括号内为标准误,下同

变量绿色创新M1M2M3M4知识整合M5控制变量企业年龄-0.028(0.063)-0.003(0.059)0.032(0.058)0.036(0.057)-0.123(0.059)企业规模-0.038(0.063)-0.089(0.060)-0.069(0.058)-0.095(0.057)0.019(0.060)企业性质0.012(0.040)0.013(0.038)0.012(0.037)0.013(0.036)-0.002(0.038)所属行业0.006(0.027)-0.001(0.025)0.014(0.025)0.007(0.024)-0.026(0.026)自变量产品导向服务化0.205∗∗∗(0.057)0.143∗(0.056)0.194∗∗∗(0.057)客户导向服务化0.225∗∗∗(0.066)0.137∗(0.065)0.280∗∗∗(0.066)中介变量知识整合0.400∗∗∗(0.058)0.315∗∗∗(0.061)R20.0060.1280.1690.2140.165调整R20.0000.1060.1520.1920.145F值0.376 5.986∗∗∗ 10.020∗∗∗9.518∗∗∗8.067∗∗∗

M3检验中介变量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的关系,结果发现,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400,p<0.001),H3得到验证。M5检验自变量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知识整合的影响,结果发现,产品导向服务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194,p<0.001),客户导向服务化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β=0.280,p<0.001)。由此说明,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假设H2a和H2b得到验证。M4检验自变量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中介变量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与M2对比可以发现,M4具有更强的解释效力。同时,产品导向服务化的回归系数从β=0.205(p<0.001)降至β=0.143(p<0.05),客户导向服务化的回归系数从β=0.225(p<0.001)降至β=0.137(p<0.05),但仍显著。由此说明,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4a和H4b得到初步验证。综合M2、M4和M5可以发现,相较于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知识整合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

本文采用Bootstrap方法进一步检验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结果如表4所示。表4显示,在产品导向服务化、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关系间,知识整合Boot95%CI[0.042,0.153],不包含0,表明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中介作用。当控制中介变量知识整合后,Boot95%CI[0.061,0.277],不包含0,表明产品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在客户导向服务化、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关系间,知识整合Boot95%CI[0.056,0.196],不包含0,表明知识整合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中介作用。当控制中介变量知识整合后,Boot95%CI[0.047,0.300],不包含0,表明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因此,知识整合在客户导向服务与绿色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由此,假设H4a和H4b得到验证。

表4 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Table 4 Bootstrap test results of mediating effect

效应类型路径效应值SEBoot 95% CI下限上限相对效应占比(%)直接效应POS→GI0.1690.0550.0610.27764.75间接效应POS→KI→GI0.0920.0290.0420.15335.25直接效应COS→GI0.1740.0640.0470.30059.18间接效应COS→KI→GI0.1200.0360.0560.19640.82

3.4.2 组织合法性的调节效应检验

本文对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并将组织合法性、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组织合法性的交互项、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组织合法性的交互项,以及知识整合与组织合法性的交互项纳入回归模型,构建模型M6—M11检验假设H5a、H5b和H6,结果如表5所示。M7显示,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组织合法性的交互项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10,p<0.05);M9显示,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组织合法性的交互项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48,p<0.05);M11显示,知识整合与组织合法性的交互项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210,p<0.001)。由此表明,组织合法性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以及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假设H5a、H5b和H6得到验证。

表5 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Table 5 Moderating effect test results

变量绿色创新M6M7M8M9M10M11控制变量企业年龄-0.008(0.059)-0.014(0.059)0.001(0.059)0.009(0.059) 0.034(0.057) 0.048(0.056)企业规模-0.077(0.060)-0.076(0.059) -0.093(0.060) -0.098(0.060) -0.081(0.057) -0.068(0.056) 企业性质 0.015(0.038)0.007(0.038) -0.002(0.038) -0.005(0.038) 0.008(0.036) -0.002(0.036) 所属行业0.003(0.026) 0.005(0.026) 0.006(0.026) 0.012(0.025) 0.014(0.025) 0.016(0.024) 自变量产品导向服务化0.203∗∗∗(0.058)0.228∗∗∗(0.059)客户导向服务化0.225∗∗∗(0.068)0.283∗∗∗(0.071)知识整合0.352∗∗∗(0.060)0.408∗∗∗(0.062)调节变量组织合法性0.200∗∗(0.066)0.219∗∗∗(0.067)0.202∗∗(0.067)0.229∗∗∗(0.067)0.152∗∗(0.064)0.183∗∗(0.063)交互项产品导向服务化×组织合法性0.110∗(0.054)客户导向服务化×组织合法性0.148∗(0.060)知识整合×组织合法性0.210∗∗∗(0.062)R20.1190.1340.1160.1380.1880.225调整R20.0980.1090.0940.1130.1680.203F值 5.527∗∗∗ 5.382∗∗∗ 5.348∗∗∗ 5.557∗∗∗ 9.455∗∗∗ 10.107∗∗∗

为了更直观地体现组织合法性的调节效应,本文将大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定为高水平,将小于平均值一个标准差定为低水平,绘制组织合法性的调节效应图(见图2~4)。图2~4显示,无论组织合法性水平如何,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均呈正相关关系。从直线陡峭程度看,当组织合法性处于较高水平时,3组直线陡峭程度明显偏高,表明组织合法性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以及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图2 组织合法性在产品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调节效应

Fig.2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between product-oriented servitiz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图3 组织合法性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调节效应

Fig.3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between customer-oriented servitiz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图4 组织合法性在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的调节效应

Fig.4 Moderating effect of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 between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green innovation

3.4.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本文借助SPSS Process软件进行Bootstrap分析,将调节变量组织合法性平均值加上一个标准差设置为高水平,减去一个标准差设置为低水平,分别对组织合法性处于高水平与低水平状态下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低组织合法性水平下,产品导向服务化通过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间接影响较弱(β=0.052,Boot95%CI[0.007,0.108],不包含0),客户导向服务化通过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间接影响较弱(β=0.065,Boot95%CI[0.003,0.137],不包含0)。高组织合法性水平下,产品导向服务化通过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间接影响较强(β=0.148,Boot95%CI[0.068,0.239],不包含0),客户导向服务化通过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间接影响较强(β=0.194,Boot95%CI[0.092,0.319],不包含0)。由此可见,不同组织合法性水平下,知识整合间接效应差异显著。此外,产品导向服务化—知识整合—绿色创新路径中,调节中介指标为0.053,Boot95%CI为[0.015,0.101],不包含0;客户导向服务化—知识整合—绿色创新路径中,调节中介指标为0.071,Boot95%CI为[0.021,0.140],不包含0。由此说明,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假设H7a和H7b得到验证。

表6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Bootstrap分析结果

Table 6 Bootstrap analysis results of moderated mediating effect

路径调节变量分组EffectSEBoot 95% CIINDEXSEBoot 95% CIPOS→KI→GI低OL0.0520.026[0.007,0.108]0.0530.022[0.015,0.101]高OL0.1480.044[0.068,0.239]COS→KI→GI低OL0.0650.034[0.003,0.137]0.0710.030[0.021,0.140]高OL0.1940.058[0.092,0.319]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推动绿色创新为目标,基于服务化视角探索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揭示知识整合、组织合法性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以及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驱动路径与作用边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对绿色创新与知识整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以服务嵌入为特征的服务化有助于生产模式升级,提升资源利用率,进而降低能源耗损,实现绿色创新。同时,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发展顾客业务关系并获取大量隐性知识,从而促进知识整合。

(2)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且在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更显著。服务化是影响知识整合的重要因素,相较于产品本身的知识,客户提供的知识更为复杂,更能优化知识整合效果,而企业在理解和吸收异质性知识后,更可能激发新的创意,从而助推绿色创新。

(3)组织合法性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以及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高组织合法性情景下,企业获得的积极评价和市场声誉更可能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同时,高组织合法性能够为企业获取资源创造有利条件,进而推动知识整合,丰富企业知识库,促进绿色创新。反之,企业可能难以整合并利用外部资源,进而无法实现绿色创新。

(4)组织合法性正向调节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如果企业能够获得高组织合法性,就容易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支持,从而顺利实现服务产品交付。同时,相关方从服务支持中感受到企业的重视,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服务化为其构建核心价值,进而增强知识分享意愿,进一步推动绿色创新。

4.2 理论贡献

(1)基于服务化视角,探究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拓展绿色创新前因研究与服务化应用领域。现有文献关注服务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探讨服务化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福利的关系。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服务化作为促进企业绩效提升的重要战略,注重制造与服务的耦合,与绿色创新关系密切,但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文献尚未针对服务化与绿色创新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本文聚焦服务化与绿色创新关系,探讨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揭示服务化驱动绿色创新的路径与边界,有助于丰富绿色创新驱动因素研究,拓展服务化应用领域。

(2)探究知识整合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中介作用,揭示知识整合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传导机制,以及服务化对绿色创新的作用路径,拓展服务化在绿色创新过程中的作用渠道。以往研究虽然认识到知识整合的重要性,但未深入分析其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作用。本文深入探讨知识整合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传导作用,弥补当前研究的不足,拓展知识整合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中的应用。

(3)揭示组织合法性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的调节作用,以及知识整合与绿色创新间的调节作用,明晰服务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边界条件,以及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影响的边界条件,拓展服务化与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影响的理论外延。服务化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边界条件,但现有研究尚未对其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合法性理论视角,全面审视服务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组织合法性既是创新动机,也是获取知识、技术等外部资源的重要条件,高组织合法性企业更易被利益相关方青睐,能够更好地发挥服务化的促进作用。本文有助于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拓展合法性理论在创新管理与知识管理领域的应用。

4.3 管理启示

(1)重视服务化在绿色创新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仅依靠销售产品获得利润变得越来越困难,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服务获取更多价值。一方面,工业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以及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风尚。生产过程伴随着资源和能源消耗,同时产出废水、废气、废渣等。企业通过向客户提供租赁、维修、保养、升级等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同时,服务化过程中资源消耗较少,有助于企业以更少消耗创造更高价值,从而推动绿色创新。企业需要重视服务化并结合自身实际,科学地利用服务化促进绿色创新。

(2)开展知识整合,完善企业与客户交流平台,畅通知识交流与融合渠道。研究发现,知识整合在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表明知识整合在服务化与绿色创新间发挥桥梁作用。一方面,企业需要积极探索外部知识,并将其与内部知识整合以形成新的知识,从而奠定创新知识基础。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将绿色环保知识与自身知识有效整合,并将其转化成创新知识基础以丰富绿色创新知识库,从而推动绿色创新。

(3)不同水平的组织合法性会影响服务化、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企业需要实现组织合法性与服务化、知识整合相匹配。当组织合法性水平较高时,服务化、知识整合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实践中,企业既需要积极开展服务化与知识整合,也要加强与供应商、同行、顾客、政府、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联系,提高组织合法性水平,实现服务化、知识整合与组织合法性匹配。高组织合法性能够深化社会公众对企业行为的认知,为企业创新研发提供支持,具体而言,一方面,有助于企业围绕产品与顾客延伸服务,开展产品低碳化、简约化、可回收等创新活动,提高绿色产品市场绩效;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外部资源,弥补自身资源不足,增强自身协调与整合能力,营造有利于绿色研发的组织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绿色创新。

4.4 局限与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本研究采用截面数据,调研样本数量有限,可能存在一定偏差,未来可以收集更多企业样本数据,开展进一步分析。另一方面,本研究虽然考虑了组织合法性这一情境因素,但未对其它情境因素进行深入探讨,如组织惯例、领导风格等,未来可以考虑对更多情境因素进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 解学梅, 朱琪玮. 企业绿色创新实践如何破解“和谐共生”难题[J]. 管理世界, 2021,37(1):128-149,9.

[2] RUI Z Y, LU Y R. Stakeholder pressure,corporate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green innovation[J]. Asian Jour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2021,29(1):70-86.

[3] 孙冰, 丛桂宇, 田胜男. 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研究——战略柔性与区域差异性的双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39(9):94-102.

[4] ZHAO Y, FENG T, SHI H. External involvement and green product innov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18,27(8):1167-1180.

[5] 曲优, 关志民, 叶同. 基于CVaR准则的供应链协同绿色创新动态优化与协调研究[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8,23(4):62-72,80.

[6] COREYNEN W, MATTHYSSENS P, BOCKHAVEN W V. Boosting servitization through digitization: pathways and dynamic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for manufacturer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7,60:42-53.

[7] DONI F, CORVINO A, MARTINI S B. Servitiz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ctions:evidence from Europea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9,234:367-378.

[8] 李颖, 许月朦. 营改增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软科学, 2021,35(9):117-123.

[9] FANG E, PALMATIER R W, STEENKAMP J E. Effect of service transition strategies on firm value[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8, 72(5):1-14.

[10] VANDERMERWE S, RADA J. Servitization of business: adding value by adding services[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989,6(4):314-324.

[11] MATHIEU V. Product services: from a service supporting the product to a service supporting the client[J].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2001,16(1):39-53.

[12] AGRAWAL V V, FERGUSON M, TOKTAY L B, et al. Is leasing greener than selling [J]. Management Science, 2012, 58(3): 523-533.

[13] REISKIN E D, WHITE A L, JOHNSON J K, et al. Servicizing chemical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 1999,3(2-3):19-31.

[14] 陈伟, 陈银忠, 杨柏. 制造业服务化、知识资本与技术创新[J]. 科研管理, 2021,42(8):17-25.

[15] LYU C C, ZHANG F, JI J, et al. Competitive intensity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outcomes: the roles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unlearning[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22,139:121-133.

[16] GRANT R M. Prospering in dynamically-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 1996,7(4):375-388.

[17] GAUTHIER C, GENET C. Nanotechnologies and green knowledge creation: paradox or enhancer of sustainable solutions[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4,124(4):571-583.

[18] SUCHMAN M C. Managing legitimacy: strategic and institutional approach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5,20(3):571-610.

[19] 樊志文, 张剑渝, 邓广宽.后发企业营销能力对颠覆性创新的影响机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36(22):74-81.

[20] RAO R S, CHANDY R K, PRABHU J C. The fruits of legitimacy: why some new ventures gain more from innovation than others[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8,72(4): 58-75.

[21] KIHO K, HYUNGSEOK Y. Unpacking transnational industry legitimacy dynamics, windows of opportunity, and latecomers' catch-up in complex product systems[J]. Research Policy, 2020,49(4):103954.

[22] DRORI I, HONIG B. A process model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legitimacy[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13,34(3):345-376.

[23] PEETERS C, MASSINI S, LEWIN A Y, et al. Sources of variation in the efficiency of adopt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routines, managerial atten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gitimacy[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14,35(9) :1343-1371.

[24] 徐建中, 李奉书, 晏福, 等. 齐美尔联接对企业颠覆性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知识视角的研究[J]. 管理评论, 2020,32(6):93-103.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