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责任表现: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刘方媛,吴云龙

(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摘 要:数字化转型赋予企业经济绩效与非经济绩效增长新的驱动力,但其能否进一步改善企业在环境、社会与治理方面的表现,助推“双碳”目标实现?以2012—2021年华证ESG评分披露的2 909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可以改善企业ESG责任表现,尤其可以提升其在环境与社会责任两方面表现,且云计算技术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贡献最为突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促进企业财务绩效提升并降低企业风险水平,进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故有助于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第三,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与重污染企业ESG责任表现对数字化转型更为敏感。结论基于数字化视角可为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实现“双碳”目标与经济目标提供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企业ESG责任表现;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SG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Double Carbon” Goal: Effect and Impact Mechanism

Liu Fangyuan,Wu Yunlong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hool,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6, China)

Abstract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been striving to achieve the“double carbon” goal since 2020. Enterprises are the main body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s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ouble carbon" Goal. However, under practical constraints such as shortage of funds, shortage of talents and lack of resourc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economic profits and the cost of green development is deepening, and it is difficult to carry out green transformation. How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of enterprises' green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double carbon" Goal has become a hot issue. Meanwhil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at emphasizes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key point for development. So, ca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omot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green performance? Ca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double carbon" Goal?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nterprises' social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this study selects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concepts for analysis because they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low-carbon development. Taking 2 909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from the Huazheng ESG reports from 2012-2021 as samples, the stud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s' ESG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and its mechan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n improve the ESG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has the most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to ESG performance. In addition,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can promo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curb risk levels, and enhanc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ESG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while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SG performance is heterogeneous. The ESG performance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ature enterprises and heavy-polluting enterprises is more sensitive to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hus, it is advocated that at the enterprises level, the du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digitalization and greening can be established by accelerating the change of ideas, constructing the dynamic digital-ESG development model, promoting the governance model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digitalization, and choos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suitable for their own resource endowments; moreover, the government should create a favorable environment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s,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cept of ESG, and carry out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assistance. All in all, it is essential to encourage all types of enterprises to foster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ESG concepts, so as to contribute to the "double carbon" goal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achieve their own development.

By clarifying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SG performance, its mechanism and heterogeneity, this study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provides a more sufficie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enterprises to embrac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help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double carbon" goal. The possible marginal contributions of the study are threefold. First of all, it shifts the research perspective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to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perspective and provides new impetus for enterprises to embrac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by analyzing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nterprises' ESG responsibility performance. Second, it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mpact in non-economic performance studies by analyzing the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impac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n ESG performance from financial performance, risk level, an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rd, the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green performance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win-win" of economic goals and the "double carbon" goal. The conclusions not only provide a new path for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low-carbon practices but also help enterprises establish the dual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digital and green transformation. Despit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is study,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in the data sources, empirical analysis, and variable selection. In the future, relevant research needs to dynamically follow up on the forefront of practice,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expand new understanding so as to enrich the researc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s.

Key WordsDigital Transformation; ESG Performance of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uble Carbon” Goal

DOI10.6049/kjjbydc.H20230713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05-0040-10

收稿日期:2023-07-26

修回日期:2023-1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802045);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22JLB145)

作者简介:刘方媛(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吴云龙(1999—),男,陕西汉中人,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管理、企业可持续发展。

0 引言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在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背景下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碳”目标的提出不仅是中国绿色发展之路的里程碑,更是未来数十年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双碳”目标顺利达成的关键[1]。然而,在资金、人才与资源匮乏等约束下,企业经济利润与绿色发展成本间的矛盾不断激化[2],如何在“双碳”背景下寻找绿色转型破局之道,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发展,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等“ABCD”技术应用加速推动企业经营目标转变、治理结构变革,企业间竞争强度进一步提升[3]。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决策失误概率,促进经营效率与经济绩效提升。大量研究表明,以“ABCD”等数字技术作为支撑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多维度推动企业价值与经济绩效提升,数字化转型发挥价值增长效应的主要路径包括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增强股票市场流动性以及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等[4]。此外,基于企业性质视角的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以及高科技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价值增长更为显著[5]。基于竞争视角的研究发现,所属行业竞争程度更高、自身竞争能力较弱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多价值增长[6]。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带来非经济类绩效增长。数字化转型能够促使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并提升企业声誉[7],进而显著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信息披露质量[8]。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企业获取包括经济绩效与非经济绩效在内的双重竞争优势,但它能否促进企业绿色绩效进一步提升?能否为“双碳”目标顺利实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目前对上述问题尚缺乏深入探讨。为厘清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的关系,本文基于ESG理念(要求企业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三维度的发展理念)展开分析。

ESG理念源于伦理投资与责任投资研究,该理念在学术界被讨论了近40年[9]。作为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的发展理念,ESG与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一脉相承,不仅是企业实现绿色蝶变的行动指南,更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切入点。现有相关研究主要关注ESG评分、ESG投资以及ESG经济效应,其中,ESG经济影响效应研究成果最多、涵盖面最广[10]。主流研究认为,企业ESG责任表现会通过融资能力、财务绩效、创新能力以及机构投资者偏好推动企业绩效提升[11],这种影响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污染行业企业以及低绩效企业更为显著。也有学者认为,管理者可能会把ESG作为自利性工具,进而导致ESG对企业绩效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12]。现有ESG责任表现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政策制度、绿色创新技术以及投资者偏好会对企业ESG责任表现产生一定的影响[13]。ESG影响因素研究不足导致企业无法准确识别提升ESG责任表现所需资源,只能重复性地增加社会责任投资,由此阻碍了企业绿色绩效提升,也延缓了其低碳转型进程。鉴于此,本文基于“双碳”背景,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企业低碳转型和绿色绩效提升提供参考。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Python软件对年报文本进行分析并采用词频统计方法构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指标,结合华证ESG评分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并通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进一步地,本文对产权性质、生命周期以及行业类别进行异质性分析,从企业财务绩效、企业风险、绿色技术创新3个方面检验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作用机制。

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将数字化转型研究视角由经济后果转向社会责任,通过分析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第二,从企业财务绩效、企业风险以及绿色技术创新3个方面探讨数字化转型对ESG责任表现的影响路径,丰富数字化转型对非经济绩效影响的研究;第三,数字化转型与绿色绩效的内在联系可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企业构建数字化与绿色化双重竞争优势的同时,为其低碳实践提供新思路。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效应

相比于传统企业管理“唯财务绩效论成败”的单一标准,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目标不仅仅是满足股东利益,而是要综合考虑员工、客户、政府、社会责任等多方因素,实现综合利益最大化[14]。数字化转型可为企业组织结构、生产经营模式赋能,在提升行业竞争强度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数字经济背景下,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与表现提出更高的期望,倒逼企业开展绿色创新,而绿色技术创新又能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与表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关系如下:数字化转型可为企业社会责任履行赋能,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意愿,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提升[15]。此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赋能效果能够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16]。类似地,数字化转型与企业ESG责任表现联系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可为企业ESG责任履行提供能力支撑,而ESG是数字化转型发展方向。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

1.2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作用机制

1.2.1 数字化转型、财务绩效与企业ESG责任表现

成本—收益原则指出,企业开展某个活动前需要对收益与支出进行权衡,只有能够获得利润,才会产生开展该活动的动机。由此,数字化转型动机取决于转型带来的经济绩效与价值增长。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企业财务绩效稳步提升,上述影响效应主要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获利能力、降低人力资本、优化信息流转与优化资源配置等机制实现[17]。另一方面,资源冗余理论指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是自身拥有充足资源,尤其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此类资源储备情况会极大地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投资与实践意愿。财务绩效较高的企业倾向于在社会责任履行与环保实践工作中投入自身冗余资源[18]。简单来说,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获得价值增长的同时,也为自身ESG责任履行提供了物质基础,上述现象在绩效优异的企业更为普遍[19]。由此可见,财务绩效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过程中可能发挥中介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H2a:数字化转型通过提升企业财务绩效改善企业ESG责任表现。

1.2.2 数字化转型、企业风险与企业ESG责任表现

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企业风险可能影响其社会责任履行与持续经营能力。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在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的同时,对企业风险也具有一定抑制作用。首先,数字金融、数字技术有助于企业创新水平与融资能力提升,通过资源效应与信息效应促进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提升,进而帮助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生存与发展[20] 。其次,数字化带来的规模效应、赋能效应以及信息效应能够提升企业经营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进而降低企业风险[21]。另一方面,当风险上升时,企业会把有限资源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无暇顾及包括社会责任履行在内的非主营业务。反之,当企业处于风险较低的经营环境时,倾向于关注各利益相关方的整体利益[14],进而提升ESG责任表现。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b: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提升ESG责任表现。

1.2.3 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ESG责任表现

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创新—ESG责任表现之间存在显著正向传递路径。一方面,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22]。数字化助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提升盈余信息质量、缓解融资约束、缓解环境信息约束、提高技术整合能力与成长能力等[23]。另一方面,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绩效或ESG责任表现[24]。此外,有学者对数字技术应用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数字技术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社会责任绩效提升,即绿色创新发挥部分中介作用[25]。上述结论进一步证明了数字化转型—绿色技术创新—ESG责任表现路径的合理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c:数字化转型通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升ESG责任表现。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并根据以下条件进行筛选:第一,剔除金融类行业样本;第二,剔除ST样本和已退市样本;第三,剔除连续性不足5年的样本。相关企业年报数据来自各证券交易所网站或公司官网,上市公司ESG数据来自华证披露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ESG总评分,财务数据与其它原始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最终,经过筛选得到2 909家上市企业26 277个公司—年度观测值,本文采用Stata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回归。

2.2 主要变量度量

2.2.1 被解释变量

企业ESG责任表现(ESG)。本文采用华证ESG总评分度量企业ESG责任表现。华证ESG评价指标体系是在参考国外主流ESG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现实情况及各类上市公司特点构建而成的。该评价体系包括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大支柱下的16个主题、44个关键指标和300多个底层数据指标,覆盖面较广且时效性较强,能够较好地适配本文研究需求。

2.2.2 核心解释变量

企业数字化转型(Digital)。现有相关文献对数字化转型的测度方法如下:第一,通过调查问卷法获取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关数据[26]。采用此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全面的调研数据,但受限于被调查者的主观性,与实际指标存在误差。第二,根据企业当年是否采取数字化转型构建虚拟变量,以此度量企业数字化转型[27]。这种做法的局限在于无法有效展现数字化转型强度。第三,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年报和统计词频构造数字化转型强度指标。上市企业年报可以反映企业发展理念、组织架构等信息,因而对年报进行分析能够了解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与战略[28]。因此,为揭示数字化转型强度对ESG责任表现的影响,本文利用上市公司年报构造数字化转型指标。借鉴吴非等(2021)的方法,本文使用Python爬虫功能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技术运用5个方面对年报文本进行搜索、匹配和统计词频。考虑到此类数据的“右偏性”,本文对其作对数化处理,以此衡量数字化转型强度。

2.2.3 机制变量

(1)财务绩效(TPQ)。现有研究主要选择托宾Q值(TPQ)或总资产报酬率(ROA)两类指标衡量企业财务绩效(李正,2006)。考虑到托宾Q值与企业ESG责任履行能力的相关性较强,本文采用托宾Q值衡量企业财务绩效。

(2)企业风险水平(Zscore)。本文采用Altman[29]提出的Z值模型衡量企业风险水平,Z值越大,企业风险越小。自提出以来,Z值法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认可,能够有效预测大多数行业企业风险[30]。Z值法计算模型如式(1)所示。

Zscore=1.2X1+1.4X2+3.3X3+0.6X4+0.999X5

(1)

式中,X1为企业营运资本/总资产,X2为留存收益/总资产,X3为息税前利润/总资产,X4为所有者权益的账面价值/总负债,X5为营业收入/总资产。

(3)绿色技术创新(Patent)。绿色技术创新是指在生产研发过程中,企业采用的实现节能与环保的各项技术创新。参考黎文婧和郑曼妮(2016)的做法,本文以绿色专利申请总数衡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原因如下:相较于其它指标,绿色专利申请总数更能体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具体做法是将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数量之和进行对数化处理,以此作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衡量指标。

2.2.4 分组变量

(1)产权性质(SOE)。本文构建产权性质虚拟变量,国有企业赋值为1,非国有企业赋值为0。

(2)生命周期(Life)。现有研究大多采用现金流组合法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始期、成长期、成熟期以及衰退期。根据我国A股上市公司特征,借鉴Dickinson(2011)、黄宏斌等(2016)的研究方法,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3个阶段,采用虚拟变量1、2、3表示。各阶段现金流特征组合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各生命周期现金流特征组合

Table 1 Combination of cash flow characteristics across different life cycles of enterprises

现金流成长期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衰退期衰退期衰退期淘汰期淘汰期经营现金流净额﹣﹢﹢﹣﹢﹢﹣﹣投资现金流净额﹣﹣﹣﹣﹢﹢﹢﹢筹资现金流净额﹢﹢﹣﹣﹢﹣﹢﹣

表2 主要变量说明

Table 2 Description of main variables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代码变量定义解释变量数字化转型Digital公司年报数字化转型关键词词频加1取自然对数被解释变量ESG责任表现ESG华证ESG总评分的自然对数机制变量企业财务绩效TPQ市场价值与资产重置成本之比企业风险ZscoreZ值的自然对数,值越大表示企业风险越低绿色技术创新Patent企业当年绿色专利申请数量加1取自然对数分组变量产权性质Soe产权性质是否为国企,是为1、否为0生命周期Life成长期为1、成熟期为2、衰退期为3行业类别Pollution企业是否属于重污染行业,是为1、否为0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企业总资产取对数资产收益率Roa净利润与平均总资产之比资产负债率Lev总负债与总资产之比公司现金流CashFlow经营活动现金流净值与总资产之比独董比例InDirect独立董事总人数与董事会总人数之比高管团队规模TMTSize高管总人数加1取自然对数股权集中度TOP10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

(3)行业类别(Pollution)。本文构建行业类别虚拟变量,所属行业为重污染行业赋值为1,非重污染行业赋值为0,具体依据为2010年9月14日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认定的16类重污染行业。

2.2.5 控制变量

参考王墨林等(2022)的研究方法,本文选取公司规模(Size)、资产收益率(Roa)、资产负债率(Lev)、公司现金流(CashFlow)、独董比例(InDirect)、高管团队规模(TMTSize)与股权集中度(TOP10)作为控制变量,相关数据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2.3 模型设定

2.3.1 基准回归模型

为探究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本文根据假设H1设定基准回归模型如式(2)所示。

ESGit=α1+β1Digitalit+∑jβjControlsit+λi+μt+εit

(2)

式中,i代表个体,t代表年份,Controls为前一系列控制变量,λi为个体固定效应,μt为时间固定效应,ε表示基准模型中的随机误差项。待估参数β1反映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效应,如果其显著为正,则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具有正向影响。

2.3.2 机制检验模型

为验证数字化转型通过财务绩效、企业风险、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作用机制,参考温忠麟和叶宝娟(2014)的研究方法,在基准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两阶段回归模型如下:

MVit=α2+β2Digitalit+∑jβjControlsit+λi+μt+εit

(3)

ESGit=α3+β3Digitalit+γMVit+∑jβjControlsit+λi+μt+εit

(4)

上述两个模型中,MV是指本文选择的3个机制变量,模型(3)为数字化转型强度对各机制变量回归的表达式。若待估参数β2显著为正,则表示数字化转型与该机制变量正相关。模型(4)是逐步回归法的第三步,待估参数β3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直接影响效应。根据逐步回归法,若β1β2γ均显著,且β3小于基准回归模型(2)中β1的估计值,则间接效应成立。此外,若β1的符号与β2×γ相同,则中介效应显著,否则为遮掩效应。

2.4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文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被解释变量华证ESG评分均值为4.284,标准差为0.083,反映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ESG责任表现均衡但普遍偏低。数字化转型的标准差为1.417,经对数化处理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达到6.306,表明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具有一定差异。托宾Q值、企业风险以及股权集中度的标准差均大于10,可见不同公司在上述方面表现差距较大。此外,文中涉及各解释变量的VIF检验值均小于4,VIF平均值为1.65且未超过临界值10,说明本文变量间不存在严重共线性问题。

表3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Table 3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main variables

变量观测值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ESG26 2774.2840.0833.6014.532Digital26 2541.4231.41706.306TPQ25 4692.31411.4300.6381 268Zscore26 2775.35217.120-522.71 861Patent26 2770.9421.23807.364Life26 1181.8390.80813Soe26 2770.3740.48401Pollution26 2770.2910.45401Size26 25922.221.37714.23028.620ROA26 2770.0330.757-30.690108.4Lev26 2770.4360.438-0.68434.430CashFlow26 2590.0130.279-41.41.963InDirect26 2770.3770.0560.1670.800TMTSize26 2771.9450.31503.219TOP1026 27757.57015.1901.320101.2

3 基准检验结果及稳健性分析

3.1 基准回归结果

表4为本文基准回归模型检验结果。其中,列(1)为考虑核心解释变量Digital与被解释变量ESG的回归结果,列(2)、列(3)为控制个体或时间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列(4)为模型(2)检验结果。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考虑个体、时间固定效应,DigitalESG均保持显著相关关系,除列(2)外,所有回归结果中Digital的系数均为正。由列(4)可知,数字化转型在1%水平上对企业ESG责任表现具有正向影响,即企业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改善企业ESG责任表现。由此,本文核心假设H1得证。

表4 基准回归检验结果

Table 4 Benchmark regression results

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下显著,括号内为t值,下同

变量(1)(2)(3)(4)Digital0.002 5***-0.001 5***0.004 1***0.001 5***(4.67)(-2.91)(11.57)(2.75)Size0.005 8***0.013 2***0.012 0***(8.07)(34.05)(13.98)ROA0.001 7*0.007 1***0.001 7*(1.89)(6.31)(1.95)Lev-0.011 8***-0.023 0***-0.011 5***(-11.92)(-19.54)(-11.64)CashFlow0.004 1*0.015 9***0.003 5(1.67)(5.22)(1.43)InDirect0.080 0***0.094 3***0.088 9***(7.70)(10.93)(8.59)TMTSize0.010 5***0.025 1***0.006 4***(5.48)(15.53)(3.33)TOP100.000 8***0.000 5***0.000 6***(16.71)(15.06)(13.21)常数项4.280 0***4.065 3***3.880 5***3.936 7***个体固定YESYESNOYES时间固定YESNOYESYES观测值26 25326 23526 23626 235调整R20.523 70.531 30.109 90.537 8

3.2 内生性问题

通常情况下,内生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测量误差、互为因果关系和遗漏变量等。本文采用较为成熟的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因而在回归过程中由各项指标测量误差产生的影响较小。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往往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较为完善的ESG发展模式,而较好的ESG责任表现可为企业带来声誉与利润,进而促使企业进一步增加数字化相关投资,即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可能互为因果。为避免互为因果与遗漏变量问题对研究结论的影响,本文采取工具变量法和滞后核心解释变量展开分析。

3.2.1 工具变量法

工具变量法既可以检验内生性问题严重程度,也能够分析遗漏变量问题。在工具变量选择上,参考易靖韬和王悦昊(2021),肖红军等(2021)的做法,本文使用企业所处地区—行业—年度数字化转型均值作为工具变量IV,其理论逻辑是企业所处地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该企业当期数字化转型具有强相关性,但与企业ESG责任表现无直接关系。此外,该指标不会与控制变量或随机扰动项产生关联,满足作为企业ESG责任表现工具变量的基本条件[15]。由于变量IV已经包含地区、行业以及年份相关信息,为避免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模型构建不再考虑个体与时间固定效应。基于此,本文构建两阶段回归模型如下:

第一阶段:Digitalit=α+βIVit+∑jβjControlsit+εit

(5)

第二阶段:ESGit=α+βNewDigitalit+∑jβjControlsit+εit

(6)

式中,IV为工具变量,NewDigitalIVDigital的拟合值。表5展示了两阶段工具变量法的回归结果。其中,第一阶段结果显示,IV估计值为1.101 1,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再次印证IV选择的有效性。第二阶段拟合结果中,NewDigital的估计参数为0.004 9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由此说明,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数字化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正向影响依然存在,假设H1再次得到验证。

表5 内生性检验结果

Table 5 Endogeneity test results

变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滞后解释变量DigitalESGESGIV1.101 1***NewDigital0.004 9***L.Digital0.002 5***控制变量YESYESYES个体固定NONOYES时间固定NONOYES观测值26 23626 23623 330调整R20.459 40.100 30.553 3

3.2.2 滞后核心解释变量

为进一步避免内生性问题的影响,本文对核心解释变量Digital滞后一期进行回归,结果如表5列(3)所示。其中,L.Digital为滞后一期数字化转型。结果表明,滞后一期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前文结论一致。

3.3 稳健性检验

3.3.1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在入选样本不变的前提下,本文采用赵宸宇等(2021)的做法对企业年报中数字技术应用、互联网商业模式、智能制造与现代信息系统4个维度的关键词进行归集,得到数字化转型词频总数,对数化处理后得到数字化转型指标Digital2,回归结果如表6列(1)所示。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与前文结论一致。其中,Digital2系数为0.005 9,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基准回归模型结果具有稳健性。

表6 稳健性检验结果

Table 6 Robustness test results

变量ESGESG2Digital20.005 9***(9.24)Digital0.255 7***(4.09)控制变量YESYES个体固定YESYES时间固定YESYES观测值26 2359 999调整R20.539 40.820 7

3.3.2 替换被解释变量

为进一步验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使用彭博咨询公司提供的企业ESG评分数据(ESG2)替换华证ESG评分。彭博ESG评分范围为0~100分,替换被解释变量后的回归结果如表6列(2)所示。上述结果再次印证了假设H1,证实以数字化促绿色化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为企业低碳实践开辟新道路,对顺利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4 异质性检验

4.1 产权性质异质性

根据企业产权性质将样本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如表7列(1)和列(2)所示。回归结果显示,相较于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促进作用在国有企业更为显著,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其原因可能是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承担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无论是数字化转型强度还是绿色可持续发展意识都“更胜一筹”,同时较低水平的数字化无法对企业ESG责任表现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因此,数字化转型对国有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表7 异质性检验结果

Table 7 Heterogeneity test results

变量国企非国企成长期企业成熟期企业衰退期企业重污染企业非重污染企业Digital0.003 5***0.000 9-0.000 10.002 8***0.000 40.002 4**0.001 5**(3.99)(1.32)(-0.07)(2.61)(0.31)(2.06)(2.39)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YES个体固定YESYESYESYESYESYESYES时间固定YESYESYESYESYESYESYES观测值9 74516 40510 6257 8576 1457 62218 589调整R20.608 60.522 50.535 30.592 10.582 10.532 00.552 4

4.2 生命周期异质性

本文按照现金流特征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3个阶段,分组回归结果如表7列(3)-列(5)所示。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成熟期企业ESG责任表现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而对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ESG责任表现无显著影响。主要原因如下:一方面,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数字化转型目标通常是取得较高的经济绩效或扭转不利局势,因而对于社会责任表现的关注度不高,也不具备充分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另一方面,成熟期企业稳定的现金流能够为数字化转型与ESG责任履行提供良好的基础,有助于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自身ESG责任表现。因此,数字化转型对成熟期企业ESG责任表现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

4.3 行业异质性

本文对重污染企业与非重污染企业进行分组回归,结果如表7列(6)和列(7)所示。结果显示,无论是否为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均能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且通过了5%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此外,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可能原因如下:首先,重污染企业受到的环境制度约束力度较大,其更为关注数字化转型带来的企业ESG责任表现;其次,相比于非重污染企业,重污染企业ESG责任表现普遍偏低,致使同水平数字化转型对重污染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5 机制检验

5.1 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表8为数字化转型影响企业ESG责任表现的机制检验结果。其中,列(1)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财务绩效(TPQ),印证了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增长效应。进一步地,列(2)展示了机制检验模型全变量回归结果。其中,DigitalTPQ的估计系数均通过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且数字化转型的参数估计值小于基准回归的对应值,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综上,数字化转型除直接对企业ESG责任表现产生影响外,还可通过企业财务绩效对企业ESG责任表现产生影响。由此,机制假设H2a得证。

表8 作用机制检验结果

Table 8 Mechanism test results

变量财务绩效机制TPQESG企业风险机制ZscoreESG绿色技术创新机制PatentESGDigital0.390 6***0.001 4***0.553 3***0.001 4***0.053 5***0.001 3**(4.66)(2.60)(3.94)(2.59)(8.42)(2.31)TPQ0.000 2***(5.63)Zscore0.000 2***(6.04)Patent0.0044***(7.84)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个体固定YESYESYESYESYESYES时间固定YESYESYESYESYESYES观测值25 44525 44526 23526 23526 23526 235调整R20.454 70.538 60.283 60.538 50.719 60.539 0

5.2 企业风险的影响

由前述企业风险的定义可知,Z值越大,表明企业风险越小。企业风险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见表8),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风险发挥显著抑制效应,进而为企业拥抱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此外,全变量回归结果表明,企业风险的部分中介效应存在,即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降低企业风险持续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由此,企业风险机制假设H2b得证。

5.3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表8列(5)和列(6)为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影响过程中的间接效应检验结果。列(5)显示,数字化转型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再次说明数字化转型可以促进企业非经济绩效提升。机制检验全变量回归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化转型对ESG责任表现影响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由此,假设H2c得证。

6 进一步分析

一方面,华证ESG评分是从环境、社会和治理3个维度进行测量并按照固定权重组合而成,为了揭示数字化转型对E、S、G三维度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字化转型对E、S、G展开回归分析。另一方面,参考吴非等(2021)的研究成果,数字化转型强度指标涵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大数据(Big Data)等“ABCD”技术以及数字技术运用5个方面的关键词,分析各类词频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能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从而实现数字化转型—ESG责任表现的高效转化。基于以上论述,本文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进一步分析结果

Table 9 Further analysis results

变量EscoreSscoreGscoreESGESGESGESGESGDigital0.002 5***0.003 6***0.000 2(3.42)(3.28)(0.26)AI0.001 1(1.38)BigData0.000 8(1.12)Cloud0.003 2***(4.07)Blockchain0.000 5(0.38)DUse0.000 7(1.18)控制变量YESYESYESYESYESYESYESYES个体固定YESYESYESYESYESYESYESYES时间固定YESYESYESYESYESYESYESYES观测值26 23526 23426 23526 23526 23526 23526 23526 235调整R20.666 80.510 00.406 10.537 70.537 70.538 00.537 70.537 7

表9列(1)-列(3)显示,数字化转型主要提升企业ESG责任中Escore(环境)与Sscore(社会)表现,未能对Gscore(治理)表现形成显著影响。此外,数字化转型对社会责任表现的影响大于其对环境责任表现的影响。列(4)-列(8)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5类词频与企业ESG责任表现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但仅Cloud(云计算)待估参数达到1%的显著性水平。由此反映出企业主要依靠数字化转型中的“云计算”技术推动ESG责任表现稳步提升。

7 结语

7.1 结论

本文基于ESG理念,探讨数字化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选取2012—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有关数据,借助Python软件归集企业年报数字化转型关键词词频,并利用华证ESG责任表现评分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

(1)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该结论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2)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提升企业财务绩效、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3个机制路径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

(3)在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与重污染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4)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影响ESG中的环境责任表现与社会责任表现,而数字化转型的“云计算”技术对企业ESG责任表现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

7.2 政策建议

(1)政府需要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为企业数字技术应用营造有利的环境,同时促使国有企业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

(2)政府需要大力推广ESG理念,鼓励企业绿色化转型,加快构建符合“双碳”目标要求的ESG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在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实时监督转型成果,充分发挥监督与管控对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积极效应。

(3)在推进绿色转型过程中,政府需要进行充分调研,以明晰不同类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驱力,进而从共性需求与异质性挑战两个方面为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提供助力。例如,通过实施绿色补贴、贷款优惠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为“双碳”目标顺利实现贡献力量。

7.3 管理启示

(1)企业需要加快转变思想观念,抓住“双碳”目标下绿色发展的新机遇,重视数字化推动绿色化的巨大潜力。在战略决策层面,企业需要将数字化融入社会、环境与治理责任履行过程中,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

(2)企业可以定期开展绿色发展水平评估,及时掌握阻碍绿色转型的相关问题。动态优化数字化—ESG发展模式,加速消弭“数字鸿沟”的同时,提升环境社会责任履行能力与意识,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助力。

(3)企业需要加速构建满足数字化要求的公司治理模式。在数字战略引导下,从数字技术专业人才培育、数字化资源统筹分配、数字化领导力培养等方面,构建有助于绿色转型与低碳实践的数字化治理模式。

(4)企业需要寻找适合自身资源禀赋的绿色转型道路。对于重污染企业、国有企业及成熟期企业而言,需要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非国有企业、成长期企业、衰退期企业需要重视数字化,循序渐进地推动数字技术与生产经营融合,进而为自身数字化转型创造条件。

7.4 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未考虑未上市公司,样本覆盖范围不够广泛,可能导致结论的普适性有限。第二,选取华证ESG评分数据衡量上市公司ESG责任表现,但作为外部第三方评级机构,该ESG评分可能与企业实际ESG责任表现存在差距。第三,为何数字化未能对Gscore(治理)产生积极影响?除“云计算”外,为何其它数字技术无法提升企业ESG责任表现?上述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四,本研究基于现有相关文献选取机制变量,理论支撑不够充分,可能忽视了其它潜在机制变量。未来需要持续跟踪实践前沿,不断探索以完善本文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1] 于法稳,林珊.“双碳”目标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促进策略[J].改革,2022,35(2):144-155.

[2] 李金昌,连港慧,徐蔼婷. “双碳”愿景下企业绿色转型的破局之道——数字化驱动绿色化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23,40(9): 27-49.

[3] 戚聿东,肖旭.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J].管理世界,2020,36(6):135-152,250.

[4] GREGORY VIAL. Understand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J]. The 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 2019, 28(2): 13-66.

[5] 黄大禹,谢获宝,孟祥瑜,等.数字化转型与企业价值——基于文本分析方法的经验证据[J].经济学家,2021,276(12):41-51.

[6] 尚洪涛,吴桐.企业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J].技术经济,2022,41(7):159-168.

[7] KANE G C. How Facebook and Twitter are reimagining the future of customer service [J]. MIT Sloan Manage Review,2016,55(4):1-6.

[8] 王海林.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识别与诊断研究——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构建[J].会计研究,2017,38(8):74-80,95.

[9] TARMUJI I, MAELAH R, TARMUJI N H. The impact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practices (ESG) on economic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ESG scor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de, Economics and Finance,2016,7(3):67-74.

[10] WONG W C,BATTEN J A,AHMAD A H,et al.Does ESG certification add firm value[J]Finanace Research Letters,2020,38(4):4-18.

[11] FRIEDE G,BUSCH T,BASSEN A.ESG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e:aggregated evidence from more than 2000 empirical studie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Finance &Investment,2015,5(4):210-233.

[12] DUQUE-GRISALES E, AGUILERA-CARACUEL J.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scores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multilatinas: moderating effects of geographic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and financial slack[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21, 168(2): 315-334.

[13] 王禹,王浩宇,薛爽.税制绿色化与企业ESG表现——基于《环境保护税法》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2,48(9):47-62.

[14] FRIEDMAN M.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J].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2007,13(33):173-178.

[15] 肖红军,阳镇,刘美玉.企业数字化的社会责任促进效应:内外双重路径的检验[J].经济管理,2021,43(11):52-69.

[16] 聂军.数字化转型、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23,44(1):50-54.

[17] 陶锋,朱盼,邱楚芝,等.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40(5):68-91.

[18] SHARFMAN M P,WOLF G,CHASE R B, et al.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slack[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8, 13(4):601-614.

[19] 王海军,陈波,何玉.ESG责任履行提高了企业估值吗——来自MSCI评级的准自然试验[J].经济学报,2023,10(2):62-90.

[20] 陈小辉,张红伟.数字经济如何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J].经济管理,2021,43(5):93-108.

[21] 赵娜,宋子祥,李珮,等.数字化转型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J].科学决策,2022,29(12):21-36.

[22] 王慧,夏天添,马勇,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提升创新效率——基于经验取样法的调查[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168-174.

[23] 宋德勇,朱文博,丁海.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考察[J].财经研究,2022,48(4):34-48.

[24] 王珮,杨淑程,黄珊.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影响研究——基于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J].税务研究,2021,37(11):50-56.

[25] 王海花,谭钦瀛,李烨.数字技术应用、绿色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制度压力的调节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3,40(7):124-135.

[26] 刘政,姚雨秀,张国胜,等.企业数字化、专用知识与组织授权[J].中国工业经济,2020,38(9):156-174.

[27] 何帆,刘红霞.数字经济视角下实体企业数字化变革的业绩提升效应评估[J].改革,2019,34(4):137-148.

[28] 易露霞,吴非,常曦.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与主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企业年报文本识别的经验证据[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21,41(10):24-38.

[29] ALTMAN E I,HALDEMAN R. Corporate credit-scoring models:approaches and tests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J]. Journal of Commercial Lending,1995,77(9):10-22.

[30] EIDLEMAN G J. Z scores:a guide to failure prediction[J]. The CPA Journal,1995,65(2):52-53.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