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演化研究
——基于资源依赖视角

吴 丰,徐顽强

(华中科技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摘 要:在阐释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职能、运行机制和市场化转型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结合案例对主体策略演化特征、参与成本、收益分配、投机行为对系统演化的影响进行赋值仿真。研究发现:①对于市场化转型而言,地方政府属于风险偏好者,高校和企业属于风险回避者;②市场化参与成本对主体策略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且各方对参与成本的敏感度存在显著差异;③市场化收益分配方案对系统演化具有决定性影响,且这种影响无法通过地方政府投入端调控予以抵消;④企业投机行为对市场化转型造成一定阻碍,但不足以影响系统稳定性。最后,从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各自立场提出推动市场化转型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资源依赖;演化博弈

Evolution of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Wu Feng, Xu Wanqiang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Wuhan 43007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ming of the new era of China's development, it is essential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ystem and further gather and integr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New R&D institutions, as the carrier of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re indispensable i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and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owever,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guarantee conditions, weak core competence, and independent development ability have restricted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new R&D institutions. Among them,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built by univers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have been seriously limited by these problems and their functions in business incub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re impeded. For the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GNI),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has become the essential path for such institutions to link the innovation chain and industrial chain effectively and reduce the R&D cost.

Although there are studies concerning the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development experienc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ther contents of new R&D institutions, issues on the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built by universities and local governments are still insufficient. Given th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to improve the current knowledge system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At first, it describes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the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the leading participants and their functions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collaborative participation,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 and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the institu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dependence. Second, the study constructs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and stability of the participants, with local government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s the prominent participants in the market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 This part consists of model hypotheses, cost and benefit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nts in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participant's equilibrium strategies. Thirdly, it conducts a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with MATLAB taking the case of Ezhou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part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participation cos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speculation on the system's evol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local government is a risk seeker for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while the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are risk averters; (2) the cost of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could change the participation strategies of the three parties, but the sensitivity of each party to the cost is different; (3) income distribution of the new R&D institutions could change the result of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and the input changes of local government could not eliminate this influence; (4) “free ridding” of enterprise is the obstacle to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Finally, it proposes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 and univers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government,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It describes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GNI from the power relationship attached to the resource dependence relationship, which expanded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2) By constructing th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new R&D institutions with local government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as participants, this paper enriches the research paradigm of the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of new R&D institutions. (3) It analyzes participation cos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nterprise speculation 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new R&D institutions,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of new R&D institutions.

Key Words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Market-oriented Transformation; Resource Dependence;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收稿日期:2022-06-20

修回日期:2022-1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21040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3072022CFJ0902)

作者简介:吴丰(1993—),男,湖北恩施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新型研发机构、地方科技平台;徐顽强(1964—),男,湖北武汉人,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政策与科技管理、政府管理创新。

DOI10.6049/kjjbydc.202206054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G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4)01-0001-12

0 引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科技部明确提出“支持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发展”[1],中共十九大强调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进入“十四五”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优势,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集聚和整合科技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2]。新型研发机构作为打开“科学—技术—产品”通道[3]、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经济融合度、促进源头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章芬等,2021),对于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助推作用[4]。然而,新型研发机构保障条件不完善[1]、核心能力不强[5]、自我造血功能不足[6]、法人身份不匹配[7]等问题与资源配置多样化[8]、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制约着新型研发机构创新绩效与“政、产、学、研、服、金、投”多维联动[9]

学界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概念[10]。周丽[11]将其特征归纳为“三无”(无行政级别、无固定编制、无固定财政经费支持)和“四不像”(不像科研机构、教学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三无”使新型研发机构在要素支撑、持续创新能力(陈雪等,2018)等方面存在一定困境,“四不像”赋予新型研发机构多重角色,造成其在创新体系中缺乏身份认同。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开发、企业孵化、投资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身[12],集政策导向与实践驱动(迟考勋等,2020)、公共性与市场性[3]于一体,是联结地方政府、母体高校、企业和其它社会组织的创新网络枢纽(谢建新等,2021)。作为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研发机构,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对新型研发机构可持续发展形成严重制约[13]。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在初期具有一定优势,但随着创新主体市场化服务能力和市场主体创新能力建设需求的提升,市场化转型成为这类研发机构衔接创新链和产业链以降低研发体系运行成本的关键(周君壁等,2021)。当前,这类研发机构在科技企业孵化、市场化经营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市场化转型进程缓慢[14]

国内关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机构分类、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发展经验、绩效评估等方面[15]。近年来,研发机构培育和发展策略[7,10]、要素配置、主体行为[16]、绩效提升、能力评价、体制机制创新等研究日渐丰富,相关研究成果更加精细化。国外关于新型研发机构(New R&D Institutions)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科技创新跨境合作[17]、绩效评价[18]等方面,为探析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组织形式、主体职能、运行机制提供了理论参照。此外,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本质上是一种产学研合作平台[4],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任志宽,2019)、地方政府[19]、高校、企业[20]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职能以及产学研合作社会关系网络(丁荣贵等,2012)、协同效应[21]等研究也为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实践提供了知识积累。

鉴于此,本文结合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职能和运行机制,在阐释其市场化转型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参与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从参与成本、市场化收益分配、主体投机行为等方面探究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稳定性。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①从资源依赖关系附带主体权力关系转变视角解构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有助于拓展资源依赖理论应用场景;②构建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参与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演化博弈模型,有助于丰富新型研发机构主体合作关系研究范式;③以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为参照,对演化博弈模型进行赋值仿真,分析主体参与成本、市场化创新收益分配和企业投机行为对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稳定性的影响,从地方政府、企业和高校各自立场出发,提出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实践策略。

1 主体职能、运行机制与市场化转型

从组织形式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是指地方政府和高校共同出资、多元主体共同建设的地方性科技创新平台。对于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而言,政府投入资金、办公场地、硬件设施等[34]构成新型研发机构非智力资源的主要来源,其中资金是影响资源丰裕度的决定性因素,政府是平台项目跟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的组织者。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本质是资源依赖由政府过渡到以企业为主要载体的市场,表现为政府直接投入的减少和企业投入的增加,在权力关系层面表现为行政权力的弱化和市场机制的强化。

1.1 基于协同参与的主体职能

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模式以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为基本特征,政府、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共同构成“政—产—学—研”核心主体,如图1所示。而在政府、大学和企业构成的“三螺旋模型”中[22],三者角色相互补充和渗透,通过不同价值体系主体的统一实现良性互动,推动创新体系演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杨柏等,2021)。其中,政府对研发机构起主导、推动和促进作用,是研发机构运行规则的制定者和资金的主要提供方,也是协同网络的信息中枢。政府通过汇总创新需求,发布创新项目引导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借助配套政策、激励与约束措施调节高校、企业与其他主体的参与行为、角色互动和利益分配。高校专注于自主创新与创新集成,为研发机构提供科技人才和创新成果,借助研发机构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对信息交互、创新资源汇集、创新需求匹配和人才培养起引领作用。企业致力于创新成果商业化开发和转化,以需求为反馈调节研发机构的创新方向,通过创新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实现价值提升。总之,政府和市场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外部驱动力(原长弘等,2019)。此外,金融机构、中介机构、评估监管机构是维持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正常运转的重要参与者。

1.2 政府主导下的运行机制

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可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与激励、项目决策与运行、要素投入与利益分配4个维度予以分解(任志宽等,2019;马文聪等,2021),如图1所示。

(1)新型研发机构人员构成包括管理、服务人员和科技研发人员,前者由地方政府派驻或面向社会招聘,一般采用传统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模式;后者是新型研发机构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母体高校科研团队组成并跟随科研项目入驻(西鹏等,2022),较之于前者具有更强的流动性。因此,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内部存在两套并行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对服务、管理人员采用企业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对科技研发人员采用高校内部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前者考核与激励主体为地方政府,后者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直接实施者。同时,不同发展阶段绩效考核差别较大,一般建设期重点对政府资源投入、研发机构建设和资源聚集能力进行考核,运营期对技术研发、创新服务和产业化进行考核[3]

(2)在项目决策和运行方面,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首长负责制(马文聪等,2021),即由政、产、学、研等各方代表成立理事会,由院长担任行政负责人,理事会与院长共同参与重大事项决策。这种决策模式使研发机构在地方政府与高校之间享有较高自主权。对于合作关系较为简单的事项,采用临时协商的方式进行决策。在具体项目决策和运行过程中,地方政府发挥引导、推动、协调、监督、考核作用,高校负责项目总体规划与设计,并组织实施项目运行、评价、改进。政府和高校作为研发机构建设主体,共同参与制定具备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的相关契约,对参与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予以明确(沈云慈,2020)。此外,由于项目进展很大程度上受主体间合作关系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主体间社会网络属性会对各方决策和行为产生制约(丁荣贵等,2012)。

(3)在要素投入方面,政府是主要出资方,政府资金占新型研发机构初期项目孵化、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的绝大部分。高校为新型研发机构提供人才、技术、品牌、专利、软件等非实体要素及部分实验仪器设备。在收益分配方面,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能够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增加财政税收,改善社会福利,提升治理绩效,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新型研发机构,高校可以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和人才培养质量。对企业而言,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能够提高生产力,改进生产方式,促进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创新系统整体价值提升[22]

图1 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模式
Fig.1 Operation mode of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1.3 资源依赖视角下的市场化转型

资源依赖理论(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由菲佛(Preffer)在1972年正式提出,源于1967年汤普森(Thompson)提出的组织间权力依赖模式。该理论主要研究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依赖关系及其相互作用(魏江等,2021),认为没有任何组织能够自给自足,都需要与其它组织进行资源交换,由此产生外部依赖[23]。资源的重要性、使用资源的自主性和替代性资源的可及性决定一个组织对其它组织的依赖程度[24]。组织通过控制资源减少自身对其它组织的依赖,并实现其它组织对自己依赖的最大化[25],因此资源依赖关系与权力关系同源共生。

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多元主体要素禀赋和行为机制差异较大,彼此存在深度的资源依赖关系[3],以要素互补为前提的资源需求是主体合作的重要动机,资源最优配置和资源效用最大化是有效合作的前提。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资源依赖关系与主体权力关系紧密相连。由于一个组织对另一个组织的资源依赖以让渡对组织的控制权为条件[26],所以新型研发机构主体权力关系转变成为资源依赖关系转化的本质。

地方政府是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倡导者和资金提供者,政府资金作为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财力基础,决定机构“怎样开始”(毛义华等,2021)。对于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而言,缺少持续资金保障和自我造血能力是市场化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13]。研发机构在发展初期由于入驻团队较少、成果转化率较低,对政府资金依赖较大。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对政府的经济依赖使政府不得不对研发机构建设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模式难以有效契合市场化创新机制。不同主体在不同阶段对研发机构发展施加不同影响,资源依赖视角下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核心在于资源投入、资源整合、主体资源互动关系转变[27]。在此过程中,政府逐渐退出研发机构资金供给和运行管理,转而进行引导、规范、约束激励和参与协调;以企业为载体的市场借助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互动,发挥对研发机构资源调配的主导作用,在赋予其创新实践自主性的同时,以需求引导创新发展方向,提升研发机构创新价值,如图2所示。

2 资源依赖视角下市场化转型演化模型构建

考虑到资源依赖视角下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系统性和动态性,本研究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转型过程中以地方政府、高校、企业为核心的参与主体的稳定性。

图2 资源依赖视角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
Fig.2 Marketization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led new R&D institutions jointly constructed by local government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dependence

2.1 约束条件与研究假设

演化博弈理论基于生物进化理论,认为人是有限理性决策者,即虽然追求最优结果,但受到主客观条件尤其是决策信息有限性的制约,在博弈过程中只能通过多次决策方式达到均衡。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并非自发过程,需要以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共同参与为前提。基于对其他参与者的资源依赖,三者均存在推动研发机构市场化的内生动力和阻力,动力主要源自对预期收益的渴望,阻力则主要源自对预期成本的抗拒,三方是否采取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决策基于收益和成本的综合考量。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是一个参与主体反复决策的动态过程,不同主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决策受自身状态和其他主体决策的影响。

H2:各决策主体预期收益和成本皆可度量。

H3:存在各方均能接受的决策结果,以使各方获得该状态下的最优收益。

2.2 主体损益

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主体策略受如下因素的影响:一是市场化转型成本。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基于对地方政府资金依赖程度的减弱和政策依赖程度的增加以及对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资金依赖程度的增加;二是市场化转型收益。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升级、经济增长,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均能从中获益。在有限理性前提下,收益是主体策略选择的重要参照因素。此外,风险、奖惩机制也对主体参与策略具有一定影响。

政府对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策略空间为{鼓励,不鼓励},高校为{支持,不支持},企业为{参与,不参与}。第一,当三方策略为{政府鼓励,高校支持,企业参与}时,政府退出对研发机构资金的直接投入,转而借助更加精细化的政策对研发机构运行加以引导、规范和约束,政策制定和执行成本为C1;高校主要通过扩大创新规模支持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增加的人员和经费投入为C2;企业项目投资成本为C3。此时,研发机构能够实现市场化转型并为参与主体创造额外收益R,政府以税收形式获得α1R,高校以技术转让、科技奖励等形式获得α2R,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产能扩大等途径获得α3R(α1+α2+α3=1)。此外,地方政府因地方经济繁荣而获得社会声誉、行政嘉奖,由此获取隐性收益H1,高校因创造社会价值、提升办学质量获取隐性收益H2,企业因新兴技术商业化获取超额利润H3。第二,当三方策略为{政府鼓励,高校支持,企业不参与}时,政府和高校参与成本不变,但研发机构因未获得企业投资而不能完全实现市场化转型,创造的额外收益Ra<R,政府获得β1Ra,高校获得β2Ra。政府隐性收益为I1(I1<H1),高校为I2(I2<H2)。鉴于科技创新具有正外部性,企业可通过“搭便车”行为[22]获得β3Ra(β1+β2+β3=1),由于企业未向研发机构提供创新资源并积极落实地方政策,导致行业口碑下降并形成一定机会成本,造成隐性损失Le。第三,当三方策略为{政府鼓励,高校不支持,企业参与}时,政府和企业参与成本不变,由于高校未增加研发机构资源投入,研发机构未产生额外收益,此时高校社会声誉受损,造成损失Ls,政府和企业通过积极合作获得隐性收益分别为J1J3(J1<H1,J3<H3)。第四,当三方策略为{政府不鼓励,高校支持,企业参与}时,政府向研发机构投入运转经费Mg,高校和企业参与成本不变。由于缺少政策支持,研发机构创新规模较小,产生额外收益Rb(Rb<R),政府获得γ1Rb,高校获得γ2Rb,企业获得γ3Rb(γ1+γ2+γ3=1),高校和企业的隐性收益分别为K2K3(K2<H2,K3<H3)。第五,当三方策略为{政府鼓励,高校不支持,企业不参与}时,政府成本为C1,未产生额外收益,高校和企业没有成本和收益。第六,当三方策略为{政府不鼓励,高校支持,企业不参与}时,政府需向研发机构投入运转经费Mg,高校成本为C2,但由于缺少政策支持和企业投资,研发机构创新规模较小,创造的额外收益为Rc(Rc<R),其中政府获得ε1Rc,高校获得ε2Rc,企业获得ε3Rc(ε1+ε2+ε3=1)。第七,当三方策略为{政府不鼓励,高校不支持,企业参与}时,政府需投入运转经费Mg,企业参与成本为C3,由于缺少高校和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回报率较低,研发机构创造额外收益为Rd(Rd<R),其中政府获得δ1Rd,企业获得δ3Rd(δ1+δ3=1)。第八,当三方策略为{政府不鼓励,高校不支持,企业不参与}时,政府对研发机构投入运转经费Mg,三方均无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假设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初始收益分别为GSE,三方采取促进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策略的概率分别为xyz,不采取市场化转型策略的概率分别为1-x、1-y、1-z(x,y,z∈[0,1]),得三方收益支付矩阵如表1所示。

表1 三方收益支付矩阵
Table 1 Profit-payment matrix of the three subjects

策略收益地方政府鼓励不鼓励支持企业参与 G+α1R+H1-C1S+α2R+H2-C2E+α3R+H3-C3G+γ1Rb-MgS+γ2Rb+K2-C2E+γ3Rb+K3-C3高校不参与G+β1Ra+I1-C1S+β2Ra+I2-C2E+β3Ra-LeG+ε1Rc-MgS+ε2Rc-C2E+ε3Rc不支持企业参与 G+J1-C1S-LsE+J3-C3G+δ1Rd-MgSE+δ3Rd-C3不参与G-C1SEG-MgSE

2.3 演化稳定策略

假设地方政府采取鼓励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策略所获收益为U11,采取不鼓励市场化转型策略所获收益为U12,则收益期望为同理,高校期望收益为企业期望收益为

地方政府鼓励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1)

代入表1求得:

F(x)=

(2)

同理,高校支持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3)

企业参与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4)

时(记y=y0),F(x)=0恒成立,地方政府的任意策略均为稳定策略且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当yy0x=0或x=1时对应地方政府的稳定策略。同理,当zz0)时,y=0或y=1对应高校的稳定策略;当(记xx0)、z=0或z=1时对应企业的稳定策略。由于非对称博弈存在信息不对称,演化稳定策略为纯策略,因此仅需讨论F(x)=0、F(y)=0、F(z)=0的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即E1(1,1,1)E2(1,1,0),E3(1,0,1),E4(0,1,1),E5(1,0,0),E6(0,1,0),E7(0,0,1),E8(0,0,0)。这8个局部均衡点对应上述策略空间三方策略的8种组合。

2.4 均衡点稳定性

本文通过构建动态演化系统雅克比矩阵探讨局部稳定性并求得演化稳定策略[28]。该系统雅克比矩阵为:

MJ=

(5)

进一步,求得MJ各局部均衡点的特征值,如表2所示。根据李雅普洛夫(Lyapunov)第一法则,系统演化稳定点(ESS)为雅可比矩阵所有特征值为非正的局部均衡点。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存在两种理想状态,即政府、高校、企业均采取市场化策略或均不采取市场化策略,前者为完全市场化转型,后者为不进行市场化转型。实现完全市场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为:三方采取市场化策略净收益均不小于非市场化策略,即α1R+H1-C1-γ1Rb+Mg≥0,α2R+H2-C2+Ls≥0,且α3R+H3-C3-β3Ra+Le≥0,系统演化稳定点为E1。此时,在其它两方参与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前提下,任何一方不参与的直接成本不大于收益。不进行市场化转型的必要条件为:三方市场化策略净收益均不大于非市场化策略,即Mg-C1≤0,ε2Rc-C2≤0,且δ3Rd-C3≤0,系统演化稳定点为E8。此时,在其它两方不参与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前提下,任何一方的参与成本不小于收益。同理,新型研发机构存在6种仅有一方或两方参与的不完全市场化的情形,6种情形下各局部均衡点满足系统演化稳定点的条件均为对应策略净收益非负。

表2 雅克比矩阵特征值
Table 2 Eigenvalues of the Jacobi Matrix

局部均衡点特征值λ1特征值λ2 特征值λ3 E1C1-α1R-H1+γ1Rb-MgC2-α2R-H2-LsC3-α3R-H3+β3Ra-LeE2C1-β1Ra-I1+ε1Rc-MgC2-β2Ra-I2α2R+H2-C2+LsE3C1-J1+δ1Rd-Mgα2R+H2-C2+LsC3-J3E4α1R+H1-C1-γ1Rb+MgC2-γ2Rb-K2C3-γ3Rb-K3+ε3RcE5Mg-C1C2-β2Ra-I2C3-J3E6β1Ra+I1-C1-ε1Rc+MgC2-λ2Rcγ3Rb+K3-C3-ε3RcE7J1-C1-δ1Rd+Mgγ2Rb+K2-C2C3-δ3RdE8Mg-C1ε2Rc-C2δ3Rd-C3

3 仿真分析

为进一步探究参与成本、收益分配、投机行为对系统演化的影响,本文结合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这一典型案例,对上述动态演化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由鄂州市政府和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建设,于2016年4月正式揭牌并投入使用,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13]。当前,鄂州市政府为研究院提供财政资源、土地资源、工业厂房(企业孵化器)、办公场所、配套服务设施及相关服务,华中科技大学向工研院派驻64个光电信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国防军工、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团队。虽然工研院在科技研发、团队建设、人才集聚、产业孵化、科技服务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其发展运行依然由政府主导,市场化转型尚处于初级阶段,多主体协同体系不稳固,系统发展演化具有较强的动态性。

笔者于2019年9月至2021年7月随课题组入驻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通过与课题组成员讨论并咨询研究院管理人员,结合相关主体策略的损益关系,设置演化系统初始参数为:α1=0.2,α2=0.3,α3=0.5,β1=0.3,β2=0.5,β3=0.2,γ1=0.1,γ2=0.3,γ3=0.6,ε1=0.1,ε2=0.6,ε3=0.3,δ1=0.1,δ3=0.9,R=100,Ra=80,Rb=50,Rc=30,Rd=20,H1=50,H2=40,H3=30,C1=85,C2=65,C3=70,Mg=80,I1=40,I2=30,J1=20,J3=10,Le=40,Ls=30,K2=30,K3=20,仿真平台为MATLAB。

3.1 初始系统稳定策略

探索上述参数设置下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对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参与策略演化轨迹的影响。当x取值为{x|0, 0.1, 0.3, 0.5, 0.7, 0.9, 1},y取值为{y|0, 0.1, 0.3, 0.5, 0.7, 0.9, 1},且z取值为{z|0, 0.1, 0.3, 0.5, 0.7, 0.9, 1}时,系统演化三维相位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演化三维相位图
Fig.3 Three-dimensional phase diagram of system evolution

由图3可知,当三方采取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策略的初始概率不为0或1时,E1(1,1,1)、E2(1,1,0)、E8(0,0,0)为演化稳定点。其中,系统向E1演化的路径密集度最高,向E2演化的路径密集度最低,表明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倾向于三方充分参与市场化转型,也有可能出现仅希望地方政府和高校参与的不完全市场化转型,以及不进行市场化转型。其中,E1对应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完全市场化转型,E8为不进行市场化转型,E2则为不完全市场化转型,即企业在市场化转型中采取投机策略。

3.2 主体策略演化路径

本文分别探讨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参与策略对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稳定性的影响,以此揭示上述模型设定下三方对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的偏好。当高校和企业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初始意愿为中立(y=0.5、z=0.5)时,地方政府参与概率演化轨迹如图4所示。与之类似,当地方政府和企业中立时,高校参与概率演化轨迹如图5所示。当地方政府和高校初始意愿中立时,企业参与概率演化轨迹如图6所示。

由主体策略演化轨迹的最终走向可知,当另外两方态度中立时,单位时间内地方政府策略演化方向发生改变的概率临界值介于0.3~0.4之间,高校介于0.3~0.4之间,企业介于0.1~0.2之间,表明较之于地方政府和高校,企业更倾向于参与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同时,由临界值附近系统演化轨迹的单调性可知,地方政府参与概率的演化轨迹先升后降。此时对应的现实情境为,地方政府采取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策略,但该策略下的净收益不足以弥补其支出,随后又转为采取不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策略。高校参与概率在临界值附近先降后升,此时对应的现实情境为,高校不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策略,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能够为其带来非负净收益,遂改变策略。企业在单位时间内除初始概率为0或1的极端情况外,策略概率均为先降后升。这表明,企业初始策略倾向于不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但由于能够从中获取非负净收益,遂改变策略。可见,对于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地方政府属于风险偏好者,高校和企业属于风险回避者,企业对风险的回避程度甚于高校。

图4 地方政府参与概率演化轨迹
Fig.4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tion probability of local governments

图5 高校参与概率演化轨迹
Fig.5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tion probability of universities

图6 企业参与概率演化轨迹
Fig.6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participation probability of enterprises

3.3 参与成本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图7、图8、图9分别为当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初始策略中立(x=0.5、y=0.5、z=0.5)时参与成本对策略演化的影响。单位时间内,地方政府参与成本C1的临界值介于95~100之间,当C1>100时,x收敛于0;当C1<100时,x收敛于1。高校参与成本C2的临界值在70附近,当C2≥75时,y收敛于0,当C2≤65时,y收敛于1。企业参与成本C3的临界值介于85~90之间,当C3>90时,z收敛于0;当C3=85时,zt接近1时呈向1收敛趋势;当C3在75附近时,z出现先收敛于0后收敛于1的演化轨迹。这表明,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而言,地方政府参与成本承受能力最强,企业次之,高校最弱。由临界值附近xyz的收敛速度可知,企业对参与成本敏感度最高,地方政府敏感度最低。同样,临界值附近xyz的单调性亦反映出主体风险偏好及相对偏好程度。

图7 地方政府参与成本对其演化策略的影响
Fig.7 Influence of local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cost on its strategy evolution

图8 高校参与成本对其演化策略的影响
Fig.8 Influence of university participation cost on its strategy evolution

图9 企业参与成本对其演化策略的影响
Fig.9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participation cost on its strategy evolution

3.4 收益分配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本文考察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创新收益不同分配方案对系统演化的影响,涉及3种将收益全部分配给其中一方的极限分配方案以及一种平均分配方案。如图10所示,当创新收益全部分配给地方政府(α1=1,α2=0,α3=0)时,E2(1,1,0)为演化稳定点;当创新收益全部分配给高校(α1=0,α2=1,α3=0)或企业(α1=0,α2=0,α3=1)时,E8(0,0,0)为演化稳定点;当收益全部分配给企业时,系统演化轨迹向E8收敛的速度更快。这表明,当分配方案极端不公平时,将创新收益分配给地方政府虽然有利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但仅能实现地方政府和高校两方参与的不完全市场化,而将创新收益全部分配给企业最无益于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同样,当创新收益均等分配(α1=0.33,α2=0.33,α3=0.33)时,系统也以较快速度收敛至E8,表明该分配方案同样无益于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综上所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收益在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方案对三者策略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并能影响系统演化方向。虽然上述验证了政府对参与成本的敏感度最低,但通过调试参数可知,政府成本弹性区间不足以吸收利益分配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图10 不同分配方案系统演化轨迹
Fig.10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of different allocation schemes

3.5 投机行为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由于科技创新正外部效应的存在,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活动会对企业产生知识溢出效应,并有可能导致企业投机行为[22]。由三方损益关系可知,当策略组合为{政府鼓励,高校支持,企业不参与}时,企业能够从政府、高校市场化策略中获取收益。图11为消除企业“搭便车”行为(令β3=0,保持β1β2比例不变)的系统演化轨迹,此时E1(1,1,1)为演化稳定点,且较原轨迹更加平滑(收敛速度更快)。这表明,企业“搭便车”行为虽然未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结果,但消除该行为有利于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进程。

图11 企业投机行为对系统演化的影响
Fig.11 Influence of enterprise speculation on system evolution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为切入点,构建由地方政府、高校和企业为参与主体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资源依赖视角下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主体损益、各参与主体的演化稳定策略以及系统均衡点的稳定性,结合华中科技大学鄂州工业技术研究院案例对系统参数进行赋值,借助MATLAB对其演化规律进行仿真分析。在本文构建的演化博弈模型及初始参数设定下,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存在完全市场化(地方政府鼓励、高校支持、企业参与)、不完全市场化(地方政府鼓励、高校支持、企业不参与)和非市场化(地方政府不鼓励、高校不支持、企业不参与)3种稳定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为:市场化>非市场化>不完全市场化。基于仿真结果,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地方政府属于风险偏好者,高校和企业属于风险回避者,企业对风险的回避程度较高校更明显。这表明,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而言,地方政府属于推动者,高校和企业属于跟随者。

(2)参与成本是影响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且地方政府、高校、企业对参与成本的承受能力和敏感度具有较大差异:政府能够承载最高成本,企业次之,高校最小;企业对参与成本最敏感,高校次之,地方政府最不敏感。

(3)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收益的3种极限分配方案和一种平均分配方案与系统初始参数设置下的分配方案均能对系统演化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即便地方政府从投入端进行调控也不能抵消收益分配方案对系统演化结果的影响。

(4)策略组合{政府鼓励,高校支持,企业不参与}作为初始参数下系统演化稳定点的结论表明,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可能会出现不完全转型。此时,企业不参与市场化转型,但依然能够利用科技创新的正外部性获利。消除企业这一“搭便车”行为的仿真结果表明,企业投机行为虽然对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造成一定阻碍,但不对系统演化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4.2 实践策略

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作为产学研合作的载体,多元主体要素投入是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行的基本保障,政府补贴是促进科技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来源。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核心是资源依赖关系伴随权力关系的转变,其要义是新型研发机构主体角色和职能与创新需求相适配。据此,本文提出如下实践策略:

4.2.1 地方政府:基于资源投入的角色适配

由于地方政府对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对参与成本敏感度较低,且在新型研发机构运转中占据主导地位,由其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具备效率层面的合法性。因此,政府需优化资源投入,提高资源投入效率。政府主导科技创新容易在资金监管、成果鉴定、产品转化等方面出现“缺位”,在资金分配过程中出现“越位”[29],加之政府对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投入会挤占企业通过市场机制获取创新资源的规模[30],导致企业创新成本上升、创新质量下降。因此,地方政府需要逐渐退出对新型研发机构的直接资源投入,提升政府职能对创新需求的适配性,增强研发机构运行的自主性,以吸引市场资源。同时,政府主导市场化转型需注重资源投入方式和力度转变。考虑到政府支出增加是提高企业创新效能的重要途径[31],而政府研发补贴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即高政府资源依赖反而会导致企业创新绩效下降[32],加之政府对参与成本的承受能力较强、敏感度较低,因此地方政府为促进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需加大对企业的补贴力度,但补贴形式应以鼓励性转移支付、税收优惠为主,尽量避免直接为其提供资金补贴。总之,地方政府在促进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应以引导、规范、约束、激励和参与协调等财政工具为主,以财政工具为辅。

4.2.2 企业:基于目标协同的价值提升

企业作为政府主导型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接盘者”以及市场机制的主要载体,其嵌入程度是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科技创新是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维度,其能促进企业探索、吸收和利用外部知识以实现价值提升,但反过来也会消耗企业沟通成本和搜寻成本。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在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对风险和成本最为敏感,科技创新前期投入较高、不确定性较大。因此,企业既要积极参与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摒弃“搭便车”等投机行为,也要注重参与途径和内容。具体而言,企业应以技术创新合作为主,集中有限资源致力于创新成果转化和价值提升,以创新成果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反馈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实践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契合。

4.2.3 高校:基于要素支撑的创新激励

高校作为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智力资源的首要输出者,为地方经济发展投入原创性知识成果,能够弥补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资金不足的困境。虽然高校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属于风险回避者,但其在参与成本方面相比于企业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因此,在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过程中,高校应作为产学研合作引领者,积极促进原创性成果转化落地,构建校企合作网络,改变企业对参与风险的主观认知,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创造条件。另外,高校需加强对科研团队的创新激励,加大成果保护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提升企业参与能力。此外,产学研收益分配是主体合作关系稳定持续的关键,不合理的分配方式容易造成合作关系破裂,不同分配方案会影响系统演化的稳定性。因此,各主体与新型研发机构之间需要建立各方均能接受且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以此稳固主体间的合作网络,提升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转型过程的稳定性,促成转型目标的有效达成。

4.3 未来展望

本研究存在如下不足:①采用赋值仿真,缺少客观数据,难以对实证对象进行精确描述;②演化博弈模型对案例的刻画比较抽象,未呈现科技型社会组织、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所发挥的作用;③采用单案例分析,缺少多案例比较,仿真分析结果的普适性和有效性存在一定偏差。未来将收集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运行的客观数据,重点分析科技型社会组织对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运行体系所发挥的作用,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探索更具一般性的内在规律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杨诗炜, 张光宇, 罗嘉文. 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的现状评估与发展建议——基于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价值链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19,39(10): 1-8.

[2] 李玥, 郭波波, 武川, 等. 区域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集成服务能力结构维度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2,39(2): 20-28.

[3] 孟溦, 宋娇娇. 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研究——基于资源依赖和社会影响力的双重视角[J]. 科研管理, 2019,40(8): 20-31.

[4] 陈宝明, 刘光武, 丁明磊. 我国新型研发组织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 中国科技论坛, 2013,29(3): 27-31.

[5] 张光宇, 刘苏, 刘贻新, 等. 新型研发机构核心能力评价:生态位态势视角[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38(8): 136-144.

[6] 夏太寿, 张玉赋, 高冉晖, 等.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研究——以苏粤陕6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31(14): 13-18.

[7] 周泽兴, 刘贻新, 张光宇. 法人身份视角下的新型研发机构创新阻碍及对策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20,37(1): 95-102.

[8] 陈红喜, 姜春, 罗利华, 等. 新型研发机构成果转化扩散绩效评价体系设计[J]. 情报杂志, 2018,37(8): 162-171.

[9] 张玉磊, 张光宇, 马文聪, 等. 什么样的新型研发机构更具有高创新绩效——基于TOE框架的组态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21,40(4):758-768.

[10] 周恩德, 刘国新. 创新驱动背景下湖北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策略研究[J]. 湖北社会科学, 2017,31(7): 52-58.

[11] 周丽.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四不像”运行机制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37(7): 39-43.

[12] 柯婷, 王亚煦.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路径探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21,34(6): 12-15.

[13] 李江华. 校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协同治理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9.

[14] 吴玉崭.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成效与策略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 2021,34(Z1): 4-9.

[15] 赵军明, 张慧坚, 黄浩伦, 等. 新型研发机构研究现状述评及发展趋势分析[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10(32): 16-20.

[16] 曹玉红, 尤建新. 信息非对称环境下产业创新平台多方主体博弈分析[J]. 运筹与管理, 2020,29(4): 78-85.

[17] YI G F. Cross-border collaboration strategies in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of new R&D institutions: insights from explorative case studies in China[J].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2019,24(2): 288-315.

[18] JIANG L, ZHU J J. A dynamic grey target evaluation method with multiple reference points for new R&D institut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Fuzzy Systems, 2021,40(3): 3831-3847.

[19] 庄涛, 吴洪. 基于专利数据的我国官产学研三螺旋测度研究——兼论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J]. 管理世界, 2013,29(8): 175-176.

[20] 刘斐然, 胡立君, 范小群. 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研究[J]. 经济管理, 2020,42(10): 120-136.

[21] 翟丹妮, 韩晶怡. 基于网络演化博弈的产学研知识协同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9,34(2): 64-70.

[22] 王立国, 高越青. 基于技术进步视角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 财经问题研究, 2012,34(2): 26-32.

[23] 杰弗里·菲佛, 杰勒尔德·R·萨兰基克. 组织的外部控制:对组织资源依赖的分析 [M].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6: 320.

[24] PFEFFER, JEFFREY. Merger as a response to organizational interdependenc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72,17(3): 382-394.

[25] PFEFFER J, SALANCIK G R.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M]. New York:Harper &Row, 1978.

[26] 邱泽奇, 由入文. 差异化需求、信息传递结构与资源依赖中的组织间合作[J]. 开放时代, 2020,39(2): 180-192.

[27] 王勰祎, 孟溦. 资源依赖视角下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估研究——以上海生物医药功能型平台为例[J].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19(4): 467-474.

[28] FRIEDMAN D.Evolutionary game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1991,59(3):637-666.

[29] 田红宇, 祝志勇, 刘魏. 政府主导、地方政府竞争与科技创新效率[J]. 软科学, 2019,33(2): 22-25.

[30] 陈庆江. 政府科技投入能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J]. 经济管理, 2017,39(2): 6-19.

[31] KONG L. Government spending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 2020,66(4): 1584-1604.

[32] YI J T, MURPHREE M, MENG S, et al. The more the merrier? Chinese government R&D subsidies, dependence, and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21,38(2): 289-310.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