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视角的金字塔式集团内子公司回应式创新效果研究

徐 鹏1,张 恒2,张子超1

(1.山东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华东师范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部,上海 200062)

摘 要: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的回应行为具有被动属性,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竞争互动结果和未来竞争态势。利用我国金字塔集团内上市子公司的2 890组数据,从网络治理视角对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子公司回应式创新与经营绩效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金字塔集团中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越高,子公司回应式创新越积极;②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具有“双刃剑”效应,随着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积极性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积极作用在大规模企业的子公司和民营企业集团中表现更显著;优良的制度环境会强化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对经营绩效的积极影响,即与低水平制度环境相比,高水平制度环境中的子公司回应式创新能够创造更大收益。上述结论有助于为金字塔集团内子公司治理与管理机制完善提供参考,对提升回应式创新的正面效应、推动子公司乃至整个集团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金字塔结构;两权分离度;动态竞争;回应式创新;经营绩效

The Effects of Responsive Innovation of Subsidiaries in Pyramid Group from the Network Pespective

Xu Peng1,Zhang Heng2,Zhang Zichao1

(1.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2.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41,China)

Abstract:The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ve dynamics is based on the dynamic nature of strategy and applied in the discussion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nd laws of the competitive behaviors between firms. Its core idea is that the attacks carried out by one or some firms in the industry will cause a series of responsive behaviors of competitors, which can in turn affect the sele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urther competitive actions of the first-mover firms. With the accelerate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diversified consumer demand and increasingly intensive interaction among competitors, a competitive dynamics analysis paradigm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firms in making strategic decisions and implementing competitive behaviors. The responsive behaviors of firms under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framework are passive, but to a great extent, it determines the results of competition interaction and future competition situation of firms in the same industry. In view of thi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mpetitive dynamics, the responsive mechanism in the process of dynamic competition has gradually received widespread attention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academic circles.

Innovation, especiall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irms an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firms. Since innovation is the source of firm value, innovation competition can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market status of firms and can be defined as an important competitive behavior. However, at present, there are few studies in academic circles that bring innovation into the analysis scope of competitive dynamics and take it as a responsive behavior. The research on responsive behavior in competitive dynamics is mostly limited to the speed and quantity of responsive behavior.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introduces innovation into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paradigm, and defines responsive innovation as the decision-making made by firms in response to their competitors' competitive behaviors about inno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governance, this paper takes the listed companie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pyramid groups as samples to analyze the logic and effect of responsive innovation decision-mak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 the higher the separation degree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within pyramid groups, the more active the subsidiary responsive innovation is. Secondly responsive innovation has a "double-edged sword" effect, that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ubsidiary's enthusiasm for responsive innovation, the corporate performance presents an inverted U-shaped trend. Thirdly the size of firms and the nature of the property right have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ponsive innovation and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Specifically, the larger the size of subsidiary, the stronger the impact of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on responsive innovation. Compared with state-owned business groups,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private business groups has a stronger influence on responsive innovation. Fourthly a high-quality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will strengthen the positive impact of responsive innovation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at is, compared with the low-leve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moderate responsive innovation in the high-leve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can create greater benefits.

Compar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include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ly, this study takes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as an explanatory variable, and tests its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responsive innovation of subsidiaries and its conting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governance, further 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on the governance effect of pyramid structure. Secondly, from the network perspective,it analyzes the non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responsive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and examines if the positive responsive behavior in the dynamic competition of firms can definitely bring abou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provid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dynamic competition strategy of firms. In addition, this study puts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cision of firms into the competitive dynamics model, and investigates the regularity of firms'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competition of industry innovation, further enrich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dynamics. The measurement index of responsive innovation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competitive dynamics.

Key Words:Pyramid Structur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Dynamic Competition; Responsive Innovation; Business Performance

DOI:10.6049/kjjbydc.202204048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3)09-0095-09

收稿日期:2022-04-18

修回日期:2022-06-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972117);泰山学者工程专项(tsqn202103095);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项目(2021RW009)

作者简介:徐鹏(1985-),男,山东鄄城人,博士,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创新;张恒(1996-),男,山东济南人,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实验经济学与公司治理;张子超(1998-),男,山东潍坊人,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创新。

0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企业经营愈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尝试通过创新为顾客提供更多具有独特价值的产品[1]。作为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创新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更能为企业打造技术“护城河”,使企业在竞争过程中保持优势。考虑到创新行为能够显著影响企业市场地位,学者们针对不同类型创新行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2-3]。美中不足的是,少有文献将创新行为纳入动态竞争分析框架中并作为一种回应式行为进行研究。在企业竞争多样化且竞争模式逐渐转向动态竞争的背景下,尚有如下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4]有哪些因素影响企业创新互动行为抉择?创新互动行为如何作用于企业经营绩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不仅有利于厘清企业创新互动发生机理,而且能够为企业提升创新竞争力、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提供借鉴。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网络治理视角出发,以金字塔集团内上市子公司为样本,对回应式创新决策的作用逻辑和经济后果进行分析,研究内容包括:①探索金字塔结构下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②分析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逻辑;③进一步区分子公司规模、集团产权性质以及制度环境等情境差异,探讨以上情境作用的异质性。与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包括:首先,将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作为解释变量,从网络治理视角检验其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积极影响及其权变性,进一步丰富关于金字塔结构治理效应的理论成果;其次,基于网络视角对回应式创新与企业经营绩效的非线性关系进行分析,考察动态竞争中积极的企业回应行为是否一定能带来绩效提升。上述研究结果对企业制定动态竞争战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此外,本研究将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纳入动态竞争模型,考察企业面对行业竞争态势实施技术创新的规律性,进一步丰富技术创新和动态竞争领域的理论研究框架,研究过程中基于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数据构建回应式创新测量指标,有助于为今后动态竞争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动态竞争理论主要是基于战略动态性探讨企业竞争行为间的互动关系与规律,其核心思想是行业内某个或某些企业实施的攻击行动会引发竞争对手的一系列回应行为,这些回应行为又会进一步影响到先动企业后续竞争行动的选择与实施[5]。在信息传递加速、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和竞争对手互动性强的背景下,动态竞争分析范式逐渐成为企业制定战略决策和实施竞争行为的重要借鉴[4]。动态竞争框架下的企业回应行为具有被动属性,但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行业企业竞争互动结果和未来竞争态势[6-7]。鉴于此,作为动态竞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态竞争过程中的回应机制逐渐受到理论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目前,学术界针对动态竞争回应行为的研究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基于企业特征分析实施回应行为的可能性。如Chen &Hambrick[8]的研究表明,与大规模企业相比,小规模企业在动态竞争中实施回应行为的速度较快。二是基于攻击行为特征考察回应行为的规律性。如Chen等[9]认为,攻击行动强度越高且影响力越大,被攻击企业实施回应行为的次数越多且速度越快;邓新明等[10]的研究表明,当焦点企业的竞争行动较复杂、不符合常规时,被攻击企业因为难以模仿会降低采取回应行动的可能性。三是基于外部环境的差异化探索企业回应行为的倾向性。如Berrone等[11]针对企业所处的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其竞争行动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优越的宏观环境会提高企业实施响应行为的可能性;徐鹏和白贵玉[12]的研究表明,制度环境与企业在动态竞争中的回应行为存在倒U型非线性关系。

虽然学者们基于动态竞争理论对回应行为作出了系列探索,研究成果不断丰富,但在研究体系和内容上仍存在进一步探索的空间:一是在回应行为的前因研究中,较少涉及对公司治理结构的考察。回应式创新行为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决策,与公司治理结构密切相关。股东大会是公司治理体系中的最高权力机构,股权结构特征在企业战略决策形成与实施中发挥重要影响。在中国情境下,大多数上市公司以金字塔集团形式存在[13],集团内分层形成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是影响子公司战略行为的重要因素[14]。基于此,本文认为有必要探讨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与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决策之间的关系。二是与单体公司的组织架构不同,企业集团内部天然是一个小型经济生态体,集团内部多层级与多维度的功能分布、管控与被管控关系以及大量主体之间的价值耦合链接形成典型的网络组织,集团中的母子公司都是该网络上的重要节点(王昶等,2019)。由此,集团内的子公司具有双重网络嵌入特征[15]。以往研究更多考察外部社会网络对企业竞争互动及其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在企业竞争互动中作用的探索与分析略有不足。

1.1 金字塔结构下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影响

金字塔结构是企业集团最常见的组织形式。与其它组织形式不同,金字塔结构下的成员企业因为层级差异和混合投资行为形成了独特的网络结构,并使得实际控制人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存在偏离[16]。鉴于金字塔结构的特殊性,已有学者对实际控制人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状态下的治理效应进行了诸多探索。如严太华和何芳丽[17]认为,基于上市公司总债务、银行债务和短期债务等债务结构的不同,两权分离程度会促使终极控制股东作出支持或“掏空”行为的差别化选择;Bena &Ortiz-Molina[18]的研究发现,在金字塔结构的企业集团中,两权偏离在很大程度上会缓解外部融资能力不足,在建立新公司时存在显著的融资优势。以上研究充分说明两权分离度作为金字塔结构下母子公司治理的关键特征要素,对子公司战略决策与持续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网络理论认为,组织单元间的资源协调可以有效弥补外部经济结构缺陷和缓解社会交换不足,由此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19]。基于该逻辑,由集团化经营形成的内部网络使得成员企业在内部资源共享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动态竞争理论指出,动态竞争行为发生与意识(Awareness)、动机(Motivation)以及能力(Capability)3个核心条件存在深刻关联[6]。只有企业意识到相关行动且拥有反应动机与能力,企业才能对某竞争行为作出反应。在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较高的情况下,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在资源共享等方面拥有的天然优势有助于其增强竞争意识、动机和能力,并促使子公司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实施积极的回应式创新战略。具体而言:

(1)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能够激发子公司实施积极的回应式创新决策。子公司基于竞争对手创新行动作出反应的前提是其能够清晰地意识到同行业企业已经发起创新竞争挑战,此外,金字塔集团内的子公司处于企业集团与同行业竞争对手间的结构洞中,与集团成员企业的关系网络使得子公司不仅可以在同行业竞争中获取信息,还能够依靠集团内其它公司获取市场消息,集团网络规模越大,这种优势越明显。由此,子公司对行业竞争态势有更加敏锐的认知,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竞争对手威胁,实施更高水平的回应式创新行为[6]

(2)实际控制人的两权分离能够增强子公司实施积极回应式创新决策的动机。子公司在实施回应式创新中积累的经验与专长将成为企业集团的知识基础并为其它关联公司创造价值(张竹等,2016)。除创造技术优势外,子公司因重视创新以及自身行业地位而产生品牌效应,有助于为其自身乃至整个集团带来正向外部评价和投资者认可(蒋廉雄等,2017)。企业集团作为由复杂依赖关系构成的网络化组织,其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战略决策的影响与协调实现价值创造。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高,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带来的溢出效应价值就越大,受益企业也越多。此时,集团公司会更倾向于推动上市公司实施积极的回应式创新,以实现较高程度的资源共享。

(3)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有助于提升子公司实施积极回应式创新决策的能力。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程度越高,金字塔集团网络越庞大和复杂,其为成员企业提供融资便利的能力也越强。技术创新作为自主研发活动,在动态竞争背景下实施积极的回应战略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较高的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拥有融资优势,更有能力为积极的回应式创新提供资金保障[20]。即当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较高时,子公司实施积极回应式创新的能力更强。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金字塔结构下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高,上市公司的回应式创新越积极。

1.2 非线性视角下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双重作用机理

基于跨组织网络视角,可以将金字塔结构下子公司所处网络分为集团内部网络和集团外部网络。其中,同行业竞争者是外部网络中的关键组成要素之一,回应式创新决策体现了上市公司在行业竞争网络中的嵌入程度。网络理论认为,组织在网络中的嵌入性只有在阈值点以下才能产生正向回报,一旦越过该点,嵌入性就会带来负向结果[21]。基于该逻辑,可以判定上市公司在动态竞争回应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并不一定能够提升绩效,即回应式创新对经营绩效的作用应当从非线性视角进行分析。

适度积极的回应式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这是因为:首先,动态竞争框架中的回应式创新作为对先动企业竞争行为的响应与回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先动企业市场扩张进程,降低先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获取垄断地位的概率,为回应企业提高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占有率提供机会[22];其次,相对积极的回应式创新可以促使企业不断地学习和开发,创造技术优势并提高技术附加值,从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23];最后,积极的回应式创新体现了企业的长期发展信念,为企业添加了“荣誉光环”,这种使命主义精神的信号传递有助于企业获得外部利益相关者更高程度的评价与认可,对于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品牌溢价均有积极意义,由此对经营绩效产生正向影响[24]

但是,当回应式创新的积极性超过一定阈值时,将对经营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原因如下:首先,企业成长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充足的资源有助于企业成长,匮乏的资源会制约企业发展(李贲等,2018)。尽管积极的回应式创新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创新资源,但是当企业人力资源无法与之匹配时会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即内部资源配置不均衡使得回应式创新的边际效用不断降低(董雪艳等,2016)。随着回应式创新积极程度提高,占用的财务资源越来越多,为企业发展埋下诸多潜在风险。其次,回应式创新对经营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前提是与制度环境、社会规范、消费者认知及需求等外部条件相契合[25]。当企业实施的回应式创新水平过高时,意味着与行业内其它企业相比,回应企业进行技术开发的激进程度较高,开发的技术或者创造的产品面临合法性挑战,此时不仅难以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可能会影响市场份额,造成巨大资源浪费,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消极影响(王建平等,2019)。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上市公司回应式创新具有“双刃剑”效应,即随着上市公司回应式创新积极性提高,经营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趋势。

2 实证设计

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搜集

本文参考Carney等[28]、徐鹏和白贵玉[12]对企业集团属性的划分,对中国沪深股票市场所有A 股上市公司进行样本筛选,选取隶属于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的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并在此基础上剔除金融行业公司、ST 类公司和被停止上市的公司,最终获得了十年观测期内共2 890组数据。本研究中反映企业回应式创新的基础数据选取自万德(Wind)数据库中披露的企业年度研发费用,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经营绩效及控制变量数据均源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

2.2 变量定义与测量

(1)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SOT)。本文以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作为金字塔结构下的特征变量,借鉴杨慧辉等[27]的研究,以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差值进行测量。

(2)回应式创新(RI)。程聪[28]和Chen等[29]等运用结构内容分析法,从文本资料中提取反映竞争行为的条目,构成竞争互动的对偶关系,考察企业动态竞争行为的互动性,其原理在于当行业内某个企业发起竞争行动时,其它企业会采取一定行为予以回应。基于以上动态竞争行为的研究思想与结论,本文认为在行业竞争中,企业作出的技术创新回应行为会受到上一观测期行业竞争对手技术创新行为的影响,因此回应式创新行为测量应当体现企业对行业技术创新竞争态势的回应性倾向。为此,参考徐鹏和白贵玉[12]的研究,设计回应式创新行为测度公式如下:

(1)

式中,TIj,t为某行业中的j企业在t年的技术创新投入,代表t-1年该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创新平均投入水平,其获取方式是从万德数据库分行业、分年度搜集所有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数据,并分年度计算各行业研发费用平均数,两者比值RIj,t反映企业j基于t-1年所处行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而在t年实施的回应式创新行为。RIj,t值越大,说明当年该企业在动态竞争中的回应式创新行为越积极。

(3)经营绩效(PER)。参考杨婵等[30]的研究,以总资产净利润率作为样本企业经营绩效的测量指标。

此外,参考已有文献,选取董事会独立性(BI)、领导权结构(LS)、资本结构(CS)、公司规模(Size)和管理层持股(ME)等可能对上市公司创新行为以及经营绩效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本研究控制变量。各变量具体定义与测量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定义与衡量
Tab.1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变量名称与代码衡量方式两权分离度(SOT)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差值回应式创新行为(RI)以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为基础数据,基于动态竞争理论设计的计算公式经营绩效(PER)上市公司年末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总资产余额董事会独立性(BI)上市公司年末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领导权结构(LS)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为一人兼任记为“1”,否则为“0”资本结构(CS)上市公司年末负债合计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公司规模(Size)上市公司年末资产总额取对数管理层持股(ME)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

2.3 研究模型

为了对上文假设进行验证,设计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

(2)

模型

(3)

模型

(4)

模型

(5)

模型

(6)

其中,Control为控制变量组,c为截距项,ε代表随机扰动项, j为各控制变量编号,bj代表各控制变量回归系数,a代表各解释变量回归系数。模型1为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回应式创新的回归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解释变量两权分离度,用以检验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上市公司回应式创新行为的关联性,验证假设H1;模型3为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回归模型,模型4、模型5在模型3的基础上分别加入回应式创新和回应式创新的平方项,用以检验上市公司回应式创新与经营绩效的关联性,验证假设H2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3.1 描述性统计

对研究涉及的变量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董事会独立性的均值为0.366,与我国证监会在《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要求独立董事应当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3的规定相符,标准差为0.051,反映出样本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差异化较小;领导权结构的均值为0.118,远小于0.5,说明多数样本公司采用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分权式领导结构;资本结构的均值为0.516,说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部分资产负债率极高的上市公司应当注重财务风险,提高偿债能力,优化资本结构;公司规模的均值为22.531,标准差为1.275,说明样本公司在规模上差异较大,也进一步反映出本文研究样本包含了大企业和小企业,样本结构整体分布比较合理,研究结论具有普适性;管理层持股的均值为0.003,标准差为0.008,反映出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占比普遍较低,股权激励不足;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均值为0.067,标准差为0.087,虽然绝对数值不高,但也反映出金字塔集团中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的现象普遍存在,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具有较重要的实践价值;回应式创新均值为1.761,标准差为2.939,说明样本公司回应式创新决策存在较显著的差异。

表2 变量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
Tab.2 Variable means,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VariableMeanSD12345678BID0.3660.0511LS0.1180.3230.0181CS0.5160.1790.017-0.071∗∗∗1SIZE22.5311.2750.073∗∗∗-0.115∗∗∗0.442∗∗∗1ME0.0030.008-0.099∗∗∗0.067∗∗∗-0.153∗∗∗-0.098∗∗∗1SOT0.0670.087-0.058∗∗∗0.064∗∗∗-0.007-0.035∗0.085∗∗∗1RI1.7612.9390.022-0.0180.076∗∗∗0.371∗∗∗0.099∗∗∗0.035∗1PER0.0320.041-0.051∗∗∗0.023-0.470∗∗∗-0.064∗∗∗0.205∗∗∗0.075∗∗∗0.168∗∗∗1

注:n =2 890;***表示p <0.01,**表示p <0.05,*表示p <0.1,下同

此外,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数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控制变量的选取比较合理。在主要变量方面,两权分离度与回应式创新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β=0.035,P<0.1),回应式创新(β=0.168,P<0.01)及其平方项(β=0.107,P<0.01)均与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上结论为本文假设验证提供了初步证据,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回应式创新行为与经营绩效关系有待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作进一步检验。

3.2 多元回归分析

基于上文模型设计,利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应式创新行为与资本结构、公司规模等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已有研究。模型2在控制相关变量后,加入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作为解释变量,结果显示,两权分离度与回应式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回归系数为0.038,拟合优度为0.164 1。与此同时,被解释变量与控制变量之间的显著关系没有改变,拟合优度R2相较模型1有所上升,模型拟合更加精准。综上,模型2的回归结果说明,两权分离度对回应式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即金字塔结构下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高,上市公司回应式创新越积极,假设H1得证。这说明借助资源共享等天然优势,企业集团的金字塔结构发挥了正向治理效应,增强了子公司的竞争互动意识、动机和能力,促使其在动态竞争中实施积极的回应式创新决策。

表3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Tab.3 Results of regression analysis

变量RI模型1模型2PER模型3模型4模型5控制变量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解释变量SOT0.038∗∗0.065∗∗∗0.059∗∗∗0.058∗∗∗(2.24)(4.06)(3.74)(3.69)RI0.149∗∗∗0.242∗∗∗(8.66)(7.57)RI×RI-0.105∗∗∗(-3.47)R20.1630.1640.2730.2910.294AdjR20.1610.1620.2710.2890.292F检验112.04∗∗∗94.33∗∗∗180.03∗∗∗169.00∗∗∗149.94∗∗∗N28902890289028902890

注:括号内为t值,下同

模型4的回归结果显示,在控制资本结构、公司规模等变量的情况下,回应式创新作为解释变量,其与经营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回归系数为0.149,拟合优度为0.291。模型5在模型4的基础上增加回应式创新的平方项,回归结果显示,回应式创新的平方项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回归系数为-0.105,且拟合优度R2相较模型4有所提升。模型4和模型5的回归结果说明,回应式创新与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即上市公司回应式创新具有“双刃剑”效应。具体表现是,随着上市公司回应式创新的积极性增强,经营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趋势,假设H2得证。该结论表明适度积极的回应式创新可以抑制竞争对手占领市场份额,并通过创造自身技术优势和塑造良好的外部声誉提升经营绩效,但是过度激进的回应式创新会因为内部资源配置不均衡以及外部合法性风险对企业经营绩效造成负面影响。

3.3 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检验结果可靠,进行稳健性检验:第一,将回归模型中的解释变量滞后一期,以规避因果倒置造成的内生性问题。由于滞后解释变量的发生时间早于被解释变量,从理论上排除了被解释变量影响解释变量的可能性。表4检验结果表明,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033,且通过了10%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平方项对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099,且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第二,为了缓解模型估计中的异方差问题,在原有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使用经典的异方差稳健标准误进行回归检验。表5的检验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回归系数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而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平方项对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第三,由于样本数据中的极端值同样可能削弱模型估计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进一步对前文涉及的连续型变量实行1%水平下的缩尾处理。表6的回归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033,且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平方项对经营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327,且通过了1%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综合以上检验结果可知,本文实证结果具有较高可靠性。

表4 变量滞后检验结果
Tab.4 Results of lag regression model

变量RIPER(1)(2)控制变量控制控制解释变量SOT0.033∗0.046∗∗∗(1.73)(2.65)RI0.198∗∗∗(5.75)RI×RI-0.099∗∗∗(-3.15)R20.1760.295AdjR20.1740.292F检验83.705122.644N23592359

表5 更替稳健标准误的回归检验结果
Tab.5 Regression tests of robust standard error

变量RIPER(1)(2)控制变量控制控制解释变量SOT0.038∗∗0.058∗∗∗(2.06)(3.63)(8.00)RI×RI-0.105∗∗∗(-3.71)R20.1640.294AdjR20.1620.292F检验28.082149.599N2890890

表6 变量缩尾检验结果
Tab.6 Regression tests of winsorizing

变量RIPER(1)(2)控制变量控制控制解释变量SOT0.033∗∗0.056∗∗∗(2.29)(3.53)RI0.360∗∗∗(7.24)RI×RI-0.327∗∗∗(-3.90)R20.1800.295AdjR20.1780.293F检验105.306150.763N28902890

3.4 进一步分析

3.4.1 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影响的权变性

从网络视角验证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其逻辑是金字塔集团内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下的网络优势增强了上市公司实施回应式创新的意识、动机和能力。该结论肯定了两权分离度作为公司治理要素之一,在金字塔结构集团内的积极治理效应,但是诸多公司治理研究表明,治理要素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作用会因组织特征呈现出差异化(尹美群等,2018)。所以,两权分离的作用机理与影响逻辑在不同上市公司中是否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为此,本文从子公司规模(SIZE)和产权性质(PR)两方面进一步考察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影响的权变性,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

(7)

模型

(8)

模型6和模型7中分别构建了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子公司规模、产权性质的乘积项,回归结果见表7。模型6的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回归系数为0.039,在5%水平下显著,子公司规模与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乘积项的回归系数为0.042且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子公司规模对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即子公司规模越大,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正向影响越强。这说明较大规模的子公司在集团内部更容易获得重视,母公司也偏好于向规模较大的子公司配置更多资源,以促进其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模型7中将民营资本样本的产权性质取值为0,国有资本样本的产权性质取值为1,回归结果显示,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的回归系数为0.035,在5%水平下显著,产权性质与两权分离度乘积项的回归系数为-0.056,且在1%水平下显著,验证了产权性质的调节作用,即与国有企业集团相比,民营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国有企业集团存在“所有者缺位”现象,母子公司关系纽带相对复杂,资源网络相对松散,成员企业经营的协同性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而民营企业集团内部网络关系更紧密,实际控制人对子公司经营战略的关注度和实际控制能力均较高,有利于集团公司统一调配资源、促进协同运营。

表7 进一步分析: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影响的权变性
Tab.7 Further analysis:contingency effects of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on responsive innovation

变量RI模型6模型7控制变量控制控制解释变量SOT0.039∗∗0.035∗∗(2.29)(1.98)SIZE0.429∗∗∗(22.39)SIZE×SOT0.042∗∗(2.45)PR0.020(1.12)PR×SOT-0.056∗∗∗(-2.89)R20.1660.168AdjR20.1640.165F检验81.85∗∗∗72.48∗∗∗N28902890

3.4.2 子公司回应式创新价值创造机理的权变性

上文验证了子公司回应式创新与经营绩效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其逻辑是当回应式创新积极性超过某临界点后,继续强化回应式创新所造成的资源冗余、错配以及面临的合法性挑战会使得其对经营绩效的积极影响逐渐消失甚至转为消极作用。现代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制度是规范人们交易活动的一套行为规则,经济、法律和市场化等外部环境的优劣程度可以改变企业从事某经营行为的收益和损失[31]。转型经济背景下我国各地区市场化水平不均衡,造成地区制度环境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经营活动内生于制度环境,由制度发展水平不均衡带来的信息沟通程度、市场交易机制与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差异化会对企业回应式创新行为的价值创造机理产生重要影响[32]。为此,本文选择制度环境(IE)作为情境变量,考察子公司回应式创新价值创造机理的权变性。参考王小鲁等[33]对我国各省域市场化改革进展情况的评价,按照均值,将研究样本分为高水平制度环境(IE取值大于均值IEmean)和低水平制度环境组(IE取值小于均值IEmean),对比两组样本的回归结果以判断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构建回归模型如下:

模型

(9)

模型

(10)

高水平制度环境组共有1 386组样本,模型8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应式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270,回应式创新平方项的回归系数为-0.018,且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低水平制度环境组共有1 504组样本,模型9的回归结果显示,回应式创新的回归系数为0.180,在1%的水平下显著,回应式创新平方项的回归系数为-0.013,在5%的水平下显著。以上结果说明,无论制度环境优劣,回应式创新对经营绩效均存在非线性的倒U型影响,但对比两模型中回应式创新及其平方项的回归系数可知,与低水平制度环境相比,高水平制度环境下回应式创新对经营绩效的积极影响更显著,经营绩效能够达到更高峰值。这说明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提升创新水平,为企业创新提供更丰厚的回报,有利于企业创新行为转化为经济成果。

表8 进一步分析:子公司回应式创新价值创造机理的权变性
Tab.8 Further analysis:contingency effects of value creation mechanism of subsidiaries' responsive innovation

变量PER模型8模型9控制变量控制控制解释变量RI0.270∗∗∗0.180∗∗∗(6.96)(4.53)RI×RI-0.018∗∗∗-0.013∗∗(-2.67)(-2.11)R20.2890.289AdjR20.2850.285F检验70.09∗∗∗75.94∗∗∗N13861504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在动态竞争框架下界定了回应式创新内涵,通过我国上市公司的2 890组数据,基于网络理论,对金字塔集团内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决策逻辑与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金字塔集团内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越高,子公司回应式创新越积极;第二,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具有“双刃剑”效应,即随着子公司回应式创新水平不断提高,经营绩效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变化;第三,子公司规模和产权性质对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与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关系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是子公司规模越大,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子公司回应式创新的影响越显著;与国有企业集团相比,民营企业集团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对回应式创新的影响更显著;第四,优越的制度环境会强化子公司回应式创新对经营绩效的积极影响,即与低水平制度环境相比,高水平制度环境下的子公司回应式创新能够创造更大收益。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如下管理启示:首先,企业应当努力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回应式创新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可以通过完善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提高董事会独立性等手段强化企业内部决策制衡机制,避免资源相对宽松情境下代理人因机会主义和英雄主义在行业竞争中实施过于激进的回应式创新行为。其次,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塑造竞争优势和提升经营绩效的过程中,管理者不应仅关注创新投入水平,还需努力提升创新质量,提高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合法性,努力发挥回应式创新的正向效应,促进金字塔结构下的上市公司乃至整个企业集团持续发展。最后,企业应当针对所处制度环境,制定合理的回应式创新战略,通过适度提升动态竞争下的技术创新水平,充分利用制度优势,为集团创造价值。

当然,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完善:第一,本文针对回应式创新行为的分析主要关注焦点企业对同行企业的回应。然而,在企业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其涉及的参照点可能不仅包括同行业企业创新水平,也涵盖自身既有创新水平,未来研究可以同时考虑两类参照点对企业回应式创新决策的影响。第二,本文将实际控制人两权分离度作为前因变量,考察企业回应式创新决策的影响机理,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引入其它公司治理因素,分析公司治理机制对回应式创新决策的独立影响以及组态作用。第三,企业在创新竞争中的过度反应也可能导致创新合法性不足,回应式创新与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也初步印证了这一点,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企业如何在回应式创新中保持竞争合法性。

参考文献:

[1] 陈衍泰,陈劲,程聪.企业创新战略:从传统情境到数字化情境,是“旧瓶装新酒”吗[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1,33(6):1-4.

[2] 田轩,孟清扬.股权激励计划能促进企业创新吗[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3):176-190.

[3] JIA N, HUANG K G, MAN ZHANG C. Public governanc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innovation: an examination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9, 62(1): 220-247.

[4] 徐鹏,白贵玉.企业动态竞争行为: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20,42(2):3-16.

[5] CHEN M J. The research-teaching "oneness" of competitive dynamics: toward an ambicultural integration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8, 35(2):1-27.

[6] CHEN M J, MILLER D. Reconceptualizing competitive dynamics: a multidimensional framework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36(5): 758-775.

[7] MENON A R , YAO D A . Elevating repositioning costs: Strategy dynamics and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7, 38(10):1953-1963.

[8] CHEN M J, HAMBRICK D C. Speed, stealth, and selective attack: how small firms differ from large firms in competitive behavior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5, 38(2):453-482.

[9] CHEN M J, SMITH K G, GRIMM C M. Action characteristics as predictors of competitive response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92, 38(3):439-455.

[10] 邓新明,罗欢,杨赛凡,等.基于静态与动态双重视角下的企业规模、竞争复杂性与市场绩效的关系研究——来自中国家电行业的实证检验[J].管理评论,2021,33(12):284-294.

[11] BERRONE P, CRUZ C, GOMEZ-MEJIA L R, et al. Socioemotional wealth and corporate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essures: do family-controlled firms pollute less[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010, 55(1):82-113.

[12] 徐鹏,白贵玉.动态竞争视角下制度环境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企业集团框架内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9,63(10):94-105.

[13] 刘慧龙,齐云飞,许晓芳.金字塔层级、内部资本市场与现金持有竞争效应[J].会计研究,2019,40(1):79-85.

[14] PALIGOROVA T, XU Z. Complex ownership and capital structure [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2, 18(4): 701-716.

[15] 郑丽,陈志军.集团内部嵌入形式对子公司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地区制度环境差异的分析[J].经济管理,2017,39(3):76-89.

[16] TORRES J P , MAURICIO JARA BERTIN, FELIX J LOPEZ-ITURRIAGA.Corporate control and firm value: the bright side of business groups [J]. Journal of Family Business Strategy, 2017, 8(2):99-108.

[17] 严太华,何芳丽.债务融资、两权分离度与终极股东掏空及支持行为: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8,32(3):19-26.

[18] BENA J, ORTIZ-MOLINA H. Pyramidal ownership and the creation of new firm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13, 108(3): 798-821.

[19] CIABUSCHI F, HOLM U, MARTIN O M. Dual embeddedness, influence and performance of innovating subsidiaries in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14, 23(5): 897-909.

[20] 蔡卫星,倪骁然,赵盼,等.企业集团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中国工业经济,2019,37(1):137-155.

[21] 朱丽,陈春花,刘超.“嵌入性”视角下企业战略变革与短期变革绩效关系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11):73-88.

[22] HUGHES-MORGAN M, KOLEV K, MCNAMARA G. A meta-analytic review of competitive aggressiveness research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 85:73-82.

[23] KAFETZOPOULOS D, GOTZAMANI K, GKANA V.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evidence from Greek companies [J].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5, 26(8): 1177-1200.

[24] 白贵玉,徐鹏.管理层权力、研发决策与企业成长——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9):110-117.

[25] 林洲钰,林汉川,邓兴华.研发投资对于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J].科研管理,2016,37(7):47-53.

[26] CARNEY M, SHAPIRO D, TANG Y. Business group performance in China: ownership and temporal considerations [J].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09, 5(2): 167-193.

[27] 杨慧辉,汪建新,郑月.股权激励、控股股东性质与信贷契约选择[J].财经研究,2018,44(1):75-86.

[28] 程聪,谢洪明,杨英楠,等.理性还是情感:动态竞争中企业“攻击-回应”竞争行为的身份域效应[J].管理世界,2015,31(8):132-146.

[29] CHEN T, TRIBBITT M A, YANG Y, et al. Does rivals' innovation matter? a competitive dynamics perspective on firms' product strategy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7, 76:1-7.

[30] 杨婵,贺小刚,徐容慈.“创一代-至亲”组合治理模式与企业绩效——基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18,40(6):17-37.

[31] DENZAU A T, MINASSIANS H P, ROY R K. Learning to cooperate: applying deming's new economics and denzau and North's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o improve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s thinking [J]. Kyklos, 2016, 69(3): 471-491.

[32] WEI Z, HAO S, ZHOU K Z,et al. How does environmental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atter in a dysfunctional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China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2017, 140(2):1-15.

[33] 王小鲁,樊纲,余静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胡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