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才能叶茂:逆境中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

梁 林1,2,李 妍1,刘 兵1

(1.河北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2.河北工业大学 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天津 300401)

摘 要:在高不确定性和创业成功率低的情境下,创客团队大多面临从逆境中求生存的现实困境,能否成功抵御逆境事件冲击是其创业成功的关键。通过对21个创客团队应对逆境冲击的过程进行多案例分析,研究发现:①创客团队韧性是一种与外部逆境事件冲击相匹配的特殊能力,表现为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响应能力、调整能力和变革能力的动态组合;②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具有正向影响。创客团队韧性这个“根”越深,越有可能实现创业成功(叶茂);③对应创客团队发展的3个阶段,以生态学隐喻“生根→抽枝→叶茂”,作为创业成功递进阶段的衡量标志。提炼“逆境事件冲击(外变)→创客团队韧性形成(根深)→创业成功(叶茂)”理论框架,将创客作为创业前置阶段,解构逆境中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并将其纳入创业成功考量范畴,为实现从创客到创业的蜕变提供新思路。另外,创业成功分阶段递进式发展逻辑既是对静态视角下创业成功测量的补充,也是探索创客团队在逆境中创业成功的新尝试。

关键词:逆境;创客团队;团队韧性;创业成功

Deep Roots Can Make Luxuriant Leaves: The Impact of Maker Team Resilience on Entrepreneurship Success in Adversity

Liang Lin1,2,Li Yan1,Liu Bing1

(1.School of Economics &Management,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The Institute for Jingjinji Area Development Studies,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401,China)

AbstractUnder the wave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maker, as the most innovative human resources grou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soci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However,aginst the backdrop of high uncertainty and a low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rate, most maker teams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survival in adversity, and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maker teams can break through adversities and achieve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Since existing researches on maker team mainly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predictable factor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team on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eam performance of maker team, 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ositiv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resilience o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There is a lack of in-depth explanation of how the maker team breaks through the adversities and strives for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under the current high uncertainty, and the impact of team resilience on entrepreneurship success is ignored.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explore the formation of maker team resilience and its impact o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By the multi-case study method, 21 maker team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evelopment are selected as the case analysis object. This paper profoundly explains the impact of the maker team resilience o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in adversity. Primary data are obtained mainly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 while secondary data includes archives, relevant journal articles and web pages. In the process of data analysis, 61 first-order concepts, 21 second-order themes and 10 aggregate constructs are obtained by using structured data analysis method to encode the data. In the end, this paper refin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of adversity events (external changes)→the formation of maker team resilience (deep roots)→entrepreneurial success (dense leave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First, maker team resilience is a dynamic combination of a series of abilities that match the team's response to the impact of external adversity events. For normal adversity, maker team resilience consists of absorptive ability, integration ability and adjustment ability; for sudden adversity, maker team resilience consists of absorptive ability, response ability and transformation ability. Second, maker team resilienc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Although the ability composition of maker team resilience remains the same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eam development, the specific manifestation of the ability is gradually enriched, which makes the impact of maker team resilience o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different. The deeper the "roots" of the maker team resilience, the more likely it is to eventually achieve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dense leaves). Finally, the ecological metaphor "root→branch→grow leaves" is used as a progressive stage measure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of the maker team's product prototype, pre-product promotion and product marketization.

The major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are summarized. First, taking the maker team as the pre-entrepreneurial stage, this paper expounds on the ability of the maker team to resist adverse events and its key influence on the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providing a new idea for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maker to the entrepreneur. Second, this study deconstruct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maker team resilience by dynamically matching adversity events, which not onl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research on team resilience, but also enriches the application of resilience at the team level in the field of entrepreneurship. Third, this paper brings maker team resilience into the consider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and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ker team resili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It not only enriches the research on the antecedents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but also improves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equences of team resilience. Finally, it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puts forward the progressive logic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of maker team, and measures the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by non-financial performance indicators, broadening the research boundary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adversity, maker team needs to respond to the needs of each stage and improve its resilience. In particular, entrepreneurship success cannot be achieved overnight, which means it needs to conform to the law of phased and gradual development.

Key WordsAdversity; Maker Team; Team Resilience;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收稿日期:2022-05-05

修回日期:2022-07-26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BGL297)

作者简介:梁林(1983—),男,河北唐山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创新生态系统韧性;李妍(1994—),女,河南周口人,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创新管理;刘兵(1968—),男,河北乐亭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学与人力资源开发。

DOI10.6049/kjjbydc.202205006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3)19-0129-11

0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下,诞生了“创客”这样一个利用新技术努力将创意现实化的特殊群体[1]。创客是引领全球新工业革命的助推器,是最具有创新能力的群体,在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和创业实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助推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力量[2]。尽管创客具有社会环境氛围浓厚、相关政策重视、加入门槛低、精力充沛等天然优势,创客群体规模迅速扩大,但最终实现商业化成功的微乎其微。据统计,我国青年群体每年创业平均成功率仅为2%,初创企业成功率不足1%。这主要源于创客团队从创意萌生到走向创业会遭遇多重逆境事件的影响,既有前期注重创意而忽略后期市场化应用、商业模式不清晰、技术变革迅速、融资困难等常态逆境,也有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灾等突发逆境。为提升创客团队创业成功率,需要对创客团队进行市场化引导,将其纳入创业前置阶段。因此,探究创客团队能否在逆境中形成动态匹配韧性(“扎稳根”),成为其后续走向创业(抽枝)和创业成功(叶茂)的前提。

韧性作为应对逆境事件激发的变化、适应和改变等动态组合能力[3],高韧性团队能够避免和抵御不利因素的冲击,在逆境中变得更强大[4],尤其是当面对紧急突发情况时能够快速应对,以确保取得预期结果[5]。将韧性作为创客团队走向创业成功的“根”,更吻合当前VUCA特征日益明显的市场化实践,通过探索团队如何从逆境中转危为安,可以由外及内地解释创客团队的价值导向与创业成功之间的联系。然而,尽管理论界对团队韧性的研究不断升温,对团队韧性应对逆境冲击的积极作用已有充分认识,但对于创客团队韧性界定、不同逆境事件冲击下韧性动态构成、如何形成等问题关注不足,与提升创客团队成功率的实践需求相距甚远。

综上所述,围绕“如何引导创客团队强化自身韧性(扎根)以实现创业成功(叶茂)”这一主题,选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21个创客团队作为案例对象,聚焦于以下两个研究问题:第一,面对逆境事件,创客团队韧性这个“根”如何形成?第二,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是否会影响创业成功?通过回答上述两个问题,本文解构逆境中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将创客团队韧性纳入创业成功研究范畴,提炼“逆境事件冲击(外变)→创客团队韧性形成(根深)→创业成功(叶茂)”理论框架,解释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机制,通过拓展创业成功范围,可以弥补现有文献对于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及创业成功考量不足的研究缺口,突显创客团队韧性这个“根”对创业成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1 文献回顾

1.1 创客团队

创客(maker)一词最初源于欧美国家广泛普及的DIY文化。2015年,创客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受到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尽管近几年学界开始关注创客这一群体,但对其认识尚未形成共识。从既有研究可以看出,创客内涵大致包括以下几点:①创新动机,创客既包括以实现创意为中心,不考虑产品经济价值的创客,也包括以实现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创客[6];②创新模式,创客更多以用户需求为中心,通过运用新技术或融入新理念解决实际问题[1];③行业范围,各行各业都可以涌现出创客[7];④创新群体,创客不是少数人的专业,而是多数人的机会(王军等,2020)。在上述创客内涵的基础上,本文将创客团队界定为以创造经济效益为导向,依托平台与项目,利用网络资源或新技术,努力将创意市场化的具有强烈创新创造感和实践能力的特殊群体。

学界关于创客团队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3个主题:第一,创客创新阶段划分。胡贝贝等(2015)认为创客创新过程包括创意获取、创意市场价值调研、产品设计开发和产品完善4个阶段;梁炜等[1]认为,一个完整的创客创新过程包括创意产生、原型开发、产品制造和推广销售4个阶段。第二,创客团队能力形成影响因素。学者主要探讨团队成员支持感知、创客政策感知等内部因素以及众创空间支持等外部因素对创客团队创新能力的影响[7-9]。第三,创客团队绩效影响因素。部分研究认为团队异质性、团队宽容氛围等内部因素会影响创客团队创新绩效[10-11],部分研究则认为众创空间等外部支持也会影响创客团队创新绩效[12]

1.2 团队韧性

近年来,在动态复杂环境下,团队韧性研究日渐增多,凸显了尽管身处逆境团队依然蓬勃发展的现象。现有团队韧性研究主要聚焦于3个主题:第一,团队韧性内涵。学者主要从能力视角界定组织韧性,如West等[13]指出团队韧性是团队从挫折、冲突或其它威胁中积极适应和反弹的能力;Alliger等[4]认为,团队韧性是团队承受和适应压力的能力。从既有定义可以看出,负面事件和积极适应是团队韧性的两大要素。鉴于此,本文将团队韧性界定为团队对逆境冲击的防御、适应和恢复能力。第二,团队韧性构成。学界对团队韧性构成维度尚未形成共识。Duchek等[14]认为,团队韧性由抵御能力、适应能力和恢复能力3个维度构成;肖余春等[15]认为,团队韧性由抵御能力、恢复能力、再组织能力和更新能力4个维度构成。第三,团队韧性影响效果。学者主要研究团队韧性对团队绩效和团队创造力的影响,如Alliger等[4]指出具有韧性的团队更能够提高团队绩效并保持团队士气;Fan等[16]发现团队韧性能够增强团队创造力。

1.3 创业成功

现有创业成功研究主要聚焦于3个主题:第一,创业成功内涵。张秀娥等(2018)通过归纳已有文献,将创业成功界定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新组织建立并发现新机会、开发新资源、保证组织内部各项指标达到预期标准或行业内最高标准,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并走向成熟的过程,将新创企业创业成功维度划分为创立成功、建设成功、创新成功和发展成功。第二,创业维度。现有关于创业成功的测量有主观和客观两种方式[17]。谢雅萍等[18]采用主观评价法,从组织层面(获利性和成长性)和个人层面(个人成长绩效和职业生涯满意度)测量创业成功;张秀娥等(2020)采用客观评价法,从员工数量增长、营销额增长、产品或服务更新、市场份额增长和利润增长5个方面测量创业成功。第三,创业成功影响因素。近几年,学者逐渐重视创业韧性对创业成功的积极影响,认为韧性可以解释为何有些创业者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并实现创业成功[19]。如Walsh等[20]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发现,个体韧性对创业成功具有积极影响。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存在如下不足:①现有创客团队研究大多聚焦于团队内外可预测因素对创客团队创新能力和团队绩效的影响,缺乏在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创客团队如何突破逆境以及如何走向创业成功的深层次解释;②现有研究主要聚焦于创业者韧性对创业成功的积极影响,缺乏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研究;③现有对创业成功的测量主要关注已经处于创业阶段的个体或组织,不适用于作为创业前置阶段的创客团队;④创客最终走向创业需要经历从创意到产品雏形诞生再到商业化等不同阶段,对创客成功标准动态考量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文运用多案例分析法,重点探讨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对创业成功的影响。

借鉴已有创客创新阶段划分标准,本文从产品开发角度出发,将创客团队发展阶段划分为产品雏形阶段(想法产生、验证想法到产品设计)、产品初步推广阶段(完善产品设计和初步市场化)、产品市场化阶段(产品大量推向市场),并据此解构案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以下考虑:首先,从研究对象看,创客团队韧性形成的前提条件是遭遇过冲击、挫折等逆境事件,具有情境化特征,而案例分析是探讨情境较为恰当的研究方法;其次,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是剖析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以往关于团队韧性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理论框架,因此适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最后,从数量和深度看,本文研究的创客团队韧性是一个新话题,为增强说服力和研究结果信效度,选用多案例研究方法更加完善,也更具有代表性[21]

2.2 案例选取标准

本文从全国两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所普通本科院校和1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选取21个创客团队进行第一阶段预调研,依据下文筛选标准确定6个代表性团队进行第二阶段深度调研,分别用A、B、C、D、E、F表示,样本信息见表1。

表1 第二阶段深度调研案例团队基本情况
Tab.1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ase team in the second stage of in-depth investigation

团队发展阶段团队名称成立时间主要业务产品雏形阶段 A团队2019.11网站运营、文创产品、书籍售卖、帮助当地举办诗经文化活动B团队2019.09京绣文创产品研发与销售;农村扶贫模式探究与产品推广产品初步推广阶段C团队2018.03研发生产冷制手工皂,逐步打造手工皂精品,拓展手工皂消费领域D团队2018.10以自制手工皂为原料,雕刻不同功能的手工皂品,逐渐将手工皂打造为集天然健康、实用性强、观赏性高的洁肤护肤品、工艺品和纪念品产品市场化阶段 E团队2018.09金属新材料加工、接触器材料研发及生产F团队2018.09以社区为接入点,牵头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整合政府相关负责人、社会专家等优势资源,引导社会各方关爱、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通过线上系统实现公益资源与社区有效链接,为社区提供特色“第二课堂”及各类志愿服务

为更好地与研究问题相契合,达到理论建构的目的,本文根据以下3条标准筛选第二阶段案例:第一,代表性。创客团队韧性形成的前提条件是遭遇过压力、重大突发事件等长期或短期逆境。因此,本文选取的创客团队均遭遇过技术、资金、人员等常态逆境,且都经历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契合本文研究目的,能够保证研究信度。第二,可获得性。综合考虑以下因素:团队受访人员均同意访谈录音和参与多轮访谈;团队愿意提供如团队发展历程、遭遇困境以及解决措施等一手资料;团队遍布创客团队发展的各个阶段。第三,启发性。创客团队在常态和突发逆境事件“破局”的背后具有较强启发意义。本文将常态逆境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逆境相结合,分析创客团队在不同逆境中的动态匹配韧性,以期为其他团队在逆境中实现反超提供启发。

2.3 数据来源与收集

(1)数据来源。数据来源包括一手和二手数据,主要涉及以下类型:①第一阶段获取的21个团队调研表及初步访谈资料;②第二阶段获取的访谈资料(6个团队编码依次为A1、B1、C1、D1、E1、F1);③公开二手资料,包括《中国创客白皮书2013》、《双创蓝皮书:中国双创发展报告(2017—2018)》(以下简称“蓝皮书”)、《中国创客教育蓝皮书》、克里斯·安德森撰写的《创客·新工业革命》、创客团队相关期刊论文及网页资料(编码为M);④档案文件,包括团队内部纸质资料与印刷品,如获取的专利和荣誉(编码为N);⑤观察记录,包括参与团队会议形成的记录(Q);⑥非正式访谈,包括与团队成员的非正式交流(K)。

(2)数据收集。本文案例团队数据收集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预调研。基于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创客团队相关问题,设计基本情况调研表,对21个创客团队所有成员发放问卷,并与团队负责人进行初步沟通。第二阶段:深度调研。从21个团队中选取6个代表性团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团队负责人及团队骨干成员,每人访谈时间持续50min及以上。同时,整理6个团队的非正式访谈、会议记录等一手材料,并汇总各种二手数据。第三阶段:检验与补漏。整理所有数据资料,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等形式补充案例信息(见表2)。

表2 第二阶段深度调研案例团队访谈信息
Tab.2 Interview information of the case team in the second stage of the in-depth investigation

团队名称访谈对象 员工数访谈时间(分钟)整理后文稿(万字)访谈次数编码A团队团队负责人13850.8551A1B团队团队负责人7570.8061B1C团队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91581.4132C1-1、C1-2D团队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9961.0482D1-1、D1-2E团队团队负责人6510.6481E1F团队团队负责人5640.6711F1

2.4 数据分析过程

本文采用一阶/二阶结构化数据分析方法[22],通过一阶分析(忠于受访者提供的原始资料)和二阶分析(使用以研究者为中心的概念、主题和维度),产生严谨的数据分析结果,展示数据与新归纳主题之间的联系并形成聚合维度。最终,共产生61个一阶概念、21个二阶主题和10个聚合构念,形成创客团队不同发展阶段的数据分析结构。

本文采取双人编码形式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保障案例分析信效度,对编码不一致的条目,由编码成员进行讨论,最终保留一致的编码结果。同时,运用其它数据来源进行三角验证,以确保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2.5 重要启示

第一阶段对21个创客团队进行预调研,确定两个重要前提:①借鉴已有研究做法[23],将创客团队遭遇的逆境事件划分为两类:一是与日常经营性挑战相关的常态逆境事件,如技术变革,二是难以预测的突发逆境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②不同发展阶段创客团队创业成功衡量标准不同,创业成功呈现出递进逻辑。第二阶段对6个团队的8名成员进行深度访谈,在厘清创业成功访谈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创业成功界定为“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创客团队项目稳定运营、各项绩效指标持续向好、具备成长潜力,将产品创意变为产品并最终实现商业化”。

3 案例分析

3.1 产品雏形阶段

3.1.1 逆境事件

该阶段,常态逆境包括官方重视度不高和项目不被认可。第一,官方重视度不高。A团队主要做河间诗经文化,但政府宣传却浮于表面。第二,项目不被认可。B团队想邀请京绣传承人加入,但其对项目持怀疑态度。突发逆境主要是新冠肺炎疫情,团队内部成员联系处于碎片化状态,个别成员出现心理焦虑。

3.1.2 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

(1)逆境前。根据案例资料,团队抵御逆境的能力体现为吸收能力,即团队通过知识分享、信息获取等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与防御,以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主要表现为潜在威胁识别与防御。A、B团队经常组织成员进行知识共享,并从多种渠道获取项目信息,以及时规避一些潜在逆境点。

(2)逆境中。对于常态逆境,团队抵御逆境的能力体现为整合能力,即通过对内部资源的运用及外部资源的获取缓冲逆境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重组内部资源和获取外部资源。第一,重组内部资源。A团队为让大众了解该项目,以线上小视频形式对河间文化知识进行讲解,线下到实地开展文化活动;B团队利用成员积累的丰富经验,着手开发一系列广受大众追捧的设计图案,以取得合作者信任。第二,获取外部资源。A、B团队项目开展主要依托国家出台的创客创业政策,且分别得到河间文化专家、京绣非遗传承人指导。

对于突发逆境,团队抵御逆境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响应能力,即团队迅速把握外部环境并及时作出反应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模式优化和制度修订。第一,模式优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A、B团队立即通过腾讯会议或钉钉等进行任务分配,并借助直播、快手等普及河间文化知识,展示京绣技艺作品,以响应环境变化。第二,制度修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A团队为提高成员工作效率,在既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设置每周汇报制度。B团队新推行一套激励考核制度,安排专人考核,并划分不同等级,以提高合作者合作意愿。

(3)逆境后。对于常态逆境,团队抵御逆境的能力主要体现为调整能力,即通过反思和总结应对逆境的策略,取优去糙,对团队进行优化以适应当前环境变化,主要表现为反思调整。A、B团队为赢得大众认可,需要引进与项目主题文化相契合的能人。此外,经历此次逆境,B团队意识到要将优秀资源纳入囊中,并开启“接地气”模式,设计符合用户与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对于突发逆境,团队抵御逆境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变革能力,即团队通过对逆境的反思学习,对当前发展模式进行变革,找到团队新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反超改进,具体表现为反思变革。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A团队意识到线上布局的重要性,积极对小程序进行完善,提升项目竞争力;B团队意识到应在各个村落设置代理人,以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

3.1.3 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

该阶段,创客团队通过采取适配策略成功应对逆境事件冲击,最终使A、B团队项目获得大众认可,即“生根”(创业成功的阶段性标志),主要表现为项目认可度。A团队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借助疫情引发的线上潮加快项目线上宣传,最终与当地企事业合作单位签订合作协议。B团队在参加校方举办的创客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由此可见,通过成功破解该阶段逆境事件,创客团队抵御逆境冲击的韧性开始显现,团队项目获得大众认可(生根),并实现该阶段创业成功。

综上所述,产品雏形阶段典型证据见表3。

表3 产品雏形阶段典型证据
Tab.3 Typical evidences at the product prototype stage

理论维度二阶主题一阶概念典型例证援引逆境事件常态逆境官方重视度不高政府文化宣传流于形式政府对河间文化的某些宣传缺乏实质性内涵,仅专家学者能够理解(A1)大众不认可项目未得到大众认可他们认为项目意义不大,寻求合作者时,他们不愿意加入(B1)突发逆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让我们猝不及防(A1、B1、K)创客团队韧性吸收能力潜在威胁识别与防御知识共享我们经常组织交流会,相互分享信息,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A1、B1)信息获取我们常从官网、头条、小视频获取项目相关讯息(A1、B1)整合能力重组内部价值自我优化为让团队运转起来,我们对现有业务布局进行优化(A1、K)调动自有资源我们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及积累的网络技术经验,推出各种设计图案,供合作者选择(B1)获取外部资源政策支持国家支持各级政府及个人通过非遗资源助力乡村振兴(B1)合作非遗传承人京绣非遗传承人梁淑平女士最终表示信任我们(B1、K)吸纳河间文化专家团队在调研时采访当地一些专家学者(A1)响应能力模式优化开辟办公新模式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我们开始使用钉钉、腾讯会议等办公软件(A1、B1)改善宣传模式在原本线下宣传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开始学习直播(A1)我们对微信微商平台进行完善(B1)制度修订新制度推行新出台的规章制度将刺绣质量与收入挂钩(B1、K)旧制度完善将每两周汇报一次项目进展的规章制度改成每周一次(A1)调整能力反思调整吸纳能人招聘在设计、网络技术方面有经验的人才(A1)巧用自有资源团队成员有在大创中心兼职的,其会给创客团队安排培训与指导,未来需要高效利用这些资源(B1)市场挖掘通过与市场用户对接,发现京绣未得到年轻人青睐,我们研发一些京绣的服装、香囊(B1、K)变革能力反思变革业务布局优化要抓住疫情催生的线上潮,对业务布局模式进行优化与改进(A1、Q)人员配置团队根据发展需要设置相应岗位,并安排专人在该岗位上尽职尽责(B1、K)创业成功的阶段性标志生根项目认可度企事业单位认可企事业单位邀请我们做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A1)大赛评委认可团队项目得到大赛评委的好评(B1、N)

3.2 产品初步推广阶段

3.2.1 逆境事件

该阶段,常态逆境主要涉及硬件设备匮乏和市场推广受阻。C、D团队目前缺乏生产产品的相关器材,造成原材料大量浪费。而且,C、D团队产品市场定价偏高,难以获得顾客青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队产品生产及推广受阻,原本制定的计划被搁置。

3.2.2 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

(1)逆境前。根据案例团队资料,C、D团队吸收能力主要表现为潜在威胁识别与防御。除前阶段提及的知识共享和信息获取外,该阶段还涉及经验积累。C、D团队最初招募了一批富有经验的成员加入,他们既熟悉产品制作流程,又了解制作风险,能够帮助团队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2)逆境中。对于常态逆境,C、D团队整合能力主要表现为重组内部资源和获取外部资源。C、D团队成员通过对原有设备器材进行重组与安装,制作模具和搅拌机,并通过不断试验,调试出一套配比合适的产品配方,有效提高了生产率。除政策支持外,C、D团队依托老师及同学关系对产品进行宣传,D团队还通过与景区合作推广新产品。

对于突发逆境,C、D团队响应能力主要表现为模式优化和内功修炼。除开辟线上办公模式外,还升级营销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C、D团队开启网络营销模式,将产品制作过程拍成小视频上传或在朋友圈转发,以扩大传播范围。C、D团队成员通过网络直播与用户互动,并利用获取的数据反哺设计与技艺创新环节,对产品不断进行优化升级。此外,D团队审时度势推出一款改善因口罩引发的肌肤脸皂产品,获得用户青睐。

(3)逆境后。对于常态逆境,C、D团队调整能力主要表现为反思调整。C团队通过对逆境事件的思考发现,如果鼓励成员大胆试错并从中汲取经验,能够极大程度上鼓舞成员信心。D团队为获得市场地位,计划往工艺品方向发展或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量体裁衣”式服务,以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对于突发逆境,C、D团队变革能力主要表现为反思变革。经历新冠肺炎疫情,C、D团队意识到需要首先变革常态化管理条例,将此次应对突发逆境的经验纳入危机管理条例,以防患于未然。

3.2.3 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

该阶段,创客团队通过采取适配策略成功应对逆境事件冲击,最终使C、D团队项目被认可(“生根”),获得较好的用户反馈,并显现出未来应用前景,即“抽枝”(创业成功的阶段性标志)。C、D团队通过直播与用户互动,得知用户使用产品效果较为满意,且敏感肌人群也未出现过敏现象。C团队在直播间进行产品制作,让用户看到产品生产的每一道工序,从而让客户安心购买。D团队针对不同用户需求提供“量体裁衣”服务,契合用户个性化需求,并获得用户青睐。由此可见,通过成功破解该阶段逆境事件,创客团队韧性得以提升,产品获得用户和市场良好预期(抽枝),达成该阶段创业成功。

综上所述,产品初步推广阶段典型证据见表4。

表4 产品初步推广阶段典型证据
Tab.4 Typical evidences at the product initial promotion stage

理论维度二阶主题一阶概念典型证据援引逆境事件常态逆境硬件设备匮乏产品生产设备不完善团队目前仍缺乏控制恒温条件的仪器设备,导致产品存在裂纹问题(C1-1、C1-2 、D1-1、D1-2)市场推广受阻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已有许多类似皂产品且形状多样,导致团队产品推广受阻(C1-1、C1-2、D1-1、D1-2、M)突发逆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使团队线下活动处于停滞状态(C1-1、C1-2、D1-1、D1-2)创客团队韧性吸收能力潜在威胁识别与防御知识共享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经常相互探讨并分享自己的想法(C1-1、C1-2、D1-1、D1-2)信息获取我们的信息主要来自大赛官网、小视频创业项目讲解及市场调研等(C1-1、D1-2)经验积累团队成员之前做过皂产品,掌握了一定的雕刻技术,能够减少失误(C1-1、C1-2、D1-1、D1-2)整合能力重组内部资源自我优化团队原本生产的产品都是手工雕刻,后来团队运用自有经验对设备进行完善(D1-1、D1-2)调动自有资源如果说原先产品制作是模仿他人,那么今年推出的产品则是团队自己摸索(C1-1、D1-1)获取外部资源政策支持国家按照项目获奖等级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扶持(C1-1、D1-1)老师及同学支持即将毕业的学姐学长们帮忙推广,老师也帮我们申请工作室,拉赞助(C1-1、D1-1)景区合作我们计划借助景区这一地理优势对产品进行推广(D1-1、D1-2)响应能力模式优化开拓办公新模式团队原先是线下办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团队成员转向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软件进行讨论(C1-1、C1-2、D1-1、D1-2)升级营销模式在原先通过熟人推荐产品的基础上,借助微信微商平台进行产品展示(C1-1、C1-2)疫情暴发,团队全体成员都参与营销,借助各种网络平台对产品进行推广及售卖(D1-1、D1-2)内功修炼产品改进团队通过加入一些新元素对产品进行改进(C1-1、D1-2)产品功能扩展团队计划做一些比较精致的产品,使其向工艺品方向发展(D1-2)调整能力反思调整市场聚焦团队依据用户需求对市场进行细分,如专门做针对男士或女士的肥皂(C1-1、D1-2)试错性学习我们胆比较大,闯了很多祸,但不怕出错,一直做试验并从中学习,最终调配出现有配方(C1-1、Q)变革能力反思变革研发新产品团队应研发一些新的智能化产品(D1-2)危机管理体系变革团队原先制定了一些应对日常事件的举措,但不适用于突发事件,因此需要对日常危机管理体系进行变革(D1-1、D1-2)创业成功的阶段性标志生根项目认可度大赛评委认可团队曾荣获第十四届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发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C1-1、C1-2、N)团队参加校级挑战杯大赛,荣获三等奖(D1-1、D1-2、N)校方认可校方对我们的项目很有信心,提供了专门实验室,并配备了基本原料(C1-1、D1-2)抽枝用户反馈客户体验效果佳身边朋友都试用过我们的皂产品,他们觉得不错(C1-1)适用人群广我们的产品对油性、干性、混合肤质都适用,敏感肌人群也不会过敏(D1-2)未来前景市场价格便宜我们的皂产品市场销售价略低于网店,符合多数消费者的消费观念(C1-1)品质有保障如果客户不放心,我们可以现场制作,保证所用原料都是纯天然的(C1-1)契合用户需求团队可依据客户需求定制个性化产品,尽力满足每个消费者需求(D1-2)

3.3 产品市场化阶段

3.3.1 逆境事件

该阶段,常态逆境涉及资金中断和知名度低。E团队运营资金主要来自一些公司汇过来的技术服务费,但因中间环节过多导致资金无法按时到账。F团队因知名度较低,当寻找合作社区时遭到拒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队运营中断,导致客户对产品好感度降低。

3.3.2 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

(1)逆境前。根据案例团队资料,E、F团队的吸收能力主要表现为潜在威胁识别与防御。除上述阶段提及的知识共享、信息获取、经验积累外,还涉及广揽人才。E团队招募了一批硕士和博士,避免因高技术人才匮乏而造成业务中断。

(2)逆境中。对于常态逆境,E、F团队整合能力主要表现为重组内部资源和获取外部资源。除上述阶段提及的调动自有资源外,还涉及内部资源整合。E团队一改以往依靠国外核心技术的惯例,鼓励团队成员自行研发新技术,并成立内部研发中心,以减少资金支出。除政策支持外,E团队还得到家族、学校部分资金支持,且与一些外部投资者达成投资意向,缓解了团队资金匮乏困境。F团队通过合作社区提供设备、场地及官网宣传,既解决了资金困难,又提升了项目知名度。

对于突发逆境,E、F团队响应能力主要表现为模式优化和因势施策。除开辟线上办公模式外,还升级签约模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E团队通过网络视频与投资者进行洽谈,移步线上签约,以保证业务正常开展。另外,E团队通过与村委会洽谈,立即在当地开展厂家物资直销到农民手中的活动。F团队在疫情期间开设了一系列线上心理课程,使项目被更多社区了解。

(3)逆境后。对于常态逆境,E、F团队调整能力主要表现为反思调整。E团队经历过多次负面事件,注重成员心理建设,培养其心理韧性,从而转危为安。F团队意识到应在扎稳本地区的基础上,辐射周边区域,循序渐进地扩大规模,以提高项目知名度。

对于突发逆境,E、F团队变革能力主要表现为反思变革。E团队意识到要提高客户转化率,需与客户及时沟通,为其提供全方位服务。F团队开设线上课程,助推团队实现“弯道超车”,团队意识到要突破藩篱必须抓住机遇进行变革。

3.3.3 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

该阶段,创客团队通过采取适配策略成功应对逆境事件冲击,最终使E、F团队项目在被认可(“生根”)和获得用户较好反馈(“抽枝”)的基础上,实现商业盈利,即“叶茂”(创业成功的阶段性标志)。E、F团队项目已取得一定收入,且目前收入略大于支出。E团队已完成专利申请,正逐步创立企业以扩大产品市场。由此可见,通过成功破解该阶段逆境事件,创客团队将产品推向市场,达到一定盈利(叶茂),并通过韧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团队内部管理稳定,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综上所述,产品市场化阶段典型证据如表5所示。

表5 产品市场化阶段典型证据
Tab.5 Typical evidences at the stage of product marketization

理论维度二阶主题一阶概念典型证据援引逆境事件常态逆境资金中断资金到账慢团队资金时而会出现到账慢的情况(E1)知名度低与社区对接困难团队刚开始寻找合作社区时,社区觉得耗力耗钱,不愿意配合(F1、M)突发逆境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暴发,有意向试用设备的企业无法进行线下体验活动(E1),团队线下活动几乎完全被阻滞(E1、F1)创客团队韧性吸收能力潜在威胁识别与防御知识共享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一起讨论产生的创意想法较多(E1、F1)信息获取团队收集的信息挺多,还有客户给予反馈(E1、F1)广揽人才团队成员有自身优势,能够帮团队解决新技术应用难题(E1、F1、Q)经验积累团队成员之前有的做过会计,有的做过研发,有的做过销售推广,能够帮助团队修订风险防范预案(E1)整合能力重组内部资源调动自有资源我们这帮人手里稍微有一点钱,当资金匮乏时,全体成员都会自掏腰包应急(E1、K)内部整合需要挖掘我们的技术和经验,这样才能节省大量开支(E1)获取外部资源政策支持国家举办的一些创新创业类赛事,使项目有机会得到相关领导关注(E1)家庭支持团队资金出现断档时,成员家族也会出一部分钱(E1、K)学校支持石家庄或哈尔滨一些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我们学校的校友,学校会出面帮我们联系(E1、K)投资者支持团队项目有一批具有投资意向的投资人,经筛选,与一些知名投资公司达成合作(E1、K)社区支持团队在社区举办活动时,社区会准备好一系列相关物品(F1、K)响应能力模式优化开辟办公新模式团队改变原先线下办公模式,全体成员通过钉钉等进行交流(E1、F1、K)升级签约模式团队按照与帕西、华龙等投资者的约定,将面对面线下签约模式改成网上签约模式(E1)

续表5 产品市场化阶段典型证据
Tab.5 Typical evidences at the stage of product marketization

理论维度二阶主题一阶概念典型证据援引因势施策商业思维训练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队组织成员开展训练商业思维的活动(E1)线上心理疏导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线下活动无法开展,团队结合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立即布局线上课程(F1、K)调整能力反思调整业务范围拓展团队计划扩大项目规模,在多个地方开展活动,以更大范围地被熟知(F1、K)成员心理建设团队注重培育成员抵御逆境冲击的能力,从而乐观、坦然地应对逆境(E1、Q)变革能力反思变革客户关系维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团队做好与客户的线上沟通,以获得潜在和已有客户信任(E1)打造线上业务布局团队根据疫情引发的线上潮,考虑将其作为未来业务布局的一个发展方向(F1)创业成功阶段性标志生根项目认可度大赛评委认可团队项目获得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等多种省级、国家级奖项(E1、N)政府认可团队与区政府达成合作,同意我们在社区开展活动(F1、Q)抽枝用户反馈试用效果佳团队做出的样机被一些企业试用,客户说效果不错(E1、Q)问卷得分高通过问卷调研发现,客户对项目评分较高(F1)未来前景试用客户采购意向率高目前试用过我们产品的很多公司都表达出对产品的采购意向,如沈阳恒润、科友、杭钢等企业(E1、K)规模扩张已与108个社区合作,计划继续外扩至京冀地区(F1、Q)叶茂盈利性净利润为正团队获得石家庄科技、中航上大、真空科技等公司技术服务费1 120万元(E1)团队项目目前处于盈利状态(F1、K)商业化企业注册筹备团队前期阶段目标已经达成,目前正在筹备注册企业相关材料(E1、N)

4 结语

4.1 研究结论

本文围绕“逆境中创客团队韧性如何形成”以及“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两个核心问题,最终提炼“逆境事件冲击(外变)→创客团队韧性形成(根深)→创业成功(叶茂)”理论框架(如图1),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图1 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影响的理论框架
Fig.1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the impact of maker team resilience o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1)逆境事件是创客团队能力提升的起源。创客团队发展划分为产品雏形、产品初步推广和产品市场化3个阶段,每个阶段团队不仅会遭遇与日常经营活动相关的常态逆境事件冲击,也会遭遇类似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逆境事件冲击。本文认为,对于创客团队而言,逆境事件(外变)才是团队能力提升的起源,韧性是最特殊的能力,是创客团队走向成功的“根”。

(2)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创客团队韧性是团队应对外部逆境事件冲击形成的一系列动态能力组合。对于常态逆境而言,创客团队韧性由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和调整能力构成;对于突发逆境而言,创客团队韧性由吸收能力、响应能力和变革能力构成。在逆境前,团队通过成员知识共享、经验积累、信息获取、广揽人才等方式识别潜在威胁,制定风险防御措施,降低逆境对团队造成损害的概率(吸收能力)。对于常态逆境而言,身处逆境,团队通过调动自有资源、自我优化、内部整合等方式重组内部资源,同时寻求政府、家庭、学校及同伴等外部资源,缓冲逆境造成的干扰(整合能力);逆境后,团队通过反思应对策略去粗取精,对团队予以调整,以适应当前环境(调整能力)。对于突发逆境,逆境中,团队采取模式转变、制度修订、内功修炼、因势施策等措施及时响应逆境(响应能力);逆境后,团队通过反思突发逆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对团队实施变革,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变革能力)。

(3)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具有积极正向影响。创客团队韧性在团队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形式不同,其对创业成功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在产品雏形阶段,创客团队韧性这个“根”开始显现,推动团队项目获得大众认可,达成创业成功的第一个阶段性标志;在产品初步推广阶段,创客团队韧性这个“根”逐渐扎深,助推团队项目获得用户较好反馈并具备成长前景,实现由“生根”向“抽枝”的蜕变,达成创业成功的第二个阶段性标志;在市场化阶段,相较于前两个阶段,创客团队韧性这个“根”已经夯实,加速团队项目实现盈收并步入商业化,实现向“叶茂”的蝶变,进入创业成功的叶茂阶段。

(4) 创业成功呈现分阶段递进式发展逻辑。从创意诞生到商业化的过程对应创客团队产品雏形、产品初步推广和产品市场化3个发展阶段,创业成功体现为“生根→抽枝→叶茂”3个阶段性标志。为进一步厘清创业成功分阶段递进逻辑,本文将创客团队创业成功与以往研究进行对比。

第一,研究对象和研究起点不同。以往关于创业成功的研究主要以创业者和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且对创业成功探讨主要聚焦于成长期[24]。作为创业前置阶段的创客团队,本文认为创业成功需要明确市场化导向,从而倒推前期创意积累和以市场导向为主的产品研发。以创意衡量创业成功,对于创客团队而言比较单一。因此,本文认为应分阶段看待创客团队的创业成功,伴随着团队发展阶段的不断演进,引导创客团队实现从创客到创业的转变。

第二,研究视角和影响因素不同。以往研究主要从微观个体因素及宏观环境因素探讨其对创业成功的影响,且主要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框架,强调资源获取或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成功所发挥的关键作用[25]。本文基于韧性这一新视角,将韧性作为创客团队实现创业成功的“根”,认为要更好地顺应逆境,不仅需要考虑资源获取及机会识别,更需要分阶段动态匹配外部逆境变化,对团队进行变革和调整,提升团队韧性,从而实现创业成功。

第三,测量指标和指标层次不同。以往研究主要采用财务指标、非财务指标衡量创业成功[26],但多是静态指标或未考虑指标间的层次感[17]。本文研究发现,创客团队走向创业成功具有类似于生命周期的动态特征,因此以生态学隐喻“生根→抽枝→叶茂”,作为不同发展阶段衡量创客团队创业成功的阶段性标志。

4.2 理论贡献

(1)基于新视角推动双创背景下创客团队研究。与以往研究不同,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7],对创客团队概念进行界定,发现创客团队在实践中存在逆境中求生存的现象。基于韧性视角,探究创客团队抵御逆境事件的能力及对创客团队创业成功的影响,为实现从创客到创业的蜕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2)解构与逆境事件动态匹配的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将逆境事件应对过程和韧性研究相结合,全面探讨创客团队韧性形成过程,为后续团队韧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丰富了韧性在创业领域的研究。

(3)将创客团队韧性纳入创业成功考量范畴,探讨创客团队韧性与创业成功之间的关系,揭示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正向影响。现有研究探讨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主要聚焦于个体层面[19-20],本文通过解构创客团队应对逆境的表现,梳理创客团队韧性对创业成功的影响,既丰富了创业成功前因研究,又丰富了团队韧性后果研究。

(4)拓宽了创业成功研究边界。本文界定创业成功内涵,发现创业成功呈现出分阶段递进逻辑,从低阶到高阶依次表现为生根、抽枝和叶茂,与张秀娥等(2018)的观点相契合。此外,本文从非财务绩效指标考察创客团队创业成功,呼应了已有研究依据创客团队特性(市场前景、财务预算)评价创业成功的呼吁[10]

4.3 实践启示

(1)创客团队要从逆境中实现突围,需要针对各阶段需求提高创业韧性。在逆境前识别潜在威胁,及时制定防御措施;在逆境中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变应变等方式应对危机;在逆境后借助逆境经验,敢于调整和变革,实现团队动态有序发展。

(2)面对常态逆境,团队要由外及内地整合内外部资源,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面对突发逆境,团队要从危机中体察转机和生机,把握危机、再造机遇,乘势而起。

(3)创业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符合分阶段递进式发展规律,因此创业团队应以3个阶段性标志为导向,逐步走向创业成功(叶茂)。

4.4 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在如下不足:首先,研究对象是处于创业前置阶段的创客团队,与处于创业阶段的团队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此外,创客团队创业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随着研究者关注度及情境因素变化,创客团队韧性内涵可能也会发生变化。未来将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展开追踪调研,进一步细分其构成维度,更深刻地阐述创客团队韧性内涵。其次,案例样本选取范围较窄,仅以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逆境,未来将扩大样本范围,增加其它突发事件,以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最后,基于定性研究方法开展实证研究,后续将采用实证方法作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 梁炜, 卢章平, 刘桂锋, 等. 基于扎根理论的创客知识需求研究[J]. 图书情报工作, 2018, 62(10): 10-17.

[2] 王佑镁. 发现创客: 新工业革命视野下的教育新生态[J]. 开放教育研究, 2015,21(5): 9-57.

[3] WALKER B, HOLLING C S, CARPENTER S R, et al. Resilience, adaptability and transformability in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J]. Ecology and Society, 2004, 9(2): 5.

[4] ALLIGER G M, CERASOLI C P, TANNENBAUM S I, et al. Team resilience: how teams flourish under pressure[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15, 44(3): 176-184.

[5] BOWERS C, KREUTZER C, CANNON-BOWERS J, et al. Team resilience as a second-order emergent state: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research directions[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7, 8: 1360.

[6] 徐思彦, 李正风. 公众参与创新的社会网络:创客运动与创客空间[J]. 科学学研究, 2014, 32(12): 1789-1796.

[7] 王兴元, 刘泓辰, 刘赟. 大学生创客团队支持感知与创新行为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37(5): 173-179.

[8] 冉建宇, 胡培, 童洪志. 创客政策感知对其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知识获取的中介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的调节[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13): 1-9.

[9] 王兴元, 朱強. 众创空间支持对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影响机制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14): 128-134.

[10] 刘泓辰, 王兴元, 杨娟. 大学生创客团队异质性与团队绩效研究——协作状态的调节作用[J]. 开放教育研究, 2017, 23(5): 57-63.

[11] 房晓冉, 王兴元. 团队宽容氛围与创客团队绩效:沟通协作的中介机制研究[J]. 企业经济, 2018, 37(11): 142-148.

[12] 易全勇, 刘许, 姚歆玥, 等. 众创空间对大学生创客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 重庆高教研究, 2021, 9(3): 24-35.

[13] WEST B J, PATERA J L, CARSTEN M K. Team level positivity: investigating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acities and team level outcomes[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09, 30(2): 249-267.

[14] DUCHEK S, GEITHNER S, ROTH T. Mastering team crises: a play-oriented approach to foster resilience capabilities in student teams[J].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2021(20): 1-20.

[15] 肖余春, 李姗丹. 国外弹性理论新进展:团队弹性理论研究综述[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14): 155-160.

[16] FAN M, CAI W, JIANG L. Can team resilience boost team creativity among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 sequential mediation model of team creative efficacy and team trust[J].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21, 12: 604692.

[17] 陈建安, 陈瑞, 陶雅. 创业成功界定与测量前沿探析及未来展望[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4, 36(8): 3-13.

[18] 谢雅萍, 陈小燕, 叶丹容. 创业激情有助于创业成功吗[J]. 管理评论, 2016, 28(11): 170-181.

[19] FATOKI O. 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ial resilience on the succes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south africa[J]. Sustainability, 2018, 10(7): 2527.

[20] WALSH C B,MCCOLLUM W.Exploring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resilience on entrepreneurial success[J].Entrepreneurship &Organization Management,2020,9(6):1-6.

[21]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2-550.

[22] GIOIA D A, CORLEY K G, HAMILTON A L. Seeking qualitative rigor in inductive research: notes on the gioia methodology[J].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 2013, 16(1): 15-31.

[23] 张公一, 张畅, 刘晚晴. 化危为安:组织韧性研究述评与展望[J]. 经济管理, 2020, 42(10): 192-208.

[24] ANGEL P, JENKINS A, STEPHENS A. Understanding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a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Small Business Journal, 2018, 36(6): 611-636.

[25] YADAV M P. Model of entrepreneurial success: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 Research, 2015, 2(1): 40-58.

[26] AH N H, HALI H A, ZA S. Is entrepreneurial competency the silver bullet for sme success in a developing nation[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0, 4(2): 67-75.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