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研究

吴正刚

(黑龙江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化成商业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而平台生态系统是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商业生态系统。平台生态系统竞争的本质在于创新,以创新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成为决定平台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在界定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内涵的基础上,从设计方法视角阐述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形成过程,揭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对于平台生态系统竞争的影响,分析两者对平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是形成平台竞争力的源泉,影响平台网络外部性,其中知识产权是建立技术标准的基础,技术标准是推动知识产权创造的动力,二者之间的互动和演进构成平台生态系统外部竞争力。

关键词: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平台生态系统;平台竞争力;创新机理

Research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Platform Ecosystem

Wu Zhengg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is changing the way and elements of market competition, and the market competition is gradually changing from product competition, enterprise competition,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to platform competition. The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represent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directly affect the linking ability and network effect of the platform, and determine the development space and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members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On the one hand, enterprises set up technical barriers through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to keep market dominance in the competi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authorized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they broke the original technical system and monopoly pattern, le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ccupied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industry and upgraded products to the platform. Especially driven b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 interface rules, companies can configure and assemble products globally more easily , and link directly to end users through the platform. Since the 21st century, platformization has gradually replaced modularization as the basis of industrial competition, and product platformization, enterprise platformization and enterprise ecosystem platformization have become a trend.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the platform ecosystem remains in organization, architecture, governance and other aspects.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is rarely touched in previous studies, especially the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and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mong the three have not yet been clarifi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rmation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sign methodology, elicits the role and valu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in the platform ecosystem, and explores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among the thre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the fundamental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growth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As two complementary systems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latform technical standards have become the direct source of platform competitiveness and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network externalities. On the one hand,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forma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can gather mor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open innovation, which accelerates the process of platform product innovation. Once the opportunity is seized to form a snowball effect, it can quickly becom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latform. On the other hand, platform ecosystem competitiveness is built on platform product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design methodologies. During the evolution of design metho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are both the driving force an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design methods, it starts from the intensive stage and gradually changes to the stages of standardized design, modular design, platform design and so on. The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represented b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are more abundant, and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s higher. The platform ecosystem adopts standardized interfaces and modular packaging technology, which lowers the access threshold and improves the convenience of member companies’ participation. The participation of any party will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platform, thereby attracting the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other interdependent parties, so that the welfare of all parties will increase and form the network externalities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Intellectual property are the basis, main body and core element of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the evolut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s into platform standards are the preferred choices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When forming technical standards,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n help enterprises improve their negotiation capabilities, increase gaming chips, gain the initiative to formulat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incorporate patents into technical standards as a mainstream trend. Technical standards are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echnology diffusion.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updating of technical standards promote the outpu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further enrich the platform ecology, and enhance the system's resource gathering capacity. The collaborative evolu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promotes th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latform stakeholders, which not only benefits the formation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and provides a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nectivity, openness and network externalities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but also reduces the innovation risk and innovation cost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To a certain extent, it enhances the technological superiority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Key Words:Intellectual Property;Technical Standard;Platform Ecosystems;Platform Competitiveness;Innovation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21-07-21

修回日期:2021-11-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GL036)

作者简介:吴正刚(1970-),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创新与制造战略。

DOI10.6049/kjjbydc.C20210737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2)07-0023-10

0 引言

平台生态系统的出现正在改变市场竞争方式和市场竞争要素,市场竞争逐渐从产品竞争、企业竞争、供应链竞争向平台竞争转变。以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为代表的创新成果在平台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设置技术壁垒,在竞争中赢得市场主导权;另一方面,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授权使用,打破原有技术体系和垄断格局,引领技术发展,占领产业制高点,促进产品向平台升级,在信息技术和标准接口规则的作用下实现产品全球化配置、组装,并通过平台直接链接到终端用户。21世纪以来,平台化逐渐代替模块化成为产业竞争的基础,决定着现代产业竞争格局,产品平台化、企业平台化、企业生态系统平台化成为一种新趋势。

从平台生态系统视角看,平台网络外部性与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开放性息息相关。为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用户数量增长,需要提升平台效能,而开放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平台所有者利用掌握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设定开放式接口界面和规则,一方面能够激发互补者创新动力,给平台生态系统带来更为丰富的边界资源;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参与者之间的协调成本,提高创新活动成功率。对于知识产权授权和技术标准开放程度不高的平台生态系统来说,其开展创新活动必将增加协调成本、降低创新效率,导致创新失败率上升。平台所有者需要适时、适度地披露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为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提供充分的市场信息,增加平台粘性。也有一些平台拥有者为降低控制难度,适度开放平台接口规则和技术标准,在保证平台生态系统健康、高效运营的前提下增强网络外部性。

从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视角看,内嵌于技术标准的知识产权通过低价或者免费纳入技术标准体系,有利于加快技术标准应用与推广。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授权与开放能够有力改善接入特性,吸引更多支持者加入,增加网络价值,激发网络效应。随着开放标准及支持者的加入,若干技术标准组合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性技术架构,并初步建立一个连接各方的技术平台。在供给侧,支持者按照接入规则和技术标准生产大量多样化产品和服务;在需求侧,支持者被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吸引而加入平台生态系统,由此形成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

平台竞争力具有如下特征:一是能够满足平台生态系统成员需求;二是平台生态系统成员通过知识产权创造和使用实现自我进化,以保持技术先进性;三是技术标准不断迭代创新,尤其是平台接口规则演化升级能够在平台生态系统稳定性与适应性之间创造平衡,充分发挥网络外部性优势,扩大平台生态系统规模。然而,目前关于平台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组织、架构、治理等方面,对竞争力形成脉络及其与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之间逻辑关系的探讨较少。

1 文献综述

1.1 平台生态系统

Moore[1]首次提出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将其视为不同行业厂商组成的经济联合体,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演变,并对成员合作、竞争、创新等产生影响。此后,罗珉等[2]提出技术生态系统的概念,用以描述技术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平台创新的概念,强调将技术作为一个进化系统来研究;Ander[3]从生态系统结构视角分析相互依存的价值创造活动,立足于焦点价值主张,指出应整合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共同实现这一价值主张;Amrit Tiwana[4]总结了不同行业向平台迁移的5种驱动因素,包括产品和服务专业化水平提升、基于核心能力的业务外包、业务活动信息化与软件化、“物联网”的涌现以及日益普及的通讯网络;Lescop等[5]认为,平台生态系统是指平台群组以平台领导、参与者、互补者之间的互利合作和互动为基础,参与者和互补者向平台领导移动并靠拢,平台领导对参与者和互补者进行控制和协调,并利用互补性和相互依赖性进行互动。

国内学者在平台研究方面颇有建树。张化尧等[6]以小米公司为案例研究商业孵化型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制,发现平台机制具有超越传统增长机制的优势,认为可依靠架构资源生成平台机制;王新新等[7]基于复杂性科学视角剖析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逻辑,指出平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价值体现为各组成部分之间跨层次涌现生成的新资源;王节祥等[8]讨论了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战略,指出要在提升互补性的同时降低依赖度,只有实现解耦方能提升平台绩效;钟琦等[9]梳理了关于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3个研究主题,即平台生态系统竞合关系、平台生态系统协调治理、平台商业模式创新;董津津等[10]通过分析技术创新视角下平台生态系统形成、融合与治理机制,认为技术互补性、技术溢出效应及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对于平台生态系统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流动有助于促进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之间由单一联系向多边联系转变,从而强化平台生态系统融合。

1.2 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

任何组织的形成、发展和竞争都离不开技术环境,技术演进带来组织形态演进与竞争要素改变。Timothy等[11-12]指出,获得标准化组织认可能够提高知识产权价值,但是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并非总是相互促进,企业规模影响企业知识产权策略,小型企业倾向于收取较高的专利许可费,而大型企业则更愿意促成公开技术标准的达成,掌握独特技术的企业更希望将自身技术转化为产业技术标准;Freilich等[13]认为,标准化可以减少产品和服务成本,有利于不同设备之间的安全交互,并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Baron等[14]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的有效结合对于标准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Egyedi等[15]认为,专利作为市场标准的基本要素,是技术标准化的基础;Anne Layne Farrar & Josh Lerner[16]指出,专利联盟对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具有重要作用,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专利权人与标准化组织利益冲突的加剧,使得对知识产权(专利)与技术标准的研究更加深入。

冯永琴、张米尔[17]运用专利地图分析专利与技术标准之间的关系,指出标准主要专利权人结成联盟可以增强技术相关性;姜军[18]和韩昱[19]的研究表明,加强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社会发展,提高权利人的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宋河发等(2009)指出,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之间存在知识产权推动型、技术标准拉动型、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互动结合型3种关联模式。由于专利技术纳入技术标准是一个复杂问题,所以学者对专利权人利益最大化和技术标准公共产品属性矛盾的研究不断深化。温军、张森[20]探究了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协同推进数字经济创新的内在逻辑;詹爱岚、陈衍泰(2021)认为创新生态系统治理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运用有助于提升技术标准化效率;董玉鹏、金彭年[21]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有机融合、协同发展既是创新行为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和国家标准化战略的迫切需要;王珊珊等[22]研究发现,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冲突会阻碍联盟标准化进程和联盟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冲突的发生;姜红等[23]基于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协同关系及作用机理,并构建了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模型。

1.3 研究综述

从平台生态系统视角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战略、组织、价值创造等方面,研究热点逐渐转向平台治理,但对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形成机理缺乏关注;从知识产权视角看,大企业趋向于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并形成产业推广和应用,以获取竞争优势,但对于平台生态系统知识产权相关问题的探讨较少;从技术标准视角看,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知识产权对技术标准的促进作用、技术标准推广与治理等方面,对于技术标准平台链接的探讨较少,对平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研究不够深入。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在现代经济竞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影响平台生态系统发展的主要力量。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影响平台链接能力和网络效应,已经成为平台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的有力支撑,决定着平台生态系统成员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利益。总体来看,对于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与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关系的研究鲜有涉及,尤其是未厘清平台生态系统技术演进过程及作用机理。因此,本文从设计方法视角分析平台生态系统形成原因,揭示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在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机理,并对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为平台生态系统发展和治理提供借鉴。

2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平台生态系统内涵

2.1 平台生态系统内涵

平台生态系统的出现使得每个公司都可以嵌入进来,企业创新从公司内部迁移到外部庞大的网络中,创新范围变窄、创新速度加快、适应能力变强,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最大化利用,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形成规模优势。本文认为,平台生态系统是以平台所有者为核心形成的相互连接的组织集合体。平台生态系统由平台支撑者、平台所有者、平台互补者、平台应用者、规则制定者等构成,如图1所示。其中,平台支撑者包括IP许可人、基础设施供应商、组件供应商、运营服务供应商等,为平台的建立提供软硬件支持。平台所有者是平台生态系统的拥有者和领导者,主导平台生态系统规则制定、矛盾协调、对外沟通,是保证平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基石和核心。平台互补者是平台生态系统中提供非核心业务的企业,是业务运营不可或缺的一环,与核心业务一起构成平台生态系统的业务闭环,如物流企业是电商平台生态系统的互补者。在平台生态系统中,密集的平台互补者为平台应用者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大量互补性资源和特定的价值活动,平台所有者通过平台互补者、应用者的价值互动与协同赚取“连接红利”。运行规则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是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保证企业合法合规、健康运行;二是平台生态系统各部分链接接口协议,用以降低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平台应用者是指应用平台业务的用户,既包括上游供方应用者,也包括下游最终用户,如电商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商家和客户。

图1 平台生态系统构成
Fig.1 Composition of platform ecosystem

平台生态系统运行主要遵循以下逻辑:

(1)开放逻辑。平台生态系统发展取决于它的开放性和网络性。开放性吸引平台支撑者、互补者、应用者、规则制定者加入,形成平台生态系统,开放性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通常会带来强劲的资源集结能力。网络性是连接性和开放性的成果之一,平台参与者越多越具有吸引力,能够形成网络效应。

(2)连接逻辑。连接性由平台所有者决定,其将确定的技术标准作为接口规则连接其他成员,共同为平台创造价值。平台拥有者与互补者将专属性资产和互补性资源及能力嵌入到平台技术架构中,严格按照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组织惯例等规则实现平台各方之间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连接及资源与能力共享。

(3)创新逻辑。平台技术架构是平台价值创造与获取的关键,也是平台创新的基础。平台拥有者是创新的枢纽和集成者,平台互补者通过共享知识资源、开放平台接口标准实现互补式创新。

(4)平衡逻辑。平台生态系统接口规则标准化和开放性能够降低连接成本,充分调动供给侧多样性资源与能力,积极响应需求侧的多样化需求,进一步促进客户聚集,充分发挥平台的杠杆作用。供给多样性与客户聚集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网络外部性,重塑市场格局,进而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力。

2.2 知识产权内涵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属于私权范畴。知识产权通过制度安排,将智力成果转化为无形资产,确定人与智力成果所属关系。知识产权作为一种私权,具有专有性、垄断性、竞争性特征,存在时间和地域限制且受法律保护,需要知识产权人采取特殊管理方式。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呈现出两种变化趋势:一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结合越来越紧密,二者不再相互独立,在技术标准中嵌入知识产权,形成技术标准壁垒,将标准的强制性、普及性与知识产权的专有性结合起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二是不同知识产权之间通过组合作用发挥最大价值,在高新技术领域,几乎每一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都申请了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创造和应用促进平台生态系统建立与发展。2003年成立的特斯拉公司在2014年开放了700余项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一方面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技术创新速度加快,产能迅速扩张,推动了产业发展;另一方面,特斯拉技术标准迅速普及,更多厂家支持并扩大其在未来标准制定中的话语权。2019年,马斯克宣布放弃所有特斯拉电动汽车专利。就特斯拉公司本身来讲,由于建立了庞大的平台生态系统,汽车产量从2013年的22 442辆迅速攀升到2020年的499 500辆。

2.3 技术标准内涵

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非强制执行、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规则、指南或特性文件[24]。技术标准的传播与扩散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降低技术风险,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标准竞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技术创新效率,使获胜企业获得“赢者通吃”的利益。技术标准是工业社会发展的核心,也是信息社会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无论是产品制造,还是软件融合,都需要遵守共同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凸显了多样性与低成本之间的矛盾,标准应用多样性及组织协调成本可以倒逼企业创新。在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制定一项技术标准通常涉及多个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只有开放、融合才能消除许可障碍、技术障碍,才有可能被纳入技术标准。

在平台生态系统诞生期,伴随着知识产权授权应用及成员企业数量的增多,供应链、创新链逐步完善。在成长期,平台生态系统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开始向知识产权富集的平台生态系统集聚,知识产权逐渐转化为事实标准;在成熟期,部分事实标准脱颖而出,进一步转化为法律标准。例如,作为连接底层仪器仪表的工业数据总线,在诞生期形成40余种现场总线;在成长期,10种现场总线占据80%的市场份额,成为不同应用领域的事实标准;在成熟期,IEC/ISA经过20多年努力正式将10种现场总线纳入(第三版)国际标准,并形成法律标准,各应用平台有了明确的接口标准,低成本互联互通成为现实。

3 产品设计方法演进与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形成

技术进步是平台生态系统发展壮大的基础。如前文所述,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对平台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起重要作用。一方面,知识产权应用和技术标准的形成可以集结更多企业参与开放式创新,加快平台产品创新,一旦抢占先机形成雪球效应,就可以迅速形成平台竞争力;另一方面,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建立在平台产品基础之上,而平台产品是先进设计方法应用的结果。在设计方法演进过程中,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既是技术演进的推动力量,也是技术演进的主要成果。产品设计方法演进促进产业分工不断细化,硬件成本、加工成本和交易成本不断减少,不但降低了成员之间的合作门槛,也提高了多主体协作的便利性。从现代设计方法演进视角看,平台演进从集约化模式逐渐向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平台化设计模式转变,如图2所示。

图2 平台设计演进过程
Fig.2 Evolution of platform design

3.1 从集约化设计向标准化设计转变

最早的产品多采用集约化和一体化设计模式,客户需求较为单一,产品多为定量产品,易于设计与制造。通过集约化设计,使多样性变为统一和有序,产品性能、功能、成本得到优化,这一阶段多采用量产方式,追求规模效益。194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立带动产品设计方法突飞猛进的发展,“三化”方法(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迅速普及。技术标准受到越来越多企业青睐,成为企业之间竞争的制高点。以“三化”为基础的标准化设计产生了规模优势和范围经济效应,在质量、效率、成本、市场推广、顾客需求满足等方面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也造就了一大批纵向一体化企业。

3.2 从标准化设计向模块化设计转变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产品日益复杂化,模块化成为一种产业发展趋势。从技术视角看,从原始模块化、经典模块化发展到现代模块化时代,从基于标准设计规则的产品模块化过渡到企业模块化,企业业务组合、组织结构发生了实质性改变。现代模块化是在组合模块化的基础上,由IBM在20世纪60年代研制360大型机时提出的,可以有效解决产品复杂性问题。通过对复杂产品进行模块化分解和模块组件差异化组合,可以处理复杂产品设计、制造与维护问题。在模块化设计中,接口规则实质上是一种接口技术标准,它可以将复杂产品创新转化为模块创新和集成创新,复杂产品知识产权成为若干模块知识产权的组合。

3.3 从模块化设计向平台化设计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以在线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三化”产品设计与服务应运而生,产品设计呈现数字化、去中心化特征,产品、组件可替代性增强,产品结构模块化、开放性及接口界面标准化、数字化成为主流。在模块化的基础上,为不同子系统模块提供公用底层技术平台被广泛提及,并逐渐发展成为平台化设计。例如,IBM在1981年推出IBM PC之后第二年就开放了除BIOS之外的知识产权,推动PC产业发展成为事实标准;随后,借助于PC平台的开放性,微软和英特尔主导之后的技术创新,完善“X86”计算机结构体系,通过开放性和去中心化,逐渐形成“Wintel”平台,并继奔腾电脑之后成为国际标准。由此可见,在IT产业化过程中,开放性知识产权促进了技术标准的形成和平台生态系统的诞生。模块和平台类似,内部技术诀窍都被封装起来,通过标准接口与外部链接。进入21世纪,随着模块化技术的发展及数字化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平台化设计得以广泛应用。从设计方法角度看,模块化设计重点关注产品内部模块化接口规则,而平台化设计重点关注平台外部连接接口规则。通用平台提供了更广泛的接口设计规则,如铁轨宽度普遍采用国际标准轨距1 435mm,基本实现了不同国家铁路的互联互通;集装箱尺寸标准也多为20英尺、40英尺、45英尺等,给运输、装卸、存储带来了极大便利。尤其是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加快了平台产品、平台商业模式普及,甚至还颠覆了很多传统产业。从产品平台化到组织平台化再到产业平台化,平台化理念广泛普及。20世纪90年代,大众汽车在巴西进行汽车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时至今日,其已经成功向平台化转型,PQ、MBQ平台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升级换代。

3.4 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

由于平台生态系统具有去中间化、去中心化、去边界化的特点,因此基于平台技术的商业生态系统在全球竞争中表现出巨大的产业优势,如图3所示。以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为代表的创新成果更加丰富,创新任务和目标更加明确,成员企业角色分工更加清晰,资源配置效率也更高。平台生态系统采用标准化接口和模块化封装技术降低接入门槛,提高成员企业参与的便利性,任何一方的加入都会提升平台价值,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加入,进而产生平台生态系统网络外部效应。

图3 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
Fig.3 Formation of platform ecosystem competitiveness

目前,我国平台生态系统虽然集约化、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并存,但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平台化演进路径并不畅通。中国专利数量虽然居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总体质量欠佳,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较小;专利标准化差强人意,大多数国际标准都是基于大型跨国公司技术专利推动的,这些企业科技基础好、市场影响力大,在推进标准化方法方面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像华为这样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拥有重要话语权的企业屈指可数,导致专利产业化优势不明显;在产业平台化方面,虽然在电商、出行、共享经济平台等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核心技术平台如操作系统、ARM架构、总线技术等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4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平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

在众多平台生态系统中,核心企业致力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再进一步形成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知识产权创造和积累是价值生成的过程,在产业分工精细化、企业能力归核化背景下,知识产权往往是多个主体协作的结果。技术标准包含众多技术要素和技术实施途径,通常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规范性文件,具有公共产品的部分属性特征。建立标准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技术传播扩散或者建立最低市场准入门槛,以保护多数人利益,企业技术标准可以影响产业技术发展趋势或轨迹。从设计方法演进路线看,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平台化已经取代模块化成为高级产业形态。平台生态系统依托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科学性与网络外部性而不断发展壮大,如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标准之争,特斯拉与丰田电动汽车电池及动力传动技术标准之争,无一不是基于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的平台生态系统之争。

4.1 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演进促进平台生态系统形成

虽然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之间在权属性质和形式上存在矛盾,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完备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体系可以为平台生态系统赋能。完善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管理模式有助于加强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制度建设,攻克平台模式复制壁垒,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将技术标准演变成事实标准或者公共标准,通过技术标准扩散促进平台生态系统形成与发展,如图4所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通常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提高平台生态系统创新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按照形成过程,标准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标准组织制定的公共标准,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另一类是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自由标准,旨在获取组织最大化利益。私标准通常是指由技术领先企业制定的被市场接纳的技术标准。无论是公标准还是私标准,目的都是确立规则,降低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成本,快速拓展新发展空间和商业利益,为创新奠定基础。

技术标准是领先企业的竞争焦点,产业标准代表了产业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标准化给企业、商业生态系统、产业甚至全球化带来了最佳秩序,对于协同创新、质量稳定、市场反应速度、客户使用成本等都有显著改善,并加快全球化合作,促进市场推广效率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作为中间性成果,通过5种路径促进平台生态系统形成。一是利用知识产权自建封闭式平台和平台生态系统,以平台生态系统内循环为主,不寻求标准化和外部链接,如国际知名的大型军工企业多属于此类,强调技术的保密性和不可替代性;二是将技术标准发展为私标准,以法律化形式形成封闭式平台,创建平台生态系统,如苹果公司iOS操作系统,这类企业拥有的技术标准通常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三是通过将私标准开放,建立开放式平台和平台生态系统,如谷歌公司的Android操作系统,伴随着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产业事实标准;四是将技术标准塑造成公标准,建立开放式平台,各类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各类标准,如Linux操作系统、OASIS开放式文档格式属于此类,这类企业拥有足够的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五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对原来一体化业务或职能进行解构,建立开放式平台,如近些年兴起的轻资产公司、电商平台等。

图4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与平台生态系统形成
Fig.4 Intellectual property,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platform ecosystem

手机操作生态系统主要由平台提供者、应用程序开发者、应用接口设计规则、使用者、服务器等构成,如表1所示。苹果公司以封闭式知识产权专利(iOS)为基础,将私标准作为法律标准,构建相对封闭的平台生态系统;谷歌公司以开放性知识产权(Android)为基础建立基于事实标准的开放式平台生态系统;华为开发的Harmony操作系统也选择了和谷歌(Android)相似的开放式发展道路。

表1 iOS与Android操作系统对比
Tab.1 Comparison of iOS and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s

操作系统公司产权性质应用定位开放安全性生态系统iOS苹果公司私标准苹果独家应用高端电子产品封闭系统,安全性高严格的APP审核机制,系统流畅性好,安全性高主要由苹果、应用开发商、用户等构成Android / Harmony-OS谷歌公司 / 华为公司公标准开放手机联盟成员企业应用覆盖高、中、低端电子产品执行开源计划,除系统内核外开放源代码及更多的应用接口API缺乏必要的APP应用监管程序,流畅性差,安全性低主要谷歌 / 华为、手机厂商、应用开发商、用户等构成

4.2 知识产权与平台技术标准作用机理

4.2.1 知识产权对技术标准的作用机理

随着标准化、模块化、平台化等设计方法的演进,连接性、开放性、网络外部性成为企业实现经济增长与扩张的重要途径。知识产权作为技术标准的主要支撑和知识来源,推动技术标准产生和发展,提高企业将知识产权向技术标准转化的意愿。

(1)知识产权是企业技术标准化战略选择的基本依据[27],也是企业培育和巩固核心竞争力、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知识产权体系是一系列技术创新成果的集合,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反映和测度指标,是应对技术竞争的重要保障。企业之间的技术竞争主要是知识产权和技术秘密之争,重点是专利之争。

(2)知识产权是组建技术标准化联盟、获取组织话语权的基础,也是技术标准博弈的重要筹码,是维护技术标准升级的重要保证。由于企业独家垄断知识产权或者专利技术标准的情况较少,所以组建标准化联盟和促进技术标准推广和应用尤为重要。技术标准是巩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加入标准化联盟或组织可以带来网络外部性。知识产权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数量越多,越能促进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发展。知识产权积累较多的企业加入技术标准化联盟更容易,更有能力承担技术标准联盟和组织的各项研究任务,提出的技术标准提案较多,标准制定话语权也高。在区域市场中,技术标准是抑制进口的有效手段。知识产权是形成技术标准的必要条件和基础,知识产权先进性和影响力决定企业在标准化联盟和组织中的话语权,有助于提高防御性技术标准壁垒。

(3)在知识产权基础上创立技术标准成为一种趋势。将知识产权转化为技术标准,就具有准公共品属性特征,其它企业可以公平、合理和无歧视原则许可、交叉许可或免费使用的方式获得知识产权使用权,促进知识传播和扩散。知识产权标准化是促进技术发展的有效途径,企业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和强大的生态系统掌握竞争主动权,并促进企业技术发展。专利同标准融合逐渐成为标准领域的发展趋势,拥有技术专利的企业会优先考虑将知识产权标准化。

4.2.2 技术标准对知识产权的作用机理

平台技术的快速迭代使得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更新速度加快。重视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开放性及网络外部性,能够降低平台生态系统成员加入成本,提高平台便利性,这是做大做强平台生态系统的前提。如丰田公司、特斯拉公司先后开放了电动汽车标准(专利),目的就是做大做强平台生态系统。技术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性,技术标准升级与产业结构、标准生命周期及标准化组织决策有关,是知识产权演进的主要动力。

(1)技术标准是知识产权标准化的产物,日益变化的产业需求使得标准更新速度加快,对知识产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技术标准包括事实标准和法律标准。其中,事实标准是指单个企业或者少数几个企业共同制定的标准,而法律标准是指政府或标准化组织制定并发布的标准。为获取技术标准竞争优势,企业可以从标准化活动入手。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技术标准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应加快技术创新速度,提高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巩固企业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2)由于技术变迁存在技术依赖与锁定,因此技术标准有可能会阻碍知识产权发展。技术标准演进具有路径依赖性和可预测性,知识产权推进技术标准更迭,技术标准拉动知识产权升级。在其它要素不变的前提下,技术标准基本按照固有技术路径推动技术创新。如在个人电脑领域,30多年来,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一直在微软公司与英特尔公司构建的Wintel架构下进行,凸显了超强的技术标准路径依赖特征。然而,也有一些未得到技术标准主动权的企业另辟蹊径,申请颠覆式知识产权构建新行业技术标准,成为技术标准化的主导力量。如谷歌公司建立的Android操作系统便实现了弯道超车,先是占据移动端8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又进入个人电脑领域,目前已经占据全球15%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未来操作系统平台建设方面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3)技术标准实施效果对知识产权发展具有激励和催化作用。一般情况下,产业后进入者在起步阶段既没有能力开展核心技术研发,也没有能力绕过“专利丛林”,只能研发外围技术实现突破,通过知识产权交叉许可手段降低知识产权使用成本,提高创新效率,辨识技术演化路径,实现技术赶超。因此,技术标准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累积。

4.3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对平台生态系统的交互影响

4.3.1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对平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

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存在,是平台生态系统形成与运行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往往与产业共性技术紧密相联,技术标准、知识产权难以独立运行,而是依托平台生态系统发挥作用、创造价值。技术标准开放有助于加快产业需求增长,进而强化技术路径;相反,技术标准封闭不利于开创新市场。

在时间维度上,在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平台生态系统发挥了协同与扩散作用。企业研发出新技术后,可以根据企业战略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并在平台生态系统上进行推广与扩散,技术标准得以形成、确立,如表2所示。技术标准是由一系列技术诀窍或知识产权经过技术要素筛选而组合的结果,只有具有明显价值的技术诀窍或知识产权才有可能被标准化,平台技术标准代表了现阶段技术领域发展趋势。技术标准形成是一个复杂过程,新平台技术标准一般在质量、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方面优于原有技术标准,便于快速扩张,技术标准推陈出新是企业研发能力不断提高的结果。

表2 技术标准形成过程
Tab.2 Formation process of technological standard

阶段1:技术诀窍阶段2:知识产权阶段3:企业标准阶段4:平台标准单一组织独自研发申请、获得单一、封闭统一使用平台生态系统合作研发许可、免费多主体协同系统内扩散

在空间维度上,平台技术标准是链接平台生态系统不同主体的基本方式。平台生态系统是由多个企业主体依托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组建而成的战略联盟,企业主体数量和实力对于技术标准产业化、国际化具有重要影响。进入平台生态系统的企业越多,平台技术标准越持久,网络外部效应越强,被其它技术标准替代的可能性越小,越能提高内部资源控制外部环境的能力。

4.3.2 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对平台生态系统网络外部性的支撑作用

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存在互动,并呈现出动态、立体、协同、螺旋式演化趋势。知识产权通过标准化管理活动推动技术标准制定和发展,技术标准反过来可以给标准制定者带来更多利益。这个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存在一定时滞性,给技术后进者打破技术标准壁垒提供了机会,会威胁技术标准制定者的现有利益。将知识产权标准具体化,需要依据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实力和外部性动机。另外,技术标准有利于产生多条不同的技术研发路径,对平台技术标准外部性具有积极影响。

(1)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内部标准。企业通过知识产权强化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但是技术诀窍和接口规则不对外,仅限于在企业内部建立技术标准。如大众集团建立的PQ、MQB、MLB、MSB、MEB汽车平台标准,只用于连接本企业各种接口,不与外部车企共享接口技术。苹果公司在创立之初采用这种策略,相继推出APPLE Ⅰ(1975)、APPLE Ⅱ(1977)、APPLE Ⅲ(1980)等微型计算机,但由于技术标准完全封闭,缺少产业链厂商支持,当遭遇应用开放标准(X86)个人计算机的冲击后迅速败下阵来。

(2)形成封闭式技术标准。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封闭式技术标准,视其为核心竞争力,对外仅公布接口标准,严格控制平台准入,依靠平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增加平台生态系统外部接入,提高网络外部效应,苹果公司iOS操作系统属于这类标准。这类平台企业具有一定的中心化特征,通过强大的平台生态系统强化外部网络。

(3)建立开放式技术标准。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开放式技术标准,并视其为核心竞争力,平台合作方不仅通过接口标准加入平台生态系统,还参与平台建设与发展,依靠平台生态系统开放性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平台生态系统外部接入,提高网络外部效应。如谷歌公司的Android操作系统、华为公司的Harmony OS即属于这类标准。通过平台企业体现去中心化特征,通过外部网络强化平台生态系统。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作为平台生态系统的两大互补性制度,已经成为平台竞争力的直接来源和网络外部性的重要支撑,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具有影响力的技术标准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分析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二者对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将产品设计方法演进过程划分为集约化设计、标准化设计、模块化设计、平台化设计4个不同阶段,发现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在设计方法演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产业分工与整合提供了技术方案。平台化设计是支撑平台生态系统的基石,多主体参与的合作式创新是平台系统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2)知识产权是技术标准形成的基础、主体和核心,技术标准是平台生态系统的优先选择。在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知识产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谈判能力、增加博弈筹码、获得技术标准制定主动权。当前,将专利纳入技术标准成为主流趋势。技术标准是拉动知识产权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技术扩散的主要途径。技术标准的不断演化和更新,促进知识产权产出,进一步提高平台生态系统资源集结能力。

(3)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协同演进,共同推动平台相关方创新与集成,既有利于平台生态系统的形成,为平台生态系统连接性、开放性、网络外部性提供技术基础,又降低了平台生态系统创新风险和创新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平台生态系统的技术优势地位。

5.2 不足与展望

本文存在如下不足:第一,知识产权保护是平台治理的重要内容,平台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现有知识产权保护规则还不够完善,导致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平台生态系统存在诸多矛盾,完善保护规则、实现合作共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二,技术标准对平台生态系统资源集结能力和网络外部性具有直接影响,但平台生态系统技术标准制定存在不合规现象,如平台所有者具有绝对话语权,未来应重点关注其它利益主体的诉求。第三,虽然本文从设计方法视角讨论了平台生态系统竞争力形成过程,但对于平台属性与竞争力的关系、竞争力构建过程未作深入探讨,也缺乏严谨的实证数据加以佐证,未来应加强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以得出更具有普适性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MOORE J F.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3, 71(3):75-86.

[2] 罗珉,彭毫.平台生态——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M].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

[3] ANDER R.Ecosystem as structure: an actionable construct for strategy [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7, 43(1): 39-58.

[4] 阿姆瑞特·蒂瓦纳.平台生态系统——架构策划、治理与策略[M].侯赟慧,赵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5] LESCOP D,LESCOP E.Platform ecosystem and firm/market equivalency: the case of Apple iPhone[C]//BEN LETAIFA S,GRATACAP A,LSCKIAT.Understanding Business Ecosystems,How Firms Succeed in the New World of Convergence.De Boeck,Brussels,2013.

[6] 张化尧,薛珂,徐敏赛,等.商业孵化型平台生态系统的价值共创机制:小米案例[J].科研管理,2021,42(3):71-79.

[7] 王新新,张佳佳.价值涌现: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的新逻辑[J].经济管理,2021,43(2):188-208.

[8] 王节祥,陈威如,江诗松,等.平台生态系统中的参与者战略:互补与依赖关系的解耦[J].管理世界,2021,37(2):126-147,10.

[9] 钟琦,杨雪帆,吴志樵.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研究述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1,41(2):421-430.

[10] 董津津,陈关聚.技术创新视角下平台生态系统形成、融合与治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0):20-26.

[11] MARC RYSMAN, TIMOTHY SIMCOE.Patent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voluntary standard-setting organizations [J].Management Science, 2008, 54(11): 1920-1934.

[12] TIMOTHY SIMCOE, STUART J H GRAHAM, MARYANN P FELDMAN.Competing on standards? entrepreneursh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latform technologies [J].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 2009, 18(3): 775-816.

[13] FREILICH J, KESAN J P.Towards patent standardization [J].Harvard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2016,30:235.

[14] BARON J, POHLMANN T, BLIND K.Essential patents and standard dynamics [J].Research Policy, 2016, 45(9):1-16.

[15] EGYEDI T M, KOPPENHOL A.The standards war between ODF and OOXML: does competition between overlapping iso standards lead to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t Standards &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2010, 8(1):49-62.

[16] ANNE LAYNE FARRAR, JOSH LERNER.To join or not to join: examining patent pool participation and rent sharing rule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11, 29: 294-303.

[17] 冯永琴,张米尔.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1,29 (8):1170-1175.

[18] 姜军.专利与标准的集成发展及其竞争战略价值[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31(5):12-17.

[19] 韩昱.专利联盟与技术标准的一体化分析——基于公共产品提供的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2,33(7):45-48.

[20] 温军,张森.数字经济创新: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协同推进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21,30(4):1-7.

[21] 董玉鹏,金彭年.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发展机理[J].浙江社会科学,2020,36(11):42-47,33,156.

[22] 王珊珊,武建龙,王宏起,等.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冲突及其防范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9,35(5):19-25.

[23] 姜红,吴玉浩,高思芃.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研究:生命周期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13):18-27.

[24]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What is a standard[EB/OL].[2014-09-29].http://www.iso.org/iso/home/standards.htm.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