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镶嵌激励创新驱动的知识与权力效应
——来自256家在孵企业的实证

徐 可1,何 桢2

(1.天津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2.天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51)

摘 要:在知识经济与大数据智库联耦时代,我国正经历第四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深挖创新驱动的影响因素与过程效应,是培育打造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的重中之重。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螺旋与网络权力视角,针对我国16个省市高新技术制造领域的256家孵化企业开展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知识螺旋/网络权力—创新驱动的逻辑路径和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和知识螺旋;知识螺旋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同时在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路径中发挥中介效应;网络权力正向调节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

关键词:网络镶嵌;知识螺旋;网络权力;创新驱动;孵化企业

Knowledge and Power Impact of the Promotion from Network Embeddedness to Innovative Drive

Xu Ke1, He Zhe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iangong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2.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AbstractNowadays, we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coupling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big data think tanks, and the demand for innovation-driven is stronger and eager.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under the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due to a series of nega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intertwined network structure, the intricate network relationship,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big data system, and the insufficient knowledge think tank platform, the innovation driving effect is not satisfactory.It is urgent to apply specific tools such as big data collaborative knowledge think tanks, network mosaics, knowledge spirals and network power to innovative practices.At the same time, corporate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are also facing unprecedented tests and challenges.The key issue is how to use innovation-driven as an important engine, seamlessly connect the three technologies of network integration, knowledge spiral management, and big data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and exert their best effects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innovation system.

There are three shortcomings in the existing research.First of all, the embedding methods of social networks include two types: structural mode and relational mode.Most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se two types are separate and independent.Different network embedding modes have different impacts on innovative behavior.Therefore, mainstream research regards the two modes as different.It is an independent factor and if one of the mode is explored, the overall analysis effect is likely to be concealed.Secondly, in the intertwined network framework, the logical action path of the organizational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on the innovation process is not pure and direct.It will inevitably be affected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by other external factors, even though a small number of scholar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key value is in the social network, but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ly focus on a single link or partial stage in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ignoring the overall process of the knowledge spiral cycle.Finally, in terms of research perspectives, existing research rarely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power.However, the network power that has gradually emerged in the evolution of social networks demonstrat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ce, authority,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and only in a timely, appropriate, and appropriate manner.Only by exercising network power can network behavior be effectively regulated, and finally a virtuous circle of network order can be realized.Therefore, network power is also a factor to be investigated.There are four aspects of innovation in this research.First, the structural mode and relational mode of network mosaic are integrate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verall effects and individual effects of the two mosaic types, in-depth discussion of the two branches of network mosaic theory research, and further the two nesting methods are compared for innovation-driven differentiated performance of influence mechanism.Secondly,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dynamic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knowledge spiral, the knowledge value chain model is introduced, namely connection, internalization, socialization, and externalization, to interpret the knowledge spiral operation system and circulation mechanism, and for the first time the three-dimensional knowledge spir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s mapped.Third, with the help of 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 model, namely the three steps of creativity generation, creativity transformation, and creativity diffusion, the in-depth explan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concept, extensional nature, operation process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innovation-driven, the continuous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driven are characteri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driven in the value-added and creative evolution of the value chain is interpreted in detail.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piral and network power,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of high-tech manufacturing incubation enterprises in 16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tests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knowledge spiral in the logical path of network incentive and innovation drive, and further explores the network.Power is proved to have a positive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The management enlightenment of this study is as follows.First of all, incubating companies should straighten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s embedded attributes, make full use of the existing network capital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maximize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driven idea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diffusion of results.Secondly, incubating companies should establish knowledge management awareness, clarify the knowledge spiral operation process and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clarify the scop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ction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s, and efficiently enhance knowledge creation capabilities and value appreciation capabilities.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power, incubating companies should formulate rigorous and standardized rules and regulations, create an orderly operating environment, and exercise network power in a compliant, sensible, reasonable, timely, appropriate and appropriate manner, and be brave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 and be proactive, fulfill obligations and manage network order fairly, efficiently deploy network resources, and couple network relationships.

Key Words:Network Embeddedness;Knowledge Spiral; Network Power;Innovative Driving;Incubation Enterprises

收稿日期:2021-03-05

修回日期:2021-04-1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630192)

作者简介:徐可(1983-),女,山东烟台人,博士,天津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战略、技术经济管理;何桢(1967-),男,河南洛阳人,博士,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质量工程。

DOI10.6049/kjjbydc.202103018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2)01-0019-11

0 引言

当今已迈入知识经济与大数据智库的联耦时代,对创新驱动的需求更为强烈与渴望。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由于受到网络结构交织纷繁、网络关系错综复杂、大数据系统有待完善、知识智库平台不足等一系列负面因素影响,导致创新驱动效果不尽人意,亟待将大数据协同知识智库、网络镶嵌、知识螺旋、网络权力等具体工具应用于创新实践。同时,企业科研团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如何以创新驱动为重要引擎,将网络统筹融合、知识螺旋管理、大数据智库建设这三大技术无缝衔接并发挥其最佳功效,将是加快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以网络组织结构以及组织成员关系为切入点,逐渐聚焦于研究网络显性的交织结构和网络隐性的错综关系,网络镶嵌理论应运而生。学术界针对网络与创新关系的探索演化为3条轨迹:第一,剖析网络架构与技术创新间的直接影响路径。如新创企业网络双重嵌套方式分别对渐进式创新与突破式创新的逻辑作用关系(芮正云,罗瑾琏,2019);企业自我中心网络构成(扩张性和稳定性)与区域合作网络(中心性、结构洞和聚集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1]等。第二,梳理网络关系与创新行为间的直接逻辑路径。如网络关系嵌入与合作创新行为(行为默契、规范共识、关系承诺)的内在联系[2];企业关系链(“企业-客户” “企业-研究组织” “企业-供应商”)对不同创新类型(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的影响效果等[3]。第三,挖掘单一因素对网络与创新关系的间接影响。如考察知识网络凝聚性(全局与局部)在合作研发网络与探索式创新绩效关系中的间接调节作用;在网络结构(网络联系与网络规模)对创新能力的逻辑作用关系中,吸收能力发挥中介效应,同时,跨界搜索具有调节作用[4]等。

但是现有研究成果也存在三方面短板:①社会网络的镶嵌方式包括结构模式和关系模式两种类型,大部分学者认为这两种类型是分开独立的,不同网络镶嵌模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各异,因此主流研究将两种模式视为独立因素且选择其一进行探索,从而掩盖了整体分析效果;②身处错综交织的网络框架中,组织网络联结方式对创新过程的逻辑作用路径并非是纯粹、直接的,必然会受到外界其它因素的积极或消极影响,即使少部分学者已经关注到知识管理在社会网络中的关键价值,但是现有研究成果只是片面关注知识管理中的单个环节或局部阶段,忽略了知识螺旋循环递进的整体流程;③在研究视角方面,现有研究很少讨论权力的影响机理,然而在社会网络演化进程中逐渐萌生的网络权力彰显出主导性、权威性、奖惩性等特征,只有适时、适度、适宜地行使网络权力,才能够有效规范网络行为,最终实现网络秩序的良性循环态势,因此网络权力也应该纳入考察因素范畴。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的创新点有4个方面:①将网络镶嵌的结构模式与关系模式合二为一,兼顾两种镶嵌类型的整体效果和个体效应,深入探讨网络镶嵌理论研究的两类分支,并进一步对比两种嵌套方式对创新驱动影响机理的差异化表现;②为突显知识螺旋动态传递特质,引入知识价值链模型,即联结化→内在化→社会化→外在化4个环节,诠释知识螺旋运作体系和循环机制,并首次尝试绘制知识螺旋转换过程的三维立体图;③借助创新价值链模型,即创意产生→创意转化→创意扩散3个步骤,深入阐述创新驱动的内涵概念、外延性质、操作流程和运行机理,揭示创新驱动的连续性特征,同时,详细解读创新驱动在价值链增值和创意演变两方面的效能体现;④结合我国16个省市高新技术制造领域孵化企业的科研团队实例,通过拓展知识螺旋与网络权力研究视角,在网络镶嵌激励创新驱动的逻辑路径中考察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并进一步挖掘网络权力对中介效应的正向调节作用。

1 理论综述

1.1 网络镶嵌

网络镶嵌是指企业身处由上游供应商、下游顾客、科研院所、政府机构、实体销售店面和网站交易平台等组成的纷杂网络中,频繁产生交易行为和关系互动,并对网络中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产生依赖。基于社会资本视角,企业通过嵌入网络内部,与其它组织机构或企业构建关系并保持沟通,这种镶嵌方式为关系镶嵌[5];基于资源理论视角,通过占据特殊网络位置、掌握战略性资源从而具备竞争优势,其特殊性、难以复制性是获胜的关键因素,该镶嵌方式则为结构镶嵌。因此,网络镶嵌包括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两种。其中,关系镶嵌反映了组织成员在有形或无形网络中的联结强度。由于行为人连带目标对象的不同,维系关系的方式也不同,通常采用网络交互性、互惠度和亲密度衡量。结构镶嵌反映了组织成员在有形或无形网络中的地理位势,由于行动人占据的位置不同,因此掌控的资源优势也是各异的,通常用网络中心性、结构洞与饱和度度量。

1.2 创新驱动

众多学者针对创新驱动给出了不同见解,创新驱动研究主要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展开。基于个体层面,主要从社会资本激发创新驱动力[6]、心理资本影响创新驱动行为[7]、科研效能感提升创新驱动过程[8]和领导支持行为与创造驱动力逻辑关系[9-10]等方面展开研究;基于组织层面,分别从创新驱动组织模式[11]、创新驱动影响因素及演化进程[12]、创新驱动路径转型[13]和新创在孵企业驱动机制[14]等方面展开研究。

以往研究都将创新驱动视为静态变量,忽视其动态性与增值性。考虑到创新驱动的阶段递进性与价值创造性,本研究基于创意演进视角,引入创新价值链的三阶段模型以诠释创新驱动运行机理,即创意产生阶段(整合效应激发前端驱动)→创意转化阶段(聚集效应激发过程驱动)→创意扩散阶段(市场效应激发后段驱动),利用创新价值链的价值增值和创意演变两方面效能,彰显创新驱动持续进程的本质,同时,提出深入探究创新驱动激励机理的新思维、新视角和新方法。

1.3 知识螺旋

知识螺旋运行机理是基于创造时间、知识层级和螺旋递进三维立体空间,借助知识管理平台与磁场凝聚势力的协同效应,通过多空间维度、多层级阶段和多演变步骤共同联结,逐步拓展知识范畴的过程[15]。知识螺旋内部转换进程表现为持续循环递进且螺旋上升的态势,有利于运用既有知识获取目标知识,最终完成知识转移与知识创新过程,从而有效缩短知识落差并跨越知识鸿沟[16]。具体而言,知识螺旋分为4种转换模式:联结化(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内在化(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社会化(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和外在化(隐性知识→显性知识)[17];完成每层转换模式后,知识链条呈现螺旋上升态势并实现知识层级跨越式提升。知识螺旋模型如图1所示。

1.4 网络权力

组织成员作为网络构架主体,其支撑网络运转的经济活动和行为方式并非基于情感信任或理性计算下的自主行为,而是受制于网络节点成员间权力的较量与平衡、规范与制约。网络节点由于占据位势和掌握资源的差异化,导致其话语权和控制权不同,势必影响网络组织运行机理与治理成效。因此,网络权力应运而生[18]

基于社会网络资源与权变理论,网络权力是将结构位置、资源优势、关系维系和制度规范进行网络联结与资源耦合的过程,具有强劲支撑网络架构和积极助推网络运转的双重功能。网络节点成员所属的网络嵌套模式在结构位势、关系层级、资源优劣和知识储备上具有差异性,彼此间是既合作又竞争的矛盾关系,同时伴有相互依赖、互有制约、适当激励和时刻监督,由此逐渐萌生网络组织间的知识权力和结构权力。因此,网络权力包括知识权力和结构权力两个维度。其中,知识权力是指由于拥有核心知识资源而享有操作权和优先使用权,其涉及专家权(代表权威性)、奖赏权(代表褒奖性) 和强制权(代表惩罚性);结构权力是指由于占据核心地理位势而享有控制权和流向调配权,其涉及中心权(代表聚集度)和结构权(代表饱满度)。

2 研究假设

2.1 网络镶嵌与创新驱动

(1)关系镶嵌。在社会网络中,组织成员由于链接的成员对象不同,相处模式各异,由此产生的沟通频次、互惠程度与亲密性也是迥异的,此过程能有效激励创新驱动内部创新价值链运转。具体为:①关系镶嵌→创意产生阶段:网络成员在频繁的沟通和相互交流中不拘泥于任何形式或内容,大量冗余信息高速运转,同时,不断推进信息匹配、市场定位、需求洞察、评价反馈等筛选过程,具体表现为最大程度激发头脑风暴产生,刺激潜意识里的新理念与新灵感形成,积极推动创意萌发,通过发挥整合效应实现创新驱动的前端注入;②关系镶嵌→创意转化阶段:网络合作伙伴互惠互利、追求共赢,他们倾向于从事创新工作,各自贡献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同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均摊和优势互补,具体表现为最大程度突破技术障碍与科研瓶颈,研发出新技术与新产品,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环节,发挥聚集效应,实现创新驱动的中端助推[19];③关系镶嵌→创意扩散阶段:网络团队内的亲密程度一般体现为彼此间扶持、成全、退让和保护的行为动机,利用网络关系的连带效应,拓展多层级的规模化和市场化生产,具体表现为最大程度反馈市场的动态响应程度,确保创新成果快速推向市场,积极推进创新扩散环节,激发市场效应,实现创新驱动的后端产出。

图1 知识螺旋模型
Fig.1 Knowledge spiral model

(2)结构镶嵌。在社会网络中,组织成员由于位居网络的地势不同,因此掌握的核心资源各异,由此产生的网络中心性、结构洞、饱和度也大相径庭,此过程能够有效激励创新驱动内部创新价值链运转。①结构镶嵌→创意产生阶段:网络中心性意味着具有凝聚力和平等性,而凝聚力与平等性能够激发创新团队的创新意愿,是否身处网络核心位置,意味着网络成员能否便利地获得资源、知识与技术,从而影响创新进程,因此积极提升网络中心性,不断激发新意识与新想法,提升耦合能力是实现创新驱动的前端注入[20];②结构镶嵌→创意转化阶段:结构洞意味着非冗余的有效联结.网络组织所在的网络节点的结构洞越丰富,其为占据者提供技术攻关和获得控制权力的机会就越多,组织成员应该切断纷繁冗杂的重复性连带关系,探寻更为丰富的结构洞位置,为创新工作中的科研或技术研发开拓新模式、新视野,具体表现为努力挖掘网络结构洞,攻克技术难关,研发新工具与新方法,提升连带效应,实现创新驱动的中端助推[21];③结构镶嵌→创意扩散阶段:饱和度用于衡量网络承载能力,组织成员嵌套在饱和度高的网络架构中,表明其具有更广泛的联结支撑,因此组织成员应拓展网络架构,提高网络饱和度,为创新成果扩散提供渠道保障,具体为竞相提高网络饱和度,打通创新成果推广的各层级渠道,刺激需求效应,实现创新驱动的后端产出。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1a:关系镶嵌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

H1b:结构镶嵌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

2.2 网络镶嵌与知识螺旋

(1)关系镶嵌。网络组织由于连结的节点对象不同,因此角色定位各异,产生的沟通频次、互惠程度与亲密性也不尽相同,此过程需要消化吸收大量关键性知识,同时,高效激励知识螺旋机制运行。具体表现为:①组织成员间频繁沟通和密切交流,不拘泥于形式、内容和地点,接触到大量纷繁复杂的数据信息,通过筛选出有价值的知识资源,打破原有知识结构,重塑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创造与价值增值,即完成知识螺旋联结化过程;②网络成员间要打造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需要投入关系资本和社会资本,长期合作伙伴会提取彼此的阅历收获和诀窍经验,融入自身隐性知识库,形成既定价值观、行为意识和心智模式,即完成知识螺旋内在化过程;③网络组织为维系持久的亲密关系,会通过信任、依赖、扶持等行为动机的联动效应,扬长避短、共享资源和实现资本互动,同时借助仔细观察、模仿学习和实践操作等具体方式,将主体内隐知识普及推广,即完成知识螺旋社会化过程[22];④网络组织搭建稳定的关系镶嵌,有利于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赢和优势互补的战略目标,节点成员间能分享彼此的体验、经历、诀窍与阅历,将内隐知识用符号、程序、代码、文字等描述性符号显化,即完成知识螺旋外在化过程。

(2)结构镶嵌。网络组织成员由于身处节点的位置与地势不同,因此网络中心性、结构洞、饱和度都有所区别,所拥有的知识资源也相差较大,此过程需应用与转化大量核心知识,从而高效驱动知识螺旋机制运行。具体为:①组织成员积极提升凝聚力与对等性,通过邻近网络中心位置,便利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资本,通过筛选、整合、吸收、转化和应用等环节,颠覆固有知识组合,重塑知识构架体系,实现知识创新与价值创造,即完成知识螺旋联结化过程[23];②节点成员面对大量有效与无效信息,通过切断非必要的裙带连接,提取出非冗余的有效联结,占据结构洞相对丰富的地理位置,挖掘结构洞内隐的关键信息,归纳并吸收至自身智库,形成既定的价值理念、行动指南等心智模式,即完成知识螺旋内在化过程[24];③网络组织积极提升所在网络饱和度,通过嵌入覆盖广阔的网络、接触大量高价值信息、模仿操作和学习实践,将内隐知识普及推广,即完成知识螺旋内在化过程;④网络组织成员通过设定坚固的镶嵌结构,挖掘网络内部隐性知识,发挥联结效应,将成败阅历、得失体验和技巧诀窍等通过规章制度、工作指南和操作流程等显化,即完成知识螺旋外在化过程。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2a:关系镶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螺旋;

H2b:结构镶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螺旋。

2.3 知识螺旋与创新驱动

(1)知识螺旋联结化→创新驱动。知识螺旋联结化的实质是同类知识的内部切换,即显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换过程,也是打破既有知识组合、重构知识体系的过程,通过推进新旧知识的二次融合与创造,完成价值链升级增值。在创意产生阶段,知识联结化是原有知识框架与新知识相互碰撞、交叉和融合,颠覆传统知识布局、塑造新知识体系,有效刺激潜意识、萌生新思维的过程;在创意转化阶段,知识联结化为知识转移与共享提供动力,推进技术研发和创意转换等实践操作;在创意扩散阶段,知识联结化是将内部知识资本与创新成果转化协同耦合,打造符合市场定位和满足顾客需求差异化、特色化与多样化的创新产品[25]

(2)知识螺旋内在化→创新驱动。知识螺旋内在化的实质是异质性知识的外部切换,即显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换过程,也是将外界心智模型、思维逻辑和诀窍经验等通俗易懂的知识内容汲取并融入自身智库与知识库的过程,逐渐外显于伦理价值、道德观念、工作流程、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等。在创意产生阶段,知识内在化能够激发突破性思维,启发新思想、新概念;在创意转化阶段,知识内在化能为突破性技术创新寻找可行路径,推动技术攻关环节;在创意扩散阶段,知识内在化可有效拓展销售渠道,提升营销技巧与策略[26]

(3)知识螺旋社会化→创新驱动。知识螺旋社会化的实质是同类型知识的内部切换,即隐性知识向隐性知识的转换过程,是提取自身智库和知识库内感悟体验、知识技能、流程工艺等内隐知识,借助示范模仿、讲解要领、学习体验和实践操作等具体方式公之于众并普及推广的过程。在创意产生阶段,知识社会化是提炼精华内容,在积累心得感触和操作技能时,为启迪新思维、新意念和新概念创造演练平台与提供环境支撑;在创意转化阶段,知识社会化是将技术研发、工艺流程、操作指南和工作要领等具体操作普及推广的过程,期间经历提出质疑、审查论证、优化程序和评价考察等一系列环节,为创意转化与成果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创意扩散阶段,知识社会化是深入市场定位、调整供需平衡,为营销创新成果集思广益、造势宣传、拓展渠道和推广应用[27]

(4)知识螺旋外在化→创新驱动。知识螺旋外在化的实质是异质性知识的外部切换,即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过程,也是知识主体将经验诀窍、阅历等难以言传身教的内隐知识,用符号、程序、代码和文字等显化。在创意产生阶段,知识外在化是将难以表达且不能言传身教的隐含知识,通过通俗易懂且规范标准的形式进行翻译、标注、诠释和撰写等,进而刺激主体萌发新意念和产生新模式;在创意转化阶段,知识外在化是将科研流程、技术攻关、难题破解和操作规范等具体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借助文字、代码、程序和符号等通俗易懂方式予以呈现,以确保创新成果转化环节更具操作性、规范化、系统化和标准化;在创意扩散阶段,知识外在化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章程等规范性指引,督导创新成果推向市场有条不紊和有章可循[28]。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3:知识螺旋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

2.4 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

(1)关系镶嵌。网络内部的沟通交流和信任承诺是开展创新行为的前提条件,在构建合作关系与化解竞争矛盾时,需要彼此分享各种信息与资源,敏锐洞察并寻找创新契机,逐步推进创新活动从创意萌生、技术研发到应用推广等各个环节。企业要积极与资源拥有者构建合作关系并提升关系质量,在沟通、信任、合作与冲突协调等行为过程中,达成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和双赢至上的战略共识,高效获取核心技术与关键知识,并通过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转化过程,提升研发能力与技术竞争力,进一步激励形成创新、创意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23]。总之,在关系镶嵌与创新驱动的影响机理中,知识螺旋发挥着“穿针引线”的中介效应。

(2)结构镶嵌。网络节点成员所处网络的中心性、结构洞与饱和度是衡量竞争能力和环境因素的重要指标,占据优越的地理位置意味着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外部环境,这是获取关键知识与核心技术的重要平台,能够积极推动知识获取、知识筛选、知识整合、知识吸收、知识转化和知识应用等具体过程,有效保障创新活动顺利实施[24]。组织成员所在网络结构的定位与布局、密集程度和嵌套层级等外部氛围,都影响着其获取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渠道与途径。因此,搭设畅通的位势路径与交互环境,有助于获取难以复制且不易传递的高价值内隐知识,借助知识螺旋演进过程,实现创新价值链转化,进一步形成激励创新、创造和创意的外部驱动力。总之,在关系镶嵌与创新驱动的影响机理中,知识螺旋发挥着“搭桥牵线”的中介效应。因此,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4a:在关系镶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机理中,知识螺旋发挥中介效应;

H4b:在结构镶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机理中,知识螺旋发挥中介效应。

2.5 网络权力对知识螺旋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

网络镶嵌通过知识螺旋的媒介效应间接影响创新驱动过程,同时,网络权力有助于维护网络稳定性、持续性和延展性。一方面,由于网络内部的脉络分支具有纽带传递功能,结构权力直接影响内部资源的承载、扩散速度和流通效率,能够有效维护网络畅通性与秩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知识具有重组整合功效,网络权力中的知识权力直接影响关键技术与核心知识的筛选、导入、融合、吸收与应用等环节,辅助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能够有效保障网络在稳定运转中的拓展性与规范性[21]。在技术创新网络中,组织成员拥有稀缺的关键技术知识,意味着在此领域具有知识权力,即享有操作力与权威性;组织成员占据核心优势位置,意味着在此地域内拥有结构权力,即享有控制力与领导权。合理适当地运用网络权力(知识权力和结构权力)能够规范组织行动,有效抑制机会主义行为,提升网络默契度,更好地履行网络责任与义务,同时,营造良好网络氛围,促进网络稳定有序发展[29]。在知识螺旋转换过程的中介效应中,网络权力将发挥督导、命令、褒奖、惩戒等管理机制功效,确保网络顺畅并提升创新驱动机制[30]。因此,网络镶嵌(关系镶嵌和结构镶嵌)借助知识螺旋机制的中介路径,能够促进企业组织实施创新驱动,而网络权力发挥润滑剂和柔顺剂的功效。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

H5a:网络权力正向调节知识螺旋在关系镶嵌与创新驱动间的中介效应;

H5b:网络权力正向调节知识螺旋在结构镶嵌与创新驱动间的中介效应。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本文的逻辑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逻辑概念模型
Fig.2 Logic concept model

3 研究方法与过程

3.1 样本数据

本研究主要针对我国高新技术制造领域科技孵化器机构(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内的在孵企业进行调研与实证。为确保样本具有代表性、推广性、普适性和一致性,调研范围覆盖至全国16个省市,选取网络联盟态势稳定、知识产权转化频繁、技术创新行为活跃且成效突出的网络组织联盟成员作为调研对象。答卷人员设定为各职能部门主管及以上职务的领导决策者,且熟悉企业近三年运营状况、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等重要情况。调研过程为:①对我国科技孵化器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进行大范围的基本情况摸底调查;②在第一轮调研中邀请182家在孵企业参与,在填写企业基本情况后,详细标识出与该企业有网络联盟关系且开展合作创新项目的战略伙伴;③结合问卷中的战略伙伴进行筛选和考察,提炼出符合条件的在孵企业开展第二轮和第三轮调研,总共有256家孵化企业。发放问卷和收集问卷的方式分为两种情况:一部分是通过实地调研,面对面填写问卷;另一部分是通过电话、E-mail、传真等方式填写问卷,答卷人需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后期反馈与核实。调研时间为2019年6月-2020年7月底,总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426份,有效回收率为85.200%。

3.2 变量测量

借鉴国内外成熟量表,并结合领域专家意见和企业管理人员调研结果,形成初始测量量表,合计61项条款。通过小范围样本调查与测试检验,剔除未通过检验的6项条款,形成最终测量量表,合计55项条款,如表1所示。具体情况为:①网络镶嵌,借鉴Rowly等[31]的研究成果,问卷题共15项,涉及两个测量维度,即关系镶嵌9项题目、结构镶嵌6项题目,其中关系镶嵌包括交互性3项题目、互惠度3项题目和亲密度3项题目,结构镶嵌包括中心性2项题目、结构洞2项题目和饱和度2项题目;②创新驱动,借鉴Lee等[32]和徐可等[15]的研究成果,问卷题共9项,涉及3个测量维度,即创意产生3项题目、创意转化3项题目、创意扩散3项题目;③知识螺旋,借鉴徐可等[17]的研究成果,问卷题共12项,涉及4个测量维度,即联结化3项题目、内在化3项题目、社会化3项题目、外在化3项题目。④网络权力,借鉴霍宝峰等[33]的研究成果,问卷题共19项,涉及2个测量维度,即知识权力12项题目、结构权力7项题目,其中知识权力包括专家权4项题目、褒奖权4项题目和强制权4项题目,结构权力包括中心权5项题目和结构权2项题目。

表1 测量量表设计
Tab.1 Measurement scale design

题项测量内容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交互性企业与合作伙伴在资源战略方面相互沟通企业与合作伙伴在信息知识方面彼此共享企业与合作伙伴在技术研发方面交流合作互惠性企业与合作伙伴顾及彼此意愿企业与合作伙伴共同协商双方盈利企业与合作伙伴相互考虑对方损失亲密度企业与伙伴的合作关系较为持久企业与伙伴的合作关系较为稳定企业与伙伴的合作交流较为频繁结构镶嵌中心性企业处于多个合作伙伴间的中间地理位置企业处于多个合作伙伴间的中间流程环节结构洞与合作伙伴相比,企业具有独立的情报知识渠道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并不存在合作关系饱和度与合作伙伴还有可以开发的合作项目与合作伙伴还有可以挖掘的潜在商机创新驱动创意产生企业激励职员提出新创意、新理念、新概念等企业创新项目经常跨部门或跨团队共同实施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创意和创新更具有价值性创意转化企业开发新项目和新产品能够获得充足支撑(经费、技术、人力等)企业积极培育和关注来源于内部的创意理念与创新想法企业制定标准化程序对创意创新进行开发和推进创意扩散企业制定科学严谨的推广流程、销售策略和实施方案企业总是领先或超越竞争者推出新技术、新产品或新服务企业拥有将创新成果迅速推向市场的销售渠道和顾客群体知识螺旋外在化企业制定专业知识技能教程和案例演示系统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企业倡导学习实践中运用归纳演绎和逻辑推理等方法思考问题企业鼓励捕获模仿和学习共享专业人员的技术操作与指导意见联结化企业构建自成体系的科研技术、产品流程与市场服务的数据库企业构建自成体系的信息情报、学习课程和实践经验的知识库企业擅于运用计算机与通信网络等媒介辅助员工共享信息内在化企业重视运用“干中学”与“学中干”的实践操作掌握专业知识企业重视运用观察模仿、动手演练和总结经验等方法掌握专业技术企业频繁开展在职培训、技能比赛和交流分享会等掌握专业方法社会化企业经常实施跨部门或团队的合作项目企业重视“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法开展工作企业经常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实际问题网络权力知识权力专家权企业具有难以复制的情报信息与专业知识企业掌握难以替代的技术知识与产品服务企业具备指导其它企业的合作经验与流程企业是其它企业获取技术支持或提供战略指导的首要选择褒奖权企业通过采取奖励措施助力其它企业盈利企业通过采取惩罚措施减少其它企业获利企业在该网络领域中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公信力企业能够独立制定合作项目利润分配比例和奖惩方案强制权企业能够运用情报信息制约其它企业行为企业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引导其它企业行为企业在该网络领域中具有较高话语权和控制力如果其它企业出现违规情况,企业能够单方面终止合作项目

续表1 测量量表设计
Tab.1 Continued Measurement scale design

题项测量内容结构权力中心权企业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并具备指挥协调能力企业处于网络中间环节,能够控制流程速度企业具有网络中心优势,能够限制企业数量企业在该网络领域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信誉力企业退出合作网络会给其它企业带来严重影响结构权企业与其它企业合作时都是单渠道或单方面联系企业经常首先提出与其它企业开展合作

4 实证分析

4.1 数据检验

(1)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变量均值、标准差和Pearson 相关性系数表明,5个变量(关系镶嵌、结构镶嵌、创新驱动、知识螺旋和网络权力)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

(2)信度与效度分析。①5个变量(关系镶嵌、结构镶嵌、创新驱动、知识螺旋和网络权力)测量题项的Cronbach Alpha数值均高于0.750的标准要求,表明通过信度检验,问卷具有较好信度;②效度分析涉及内容效度与结构效度两方面,由于测量题项均源于国内外成熟量表,且经过反复翻译修正、咨询专家、检验校对、小范围模拟测试等环节,确保了问卷具有良好内容效度;③结构效度从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两方面进行检验,5个变量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处于0.775~0.896之间,且高于0.700的标准要求,表明通过收敛效度检验,即问卷具有良好聚集性;④选用平均萃取变异量AVE平方根检验区分效度,如表3所示,表格对角线数值显著高于与其它变量的相关系数,表明通过区分效度检验,即问卷具有良好区分性。

表2 潜变量均值、标准差以及Pearson相关性系数
Tab.2 Latent variable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and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变量均值标准差创新驱动创业导向企业绩能网络权力关系承诺关系镶嵌3.7891.8561.000结构镶嵌4.0231.7100.1901.000创新驱动4.2771.9080.1550.1631.000知识螺旋3.9982.0530.2760.1140.2211.000网络权力3.8622.1290.2020.1790.1740.1531.000

表3 区分效度检验结果
Tab.3 Discriminant validity test results

变量关系镶嵌结构镶嵌创新驱动知识螺旋网络权力关系镶嵌0.798结构镶嵌0.2230.850创新驱动0.3070.3660.769知识螺旋0.2910.2790.3210.806网络权力0.2700.3840.2990.3380.821

(3)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SPSS软件选择最小平均偏相关法和平行分析法两种方法,同时进行数据检测分析。① 最小平均偏相关法检测结果显示,样本数据的最小平均偏相关系数为0.003 6,可同时提取5个主成分测量变量,即关系镶嵌、结构镶嵌、创新驱动、知识螺旋和网络权力;②根据平行分析法检测结果绘制曲线,可知,模拟数据特征曲线与真实样本特征曲线呈现平行走势且没有交叉点,表明由随机误差引发的变异与5个潜变量因子解释的变异倾向能够显著区分开。因此,测量问卷设计合理且调研数据可靠。

4.2 假设检验

运用软件SPSS21.0和Amos23.0进行直接效应、间接效应(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①调研数据的多元峰度绝对值186.56显著高于标准临界值10,因此样本数据不满足联合正态分布形态;②选用Bollen-Stine Bootstrap检验方法,完成3 200次重复数据抽样并进行36次迭代计算,演算结果呈现一致性和收敛性稳定走势,表明数据具有非正态分布的非参数化特征;③间接效应检验:首先,选取系数乘积项(Sobelz数值)检验方法,检验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然后,选取交叉相乘方法,检验网络权力正向调节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最后, 选取模型恒等性方法,验证不同网络权力构建能力调节知识螺旋中介效应的差异性,如图3所示。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网络镶嵌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

如表4所示,直接效应H1a(关系镶嵌→创新驱动)的路径系数显著(0.262**),即关系镶嵌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直接效应H1b(结构镶嵌→创新驱动)的路径系数显著(0.294**),即结构镶嵌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这说明网络组织成员的关系纽带和地理位势均与其关系镶嵌、结构镶嵌息息相关,无论是开展突破性创新还是渐进性创新,都需要借助网络镶嵌作为平台和载体,进而促进创意产生、创意转化和创意扩散顺畅运转。

网络镶嵌表征了架构纽带与传输通道,具有承载、传递和运输等功能,同时,创新驱动具有增值、创造、转换和演进等阶段,两者关系表现为需要依据不同网络镶嵌形式(关系镶嵌和结构镶嵌),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创新实践,最终实现创新驱动目的。

图3 三维中介调节效应差异对比
Fig.3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s in three-dimensional mediation effects

表4 影响效应检验结果
Tab.4 Impact effect test results

作用关系假设路径显著系数直接效应H1a关系镶嵌 → 创新驱动0.262**H1b结构镶嵌 → 创新驱动0.294**H2a关系镶嵌 → 知识螺旋0.388***H2b结构镶嵌 → 知识螺旋0.427***H3知识螺旋 → 创新驱动0.459***间接效应H4a知识螺旋中介效应关系镶嵌 → 知识螺旋 → 创新驱动3.986 (Sobelz)H4b知识螺旋中介效应结构镶嵌 → 知识螺旋 → 创新驱动4.369(Sobelz)H5a网络权力调节效应关系镶嵌 * 网络权力 → 网络权力 * 知识螺旋(a')0.467***网络权力 * 知识螺旋 → 创新驱动(b')0.556***正向调节中介效应(a'* b')0.259**H5b网络权力调节效应结构镶嵌 * 网络权力 → 网络权力 * 知识螺旋(a')0.598***网络权力 * 知识螺旋 → 创新驱动(b')0.486***正向调节中介效应(a'* b')0.285**

5.2 网络镶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螺旋

如表4所示,直接效应H2a(关系镶嵌→知识螺旋)的路径系数显著(0.388***),即关系镶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螺旋;直接效应H2b(结构镶嵌→知识螺旋)的路径系数显著(0.427***),即关系镶嵌显著正向影响知识螺旋。这说明网络组织成员利用关系优势和地理位置,竞相追求更具价值的战略资源和关系资本,为知识螺旋演进提供网络支撑,最终实现知识转移与知识创新。网络镶嵌呈现了组织雏形的延展趋势,知识螺旋寓意了目标实现的攀升态势,两者关系反映为需要依据不同的网络镶嵌形式(关系镶嵌和结构镶嵌),分环节、有序地推进知识创造与价值增值流程,最终实现知识螺旋顺畅运行。

5.3 知识螺旋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

如表4所示,直接效应H3(知识螺旋→创新驱动)的路径系数显著(0.459***),即知识螺旋显著正向影响创新驱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需依附知识螺旋演化流程,该流程具有时间延续性、层级上升性和螺旋递进性3个特征。知识螺旋的演化进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创新价值链的演绎阶段密不可分,如知识创造与价值增值为创新行为提供了技术保障。知识螺旋彰显了主体成熟的心智模式,创新驱动展示了创意演进的实践过程,两者关系反映为依据知识螺旋的4个转化环节(联结化、内在化、社会化和外在化),按流程有序开展创新实践,最终实现创新驱动。

5.4 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

如表4所示,间接效应H4a(关系镶嵌→知识螺旋→创新驱动)和H4b(结构镶嵌→知识螺旋→创新驱动)通过验证,即知识螺旋在网络镶嵌(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对创新驱动的影响机理中具有中介效应。这是因为知识螺旋的4个转化环节(联结化→内在化→社会化→外在化)镶嵌并依附于网络体系的顺畅运行和创新行为实践,同时,需要借助网络镶嵌和创新驱动作为载体与媒介,而网络镶嵌(关系镶嵌和结构镶嵌)通过知识螺旋间接影响创新驱动,因此知识螺旋的影响机理具有“穿针引线”和“搭桥牵线”的中介效应。

5.5 网络权力正向调节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

如表4所示,间接效应H5a和H5b通过验证,即网络权力正向调节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这是因为合情、合理、合规和适时、适度、适宜地行使网络权力,制订规范科学的章程准则与营造融洽和睦的运行环境,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由信息不对称和资源非均衡等带来的消极影响。网络镶嵌在通过知识螺旋间接影响创新驱动的逻辑路径中,网络权力能够促使网络镶嵌呈现出自我修复与不断增强的良性循环态势,能够保障知识螺旋过程按照既定程序稳步提升知识层级,最终提升创新驱动内部创新价值链的竞争优势,因此网络权力具有“润滑剂”和“柔顺剂”的正向调节作用。

6 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6.1 理论贡献

本研究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螺旋与网络权力视角,探究网络镶嵌与创新驱动间的影响机理,进一步检验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和网络权力对中介效应的调节效应。本文的理论贡献体现在4个方面:第一,尝试拓展网络镶嵌度量类型,将关系镶嵌与结构镶嵌一并纳入结构方程模型,深入探讨网络镶嵌理论研究的两类分支,经对比发现,不同镶嵌方式对创新驱动的影响效果也是迥异的。第二,绘制知识螺旋模型三维立体图,完整地呈现知识螺旋内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转化流程,从横截面角度动态演绎联结化、内在化、社会化和外在化等4 个环节,从纵切面呈现知识层级的螺旋上升态势。第三,探索性引入创新价值链来解读创新驱动过程,从价值链增值和创意演变两方面诠释创新驱动的具体流程与运作机理,有助于深入剖析创新价值链的产生机理与影响效应。第四,创新性从知识螺旋与网络权力视角,结合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团队现状,探究知识螺旋的中介效应,以及网络权力对知识螺旋中介效应的正向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挖掘网络联盟行使权力的操行章规与约束机制,同时,验证不同网络权力构建能力调节知识螺旋中介效应的差异性,并绘制三维中介调节效应差异对比图。

6.2 管理启示

(1)孵化企业应该理顺网络镶嵌属性特征,充分利用网络现有关系资本和竞争优势,在创新驱动的创意萌生、科研转化和成果扩散等环节最大化发挥功效。具体措施是孵化企业应与其它网络组织成员构筑坚固的合作关系,培育情感默契、理性信任和达成互惠双赢的战略共识;利用网络镶嵌的结构特征,获取企业匮乏的知识技能,发挥网络联耦效应和整合效应,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最终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保驾护航。

(2)孵化企业应该树立知识管理意识,厘清知识螺旋运作流程和转化机理,明晰科研团队研发职能范畴,高效提升知识创造能力和价值增值能力。具体措施是孵化企业营造知识型、学习型组织文化,注重跨部门的知识共享和重组,激发知识创造的能动性;构建专业化的科研学术团队,提高隐性知识挖掘能力,提升针对新思维、新理念和新知识的敏感度、辨识度与吸收度;增强知识管理安全意识,通过设立奖惩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防控机会主义行为和专利知识泄露等违规行为,从而避免知识溢出效应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3)从网络权力视角,孵化企业应制定严谨规范的章程准则,营造井然有序的运行环境,合规、合情、合理、适时、适度和适宜地行使网络权力,做到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履行义务和公正治理网络秩序,高效调配网络资源、耦合网络关系。具体措施是孵化企业依据“有权必履责,用权受监督,违规应惩罚”的原则,通过规范行为准则、明确界定权力归属、完善监督流程和制定奖惩措施等,降低交易成本、规避合作风险、化解冲突矛盾及杜绝违规操作,最终构建网络规范共识和约束机制;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全方位打造网络大数据系统和智库平台,实现以万众之智谋自身之惠,将网络统筹融合、知识螺旋管理和大数据智库建设达成无缝衔接并发挥其最佳效能,积极塑造和谐健康顺畅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秩序呈现出自我修复的良性循环态势。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存在3点不足:首先,由于网络体系的运行机制具有延展性和发散性特征,本文针对网络镶嵌和网络权力的调研数据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间断性、固定性等问题,未来研究可尝试采用动态持续的调研方式,使研究结果更具时效性和权威性;其次,由于知识螺旋和创新驱动具有过程性、动态性特质,本研究调研数据属于滞后性横截面数据,未来研究可尝试采用跟踪性纵向调研方法,使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和支撑力;最后,本研究问卷和数据处理未作类别划分,未来研究可尝试在细分领域行业、地理位置和创新类型等基础上开展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影响效应的差异化研究,使研究结果更具典型性和价值性。

参考文献:

[1] 郭建杰,谢富纪,王海花,等.产学协同中自我中心网络动态性、区域间合作网络 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9,16(7):1026-1034.

[2] 常红锦,吉迎东,胡琳娜.技术创新网络惯例与关系机制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9,40(5):155-163.

[3] 杨晔,朱晨.合作网络可以诱发企业创新吗——基于网络多样性与创新链视角的再审视[J].管理工程学报,2019,33(4):28-37.

[4] 詹坤,邵云飞,唐小我.联盟组合的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6):47-58.

[5] GILSING V A, DUYSTERS G M.Understanding novelty creation networks——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jointly considered[J].Technovation, 2008, 28(10): 693-708.

[6] 戴万亮,杨皎平,李庆满.和气生财?内部社会资本对团队成员创造力的倒U型影响[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37(10):142-152.

[7] JOACHIM V, SPIETH P, HEIDENREICH S.Active innovation resistance: an empirical study on func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o innovation adoption in different contexts[J].Industrial Marketig Management, 2018,71:95-107.

[8] ANDERSSON M,MOEN O,BRETT P O.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for psychological safety: associations with SME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20,55:101554.

[9] YE Q, WANG D, GUO W.Inclusive leadership and team innovation: the role of team voice and performance pressure[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9,37(4):468-480.

[10] Adro F J N D, LEITAO J C C.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 the third sector: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tudies, 2020,4(2):51-67.

[11] HEUVEL C V D, KAO P, MATYAS M.Factors driving and hinder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s for mobility sector start-ups[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Business & Management, 2020,37:100568.

[12] LI X, HUI E C, LANG W, ZHENG S, QIN X.Transition from factor-driven to innovation driven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study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utomation in Dongguan City[J].China Economic Review, 2020,59:101382.

[13] ZHAO X, WANG W.Driving force for China's photovoltaic industry output growth: factor driven 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drive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274:122848.

[14] 徐可,于淏川,陈卫东.在孵企业创新驱动研究:网络权力与关系承诺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9,22(5):38-48.

[15] 徐可,姚飞,孙涛,等.创业导向转化为企业绩能的创新驱动过程[J].科学学研究,2018,36(1):176-182.

[16] ANGEL F,MARIA L S,FRANCISCO J G.Knowledge spirals in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2014, 10(4): 16-37.

[17] 徐可,何桢,王瑞.供应链关系质量与企业创新价值链 ——知识螺旋和供应链整合的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1):108-117.

[18] 徐可,何桢,王瑞.技术创新网络的知识权力、结构权力对网络惯例影响[J].管理科学,2014,27(5):24-34.

[19] 李奉书,黄婧涵.联盟创新网络嵌入性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8(6):119-127.

[20] YAO L, LI J, LI J.Urban innovation and intercity patent collaboration:a network analysis of China's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20,160:120185.

[21] TENG T, CAO X, CHEN H.The dynamics of inter-firm innovation networks:the case of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 China[J].Energy Strategy Reviews, 2020,33:100593.

[22] LEON R, RODRIGUEZ R R, GASQUET P G, MULA J.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the knowledge flows that cross a private online social network: an insurance supply chain case[J].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2020,57(4):102237.

[23] HAN J, TENG X, TANG X, CAI X, LIANG H.Discovering knowledge combinations in multidimensional collaboration network:a method based on trust link prediction and knowledge similarity[J].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20,195:105701.

[24] 孔晓丹,张丹.创新网络知识流动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网络嵌入性视角.预测,2019,38(2):45-51.

[25] 陈逢文,付龙望,张露,等.创业者个体学习、组织学习如何交互影响企业创新行为——基于整合视角的纵向单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20,36(3):142-164.

[26] 张庆垒,刘春林,郑莹.组织游移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20,17(1):76-84.

[27] 李雷,杨怀珍,简兆权.内容提供商如何以万众之“智”谋自身之“惠”——基于“互联网+万众创新”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2(1):50-63.

[28] 孙骞,欧光军.双重网络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 ——基于吸收能力的机制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5):67-76.

[29] 孙娟,李艳军.权力与公平:社会网络嵌入对农资零售商知识转移影响机理的实证研究 ——基于 SEM 的传统渠道和电商渠道情境的差异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19, 33(4):10-18.

[30] 康淑娟,安立仁.网络嵌入、创新能力与知识权力——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40(9):88-100.

[31] ROWLY T J, BAUM J A C, SHIPILOV A V, et al.Competing in groups[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04, 25(6/7): 453-471.

[32] LEE H, CHOI B.Knowledge management enablers, process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 integrative view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J].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3, 20(1): 179-228.

[33] 霍宝锋,韩昭君,赵先德.权力与关系承诺对供应商整合的影响[J].管理科学学报,2013,16(4):33-50.

(责任编辑:胡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