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与过程机制:研究综述及整合模型

张振鹏

(深圳大学 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在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能够有效改进组织功能,并充分利用组织资源实现组织目标。当前研究尚未厘清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对于管理创新过程机制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基于文献研究,通过构建具有内外分层、交互影响特征的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整合模型,以及循环递进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整合模型解决西方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并通过调动管理创新的积极影响因素降低管理创新失败率,提升理论成果应用的普适性,这也是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管理创新;影响因素;过程机制;整合模型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cess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Research Review and Integration Model

Zhang Zhenpeng

(Institute of Cultural Industry,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60,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a new round of glob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industrial change,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organizational functions and make full use of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to achieve organizational goals. The current research has not clarified the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has not reached a consensus on the process mechanism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atification and interaction, as well a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process mechanis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novation with progressive cycl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deepening of related research. To solve the localization problem of western management theory, mobilize the promotive factors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reduce the failure rate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universal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the key directions of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Management Innovation;Influencing Factors;Process Mechanism;Integration Model

收稿日期:2021-03-12

修回日期:2021-05-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1ZDA082,18BGL280)

作者简介:张振鹏(1973-),男,山东青岛人,博士,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管理创新。

DOI10.6049/kjjbydc.202103039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1)20-0154-07

0 引言

在当前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推动的产业数字化变革中,产品型态及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组织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机遇,基于创新理论提出的基本假设也受到挑战[1]。华为的流程型组织、海尔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以及腾讯、阿里巴巴等生态型组织、平台型组织的崛起,对企业战略、组织、能力、制度提出了新要求。管理创新作为企业应对挑战、把握机遇、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自1912年熊彼特提出创新概念以来,技术创新掌握了创新研究领域的话语权。20世纪70年代,部分学者提出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双核心理论,将管理创新看作是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文化、管理制度、控制系统、协同机制等非技术方面的创新[2]。Ray[3]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并对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流程创新进行了区分;Hamel等[4]创建了管理创新实验室,从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过程机制、能力提升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目前,学者们普遍认同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是指涉及改变管理工作性质的管理实践、过程和技术,其目的是为了改进企业功能,以便有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是一个复杂、动态的企业组织系统变革过程。部分学者聚焦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与过程机制研究,识别出驱动因素、中介变量、调节变量 ,揭示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特色驱动因素。但学者们对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界定较为模糊,有些学者所界定的部分驱动因素在特定情境下可能成为创新抑制因素,导致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研究分歧较大,理论研究难以深入推进。

鉴于此,有必要对企业管理创新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尤其是对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进行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建构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与过程机制整合模型,提出管理建议,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1 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

部分学者将外部环境看作是企业管理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认为管理创新的驱动力来自于企业内部,但也不否认外部环境的影响。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学者们对于企业管理创新内部因素研究分歧较大,而对外部环境因素基本达成共识。

1.1 外部环境

企业管理创新与企业战略紧密相关,战略管理在分析外部环境时使用的包括政治(Politics)、经济(Economy)、社会(Society)、技术(Technology)因素在内的PEST分析工具,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创新外部影响因素识别。

1.1.1 政治因素

企业为获得和保持法律地位,需要进行管理创新。例如,中国政府颁布环境保护政策,希望企业降低对环境的影响[5]。当企业行为与政策规定发生冲突时,企业面临多方压力,为了缓解这些压力,企业会积极采取生态型组织创新,以保持自身合法性[6]。Jiao等[7]基于世界银行在中国的数据,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行为发现,政策和法律环境对企业管理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新加坡的企业管理创新活动得益于政府政策驱动,并且政府监管可以显著缓解企业管理创新的负向影响[8]。但各国政府监管政策不同,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9]。对于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政治因素,亚裔学者们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对其阐释较为充分和细致。

1.1.2 经济因素

经济环境变化迫使企业采取管理创新方式应对不确定性环境带来的挑战,特别是面对经济危机时,企业需要采取新的管理方法改进决策过程,提升管理控制的有效性[10]。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驱动企业积极引入和实施新的管理方法,促使其为保持竞争力,正确处理与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科研机构的关系,进而降低创新成本,营造更好的商业竞争环境,并采用新的责任组织和决策方法[11]。另外,有效运行的金融系统能够促进企业管理创新,这在非经合组织和非欧盟等低收入国家更为显著。较高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融资成本,并对受财务约束企业以及依赖外部资金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具有更大影响[12]。当前,全球市场经济转向优化资源利用并减少浪费,以可持续发展为动力的循环经济,能够提供新的价值创造机会 ,从而促进企业管理创新[13]。学者们普遍认同经济因素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并认为其影响存在正反两种方向。

1.1.3 社会因素

社会成员的年龄、创新意愿、教育水平会影响知识获取和使用方式,社会成员知识能够用于企业管理创新,优秀的人力资本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创新[14]。相同经济政策下,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企业管理创新效率不同[15] ,也印证了社会因素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Ansari等[9]发现,以美国为中心的组织文化由于不符合欧洲国家价值观,导致欧洲子公司创新管理实践受阻。海尔的“人单合一”模式向海外公司推广时,也因社会因素而受阻。中国本土企业采用西方管理理论或实践模式时,常因文化冲突而无法实现管理创新目标。因此,融合中国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理论的行为规范,成为中国本土企业管理创新的新选择[16]

1.1.4 技术因素

新技术的出现给企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在计算机和Internet的帮助下,企业信息得以汇集,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创新;AR技术与设备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相结合,能够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和数据,优化企业管理流程;在大数据的帮助下,企业能更好地理解市场预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从根本上改变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创造出新的管理模式[17]。毋庸置疑,技术变革带来颠覆性管理创新,工业经济时代造就了实体型组织,信息经济时代打造了虚拟型组织,数字经济时代成就了智慧型组织,这都是由技术变革带来的组织管理变革[18]。技术创新对管理创新并非只具有单向影响。Hervas-oliver等[19]以西班牙9 369家制造和服务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绩效。部分学者关注管理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管理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优化技术开发流程,降低技术创新风险,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并且影响技术创新的持续性[20]。基于现有文献分析发现,技术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管理创新影响技术研发动机、进程与结果,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是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

外部环境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较为复杂,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或抑制因素,如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在某些情境中非但不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因素,反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企业管理创新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内部因素。

1.2 所有权结构

企业所有权结构通过经营者因素对企业管理创新产生间接作用,股东对失败的不宽容会削弱企业管理创新动机,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问责会抑制企业管理创新。但董事会的独立性对企业管理创新具有积极影响,拥有独立董事会的企业使用基于股权的薪酬,股票期权能够促使企业承担更多风险,从而实现管理创新。当职业经理人面临解雇威胁时,管理创新动力减弱,如果职业经理人选择降低股利,与股东分担创新失败的损失,则会增强企业管理创新动力[21]。Zhang等[22]基于174家中国企业数据发现,大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共同目标和信任会影响企业管理创新:当共同目标水平较低时,信任与企业管理创新负相关;当共同目标水平较高时,信任与企业管理创新间的关系是积极的。学者们关于所有权结构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的结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但股东与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形成何种关系结构更有利于企业管理创新,现有研究尚未给出明确解答。

1.3 企业高管

高管是企业管理创新自上而下的发起者,其教育水平、经验、领导力、年龄、企业家精神等个人特征会影响企业管理创新。企业高管的管理风格与业务行为能够影响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和成效,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行为均能够促进管理创新。在相对简单的企业组织中,交易型领导者更容易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获益,大型企业发展则需要变革型领导者消除其复杂性给管理创新带来的阻力。企业高管行为是管理创新过程中引发效率变化的关键因素,高层变革者的变革举措能够化解企业内部问题,高管变革意愿不强以及参与减少都会阻碍企业管理创新[23]。此外,企业高管更迭也会影响企业管理创新,新的企业高管能够为处于变革中的企业带来新的知识和管理方法,从而有利于企业管理创新。新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能否建立并转化为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取决于企业高管认知[24]。综合来看,很多研究基于领导理论阐释企业高管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发现企业高管的特质、风格和行为是管理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

1.4 人力资源结构

按类别区分,企业人力资源可划分为普通员工、基层管理者及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执行者,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不容忽视。中层管理者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与高层管理者相似性方面。Heyden等以2000—2008年33个企业8 000多名高层和中层管理者为样本,证实高层、中层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职能定位越相似,两者间的正向关系越强,就越有利于企业管理创新。而且,基层管理者的执行力和组织能力对管理创新起推动作用。管理创新往往与资源配置、任务结构、职权和奖励有关,工作条件的改变会不可避免地引起组织气氛紧张,当中层和基层管理者的利益受到威胁时,他们会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抑制因素[25]

普通员工的知识、能力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员工,其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与广泛的知识基础,能够感知到工作之外的问题[26]。但是,当员工对企业管理创新价值产生质疑,不愿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管理创新实践时,或当一线员工面临新的任务时,会抑制管理创新。如果企业加强对普通员工的培训,并赋予其更多自主权,普通员工会更容易接受并积极参与管理创新实践。

现有研究较多关注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但企业管理创新需要企业内部每位成员共同努力。因此,有必要对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普通员工之间的纵向与横向关系如何影响企业管理创新进行深入探讨。

1.5 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创造,通过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获取实现知识共享,交付组织产品和服务[27]。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管理创新通过内部和外部知识源的相互作用产生,特别是来自客户、竞争对手、供应商、合作伙伴和专家的外部知识。借助外部知识尤其是管理知识,可以降低企业管理创新的不确定性,激发管理者的创新意愿,改善企业经营方式,从而提高工作场所知识共享质量。企业通过内外部知识管理获取并掌握客户需求信息,以及组织产品和服务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丰富企业资源,增强企业创新能力[28]。隐性知识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而如何有效发挥隐性知识的积极效应有待进一步明确。

1.6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能够反映组织中人们共同遵守的规范、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和信念[29],组织文化中的创新价值观、激励制度、行为模式对管理创新具有正向作用。创新价值观影响员工的创新意识,激励制度为创新提供制度保障,行为模式为员工提供创新行动指南[30]。组织文化能够支持思维、工作方式的组织机制和结构创新,进而影响管理创新。组织文化对管理创新的影响会因情境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特征,在运营环境高不确定性、企业家创新意识较强且组织文化高创新的情境下,企业倾向于采用突变型管理创新,而不是渐进性管理创新[31]。当所要实施的创新可持续性被认为符合组织价值观并具有收益前景时,企业就能够尽早实施创新。如果所要实施的创新被认为不符合组织价值观,而企业感受到不创新将造成损失时就会实施管理创新[32]。组织文化能够影响企业管理创新类型和进程,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如何塑造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组织文化,降低企业管理创新风险。

1.7 物质基础

创新始终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活动,需要大量资源投入,因而拥有雄厚资金和人才的大型组织更易实现创新,而缺乏人力资源和财政资源则不能支持管理创新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而阻碍企业管理创新[33]。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小微企业,在考虑能否实施管理创新时,需要考虑自身承受能力[34]。缺乏财务资源会对创新项目开展的可能性产生负向影响,受财务约束会提升放弃创新项目的可能性[35]。当更多资源被提供给企业时,会对管理创新产生较强的影响[36]。学者们普遍认为,物质基础会影响企业管理创新,但鲜少分析管理创新对物质基础的影响。实践中,成功的企业管理创新能够提高组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尤其是资源匮乏企业通过管理创新获得丰厚回报的案例值得深入研究。

1.8 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整合模型

现有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主要涉及外部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所有权结构、企业高管、人力资源结构、知识管理、组织文化、物质基础,但并未清晰地描述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基于相关文献和实践,本文认为,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具有内外分层、交互影响的特征,其整合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整合模型

资料来源:本文绘制

企业管理创新必须依托并适应外部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因素构成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的外围层。所有权结构、企业高管、人力资源结构、知识管理、组织文化、物质基础是企业管理创新内部影响因素,各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管理创新决策、过程与绩效。同时,内外部因素必须相适应,即企业在遵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妥善处理与客户、竞争对手的市场关系,并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资源形成管理创新合力,以有效应对环境变化,创造企业价值。

2 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

按新颖度划分,企业管理创新可分为全新型创新和引进型创新,按对企业内部原有能力、战略以及市场的影响程度可划分为渐进型创新和突变型创新[37]。企业管理创新具有复杂性、持续性和风险性等特征,学界对于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尚未达成统一认识,现有研究主要围绕管理创新的起源、决策、实施及扩散等问题展开。

2.1 二阶段式

部分学者以创新是否被实际采用作为分界点,将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定义为二阶段式。陈建华在总结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将企业管理创新阶段划分为制订阶段和执行阶段。其中,制订阶段包括问题识别、问题议程、方案制订与预评估、方案采纳与合法化环节;执行阶段包括方案实施、效果评估、调整与变更和组织终结。由于管理创新不受专利保护,多数企业选择引进型管理创新,该类型创新的两个关键过程是采纳过程和实施过程。其中,采纳过程包含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作用下的问题识别、创新感知、态度初步形成、问题根源探讨、依据情境和问题制订方案、评估方案以及最后决策是否实施方案等;实施过程涵盖基础准备工作启动阶段、全面推进阶段以及最后固化阶段[38]。Lin等[39]从组织惯例演化角度将企业管理创新分为现存的常规控制阶段、新的例程创建及凝固阶段。尽管学者们对二阶段式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划分标准和表述不同,但基本认同未采取实际行动之前所涉及内容为企业管理创新第一阶段,进入实施阶段后产生的结果为企业管理创新第二阶段。Khosravi等以动因和成果二阶段为标准创建企业管理创新模型,该模型将组织、环境、管理、创新属性看作是企业管理创新动因,而将业绩成果、创新成果、能力成果视为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见图2)。

图2 管理创新过程二阶段模型

资料来源:POURIA KHOSRAVI,CAMERON NEWTON,AZADEH REZVANI.Management innov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ast decades of research[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19,37(6):694-707.

2.2 三阶段式

三阶段式是二阶段式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细化,由于学者们分析重点不同,三阶段式的划分方法也有所不同。部分学者认为,管理创新实施之前应该包括管理创新生成和管理创新采用两个阶段。其中,管理创新生成是一个创造性过程,通过将新知识和现有知识以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以产生新的实践;管理创新采用则是一个集思广益制定决策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管理创新过程分为启动阶段、决策阶段、实施阶段。具体来说,启动阶段的活动包括识别需求、寻找解决方案、了解现有创新、确定合适的创新并提出建议等;决策阶段的活动包括评估方案、选择方案并为采用的方案分配资源;实施阶段的活动包括试验、用户对创新的接受程度以及用户对创新的持续使用,直至创新成为企业常规活动[40] 。Rasmussen等[41]认为,企业管理创新实施之后包括两个阶段,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分为启动、执行、结果3个阶段,实现企业管理创新需要制定相应的议程,通过知识准备和研究与企业战略、资源、能力相匹配,并说服决策者,而管理创新实施需要严格的执行过程,需要对企业组织、制度、流程等进行修正、操作化、澄清或确认,管理创新实施有中止或程序化两种可能的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管理创新过程三阶段模型

资料来源:RASMUSSEN L,HALL H. The adoption process in management innovation:a knowledge management case study[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6,42(3):356-368.

2.3 四阶段式

四阶段式是企业管理创新过程的进一步细化。Hame将管理创新分为4个阶段,即致力于解决一个大的管理问题、阐明新的方法和原则、对传统管理的解构、定义可能性。Birkinshaw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简化和完善,提出动机、创造、实施、标签化的四阶段过程。其中,动机阶段是促使企业考虑管理创新诱发因素的过程,创造阶段是企业在试验中产生新假设的管理实践过程,实施阶段是企业内部确立管理创新价值的过程,标签化是企业通过对管理创新的理解和验证构建管理创新合法性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有学者以项目管理替代管理创新进行研究,探讨局部的、具体的管理创新过程。例如,确定项目管理资金投资方向,制定满足组织需求的项目管理方案,以最能被组织接受的方式确定成功评价标准等,从而为局部开展管理创新提供新的途径。有学者重点研究复杂情境中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Frynas等以海尔“人单合一”为研究对象,构建结合情境因素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四阶段模型(见图4),该模型充分考虑了内外部情境、领导者等因素影响,揭示了整个过程各阶段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为新兴经济体的企业管理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图4 管理创新过程四阶段模型

资料来源:FRYNAS J G,Mol M J,MELLAHI K.Management innovation made in China: Haier's rendanheyi[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2018,61(1):71-93.

2.4 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整合模型

学者们对于企业管理创新过程阶段的划分越来越细致,尽管表述不完全一致,但基本达成共识,即管理创新源自于新思想、新知识、现实问题,是不断适应情境的动态过程,最终结果需要企业管理层面的定型。鉴于此,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构建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整合模型,如图5所示。该模型包含企业管理创新动机、创新方案、创新实施、创新结果4个阶段。其中,创新动机由外部环境的新思想、新知识,以及企业内部因素引发的现实问题引发;创新方案需要经过企业审查并进行修正;创新实施需要通过反复的局部试验后,再进入全面实施;创新结果一方面促进新思想、新知识产生并融入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管理定型。

图5 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整合模型

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3 结语

3.1 主要贡献

不同学者从多种视角对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与过程机制进行研究,得出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归纳、整合,形成如下主要贡献:

(1)建构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整合模型。企业积极应对不确定性环境变化,获取增长动能的重要途径是管理创新。学者们重点关注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与过程机制,现有文献聚焦外部环境、所有权结构、企业高管、人力资源结构、知识管理、组织文化、物质基础7个方面的管理创新影响因素,各因素对管理创新并不是简单的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而是根据不同情境发挥相应的作用。本文建构的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整合模型体现了上述特性。

(2)建构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整合模型。管理创新既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也是一个循环递进的过程。本文基于企业管理创新影响因素,构建创新动机、创新方案、创新实施、创新结果“四阶段式”循环递进的管理创新过程机制,揭示了管理创新过程,并建构了理论整合模型。

3.2 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建构理论整合模型,采用多样化研究方法对所得结论进行检验,以提升结论的适用性。

(1)更好地解决西方管理理论本土化问题。现代管理理论与实践源自于西方国家,我国本土企业在引入现代管理理论或实践模式时遇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企业管理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基于文化双融视角审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全面分析管理创新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深入探讨我国本土企业管理创新过程机制。

(2)深入挖掘管理创新积极影响因素。管理创新的影响因素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尤其是管理者外部环境认知以及自身能力能够决定管理创新方案制定与实施。例如,企业能否利用新思想、新知识推动管理创新以适应环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能力以及企业决策。当前研究大多关注高层管理者的能力、特质,忽略了中基层管理者对管理创新的影响。管理创新需要整个企业的共同努力,因而有必要探究中基层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结构对管理创新的影响。

(3)降低管理创新失败率的策略。现有研究大多是成功企业的管理创新案例研究,较少分析管理创新失败企业及其原因。企业管理创新风险较大,不仅需要从成功案例中获得经验,也需要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

(4)提升理论成果应用的普适性。现有企业管理创新研究大多以制造企业为样本,所得结论能否在当前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跨界融合的趋势下,适用于多种行业类型企业的管理创新实践,有待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 NAMBISAN S,LYYTINEN K,MAJCHRZAK A,et al.Digi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reinventing innov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in a digital world[J].Mis Quarterly,2017,41(1):223-238.

[2] DAFT R L.A dual-core model of organization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8,21(2):193-211.

[3] RAY STATA.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 key to management innovation[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89,30(3):63-74.

[4] BIRKINSHAW J,MOL M J.The source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R].London Business School,2006.

[5] PENG X R,LIU Y.Behind eco-innovation: managerial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xternal resource acquisition[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39(15):347-360.

[6] LIAO Z J.Environmental policy instruments,environmental innovation and the reputation of enterpris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71(2):1111-1117.

[7] JIAO H,KOO C K,CUI Y.Legal environment, government effectiveness and firms' innovation in China: 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influence of government ownership[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5,96(7):15-24.

[8] WANG J.Innovation and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 comparison of Singapore and Hong Kong[J]. Research Policy,2018,47(2):399-412.

[9] ANSARI S,REINECKE J,SPAAN A.How are practices made to vary? managing practice adaptation in a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J].Organization Studies,2014,35(9):1313-1341.

[10] CHENHALL R,MOERS F.The role of innovation in 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and its integration into management control[J].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15,47(11):1-13.

[11] SIMAO L,FRANCO M.External knowledge sources as antecedents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in firm workplaces: a knowledge-based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8,22(2):237-256.

[12] XU Z X.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 cost of capital, and corporate innovation[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9,111(10):56-98.

[13] RANTA V,KERNEN J,AARIKKA S L.How B2B suppliers articulate 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s in the circular economy: four innovation-driven value creation logics[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9,87(5):291-305.

[14] NIEVES J,SEGARRA-CIPRES M.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the hotel industry[J]. Tourism Management,2015,46(2):51-58.

[15] MAS-VERD F,ORTIZ-MIRANDA D,GARCA C,et al. Examining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s in different regional setting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6,69(11):5324-5329.

[16] 苏敬勤,张雁鸣,林菁菁.文化双融视角下中国本土企业管理创新机制——华立集团的案例研究[J].经济管理,2018,41(1):56-70.

[17] FRANCESCO C,ALBERTO M,ANNA C P,et al.Over the mask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in the world of Big Data[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20,119(10):330-338.

[18] 李海舰,李燕.企业组织形态演进研究——从工业经济时代到智能经济时代[J].经济管理,2019,42(10):22-36.

[19] HERVAS-OLIVER J L,SEMPERE-RIPOLL F.Disentangling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ocess and product innovation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5,68(1):109-118.

[20] 谢洪明,刘常勇,陈春辉. 市场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22(2):81-94.

[21] KHALLOUKM,ROBERT M.Obstacles to management innovation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the case of an 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J].Journal of Innovation Economics & Economics,2018,25(1):183-210.

[22] ZHANG F,WEI L,YANG J J,et al.Role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rge shareholders and managers in radical innovation: a stewardship theory perspective[J]. 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8,35(1):88-105.

[23] ROBERT S.Integr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hange towards sustainability[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62(9):315-329.

[24] ROBERT M,GIULIANI P,GUILLOTON A,et al.Management innovation: 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phase over time[J].Production Planning & Control,2019,30(15):1219-1238.

[25] EVAN W M. Organizational lag[J].Human Organizations,1996,25(1):51-53.

[26] Wu L Y.Which companies should implement management innovation? a commentary essa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3(3):321-323.

[27] ATTIA A,SALAMA I.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Saudi food industry[J].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Journal,2018,24(2):459-477.

[28] WIJETHILAKE,CHAMINDA.Proactive sustainability strategy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ustainability control system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7,196(7):569-582.

[29] 王成刚,石春生.组织文化对组织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18,39(7):78-84.

[30] KRANSNICKA T,GLOD W,WRONKA-POSPIECH M. Management innovation, pro-innovation organisational culture and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esting the mediation effect[J]. 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2018,12(3):737-769.

[31] BRUNO D,KENT W,ARRAN C.Antecedents of sustainable organizing:a look 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the triple bottom lin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9,231(1):1235-1247.

[32] AX C,GREVE J. Adop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novations:organizational culture compatibility and perceived outcomes[J].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2016,34(6):59-74.

[33] MIENEKE K,BART V,ROGER S.Management innovation driving sustainable supply management process studies in exemplar MNEs[J]. BRQ-Business Research Quarterly,2017,20(4):240-257.

[34] 文竹,文宗川,长青.基于物场分析与IFR的小微企业管理改进与创新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3):82-84.

[35] GARCIA-QUEVEDO J,SEGARRE-BLASCO A,TERUEL M.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the failure of innovation project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8,127(2):127-140.

[36] GUZMAN F A,ESPEJO A.Introducing changes at work: how voice behavior relates to management innovation [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19,40(1):73-90.

[37] BIRKINSHAW J,HAMEL C,MOL M J. Management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8,33(4):825-845

[38] JOSÉ GARCA-QUEVEDO, AGUST SEGARRA-BLASCO,MERCEDES TERUEL.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the failure of innovation projects[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18,127(2):127-140.

[39] LIN H F,CHEN M Y,SU J Q. How management innovations are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an organizational routines'perspectiv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2017,30(4):456-486.

[40] DAMANPOUR F,SCHNEIDER M.Phases of the adoption of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effects of environment, organization and top managers[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17(3):215-236.

[41] RASMUSSEN L,HALL H. The adoption process in management innovation:a knowledge management case study[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2016,42(3):356-368.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