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百年演进

范芙蓉,秦书生

(东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9)

摘 要: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经历了基础萌芽、起步探索、初步形成、丰富发展和成熟完善5个阶段。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产生了关于科学技术重要作用的最初认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党中央提出“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的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党中央提出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高科技发展方针,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八大前夕,党中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历经百年,不断深化。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明确了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方向,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百年演进

The Centennial Evolution of The CPC's Thought of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an Furong, Qin Shusheng

(School of Marxism,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China)

AbstractThe CPC's thought of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gone through five stages: the basic budding period, the initial exploration period, the initial formation period, the deep development period and the mature and perfect period. From the founding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Chinese Communists formed the initial understanding about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o reform and opennes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dheres to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olicy of “relying mainly on self-reliance and marching towards science”. From reform and openness to early 1990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roposed to develop high-tech independently, and to approach world high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rom the early 1990s to the eve of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forwar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enhancing the national core competitivenes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regards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strategic support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take the road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unswervingly. The CPC's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has been deepened for a century. Facing profound shifts unseen in a century, the thought of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defin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vigorously promo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building an innovative country, and provided action guidance for building China into a worl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ful nation.

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elf-reliance and Self-Improve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tific Innovation;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ful Nation;Centennial Evolution

收稿日期:2021-06-04

修回日期:2021-07-30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联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课题(20211slybkt-092)

作者简介:范芙蓉(1977-),女,辽宁海城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秦书生(1963-),男,辽宁宽甸人,博士,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OI10.6049/kjjbydc.20210601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1)18-0001-07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彰显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是指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核心技术自主自控,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力,使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不断谋划,在多年实践探索中形成科技自立自强思想。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演进历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步深化的历史过程。

1 基础萌芽期: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建立前

新中国建立前,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救亡图存是当时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追求。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动荡、科学技术水平落后、科技人才匮乏,更谈不上科技观念和科技思想的广泛传播。但是,在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人就产生了对科技创新的最初认识,也进行了有效实践,虽然当时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有限,但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发展科学技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1.1 初步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时期,知识分子高举科学与民主旗帜,开始重视科学技术发展。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中国科技发展实践相结合,开始了最初科技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陈独秀曾指出,科学同民主一样,是一种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李大钊也认识到科学技术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这一历史规律。毛泽东等党内主要领导人进一步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并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发展的实践。1935-1948年,毛泽东通过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形成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理念。在革命根据地,科技发展最初迫于形势需要,优先发展农业、军工等战争急需的科技领域;其后,随着形势的变化,毛泽东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科技实践,科技发展要以人民利益为重,科学大众化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思想。毛泽东[2]指出:“马克思主义包含自然科学,否则世界上就有许多不懂的东西。”这一时期,毛泽东主要从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意义上论述自然科学的重要性,并在各种场合强调普及自然科学的重要性,还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和方法。在实践中,中共中央发出开展自然科学大众化运动的号召,通过大力宣传科普知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根据地科学知识匮乏的状况;通过改进农业技术,提升了根据地农业生产力水平;通过对东北工业基础资源的充分利用,为建国后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1.2 出台一系列科技人才政策

建党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对于人才引进,中共中央及各根据地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人才引进、人才保护的政策,支持科研人员和科研活动,吸引很多知识分子为革命根据地科技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政策与制度,通过不断完善科技组织结构,推动建立了一大批教育、科研机构。如将科学教育加入中小学教育之中,设立专业学校重点培养工程师和技师,初步打造了一支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新中国科学技术建设发展提供了关键人才后备力量。

总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肩负起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使命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新中国。受客观条件限制,当时边区和革命根据地发展科技的一大特点是强调科技教育为边区经济建设和革命战争需要服务。科学技术研究除适应边区和根据地生产建设外,还要服务于军事斗争需要。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将主要精力放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上,对科技自立自强还只是一些零散粗浅的认识,处于基础萌芽期。

2 起步探索期:新中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认识到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社会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工业基础薄弱,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落后。落后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与此同时,新一轮科技革命逐渐扩展。此时,发展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新中国的重大使命。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稳定社会生产、维护社会秩序,从革命战争中一路走来的毛泽东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是提高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依靠科技。但是,毛泽东不主张单纯照搬式的学习,而是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创新。20世纪50年代末,与前苏联合作结束对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促使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发展科学技术必须走自立自强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不仅在理论上对科技自立自强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而且还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走上自立自强道路。因此,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科技自立自强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2.1 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发展科学技术

毛泽东一贯主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针对科技事业发展,他提出“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毛泽东认为,对国外先进科技理论学习具有应用和创新的双重意义,虽然注重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学习与借鉴,但是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提高只能依靠中国人自己完成,外援是第二位的东西,凡是自己能办到的,尽量依靠自己的科技力量。在党中央科学技术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我国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即使1959年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约并在1960年撤退所有在华专家,我国依然有足够能力继续进行诸多项目建设。

2.2 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技发展先进水平

毛泽东深刻总结了近代中国屡遭侵略以及屡战屡败的原因,充分认识到发展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科技水平,对国家主权独立和政局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由落后农业国到先进工业国转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增强我国经济与国防军事实力,让我国快速在科学技术领域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并为我国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的战略,这是中国共产党立足落后的国家科技发展状况,为加快科学技术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毛泽东[3]强调:“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进步有助于推动国防现代化建设,我国要紧跟原子能、半导体及航空航天等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国防力量,中华民族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落后挨打的命运。毛泽东还重视科技队伍建设,认为科技人才是“向科学进军”的重要力量,只有培养好科技发展人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才会更加顺利。毛泽东鼓励广大科研人员发挥聪明才智,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和革命运动,将科学技术研发与实际社会生产环节紧密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国依靠自己的科技人员,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可喜成果,极大提高了我国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这一时期,自力更生、向科学进军、努力接近与赶上世界先进科技发展水平是中国共产党对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的初步认识。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生产恢复重建,相对旧中国而言取得很大进步,在贫穷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总体而言,科研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础研究薄弱,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新兴技术几乎是空白。此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科技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科技创新工作缺乏有效战略支撑。特别是“文革”中大批知识分子受到迫害,严重影响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1960年7月,前苏联政府撕毁专家合同,废除257个科技合作项目,带走了全部资料和设计图纸,导致我国大批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被迫中断。针对这一惨痛教训,党中央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大工程和科研项目过分依赖前苏联的弊端,提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从而使我国科技事业进入科技自立自强起步探索阶段。毛泽东虽然没有明确提出自主创新、核心技术自主自控及建设科技强国等思想,但主张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科技事业进入蓬勃发展期,科技创新取得显著成就,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如“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杂交水稻等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的成果。

3 初步形成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科技事业人才匮乏,科技发展水平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针对这一状况,邓小平[4]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指出“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邓小平的上述论断是我国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的重要依据。自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科技事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科技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要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并加以改造创新,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深刻体现了科技自立自强思想,说明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的初步形成期。

3.1 依靠自身力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邓小平[4]提出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要学习引进,又要改造创新,要依靠自身力量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邓小平[4]指出:“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当然必须依靠我们自己的努力,必须发展我们自己的创造,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但是,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大量取得国际上的帮助。要引进国际上的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将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起点,可以取得多快好省的优势效应。在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需求和技术本身状况进行创新。“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4]。最终,要依靠自身力量推动科技事业发展,这既是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的坚持,也是对外开放重要意义的体现。

3.2 发展自己的高科技

改革开放伊始,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高科技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科技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和政治斗争的一个筹码,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焦点。邓小平[5]深刻感受到我国发展高科技的紧迫性,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现在世界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一开始就参与这个领域发展”。邓小平认为,21世纪将是发展高科技的世纪,高科技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美国、前苏联以及其它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在认真对待高科技发展,一旦科技落后,就会导致经济落后、军事落后,就没有国际话语权。唯有依靠科学技术武装,在高科技领域掌握主动权,我国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四个现代化建设才能迅速实现。

邓小平不仅重视高科技发展,还要求通过产业化形式,把高科技成果应用于实践,让科技成果的经济社会价值充分迸发出来。发展高科技,推动科技产业化,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经济腾飞的根本途径。邓小平[4-5]指出:“当代自然科学正以空前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各个领域面貌一新,通过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发展。”高科技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要将实验室研究成果推向市场,使其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学科研究水平提升,增强我国经济建设实力和综合国力。

3.3 重视人才培养

邓小平[4]认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重视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推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思想指引。他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人才”。为此,他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4]的政策方针,大力倡导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在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扫除阻碍技术进步的诸多体制性弊端,建立科研奖励机制,规范科研人员管理体制,放活科研机构,不拘一格选人用人。邓小平认为,发展科学技术需要加强科技干部队伍年轻化建设,通过大胆利用新生力量,破格提拔青年人才,将其委派到重要岗位,充分发挥其年富力强的优势,在最佳年龄段多作贡献。他还主张科学和教育事业并重,明确提出人才来源于教育,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工作待遇。通过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发现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类科技人才,有效壮大国家科研队伍。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初期,无论是在工业领域还是农业领域,我国科技主导力在国民经济增长中一直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历经“文革”十年浩劫,我国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人民生活水平低下、各个行业体制落后、科技能力薄弱等。虽然我国科技事业也呈现出一个较为活跃的时期,但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中国科学技术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实际国情,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将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发展与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相结合,提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等科技自立自强思想,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及经济社会发展,对日后中华民族腾飞和崛起起到重要引领作用。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在国家提供的发展平台和良好机遇中,充分发挥自身刻苦钻研的优良品质,创造出大量科技成果,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作出重要贡献。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对撞;1989年,我国超导研究取得世界领先成果;1991年,我国第一个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1992年,“银河-2”10亿次巨型计算机系统通过鉴定。这些科技成果的取得实现了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目标。

4 丰富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十八大召开前夕

20世纪90年代初到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夕,是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的丰富发展期。这一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各国在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我国科技事业经过长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但科技水平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尤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我国科技竞争力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日趋开放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不合理,高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些都是中国亟待解决的一些新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中国才能在融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失自我,实现生产力跨越式提升,把本国的战略构想变成现实。因此,如何使我国科技迅速发展,在新科技革命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及世界高科技的严峻形势,对我国科技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深刻认识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性,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认识提高到新高度,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进入战略新阶段,即丰富发展期。

4.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20世纪90年代初,江泽民深刻认识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江泽民[6]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我们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不断前进。”实践证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效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但是,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我国迫切需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他还指出“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7]”。在一些国家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上,不能依靠别人,“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国家发展与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我们手中”[7]。如果国家重大战略性科技项目不能通过自主创新取得突破,而是一味依赖别人,就会产生重大科技风险,并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所以,不能指望别人解决战略性科技问题,不能依靠别人提供核心技术,要勇于探索和创造,攻坚克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科技发展主动权,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雄厚的科技基础。

步入21世纪以来,科技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国防等重要领域越来越需要科技的推动。人类取得的卓越性科技成果,包括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比过去2000多年的总和还多,尤其以近二三十年为最。此时,党中央深刻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将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动力。胡锦涛[8-9]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反映,赢得发展先机和主动权,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力量,最关键的是要依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只有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牢牢把握发展战略主动权,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10]。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只有将自主创新能力提上去,才能减少对引进技术的依赖,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4.2 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要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而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科技人才。江泽民[7,11]指出:“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关键是人才,一批青年人才的迅速成长,是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希望所在。”他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突出了科技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人才资源的核心地位,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在国际新格局中争取主动权的需要,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治国方略。江泽民十分重视和关心科技人才,积极改善我国科研环境,通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性项目提升我国科研整体实力,在重点发展学科领域奋力追赶西方科学技术,为我国更好、更快地发展科技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正确的思想指引。

胡锦涛深刻认识到人才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他指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关键是人才”[10],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12],反映了高素质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主体地位。因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人才培养和管理机制,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人口大国,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前期,人口资源优势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大量人口意味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然而,随着科技发展进步、知识经济的到来,生产机械化解放了诸多体力劳动者,许多传统吸纳就业人口的行业逐渐消失,中国人口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阻力。所以,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全面贯彻落实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自主创新战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自立自强思想得以丰富和发展。自主创新强调通过自主研发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塑造创新和产业优势。科技自立自强是指一个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独立发明与自主可控,能开发重要装备,能建设重大工程,最终支撑本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自立自强是自主创新的基础保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的自主创新是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高级阶段[13]。中国共产党倡导自主创新就是倡导科技自立自强,中国共产党提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是要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我国要实现经济繁荣、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战略目标,就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紧构建中国自己的科技创新体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这一阶段,通过一系列国家科技创新计划的引导,如“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973”计划、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火炬”计划等,整合科技资源,集合精兵强将,使国家创新体系从总体结构上趋于优化,并迎来科技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997年,每秒钟能运算100亿次的“银河—III”型计算机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2002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枚高性能通用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CPU,标志着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改变了我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

5 成熟完善期:党的十八大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我国科技发展的根本方向、基本目标、基本方针等提出一系列新观点、新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仅反映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呼应了我国创新转型升级的要求,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的成熟与完善。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科技自立”反映出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供给、安全可靠、性能可控;“科技自强”则强调高水平科技创新的自主性,强调依靠自主创新要实现的效果、达到的水平和质量。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当前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科技思想发展的时代成果。科技自立自强强调在重大科技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实现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最终塑造科技创新和发展新优势[13]

5.1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14]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而科学技术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首先表现为自主创新。”习近平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有自主创新的紧迫感,要坚持科技自立自强,要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4-15]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国要国富民强、保持社会稳定且使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必然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国之路。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之路。习近平总书记[16]指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科技成果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它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他还提出“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17]”。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创新要以自力更生为主,而支撑创新发展的科技更要自立自强,不能受制于人。目前,美国依然是科技实力领先全球的强国;德、英、法、意是科技实力雄厚的国家;日本长期实施技术立国、科技立国战略,产业技术水平高,在高端制造、汽车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加强国际合作符合科技创新规律,是我国拓展可利用创新资源广度和深度的有效方式。同时,我国科技工作者还必须苦练内功、强化基础,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一些重点领域打造中国优势项目。只有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安全。

5.2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础和前提。特别是支撑关键核心技术开发的基础科学研究必须要实现自立自强,这是摆脱“卡脖子”技术难题的唯一选择。习近平总书记[14-15,18]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多次强调要牢牢把握科技进步大方向,抢抓科技创新制高点,指出“要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占据战略制高点,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今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一场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关键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稳定和快速发展的保障。西方发达国家将核心技术作为政治武器,千方百计地打压和遏制中国崛起,中兴、华为等企业面临的阻力正是美国在关键技术上对我国的限制。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技术不能自主就会受制于人,寻求自我突破是唯一的解决路径。我国经过几十年发展,科技创新虽然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自主研发能力仍然不强。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新要求,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牢固树立创新自信,主动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做好整体战略部署和规划,培育创新文化,破除传统思想,探索新思维模式,让追求创新、勇于创新、乐于创新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科技工作者要把原始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

5.3 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创新要持续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这就需要一大批具有科研原创能力的科技人才。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核心的竞争,而人才作为科学技术创新主体,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人才资源竞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世界各国都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挖掘高素质科技人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虽大,但总体创新能力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14,16]充分认识到人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关键要拥有一大批科技拔尖人才。只有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掌握科技创新能动力量。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奋发努力和积极作为。因此,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15,17]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号召,强调依靠科技创新走上世界科技强国之路。他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在即将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砥砺奋进,勇于创新,把自己的科学追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事业紧密结合,攻克项目关键核心技术,在解决受制于人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上强化担当作为,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荣业绩,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准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和规律,明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明确了在基础研究、优势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的目标要求,锚定了未来中国发展的新航标,是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引。我国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就,如2020年7月31日成功开通北斗3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400多个单位、30余万科研人员集中攻克星间链路、高精度原子钟等160余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结果,核心器部件国产化率高达100%[19]。我国以科技创铸就新动能,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业态、新模式取得重大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开拓未知领域,挑战重大科技难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面向经济主战场,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转变生产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国家重大需求,科技创新必须符合国家核心利益,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国家发展提供战略支撑;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工作要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聚焦人民关心的疾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民生问题,让科技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我国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制度建设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建立促进科技创新的各项基础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科技制度,促进科技管理、科技机构合理设置,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促进科学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科技工作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有效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科技和产业基础。

6 结语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深化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认识,从最初基础萌芽阶段为革命根据地生产服务,在起步探索阶段为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转变、巩固社会主义新生政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以自力更生为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到初步形成阶段发展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到丰富发展阶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再到成熟完善阶段明确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取向,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求,以世界科技前沿、经济发展、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健康为主要发展目标,为我国科技发展明确了新坐标。中国共产党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认识不断深化,每一阶段都比前一阶段有较大提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逐渐得以成熟完善。建党100年来,我国在国防、航天、计算机等领域取得一系列达到国际顶尖或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正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创造出来的成果。实践证明,科技自立自强是立国之本。建党10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科学技术创新领域锐意进取,不断实现新进展,不断实现新突破,使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个百废待兴、科学技术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大国,目前正迈向创新型国家前列。我国几乎是在零起点开启中国科技事业的伟大历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及世界正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科技自立自强思想明确了科技事业发展方向,为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1]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20-10-30(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第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第1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7] 江泽民.论科学技术[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 胡锦涛.胡锦涛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9] 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0-06-08(2).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1] 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3] 张学文,陈劲.科技自立自强的理论、战略与实践逻辑[J].科学学研究,2021,38(5):769-770.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15]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6-01(2).

[16]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2).

[17] 习近平.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9-12(2).

[18]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9] 郭飞.关于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思考[J].经济纵横,2021,36(2):29-37,2.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