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探索性研究

孙继伟,邓莉华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200444)

摘 要:当前,创业团队冲突和创业失败研究文献较多,但研究两者关系的较少。选取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4家企业作为典型案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构建“输入-转化-输出”模型。其中,创业活动是输入部分,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共同构成转化机制,创业失败是输出部分。在该理论模型框架下,深入挖掘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演化路径,识别出创业活动“三阶段”和有效冲突管理的“两节点”,提出防范控制权争夺、减少决策分歧等一系列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创业团队冲突;创业失败;冲突管理;扎根理论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Conflict Leading to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Sun Jiwei, Deng Li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entrepreneurial team conflict and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but there are few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This paper selects 4 companies whose entrepreneurial team conflicts lead to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as typical cases, and uses 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s to construct an "input-transformation-output" model, with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s input,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entrepreneurial team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together constitute a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and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is the output. 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is theoretical model, we deeply explored the evolution path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conflicts leading to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identified the "three stages" of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and the "two nodes" for effective conflict management. We have also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targeted suggestions to prevent control competition and reduce decision-making differences.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Team Conflict;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Conflict Management; Grounded Theory

收稿日期:2020-12-18

修回日期:2021-02-25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2018BGL006)

作者简介:孙继伟(1968-),男,山西临县人,博士,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问题管理;邓莉华(1996-),女,湖南湘西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2012050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1)17-0134-10

0 引言

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后,创新创业活动不断攀升。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显示,2014-2017年,企业法人单位数量持续增长,同比增长率均保持在16%以上[1]。在创业活动得到重视的同时,创业企业存活率低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另外,GEM全球创业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成熟企业(企业创立时间超过42个月)拥有者比例为7.5%,2017年为6.8%[2]。由此可见,创业活动增加并不意味着创业成功率提高。报告还指出,影响中国创业企业终止的两大主要原因是企业不盈利和资金短缺[2]。其中,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企业业务和信誉受损,从而使得团队内部冲突外扩、影响投资方与客户利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个体创业容易受创业者个人资源及能力的限制,因此更多创业活动以团队形式进行。实践表明,创业团队作为创业企业的核心,一旦在团队内部发生冲突,会对创业企业产生直接影响。团队冲突性质、管理方式不同,影响程度也不同,轻则使企业经营活动受到影响,重则导致企业衰落或停止经营。

当前,学者对管理团队冲突、创业团队冲突、创业失败领域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创业团队冲突与创业失败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对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这一过程进行理论探索,可为创业团队冲突管理提供借鉴。

1 文献梳理

1.1 概念界定

1.1.1 创业团队

创业活动除受机会识别影响外,还受到技术、资金、知识、风险等条件的约束。在创业活动中,创业者为集聚技术、资金、知识等资源,同时分散创业风险,往往会组建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活动。Lechler[3]指出,从创业绩效看,团队创业比个人创业表现好;创业团队组建是创业活动的关键;Timmons[4]指出,创业团队成员基于先前的某种关系聚到一起,如亲戚、朋友、同事等家族关系或泛家族关系等[5]。此外,创业者也会吸收优势互补成员加入,如互补技能、工作经验等,以实现创业资源优化。

创业团队这一概念由Timmons于1975年首次提出。就定义而言,目前得到较多认可的是Kamm等[6-7]将创业团队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共同建立公司且同时拥有所有权;Ensley等[8]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判断个体是否属于创业团队成员的3个标准:①共同建立一个公司;②有共同的股权利益;③对公司的战略选择有直接影响。此外,其它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创业团队进行了界定。Harper[9]强调可实现的共同目标;Tihula[10]等强调共同承担创业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将创业团队定义为在企业创建和初期发展阶段投入时间、资本和资源,拥有企业重大决策权、共同承担创业风险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个体所组成的团体。

1.1.2 创业团队冲突

创业者因共同创办企业而组成创业团队,个体成员间因性格差异、认知分歧而极易导致团队内部摩擦甚至爆发团队冲突。Pondy等[11]、Thomas等[12]认为,团队冲突在组织生活中不可避免;Barki & Hartwick[13]的研究表明,冲突在创业团队中是一种常态。此外,Amason[14]的研究证实,随着组织依赖性的增强,组织向基于团队协作的结构转变,组织多样性和环境不确定性增加都会加剧团队冲突。

团队内部冲突作为组织生活的常态,有不少学者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根据冲突背景和形式,学者从意见分歧、干扰阻碍和负面情绪3个方面进行了概念界定。Jehn & Mannix[15]指出,团队冲突可视为团队内部成员产生的认知差异、目标差异及愿望不协调的一种感知状态;Alper 等[16]认为,冲突就是干扰或阻碍行为;Jehn[17]、Bodtker等[18]认为,冲突由焦虑、嫉妒、沮丧和愤怒等负面情绪混合而成。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创业团队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发生的分歧、摩擦或对抗行为。

1.1.3 创业失败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性和高失败率的活动,创业成功在创业活动中屈指可数;相反,创业失败却是常态。由于“反失败偏见”的存在,人们往往较多关注创业成功,而创业失败却很少得到重视。但是,正确认识创业失败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在界定创业失败内涵时,学者往往将其与企业所有权终止、经营失败、企业关闭等概念联系在一起[19-20]。此外,也有学者将创业失败定义为企业实际绩效与个人目标、创业期望的偏离,即创业承诺偏离是创业失败的表现[21]。创业承诺偏离与创业承诺的含义相对应,而创业承诺是组织承诺结合创业研究发展而来的构念,最早由Bruyat等[22]于1993年引入创业研究领域。Fayolle等[23]将创业承诺定义为个体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智力、关系和情感资源到创业项目中;Tang[24]基于组织承诺三因素模型提出创业承诺的3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承诺、行为承诺和持续承诺。本文将创业承诺偏离划分为情感承诺偏离、行为承诺偏离和持续承诺偏离3部分,认为创业失败是指创业企业发展与创业团队预期偏离巨大或创业企业停止经营。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已有研究集中于冲突对团队和组织层面的影响上,鲜有学者从创业企业层面分析冲突的作用过程。大多数研究证实创业团队冲突类型会对团队绩效和组织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早期研究认为,冲突会对组织发展和组织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团队应尽量避免发生任何冲突,即冲突是绝对“坏的”;但随着对冲突认识的不断加深,学者们认识到团队冲突不可避免,创业团队应当容忍、认同并合理化冲突,但冲突仍是“不好的”;也有学者从辩证角度看待冲突,认为任务冲突对团队绩效发挥建设性作用[25],但诸如关系冲突或情绪冲突则不利于团队绩效提升[26-27]

本文梳理已往研究发现,影响新创企业创业失败的因素很多,大多数研究将其归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类别,且内部因素比外部因素更容易造成新创企业失败[28]。Thornhill & Amit[29]研究指出,新创企业失败有可能归因于管理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不足,而创立时间相对较久的企业将失败主要归因于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明晰导致创业失败的内部因素至关重要,目前已经有学者对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进行探索性研究。贾旭东[30]认为,我国民营企业创业团队分裂一般会经历分歧、冲突、谈判和分裂4个阶段,而由团队内部意见分歧导致的冲突最有可能将创业团队引向分裂。

综上所述,关于团队冲突的研究大多置于团队或者组织情境下进行,而基于创业企业情境的冲突研究较少。并且,随着对创业活动的越发重视,创业失败内涵界定、失败影响及失败学习等领域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是创业活动如何走向失败并未得到足够关注。国外研究表明,企业创业成功案例较少,大约40%的新创企业存活不到一年[31],大部分创业团队在企业创立5年便走向分裂。例如,2018年成立的景驰科技有限公司在一月内便爆发核心团队成员退出危机,此后更是经历了一系列团队冲突,最后不得已更名为“文远知行”,像这样因团队冲突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受限甚至团队破裂、企业倒闭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本文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这一现象进行理论挖掘,并揭示二者间的联系。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与理论抽样

2.1.1 研究方法

考虑到现有文献缺少对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这一过程的研究,因此本文对多个案例进行分析,以从丰富的质性资料中明晰创业团队冲突如何导致创业失败。扎根理论核心步骤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3个过程。其中,开放性编码的目的是把收集整理的文本资料语句概念化,再将概念范畴化;主轴编码通过提炼开放性编码所得到的范畴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到研究主范畴;选择性编码根据前两步的概念、范畴、主范畴凝练出核心范畴,并明确研究故事线。总体来说,扎根理论适用于理论资料匮乏但历史和实践资料丰富的研究,以一种探索性视角对研究问题进行理论构建。

2.1.2 理论抽样

罗伯特·殷[32]指出,案例选取应基于理论抽样,选取典型甚至极端案例是重要原则之一;陈晔等[33]指出,跨案例研究的最佳案例数为3~6个;Eisenhardt[34]认为,4~10个跨案例可将研究结果概推到更广泛的一类案例。本文案例选取以研究问题为导向,遵循理论抽样原则,从课题组自主创建的创业团队内部冲突案例库中选取符合创业团队冲突、创业失败两个关键研究问题的4个创业团队冲突案例进行研究。筛选出的4家企业冲突爆发时间跨度较长,最早一家企业冲突发生在1990年,而最近的为2018年,案例之间互相弥补了因时间太远导致资料较少和时间太近导致冲突未完结的问题;此外,案例企业来自不同行业,能够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本研究样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名称冲突爆发时间(年)冲突方冲突时长冲突结果求精开关厂1990创始人-创始人2年企业停止经营播亿科技2017总经理-副总经理数月企业停止经营星行科技2018创始人-合伙人-合伙人1年资方清盘退出东莞易步2016创始人-创始人3年创始团队出走

2.2 资料收集与分析

2.2.1 资料收集

由于“反失败偏见”的存在以及样本创业企业已不复存在等诸多客观因素,所以创业失败一手资料难以通过深度访谈形式获取。因此,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基于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展开研究。资料收集聚焦于创业团队冲突与创业失败两个关键要素,在课题组现有案例库资料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新闻报刊、期刊文献、自传书籍、媒体采访视频、个人演讲等公开透明、经过媒体和公众审查监督的可靠资料。按照“一切皆为数据”的扎根理论原则,使用准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进行扎根理论研究[35]

首先,围绕4家企业名称、冲突各方名字进行数据采集,得到初始资料。这一阶段的资料繁杂且无法直接使用,因此在获得初始资料后对其可靠性、真实性和相关性进行筛查,剔除不符合研究问题的资料;其次,对符合研究问题的文本、视频资料进行梳理,剔除内容矛盾、来源不清晰的资料;最后,将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来源权威、内容真实可靠的资料进行汇总形成文本研究资料。

2.2.2 资料分析

本文根据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对收集整理的文本资料进行分析。首先,对初始资料进行开放性编码,包括段落语句化、语句概念化、概念范畴化3个步骤,提炼范畴;其次,进行主轴编码,对上一步得到的范畴进行归纳,组合到更高一级的主范畴中;最后,对主范畴进行概括,得到核心范畴,根据概念、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间的逻辑关系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故事线,从而解释创业团队冲突如何导致创业失败。

3 编码分析

3.1 开放性编码

扎根理论编码分析的第一步是开放性编码,即从初始资料中提炼概念和范畴,这一过程围绕研究逐步产生的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在对第一个问题的资料编码分析中不断浮现下一问题,然后继续围绕出现的新问题收集补充资料,不断发展概念和范畴,从而形成“发现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发现新问题→补充资料→分析资料……”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

本研究首先浮现的问题是团队开始创业活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在对此问题进行分析时发现,创业环境与创业活动创建及创业团队冲突存在紧密联系,于是接下来考虑创业环境对创业活动的影响以及创业企业从组建到爆发冲突这一过程如何发生;在收集冲突相关资料时发现,冲突各方对冲突采取的管理策略不同,因此本文进一步丰富该方面的资料,从而解释不同管理策略是否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最后探讨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哪些创业失败。在围绕以上5个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分析、补充与再分析后,在开放性编码阶段最终得到一级概念284个、二级概念34个和范畴15个。具体分析如下:

(1)团队创业需要投入哪些要素?在研究初始阶段,首先浮现出的问题是:创业企业作为创业团队生存的土壤,在创建企业时,其前提条件有哪些?为解答这一疑惑,对4个案例企业在组建企业及创业团队阶段的资料进行梳理,得到创办企业、改变命运、漫长过程、创业梦想等48个一级概念。对一级概念编码化后发现,改变命运和创业梦想可归属于情感承诺,创办企业可归属为行为承诺,漫长过程可归属为持续承诺,而二级概念情感承诺、行为承诺、持续承诺又可以提炼为创业承诺这一范畴。对企业初创阶段的资料经过一系列提炼,最终得到创业团队和创业承诺两个范畴,这一阶段的开放性编码示例见表2。

表2 创业要素开放性编码示例

资料记录开放性编码一级概念二级概念范畴1-1 1984年,南存辉与朋友(胡成中)合伙创办“乐清县求精开关厂”a1创办企业aa1行为承诺A1创业承诺1-3 那个时候真的是想改变命运,真的想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平台a3改变命运aa2情感承诺2-71他的创业梦还在内心深处燃烧a71创业梦想3-162 无人驾驶是一项很复杂的技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才能变成商业化的东西a162漫长过程aa25持续承诺

(2)创业环境存在哪些影响?在前面分析过程中发现,创业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与创业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对创业企业所处环境进行编码分析,探讨环境在创业团队冲突与创业失败作用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最终得到64个一级概念、9个二级概念和3个范畴,3个范畴分别是行业环境、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这一阶段的开放性编码示例如表3所示。

表3 创业环境开放性编码示例

资料记录开放性编码一级概念二级概念范畴3-163在公司还很小的时候,实际上是没有制度的a163缺乏制度aa20管理制度A7管理环境1-39 工厂制式管理发展a39工厂式管理aa21管理方式4-204 公司管理混乱和治理结构不合理a204管理混乱aa28领导风格2-77 但是,随着国内外贸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外贸企业竞争激烈a77竞争激烈aa14竞争环境A9行业环境4-263 随着国内平衡车遭遇监管,行业陷入低潮,企业损失被放大a263行业低潮aa10行业变化

(3)创业团队冲突是如何产生并演化的?在第一阶段问题解决后,从创业活动开始到创业失败,创业团队冲突在其中发挥哪些作用?在实践中观察到,经历过创业团队冲突的企业极有可能导致创业失败,但两者间存在哪些作用关系?各种创业者因创业活动组成创业团队,创业团队对创业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作出决策,如企业发展战略选择、价值观树立等,但由于团队成员认知、性格差异而导致创业团队并不总能达成共识,因此就会存在分歧和冲突。在对4个案例企业创业团队冲突过程进行资料整理和开放性编码后,得到与本阶段相关的一级概念137个、二级概念11个和范畴4个。4个范畴分别为冲突潜伏、冲突显现、冲突爆发和冲突蔓延,这一阶段的开放性编码示例如表4所示。

表4 创业团队冲突开放性编码示例

资料记录开放性编码一级概念二级概念范畴1-8后来又有不同的一些观念和思想a8观念分歧aa4认知冲突A3冲突潜伏4-283周伟曾经多次表示不满a283多次不满aa33情绪冲突A4冲突显现3-154三人的工作节奏不同a154工作分歧aa7行为冲突A5冲突爆发4-199吴某仍不断以各种理由不出资a199拖延出资

(4)在冲突过程中采取哪些管理措施?创业团队各成员在冲突过程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对冲突演化具有重要影响。在这一阶段收集并分析冲突方应对冲突的相关资料发现,创业团队成员对待冲突所采取的措施不同,有些成员会选择回避或者放任矛盾的发生,而有些团队成员则会妥协退让,也有一些成员会采取互相对抗、互不相让的策略。因此,从这一阶段的编码分析中得到18个一级概念、4个二级概念和3个范畴,3个范畴分别是放任策略、退让策略和对抗策略,这一阶段的开放性编码示例如表5所示。

表5 冲突管理开放性编码示例

资料记录开放性编码一级概念二级概念范畴3-170我才不愿意掺和这事呢a170回避矛盾aa9放任回避A7放任策略3-123联合创始人衡量表示,之所以当时未加制止,是因为那时候我们还是本着团结一致、家丑不外扬的态度做事情。a123未加制止 3-185我们仍然在寻求他们3人通过内部调整和内部合作来解决问题a185寻求合作aa17沟通协商A8退让策略2-106钟华生一再忍让a106一再忍让aa24妥协退让

(5)经历创业团队冲突的创业失败有哪些表现?上述开放性编码分析过程已经对创业要素和冲突过程进行分析,接下来对创业团队冲突导致的结果进行挖掘。实践表明,创业团队冲突与创业失败间存在紧密联系,但作用路径有待探究。在对创业活动和团队冲突两个关键要素进行分析后,探讨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路径,得到35个一级概念、6个二级概念和3个范畴,3个范畴分别为创业承诺偏离、企业停止经营和团队破裂,这一阶段的开放性编码如表6所示。

表6 创业失败开放性编码示例

资料记录开放性编码一级概念二级概念范畴1-51求精开关厂不复存在a51主体企业倒闭aa22企业倒闭A11企业停止经营2-107目前企业经营状态为“注销”a107企业注销2-81王同学离开公司a81合伙人退出aa26创业者退出A12团队破裂3-136如今公司濒临倒闭,正在资本市场中寻求低价出售a136倒闭危机aa8经营危机A10创业承诺偏离

3.2 主轴编码

扎根理论分析方法的第二步是主轴编码分析,主轴编码通过对上一步得到的范畴进行分析并归纳为更高一级的范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反复检验各级概念、范畴间的逻辑关系是否通畅,并且将概念与范畴连接起来。本研究根据“现象—因果条件—脉络情境—中介条件—行动策略—结果”这一典范模型对开放性编码得到的15个范畴关系进行分析,最终提炼出创业活动、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创业失败5个主范畴。各主范畴的内涵释义及提炼过程如下:

(1)创业活动。创业活动这一现象的因果条件是团队资源和团队成员投入,脉络情境是团队共同认知和团队职责划分,中介条件是创业者的情感承诺,行动/互动策略则是创业团队成员的行为承诺和持续承诺,结果是创业企业得以创立。

(2)创业环境。创业环境这一现象的因果条件是企业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脉络情境是行业环境,行业变化、竞争加剧、法制环境不完善引发创业环境变化,中介条件是企业发展不同阶段,行动/互动策略是为应对环境变化所采取的环境适应和优化行为,结果是创业环境改善。

(3)创业团队冲突。创业团队冲突这一现象的因果条件是冲突潜伏,团队认知分歧、发展战略分歧等都会导致团队冲突,脉络情境是企业发展需要,中介条件是冲突显现,在团队协作过程中的负面情绪,如愤怒、不满、互相质疑等情绪冲突均会导致冲突逐渐显现,行动/互动策略包括控制权抢夺、派系斗争、恶意威胁、互相推诿等冲突行为,结果是冲突反复蔓延。

(4)冲突管理。冲突管理这一现象的因果条件是创业企业发生团队冲突,脉络情境是创业团队冲突影响企业发展和团队协作,中介条件是冲突演化的不同阶段,行动/互动策略是冲突方在冲突过程中所采取的对抗、退让和放任策略,结果是采用放任策略的冲突方表现为对冲突拖延回避、置之不理的行为。采取退让策略的冲突方在冲突发生后会主动做出退让、寻求合作与和解行为,或者为团队考虑,会选择被动忍让和妥协;而采用对抗策略的冲突方往往会树立强硬对抗的态度,采取相互对抗的行为。

(5)创业失败。创业失败这一现象的因果条件是创业活动投入,脉络情境是创业环境,中介条件是创业团队冲突,行动/互动策略是冲突管理,结果是企业停止经营、创业承诺偏离、团队破裂。

至此,主轴编码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主轴编码结果

3.3 选择性编码

经过上述主轴编码程序得到5个主范畴后,还需要进行选择性编码,从而将概念、范畴、主范畴连接起来,形成一条能够解释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基于此,核心范畴在与概念、范畴、主范畴的比较中被证明具有统领性,能够将大多数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说明性理论范围内。本文对创业活动、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创业失败5个主范畴进行反复分析与验证,从中明确“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这一核心范畴,其具有统领全部概念、范畴与主范畴的能力,并且能够形成清晰可验证的故事线。选择性编码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性编码过程

“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这一核心范畴故事线为:创业活动始于组建创业团队和新创企业,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障碍,创业团队和新创企业必须扫除障碍并遵循创业承诺才能顺利开展创业活动。在创业团队克服阻力创建企业并遵循创业承诺后,企业独特的管理环境、经营环境和行业环境都会对企业及创业团队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管理不完善、经营不规范、行业合法性、竞争激烈等都有可能导致创业团队冲突。冲突从出现到结束历经冲突潜伏、冲突爆发、冲突蔓延的过程,创业团队冲突的发生需要具备一些必要诱发因素,如认知分歧、性格差异等均会诱发冲突,情绪冲突会使潜伏状态下的冲突逐渐显现,行为上的冲突意味着冲突爆发,冲突反复与加剧则可能导致冲突蔓延。但是,冲突并非严格按照这一过程进行,有些团队冲突在得到有效管理后并不会蔓延升级,而有些冲突则会因为无效冲突管理或是放任的消极策略而反复出现,时间也相对较长。创业团队爆发冲突后,未能及时解决的冲突很大程度上会引发严重后果,创业失败就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后果。这是因为,创业团队在冲突后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冲突行为与冲突管理,日常经营活动就会因为冲突的产生而受到限制,从而导致诸多严重且难以补救的后果,具体表现为创业承诺与先前发生偏离、创业团队成员合作关系破裂,甚至企业经营活动被迫停止。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在对4家案例企业进行编码分析后发现,现有资料无法产生新概念和新范畴,为检验研究结论是否达到理论饱和,另外选取两家与研究主题相符且非本课题组收录的企业进行资料补充与分析,这两家企业冲突爆发时间分别为1998年和2013年,基本情况如表7所示。

表7 企业基本情况

名称冲突爆发时间冲突方冲突时长冲突影响企业A1998年创始人-合伙人1年合伙人退出并重新创业企业B2013年合伙人-合伙人数月企业停止经营

对上述两家企业进行资料收集和编码分析后没有出现新范畴,因此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

4 理论模型构建与阐释

4.1 输入-转化-输出模型

本文经过上述分析发现,除团队冲突与创业失败存在直接关系外,创业环境和冲突管理也对创业活动、创业团队冲突、创业失败3者关系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可以规避许多可能引发团队冲突的因素,宽松的行业环境可以给创业企业更多包容,而阻抑的外部环境则会加剧团队冲突;同样,有效的冲突管理可以避免冲突爆发和蔓延,无效的冲突管理不仅无法缓解团队冲突,还会导致冲突加剧。基于编码分析结果,本文构建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理论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理论模型

该理论模型包括输入、转化和输出3部分。其中,由创业团队和创业承诺两个要素组成的创业活动是该模型的输入部分;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为转化部分;创业承诺偏离、团队破裂和创业失败为输出部分。

(1)输入。创业活动是该理论模型的起点,由于创业活动的发生需要创业团队作为活动发起者和执行者,创业发起人首先需要组建创业团队,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外部创业机会和内部创业阻力,在充分进行创业机会开发与识别、克服与规避创业阻力后,才能创建一家新企业。在此过程中,需要创业团队投入团队认知、团队资源等条件开展创业活动。此外,在创业活动持续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创业者的情感承诺、行为承诺和持续承诺,而所有这些要素集合在一起构成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这一理论模型的输入部分。

(2)转化。转化过程包括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和冲突管理3部分内容,创业团队内部冲突既受企业内部管理环境、经营环境和外部行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冲突演化进程和冲突管理措施的影响。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会暴露甚至扩大创业团队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分歧,团队成员间的协作会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而难以正常进行,合作一旦出现裂缝,若不能及时发现并修补很容易成为导致创业团队冲突的隐患。创业团队冲突在潜伏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情绪冲突和行为冲突就会在后续团队合作中越发明显,情绪冲突的出现意味着冲突显现,而行为冲突的频繁发生则意味着冲突爆发,冲突爆发后若对冲突管理不当,极易引发冲突反复蔓延和冲突波及范围外扩。因此,创业环境、冲突本身和冲突管理构成转化环节。

(3)输出。创业活动经过创业团队冲突转化过程,最终输出创业失败这一结果,创业失败具体表现为创业承诺偏离、团队破裂和企业停止经营。创业承诺偏离是指创业实际承诺与团队预期产生较大落差,如企业因冲突陷入经营危机和管理危机等。团队成员因为冲突而导致的合作破裂、部分团队成员退出等情况视为团队破裂;而创业失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发生团队冲突的主体企业停止经营,团队冲突会分散团队成员的精力和时间。并且,随着冲突不断升级,其影响也会从团队内部扩散到企业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例如,投资方会因为冲突影响的不断扩大,对主体企业甚至整个创业团队产生信任危机,并且还会认为企业难以实现商业价值和经济收益,从而选择撤资以规避风险。

4.2 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路径模型

上文通过输入-转化-输出这一理论模型发现创业团队冲突与创业失败间的逻辑关系,但是对于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作用路径未能详尽说明。因此,本文基于对编码分析结果的深入挖掘,得到创业团队冲突与创业失败间的作用路径,以此解释创业团队冲突如何导致创业活动失败。

在创业初期,企业处于成长阶段,发展迅速,而当管理环境与经营环境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时,企业会遇到发展瓶颈,此时潜伏的认知冲突、人际关系冲突就会逐渐显现,且冲突方间的情绪冲突越来越激烈,而得益于部分规范的创业环境,企业会突破发展瓶颈,以较快速度继续发展;随后,由于冲突的不断演化,情绪冲突持续发酵并产生破坏性影响,冲突方之间会爆发冲突行为,使得企业发展势头回落,迎来阶段性发展高峰,随后冲突进入蔓延阶段,影响发生外扩,企业开始走向创业失败阶段,最终表现为创业承诺偏离、团队破裂和企业停止经营3种失败结果。接下来,本文将“三阶段”和“两节点”作为识别冲突和进行冲突管理的参考依据。当创业企业内部存在团队冲突时,首先要找准企业处于哪个阶段并识别出关键节点,进而作出有效的冲突管理。图4为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路径模型。

图4 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路径模型

4.2.1 三个阶段

(1)初期增长阶段。在这一阶段,得益于有利的行业环境,如政府扶持、宽松的行业环境等都是创业企业早期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企业内部环境相对来说不稳定和不完善,容易引发创业团队冲突。在案例企业中,有些企业的股权架构按照1∶1等分,双方持有相同份额股权,在控制权方面也是各执一半,看似是很公平的股权分配方案,但实际上一旦创始团队成员之间发生认知分歧,就会导致控制权争夺、利益争夺等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创业环境不稳定会引发很多冲突因子,为日后爆发冲突埋下祸因。

(2)突破瓶颈阶段。企业早期发展得益于创业资源的助力,而当企业自身能力与发展速度不匹配以及冲突触发因子导致情绪冲突显现时,企业将遭遇发展瓶颈。但由于企业会不断寻找新的资源投入,加之行业环境、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趋于稳定和完善,且情绪冲突的破坏性有限,企业仍然会突破发展瓶颈,迎来阶段性发展高峰,由缓慢发展转入快速发展,但这也不过是衰退前的征兆。

(3)创业失败阶段。在突破瓶颈阶段,企业发展由缓转急,但随着冲突爆发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产生更加强势的破坏性影响,以及冲突蔓延导致内部影响外扩,使得企业达到阶段性发展高峰后,随即走向创业失败。此时,企业面临管理危机和经营危机,如果有团队成员退让,那么冲突一方就会主动或者被动离开主体企业,导致原团队成员退出。而最为严重的是,冲突方之间无法达成和解或者没有成员愿意作出退让,冲突就会导致主体企业分裂甚至倒闭。上述两种情况是创业失败相对严重的表现,比起团队破裂和企业停止经营,创业承诺偏离这一结果相对缓和,并且在有效危机处理下,企业有可能重新走出失败,进而实现再次发展。

4.2.2 两个节点

(1)发展瓶颈。在创业初期,企业快速发展终会遭遇瓶颈,潜在冲突逐渐显现,冲突方感知到冲突的存在,此时是进行冲突管理的最佳节点。在此节点前,创业团队可以对潜在冲突触发因子进行排查,完善企业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为创业企业创造一个稳定有利的发展环境,防止滋生冲突触发因子;如果在发展瓶颈这一节点之前没有作好防范,那么就需要创业团队在冲突显现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冲突管理,如沟通协商、适当退让都能有效阻止冲突影响扩大和升级,而采取回避放任和对抗策略极有可能造成冲突集中爆发和升级蔓延。

(2)发展高峰。冲突管理的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当企业达到阶段性发展高峰时,在此之前积极的冲突管理能发挥有效作用,而在此后冲突爆发产生的破坏性影响不可逆转,并且一旦采取不当的冲突管理措施,还会导致团队内部冲突演化到企业外部,影响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创业团队再想化解内部冲突,把冲突影响降到最低就非常困难。因此,在企业发展高峰期,创业团队要谨防冲突爆发,一旦爆发也要及时干预,尽量把冲突的破坏性影响降到最低。在此节点之前,冲突对创业团队来说是可控的,而在此节点之后,冲突往往会超出创业团队的预判,对创业活动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影响,但不可控并不代表可以放任冲突蔓延,因为此时冲突管理目标由解决冲突变为将冲突的破坏性降到最低,即使冲突进入尾声,创业者也还可以对冲突和失败过程进行经验学习。对于创业承诺偏离这类创业失败,通过失败学习仍然有机会实现再次发展;而通过吸取团队破裂和企业停止经营这样的创业失败教训,可以避免新创业活动重蹈覆辙。

5 结语

5.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扎根理论进行探索性研究,分别构建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理论模型,挖掘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作用路径,得出如下结论:

(1)从丰富的初始资料中提炼出创业活动、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和创业失败5个主范畴,概括得到“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这一核心范畴,根据范畴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梳理出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理论模型,阐释创业企业从创建到走向失败的“输入-转化-输出”过程。创业活动往往从创业者组建创业团队、创建创业承诺时开始,这些构成该模型的输入部分;而在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和冲突管理的作用下,创业活动经历转化过程;最后,经过输入和转化两个环节,最终输出创业失败结果。其中,创业承诺偏离和团队破裂属于相对缓和的结果,而企业停止经营则是对创业企业最严重的影响。“输入-转化-输出”这一理论模型构建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2)本研究构建创业团队冲突导致创业失败的路径模型,此模型合理解释了创业环境、创业团队冲突、冲突管理3者共同作用导致创业活动经过转化步入创业失败的详细路径,阐述冲突演化不同阶段如何影响企业发展以及应当如何利用“三阶段”、“两节点”进行冲突管理,为创业企业和团队预防冲突、管理冲突从而避免走向创业失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案。

5.2 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防止创业活动走向失败,本文提出以下两方面的对策建议:

(1)参考“输入-转化-输出”理论模型,为避免创业活动走向失败,可以从输入、转化两个方面入手,采取“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对团队冲突进行干预和控制。首先,在创业活动开始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尽量减少冲突隐患的输入,从源头上杜绝破坏性冲突的产生。例如,由于控制权争夺和决策分歧是创业团队冲突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创业初期就要进行前瞻性股权设计,合理设置股权架构,建立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决策机制,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和经营环境;其次,当冲突不可避免或者已经发生时,很难从源头杜绝。那么,根据“防消结合”的“消”原则,应当对冲突进行正确、有效的管理,根据不同阶段的冲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沟通是缓解冲突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例如,冲突潜伏阶段主要是一些认知冲突和人际关系冲突,在此阶段破坏性冲突尚未真正显现,因此对于由团队协作任务分歧而产生的认知冲突应该组织团队成员充分讨论,保证团队成员观点得以表达,形成双方可接受的认知,这样冲突不仅不会带来破坏性影响,反而得益于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团队会加深对任务的理解,从而对创业活动产生建设性影响。类似地,在冲突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是避免和降低冲突产生破坏性影响的有效方法。

(2)依据“三阶段”、“两节点”进行阶段识别和节点定位,采取针对性冲突管理措施,避免创业失败。首先,在创业企业初期阶段,创业环境通常不稳定,创业者应考虑如何完善内部环境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防止行业环境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冲击;其次,在企业突破瓶颈阶段,创业环境问题暂时得以解决,但是由于冲突的不断显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受限,创业者要采取措施谨防冲突爆发,把握好冲突管理的关键节点,不可放任冲突演化;最后,在企业创业失败阶段,创业者可以总结经验,进行失败学习,为后续创业活动提供参考。虽然此时失败已经发生且不可逆转,但对于创业承诺偏离这样相对缓和的失败进行失败学习,可以避免问题反复发生,在后续创业活动中仍有机会实现再次发展;而对于团队破裂、主体企业停止经营的企业和团队来说,可以梳理失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下一次创业活动或团队合作提供思考和启发,进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5.3 未来展望

本文存在一些不足:①准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没有一手数据更具有说明性,虽然资料真实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但资料相关性不高,因此只能通过纵向挖掘资料数量来弥补这些缺陷。后续可以拓宽数据采集渠道,引入一手资料,增加案例企业数量;②本研究缺乏对失败学习及连续创业等现象的关注,未来可深入挖掘驱使创业失败学习及再创业的因素,验证和丰富本文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1] 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8年[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2018.

[2] GEM全球创业报告2017/2018 [R].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2018.

[3] LECHLER T. Social interaction: a determinant of entrepreneurial team venture succes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1, 16(4): 263.

[4] TIMMONS T A. Careful self-analysis and team assessment can aid entrepreneur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9,57(6): 198-206.

[5] 朱仁宏,曾楚宏,代吉林.创业团队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11):11-18.

[6] KAMM J B, SHUMAN J C, SEEGER J A,et al. Entrepreneurial teams in new venture creation: a research agenda[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0, 14(4): 7-17.

[7] KAMM J B, NURICK A J. The stages of team venture formation: a decision-making model[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3,17(2):17-27.

[8] ENSLEY M D, PEARSON A W, AMASON A C.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s of new venture top management teams: cohesion, conflict,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2,17(4): 365-386.

[9] HARPER D A. Towards 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team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8, 23(6): 613-626.

[10] TIHULA S, HUOVINEN J, FINK M. Entrepreneurial teams vs management teams:reasons for team formation in small firms[J]. Management Research News, 2009, 32(6):555-566.

[11] PONDY, LOUIS R. Overview of organization! conflict concepts and model[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2:253-254.

[12] THOMAS K W. Conflict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Reflections and updat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2, 13(3): 265-274.

[13] BARKI, HARTWICK J. Conceptualizing the construct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04, 15(3): 216-224.

[14] AMASON A C. Distinguishing the effects of functional and dysfunctional conflict o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resolving a paradox for top management team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6,39(1):123-148.

[15] JEHN K, MANNIX E. The dynamic nature of conflict: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intragroup conflict and group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44(2): 238-251.

[16] ALPER S, TJOSVOLD D, LAW K S. Conflict management, efficacy, and performance in organizational teams[J]. Personnel Psychology, 2010, 53(3): 625-642.

[17] JEHN K. Enhancing effectiveness: an investigation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luebased intragroup confli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1994,5(3):223-238.

[18] BODTKER A M, JAMESON J K. Emotion in conflict formation and its transformation: application to organizational conflict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 2001,12(3):259-275.

[19] MCGRATH R G. Falling forward: real options reasoning and entrepreneurial failur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9, 24(1): 13-30.

[20] UCBASARAN D, WESTHEAD P, WRIGHT M. 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y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9, 24(1): 99-105.

[21] POLITIS D, GABRIELSSON J. Entrepreneurs' attitudes towards failure:an experimental learning approa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9, 24(1): 13-30.

[22] BRUYAT C, JULIEN P A. Defining the field of research in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1, 16(2): 165-180.

[23] FAYOLLE A, BASSO O, TORNIKOSKI E T. Entrepreneurial commitment and new venture creation: a conceptual exploration[J]. Post Print, 2011:160-181.

[24] TANG J T. Environmental munificence for entrepreneurs: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and commit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 Research, 2008, 14( 3): 128-151.

[25] BEHFAR K J, MANNIX E A, PETERSON R S, et al. Conflict in small groups:the meaning and consequences of process conflict[J]. Small Group Research, 2011,42(2):127-146.

[26] JIANG J Y, ZHAG X, TJOSVOLD D. Emotion regulation as a boundary cond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m conflict and performance: a multi-level examination[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013, 34(5): 714-734.

[27] 孙继伟,李晓琳.技术型企业过往绩效对团队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冲突的中介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5):88-95.

[28] ELENKOV D, FILEVA T. Anatomy of a business failure: accepting the 'bad luck' explanation vs proactively learning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J]. Cross Cultural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6, 13(2): 132-141.

[29] THORNHILL S, AMIT R. Learning about failure: bankruptcy, firm age, and the resource-based view[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3, 14(5): 497-509.

[30] 贾旭东.基于扎根理论的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团队分裂研究[J].管理学报,2013,10(7):949-959,1015.

[31] DIMOV D, CLERCQ D D.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 strategy and portfolio failure rate: a longitudinal study[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 Practice, 2010, 30(2):207-223.

[32] 罗伯特·殷.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第2版)[M].周海涛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33] 陈晔,白长虹,吴小灵.服务品牌内化的概念及概念模型:基于跨案例研究的结论[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2):44-51,60.

[34] 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2-550.

[35] 李志刚,许晨鹤,刘振.商业模式传承型裂变创业内在机理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7,20(5):69-80.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