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诉讼中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刘 星1,姜 南1,马艺闻1,易永锋2

(1.同济大学 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上海 200092;2.湖南中奕律师事务所,湖南 长沙 410016)

摘 要:以2000—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SSCI)和CNKI核心数据库(CSSCI)收录的669篇文献为研究样本,采取文献计量法等方法并利用R语言编程等工具对国内外专利诉讼整体脉络、研究热点演进、研究前沿等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专利诉讼研究已经成为重要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美国是专利诉讼研究的领先国家,国内外发文数量差距较大且呈加剧之势,国内已有稳定期刊群,国内各机构关注的具体议题不同;国内外研究热点演进可以分为3个阶段,现阶段国外研究表现出研究范围广、对象多元、方法前沿、程度加深等特点,而国内特征为将国外研究框架、理论方法与我国具体国情实践相结合;国内外共同研究前沿为专利蟑螂和创新,其余方面则有一定差异。基于研究结论,给出加强交叉学科研究、紧跟国际趋势、加大国情视角分析等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专利诉讼;知识产权;创新;专利蟑螂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atent Litig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Liu Xing1,Jiang Nan1,Ma Yiwen1,Yi Yongfeng2

(1.Shanghai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 200092,China;2.Hunan Zhong Yi Law Firm,Changsha 410016,China)

AbstractTaking 669 articles published in 2000—2020 collected by web of science core database (SSCI)and CNKI core database (CSSCI)as research samples,this paper adopts bibliometrics and R language programming tools to analyze the overall context,hot research progress and research frontier of patent litig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e results show that patent litigation resear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field.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leading country in patent litigation research,and the gap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publications is increasing.There are stable journal groups in China,and the specific topics concerned by domestic institutions are different.The evolution of research hotspots at home and abroa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At the present stage,foreign research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research scope,multiple objects,advanced methods and deepening degree,while domestic research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foreign research framework and theoretical methods with China's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ractice.The frontier of joi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s patent troll and innovation,while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other aspects.Based on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targeted suggestions are given to such as strengthe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keep up with international trends,and increase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conditions.

Key Words:Patent Litigation;Intellectual Property;Innovation;Patent Troll

DOI10.6049/kjjbydc.202012061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1)13-0151-10

收稿日期:2020-12-22

修回日期:2021-02-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1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87412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2120190208)

作者简介:刘星(1994—),男,湖南新化人,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管理;姜南(1982—),女,山东威海人,博士,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法;马艺闻(1994—),女,吉林白城人,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管理;易永锋(1975—),男,湖南冷水江人,湖南中奕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本文通讯作者:马艺闻。

0 引言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稳步提升,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意识逐渐增强,专利诉讼案件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9)》显示,2019年度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专利案件22 272件,同比上升2.64%,我国专利诉讼案件数量已经远超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客体,专利诉讼是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专利诉讼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加强专利诉讼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专利诉讼是指当事人及其余诉讼参与人在法院进行的与专利权及相关权利有关的各种诉讼的总称。国内外学者在专利诉讼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丰富成果,其中,基于法学视角的研究往往从法律规则构建与完善出发,而经济管理领域学者的研究角度则多讨论专利诉讼制度本身运行实效如何[1],现有研究鲜有系统针对国内外专利诉讼整体研究脉络、研究热点演进、研究前沿、研究趋势的分析。为此,本研究通过文献计量法、科学图谱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采用R语言编程、VOSviewer等相关软件,对国内外权威期刊数据库中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对比国内外专利诉讼整体研究脉络、研究热点演进、研究前沿等方面差异,探索其演化轨迹与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未来专利诉讼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关注重点为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国内外权威期刊数据库中以专利诉讼为主题的文献。国外期刊数据库选择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的SSCI期刊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国际通用的权威数据库,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国内期刊数据库选取中国知网(CNKI)中的CSSCI数据库作为来源数据库,该数据库拥有大量高质量中文期刊论文,权威性、可靠性同样较高。

为确保样本的精准性,本研究通过大量阅读高质量国内外文献、与本领域专家学者访谈、在期刊数据库中预检索等方式确定检索关键词。因专利诉讼中专利侵权诉讼最具研究价值且占比极高,因此本研究中专利诉讼特指专利侵权诉讼,最终确定中文关键词为专利诉讼和专利侵权诉讼,英文关键词为Patent Litigation和Patent Infringement Litigation,分别在CSSCI数据库和SSCI数据库中对上述关键词进行检索。在时间选择上,本研究重点关注中外专利诉讼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因此时间跨度选择2000年 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检索得到的结果逐篇阅读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剔除关联度不高的文献及会议通知、读书报告、征文启事、公示等非学术类文献,最终筛选得到中文文献243篇,英文文献426篇。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科学计量法、知识图谱法、社会网络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专利诉讼领域相关文献。其中,科学计量法是一种具有交叉特征的研究方法,采用数学、统计学等方法对科学活动整体态势及各个方面进行科学计量分析,进而探寻科学活动过程中的发展规律[2];知识图谱法是将特定领域知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可视化方式显示科学知识演变历程、结构关系的研究方法[3],其特点在于能够揭示特定领域知识之间的联系及演化规律[4];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对关系数据进行量化的技术手段,具有独特的表达及分析指标,能够实现关系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数据化分析[5],常见于社会学研究中[6]。本研究主要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法对作者机构与关键词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主要国家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显示出各机构之间关注点异同,另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国与国之间专利诉讼主题研究的合作紧密程度。

本研究主要采用R语言、Vosviewer、UCINET、CiteSpace等工具进行分析。R语言是开源形式的语言,而且有丰富的函数包,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中。本研究将传统文献计量学方法与R语言相结合,进行专利诉讼研究主题演进分析。CitesSpace软件是一款数据可视化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文献计量学、科学学等研究领域[8]。本研究主要采取VOSviewer软件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实现专利诉讼研究主题知识结构可视化。

2 专利诉讼研究总体概况

2.1 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领域年度与数量分布

图1为中外专利诉讼发文量趋势图。可以发现,专利诉讼领域相关外文文献数量在2013年之前总体保持上升趋势,而从2013年开始,外文文献数量开始趋于缓和、稳定,每年保持在30余篇;国内专利诉讼研究起步较晚,2003年之前每年发表论文不超过1篇,从2004年开始每年超过5篇,在2014年达到最高的36篇,且近10年每年发表数量均低于国外。整体而言,我国专利诉讼研究领域高质量论文数量相对较少,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专利诉讼、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制度和政策较为滞后,导致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术国际化程度提升,出现部分国内学者开始将专利诉讼论文发表至国际期刊的情形。

图1 国内外专利诉讼发文趋势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专利诉讼相关研究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的重要领域,而国内外高质量论文发表数量差距过大,且呈加剧之势,需引起重视。

2.2 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领域国家/地区分布

在国家与国家合作中,采用社会网络法进行中介中心度分析,可以有效发现国家在该合作中的地位,中介中心度越高,代表该国家研究地位越高。本文对样本数据进行处理,并计算得到国家之间合作篇数、中介中心度,如表1所示,国家之间合作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美国在专利诉讼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合作篇数最多,而且中介中心度也位居第一,说明美国学者在该领域贡献度最高。德国和英国在合作篇数上接近,但德国的中介中心度高于英国,说明德国学者的贡献度要高于英国学者。我国国家之间的合作篇数不多,但中介中心度较高,仅比排名第二的德国低0.01,位居第三。结合前文分析可知,我国专利诉讼研究起步较晚,但文献数量增长迅速,贡献度、影响力均快速提升。在合作对象选择上,美国更多地是选择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与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合作相对较少。可能是因为美国属于英美法系,而中国是优化后的大陆法系,法系之间的差异导致专利诉讼研究领域合作难度较大,也可能是中美学者之间合作意愿不高、合作方便性不够等所致。

图2 专利诉讼研究国家合作

表1 专利诉讼合作研究国家/地区分布

排名合作篇数占比(%)中介中心度国家123749.890.82USA2265.470.12ENGLAND3245.050.22GERMANY4183.790.04CANADA5183.790.02SOUTHKOREA6163.370.02FRANCE7153.160.21CHINA8122.530.08BELGIUM9122.530.02AUSTRALIA1091.890.15JAPAN1181.680.01ITALY1281.680.01NETHERLANDS1361.260.01SPAIN1451.050.04ISRAEL1551.050.11DENMARK

2.3 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机构分布

研究机构分布能够反映出特定领域主要研究群体,表2为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机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专利诉讼文献发表机构多为欧美国家机构,其中美国占比最大,排名前5的有4个为美国机构(BOSTON UNIV、UNIV CALIF BERKELEY、DUKE UNIV和STANFORD LAW SCH),说明美国在该研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排名也较为靠前。同时,国外研究机构较为分散,并未形成集中发表的学术机构群。在专利诉讼研究中,有部分国内研究机构和学者选择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共有21篇SSCI论文作者为中国研究机构和学者,且以合作形式居多,合作形式包括国内合作和国际合作两种,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数量最多(3篇)。国内专利诉讼主题研究排名前3依次是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说明专利诉讼作为交叉研究领域已经引起管理学、法学学者的共同关注。值得一提的是,排名第四的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迅猛,在知识产权领域产生较多高质量成果,在国内外均取得较大影响力。

表2 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机构分布

排名机构(国外)篇数占比(%)机构(国内)篇数占比(%)1BOSTONUNIV92.11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177.022UNIVILLINOIS92.11北京大学法学院93.723UNIVCALIFBERKELEY81.88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72.894DUKEUNIV81.88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62.485STANFORDLAWSCH81.88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2.486HARVARDUNIV81.88重庆大学法学院52.077SANTACLARAUNIV71.64中南大学法学院52.078NBER71.64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52.079YONSEIUNIV61.4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41.6510NYU61.41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41.6511MICHIGANSTATEUNIV51.17华东政法大学41.6512NATLBURECONRES51.17南京大学法学院41.6513UNIVTEXASAUSTIN51.17江苏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41.6514UNIVIOWA51.17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41.6515GEORGEWASHINGTONUNIV51.17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41.65

关键词—机构耦合方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识别采取相同关键词的机构,构建关键词—机构二模矩阵,从而探寻作者所在机构关注的研究方向。采用关键词—机构耦合方法,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度量两个机构之间的相似度。与以往研究不同,本研究在关键词—机构分布矩阵基础上构建作者机构与关键词共现图谱。

提取样本中的国内外关键词和作者所属机构,处理后得到关键词—机构分布矩阵(关键词—期刊二模矩阵),采用UCINET制作关键词—机构共现图谱(见图3、4)。可以看出,国外机构关注点差异较小,而国内机构关注的专利诉讼具体研究方向各异,如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更加关注法定赔偿、专利分析、专利战略和商业模式等,北京大学法学院较为关注专利蟑螂、专利侵权纠纷和行政保护等,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较为关注非实施主体和专利主张实体,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关注重点为诉讼滥用和专利侵权。总体而言,国内研究机构之间关注的专利诉讼具体议题各异,共性较少,各机构之间具有一定研究壁垒。

图3 国外主要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图谱

2.4 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领域期刊及学科类别分布

分析专利诉讼研究领域高质量文献来源期刊,能够掌握该领域核心期刊及其分布特点。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国外专利诉讼主题研究的426篇文献来自172种期刊,平均每种期刊载文数量为2.47篇;国内专利诉讼主题研究中,243篇文献来自82种期刊,平均每种期刊载文数量为2.9篇。本研究列出了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见表3),可以看出,国外专利诉讼研究领域发文期刊未出现绝对意义上的头部期刊,发文量靠前的期刊有《IOWA LAW REVIEWER》(17篇)、《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COMPETITION LAW》(11篇)、《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ECONOMICS》(11篇)和《RESEARCH POLICY》(10篇)等,期刊发文量较为分散,未能形成集中的期刊群,在期刊类别上,主要以法学为主;国内专利诉讼研究领域期刊发文量较为集中,除聚焦于知识产权领域的《知识产权》(55篇)外,《情报杂志》(34篇)、《科技进步与对策》(14篇)、《科研管理》(14篇)等发文数量均较多,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期刊群,而在期刊类别上则以法学、科学学等为主。

表3 国内外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及载文量

排名期刊名称(国外)数量(篇)占比(%)期刊名称(国内)数量(篇)占比(%)1IOWALAWREVIEW173.99知识产权5522.732INTERNATIONALREVIEWOFINTELLECTUALPROPERTYANDCOMPETITIONLAW112.58情报杂志3414.053JOURNALOFCOMPETITIONLAW&ECONOM-ICS112.58科技进步与对策145.794RESEARCHPOLICY102.35科研管理145.795EUROPEANJOURNALOFLAWANDECONOMICS92.11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93.726RANDJOURNALOFECONOMICS92.11中国科技论坛83.317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CHANGE92.11法商研究52.078TEXASLAWREVIEW92.11科学学研究52.079BOSTONUNIVERSITYLAWREVIEW81.88图书情报工作41.6510COLUMBIALAWREVIEW81.88情报理论与实践31.24

从学科类别分布看(见图5、6),国外专利诉讼主题研究排名前3的类别分别是法学(250篇)、经济学(137篇)和管理学(66篇),国内则是法学(212篇)、科学学与科技管理(68篇)及国民经济(23篇)。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与学科类别分布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篇文章可以同时属于多个学科类别[7]。从国内外专利诉讼学科类别分布看,专利诉讼研究大多集中在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层面,同时也涉及到金融、计算机、医药等学科领域,再次验证了专利诉讼属于交叉学科的研究范畴。

图4 国内主要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5 国外专利诉讼研究类别分布 图6 国内专利诉讼研究类别分布

3 专利诉讼研究热点演进与前沿

3.1 专利诉讼研究热点演进

专利诉讼研究热点与前沿一方面需要学界达成某种共识,另一方面也与所在国家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息息相关[8]。类似于知识溢出效应,针对研究领域不同时期出现的关键词绘制关键词时区演变图,能够清晰展现出特定研究领域知识演化轨迹。在关键词演进图中,不同时间段之间的连线数量、连线粗细能够反映该研究领域传承性强弱[9]。本文采用VOSviewer软件绘制国内外专利诉讼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7、8)。可以看出,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出现频次较大的节点有专利诉讼(Patent Litigation)、创新(Innovation)、专利战略(Patent Strategy)和非专利实施实体(Non-Practicing Entities)等。为更加直观地展示研究热点的时间分布与相互关系[10],本文基于国内外专利诉讼高被引文献,对不同时间段研究重点进行总结分析,得出国内外专利诉讼主题研究阶段划分及重点,利用R语言编程绘制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热点演进图(见图9、10)。

图7 国外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图8 国内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图9 国外专利诉讼研究主题演进

3.1.1 国外专利诉讼研究热点演进

(1)初步发展阶段(2004年之前)。2004年之前,国外专利诉讼研究主题文献数量较少,该阶段主要研究议题为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创新(Innovation)、许可(Licensing)和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等,重点关注专利诉讼基本层面的研究。Harhoff &Reitzig[11]通过分析1978—1996年欧洲专利局(EPO)发起的生物技术和药品专利异议程序(EPO发起的专利异议虽然不同于一般民事诉讼流程,但也同样具有较强效用)发现,随着专利价值提升,专利自身被提出异议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尤其在专利较为活跃及技术、市场具有较高不确定性的新技术领域更加频繁。该研究结果对专利及专利诉讼制度设计具有一定启示意义。同时,Arrow[12] 通过研究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配置发现,与其它现金产出活动相比,技术许可缺乏应有的活力,部分原因可能是专利往往在涉及到诉讼程序时才被使用;Lanjouw&Schankerman[13]首次将美国地区法院专利案件备案信息与美国专利商标局详细数据相结合,研究涉诉专利及其所有人特征,发现不同专利间披露的诉讼风险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2004年之前,国外专利诉讼研究属于初步发展阶段,主要集中在对专利诉讼的初步探讨上,在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上均有待加强。

图10 国内专利诉讼研究主题演进

(2)稳步上升阶段(2004—2012年)。该阶段国外专利诉讼研究成果逐渐增加,以专利异议(Patent Opposition)、时间研究(Event Study)、披露(Disclosure)、专利分析(Patent Analysis)和专利风险(Patent Risk)等为主要关键词,这可能与该阶段专利诉讼案件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有关。Raghu[14]认为,知识产权组合对企业具有重要战略杠杆和无法绕开的双重性,并发现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诉讼增长速度较为显著;Schneider[15]通过研究EPO在专利技术领域发起的异议,发现植物技术受到的异议率最高,或许与植物技术本身边界定义不明有关。

(3)繁荣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该阶段国外专利诉讼研究渐入成熟期,所涉领域遍地开花,以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反垄断诉讼(Antitrust Litigatio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专利权利主张实体(Patent Assertion Entities)等为主要关键词。该阶段研究方法较为丰富,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回归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关注焦点也开始从专利诉讼本身特性转移到专利诉讼与其它事物的联系上。Yang &Yu[16]采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人工智能产业,发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潜力较大,但受制于关键技术专利壁垒,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存在较大阻力,需要寻求核心技术领域突破;Wright &Ginsburg[17]通过研究专利主张实体(PAE)发现,PAE基于辩护成本考虑,往往会在诉讼过程中选择和解而非坚持自己的诉讼主张,并提出在反托拉斯法案修改中要慎重考虑这一因素。

3.1.2 国内专利诉讼研究热点演进

(1)框架初探阶段(2004年之前)。该阶段主要为专利诉讼基础理论研究阶段,多为专利诉讼制度层面的研究。该阶段国内专利诉讼主题发表文献数量较少,主要关注点为专利诉讼程序制度本身的应然性与实然性,关键词主要有专利策略、专利复审委员会和专利权利要求等。陈展[18]探讨了专利权人提起侵权诉讼应考虑的问题,并就专利诉讼司法程序、管辖地法院提出建议;胡海平[19]基于专利无效被视为行政诉讼导致的循环诉讼问题,提出专利无效在法理意义层面是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的行政裁决,要在程序上和实体上共同予以平衡。总体而言,由于我国专利诉讼主题研究起步较晚,这一阶段关注点集中表现为对专利诉讼基本框架、基础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2)引进国外阶段(2004—2010年)。该阶段专利诉讼主题研究特点是引进大量西方研究理论与方法,出现的关键词主要有专利悖论、专利钓饵、专利组合、停止侵权和专利战略等。岳贤平和王娟[20]通过研究国外企业中存在的专利悖论行为,分析该类行为的心理特征、时间特征和结果特征,探讨导致该类行为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给出防范专利悖论行为的对策建议;余翔和张玉蓉[21]以美国金融行业为研究对象,针对新型专利战略中的专利钓饵在美国金融业大量出现的现象进行研究,揭示专利钓饵战略的行为模式和运行原理,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大背景,给出金融企业防范该类行为的对策建议;黎薇[22]通过对国外专利诉讼战略进行综述,分析国外企业专利诉讼战略发展实践及学界主要研究模式、研究方法,并就该领域的继续研究提出设想。总体而言,该阶段国内专利诉讼主题研究大量介绍和引进国外研究方向、方法,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但并未引起大规模研究。

(3)吸收同步阶段(2011年至今)。该阶段我国专利诉讼主题研究高质量论文数量快速增长,出现大量针对专利诉讼的定性与定量研究,学者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国外先进专利诉讼制度、理论及研究方法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主要关键词有法定赔偿、社会网络分析、专利蟑螂和专利运营等。贺宁馨和袁晓东[23]分析中国情境下专利钓饵的成因与影响,并结合中国专利制度和专利理论特点,提出防止专利钓饵带来更大负向影响的诉讼建议;毛昊等[24]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的本土专利蟑螂主要特征表现为诉讼次数多、赔偿额低、胜诉比高以及集中分布在制造业,表现出中国特色,与美国传统专利蟑螂表现形式并不一致,需要构建更加全面、合理的专利保护乃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罗蓉蓉[25]从美国医药专利诉讼领域常见的反向支付制度构建问题入手,详细阐述反向支付的运作模式,并从专利诉讼程序角度提出反向支付相应规制原则,为我国专利诉讼制度构建提供参考建议。虽然这一阶段我国初步实现对国外已有理论与研究的本土化实践,但与国际研究相比,仍未实现同步发展。

对比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热点演进可以发现,国内外3个阶段存在一定差异,且与国外相比,国内具有一定滞后性。就当下研究热点而言,国内研究虽然已经考虑到我国国情与实践,但仍然处于吸收国外理论、方法、框架阶段,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3.2 专利诉讼研究前沿

对专利诉讼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突现分析能够有效识别研究前沿,进而从突变时间和突变强度两方面挖掘专利诉讼领域的研究趋势。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国内外关键词突现如表4、5所示。

表4 国外专利诉讼研究关键词突现

KeywordsStrengthBeginEnd2000—2020年patentstrategy1.1520162020▂▂▂▂▂▂▃▃▃▃▃non-practicingentity1.620182020▂▂▂▂▂▂▂▂▃▃▃verticalseparation0.9220182020▂▂▂▂▂▂▂▂▃▃▃innovationecosystem0.7220182020▂▂▂▂▂▂▂▂▃▃▃patentpolicy0.7220182020▂▂▂▂▂▂▂▂▃▃▃pharmaceutical0.6420152017▂▂▂▂▂▃▃▃▂▂▂patentlitigation1.420162017▂▂▂▂▂▂▃▃▂▂▂patentsystem0.720162017▂▂▂▂▂▂▃▃▂▂▂secrecy0.7920132016▂▂▂▃▃▃▃▂▂▂▂incentive0.920142016▂▂▂▂▃▃▃▂▂▂▂

3.2.1 国外专利诉讼研究前沿

国外研究前沿包括专利策略(Patent Strategy)、非专利实施主体(Non-Practicing Entity)、创新生态系统(Innovation Ecosystem)和专利政策(Patent Policy)等。结合突变强度、开始与结束时间以及高被引文献发现,在专利策略方面,Yang[26]采取文献综述方法探讨专利诉讼策略概念,将专利诉讼归纳为威胁、归档和判决3种策略,并分析专利诉讼对企业市场价值、企业战略合作主体等的影响,发现专利诉讼对企业市场价值的影响并不一致,甚至会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形,最终给出专利诉讼策略未来研究方向;在非专利实施主体方面,Cohen等[27]采用大样本对非专利实施主体进行实证分析,揭示非专利实施主体具体特征、起诉对象和机会主义行为;在创新生态系统方面,知识产权与创新高度相关,专利诉讼对创新生态的影响自然也引发学界关注,如Jones等[28]通过研究电信行业发生过专利诉讼的企业之间后续合作演变,发现专利诉讼会引发企业之间重新合作,从而增加诉讼双方主体之间的合作;在专利政策方面,Krasteva等[29]基于无限水平的累积创新模型研究专利特征和专利期限在专利诉讼中被判定为专利有效的可能性,发现最优专利政策应当是在降低创新者诉讼风险与产生积极竞争效果之间谋求平衡。

3.2.2 国内专利诉讼研究前沿

国内研究前沿主要有法定赔偿、企业创新、专利流氓和专利池等,结合突变强度、开始与结束时间以及高被引文献发现,在专利损害赔偿方面,专利诉讼中被诟病许久的法定赔偿制度引起学界关注,如李晓桃和袁晓东(2019)以专利诉讼判决书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寻专利侵权赔偿法定数额低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侵权赔偿数额提出建议。在专利流氓方面,高建刚[30]采用美国专利诉讼数据对美国专利流氓的表现形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不同类型专利流氓的专利质量与和解率不一致,且与主体类型高度相关,由此给出专利蟑螂的特征界定,并提出政策建议。在专利滥用方面,朱雪忠和彭祥飞[31]系统总结了专利恶意诉讼、专利权利滥用和专利程序滥用的重要特征,并提出专利侵权诉讼滥用的概念,从而更准确地反映专利侵权诉讼中的失范现象;毛昊[32]扎根国情实践,发现我国虽然显著提高了专利诉讼损害赔偿数额,但可能导致权利滥用,需要合理优化制度流程,制定完善的司法保护制度,规制专利滥诉行为。在专利池方面,专利池是指企业与行业内其它企业共同组建专利战略联盟,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前沿技术交换、优势互补和节省费用等。张运生等[33]引入合作竞争理论,研究专利池内部专利诉讼的作用机制,并采用著名的MPEGLA专利池实证分析专利池不同维度对企业之间专利诉讼的影响。在企业创新方面,专利诉讼作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典型代表,能够对企业创新互动合法程度进行评价,进而实现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激励与规制。潘越[34]基于上市公司专利诉讼数据和企业创新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专利诉讼发起、判决、原被告身份、审理时间跨度等专利诉讼细节对诉讼双方主体之间创新活动的影响机理;肖冰(2019)从专利诉讼角度研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企业创新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发现专利诉讼与企业创新之间并非简单的影响与被影响关系,而是存在双向互动关系,而且从诉讼程序和结果上均会对企业创新活动产生影响。

3.3 国内外专利诉讼研究趋势分析

通过分析国内外专利诉讼总体脉络、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可以发现专利诉讼研究趋势,从而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根据前文分析,进一步加快先进技术与前沿方法在专利诉讼研究领域的应用会是国外专利诉讼研究趋势之一。在国外专利诉讼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中,2013年以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方法开始出现,作为不可逆的趋势,将会有越来越多专利诉讼研究采取最新方法,并取得更多成果。同时,交叉学科研究进一步深化也会是未来趋势。国外尚未形成集中的期刊群,这与国外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分布有关,而专利诉讼作为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议题,其交叉研究属性将会在国外研究中愈发凸显。对于国内专利诉讼研究趋势,首先应加大前沿方法应用研究力度。国外专利诉讼研究对于社会网络分析等传统方法运用较为成熟,我国则可以采用机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方法进行突破。其次,提升研究对象综合化、系统化程度。如在专利诉讼与创新的关系中,国内文献往往集中在专利诉讼与某一主体之间创新关系研究方面,亟需转向专利诉讼与创新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研究。最后,拓宽国情研究理论与实践范畴。现有研究已经考虑到我国国情与实践,未来可以着手构建我国专利诉讼研究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围,实现专利诉讼的高质量研究。

表5 国内专利诉讼研究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强度开始结束2000—2020年专利池1.4920182020▂▂▂▂▂▂▂▂▃▃▃专利挖掘1.4320182020▂▂▂▂▂▂▂▂▃▃▃诉讼滥用1.0620182020▂▂▂▂▂▂▂▂▃▃▃仿制药1.0620182020▂▂▂▂▂▂▂▂▃▃▃专利信息1.820172020▂▂▂▂▂▂▂▃▃▃▃专利流氓1.3120172020▂▂▂▂▂▂▂▃▃▃▃专利陷阱1.0920172018▂▂▂▂▂▂▂▃▃▂▂知识产权法院1.0920172018▂▂▂▂▂▂▂▃▃▂▂法定赔偿1.3420162020▂▂▂▂▂▂▃▃▃▃▃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1)专利诉讼研究逐渐成为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重要研究领域。国外专利诉讼研究起步较早,而国内研究发展速度较快;美国在专利诉讼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美之间合作相对匮乏;国内外研究机构之间关注的具体议题并不一致,国内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研究壁垒;国内期刊形成相对集中的期刊群,而国外则未形成期刊群;专利诉讼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情报学等学科,同时也涉及金融学、计算机和医药学等领域,属于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范畴。

(2)国外专利诉讼主题研究的3个阶段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我国。现阶段国外专利诉讼具有研究领域范围广、程度深、方法多样及对象多元等特征;国内专利诉讼主题研究也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且现阶段已能够将专利诉讼研究框架、理论、方法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进行本土化探索,但总体尚不能与国际实现同步发展,专利诉讼领域仍具有较大研究潜力和空间。

(3)国外研究前沿为专利策略、非实施主体、创新生态系统和专利政策,国内则为法定赔偿、企业创新、专利流氓、专利池和专利挖掘,双方共同关注点有专利蟑螂和创新,在其它具体议题上存在一定差异。我国具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如知识产权法院、法定赔偿等。

(4)采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方法进行专利诉讼研究是国内外共同发展趋势,国外在前沿方法应用研究上取得一定突破,国内还需要通过提升研究对象综合化、系统化程度,拓宽国情研究理论与实践,实现专利诉讼研究高质量发展。

4.2 启示

(1)加强专利诉讼交叉学科研究,促进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由于国内研究机构之间具体关注议题不一,各机构在专利诉讼研究主题上具有一定壁垒,需要加强机构之间的合作,如管理学者与法学者、管理学院与法学院之间的专利诉讼研究主题合作,提高研究质量,形成专利诉讼研究的学术阵地。

(2)紧跟国际形势,追踪国际前沿,提升研究对象综合化、系统化程度,重点开展专利诉讼相关理论、方法、应用层面的研究。如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能较好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前沿工具与方法,处理我国存在的大规模专利诉讼数据。

(3)加强国情视角下的专利诉讼研究,做好专利诉讼的中国本土化研究。现阶段我国面临着规模大、质量低的诉讼案件涌入司法系统的现实困境[35],这种困境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在国情视角下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方面能够形成中国专利诉讼研究理论框架与方法,另一方面也能切实解决我国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毛昊,尹志锋.我国多次诉讼专利的基本特征与审判结果[J].科研管理,2019,40(4):190-202.

[2] REPISO R,AHEDO J,MONTERO J.The presence of the encyclicals in Web of Science:a bibliometric approach[J].Scientometrics,2018,115(1):487-500.

[3]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 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4] 孙威,王晓楠,盛科荣.基于文献计量方法的国内外城市更新比较研究[J].地理科学,2020,40(8):1300-1309.

[5] LIU W,WEI W,YAN X,et al.Sustainability risk management in a smart logistics ecological chain:an evaluation framework based on social network analysi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0,276:124189.

[6] DENG G,LU F,WU L,et al.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virtual water trade among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53:142043.

[7] 丁雪辰,柳卸林.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学术创业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评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5):22-41.

[8] CHEN Y,WU C.The hot spot transformation in the research evolution of maker[J].Scientometrics,2017,113(3):1307-1324.

[9] 马翠嫦,吴育冰.寻求信息偶遇研究的突破——基于近20年来国内外信息偶遇学术论文的知识图谱分析[J].现代情报,2020,40(12):156-169.

[10] 李玉刚,吴朋,叶凯月,等.制度情境差异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9):151-160.

[11] HARHOFF D,REITZIG M.Determinants of opposition against EPO patent grants:the case of biotechnology and pharmaceutical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4,22(4):443-480.

[12] ARROW A K.Intangible asset deployment in technology-rich companies:how does innovation affect return on asse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2,24(4):375-390.

[13] LANJOUW J O,SCHANKERMAN M.Characteristics of patent litigation:a window on competition[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1,32(1):129-151.

[14] RAGHU T S,WOO W,MOHAN S B,et al.Market reaction to patent infringement litigation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J].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8,10(1):61-75.

[15] SCHNEIDER C.The battle for patent rights in plant biotechnology:evidence from opposition fillings[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1,36(5):565-579.

[16] YANG X,YU X.Preventing patent risks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ustr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 multi-level network analysis[J].Sustainability,2020,12(20):8667.

[17] WRIGHT J D,GINSBURG D H.Patent assertion entities and antitrust:a competition cure for a litigation disease[J].Antitrust LJ,2014,79(2):501-526.

[18] 陈展.企业专利诉讼策略的应用及防御[J].知识产权,2005,19(4):34-36.

[19] 胡海平.关于专利无效宣告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的探讨[J].情报杂志,2004,23(10):66-67,70.

[20] 岳贤平,王娟.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及其政策启示[J].科研管理,2010,31(6):73-79.

[21] 余翔,张玉蓉.金融专利新战略:“专利钓饵”及其防范[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3):100-105.

[22] 黎薇.企业专利诉讼战略:国外研究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156-160.

[23] 贺宁馨,袁晓东.专利钓饵对中国专利制度的挑战及其防范措施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1):12-19.

[24] 毛昊,尹志锋,张锦.策略性专利诉讼模式:基于非专利实施体多次诉讼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7,34(2):136-153.

[25] 罗蓉蓉.美国医药专利诉讼中“反向支付”的反垄断规制及其启示[J].政治与法律,2012(12):141-149.

[26] YANG D.Patent litigation strategy and its effects on the fir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9,21(4):427-446.

[27] COHEN L,GURUN U G,KOMINERS S D.Patent trolls:evidence from targeted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2019,65(12):5461-5486.

[28] JONES S L,LEIPONEN A,VASUDEVA G.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in the face of conflict:evidence from the innovation ecosystem for mobile telecom standards develop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20,42(4):710-740.

[29] KRASTEVA S,SHARMA P,WANG C.Patent policy,imitation incentives,and the rate of cumulative innov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Organization,2020,178:509-533.

[30] 高建刚.谁是专利蟑螂:基于美国非专利实施体的研究[J].情报杂志,2020,39(11):61-67.

[31] 朱雪忠,彭祥飞.论专利侵权诉讼滥用的规制:价值与模式[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9(4):49-57.

[32] 毛昊.中国专利制度经济学:从学科融合到科学决策[J].科学学研究,2020,38(11):1976-1986.

[33] 张运生,赖流滨,戴海闻.专利池重复联盟能否减少合作伙伴间专利诉讼[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38-46.

[34] 潘越,潘健平,戴亦一.专利侵权诉讼与企业创新[J].金融研究,2016,37(8):191-206.

[35] 毛昊,陈大鹏,尹志锋.中国专利保护“双轨制”路径完善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中国软科学,2019,34(9):1-17.

(责任编辑:陈 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