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及实践路径探究

张军成,李威浩

(兰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与“一带一路”理论之间存在科学的内在联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方面,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作为当前指导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行动指南,对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发挥着重要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主要平台,是构建人类科技命运共同体的桥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便没有世界科技命运共同体目标的实现。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在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指引下,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必将成为全球基础科学联合研究、技术创新合作的重要范本和典型,中国也将为世界科技发展与革新作出更大贡献,为人类科技文明发展与进步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贡献。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国际科技合作

Research on New E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y and its Practice Pat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Zhang Juncheng,Li Weihao

(School of Marxism,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Lanzhou 730050,China)

AbstractThe new e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y is based on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re is a scientific internal connection with the "Belt and Road" theory,which is highly consistent.On the one hand,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y in the new era,as an important guide to guide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vities,plays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in furthering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opera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On the other hand,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the main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nd a bridge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this sense,with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re will be no realization of the goal of the world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From a strategic and long-term perspective,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y in the new era,the “Belt and Roa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advocated by China will definitely become an important model for calligraphy or painting,and model for joint research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operation in the global basic sciences.China will also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an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hum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vil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New Er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y;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DOI10.6049/kjjbydc.201912055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08-0027-07

收稿日期:2020-03-10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CMZ03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JA710002)

作者简介:张军成(1968-),男,甘肃民勤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李威浩(1995-),男,甘肃武威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1]。十八大以来,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中央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2] 习近平关于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近几年来,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与实践一直是许多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科技创新理论是我国在新时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根本行动指南,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思想基础。科技创新理论不仅对我国国内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对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带一路”建设也具有重要影响,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对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很多,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形成背景,如徐成芳[3]认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建立在对时代主题转换演变的纵深把握以及对和平发展时代新特征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二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主要内容,有学者从科技创新是发展第一动力等10个方面对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作了深入探讨[4];三是当前国内科技创新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如潘亚玲[5]以中德科技创新合作为例,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科技创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尽管如此,目前学界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科技创新理论及其实践路径的研究较少,成果也较匮乏,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1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梳理

任何思想和理论的产生,皆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科技创新理论的产生和形成同样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基础。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中国社会最核心的科技创新理论,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共中央历代领导集体科技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发展和总结,是对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的探索。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经认识到科技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尤其强调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历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对科技创新与进步作过诸多论述,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国家发展蓝图和模式进行了深刻构画和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1.1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纵观古今中外发展历史,分析并研判当前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认识到中国发展既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重大挑战,同时也存在诸多战略机遇,加强科技创新是破解困局的主要方案之一。习近平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多次对科技创新进行论述,经过实践检验和理论凝练,形成了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是系统性科学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涉及科技创新的道路、战略、人才、动力和环境等方面。该思想体系各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紧密,形成多位一体的创新思想格局。

(1)科技创新道路选择。要实现科技强国目标,必须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创新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自主创新。习近平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综合国力竞争中,我们没有更多选择,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2]自主创新是每一个大国的必然选择,只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的创新,才是真正的自主创新,才不会受制于人。

(2)科技创新战略抉择。科技创新事关国家核心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站位必须要高,目光必须长远。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抉择,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对提高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中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核心和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这个关键,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2]所以,我国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促进科技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3)科技创新人才体制。实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最关键的是人才。正如习近平指出“走创新发展之路,首先要重视集聚创新人才”[2]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人才体制,事关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提升以及整个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4)科技创新动力驱动。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其“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2]因此,改革既有科技创新体制,是促进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的主要驱动力。

(5)科技创新环境构建。科技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并非一蹴而就,最重要的是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以积极开放的态度看待科技创新。其次,着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再次,不断加大科技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科技人文环境。最后,积极营造一种科技创新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良好氛围。

1.2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科学内涵

科技创新实质是自然科学技术领域的革命性突破,习近平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对科技发展与进步活动的高度总结和凝练。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在科技创新的立场、观点、方法上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高度契合,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为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涉及科技创新在国家和民族发展中重要地位、坚持自主创新道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人才主体、科技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内容。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凸显了对创新内涵的科学阐释、对科技创新主体及依靠力量的准确定位、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系统的总体把握、对科技创新价值及功能的深刻认识、对新时代科技创新使命的坚定聚焦,是一个从思想到战略再到行动的科学完整体系。

1.3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时代价值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中国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中国化的最新产物。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能力的综合效应,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人创新思维的智力传统,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6]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深刻回答了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下,如何“赶超”科技发达国家,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环境中实现中国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一思想无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

另外,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国家科技活动的重要行动指南。面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新机遇和新挑战,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践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才能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也只有从战略高度和长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对发展的驱动作用,才能获得科技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自主科技创新道路,才能在新的科技竞争中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高度重视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才能激发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主观能动性和无限热情。只有坚定建立科技强国目标蓝图,才能夯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科技物质基础。总之,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是“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7]

2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与“一带一路”理论的内在联系

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得到众多“丝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支持与参与。经过6年多实践和发展,“一带一路”已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合作交流的融合区域。习近平在多个对外场合数次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共商、共建和共享原则。他指出“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8]。“一带一路”是相关国家之间协同创新重要平台,事实上,科技创新合作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力。就两种理论相关性来说,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与“一带一路”理论之间存在科学的内在联系,具有高度契合性。

2.1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是“一带一路”理论中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和“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及中国发展与世界之间关系所作的科学论断,这两种理论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科学指导作用。当然,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和“一带一路”理论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两者之间有着深刻而密切联系,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是“一带一路”建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倡议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发空间;两种理论本身都是构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内容;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了强心剂。

2.2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科学回答了“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源问题

创新驱动发展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的共识。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除将经贸、文化、信息、物流等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外,也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视为“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习近平强调,“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形成21世纪数字之路……我们要促进科技同产业、科技同金融深度融合,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资源。”[8]科技创新合作驱动“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不仅指某一国家的发展,更指整个沿线国家和相关国家发展,因而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国家个体发展和集群合作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此,习近平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2]在“一带一路”建设动力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国内国际两种科技资源。只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并同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2],才能有效解决困扰人类生存的各种难题。科技创新不仅表现在现实的技术合作交流方面,更体现在不同国家和民族对自身科技管理体制、科技思想伦理、科技观念认知等方面的革新,以期实现更大范围合作,从而既解决各国自身生存与发展问题,亦解决人类面临的普遍技术难题。

2.3 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为“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绘制了目标蓝图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全球性问题凸显,如何解决影响人类继续生存的全球性问题,是摆在各国尤其是各大国面前的重要课题。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原理,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优秀文化传统,顺应目前世界发展大势,科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内涵丰富,既有政治命运共同体、经济命运共同体、文化命运共同体,还有科技命运共同体。科技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科技领域合作绘制的目标蓝图,也是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对外协作思想的总体战略目标。

3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实践特征及路径

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无不高度重视。科技活动的复杂性和联动性决定了科技创新跨国或跨地区间合作特征。因此,构建科技创新对外协同合作机制成为科技创新重要环境保障,目前中国提倡的“一带一路”建设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提供了重要实践舞台。

实践性是科学理论的核心价值特征,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依然具有这种禀赋。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实践方面,中国于2017年出台了《“十三五”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在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相关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专项规划》提出重视和全面发挥科技创新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打造包括发展理念相通在内的“五通”创新共同体。根据《专项规划》相关内容,“五通”主要是指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和人员交流顺通。

3.1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实践特征

科技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内容,深刻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同时,它也是促进“一带一路”获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力。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为科技创新合作在沿线各国间创新要素流动、创新深度融合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平台,在此发展战略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在这条“创新之路”建设过程中,科技创新合作前景光明、潜力巨大。

(1)“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呈现新特征。

一是科技创新合作布局呈现体系化和科学化特征,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专项规划》以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共识,中国政府确立政府间科技合作为重要创新合作指南,并出台实施了大量政策措施和项目计划,深入推动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园区对接和主要技术转移等重要行动。地方政府也推出“一带一路”重要科技创新合作项目与计划,因此,在中国倡导的这条“创新之路”上科技创新合作呈现系统性和科学化总体布局。除政府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纷纷响应,参与科技创新合作的主体也日益多样化。总之,科技创新合作布局逐步体系化和科学化。

二是国际创新合作联合研究中心分布呈现密集化和网络化特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性科技难题,组织开展跨国跨地区研究,共迎挑战。目前,就科技创新合作模式来说,联合实验室等联合研究中心是沿线各国经常采用的模式。就合作规模来说,联合实验室等联合研究中心数量呈几何数增加,分布格局也日益呈现网络化。就合作重点来说,联合研究既注重目前沿线国家近期科技挑战,也放眼长远,重视新兴科技前沿,在一些对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科技领域开展前瞻性联合研究。

三是科技创新创业合作和国际科技转移转化载体越来越呈现多样化特征。中央和地方各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区以及创新创业大赛等,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当前,中国已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700家之多,地方已有不少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科技园区模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广泛感兴趣和普遍受欢迎的合作模式,中国政府已同印尼等8个国家启动或准备探索建立科技园区合作关系。近几年,马来西亚企业在中国钦州投资兴建了中马国际科技园区、马来西亚创新城、中马新能源产业园等一系列开发区域。另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中亚、阿拉伯国家等国家和地区建立5个地区性科技转移平台,促进中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科技双向转化转移,也为我国企业、标准、技术走出国门创造了条件,积极推动国际科技产能合作。中—以(以色列)创新创业大赛、中—东(东盟)创新年、中—意(意大利)创新活动周等形式多样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活动全面开展,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了科技交流与技术对接,推动了科技转移和产业化落地。此外,我国一些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在海外创建了大量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孵化中心,进一步优化了国际科技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载体。

四是科技人文交流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中扮演愈来愈重要角色。“积极主动与沿线国家开展科技人文交流,建立并有效发挥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科技人文交流机制,是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保障。”[9]科技人文交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互信互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和重要纽带。近几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密切,受益群体不断扩大。我国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青年培训、访学、青年学生留学、研究生合作培养和人文交流活动方面,开展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仅2018年,科技部就组织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500名青年科研人员来华进行短期交流。中国政府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政府奖学金名额,吸引大量沿线国家青年学生留学中国。来华学习或培训的沿线国家科研人员,不仅将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回本国,还增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互信和友谊,促进相关机构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往来,为进一步科技创新合作起到了“粘合剂”作用。

(2)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广受欢迎。“一带一路”是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平台,对于中国牵头和组织的科技创新合作,沿线国家大力响应。在这条造福各国的幸福之路上,沿线国家之间在科技创新事项中存在巨大互补性,这成为双边或多边科技创新合作的基础。例如,中国和印度皆为亚洲大国,也是“一带一路”沿线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印两国在科技方面有着巨大合作前景和潜能,只要双方秉持“一带一路”建设基本原则和准则,就一定会在信息技术、高铁技术、共享经济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取得巨大合作成就,也会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树立榜样,确立标杆。

2019年4月举办了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创新之路”分论坛上,产生了众多科技创新合作成果和共识,《“创新之路”合作倡议》的签署和发起是分论坛重要成果之一。中国、俄罗斯、斯里兰卡、南非、泰国等国科技创新管理部门共同签署《“创新之路”合作倡议》,各方承认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科技创新合作能够促进沿线国家交流与互信,各国承诺继续加强科技创新领域通力合作,以科技创新驱动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把“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创新之路”合作倡议》提出,深入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可持续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模式,以双边或多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及对话机制为重要依托,推动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积极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多元投入、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共同体的建立。

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和企业界代表对科技创新合作取得的成就高度认可,相关各方承诺继续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斯洛文尼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对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合作共赢起到驱动作用,未来将继续与中国加大科技创新方面合作和交流,进一步提升本国科技实力,造福本国人民。

(3)“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和实践是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体系革新的需求,也是相关国家驱动经济增长、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中国对全球科技创新作出越来越大贡献,在今后“创新之路”建设中,科技创新合作将释放出更大潜能。

中国科技创新现有实力为参与和引领国际创新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近几年不断增强,总体科技水平有了很大提升,部分领域已经领跑世界。就关键科技创新指标而言,我国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科技论文数量和影响力处于世界前3位,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就科技领域而言,农业、减灾防灾、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领域优势明显。就科研条件而言,FAST等科研设施为开展全球性研究创造了重要条件。

全方位深层次开放格局促进中国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中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的,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对外合作,拓展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为主的世界各国科技创新合作,主动提出科技创新新议题,主持或参与国际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为世界贡献中国科技智慧和方案。以科研论文为例,中国与世界上182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合著论文创作,国际合著论文在SCI中国论文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科技创新主体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实力明显增强。

“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强烈合作意愿扩大了中国科技创新合作之朋友圈。中国科技成就让世界瞩目,“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在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吸引下,16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科技创新合作往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沿线国家而言,世界经济复苏艰难,运用科技创新驱动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各国最现实的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深入性科技创新合作促进中国为世界提供更多新智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关键因素,“创新之路”建设需要加强创新开放合作平台建设,用中国科技智慧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迈向新阶段。首先,为全球提供更多科技创新产品。其次,为世界提供更多创新理念。再次,根据自身能力和实力,中国要为世界贡献更多解决科技难题的中国方案。总之,努力推进“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迈向新台阶,走出新高度,获得新实效。

3.2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实践路径

近年来,世界科技创新实力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科技创新版图正在重构。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科技创新实力明显提升,科技创新合作需求日益增加。科技创新实践表明,大力促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科技创新网络,成为主权国家科技创新实力持续增强的重要因素。十八大以来,中国紧抓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持续扩大科技领域对外开放程度,奋力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与许多国家初步建立了科技创新合作关系,主动参与国际宏大科学和工程计划。当然,中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完成,比如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对世界创新资源的利用、高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等方面,都是我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短板”。因此,要深刻领会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精髓,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

(1)不断加强对世界创新资源的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当前这个时代,一个国家对世界创新资源的整合能力是衡量该国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国要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拓宽视野,积极利用好国内和国际资源,并坚持在对外开放中注重自主创新实践。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通过务实的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有效整合全球科技资源,占据国际创新发展高地”[10]。在实践中,要格外重视关键技术领域,推进有关项目跨国合作,组织开展大联合研究,奋力解决关键科技难题。如近几年,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与缅甸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就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合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科技人才体制创新方面,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科技创新人员交流与合作,精准引进高科技创新人才。各相关国家通力合作,共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拓宽科技政策交流与沟通渠道,建构多层次宽领域科技人文交流平台。尤其是培育一批旨在向全球转移科技的服务中介,促进关键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转移,积极鼓励我国科技创新主体顺畅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对于有一定创新条件的企业,积极支持其走出去,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方式有效利用国际创新资源。

(2)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命运共同体。“中国将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质量、惠民生、可持续目标,与各国一道,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11]目前,“一带一路”倡议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欢迎,这是惠及沿线国家发展的幸福之路,也是科技创新之路,沿线国家之间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之路建设,促进相关国家之间科技创新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是沿线国家或相关国家奋力的重要方向。在重大科技创新方面,如防灾减灾、农业、交通运输、电力、先进制造等,各国运用联合研究方法,着重发挥科技创新在“一带一路”科技产能合作中的作用。2018年4月,作为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一个海外中心的中阿北斗中心,在阿拉伯信息通信技术组织总部(突尼斯)落成运行,该中心将成为推动北斗在阿拉伯及非洲国家应用与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沿线国家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融通方面,要引导和鼓励相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顺畅对接,作为具有比较科技创新优势的中国,在力所能及情况下,更要协助沿线各国建设一批符合本国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园区。在开展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设施、数据、文献、仪器等科技资源方面互联互通,鼓励本国科技企业在沿线国家创新创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也欢迎沿线其它国家在中国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分领域、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吸引在华外资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分类制定外籍科学家和外资机构参与科技计划资质条件。”[12]随着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实践和国际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繁荣”的科技命运共同体。

(3)全面深度参与世界科技创新治理。当今时代,国家之间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竞争,科技创新治理事关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能不能深度参与当前世界科技创新治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指出,我们要“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着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因此,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要善于发起世界性创新议题,全面提升我国主持或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使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有重要一极。自2016年开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合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挥我国小麦育种领域独特优势,挖掘哈萨克斯坦小麦生产潜力,改造和提升了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与抗病性,既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丰富了“一带一路”建设科技创新合作内容。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不仅仅是听取他国声音,更重要的是要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进而在全球科技创新治理话语权力体系中提升中国影响力和获得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实践中要“立足我国优势领域,鼓励我国科学家发起和组织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培育若干能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项目。”[14]另外,在国际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和模式上,中国也应发挥自身优势,增强主动权和议事权,这是我国在全球科技创新治理事务中获得话语权的基础。

4 结语

科技创新不仅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更是为全世界、全人类谋福祉的推进剂。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旨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蓝图,与“一带一路”理论之间存在科学的内在联系和高度契合性。“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凸显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合作属性和价值指向,而且为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发空间。只有始终秉承开放发展、包容互鉴的理念,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更加注重“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才能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只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科学技术的赋能下,才能更好地解决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进而推动全世界社会发展和全人类进步。

中国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已有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积极奋发的态度,为参与和引领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正如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中强调,中国要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入推进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只有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握“一带一路”背景下新时代科技创新理论的实践特征,并不断加强对世界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全面深度参与世界科技创新,才能在“一带一路”这个国际合作共谋发展的舞台上,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新机遇,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新天地,为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促使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理论及其实践继续形成新成果,绽放新光芒。为“一带一路”科技命运共同体以及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发挥更加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4.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3] 徐成芳.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的时代背景与意义[J].人民论坛,2017(28).

[4] 康乃馨.习近平科技创新思想研究(上)[J].上海经济研究,2018(8).

[5] 潘亚玲,妮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德科技创新合作的机遇与挑战[J].科学管理研究,2018(6).

[6] 曹亚芳.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创新思维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6(3).

[7] 任文华,费艳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J].科学管理研究,2014(2).

[8] 习近平.习近平谈“一带一路”[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18.

[9] 夏婷,畅红,罗晖.深化科技人文交流,共筑”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7(4).

[10] 刘天星,彭颖.整合全球科技资源 占据国际创新高地[N].学习时报,2017-08-02(07).

[11] 习近平.携手努力共谱合作新篇章——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公开会议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9-11-15:02.

[12] 王礼恒,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行动计划综合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153.

[13]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02.

[14] 曲知晓,杨修.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N].人民日报,2019-05-06:13.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