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析

崔宏轶1,潘梦启1,张 超2

(1.深圳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2.深圳大学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人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环境影响人才流向及其创新能力发挥。以深圳科创人才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区域经济环境、文教环境、就业创业环境、生活保障环境、科创支持环境、成果转化环境6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的变化规律、因子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经历了起步改善、快速改善和深入改善的过程,在该过程中,经济发展因子改善最为明显,安居保障因子调整最为薄弱,其它因子对科技创新人才环境具有正向效应;各因子拟合程度呈现出一定规律,2012年拟合效果最好,随后相互差异又逐渐扩大。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优化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环境;评价体系;创新人才

An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alents in Shenzhen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Cui Hongyi1,Pan Mengqi1, Zhang Chao2

(1.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Shenzhen University;2.Research Center for Special Economic Zone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60,China)

AbstractTalent is the core strength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 talent environment influences the flow of talents and the ability to innovate.This paper takes Shenzh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Environ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elects 6 secondary indicators such as reg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environment, living security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environment, results transformation environment, and 34 three-level indicators to construct 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ystem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and us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changing laws and factor characteristics of Shenzhen'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 environment.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talent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has shown a process of improvement, rapid improvement and deep improvement; in this proces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actor is the most obvious improvement, the adjustment of the housing security factor is the weakest, and other factors have a positive effect; the factors have the best fitting effect in 2012, and then the mutual differences are gradually expanding.Finally,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the reality of the country's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e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are proposed.

Key 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 Environment; Evaluation System;Innovation Talents

收稿日期:2019-10-2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03)

作者简介:崔宏轶(1974-),男,河南新乡人,博士,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潘梦启(1997-),女,河南驻马店人,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张超(1988-),男,湖北黄冈人,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经济。

DOI10.6049/kjjbydc.201908029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1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07-0035-08

0 引言

人力资源作为国家竞争力的源泉,成为各国竞相吸纳和争夺的战略资源。国际各经济实体之间的人才竞争,正是人才生态环境的竞争。《“十三五”国家科技人才发展规划》指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存在人才投入不足、流动渠道不畅、政策及保障环境薄弱等问题。科技创新人才环境概念既有传统科技人才概念的内涵,又因应时代创新背景。在新时代,培育符合现代科技创新的人才环境既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解决传统人才环境弊病的必然要求。

深圳科技创新(简称“科创”)成就显著,其科创人才发展环境极具特殊性。自成功应对2008年经济危机后,深圳顺利转型成为国内最具创新力城市,在全球创新中地位不断提升。对于深圳取得该成就的原因,学界多从地区特殊政策[1]、产业结构调整[2]等角度进行解释,本文尝试从科创人才发展环境角度予以探究。鉴于深圳在科教文卫基础环境方面存在短板,若依据以往人才环境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其科创人才环境并不具有显著优势。那么,深圳科创人才环境具有哪些独特性?科创人才环境相对于一般人才环境又有哪些特异性,该如何考核?为探寻以上问题,本文构建与科创活动联系更紧密的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深圳科创人才环境的独特优势,并根据评估结果明晰薄弱环节、提出解决对策。

1 文献回顾

衡量并评价科创人才发展环境是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研究主题不同,学者们主要从人才环境内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对人才发展环境进行研究。

(1)从个体成才、社会环境形态角度对人才环境内涵进行界定,对人才与环境关系进行探讨。从个体成才角度进行界定,人才发展环境是指与人才成长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外部要素的总和[3],而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以科技创业人才为中心,是科技创业人才个体在自我成长、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与群体、组织和社会所发生的相互联系、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4];从社会环境形态角度予以阐释,人才生态环境是由众多复杂因素构成的社会系统,体现大环境观、差序格局层次环境观及合作生成环境观的变化[5]。更进一步,对人才与环境关系进行探究,个体所创造的绩效不仅与其能力和素质有关,也与其所处环境有相互依存关系[6];将影响人才流动的因素分为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前者如产业、企业等,后者如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等[7]。总之,学界在界定人才环境内涵的基础上,对人才与环境关系展开了有益探索。

(2)从不同维度构建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对具体领域人才环境进行实证评估。从人才投入-产出视角选取人才投入、环境建设及成果产出3项指标[8],或人才资源、投入、绩效、环境4项指标[9],构建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经济-社会-生活环境角度选取经济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及政策环境4项指标[10],或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才市场环境6项指标[11],构建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从宏微观系统角度建立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以及宏系统的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12]。从地区、城市、产业角度,对某地区或领域人才环境进行实证评估。对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人才环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13];选择人才环境指标对上海人才环境进行综合评价[14];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内部人才生态环境进行评价[15]。综上,学者们从不同维度构建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了有借鉴的案例研究,但未形成标准的指标体系及理论体系。

(3)在指标权重确定方式和评估方法上,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计量方程模型等研究方法。有学者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每项指标赋权[16],或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域科技人才国际化创新环境进行评价[17],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有学者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确定指标权重[18],或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方法确定指标权重[19];有学者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评估了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采用Ordered Probit计量模型研究人才环境决定因素[20],或构建BP-DEMATEL模型测度指标对创新人才成长环境进行评估[21]。总之,评价方法研究日益多元,并逐步成熟。

现有研究对人才环境内涵、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确定方式和评估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本文提供了一定理论指导和方法借鉴。从上述文献来看,现有研究基于人才成长的研究立场,侧重宏观社会环境的研究视野,对人才环境的内涵界定较为宽泛;部分研究形成人才投入-产出二元研究范式,重视人才投入的经济绩效和知识积累,对人才与创新活动的关联性及技术创新领域的人才环境研究并不多;部分研究重视经济-社会-生活环境或宏观系统,所选取指标包括经济、文化、科技、制度等宏观维度,指标体系缺乏针对地方的创新经济、创新载体等中观指标,评价指标过于抽象也难以体现实际情况;在指标评价功能上,现有指标设计过于强调环境的字面意义而忽视了多重评价功能,如认为专利申请量是环境产出而非环境变量,实际上专利申请量既是环境产出也是重要的环境变量,体现知识产权服务和创新集聚效应;在研究方法上,部分学者对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较为主观,如采取逐级等权法获取权重。

相较于现有研究,本文选取深圳这一被国际社会认可的创新城市,在研究深度上重视科创人才环境的纵向分析和内部因素研究,并从评价指标上构建与科创人才及其活动更为贴合的指标体系,在研究方法上采纳更加客观的主成分分析法(简称PCA法)。具体而言,本文从经济、社会、科技、生活、就业创业和成果转化环境6个子系统入手,构建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与纵向比较,清晰地呈现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形成规律及其优势和问题,进而提出对其深入改善的政策建议。

2 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内涵

《国家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科技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从事创造性科学技术活动,并对科学技术事业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劳动者,主要包括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技术开发、科学技术服务、科学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科技活动人员。结合现有研究,本文中科创人才是指参与科技活动并对技术创新、科学研究具有贡献的人员。从本质属性角度来看,科创人才是具有专业技术背景的典型特质、坚持学习与创新,为技术创新和发展作出贡献的群体。

关于人才发展环境的内涵,学者们从不同视角给出不同定义。本文认为,科创人才发展环境是指科创人才藉以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科创人才发展环境是科创人才成长发展所面对的环境,涉及科创经济、科创主体、科创投入、科创活动、科创产出等方面以及个体、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科创人才的“趋群性”特征、对开放创新的诉求以及科技知识的快速迭代,是解决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在上述界定的前提下研究地区科创人才环境,认为科创人才发展环境涵盖区域经济环境、文教环境、就业创业环境、生活保障环境、科创支持环境、成果转化环境6个方面。

2.2 研究方法

本文应用Z-SCORE函数对34个三级指标数据分别进行无量纲化和标准化处理,该方法基于原始数据均值和标准差进行数据标准化,标准化后各变量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从而消除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

为更好地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科创人才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挖掘影响人才发展环境的内在因素,并明确这些因素在人才发展环境中的作用程度,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是通过原有变量的少数几个线性组合来解释原有变量绝大多数信息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这种方法既可以避免遗漏重要信息而考虑尽可能多的指标,也可以避免随着指标的增多、各指标均是对同一事物的反映而造成信息重叠。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从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中找出一些主成分,从而利用大量有效统计数据进行定量计算,得出对事物特征或发展规律的正确判断。

具体原理是,设对某一事物的研究涉及P项指标,分别用X1X2,…,XP表示,这P个指标构成的P维随机向量为X=(X1,X2,…,XP)'。对X进行线性变换,可以形成新的综合变量,用Y表示,也就是说,新的变量可以由原来的变量线性表示,即满足下式:

Y1=U11*X1+U12*X2+…+U1P*XP

Y2=U21*X1+U22*X2+…+U2P*XP

…………………

YP=UP1*X1+UP2*X2+…+UPP*XP

综合变量Y1Y2,…,YP分别称为原始变量的第1,第2,…,第P个主成分。其中,各综合变量信息占原始信息量的比重依次递减。

2.3 指标体系构建

科创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是指通过选取体现人才环境特征的显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指标体系核算综合人才环境指数,从而对影响科创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有效锚定对科创人才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本文在借鉴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包括区域经济环境、区域文教环境、就业创业环境、生活保障环境、科创支持环境和成果转化环境6个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的科创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选取参考数据可获得性和代表性,以及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

指标体系设计是在聚焦科创人才与科创活动间正向反馈的基础上进行的,充分考虑了科创人才成长所需的集聚、托底、激励、平台和迭代等现实因素和动能,尝试纠偏以往研究中指标设计偏于宏观而失焦的问题。选取区域经济环境、区域文教环境、就业创业环境、生活保障环境4个基础指标,全面、立体刻画科创人才所处宏观和中观生长环境,突出考察地方在科创人才“趋群性”和保障激励需求方面的回应;选取科技创新支持环境与成果转化环境两项指标,拟合与人才科创活动直接相关的微观环境,突出考察地方对科创人才投入的效率、效益和产出。

(1)区域经济环境。通常来讲,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提供越多机会和物质财富,更易形成人才集聚,对人才发展环境贡献越大。与以往研究通常采用经济总量或增长率作为经济环境指标[22]不同,本文采用国内生产总值衡量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情况,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人们生活水平;为突出科创经济对人才的吸引力,还采用科学研究固定资产投资额、外商投资科学研究投资总额衡量地区科创经济投入力度,采用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值、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描述科创经济产出水平。

(2)区域文教环境。人才的最根本特征是创造性,主要通过科技教育和国民素质状况体现。而区域文教环境既为科创人才子女提供基础教育服务、解决其后顾之忧,又培育地区科学文化氛围、创业意识、创业容忍度等科创文化环境。本文选取国家财政教育投资、人均教育支出衡量地区对科创人才教育投入的流量水平,采用小学数量、中学数量体现地区针对科创人才子女提供基础教育服务的能力水平;同理,选取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度量科创人才享受地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表1 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 单位指标代码人才发展环境区域经济环境地方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X2科学研究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X3外商投资科学研究投资总额万美元X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万元X5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值万美元X6区域文教环境地方财政教育支出万元X7地方人均教育支出元X8小学数量所X9中学数量所X10人均文化娱乐支出元X11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册X12就业创业环境新增企业注册量家X13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量家X14年末职工平均工资元X15一次性初始创业补贴万元X16创业场租补贴总额万元X17生活保障环境人才住房年供应量套X18人均人才住房补贴金额元X19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辆X20地方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条X21每万人拥有病床数张X22地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万元X23科创支持环境地方科技经费支出万元X24地方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X25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万元X26年度科学技术奖励支出万元X27市级财政预算中的创新人才奖励资金万元X28成果转化环境科技成果登记量件X29国内专利授权总量件X30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件X31国家级创新载体年增加量个X32省级创新载体年增加量个X33市级创新载体年增加量个X34

(3)就业创业环境。科创人才在所选择地区就业创业时,享受到就业机会及福利、创业补贴等。现有研究通常仅采用科技企业总量体现地区创新就业环境[23],本文采用新增企业注册量及有显著优势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量体现地区创新创业活力,并说明地区企业对科创人才的吸收能力和就业潜力;采用年末职工平均工资衡量地区收入水平对科创人才的吸引程度。本文采取一次性初始创业补贴、创业场租补贴总额作为地区支持科创人才创业的指标,以考察地区能否多措并举推动科创人才创新创业发展。

(4)生活保障环境。城市为科创人才提供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服务,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而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对科技人才保育留用的作用不断凸显[24]。本文从住房保障、交通服务、医疗服务3个方面呈现生活保障环境,选取人才住房年供应量、人均人才住房补贴金额以体现地区对科创人才住房的支持力度;选取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量、地方民用航空国际航线数体现科创人才出行便利度;选取地方医疗卫生财政支出、每万人拥有病床数体现科创人才享受医疗保障水平。

(5)科创支持环境。科技创新属于人力资本密集型活动,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现有研究通常采取财政科技经费支出作为衡量创新支持环境的主要指标[25],本文从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入手,采用地方科技经费支出、地方科技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3个三级指标,评价科创人才进行科研活动的客观环境,采用年度市科学技术奖励支出和市级财政预算中创新人才奖励资金评价直接激励水平。

(6)成果转化环境。成果转化环境既体现科创活动产出成果,又体现科创成果产出潜力,该指标包括年度创新成果数量及地区转化平台数量。与现有研究采取国内专利申请量、科技论文作为衡量创新成果指标[26]不同,本研究采取专利授权总量、科技成果登记量以及有比较优势的国际PCT专利申请总量评价地区创新成果产出水平,也反映科创人才创新绩效;采用国家级创新载体、省级创新载体及市级创新载体年增加量考察地区转化平台建设情况,体现科技成果产出能力。

2.4 数据来源

本文以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数据均为客观数据,数据来自于2008-2018年深圳市统计年鉴、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深圳市政府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和深圳市科协技术协会网站数据,并统计形成面板数据。在样本数据选取中,本着科学性和合理性原则,对年鉴或报告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样本筛选,最终得到样本数据。

3 实证评估与结果分析

3.1 实证评估综合得分及纵向分析

本文选取有关深圳科技创新人才环境指标2008-2018年时间序列作为样本,对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使用SPSS22.0计量软件对标准化后的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方差累计贡献率。前5个特征值根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已达到94.83%(见表2),表达了绝大部分原始数据的信息量,故可以用F1F2F3F4F5五个主因子代表原来的34个指标,评价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第一个主成分在指标X1X2X3X4X6X15X22X23X24X25X26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区域经济、工资水平、经费支出等方面反映科创人才环境,因此该主成分可概括为经济发展因子F1;第二个主成分在指标X17X18X19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住房保障方面反映科创人才环境,因此该主成分可概括为安居保障因子F2;第三个主成分在指标X7X8X9X10X11X12X20X21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区域文教和社会保障方面反映科创人才环境,因此该主成分可概括为文教与社会保障因子F3;第四个主成分在指标X5X16X27X28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奖励支出与预算方面反映创新人才环境,因此该主成分可概括为激励水平因子F4;第五个主成分在指标X13X14X29X30X31X32X34上有较大载荷,主要从各类创新载体数量反映人才环境,因此该主成分可概括为科研平台因子F5

从表2中可以看出,各因子对科技创新人才环境均有正向贡献,其中经济发展因子贡献最大(权重达到71.186%),其次是安居保障因子(权重为11.21%),第三为文教与社会保障因子(权重为5.08%),第四为激励水平因子(权重为4.196%),第五为科研平台因子(权重为3.158%)。各个因子凸显的贡献率占比权重,将为深圳科技创新人才环境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借鉴。如表3所示,利用软件可进一步得到各因子历年得分情况。

表2 协方差矩阵特征根及贡献率

因子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加贡献率(%)F129.89871.18671.186F24.70811.21082.396F32.1345.08087.476F41.7624.19691.672F51.3273.15894.830

表3 2008-2018年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因子得分情况

年份F1F2F3F4F5F排序2008-1.333 70-0.646 290.799 241.282 050.603 100.990 40112009-1.114 26-0.599 150.754 260.348 270.522 090.991 60102010-0.835 87-0.736 32-0.525 11-1.427 62-1.261 960.991 9092011-0.504 66-0.001 25-0.692 54-0.567 32-0.242 420.995 5082012-0.176 080.247 11-1.437 22-0.285 110.570 920.998 30720130.112 961.168 22-0.861 990.903 70-0.979 801.001 80620140.373 751.576 15-0.190 510.165 830.608 201.005 10520150.532 371.045 871.819 01-0.100 12-1.405 771.005 70420161.139 90-0.494 680.810 54-1.554 221.139 081.008 10320171.805 58-1.559 66-0.475 671.234 52-0.366 061.011 90220182.025 67-1.475 16-0.461 471.314 32-0.434 011.014 101

注:经过核算,历年综合得分数值较小,笔者对其统一加1得到最后的综合得分F并进行排序

根据5个主成分得分以及各自贡献率,可以得出综合得分函数,并以此对10年进行纵向比较。人才环境综合因子得分函数为:

F=(0.71*F1+0.11*F2+0.05*F3+0.04*F4+0.03*F5)/0.95

最后得到综合得分评价序列值变动曲线,如图1所示。

从综合得分趋势图来看,深圳科技创新人才环境正在稳步改善。大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08-2010年)为科创人才环境起步改善阶段;第二阶段(2010-2014年)为科创人才环境快速改善阶段;第三阶段(2014-2018年)为科创人才环境深入改善阶段。具体分析如下:

(1)科创人才环境起步改善阶段。2008-2010年深圳科创人才环境综合得分由0.990 4上升到0.991 9,实现缓慢调整的改善过程。尽管此前深圳出台科创人才扶持政策,但政府更为重视调整产业结构,并未优先改善科创人才发展环境。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而深圳提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不久深圳颁布《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及6项配套政策,初步形成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总之,该阶段深圳认识到不能仅依靠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传统手段实现创新发展,而是通过确立高层次人才政策体系实现科创人才环境初步调整和改善,以此获得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

图1 2008-2018年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综合得分趋势

(2)科创人才环境快速改善阶段。2010-2014年深圳科创人才环境综合得分由0.991 9上升到1.005 1,实现了快速改善过程。其原因在于,深圳颁布《关于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的意见》及其配套文件,重点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及团队来深圳创新创业。同时,深圳发布《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决定》,深圳住房保障开始转向人才安居工程。总之,该阶段深圳率先创建了针对海外科创人才的政策体系,探索改革人才确认办法、认定标准、特定待遇等内容,进而实现了科创人才环境的快速改善。深圳开始大力吸引全球科创人才,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科创人才环境深入改善阶段。深圳科创人才环境综合得分先由2014年1.005 1缓慢上升至2015年的1.005 7,再快速升到2018年的1.014 1,呈现先调整再深入改善的特点。其原因在于,2014年国务院批复深圳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后,深圳市政府颁布《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该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方面均有突破,覆盖高精尖缺人才、基础研究人才及中初级人才;同时,深圳各区实施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配套政策,如南山区“领航计划”,形成市区两级的深入改善科创人才环境制度体系。总之,深圳深刻认识到科创人才在自主创新、基础研究上的重要性,在政策设计上,使更多资源向科研人才倾斜,更强调支持政策的聚焦、系统和协调。

整体来看,经过10余年科创人才体制改革和建设,深圳初步形成现代化科创人才环境。从政策体系形成过程来看,深圳从建立高层次专业人才政策体系,到出台海外人才引进政策体系,再到实施促进人才优先发展政策体系,体现了确立和完善科创人才环境的思路;从实践来看,政府和市场主体在不同阶段、实际经济环境中不断调整科创人才政策体系中的引进、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诸多环节,逐步深入改善地区科创人才环境,推动地区创新经济发展。

3.2 实证研究子系统得分情况及解释

本文应用Z-SCORE标准化函数,对34个三级指标数据分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同一子系统即相同二级指标下各个三级指标相加,得到各个子系统历年得分,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2008-2018年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子系统得分趋势

从图2结果来看,深圳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各个子系统发展态势良好,2008-2018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个别子系统在某些年份出现上下波动状态。详细分析如下:

(1)区域经济环境引领人才环境改善,与现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深圳经济环境指标得分增长最为明显,2008年该指标实力最弱,2015年后发展成为最具优势指标。其原因在于,近10余年深圳GDP高速增长体现了地区经济增长潜力,人均GDP快速增长体现了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及质量;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和进出口总值连年居国内前列,体现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实力,对科创人才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2)区域科创支持环境有显著改善。科创支持环境作为初始优势第二指标经历2010年下滑后,连续8年上升,2017年恢复至优势第二位置。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实体经济受到严重挫伤,该指标有所下降。为摆脱经济危机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深圳增加科技经费投入,重新优化企业科创支持环境。2014年深圳被批复设立为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计划,深圳给予科创人才及相关实体的优惠政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区域文教环境实现了较大改观。区域文教环境得分由2008年的-6.020 57增加至2018年的9.232 16,成为科创人才环境的第三大优势指标。其原因在于,近些年深圳增加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新建多所中小学,加强中外合作创办特色大学等,为科创人才解决子女教育问题;另外,还通过增加文化经费支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对科创人才的文化服务水平和质量。

(4)就业创业环境实现稳定改善。就业创业环境是继区域经济环境之后第二大改善最为明显的指标,该指标由初始劣势指标在2011年发展成为最具优势指标,经过后续调整成为中等优势指标。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深圳新注册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均有显著增加,可为科创人才提供事业发展平台;另一方面由于人力成本及地价成本较高,就业创业环境持续改善受到刚性约束。

(5)成果转化环境作为中等优势指标,存在一些年际波动,属于稳定发展指标。作为创新之城的“服务引导者”,深圳市政府自始至终积极为企业、科研机构的创新与成果转化创造条件,形成了完善的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相互配套的转化服务平台。尽管深圳的专利增长与创新载体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但专利成果主要是由民营企业创造出来的,国家级或省级创新载体数量有限,其对科创人才吸引力有限。

(6)区域生活保障环境亟需改善。尽管安居保障因子对科创人才环境的影响系数为0.11,生活保障环境整体上有所改观,但其作为初始最具优势指标在2008年、2016年经历两次下滑后,成为实力最弱指标。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外来人口数量庞大,人才住房年供应量相对减少,弱化了生活保障环境改善;二是受到土地资源和医疗人才等限制,相对于2 200万人口,深圳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并不显著。

整体来看,在深圳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科创人才环境过程中,各子系统发挥不同的正向作用。具体来看,区域经济尤其科创经济是改善深圳科创人才环境的首要变量,就业创业环境是支撑科创环境改善的第二变量,科创支持环境、区域文教环境及成果转化环境等对改善地区科创人才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不同变量在改善人才环境过程中的作用。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以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区域经济环境、区域文教环境等6项二级指标、34个三级指标,构建与深圳科创活动贴合的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危机后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的变化规律、因子特征进行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解释了深圳科创人才发展环境所取得的成效及其成因,指出新时代深圳改善科创人才发展环境所面临的问题。

研究数据表明:①深圳科创人才环境总体水平逐年提高,综合得分由2008年的0.990 4增加到2018年的1.014 1,并经历起步改善、快速改善和深入改善的发展过程;②从各因子重要性来看,经济发展因子贡献最大(权重达到71.186%),其次是安居保障因子(权重为11.21%),第三为文教与社会保障因子(权重为5.08%),第四为激励水平因子(权重为4.196%),第五为科研平台因子(权重为3.158%);③从各子系统改善效果来看,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最为明显,安居保障环境调整最为薄弱,其它系统对改善科创人才环境具有重要影响;④从拟合效果来看,各因子2012年拟合效果最好,基本上实现科创人才环境整体协调,但后续发展中各因子相互差异逐渐扩大,说明某些因子继续强化对科创人才环境的影响,而某些因子弱化对科创人才环境的影响。如何协调整体科创环境,使得各因子共同发挥最大效用,是深圳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结果与深圳科创人才环境发展轨迹基本相符,印证了本文指标体系及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4.2 研究建议

(1)凸显经济增长极,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区域经济环境是科创人才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从宏观和长期来讲,经济环境对科创人才吸引权重最大,尤其对未来经济收入的预期,让科创人才在短期内忽视文教和社会保障等环境的缺陷。因此,深圳既要保持现有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增强创新经济发展活力。从城市定位来看,深圳作为国内实力最雄厚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应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化经济增长极地位和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保持对科创人才的“虹吸效应”。

(2)完善科创支持环境,增强科创人才成就感。在粤港澳深化合作背景下,科创支持环境是吸引人才的第二大优势指标,深圳应实行更开放、积极、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进一步提升科创支持环境优势。为科创人才提供税费减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更优惠政策,建立充分体现科创人才价值的分配机制;外籍科创人才及其团队创办企业享受国民待遇试点,外企可以享受宽领域投资;建立紧缺科创人才清单制度,与国际高端人才认证机构合作,在培训培养、资格认证、后续服务等领域加强合作。

(3)改善社会保障环境,提升科创人才获得感。社会保障环境指标在某些年份呈现波动上升,表明社会保障环境短期内受到政策影响较大,应通过完善政策改善社会保障环境。首先,增加人才保障住房供给。深圳生活保障环境因为住房短缺而持续降低,应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及建设人才公寓,提高人才住房保障服务水平。其次,区域文教环境是影响人才去留的重要指标。目前深圳文教环境无法拟合科创人才环境发展趋势,应通过建设优质中小学、放宽入学资格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最后,完善人才医疗保障服务。允许境外资本设立医疗机构,提供国际医疗服务,扩展人才医疗保障内容,开通三甲医院绿色服务通道。

(4)聚焦重要创新资源,建设人才创新平台。当前深圳进入更高水平发展阶段,应深度开放并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将深圳打造成为全球科创人才聚焦地。建设前海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华强北创业大街等重大空间载体,为科创人才在空间布局上创造有利条件;组建国家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聚集高水平科学技术人才;支持大型企业在深圳设立研发、孵化、营销、数据等功能平台,发起成立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强化设立院士驿站及博士后站点,培养基础研发人才及高级专业人才。

4.3 局限与展望

本文研究对象是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重点关注人才环境与科创活动的互动关系,2008年之前的相关统计缺乏类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统计项,这限制了本研究的纵向跨度,不排除在更长的时间维度内对深圳科创人才成长环境变动有新的发现和解释;本文主要以深圳为例,代表性有待扩展。横向来看,未来研究可以收集国内外其它地区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这样可加深对科创活动、科创人才与科创环境之间关系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结论普适性;此外,本研究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的应用验证和优化。

参考文献:

[1] VOGEL, EZRA F.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M].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11:394.

[2] 曾智华.经济特区和产业集群如何引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J].新金融,2011(5):15-21.

[3] 司江伟,陈晶晶.“五位一体”人才发展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2):27-30,57.

[4] 周方涛.区域科技创业人才生态系统构建及SEM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86-90.

[5] 王志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刍议[J].前沿,2011(8):198-200.

[6] LEWIN K.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selected theoretical papers[M].New York: Harper and Brother Publishers, 1951:239.

[7] GLAESER E L, HENDERSON V, INMAN R P.The future of urban research: nonmarket interactions[R].Brookings-Wharton Papers on Urban Affairs: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2000.

[8] 郭跃进,朱平利.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8):130-134.

[9] 李良成,杨国栋.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 24-27.

[10] 王雅荣,易娜.基于综合指数法的呼包鄂三市人才环境比较[J].西北人口,2015(1):79-84.

[11] 梁文群,郝时尧,牛冲槐.我国区域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评价与比较[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9):147-151.

[12] 顾然,商华.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人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5):289-294.

[13] 杜小军.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人才环境竞争力差异评价[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0(6):60-64.

[14] 高向东,余运江,朱蓓倩,等.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人才环境研究[R].上海经济发展报告,2016.

[15] 商华,邱赵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7(11): 137-146.

[16] 李良成,杨国栋.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19):130-135.

[17] 陈书洁,李雨明.我国区域科技人才国际化创新环境评价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11):139-146.

[18] 高子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上海市人才吸引力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2):5-9.

[19] 张樨樨,韩秀元.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94-105.

[20] 何立华,杨崇琪.人才环境及其影响因素——来自武汉的数据[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4(1): 17-23.

[21] 陈鹏,张吉军.创新人才成长环境影响因子排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1):49-52.

[22] 王见敏,康峻珲,王杰.基于AHP模型的人才发展环境评价分析——以贵州省为例[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9(1):103-110.

[23] 陈怡安.我国人才创新创业环境测算与评价——基于31个省份的实证[J].经济体制改革, 2015(5):29-35.

[24] 周学军,郑雅雯.江西省科技人才社会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67.

[25] 郝金磊,韩静.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环境评价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7-43.

[26] 周文鹏,王志玲,蓝洁.城市科技创新人才指数研究——基于青岛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经济, 2017(5):91-95.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