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企业何以提高创新绩效
——基于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联动视角的QCA方法

陈寒松,牟筱笛,贾竣云

(山东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以150个创业企业为样本,基于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探究经验学习、认知学习、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及机制。研究发现,存在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等4条创新绩效产出关键路径;相较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在关键路径中更容易提高创新绩效;利用QCA方法证实了影响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替代性。结论丰富了创新绩效产出内部机制,可为创业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绩效;商业模式创新;创业学习;创业企业;QCA方法

How Improve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A QCA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llaborative Linkage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hen Hansong,Mu Xiaodi,Jia Junyu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 250014,China)

AbstractA convenience sample of 150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nd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using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of fuzzy sets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fsQCA)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path and mechanism of experience learning,cognitive learning,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and efficiency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are four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utput such as novel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Compared with efficient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innovativ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is easier to impro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By using the QCA method,the research confirm the group that affects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tartups substitution among elements in the configuration.The conclusion has enriched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utput and provided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entrepreneurial enterprises to impro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Key Words:Innovation Performance;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Learning;Entrepreneurial Firm;QCA Method

收稿日期:2019-12-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2101,7170208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专项项目(18VJ085)

作者简介:陈寒松(1964-),男,山东临朐人,博士,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中小企业成长、管理创新等;牟筱笛(1996-),女,山东潍坊人,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与商业模式;贾竣云(1994-),女,山东临淄人,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业管理与商业模式。

DOI10.6049/kjjbydc.201909084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06-0019-08

0 引言

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快速发展,以及数字赋能时代的到来,为创业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企业为持续保持竞争力必须不断创新[1]。同时,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使企业不得不通过持续创新应对环境不确定性。那么,企业如何提高创新绩效?在相对稳定环境下,战略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基石,而在VUCA时代,商业模式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提高创新绩效的主要途径。然而,对于创业企业,即具有获得规模能力但相对年轻的组织而言,更容易受到不确定性和资源约束等限制,需通过不断学习克服新创弱性,改善资源构建状态[2],提升管理认识和创新水平[3],进而提高创新绩效。而在现实中,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往往共同促进企业创新。那么,在创业企业提高创新绩效过程中,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协同作用?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为创业企业提高创新绩效提供借鉴。

为剖析创业企业创新绩效作用机制,学者们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对于创新绩效的研究主要基于不同理论视角,如从创业导向、制度理论、创业投资、利益相关者、学习等视角诠释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4-7]。其中,从学习视角,于晓宇和蔡莉[8]对失败学习行为与创业企业创新绩效间作用机制进行剖析,指出创业企业可从失败中学习并提高其创新绩效。而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大部分研究者聚焦解析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9-11],对企业创新绩效关注不够。文献梳理发现,尽管研究者在探究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于创业学习、商业模式创新视角的研究,多关注各要素对创新绩效的净效应,忽视了多种因素对创新绩效的共同作用[12]。此外,已有研究过于关注中介和调节效应的解释,而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缺乏深入探究。

因此,本研究从组态视角,运用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基于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认知学习、经验学习、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4个前因变量组成的不同组态与创新绩效间关系,诠释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试图诠释以下问题:创业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有哪些?不同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间有何联系?

1 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创新强烈冲击着组织流程,因而商业模式创新会影响组织流程变革[12],进而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创业企业日益受到环境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和资源匮乏等问题影响[13],其创新绩效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已有创新绩效研究主要从以下视角展开:基于创业导向视角,剖析创业导向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14];基于投资视角,剖析创业投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5];基于制度理论视角,探究创业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6];基于学习视角,诠释失败学习行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7]等。据调查,随着年龄增长,企业创新能力呈递减趋势[15],相对年轻的创业企业具有更大创新潜力,但需通过创业学习获取知识,通过不断试错、持续积累获取创新绩效。同时,有学者检验了不同类型商业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12,16]。可见,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均可影响创业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然而,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也具有一定关系。具体地,创业学习是商业模式成功创新的必要条件[12],基于效果推理理论,研究发现创业学习促进企业识别机会,并在战略实验与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间发挥中介作用[17]

创新是一个多要素互动过程,现有研究多关注影响创新绩效产出的净效应,而忽视影响创业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多重并发因素和机制。李培楠等[18]指出,仅考虑单一要素或变量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并不全面。鉴于此,本研究结合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理论,运用QCA方法,探究两者协同联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其中,创业学习包含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两个维度,商业模式创新包括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即研究4个前因条件如何联动影响创新绩效。

1.1 创业学习

创业学习是创业者掌握相关知识的重要渠道[19],能帮助企业更好地抓住和利用机会。通过创业学习,创业者可以不断获取新知识,并结合已有知识,应用于实践,进而影响创业活动[20],创业学习贯穿于创业企业成长全过程。

创业企业可通过创业学习迅速获取创新创业知识,建立正确认知模型和认知框架[21],从而克服外部环境带来的不确定性及市场新进入者劣势[2,14],迅速捕捉和利用商业机会,提高资源利用率[9],实现迭代创新,进而提升创新绩效[21]。具体而言,基于探索式学习和利用式学习角度,有研究表明,创业学习对创新绩效有积极作用[22];从失败学习视角,有研究认为,创业企业对失败创业行为的学习也会提高新知识利用率,避免再次犯错,从而提升创新绩效[8]。现有研究往往直接运用组织学习理论,但在创业企业中,创业者是企业的主要决策者,创业学习多为创业者及其团队的学习。因此,本研究将创业学习分为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2,13]

(1)经验学习。经验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即创业者将自身积累的管理经验、创业经验等转化为知识的过程[23]。创业企业通过经验学习,快速了解市场行情和行业趋势,规避潜在风险,从而使创业企业在短期内克服劣势,通过知识存量的不断累积,增强企业识别资源和创新的能力[24],从而整合现有资源。因此,创业企业的经验学习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创新绩效产出。

(2)认知学习。认知学习也称为观察学习,是创业者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创业行为[25]。由于创业企业面临外部市场高度不确定性以及前期经验匮乏,认知学习成为创业者学习的主要内容[26]。通过多元化的认知学习,创业者可将获取的外部知识与已有认知图式联系起来,不断积累和更新知识,从而提高企业决策正确度和准确率,实时调整多变市场环境战略,最终提升创新绩效[7]

1.2 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是设计构建价值创造、价值传递和价值捕捉的机制[27]。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改变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逻辑,为企业注入新的资源优势和创新优势,从而更新企业内部价值创造机制,推动产品和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创新绩效产出。因此,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创新绩效[12]。由于效率性和新颖性反映了企业家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创造价值的基本选择[28],Amit & Zott[9]将商业模式分为效率型商业模式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并将商业模式创新划分为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

(1)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强调通过创新实现信息共享,增强交易稳定性,并提高交易效率。因此,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以提高信息准确性、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为目的[9,29],而有效的市场信息可以降低直接和间接交易成本,提高交易处置效率,减少创新成本,从而有利于创新活动开展[30],增加创新绩效产出。

(2)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是交易机制的创新[23],以新的方式实现经济交换[9]。因此,创业企业在创新时会整合各种要素,接收诸多外界信息,接触更多潜在客户,从而拥有更丰富的资源并开拓已有市场,为利益相关者和企业获得更大价值及创新绩效[29]。同时,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也可以实现产品和服务创新,创造和扩展新的市场空间,提升创新绩效。

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本文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框架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数据收集

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回收率,研究成员对调研团队对象进行筛选,以保证调研对象为创业团队核心人员,最终将调研对象确定为本校工商管理学院的MBA学员和省内各地创业园区企业,地区涵盖山东省的济南、青岛、潍坊等6个地级市,创业者所在行业涉及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受访对象均为各企业创始人或创业团队成员。发出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68.18%,样本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2.2 研究方法选择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简称QCA)是一种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传统定量研究专注于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关系,忽略变量间共线性问题,而QCA弥补了定量分析的不足,能够解释自变量之间的复杂因果关系[31]。QCA实质是基于变量间集合(组态)关系,采取整体和系统分析思路,考察到达因变量的多条等效路径。由于本研究中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存在一定共线性关系[32],且样本数目可达到2n个,因此适用定性比较分方法。

表1 样本特征

创业企业特征测量项目样本量百分比(%)创业者性别男11073.3女4026.61年2818.71-3年3825.3创业年限3-5年3523.35-10年2818.710年以上2114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是7248否785210人以下5838.710-50人4630.7团队规模50-100人1711.3100-500人1912.7500人以上106.7

本研究具体采用QCA中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可使用[0](不隶属)与[1](完全隶属)间变化的值。模糊集可以有效解决矛盾组态问题,使得变量都是“有效的”[26]

2.3 构念测量与赋值

本研究主要采用创业学习、商业模式创新和创新绩效3个构念,将创业学习、商业模式创新作为条件变量,将创新绩效作为结果变量,主要通过Likert5点量表获取。为确保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变量测量参考已有成熟量表。

(1)经验学习。借鉴Holcomb等[20,25,31,34]的量表,将经验学习确定为6个相关指标,分别为“我们在创业过程中注重积累各种经验”、“我们经常总结已发生的创业行为”、“我们会不断反思先前的失败行为”、“我们认为积累和利用经验对于创业者及企业帮助很大”、“我们认为大部分经验来自于不断重复某些行为”、“我们觉得失败行为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从中吸取教训”。其中,本研究将“1”作为完全不隶属值,将“5”作为完全隶属值。

(2)认知学习。借鉴Chandler 等[33]的量表,将认知学习确定为5个相关指标,分别为“我们会经常与行业中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我们会非常关注同行业中标杆企业的行为”、“我们会经常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以获取有价值的创业信息”、“我们会经常参与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创业讨论会”、“我们认为观测他人行为(包括失败行为)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其中,本研究将“1”作为完全不隶属值,将“5”作为完全隶属值。

(3)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借鉴Amit&Zott[9]的商业模式创新量表,将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确定为13个相关指标,分别为“我们的商业模式能降低合作者的库存成本”、“我们的商业模式使交易活动变得简单”、“我们的商业模式能最大限度避免在交易过程中出现错误”、“我们商业模式的参与者之间实行信息共享”、“我们的模式适用性强,大小数目的交易活动均可处理”、“我们的模式能使公司管理者和其他参与者作出明智决策”、“我们的交易活动非常透明”、“我们的商业模式能减少营销、销售、沟通等方面的交易成本”、“我们的商业模式使公司能接触更大范围的产品、服务、信息及合作伙伴”、“我们的商业模式能快速地聚集需求”、“我们的商业模式能加快交易速度”、“我们会把信息提供给参与者以减少信息不对称”、“总的来说,我们的商业模式能实现高交易效率”。其中,本研究将“1”作为完全不隶属值,将“5”作为完全隶属值。

(4)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借鉴Amit&Zott[9]的商业模式创新量表,将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确定为11个相关指标,分别为“我们的商业模式提供产品、信息和服务的全新组合”、“与以前相比,我们的商业模式加入了新的参与者”、“我们采用新颖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商业模式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我们商业模式中的参与者或产品前所未有的多样化且数量多”、“我们的商业模式以新颖的方式连接参与者与交易活动”、“我们商业模式的某些方面获得过专利”、“我们商业模式的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商业秘密或专利”、“我们不断地创新商业模式”、“其它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有潜力超越我们的商业模式”、“我们可以从除以上所涉及的其它重要方面来创新我们的商业模式”、“总的来说,我们的商业模式是新颖的”。其中,本研究将“1”作为完全不隶属值,将“5”作为完全隶属值。

(5)创新绩效。本研究的创新绩效主要关注于新产品产出,参考Fang[36]的成熟量表,将创新绩效确定为10个相关指标,分别为“我们的新产品对于行业而言十分新颖”、“我们提供的新产品理念对于行业内已有创意是一种挑战”、“我们为行业提供了许多新的创意和借鉴”、“我们提供的新产品十分有趣”、“我们提供的新产品具有创造性”、“我们有能力在其它产品上提供更多创意”、“我们推广新产品的速度快于我们的时间标准”、“我们推广新产品的速度快于行业标准”、“我们推广新产品的速度快于我们的预期”、“我们推广新产品的时间比我们计划完成时间提前”。其中,本研究将“1”作为完全不隶属值,将“5”作为完全隶属值。

2.4 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2.0对量表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首先,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创业学习的KMO统计量为0.925,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9%,因子载荷均在0.6以上;商业模式创新的KMO统计量为0.92,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3.12%,因子载荷均在0.5以上;创新绩效的KMO统计量为0.921,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3.99%,因子载荷均在0.75以上。说明3个变量都具有较好的效度。随后,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克朗巴哈系数均在0.8以上,均有很好的信度。综上,量表通过信效度检验。表3为各变量之间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矩阵。

2.5 变量校准

模糊集可表示案例在“完全隶属”与“完全不隶属”间的隶属程度,因此可以视为一个连续变量。由于数据由Likert5点量表测量,所以本研究用“5”表示“完全隶属于某一集合的成员”,由于问卷数据分布具有集聚性特点,因此无法用“3”进行分界,而是用问卷实际数据平均值作为完全隶属与完全不隶属分界线,即锚点用“1”表示“完全不隶属于某集合的成员”。因此,通过3个阈值设定,然后运用fsQCA3.0对数据进行校准,将其值转化为0-1隶属值,并以创新绩效为结果变量。本研究相关构念赋值标准如表4所示。

3 数据分析结果

3.1 单项前因变量必要性与充分性分析

运用fsQCA对各个前因变量是否为结果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进行检验。为了保证实验严谨性,将必要条件设为0.90,由表5可知,前因变量对结果变量(创新绩效)不构成充分必要条件。从必要性视角看,需分析各个前因单项变量是否对创新绩效构成必要条件,结果显示,只有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构成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从充分性视角看,需分析各个前因单项变量是否对创新绩效构成充分条件,结果显示,没有充分性大于0.90的前因变量。

3.2 创新绩效前因条件组态

对单项前因变量的必要性和充分性分析表明,单项前因变量对创新绩效解释力度较弱,为获得创新绩效的前因变量组合,本研究将4个前因条件纳入fsQCA3.0,根据fsQCA3.0处理结果,分析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提升的有效路径。

运用fsQCA 3.0对150个案例校准后的结果进行处理,结果显示了复杂解和简约解,在对各个前因变量进行理论分析后,得到中间解。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总体一致性为0.861 217,大于0.8的阈值,覆盖率为0.910 176。研究发现,存在4条不同的创业企业达到创新绩效的路径,即A1、A2、A3、A4

表2 信效度分析结果

构念维度题项负载Cronbach Alpha构念维度题项负载Cronbach Alpha创业学习EL经验学习ELEL10.7920.887商业模式创新IBM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EIBMEIBM10.541EL20.814EIBM20.620EL30.777EIBM30.599EL40.789EIBM40.7680.916EL50.602EIBM50.654EL60.754EIBM60.732认知学习CLCL10.6960.869EIBM70.560CL20.798EIBM80.667CL30.711EIBM90.700CL40.778EIBM100.705CL50.755EIBM110.652创新绩效CP创新绩效CPCP10.7900.937EIBM120.679CP20.818EIBM130.668CP30.81新颖型商业模式NIBMNIBM10.542CP40.794NIBM20.619CP50.841NIBM30.599CP60.804NIBM40.610CP70.802NIBM50.5940.909CP80.773NIBM60.727CP90.802NIBM70.777CP100.806NIBM80.722NIBM90.724NIBM100.640NIBM110.691

表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矩阵

变量均值标准差12345经验学习4.107 70.712 11.000 0认知学习3.9280.797 00.674 3∗∗∗1.000 0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3.921 30.808 60.737 4∗∗∗0.700 0∗∗∗1.000 0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3.706 60.712 90.505 3∗∗∗0.574 1∗∗∗0.544 3∗∗∗1.000 0创新绩效3.618 60.819 20.455 1∗∗∗0.547 2∗∗∗0.484 0∗∗∗0.783 1∗∗∗1.000 0

注:***表示在 0.01的水平上显著

表4 赋值标准总结

构念阈值完全不隶属成员分界线完全隶属成员经验学习14.15认知学习13.95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13.95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13.75创新绩效13.65

表5 条件变量必要性与充分性检验结果

前因条件创新绩效(CP)前因条件充分性一致率 (Consistency)前因条件必要性覆盖率(Coverage)EL0.798 9110.866 801CL0.834 6390.869 164EBMI0.822 2620.857 345INBM0.899 3050.902 494

表6结果表明,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共同产生创新绩效的路径有4条:非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EBMI*NBMI)、经验学习*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EL*NBMI)、认知学习*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CL*EBMI)、经验学习*认知学习*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EL*CL*EBMI)。

(1)~EBMI*NBMI。组态1表示效率型商业模式不存在,新颖型商业模式存在时可以促进创新绩效产出。当创业企业选用新颖型商业模式进行创新时,会强调交易机制的创新[35],将以新的方式实现经济交换[9]。因此,新颖性商业模式创新可为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创造更大价值和绩效,并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实现创新绩效产出。

(2)EL*NBMI。组态2表示经验学习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促进创业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经验学习使企业根据自身经验,不断试错,因此更能准确把握市场痛点。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更偏向于机制创新,即对已有交易机制和用户体验等进行创新,因此当创业企业根据自身经验并选择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时,可以避免一定创新风险,此时企业会趋向产品和顾客价值的创新,即经验学习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联动,能促进创业企业创新绩效产出。

表6 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组态

前因条件组态A1A2A3A4经验学习(EL)••认知学习(CL)●●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EIBM)●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NIBM)●●●Raw Coverage0.467 5570.817 988 0.819 052 0.774 377 Unique Coverage0.024 937 90.019 501 0.021 746 6 0.026 474 4 Consistency0.927 55 0.928 370.940 5540.888 768Overall Solution Coverage0.910 176Overall Solution Consistency0.861 217

注:“⊗”表示核心因果性条件缺失,“●”表示核心因果性条件存在,“•”表示边缘因果条件存在

(3)CL*NBMI。组态3表示认知学习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促进创业企业创新绩效产出。认知学习会促使创业企业向标杆企业学习,提高自身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可促进产品迭代,打破原有模型。因此,当企业借鉴模仿行业领军企业行为时,可快速抓住市场机会,并通过交易机制和价值创新,即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提高创新绩效。即认知学习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协同联动可以提高创业企业创新绩效。

(4)EL*CL*EBMI。组态4表示经验学习、认知学习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促进创新绩效产出。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以提升价值链和降低交易成本为主要目标,由于企业价值链和交易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而创业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成熟企业价值链对其不一定适用,因此创业者在自身经验基础上,依据企业实际创新价值链,降低成本,提高创新绩效。因而,只有同时具备认知学习和经验学习,才能促使企业推出新产品,产生创新绩效。即创业学习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协同联动可以提高创业企业创新绩效。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为探究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整合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本研究采用fsQCA 3.0对150家创业企业样本数据进行分析,从系统组态视角出发,探讨经验学习、认知学习、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通过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研究发现实现创新绩效的4条关键路径。由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强调企业机制和价值创新,通过促进产品和服务更新,产出创新绩效,形成了路径A1,即非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EBMI*NBMI);创业者根据自身积累的创业、管理等经验,能帮助企业避免不必要的市场雷区,从而抓住市场痛点,进行价值链和交易机制创新,进而提高创新绩效,形成路径A2,即经验学习*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EL*NBMI);对于路径A3,即认知学习*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CL*NBMI),由于创业者观察模仿他人创业行为和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具有客观性,因此更有助于准确抓住市场机会,对产品和模式进行创新,提高创新绩效;而路径A4,即经验学习*认知学习*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EL*CL*EBMI),是创业者吸取已有经验,通过与理论认知相结合,形成创业者决策认知图式,推动创业者从成本角度进行价值创造和价值链创新,为创新绩效产出提供资金支持。由此可见,4条路径之间有所差异:路径A1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创新绩效,强调企业机制和价值链创新,而路径A2、A3、A4是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联动产生创新绩效。其中,路径A2强调在自身经验基础上进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而创业者经验具有独特性,因此,该路径具有情境性和个人特性;路径A3是通过认知学习(如观察他人、文献积累等)以及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提高创新绩效,认知学习所识别知识具有一定客观性,因此该路径强调客观学习的主观实践过程;路径A4突出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从减少成本、提供资金角度进行创新,而路径A1、A2、A3强调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即通过对产品和交易机制创新,进而找到适合本企业的独特价值链。

(2)相较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在各路径中更容易提高创新绩效。在路径A1中,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可直接促进创新绩效产出,且对创新绩效的必要性高达0.9以上,因此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是创新绩效产出的重要构念。同时,新颖型商业模式整合程度更加灵活,仅需具备创业学习的一种方式,既可与经验学习联动,也可与认知学习联动,产出创新绩效。

(3)研究发现了影响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的组态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替代性。对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而言,创业学习的两个维度在解释创业企业创新绩效时存在替代作用,即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在促进创新绩效产出中起完全替代作用。这是因为,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本身注重交易机制和价值创造的创新,是创新绩效产出的关键,因此无论是与经验学习互动还是与认知学习互动,均会对产品创新产生影响,进而促进绩效产出。

4.2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4.2.1 理论贡献

(1)研究发现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各维度相互作用能提高创新绩效。已有文献大多探讨学习和商业模式对创业绩效产出的净效应,忽略了前因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而言,基于整体角度,马蓝[37]研究了创业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胡保亮[38]将商业模式分为新颖型商业模式和效率型商业模式,研究其对双元创新的影响。而本研究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发现了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协同联动作用,弥补了已有文献不足,丰富了创业企业创新绩效相关研究。

(2)研究揭示了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间的互动机制。运用QCA方法研究揭示了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协同联动,即经验学习、认知学习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可产生互动。同时,探讨了各要素之间的替代作用,发现在提高创新绩效时,对选择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而言,经验学习与认知学习具有相互替代性。

(3)在研究方法上,不同于传统回归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即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创新绩效通常受诸多因素影响,但已有研究多关注单要素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净效应,忽视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本研究选择QCA方法,基于组态视角,探究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弥补了传统实证研究方法不足。

4.2.2 管理启示

(1)创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商业模式选择不同类型的创业学习提升创新绩效。当企业选择新颖型商业模式时,可与认知学习或经验学习结合进行模式创新,对交易机制和价值进行创新;当企业选择效率型商业模式时,需要将经验学习和认知学习结合进行创新,研发企业独有的价值生产链。

(2)对创业企业而言,选择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创新绩效更具有促进作用。在竞争性强的行业中,创业企业需要不断更新产品以保持竞争优势,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是创新绩效产生的关键路径和必要条件,因此在竞争更激烈的行业中,创业企业应首选新颖型商业模式,为创新绩效产出奠定基础。

(3)创业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路径提升创新绩效。就4条路径来看,其中有3条路径均是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联动的结果,从占比程度来说,两者匹配更容易产出创新绩效,因此创业企业应该选择路径A2、A3、A4,根据创业学习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在新颖型商业模式前提下,对于具有经验积累的创业者来说,如连续创业者等,选择路径A2更易提高创新绩效;对于具有认知积累的创业企业而言,如观察标杆企业、阅读书籍等,应选择路径A3。在效率型商业模式前提下,选择路径A4是创业企业的最优选择。

4.3 局限与未来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①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只采用了4个前因变量,将来可考虑更为复杂的内部机制,增加前因变量,丰富理论模型;②本研究未聚焦于某一具体行业,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类型及影响因素可能不同,未来可研究某一具体行业的创业学习和商业模式创新协同联动对创新绩效的影响;③本研究关注创业学习、商业模式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未来可对其它影响因素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开展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彭正银,黄晓芬,隋杰跨.组织联结网络、信息治理能力与创新绩效[J].南开管理评论, 2019,22(4):187-198.

[2] 蔡莉,单标安,周立媛.新创企业市场导向对绩效的影响——资源整合的中介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10,27(11):77-85.

[3] 林琳,陈万明.互联网情境下创业企业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18,35(3):110-116.

[4] LI J,XIA J,ZAJAC J.On the duality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akeholder influence on firm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8,39(1):193-216.

[5] ZHAI Y,SUN W,TSAI S,et al.An empirical study on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absorptive capacity,and SME′s innovation[J].Sustainability,2018,10(2):1-14.

[6] 王兰芳,胡悦.创业投资促进了创新绩效吗——基于中国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金融研究,2017,38(1):177-190.

[7] 高辉,邹国庆.制度理论与高阶理论整合视角下创业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2):69-76.

[8] 于晓宇,蔡莉.失败学习行为、战略决策与创业企业创新绩效[J].管理科学学报,2013,16(12):37-56.

[9] ZOTT C,AMIT R.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2):181-199.

[10] KIM S K,MIN S.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performance:when does adding a new business model benefit an incumbent[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15,9(1):34-57.

[11] 黄昊,王国红,邢蕊,等.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匹配对能力追赶绩效的影响——基于增材制造企业的多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34(5):116-130.

[12] FOSS N J.SAEBI T.Fifteen years of research on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how far have we come,and where should we go[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7,43(1):200-227.

[13] COPE J.Toward a dynamic learning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4):373-397.

[14] 林琳,陈万明.创业导向、双元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37(2):63-70.

[15] BALASUBRAMANIAN N,LEE J.Firm age and innovation[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08,17(5):1019-1047.

[16] 陈寒松,王智晨.基于创业学习的商业模式设计——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基于创业学习的商业模式设计[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7,10(6):568-582.

[17] 林琳,陈万明.战略试验、创业学习与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35(3):95-100.

[18] 李培楠,赵兰香,万劲波.创新要素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32(4):604-612.

[19] 蔡莉,单标安.创业学习研究回顾与整合框架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34(5):2-8.

[20] PETKOVA A P.A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from performance errors[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2009,5(4):345-367.

[21] RAE D.Entrepreneurial learning: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echnology-based enterprise [J].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06,18(1):39-56.

[22] 黄艳,陶秋燕,孟猛猛.社会网络、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的创新绩效[J].技术经济,2017(10):31-37.

[23] POLITIS D.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a conceptual framework[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4):399-424.

[24] 葛宝山,王浩宇.资源整合、创业学习与创新研究[J].南方经济,2017,35(3):57-70.

[25] HOLCOMB T R,IRELAND R D,HOLMES R M,et al.Architecture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exploring the link among heuristics,knowledge,and action[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1):167-192.

[26] WANG G,NETEMYER R G.The effects of job autonomy,customer demandingness and trait competitiveness on salesperson learning,self-efficacy,and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2,30(3):217-228.

[27] TEECE D J.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13):1319-1350.

[28] MILLER D.Configurations revisited[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17(7):505-512.

[29] 刘刚,王丹,李佳.高管团队异质性、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绩效[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38(4):105-114.

[30] AMIT R,ZOTT C.Value creation in e-busines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7):493-520.

[31] 杜运周,贾良定.组态视角与定性比较分析(QCA):管理学研究的一条新道路[J].管理世界,2017,33(6):155-167.

[32] 程建青,罗瑾琏,杜运周,等.制度环境与心理认知何时激活创业——一个基于QCA方法的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9,40(2):114-131.

[33] CHANDLER G N,LYON D W.Involvement in knowledge-acquisition activities by venture team member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33(3):571-592.

[34] LUMPKIN G T,LICHTENSTEIN B B.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in the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proces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5,29(4):451-472.

[35] 唐宁玉,张凯丽.包容性领导研究述评与展望[J].管理学报,2015,12(6):932-938.

[36] FANG E.Customer participation and the trade-off between new product innovativeness and speed to market[J].Journal of Marketing,2008,72(4):90-104.

[37] 马蓝.新创企业创业拼凑、创业学习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9,41(5):1-13.

[38] 胡保亮.商业模式、创新双元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5,36(11):29-36.

(责任编辑:陈 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