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拼凑:起源、研究脉络与理论框架

黄 艳1,陶秋燕1,2,高腾飞2

(1.北京联合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100101;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

摘 要:资源拼凑是企业将手头资源进行组合应对新问题、利用新机会,以化解制度和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作为创业研究的新兴领域,资源拼凑正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总结资源拼凑起源和概念内涵,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科学知识图谱,对1972-2018年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围绕资源拼凑重要主题和前沿热点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并讨论未来研究方向及中国情景下的本土研究主题。研究结论有助于国内学者拓展资源拼凑研究整体性视角,促进国内资源拼凑研究与国际前沿接轨。

关键词:资源拼凑;研究脉络;理论框架;中国情景

Resource Bricolage:Origin,Research Context and Theoretical Framework

Huang Yan1,Tao Qiuyan1,2,Gao Tengfei2

(1.Management School,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101,China;2.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Resource bricolage is a powerful way for enterprises to combine the resources at hand to deal with new 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and is a powerful way for enterprises to resolve institutional and resource constraints. As an emerging field of entrepreneurial research, resource bricolage is becoming a hot topic for schol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origins and conceptual connotations of resources,and systematically sort out Chinese and English literature from 1972 to 2018 using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map. This paper furth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around the important topics and frontier hotspots of resource bricolage,and discusse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local research topics in the Chinese context. This paper will build a holistic perspective for resource research for domestic scholars,and promote domestic resource research connect with international frontiers.

Key Words:Resource Bricolage; Research Context; Theoretical Framework; Chinese Scenario

收稿日期:2019-09-09

基金项目:北京市属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IDHT201805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6YJA630080)

作者简介:黄艳(1976-),女,贵州思南人,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陶秋燕(1965-),女,湖北应城人,博士,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网络与成长、创新管理;高腾飞(1990-),男,山东临沂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903078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03-0151-10

0 引言

自从Levi-Strauss 于1967年提出拼凑概念以来,拼凑在社会心理学、创新管理、创业研究等领域引发了广泛的研究热潮,在组织管理领域也得到较多关注[1]。资源拼凑被定义为人们利用手头各种资源通过重新组合以应对存在的问题和利用潜在机会[2],它侧重于利用现有被低估或废弃的资源解决问题,且这些资源通常是免费或廉价的[3]。资源拼凑被视为是新创企业化解制度和资源约束的重要途径。虽然资源拼凑研究文献逐年增多,但仍处于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偏多、实证研究开始起步阶段。尤其是国内关于资源拼凑的研究较少,对资源拼凑研究重点及前沿发展缺乏统一、清晰的认识,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亟需深入探讨。

文献研究是促进理论发展的基础工作。本文对资源拼凑领域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既有助于拓展国内学者资源拼凑研究全局性视角,又能加快国内资源拼凑研究进展,更能推动国内研究与国际前沿接轨。本文通过宏观回顾资源拼凑研究历程,系统梳理资源拼凑研究代表性文献,旨在回答以下4个问题:什么是资源拼凑?学者们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并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在哪里?如何开展中国情景下的本土研究?

本文首先描述资源拼凑起源、概念与内涵,利用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分析资源拼凑研究脉络,为后续文献分析奠定基础。然后,选择1972-2018年资源拼凑研究代表性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构建整合式分析框架。最后,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并重点讨论中国情景下资源拼凑的可能研究方向。

1 资源拼凑起源、概念与内涵

1.1 资源拼凑起源

资源拼凑(bricolage)最早由法国人类学家Lévi-Strauss[1]在1967年的专著《野性思维》中提出。资源拼凑是一种建构主义思维方式,意指人们在处理问题时不断重新发现事物的内在属性,充分挖掘其内在价值。拼凑描述的是人类在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方式,即利用现有可利用资源完成任务。Baker & Aldrich[4]将拼凑概念引入创业领域,认为资源拼凑是创业者克服资源约束的一种重要策略;Baker & Nelson[5]对29家创业企业进行案例研究,进一步界定了资源拼凑在创业领域的概念,认为其是“凑合整合利用手头资源解决新问题和开发新机会的过程”。

1.2 资源拼凑概念与内涵

1967年,Lévi-Strauss[1]将人在环境影响下表现出来的“利用手头一切可利用资源完成任务”的行为方式定义为拼凑,指出资源拼凑将对已有资源的用途重新进行解构、认识和整合,从而创造出新使用规则或用途组合。然后,学者们纷纷从哲学理论视角、组织社会视角、创业视角等方面对拼凑进行了概念演绎和界定,见表1。

表1 拼凑概念演进过程

学者(年份)理论视角 概念内涵界定 Lévi-Strauss(1967)文化人类学拼凑是“利用手头一切可利用资源完成任务”,是对现有资源的重新解构、认识和整合,以创造新规则Jacques Derrida(1981)哲学拼凑是一种对资源用途进行解构和整合的解构主义Weick(1993)组织社会学拼凑行为与即兴创造相伴而生,强调组织计划与执行紧密相连,拼凑是组织面对意外事件而立即采取行动的一种方案Kallinikos(1998)动态资源基础观拼凑是一种资源创新方式Garud & Karnoe(2003)技术创业拼凑重在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建立资源组合应对新挑战和机遇Loarne(2005)行为心理学理论拼凑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资源整合、任务识别、提出解决方案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Ted Baker & Reed Nelson(2005)创业管理凑合着整合利用手头现有资源解决新问题或开发新机会的过程Duymedjian & Rüling(2010)组织理论拼凑与组织情境紧密相关,是对组织情景的新配置

Jacques Derrida[6]从哲学理论视角对拼凑概念进行界定,认为拼凑是一种解构主义,是一种对资源用途进行解构和整合的行为,是创新战略;Weick[7]从组织社会学理论视角,解析拼凑行为与即兴创造相伴而生,强调组织计划与执行紧密相连,拼凑是组织面对意外事件而立即采取行动的一种方案;Garud & Karnoe[8]从技术创业和创业管理视角,提出拼凑重在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建立资源组合应对新挑战和机遇;Loarne[9]从行为心理学理论视角,提出拼凑是一个包括资源整合、任务识别、提出解决方案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的动态过程。

Ted Baker & Reed Nelson[5]将拼凑概念引入创业领域,并将拼凑界定为“凑合着整合利用手头现有资源解决新问题或开发新机会的过程”。与资源基础理论不同,资源拼凑不是一种资源依赖,而是从建构主义角度重新识别、整合企业资源,开发出现有资源的新用途,从而有效面对新机会或新挑战。资源拼凑是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有效路径。

1.3 资源拼凑维度

Ted Baker & Reed Nelson[5]提出资源拼凑的3个维度:立即行动(make doing)、现有资源(resource at hand)以及为新目的整合资源(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for new purposes):①立即行动是指创业者主观上会采取一种即兴而作的积极行动,主动抓住潜在机会。拼凑者以合适作为评判标准,不一定追求最优解,强调的是立即行动,且不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②现有资源是指已经存在却被忽视价值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无形资源两种。现有资源包括很多非标准化资源,如废弃资源或闲置资源。例如,小米科技将手机设计和测试等问题置于小米论坛上,由顾客、粉丝进行讨论,通过将这些非标准资源纳入企业运营中,创造了巨大的粉丝经济效应,也推动了产品创新;③为新目的整合资源是指拼凑者根据新市场需求重新识别出资源的非标准化用途,通过重新组合资源以实现对新市场机遇的捕捉。

Di Domenico等[10]进一步解释了立即行动的含义,认为立即行动是创业者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采取的即刻行动,是以新方式重新组合资源的过程。该过程包括3种可能的资源获取途径和资源环境建构路径:一是“无中生有”,即创业者发现新市场机会,通过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满足新市场需求;二是利用他人闲置资源重新进行资源组合;三是发现识别出被他人忽略但却具有潜在价值的资源,挖掘出现有资源的新用途。

Di Domenico等[10]在Ted Baker & Reed Nelson[5]提出的资源拼凑三维度的基础上,又提出两个关键维度:即兴创作(improvisation)和不屈从于约束(a refusal to enact limitations)。在组织管理学中,即兴创作是指组织应对动态复杂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打破原有“先计划再执行”的新模式,是指未经事先约定和仔细规划的行动。即兴创作具有自发性、创新性、时间聚合、资源集中性等特点(Miner,2001)。创业情境下的即兴创作特指创业者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立即采取的适应性和创造性行动。Di Domenico等[10]将“不屈从于约束”定义为创业者通过不断试错、迭代创新等方式反复探索如何打破原有制度、政治和资源环境约束(针对组织架构和业务模式的破坏性创新),从而获得有价值的资源拼凑组合方案。该定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创业者有意识地不断试错以发现拼凑行动的约束边界;二是创业者改变传统思维惯性和行为方式,构建新资源组合。

1.4 资源拼凑过程

学者们围绕着拼凑是如何开展的进行了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Ted Baker & Reed Nelson[5]构建的在资源匮乏环境下新创企业的创业拼凑过程模型。Baker & Nelson[5]通过对29个资源束缚下的新创业企业进行了多年跟踪研究,总结出创业者在面对资源约束情景下的过程模型。该模型总结出创业者面对资源约束,迎接新挑战时能够选择的3条路径:一是通过采用拼凑方式整合现有资源以解决资源约束的束缚;二是通过持续的资源搜索方式获取新资源以应对新挑战;三是采取消极方式,如维持现状、缩减规模、解散企业等方式回避挑战。在创业拼凑路径中,创业者可以采用要素投入、规范制度和吸引新客户3种方法通过“无中生有”突破资源限制。3种方法的相互运用会形成多种打破限制的方式,如通过对资源新用途的整合开发出新市场、将偶发性的创业拼凑固化为创业常规等,最终可能会对新创企业成长产生促进作用,也可能不起作用。他们还识别出创业者成功实现拼凑应具有的5种能力,分别为创造力、即兴创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逆境挫折能力、社会网络和必要的社会技能。

Senyard Julienne[11]进一步对资源拼凑过程进行解析,构建了资源拼凑四阶段过程模型,认为资源拼凑过程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收集资源、组织和管理资源库、资源组合实验、实施资源策略。首先,创业者会有意识地通过家人/朋友、关系网络等渠道收集各种闲置资源,将收集到的各种潜在有用工具、物品、技能和想法等资源,形成一个备用资源库(trove)。然后,将不定期对资源库中资源进行整理、分类、拆分、价值评估、决定保留或舍弃等一系列管理行为,以期能保留当前需要或未来潜在需要的资源;其次,创业者会尝试多次进行资源组合和重新组合实验,以达到资源使用的新目的。资源组合过程包括选择资源、迭代评估和完善想法、决定最终的资源捆绑组合、针对机遇和挑战制定最终资源组合。资源组合行为经常表现为一种即兴创作行为,是一种反复试错、迭代调整的活动。最后,实施可行资源组合方案。

苏芳和毛基业[12]识别出环境剧变环境下中小企业进行拼凑的三阶段过程模型,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和发展机遇3个阶段,分别对企业挑选资源和组合资源两种拼凑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发现,企业在面对环境变化过程中会动态调整其拼凑行为,在不同阶段会挑选和组合不同内外部知识资源和网络资源。另外,他们还总结出在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阶段,企业拼凑行为更多建立在企业以往经验基础上,而在发展机遇阶段,企业拼凑行为呈现出与企业战略匹配的特点,企业开始实施有计划的拼凑活动。

2 资源拼凑研究脉络

2.1 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方法、关键词共现和文献共被引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资源拼凑文献进行收集和整理,将其结果可视化为科学知识图谱,进而更有效地追踪资源拼凑研究起源、发展脉络和未来趋势,为构建资源拼凑领域研究框架提供数据支撑。本研究选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

2.2 分析步骤与数据来源

为对资源拼凑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完整收集和整理,本文分别在Web of Science和CNKI收集英文和中文文献。Citespace软件可分别提供Web of Science和CNKI文献图谱制作和展示,但不能把中英文文献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因此分别进行英文和中文文献图谱制作,然后在分析部分再综合到一起。

英文文献收集步骤为:选取Web of Science(WOS)平台中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社会科学及人文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SH)和新兴渠道引文索引(ESCI)4个数据库作为文献搜索引擎,检索关键词为“bricolage”,检索时间为1972-2018年,最终得到970篇文献。

中文文献收集步骤为:选取中国知网(CNKI)平台中的社会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文献目录,检索主题为“资源拼凑”或“拼凑”或“组拼”或“巧创”,检索时间不限,最终得到发表在2009-2018年的112篇文献。

从发表时间看,英文文献中关于资源拼凑的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1972年,2000年前关于资源拼凑的文献不多,以后才逐渐增加,并在2017年达到最高值138篇,如图1所示。从发表期刊看,总体分布比较分散,发表最多的期刊为《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共发文12篇,占比1.2%。

从发表时间看,中文文献中关于资源拼凑的研究文献最早发表于2009年,2015年前关于资源拼凑的研究文献不多,以后呈快速上升趋势,到2018年达到最高值37篇,如图2所示。从发表期刊看,总体分布比较分散,发表最多的期刊为《管理学报》,共发文7篇,占比6.3%。从期刊影响因子看,刊登资源拼凑最多的5个期刊分别为《管理学报》、《外国经济与管理》、《科学学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企业管理》,前4个均为CSSCI期刊,《企业管理》为北大核心期刊。以上特征显示,学术界对资源拼凑的研究已经获得主流期刊认可。

图1 1968-2018年英文文献发表趋势

图2 2008-2018年中文文献发表趋势

3 研究脉络分析结果

通过扫描主题关键词并对其进行计算和分析,可以系统全面地对资源拼凑研究领域范围内的代表性文献、学者、前沿进展等进行梳理。本文将1972-2018年的英文文献每两年为一个时间切片,选取节点类型为“keyword”,筛选出每个切片内排名前10的关键词形成知识网络,最终得到资源拼凑英文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3。将2009-2018年中文文献按每一年为一个时间切片,选取节点类型为“keyword”,筛选出每个切片内排名前10的关键词形成知识网络,最终得到资源拼凑中文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4。

图3显示了资源拼凑研究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与bricolage有共引关系的关键词主要有:创业者、组织、绩效、管理、创新、公司、愿景、战略、技术等(entrepreneurs、organization、performance、management、innovation、firm、perspective、strategy、technology)。其中,创业者、组织、绩效被引次数较多,说明其是近年来本领域研究热点,并在此研究热点上延伸出多个领域的关注点,如社会创业、创造力、网络、治理、知识管理、演化、效果推理、个性等关键词。

图4显示国内资源拼凑研究关键词及其相互关系。国内学者对bricolage的翻译不同,常见翻译有资源拼凑、创业拼凑、创造性拼凑,其中资源拼凑更被大家广泛认可,出现频率最高为37次。与资源拼凑有共引关系的关键词主要有:新创企业、创业导向、创业学习能力、资源约束、创新绩效等。其中,新创企业、创业导向、创业学习能力、创新绩效被引次数较多,说明其是近年来本领域研究热点。另外,在此研究热点上延伸出多个领域的关注点,如创业学习、企业绩效、双元创新、中小企业、环境动态性、企业成长、创业者、商业模式创新等关键词。

图3 国外资源拼凑研究关键词关系图谱

图4 国内资源拼凑研究关键词关系图谱

图5显示了国外1972-2018年关键词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从1995年开始,资源拼凑研究开始成为关注点,并逐渐向管理、绩效、公司、组织、创业、创新等领域演变。2005年以后,围绕创业企业的资源拼凑研究成为新焦点,并拓展至相关研究领域,如知识管理、技术、愿景、战略等。2017年开始,社会创业开始成为研究焦点。

图6显示了国内2009-2018年关键词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出,2009年国内开始关注拼凑研究,当时将bricolage翻译为创业拼凑,然后逐渐向商业模式创新、创业导向、资源约束、创新资源等领域演变。2016年以后,bricolage主流翻译变为资源拼凑,围绕新创企业的资源拼凑研究成为新焦点,并拓展至相关研究领域,如创业学习、环境动态性、双元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

图7显示了国外资源拼凑文献共引自动聚类效果,其中Modulariy Q=095 05,mean silhouette=0.603 5,二者都大于0.6,说明聚类效果显著,聚类质量较高。被引频次超过20次的有11篇文章,见表3。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是Baker & Nelson(2005)发表在《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期刊上的文章《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引用次数为66次。此篇文章是Baker将资源拼凑概念系统引进创业管理研究领域的文献,自此引发了创业领域关于如何进行资源拼凑的研究热潮。

图5 国外资源拼凑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图6 国内资源拼凑研究关键词时区图谱

图8显示了国内资源拼凑文献共引自动聚类效果。所有文献被引频次都小于10次,说明资源拼凑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尚没有产生经典被引文献。从发文数量看,已经形成了几个研究群体,如中山大学张建琦研究团队(吴亮、刘衡、赵兴庐等)、中山大学祝振铎团队(李非等)、南开大学张玉利团队(王晓文、田新、龙丹等)、江苏大学庄晋财团队(芮正云等)、南开大学张敬伟团队(何一清、崔连广等)、上海大学于晓宇团队(李雅洁、陶向明等)、青海师范大学马蓝、安徽大学李晓翔团队(马竹君等)等。

总结而言,资源拼凑领域研究呈现出研究主题不断丰富、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首先,从时间脉络看,1972-2005年资源拼凑研究处于缓慢兴起阶段。2005年以后,学者们围绕资源拼凑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关注新创企业资源拼凑问题较多;其次,从研究主题看,从政府治理、政策、网络等制度层面到知识、学习、绩效、创新等组织层面,再到创业、社会创业等个体层面,资源拼凑研究范畴不断扩展,研究问题更加具体,应用性研究持续增加;最后,从研究方法看,早期研究主要采取理论分析、扎根方法、案例研究等方法。随着澳大利亚学者Senyard于2009开发了资源拼凑量表,实证研究在此年之后逐渐增多。现有研究呈现出案例研究、实证研究齐头并进的态势。

图7 国外资源拼凑研究共引文献聚类图谱

图8 国内资源拼凑共引文献自动聚类图谱

4 资源拼凑研究理论框架

通过对资源拼凑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分析,从宏观上认识了资源拼凑研究脉络。为从微观层面更加深入地了解资源拼凑研究内容和研究前沿,本文进一步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深入阅读。所选英文文献主要来源于4个方面:①根据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本文选取被引频次大于5的经典文献25篇;②选取资源拼凑聚类下所有前沿文献共50篇;③根据作者共引情况,选取被引频次大于5的作者的代表性文献23篇;④选取国际权威文献,重点聚焦创业和创新领域,如《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Frontiers of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Product Development & Management Association》等,以及管理领域的核心期刊,如《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并适当增加关于资源拼凑方面具有影响力的其它领域,如社会科学期刊,最终选定了29个国际权威期刊,得到文献198篇。在剔除以上重复文献后,最终得到78篇直接针对资源拼凑的代表性文献。所选中文期刊来源于两个方面:①选取知网中的CSSCI期刊57篇;②选取已经毕业的硕博士论文12篇,最终得到中文文献69篇。对选取的78篇外文文献和69篇中文文献进行仔细详读,再对资源拼凑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情景因素和影响结果4个方面进行总结,并进一步构建资源拼凑整合分析框架。

4.1 资源拼凑影响因素

相关学者围绕影响资源拼凑的前置因素展开了一系列研究,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关于资源拼凑驱动因素的文献较少,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扎根方法、案例性探索研究为主,另外也有一些实证研究。本文总结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创业者个体、组织两个层面进行前置变量探索。

4.1.1 个体层面

(1)个体特质。资源拼凑是知识创造的过程,需要创业者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从个人特质角度,创业者对现有资源的认知和警觉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出资源的新用途与新价值,因此资源警觉性高的创业者更容易开展拼凑活动;拥有丰富的先前经验[11]、创业经历和行业知识[12]等人力资本的创业者更倾向于通过资源拼凑实现创业活动。Stenholm & Renko[13]发现,创业者热情会驱使其采取资源拼凑行为。付丙海和谢富纪[14]的案例研究表明,魅力型领导更倾向于带领企业进行资源拼凑以提高效率。

(2)个体能力。从能力特征角度,创业者创业精神如创新性、风险承担性和冒险精神推动创业者通过资源拼凑突破对资源约束的限制[15],创业者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的能力、机会识别能力、创业意识等创业能力[16]有助于帮助创业者识别创业新机会,驱动创造性拼凑行为。但是,创业者同化能力[17],即其通过先前经验进行价值认知的能力则不利于拼凑活动开展。Ted Baker&Reed Nelson[5]对IT软件行业创业者进行了长达2年的跟踪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规模和强度影响创业者拼凑行为;魏瑶和张凤海[18]对我国小型机械加工类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发现,关系网络将为创业者提供拼凑资源,其是激发创业者拼凑行为的重要因素。而且,关系网络对人力和市场资源的拼凑作用更加明显。Miner等研究发现,即兴创造经常伴随着拼凑活动,并且可以有效地促进拼凑行为的开展。

4.1.2 组织层面

(1)组织能力。从组织能力角度,组织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认知柔性、创业导向等均有利于组织开展拼凑活动。例如,Ferneley & Bell[19]对英国2家中小型软件公司进行连续4年的追踪案例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和组织信任正向影响公司资源拼凑,同时拼凑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即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采用。Banerjee & Campbell[16]发现,组织创造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利于资源拼凑,而同化能力不利于资源拼凑。左莉和周建林[20]按照认知-行为-绩效理论范式,构建了认知柔性、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实证模型,发现组织认知柔性,即认知处理策略与环境中新颖和意外情况相适应的能力对创业拼凑有正向影响;创业导向是企业进入新业务领域所采取的具有创新、提前行动、勇于承担风险的一种战略决策观念和模式,它有助于企业保持对新事物、新知识、新机会的敏感性,构建开放、容忍失败的企业环境,能够促进企业创业拼凑活动开展[21]

(2)组织氛围。资源拼凑是一种将创造性资源重组活动,组织内部氛围对员工是否采取资源拼凑行为具有重要影响。Ferneley等[19]研究发现,组织培育的信任文化可以激励员工开展资源拼凑行为。赵兴庐和张建琦[12]探索了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对企业实施资源拼凑的影响,发现参与式决策企业更能为资源拼凑提供更多实践经验和知识,有利于企业资源拼凑行为。部门间关联程度越高,企业越有机会实现跨职能部门资源重组,从而越易于发现资源的新价值。企业对失败容忍度越高,员工们越有机会进行试错,并找到可行的解决方案。组织学习氛围越浓厚,越能激发员工的资源拼凑行动。陈格和古家军[22]发现,组织创新激励、组织支持、外在导向等创业气氛的建立更有利于提高资源拼凑绩效。

(3)组织外环境。从组织外环境角度(Desa等,2012)对社会组织资源调动过程(资源优化与资源拼凑)的先行条件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组织声望和环境宽松度与资源拼凑呈U型关系,而与资源优化呈正向影响关系。当社会组织声望较低时,企业较难从社会中获取标准资源,因此其更倾向于采用资源拼凑方式获取低成本资源;随着组织社会声望的逐渐升高,企业可利用地位优势获取各种资源,从而对资源拼凑的依赖程度将降低;当组织声望升高到一定程度后,组织积累了大量冗余资源,此时依托冗余资源进行资源拼凑的行为又会增加。环境宽松度是指企业获取重要资源的难易程度。当组织所处环境宽松度很低时,意味着组织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可获取资源较少,此时组织倾向于通过资源拼凑行为突破资源约束压力;当环境宽松度有所提高后,企业获取资源较为容易,就会降低对资源拼凑的依赖程度;当环境宽松度较高时,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数量充沛,有大量冗余资源出现,此时又会激发企业对自身闲置资源的拼凑行为。Senyard等[17]对澳大利亚新创企业进行了4年的纵向跨案例研究,发现企业现有资源价值属性、企业面临的资源约束条件是创业拼凑战略的前端驱动要素。

4.2 资源拼凑作用机制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关于资源拼凑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已有文献从企业能力、组织学习等角度探讨了资源拼凑对企业行为层面的影响。

(1)企业能力。赵兴庐、张建琦等[12]基于能力构建视角,探索了各类型资源拼凑对企业资源整合能力和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他们发现,要素拼凑能促进企业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但会阻碍企业机会识别能力;制度拼凑则可以促进企业机会识别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提升,而顾客拼凑仅会正向影响企业机会识别能力。李非和祝振铎[23]基于新创企业问卷调研发现,企业资源拼凑对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起促进作用,且动态能力在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扮演部分中介作用。

(2)组织学习。吴亮和刘衡[24]研究发现,企业进行资源拼凑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且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在资源拼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路径中发挥中介作用。

4.3 资源拼凑边界与条件

(1)组织情景因素。组织生命周期、组织结构、文化氛围和组织管理方式均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从组织生命周期阶段角度,Senyard[25]及祝振铎[21]分别基于澳大利亚和中国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和成长企业的影响作用不同。对新创企业而言,由于受到新生弱性和新生小性的限制,要获得新资源更为困难,因此资源拼凑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其资源获取效率,从而对初创阶段绩效产生促进作用。对成长企业而言,由于其获取外部新资源的能力有所增强,资源拼凑则是一种过渡性方案,因此对其绩效的促进作用不太显著。从组织结构角度,Senyard[25]指出组织内部稳定性影响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关系。当企业核心业务(如销售方式、核心产品、目标市场等)发生改变时,资源拼凑对企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受到影响,稳定的内部环境更有利于资源拼凑作用的发挥。赵兴庐和张建琦从组织战略与组织结构匹配视角研究组织结构和文化氛围在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的调节作用,获得4条结论:一是企业对创新失败的容忍程度越高,企业越容易在资源拼凑过程中通过反复试错行为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对企业绩效的增强效应越明显;二是企业动态学习氛围越好,越有利于企业积累资源拼凑活动经验,从而越有利于企业知识创造;三是员工参与决策程度越高,来自企业工作实践的经验和知识越丰富,越有利于提高资源拼凑效果;四是不同职能部门间的交流和整合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和整合,拼凑效果也越好。从组织管理方式角度,Ferneley & Bell[19]在研究信息技术企业时发现,灵活的管理方式可以激发员工自主进行资源拼凑的热情,有利于资源拼凑活动的开展。陈格和古家军[25]研究发现,具有创新激励、组织支持、外在导向的创业气氛在创业拼凑与创业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2)团队情景因素。Senyard[25]的研究发现,团队结构也会对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产生权变影响。创业团队人数负向调节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即规模越小的团队越具有灵活性,越有利于开展资源拼凑行为。而创业团队网络结构紧密程度和团队成员职能异质程度正向调节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团队成员间关系紧密度有利于资源拼凑,团队成员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资源拼凑效果的发挥。

(3)环境情景因素。拼凑与新企业绩效间的关系还受到环境动荡性、行业属性等因素的权变影响。从行业属性角度,资源拼凑更适合于产品或服务更新速度快、竞争激烈程度高的企业。Garud & Karne[8]对美国和荷兰风力涡轮机行业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创业拼凑经常被动态变化的企业所采用,因为这些企业面临着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客户需求的快速变化、技术快速更新均会驱动企业采用资源拼凑策略解决动态变化问题。Senyard[25]发现,环境动态性负向影响资源拼凑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因此,在变化的环境中,创业者需要通过增加试错次数才能实现拼凑行为,这样就会增加拼凑成本,从而减弱拼凑效果。

4.4 资源拼凑影响效果

自资源拼凑概念引入创业研究领域以来,关于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一直是热点问题。早期研究主要以案例研究、田野调查、扎根方法为主,自2009年澳大利亚昆士兰理工大学CAUSEE项目团队开发资源拼凑量表之后,实证研究才开始出现。近几年,在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行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主要考察了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竞争优势、合法性、成长性、企业绩效等组织结果变量的影响。

(1)资源拼凑与企业创新。资源拼凑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尚未形成一致性结论。部分研究认为,拼凑可以激发企业产品创新,提高企业内部研发能力,对初创企业与新创企业整体创新绩效具有积极作用[26]。在进一步观察拼凑对企业各类创新的影响时,Wu等[27]发现资源拼凑会加快制造型企业新产品开发速度,但与新产品开发效果间呈倒U型关系,且资源拼凑与新产品开发速度和新产品开发效果间的关系还受到技术动荡性的正向调节作用;Julienne Senyard[25] & Ted Baker[5]研究发现,资源拼凑与产品创新、流程创新和营销方式创新呈正向影响关系,但与市场创新呈倒U型关系。Salunke & Weerawardena[15]对服务企业创新进行研究发现,资源拼凑对支持性创新起直接正向促进作用,同时对交互性创新也起间接促进作用。总体来说,资源拼凑从以下3个方面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①资源拼凑是一种立即行动的行为,企业无需进行过多等待即可立即开展创新活动,进而可以提高创新效率;②资源拼凑主要是对企业已有的手头资源进行价值重估和重新组合,相对于企业重新获得新资源而言具有成本节约优势和时间节省优势;③资源拼凑是一个打破常规、反复迭代试错的创新过程,有可能出现不同寻常的创新结果。

也有研究显示,拼凑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还受到组织结构和文化、环境动荡性、关系属性、团队异质性等因素的权变影响,且过度拼凑会对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原因在于:①资源拼凑体现为企业在资源短缺环境下的“将就”行为,这种“凑合”行为具有暂时性,有可能是低效无用的;②资源拼凑产生的创新行为可能是短暂、有局限的,不能广泛推广到企业其它领域;③企业对资源拼凑的过度依赖,有可能降低企业对标准资源的获取需求,从而倾向于提供“非标准产品或服务”,从长期看不利于企业创新发展。

(2)资源拼凑与企业竞争优势。对现有资源利用方式的差异影响企业资源存量和竞争优势构建,采用拼凑战略的企业,其所拥有资源的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更强,更有利于形成独特竞争优势,创造性地利用冗余资源,可以帮助企业形成独特商业模式,有利于企业构建竞争优势[28]

(3)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关于拼凑与企业综合绩效的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大部分研究支持拼凑有利于新创企业综合绩效提升。例如,Mair& Marti研究发现,资源拼凑可以帮助非经营性组织获取社会认可,进而有利于企业成长;Kickul等[29]发现,拼凑对组织增长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Senyard等[25]发现了拼凑的权变效应,即一开始资源拼凑会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绩效,但随着新创企业成长,资源拼凑的作用会减弱,到后期负向影响企业绩效;祝振铎发现,创业拼凑均会正向影响初创阶段和早期成长阶段新企业财务绩效,但对早期成长阶段新企业成长的作用不明显。总体来说,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资源拼凑对企业综合绩效同时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还受到情景变量的影响。因此,寻找到资源拼凑发挥作用的情景因素才能更好地解释资源拼凑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

(4)资源拼凑与企业合法性。Tao Shen(2018)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制度拼凑有利于新创企业获取组织合法性。胡海青等[30]研究发现,需求型资源拼凑有助于促进新创企业获得规制合法性和认知合法性,但不利于规范合法性的获取,而构想型资源拼凑有利于新创企业获取规范合法性,但不利于规制合法性的获取。

根据以上文献阅读、总结和分析,本文构建资源拼凑整合式分析框架,如图9所示。

5 结论与未来展望

5.1 概念完善、量表开发与实证研究

(1)完善概念。自Lévi-Strauss[1]首次将拼凑概念用于研究人在特定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后,学者们纷纷从哲学理论视角、组织社会视角、创业视角等方面对拼凑进行了概念演绎和界定。其中,被引用最多的是Baker的概念界定,即“凑合着整合利用手头现有资源解决新问题或开发新机会的过程”,他识别出资源拼凑的3个维度,即立即行动(make doing)、现有资源(resource at hand)、为新目的整合资源(combination of resources for new purposes)。Baker将现有资源界定为“其他人认为无用或低于标准,可廉价或免费获取的资源”,强调的是资源获取难易程度和标准化,没有强调资源的产权属性。其中,Nelson & Baker[5]的跨案例研究指出,创业者拼凑行为受到其社会网络范围和强度的影响。这样推理,创业者现有资源不仅包括自身拥有的资源,还包括其合作伙伴,如供应商、客户、金融机构的资源。但是,现有测量量表并没有包括这部分资源,容易让被访问者产生对现有资源的理解误差。未来研究还应该清晰界定资源拼凑概念及其维度,从而更好地指导相关量表开发。

(2)完善量表。现有学者关于资源拼凑的测量主要是根据资源拼凑关键特征进行,较为普遍采用的是Senyard编制的量表。但该量表是根据商业企业开发的,应用于其它类型企业,如社会企业可能还有不合适的地方。因为社会企业强调社会价值创造,与商业企业追求经济价值的资源拼凑行为不同。未来研究可针对不同创业企业类型进行量表开发和完善,以提高量表针对性。此外,资源拼凑可根据要素不同分为物质、人力、技能等进行拼凑,未来研究还可以结合资源拼凑要素组成进行测量。资源拼凑按照方式不同,还可分为并行拼凑和选择拼凑,但遗憾的是此两种资源拼凑暂时还没有测量量表,未来还需要结合资源拼凑方式进行量表开发和完善。

(3)加快实证研究进展。本文经过文献梳理发现,资源拼凑研究以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从2009年之后才开始出现,文献数量相对较少,研究空间较大。未来应从资源拼凑影响因素、作用机制、情景因素、影响效果等方面丰富该领域研究。

5.2 研究方向拓展

(1)探讨资源拼凑前置影响因素。虽然学者们从个体、组织两个方面对资源拼凑进行了研究,但资源拼凑作为一个新研究领域,仍存在一些前置因素。本文认为,未来可以继续从个体、组织两个方面对资源拼凑进行研究,并逐步拓展到团队、网络、制度等方面。

(2)加强资源拼凑作用机制研究。关于资源拼凑作用机制的研究文献较少,通过文献总结发现,现有研究只从企业能力和组织学习两个角度对资源拼凑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未来研究空间非常大。例如,Senyard研究发现,拼凑能给企业带来在新产品、新工艺、营销方法和目标市场选择方面的创新;Gundry[31]等指出,资源拼凑对社会企业创新有促进作用;Salunke & Kennedy[15]发现,资源拼凑正向影响企业服务创新。未来还可以从双元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会识别、创业导向、知识管理、社会资本等方面拓展对资源拼凑作用机制的研究。

图9 资源拼凑整合分析框架

(3)加强资源拼凑边界条件研究。现有文献从组织、团队和环境层面对影响资源拼凑的调节变量进行了研究,未来可以进一步考虑个体层面影响因素。例如,个体特质、个体认知方式等也会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32]。已有研究认为,个性心理学中的大五人格特质能够描述人的主要性格,包括外向性、经验开放性、尽责性、亲和性和情绪稳定性。外向性是指个体社交、自信、主动和积极表现的倾向。Colbert等[33]研究显示,外向性对领导力涌现的解释力最强。田海峰和郁培丽[34]研究显示,外向性影响创业者与人交流获取信息的难易程度,因而更可能对资源获取带来正面影响。经验开放性是指个体富有想象力和寻求变化,喜爱创新和不保守,表现为头脑开放、不墨守成规[35]。以往研究显示,与经验开放性有关的人格特征包括广泛的兴趣、直觉、审美敏感性和自信等,它们与个体创造力正相关,对于预测个体在新情景下的适应绩效十分关键,也会影响员工能否产生广泛的资源拼凑方案。

(4)完善资源拼凑影响结果研究。已有研究已经就资源拼凑对企业创新、竞争优势、绩效、合法性等方面的影响展开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是资源拼凑研究领域成果最为丰富的一个子领域。但是,现有研究更多关注资源拼凑的积极作用,只有少量研究关注了资源拼凑的消极效果,仍然缺少对资源拼凑何时以及会出现何种消极效果的研究。对资源拼凑的长期依赖可能会造成企业忽略对标准资源的获取,从而不利于企业长期成长。未来研究还应深入探讨资源拼凑产生消极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如何才能降低资源拼凑的负面影响[36]。此外,创业是一个动态过程,但目前研究只是静态考虑资源拼凑影响结果,没有关注企业资源拼凑与其它行为间的转化、互补及替代关系。未来研究还应通过纵向研究方法,更加全面地揭示资源拼凑在创业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从而更加完整地描述资源拼凑影响结果。

5.3 加强中国情境下的资源拼凑研究

经过文献分析可知,中国关于资源拼凑的研究自2009年之后才开始出现,近两年才逐渐增多,相比国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人均资源一直比较匮乏。因此,在中国情境下,企业资源拼凑行为还存在很大研究空间。例如,中国是一个重视关系的社会,关系资源是很多创业者进行资源拼凑的来源,未来可探索各种关系对资源拼凑的影响[36]。而且,现有研究更多关注新创企业和社会企业资源拼凑,未来还应关注其它类型企业,如国有企业、大中型企业、家族企业的资源拼凑行为。尤其是,国有企业相对更容易获得资源,其闲置和冗余资源更多,如何通过资源拼凑激发这些资源的潜在用途应成为国有企业关注的重点问题。未来可结合企业所有制性质比较研究不同类型企业资源拼凑行为的异同。

参考文献:

[1] DUYMEDJIAN R,RULING C C. Towards a foundation of bricolage i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ory[J].Organization studies,2010,31(2):133-151.

[2] LEVI-STRAUSS C. The savage mind: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M].1967.

[3] DESA G,BASU S. Optimization or bricolage? overcoming resource constraints in global social entrepreneurship[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13,7(2):26-49.

[4] BAKER T,MINER A S,EESLEY D T. Improvising firms:bricolage, account giving and improvisational competencies in the founding process[J].Research Policy,2000,32(2):255-276.

[5] BAKER T,NELSON R E. Creating something from nothing: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rough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5,50,(3):329-366.

[6] JACQUES DERRIDA.多重立场[M]. 余碧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4.

[7] WEICK K E. The collapse of sensemaking in organizations: the Mann Gulch disaster[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3,38(4):628-652.

[8] GARUD R,KARNEP.Bricolage versus breakthrough: distributed and embedded agency in technology entrepreneuship[J].Research Policy,2003,32(2):277-300.

[9] LOARNE S. Bricolage versus creativity: what's the difference[C]. Proceeding of the 21th EGOS Colloquium. Berlin, 2005.

[10] DI DOMENICO M,AUGH H,TRACEY P. Social bricolage:theorizing social value creation in social enterpris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0,34(4):681-703.

[11] FUGLSANG L. Bricolage and invisible innovation in public service innovation[J].Journal of Innovation Economics,2010,1(5):67-87.

[12] 赵兴庐,张建琦,刘衡.能力建构视角下资源拼凑对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过程研究[J].管理学报,2016(10):1518-1524.

[13] STENHOLM P,RENKO M. Passionate bricoleurs and new venture survival[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6,31(5):595-611.

[14] 付丙海,谢富纪,张宏如.创业拼凑的多层次诱发机制及影响效应[J].科学学研究,2018(7):1244-1253.

[15] SALUNKE S,WEERAWARENA J,MCCOLL-KENNEDY J R. Competing through service innovation:the role of bricolage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project-oriented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8):1085-1097.

[16] BANERJEE P M,CAMPBELL B A. Inventor bricolage and firm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J].R and D Management,2009,39(5):473-487.

[17] SENYARD,BAKER T, STEFFENS P R.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and firm performance: moderating effects of firm change and innovativen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6(8):1085-1097.

[18] 魏瑶. 基于Bricolage理论的新创企业资源整合研究[D].大连:大连工业大学,2014.

[19] FERNELEY E,BELL F. Using bricolage to integrate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novation in SMEs[J].Technovation,2006,26(2):232-241.

[20] 左莉,周建林.认知柔性、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J].预测,2017(2):17-23.

[21] 祝振铎.创业导向、创业拼凑与新企业绩效一个调节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5(11):57-65.

[22] 陈格. 组织双元学习与新创企业创业绩效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7.

[23] 李非,祝振铎.基于动态能力中介作用的创业拼凑及其功效实证[J].管理学报,2014(4):562-568.

[24] 吴亮,刘衡.资源拼凑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效应[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93-208.

[25] SENYARD JULIENNE. Bricolage and early stage firm performance[D].2015.

[26] FUGLSANG L,SORENSEN F. The balance between bricolage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dilemmas in sustainable public innovation[J].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2010,31(4):1-20.

[27] WU L,LIU H,ZHANG J. Bricolage effects on new-product development speed and creativity: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7,70:127-135.

[28] 王晓文,张玉利,李凯.创业资源整合的战略选择和实现手段——基于租金创造机制视角[J].经济管理,2009(1):61-66.

[29] KICKUL J,GUNDRY L,GRIFFITHS M. Innovating for social impact:is bricolage the catalyst for change?[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10,25(2):64-87.

[30] 王兆群,胡海青,张丹,等.环境动态性下创业拼凑与新创企业合法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7(10):36-42.

[31] GUNDRY L K,KICKUL J R,GRIFFITHS M D,et al. Creating social change out of nothing: the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in social entrepreneurs' catalytic innovations[J]. Advances in entrepreneurship, firm emergence and growth,2011,13(7):1-24.

[32] 于淼,马文甲.CEO个性、资源拼凑与开放式创新——基于中小企业视角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5):83-94.

[33] COLBERT A E,BARRICK M R,BRADLEY B H. Personality and leadership composition in top management teams: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J].Personnel Psychology,2014,67(2):351-387.

[34] 田海峰,郁培丽,CEO个性与战略研究述评及其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11):55-62.

[35] MCCRAE R R. Creativity,divergent thinking and openness to experienc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87,52(6):1258.

[36] 邓巍,梁巧转,范培华.创业拼凑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145-156.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