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创新生态系统如何推动核心技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
——以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张运生,林宇璐

(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复杂度急剧提升,营造创新生态系统已成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战略选择。基于知识管理、技术依存结构与网络外部性等视角,利用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2007-2017年面板数据,探讨相关技术多元化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推动核心技术开发、企业销售增长的深层次机理。结果发现:营造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企业打造核心竞争优势,促进核心技术开发,并借此实现企业销售增长;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不仅能够直接促进核心技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更有助于丰富互补配套产品技术体系,激发间接网络效应,与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形成耦合效应,从而共同促进企业销售增长。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技术多元化;核心技术开发;网络外部性;技术依存结构

How do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 Ecosystem drive co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Sales Growth——Based on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Zhang Yunsheng, Lin Yulu

(Business Schoo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Abstract:The complex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high-tech industries ha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and creating an innovative ecosyste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choice for enterprises to maintain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nd network externalities, using panel data of China'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07 to 201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deep-seated mechanism of creating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 ecosystems to promote the co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sales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eating a "related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 can help enterprises to create cor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technologies, and achieve sales growth of enterprises; creating a "unrelated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 which not only directly promotes the co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sales growth, enriching complementary product technology systems, inspiring indirect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coupling with "related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innovation ecosystem" to promote enterprise sales growth.

Key Words:Innovation Ecosystem;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Co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etwork Externalities;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收稿日期:2019-05-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774177;71373074)

作者简介:张运生(1977-),男,河南扶沟人,博士,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管理;林宇璐(1995-),女,福建泉州人,中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903034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40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03-0098-08

0 引言

技术创新既是一个交互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生态过程,企业关键性核心技术、互补技术往往扎根于特定创新生态环境之中[1]。近年来,伴随着高科技产业技术创新复杂性与技术关联度的不断提高,任何一个企业都难以独立开发并包揽产业内部全部关键核心技术,使得大量核心技术散落在不同企业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三星、LG和IBM专利申请量位居前三,但尽管如此,在全球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的专利权人中,其专利申请量总和也仅占本技术领域总申请量的23.4%。鉴于这种技术资源分散的特点,企业立足于自身技术体系构建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大范围分工合作创新,实现上游零组件与下游互补配套技术互相依存、共存共生、共同进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2,3]。由此,在技术创新网络迅猛扩张势头下,高科技企业间的竞争态势从原本企业间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争。如今,这种竞争态势已然演变成各企业所根植的创新生态系统之争[4]

Teece[5]提出PFI(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框架,从以下3个方面研究企业获利行为:独占性机制、互补性资产和主导性设计,由此奠定了创新生态系统基本研究框架。“创新生态系统”概念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展开了大量研究,受制于边界定义模糊等因素的限制,以往对于创新生态系统的研究大多致力于明晰其概念界定、演化路径、治理机制等[6,7],或者立足于国家、区域、政府等角度提出宏观政策建议[8],或者运用定性研究方法拓展现有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分析框架[9-10],较少从企业主体出发并利用大样本实证数据研究如何营造创新生态系统以及营造何种类型创新生态系统才能够推动企业销售增长。

为面向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并从创新行为中获利,企业应从更加系统化视角营造创新生态系统。Ander等[11-12]将创新生态系统视为一种“平台化”协同创新机制,从技术依存结构层面将创新生态系统解构为零组件与互补品技术环境,分别讨论零组件和互补技术开发难度对创新生态系统中技术领先者竞争优势的影响。受用户基础规模、消费习惯和配套产品丰裕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4],企业成功开发核心技术并不能使其天然地获得市场化成功,还受制于与之互补配套技术创新能否成功。作为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互补技术开发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营造不同类型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逐渐形成以核心技术为主、互补配套产品技术及服务为辅的立体化结构,进而实现企业销售增长战略目标。

本研究从知识管理、技术依存结构和网络外部性等理论分析视角,探讨并检验不同类型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核心技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的影响路径。由相关技术多元化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企业核心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互补配套技术作为市场推广的保障,实现核心技术开发与互补配套技术支撑“双管齐下”,共同促进企业销售增长。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与核心技术开发、企业销售增长关系机理

创新生态系统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主导并建立[12-13],作为系统中心节点,核心企业掌握系统内异质性技术资源,对相关配套组织具有一定的控制权[14]。如作为移动终端软硬件的核心,移动操作系统决定了整个系统产品功能及使用者交互界面[15]。苹果公司于2007年发布第一版iOS操作系统,并在此后不断进行技术优化升级,2018年iOS与安卓两大主要操作系统已经占据全球智能手机操作系统99%的市场份额。基于iOS操作系统,苹果公司开发出iMessage、iCloud和Siri语音等系统内部独有的服务产品,形成了以iOS为中心的独特创新生态系统。围绕iOS操作系统的一系列技术作为该创新生态系统内的核心技术体系,不仅为苹果公司带来了丰厚利润,更是支撑企业维持行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保障[16]

核心技术因其难以复制和不可替代,逐渐成为高科技企业相互追逐的利基市场,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推进核心技术开发不仅能够使企业居于先进技术浪潮前端,为互补配套技术创造潜在需求,还有助于产生企业技术“锁定效应”(Lock-in Effects),是企业依托网络外部性构建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先决条件。当企业核心技术处于该技术领域领先位置时,能够向市场传递企业核心技术利好信息,此时便会有更多合作者基于该项核心技术开发相应互补配套技术。如此一来,将有助于提升技术丰裕度、扩大用户基础规模,从而使企业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推动企业销售增长。

企业通过拓展技术创新活动范围,在保持或增强原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前提下发展新技术知识和能力可视为技术多元化的本质[17-18]。故而,Chen等[19]将相关技术多元化解释为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内实现技术能力多样化的程度。借鉴该定义,本文将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进一步阐释为企业围绕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多样化技术能力,据此开发出一系列存在紧密联系的相关技术交织所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因此,企业实施相关技术多元化战略能够拓宽知识基础宽度、提高知识基础深度,促使企业获得核心技术开发所需要的异质性信息和知识,降低知识整合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与创新成本,通过已有经验积累与知识沉淀更好地提升企业核心技术开发能力[20-21]

企业构建独特核心技术产品体系,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是其实施技术战略的主要意图之一。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企业技术开发复杂程度日趋提升,知识网络中各知识元素间的联结关系错综复杂。企业提升核心技术能力既离不开自身知识基础支撑,又往往需要扎根于一定的技术生态环境。因此,企业依托相关技术多元化开发一系列技术,借此形成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通过共享企业知识库、高效利用技术资源,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有利于实现知识网络中各知识元素间协同创新,降低研发成本,从而获取核心技术开发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加速实现企业销售增长战略目标[22]。综上所述,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营造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核心技术开发。

H2: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力度越大,越有利于促进企业销售增长。

H3:企业通过相关技术多元化营造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核心技术开发,并借助核心技术开发这一中介机制实现企业销售增长。

1.2 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与核心技术开发、企业销售增长关系机理

国内外诸多学者针对技术多元化对企业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学术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部分学者认为,技术多元化对财务绩效[17]和创新绩效[23]均有显著提升作用;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24-26]。正是由于内在作用机制的复杂性,企业需要更加系统地审视技术多元化结构。实际上,大多数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多元化扩展时,往往不只是局限在某一相关技术领域,而是从整体角度布局技术战略。因此,Chen等[19]将技术多元化进一步解构为相关技术多元化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两种类型。不同于相关技术多元化,非相关技术多元化是为帮助企业在非相关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能力的多样化。这就意味着,企业依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需要跨越多个技术领域进行知识搜索与整合,如此一来势必分散有限技术资源,而通过学习效应和经验曲线获得技术开发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的难度升高。

与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不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由众多与企业核心领域相关度较低的技术构成,主要是面向市场需求的互补配套技术,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与核心技术相配套的互补技术开发,而非核心技术本身。从技术领域看,两种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技术甚至可能分属于不同技术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虽然在技术层面通过非相关技术多元化提高核心技术竞争优势的难度系数较大,但从企业经营活动看,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作为核心技术开发的补充战略,不仅降低了核心技术扩散市场风险,还在减缓投资回报波动性、改善企业财务绩效和市场表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补充了企业广阔的产品线,防止出现特定技术锁定负效应,从而避免了核心刚性问题[22],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高度灵活性。

综上所述,在技术层面上,企业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无法直接提升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但在市场表现中却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销售增长。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企业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并不能直接促进核心技术开发。

H5:企业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销售增长。

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企业积累核心技术领域知识,虽然提升了企业核心技术开发能力,但难以协助核心技术市场扩散。如20世纪90年代初期,电视视频技术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索尼、飞利浦和汤姆森等数家公司曾花费上亿美元研发高清晰视频技术,却因为与之相互补配套的信号压缩和影像制作技术无法及时跟进,从而导致该项领先技术夭折,迄今也没能为公司获得研发投资回报[11]。又如,为获取长期竞争优势,IBM早在1999年便开始推动以自身为主的创新生态系统构建。IBM放弃软件业务中的应用部分,转而斥巨资实施“蓝天计划”、“碧海计划”,利用免费开放源代码吸引软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互补型合作伙伴[27]。针对顶级合作伙伴,甚至允许其免费使用IBM提供的软件、硬件及人员技术支持,并设立专门负责合作事务的部门与之相对接。开放源代码似乎弱化了IBM独占性机制,却也因此使其逐步完成“IBM Inside”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从而助其攫取了行业大部分利润。

在技术升级-替代过程中,新、旧技术间的竞争态势在很大程度上由零组件、互补配套技术开发难度和丰裕度决定。即使新技术性能显著优于旧技术,旧技术亦可通过改进互补配套技术体系延伸整个生态系统生命周期,而新技术受系统整体架构完善度等因素的限制,替代进程或将迟缓[28]。因此,在一个完备的创新生态系统中,既需要核心技术体系作为先占性机制的保障,又离不开用以支持市场推广的互补配套技术体系。创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独特的协同创新网络,系统内部核心技术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不仅与技术本身性能、价格相关,更因存在网络外部性,而与围绕该项技术形成的一系列互补技术存在紧密联系。

作为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途径之一,企业通过与组织边界外合作伙伴协同研发,为终端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促进核心技术与互补配套技术耦合联动。然而,外部互补技术丰裕度有时并不能完全满足核心技术市场推广需要,由于对自身技术体系熟悉度高,企业立足于现有技术资源开展非相关技术多元化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避免“敲竹杠”行为的发生[29],在开发互补技术过程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构建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不仅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对外协作研发机会,提升了互补配套技术丰裕度,实质上也是对现有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善和延伸。

综上所述,企业构建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互补配套技术,与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相互耦合,完善系统产品功能,最终促进企业销售增长。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6:企业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增强核心技术开发对企业销售增长的促进作用。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构建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

图1 概念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当前,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复杂度高且市场竞争激烈,信息技术作为驱动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相对于其它产业而言更注重核心技术开发与专利申请。因此,本研究以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证监会2012版行业分类,选取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分类下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避免B股或H股间差异对研究带来的不利影响,本研究仅选取在深沪A股上市的企业,剔除ST和*ST企业,最终获得2007-2017年84家样本企业数据。本文主要涉及两部分数据,即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和运营数据。其中,企业专利申请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平台,企业运营数据来源于同花顺和CSMAR经济金融研究数据库。

2.2 变量定义与测度

(1)因变量。本研究因变量为企业销售增长(Growth)。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实现企业销售增长在财务数据上直接表现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因此本研究采用主营业务收入衡量企业销售增长。借鉴Kim[22] 和Goddard等[30]的方法,本文衡量两年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以减少营业收入波动与年增长率间的相关关系,具体计算如下:

(1)

其中,RMOit表示企业it时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值。

(2)自变量。本研究利用技术多元化程度衡量不同类型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水平,其中相关技术多元化(RTD)衡量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水平,非相关技术多元化(UTD)衡量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水平。技术多元化衡量通常基于专利申请分类号“四位数分类法”(4-digit class)计算熵指数[21]和Herfindahl指数[31]。为减少专利申请规模对测量值的不利影响,本研究采用熵指数法计算技术多元化相关值。

根据国际专利分类(IPC)特点,专利分类号前4 位代表技术小类,用于测量总体技术多元化(TD),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

专利分类号前1位代表技术所处的部,用以测量非相关技术多元化(UTD),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

相关技术多元化(RTD)为总体技术多元化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的差值,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RTDit=TDit-UTDit

(4)

其中,i为企业,t为时间点,k代表专利所属的各技术小类,j代表专利所属的各个部,PSikt 代表i企业t 时期在技术领域k小类申请的专利数占i企业t时期在j部(即k小类所属的部)申请专利总数的比例。PSijt 代表i企业t 时期在技术领域j部申请的专利数占i企业t时期申请专利总数的比例。

(3)中介变量。企业通过营造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核心技术开发,保持核心技术能力优势。衡量核心技术能力优势最简单的方法是识别专利申请数量最高的技术领域并计算其数值,但这种方法忽略了企业各技术领域间相对强度差异问题[32]。本研究借助技术优势(Revealed Technology Advantage,RTA)指数计算核心技术能力,并以RTA指数与相应技术领域专利申请数量乘积的最大值测量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优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5)

Coretecit=ln(max{RTAijt*Pijt})

(6)

其中,Pijt表示i企业t 时期在技术领域j 申请的专利数,Pit表示i 企业t 时期申请的专利总数,Pjt表示所有企业t 时期在技术领域j 申请的专利数,Pt表示所有企业t 时期申请的专利总数。

(4)控制变量。本文借鉴以往研究,除控制年份虚拟变量(Year)外,还将企业规模(Size)、研发投入强度(Rdi)、资产负债结构(Alr)3个可能对企业销售增长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实证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企业规模以企业当年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衡量,研发投入强度以企业当年研发投入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衡量,资产负债结构用企业当年资产负债率衡量。各变量含义与测算如表1 所示。

表1 变量说明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符号变量测度因变量企业销售增长Growth企业两年内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自变量相关技术多元化RTD根据企业申请专利IPC分类号计算熵指数测量企业相关/非相关技术多元化非相关技术多元化UTD水平中介变量核心技术能力优势Coretec企业核心领域技术创新数量相对优势年份Year年份虚拟变量企业规模Size企业当年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元)控制变量研发投入强度Rdi企业当年研发投入费用/营业收入资产负债结构Alr企业当年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2.3 实证模型构建

为验证研究假设,本文通过构造多元回归模型分别检验相关技术多元化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核心技术开发、企业销售增长的影响。

根据温忠麟等(2004)提出的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方法,构建以下模型检验核心技术研发在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企业销售增长中的中介作用。

Growthit=α0+β1RTDit+β2Controlsit+ε0

(7)

Coretecit=α0+β1RTDit+β2Controlsit+ε0

(8)

Growthit=α0+β1RTDit+β2Coretecit+β3Controlsit+ε0

(9)

构建以下模型检验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核心技术开发、企业销售增长的直接作用。

Coretecit=α0+β1UTDit+β2Controlsit+ε0

(10)

Growthit=α0+β1UTDit+β2Controlsit+ε0

(11)

构建以下模型检验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在核心技术开发推动企业销售增长中的调节作用。

Growthit=α0+β1UTDit+β2Coretecit+β3UTDit* Coretecit+β4Controlsit+ε0

(12)

上述各式中,α代表常数项;β代表各变量相关系数;ε0代表残差项。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在模型回归分析前,首先对各研究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表2描述了各变量均值、标准差、方差膨胀因子(VIF)与相关系数。统计结果显示,相关技术多元化均值为0.740,标准差为0.661,相关技术多元化水平与核心技术能力优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6、0.171。从中可见,企业在不同程度上依靠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提升核心技术能力优势、实现企业销售增长。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均值为0.602,标准差为0.477,非相关技术多元化水平与核心技术能力优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分别0.655、0.152,说明企业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核心技术能力、实现企业销售增长战略目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除此之外,本研究所有变量VIF值均小于2.5,说明各变量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系数

变量MeanStd.相关系数矩阵12345671.Growth2.62846.1971.0002.RTD0.7400.6610.171***1.0003.UTD0.6020.4770.152***0.587***1.0004.Coretec3.2272.1370.199***0.656***0.655***1.0005.Size21.5461.1910.156***0.444***0.334***0.487***1.0006.Rdi0.0120.067-0.101***-0.0120.042-0.016-0.0021.0007.Alr43.71520.9930.057*0.082**0.0130.086***0.240***0.0171.000VIF———1.9601.9002.3401.4401.0101.070

注:显著性水平***p<0.01,**p<0.05,*p<0.1,下同

3.2 回归分析

为验证相关假设,本研究使用Stata15.0 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对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本研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各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其中,模型2和模型3的因变量为核心技术能力优势,而模型1、模型4-模型9的因变量为企业销售增长。在表3中,模型1 只包含控制变量,结果表明本研究采用的控制变量基本有效。

3.2.1 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核心技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的作用

根据模型2回归结果,相关技术多元化对核心技术能力优势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1%置信水平上统计显著(β=1.966,p<0.01)。这说明,相关技术多元化水平越高,核心技术能力优势越大,企业营造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越能够促进核心技术开发,假设H1得到支持。模型4回归结果表明,核心技术开发有利于促进企业销售增长(β=3.836,p<0.01),假设H2得到支持。

利用模型5和模型6进一步检验核心技术开发在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影响企业销售增长中的中介效应。模型5回归结果显示,相关技术多元化对企业销售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β=11.247,p<0.01)。在模型6中,相关技术多元化系数为5.292,但不显著(p>0.1),而核心技术能力优势系数为3.029,且在5%置信水平上统计显著。综合模型2、模型4、模型5和模型6的结果,表明企业营造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促进核心技术开发,进而推动企业销售增长,核心技术开发在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企业销售增长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假设H3得到验证。

表3 模型回归结果

变量CoretecGrowthM1M2M3M4M5M6M7M8M9RTD1.966***11.247***5.292(0.000)(0.003)(0.236)UTD2.152***15.085***8.937*8.577(0.000)(0.001)(0.090)(0.104)Coretec3.836***3.029**2.860**1.832(0.000)(0.015)(0.016)(0.167)UTD* Coretec4.083*(0.083)Size17.630***0.260***0.340***15.736***16.293***15.506***16.550***15.580***16.140***(0.000)(0.00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Rdi-72.877***-0.848-0.929-69.863***-73.232***-70.664***-73.881***-71.227***-71.447***(0.005)(0.240)(0.218)(0.006)(0.004)(0.006)(0.004)(0.005)(0.005)Alr0.227**0.0040.00040.222**0.243**0.231**0.220**0.219**0.237**(0.030)(0.153)(0.905)(0.032)(0.019)(0.026)(0.034)(0.034)(0.023)Yea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Cons.-395.006***-4.622**-6.049***-364.234***-375.554***-361.551***-9.356*-7.474-5.428(0.000)(0.013)(0.002)(0.000)(0.000)(0.000)(0.066)(0.145)(0.302)F值4.97***32.79***25.19***5.66***5.30***5.38***5.42***5.48***5.34***Number of firms848484848484848484Number of observations913913913913913913913913913

注:①括号内为该系数显著性水平;②表中省略了年份虚拟变量系数及其显著性

3.2.2 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核心技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的作用

根据模型3回归结果,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对核心技术能力优势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1%置信水平上统计显著(β=2.152,p<0.01)。这意味着,非相关技术多元化水平越高,核心技术能力优势越大,企业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越能够直接促进核心技术开发,假设H4未得到支持。模型7回归结果表明,企业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促进企业销售增长(β=15.085,p<0.01),支持了假设H5

本研究进一步分析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与核心技术能力优势的交互作用。在检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的调节效应时,为避免交互项可能带来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模型处理均采用中心化数据。模型9结果表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核心技术能力优势交互项系数为正(β=4.083),且统计量显著(p<0.1),即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核心技术开发促进企业销售增长起正向调节作用,其调节作用效果如图2所示,因此假设H6得到支持。

图2 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以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基于知识管理、技术依存结构与网络外部性等理论探讨企业营造不同类型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核心技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的影响机理,得出以下结论:

(1)从技术依存结构视角出发,将企业技术结构划分为零组件和互补配套技术体系,并结合相关技术多元化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两种多元化战略,深层次探究营造何种类型创新生态系统能够更有效推动核心技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实证结果表明,通过营造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围绕相关技术开发核心技术,在推动企业销售增长方面发挥显著促进作用。

(2)理论分析中考虑到跨越多个技术领域,分散企业技术资源将产生较高的协同成本等因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显著。但在实证结果中,企业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核心技术开发,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促进企业绩效增长。

(3)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面向客户,为其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加速系统商业化进程,保证了企业核心技术的市场价值。实证结果表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与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开发的核心技术形成了良好耦合效应,企业营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虽然能够直接促进核心技术开发,但这种直接促进作用低于其调节效应的交互作用,这意味着构建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意图实际上是为提升互补配套技术丰裕度,形成与核心技术的高效耦合。

4.2 研究启示

本研究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探讨了营造不同类型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对推动核心技术开发与企业销售增长的两条基本路径,通过营造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企业核心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发展互补配套技术作为市场推广的保障,实现核心技术开发与互补配套技术“双管齐下”推动企业销售增长,为解析企业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战略体系构成提供了重要支撑。另外,对于管理实践具有如下启示:

(1)核心技术开发是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建设的首要目标,为企业后续一系列互补技术研发奠定了基础。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布局技术战略时应以相关技术多元化为基点,借助相关技术知识基础获得研发范围经济,从而构建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依靠核心技术形成独特产品体系。

(2)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不仅促进了核心技术开发,还推动了企业绩效增长。究其原因在于,非相关技术能与原有技术体系融合产生新技术,通过集成创新推进企业核心技术形成。这种多元化技术背景使企业避免被单一技术锁定,拓展了应对潜在环境变化的选择性,实质上增强了企业技术战略柔性。更重要的是,相关技术多元化与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相辅相成,就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而言,要突破国际核心技术封锁,如核心芯片技术,或可通过率先构造非相关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将发展互补配套技术作为重要突破口,逐渐累积技术实力研发核心技术,形成完备的技术体系。

4.3 不足与展望

虽然本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作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中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虽为技术创新的典型产业,但不同产业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在后续研究中或可增加与其它高科技产业的比较。另外,对于不同类型技术多元化创新生态系统变量的测量,是否有更加科学的方法,需要更多学者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ADOMAVICIUS G, BOCKSTEDT J, GUPTA A, et al. Technology roles and paths of influence in an ecosystem model of technology evolution[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7, 8(2): 185-202.

[2] 张利飞,吕晓思,张运生. 创新生态系统技术依存结构对企业集成创新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 管理学报, 2014, 11(2): 229-237.

[3] 李玉琼,朱秀英. 丰田汽车生态系统创新共生战略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07(6): 15-20.

[4] 张运生.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09(1): 134-143.

[5] TEECE D J.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J]. Research Policy, 1986, 15(6):285-305.

[6] 梅亮,陈劲,刘洋. 创新生态系统:源起、知识演进和理论框架[J]. 科学学研究, 2014,32(12): 1771-1780.

[7] 陈健,高太山,柳卸林,等. 创新生态系统:概念、理论基础与治理[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33(17):153-160.

[8] 李晓华,刘峰. 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 2013(3): 20-32.

[9] TEECE D J. Dynamic and integrative capabilities for 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 in digital platform-based ecosystems reply[J]. Research Policy, 2018, 47(8): 1400-1402.

[10] TEECE D J. Reflections on "profiting from innovation" [J]. Research Policy, 2006, 35 (8):1131-1146.

[11] ADNER R. Match your innovation strategy to your innovation eco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6, 84(4): 98-107.

[12] ADNER R, KAPOOR R. Value creation in innovation ecosystems: how the structure of technological interdependence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in new technology gener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0,31(3):306-333.

[13] 钱堃,鲍晓娜,王鹏. 核心企业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新能力开发:一个嵌入式单案例研究的发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33(9): 53-61.

[14] 王伟光,冯荣凯,尹博. 产业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控制力能够促进知识溢出吗[J].管理世界,2015(6):99-109.

[15] 杨蕙馨,王硕,冯文娜. 网络效应视角下技术标准的竞争性扩散——来自iOS 与Android之争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4(9):135-147.

[16] 桂黄宝.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iOS与Android案例回溯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6):76-82.

[17] MILLER D J.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6, 27 (7):601-619.

[18] CHIU Y C, LAI H C, LEE T Y, et.al.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complementary assets, and performance[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8,75(6):875-892.

[19] CHEN Y S, SHIH C Y, CHANG C H. The effects of related and unrelated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corporate growth in the Taiwan's semiconductor industry[J].Scientometrics,2012,92(1):117-134.

[20] OZMAN M. The knowledge base of products: implications fo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J]. Organization Studies,2010, 31(8):1129-1154.

[21] D'ESTE P.How do firms' knowledge bases affect intra-industry heterogeneity an analysis of the Spanish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 Research Policy, 2005, 34(1):33-45.

[22] KIM J, LEE C Y, CHO Y.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core-technology competence, and firm growth[J]. Research Policy, 2016, 45 (1):113-124.

[23] GARCIA-VEGA M. Does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promote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analysis for European firms[J].Research Policy,2006,35(2):230-246.

[24] LETEN B, BELDERBOS R, LOOY B V.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coherence, and performance of firms [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7, 24(6):567-579.

[25] HUANG YI-FEN, CHEN CHUNG-JEN.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diversity and organizational slack on innovation[J]. Technovation, 2010, 30(7):420-428.

[26] 徐娟. 基于二元技术能力调节作用的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J]. 管理学报, 2017, 14(1): 63-68.

[27] 石新泓.创新生态系统:IBM Inside[J].商业评论,2006 (8):60 -65.

[28] ADNER R, KAPOOR R.Innovation ecosystems and the pace of substitution: re-examining technology S-curv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6, 37(4): 625-648.

[29] HENRY L, ANDREA M. Venture capital investments and the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of portfolio firms[J].Research Policy,2016,45(1):303-318.

[30] GODDARD J, WILSON J, BLANDON P. Panel tests of Gibrat's law for Japanese manufactur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2, 20(3):415-433.

[31] CHEN Y M, YANG D H, LIN F J. Does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matter to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slack[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10): 1970-1975.

[32] BRESCHI S, LISSONI F, MALERBA F. Knowledge-relatedness in firm technological diversification[J]. Research Policy, 2004, 32(1):69-87.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