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
——一个合作机制视角的多案例探索性分析

解学梅,王宏伟

(上海大学 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摘 要:以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为样本,运用扎根理论的三阶段编码方法,从联盟合作机制视角,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对联盟稳定性进行多案例探索性研究,得出以下命题: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构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效合作机制,该四维机制作为联盟运行的机制保障,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政府政策能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结论可为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构建以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机制;联盟稳定性;扎根分析;多案例研究

Research on the Stabil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Based 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 Exploratory Multi-Case Study

Xie Xuemei,Wang Hongwei

(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thre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cases as a sampl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xploratory multi-case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alliances by using the three-stage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And we also construct an influencing mechanism model of the stability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We draw the following propositions: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the control mechanism,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and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jointly constitute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As a protection mechanism for the operation of alliance, the four-dimens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can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the alliance.And the government policy can strengthe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alliance's cooperation mechanism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alliance.It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mechanism and the formulation of government policy in the process of strategic alliance cooperation.

Key Words: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Cooperation Mechanism; Alliance Stability; Grounded Theory Analysis; Multi-case Study

收稿日期:2019-09-0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2118,71922016,71472118);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8PJC056);上海市东方学者计划项目(TP2018033)

作者简介:解学梅(1979-),女,山东青岛人,博士,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王宏伟(1991-),女,山东潍坊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905061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03-0062-10

0 引言

在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背景下,技术创新模式逐渐趋于创新资源集成化和行为主体协同化[1]。由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为集聚技术创新资源、开展技术合作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自2010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首批36家)得到快速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处于双重危机下的制造业产业集聚创新资源以及实现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的重要模式,同时也为解决传统产学研合作断层问题提供了新思路[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仅能够融合不同类型的资源,还能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增强竞争优势。但联盟发展需要联盟成员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努力维系合作关系。由此,有效的联盟合作机制对促进联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联盟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不完善、收益分配及风险分担不合理以及联盟成员间信任度较低等合作机制问题,其稳定性受到威胁[3]。此外,虽然政府政策对联盟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研究对于政府政策对产业联盟的作用尚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政府政策能够加速产业联盟技术创新[3];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政府支持会阻碍联盟技术创新效率提升[4]

由此,为解释根植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现实情境并探索其过程机制,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扎根理论归纳和挖掘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关键机制。与此同时,进一步探索这些机制在联盟稳定性变化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驱动机理。研究结论既能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有效的机制提供路径参考,也能为政府制定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的适配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回顾

1.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

战略联盟被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之间的横向合作协议[5],是企业间特定战略资源和能力的结合,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对其合作模式的深化。已有研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展开了一系列探讨,详见表1。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的界定,本研究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界定为:由某组织机构主导,以各方共同利益及发展需求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结成的比较稳定的官产学研用合作组织。

表1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涵

研究者内涵李新男[6]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指以企业为主体,通过产学研企业成员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所形成的一种长效的、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并通过契约关系来约定建立共同投入、合作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机制Li等[7]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企业自愿遵守联盟企业在产品、技术、服务的交换、共享和协同发展而组成的提高企业创新性的组织形式周青等[8]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企业为主体,强调成员单位共同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以契约关系为基础,注重合作主体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王发明和刘丹[2]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为迎合技术快速变迁和市场剧烈变化需要应运而生的一种社会创新体系,该体系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共同致力于某项研发活动,以此达到不同企业间的优势互补

图表来源:作者整理

1.2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及影响机制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是指,成员间拥有共同的战略目标,彼此资源互补、风险共担、相互信任,并从合作中获得大于各自独立经营的收益,当受到干扰时,联盟能在协调管理机制下维持稳定性[9]。即如果联盟成员认可联盟设立的共同目标,并在合作过程中公平地分享收益,实现绩效水平提升,则表明该战略联盟是稳定的。然而,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存在合作行为非长期化、合作关系不稳定等问题,导致在联盟运行过程中联盟目标、契约和控制方式等变动,甚至导致联盟解体或兼并。

表2 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

研究者影响机制Norman [10]信任机制邢乐斌等 [11]利益分配机制苏靖[12]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机制、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开放发展机制、成果扩散和辐射带动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周青等[8]联盟成员目标一致性、资源投入均衡性、绩效考核和利益共享机制健全性等张瑜等[13]合作利益协调机制

图表来源:作者整理

一些学者探究了影响联盟持续稳定运行的合作机制(见表2)。例如,张瑜等[13]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案例,探讨其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Norman[10]基于组织学习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指出,信任机制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在一个信任型的联盟中,机会主义行为风险通常较低,并且可以避免监督和执行合同机制相关的低效率[5]。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联盟成员资源禀赋差异会带来知识产权保护、收益分配、风险分担、利益冲突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完善的控制机制以维持联盟正常运转[12]。刘益等[14]认为,基于契约和信任控制机制对联盟企业获取外部知识有显著影响。此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机制还包括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机制、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机制、开放发展机制、成果扩散和辐射带动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等[12]

整体而言,有关联盟合作机制的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已有研究侧重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内涵、战略意义[6]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进行探究,基于合作机制视角探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其次,尽管一些文献探讨了联盟机制相关问题,但多从单一维度切入[15],尚未对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关键机制进行综合性探讨,而将联盟机制与联盟稳定性、政府政策作为一个整体,考察其内在系统联系的研究更为缺乏;再次,虽有一些学者对联盟稳定性展开研究,但多是采用博弈模型以及利用一手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等方式进行探索,较少采用多案例分析这一扎根于现实情境的方法进行研究。针对上述研究局限,本文拟从合作机制视角深入探究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内在机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原因如下:①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合作机制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之间的耦合关系,而多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解答这类“如何”类型的问题,挖掘现象背后的理论逻辑,从而清晰展现合作机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②现阶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缺乏相关理论支持,而案例研究通过多个案例观察,整理、分析与识别一些未被发现的变量或关系,在发掘新理论和丰富现有理论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③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作为多案例研究分析工具,其适合解决现有研究缺乏理论解释或现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问题。基于对经验资料的定性分析(包括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3个阶段),归纳、演绎、提炼相关概念的类别和属性,并建立和发展新的理论(扎根研究流程见图1)。因此,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基于多案例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展开研究。

2.2 案例选择

为了全面反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机理,案例选择遵循以下原则:案例联盟所处行业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联盟成立时间较长且已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样本资料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充裕度,数据详实且具有可获得性;样本案例能集中反映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发展实际。据此,本文将研究范围锁定为上海市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本文在兼顾案例典型性、数据可获取性和研究便利性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其中3个不同行业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研究对象(见表3)。此外,案例样本并非一次性选定,而是随着研究推进,逐步发现、探究、确认、修正和重新选定,且均属于经过验收并取得二期资助的较成功的联盟。

2.3 资料采集

本文采用三角测量法,通过多渠道获取数据以提升案例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具体包括联盟内部人员深度访谈、实地考察、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联盟历史档案、联盟网站以及内部资料、联盟年报、公共媒体资料等。其中,二手数据通过网络新闻报道和CNKI期刊数据库等公开渠道获取,包括上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报12篇、联盟提供的内部文档5篇以及新闻媒体有关联盟报道23篇、期刊论文64篇,在实地调研中又收集到联盟内部文档11篇,最终形成约10多万字的文档资料。一手数据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为了使访谈结果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联盟的实际情况,选择各联盟主要负责人作为访谈对象。此外,为尽可能全面、真实地获取信息,访谈采取半开放形式,主要采用本文第一作者提问,访谈对象讲述,小组成员听讲记录的方式。每位访谈对象的平均访谈时间约为120分钟,研究小组于24小时内整理和核对访谈记录与录音资料,并将其整理成电子资料。针对调研中的不确定和缺失信息,小组成员通过电邮或电话的方式与访谈对象沟通,进一步对相关内容予以确认和增补。访谈流程如图2所示。

2.4 数据分析策略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对案例资料进行编码,通过归纳演绎螺旋式提取概念及其关系[16],最终在理论饱和的状态下,从现象或实践中自下而上地提炼出影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关键机制和情景因素。由于数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编码工作十分困难,为提高编码效率和质量,本文遵照以下步骤进行扎根分析:① 成立编码小组。为避免编码者知识结构带来的主观偏见,笔者与两位创新管理研究人员组成译码小组,各自独立编码,存在意见分歧时共同讨论,直至意见一致;②建立备忘录。在Excel中分别为每一个案例建立备忘录表单,以记录该案例编码结果和修改过程;③不断进行比较分析。将比较分析贯穿于整个扎根分析过程,当发现新的概念或范畴时,与已发掘的概念或范畴进行比较,必要时重新界定归属,从而不断提升概念、范畴以及范畴间关系的精细度和准确性。此外,本文采用定性研究软件NVIVO 10.0辅助数据编码,以提高数据处理工作的系统性。

2.5 信度与效度

为了提升案例研究质量,本文在研究设计时分别依据构建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和信度四项质量评价标准对研究质量进行控制和检验(见表4)。

图1 扎根理论研究流程

表3 案例基本背景

联盟名称所属行业联盟级别成立时间成员数量联盟架构主要驱动力主导方技术突破共享资源访谈对象与人数访谈对象人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A改性塑料国家级201024理事会秘书处兼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资源驱动企业发明专利59项备案标准48件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15项研发中心2个示范基地3个生产平台1个生产线2条理事单位负责人高校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5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B智能电网终端用户设备国家级201053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顾问组资源驱动技能驱动科研院所合作项目1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明专利20余项研究性实验室6个检测实验室1个秘书处负责人秘书处干事3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汽车与电子信息、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国家级201174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市场驱动政府驱动行业协会相关专利110项软件著作权80件制定标准2项报批标准2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2台共享数据库1个理事单位负责人研究所负责人秘书处负责人秘书处干事4人

注:表中驱动力是指驱使成员加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动机因素;其中,“资源驱动”是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受成员企业互补资源需求驱动的结果;“技能驱动”是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受成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需求驱动的结果;“市场驱动”是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受成员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地位需求驱动的结果;“政府驱动”是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受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驱动的结果

表4 信度与效度检验结果

检验策略使用阶段具体措施构建效度证据三角形数据采集数据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考察、文献资料、联盟历史档案、联盟网站以及内部资料、联盟年报、公共媒体资料等途径获得,多种证据来源对同一现象进行多重证明证据链数据采集原始数据→贴标签→概念化→范畴化→理论构建→理论饱和度检验→理论修正→形成理论模型数据核查数据采集将整理好的案例数据反馈给相关人员核查,保证对数据提取的正确性内部效度分层解释案例分析根据研究架构对归纳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层解释和说明建立模型案例分析基于已有文献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机理的理论框架外部效度多案例研究研究设计通过对多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联盟案例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相关逻辑,并增加普适性的分析与讨论理论融合研究设计基于相关文献和案例资料,构建基本理论框架,依据多个案例素材进行归纳和演绎信度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设计研究小组在正式研究前对研究计划进行充分探讨和修正建立备忘录数据采集建立案例研究备忘录,细心记下每一个步骤,提供详细的信息,使之能够重复这一研究,并供其他研究者研究反复比较案例分析为避免编码者知识结构带来的主观认识,译码小组各自编码,有意见分歧时共同讨论,直至意见一致多种数据类型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中的数据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考察、企业内部资料、文献档案资料等多渠道获取

3 数据分析过程

3.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主要是对资料进行分解、提炼、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可概括为“定义现象→概念化→发掘范畴→命名范畴→发掘范畴的性质和性质的维度”。具体而言,首先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为资料中每个现象贴上标签,得到不同的概念;然后,将相似度较高的概念归纳到同一范畴并命名[16]。为了排除研究者的主观性,尽量使用受访者的原话作为标签,从中挖掘初始范畴,依据理论抽样和不断比较的编码策略,进行螺旋式概念化和范畴化,进而获得稳定的概念和范畴。根据定性软件NVIVO 10.0的统计结果,剔除出现频次低于3的初始概念,最终从资料中抽象出149个初始概念;最后,进一步对初始概念进行分类归纳,规整出67个范畴。受篇幅限制,部分开放式编码结果如表5所示。

图2 联盟访谈流程

3.2 轴心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阶段对原始资料进行分解,得出的概念和类属均是彼此独立的,此时需要进行轴心式编码,通过聚类分析发掘出各范畴在概念层次上存在的潜在逻辑关联[16]。本文借鉴Corbin & Strauss[17]早期在扎根理论基础上创设的“条件—行动/互动策略—结果”范式模型,探求获得的初始范畴间的联系。其中,条件(Condition)是指某一现象发生的前提或情境;行动/互动(Actions/Interactions)是指针对这些前提或情境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或行为;结果(Consequences)是指应对策略或行为产生的结果。例如,开放式编码形成的“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机制”、“许可使用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等初始范畴可以基于范式模型,整理成一条“轴线”:为避免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投机行为,联盟建立之初就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机制以及许可使用机制,以监督和控制联盟内部的不规范行为。同时,制订联盟收益分配制度,充分调动联盟各方积极性并发挥其潜能,以保证联盟正常运行。因此,这3个范畴可以被重新整合纳入“控制机制”这一主范畴,并成为解释该主范畴的副范畴。

通过与更多的原始资料对比,进一步对已有范畴进行剖析。笔者对初始范畴的逻辑关系进行重新归类和命名,直至初始范畴全部饱和。最终,67个初始范畴被重新整合为30个副范畴并归纳到10个主范畴中,轴心式编码结果如表6所示。

表5 开放式编码示例

典型引用开放式编码贴标签概念化范畴化........................采取自愿、自主、自治联盟交流方式,成员可与B2B行业、电子商务平台深入对话a7与其它平台交流A3交流及时频繁AA3统筹协调机制 (A3, A20, A56)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定期汇报工作进展和联盟情况a8国家相关部门指导A6接受业务指导AA4专业指导咨询及培训 (A4, A6)通过建立联盟网站等方式促进联盟与其他组织合作交流,从而做到取长补短、合作发展,积极与外部组织进行交流合作(某联盟理事单位负责人)a9建立网站与其它组织交流A3交流及时频繁AA3统筹协调机制 (A3, A20, A56)联盟构建时成员就有明确的定位和分工,在项目合作过程中依实际情况分工a10联盟成员分工明确A5职责清晰AA5创新资源整合机制 (A5, A7,A83)目前行业基础具备,但尚未达到有效整合,联盟是整合行业资源的有效方式a11有效整合行业资源A7资源整合AA5创新资源整合机制 (A5, A7,A83)成员参与联盟后可以共享技术信息,节约研发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a12节约研发成本A8节约成本AA6成本节约 (A8, A138)........................联盟组织的各种活动对成员都是免费开放的a22免费开放各种活动A17资源共享AA11创新资源优化与配置机制 (A14, A17, A94)我们通过签署协议使得联盟成员遵守相关准则,以此避免联盟的知识产权以及联盟成员单位已有技术的知识产权受到侵权(某联盟研究所负责人)a23签署知识产权协议A15产权归属明确AA12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机制 (A15,A57)因联盟成员有共同诉求(突破非共性技术),成员间沟通频繁,信任度较高a24信任度高A18信任AA13信用机制 (A16, A18, A69)联盟暂时没有建立制度规章等来保证成员分担联盟存在的潜在风险a25联盟风险分担制度A19分担风险制度AA14责任机制 (A19, A130)联盟不收会费,有项目时从项目中抽取会费,项目结束后没有后期运行费用a26运行经费无法提供A20统筹规划AA3统筹协调机制 (A3, A20, A56)........................联盟产业报告的基本信息在联盟内部是可以共享的a64联盟内部信息共享A17资源共享AA11创新资源优化与配置机制 (A14, A17, A94)我们通过建立科技资源整合利用与共享平台,将现有科研仪器、设备、信息等科技资源更好的融合、共享和利用(某联盟秘书处负责人)a65科技资源共享A17资源共享AA11创新资源优化与配置机制 (A14, A17, A94)每年召开至少2次理事会会议,每月召开一次联络员会议,围绕十三五、产业规划等a66定期召开联盟会议决议A45开会决策AA28决策与执行机制 (A45,A136)政府增加研发经费和对专业平台的支持,对联盟和成员的发展都非常有效a67政府增加研发经费支持A46研发经费投入AA29直接投入研发经费 (A46, A82)根据具体项目,执行时按项目协议进行收益分配,原则是谁主导,谁收益就大a68按项目协议收益分配A47收益分配AA21收益分配机制(A36, A47, A148)

续表5 开放式编码示例

典型引用开放式编码贴标签概念化范畴化........................根据行业发展需求,由联盟统一规划技术研究、产品研发、市场推广、产业服务等任务,推进资源共享和技术互通a107统一规划联盟各项任务A20统筹规划AA3统筹协调机制 (A3, A20, A56)联盟成员按约定分享利益和承担义务,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利益共同体(某联盟研究所负责人)a108按照约定分享权益A20统筹规划AA3统筹协调机制 (A3, A20, A56)联盟采取一系列指标评估体系、统计计算等方法,评选出优秀企业、优秀个人、优秀项目、示范工程、示范论文a109评奖和表彰A73评价AA39评价机制 (A73, A91)............计149个概念计67个范畴

表6 轴心式编码结果

主范畴副范畴关系内涵运行机制信用机制联盟成员间的信任促进技术信息等的沟通交流,从而提高联盟的运行效率责任机制联盟成员分担潜在风险,当遇到风险时能快捷做出一致性协商,保证联盟稳定运行统筹协调机制协调联盟内成员的合作与竞争,并解决联盟成员之间的分歧与冲突,从而提高联盟运行的稳定性决策与执行机制联盟的决策机构和管理制度是联盟的骨架,调控整个联盟的运行过程控制机制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机制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能够使联盟知识产权和联盟成员单位已有技术知识产权得到保障,控制投机行为许可使用机制通过行业共性技术的许可使用机制,监督和控制联盟内部的不规范行为收益分配机制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联盟成员的积极性,并决定一个联盟的稳定性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在合作过程中出现搭便车行为,激励联盟成员提高工作效率奖惩机制明确的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严厉的惩罚措施抑制有违联盟期望的行为整合机制创新资源优化与配置机制联盟对共享的创新资源进行优化与配置,能更有效地发挥整体创新效应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有效整合各成员单位的人员、信息、设备等优势科技资源,促进联盟内不断聚集创新要素税收优惠政策一定比例的退税一定比例的退税作为对联盟进行研发活动的鼓励,有助于增加联盟产出,进而促进联盟持续稳定发展免除部分或全部税款免除部分或全部税款能够减轻联盟税收负担,有助于增加联盟产出,进而促进联盟持续稳定发展财政扶持政策直接投入研发经费直接向联盟投入研发经费,促进联盟的研发活动,从而增加联盟产出,使联盟更具稳定性对基础科学创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基础科学创新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联盟内更多科技研究得到经费支持,提高联盟成员绩效,使联盟更具稳定性相关人才政策人才引入与培养加大人才引入力度,根据需求导向培养人才,从而促进联盟创新产出的提升创新成果评价与奖励机制以创新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制度和完善的科研机构奖励制度能够促进创新成果产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完善的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政策以及利益分配政策能够保护科技成果创造者的合法权益构筑知识管理和保护体系构建知识管理和保护体系,为人才在联盟中的优化配置铺设通道专业指导咨询及培训专业咨询指导政府为联盟发展提供专业咨询,并为联盟提供系统的指导和可持续发展路线培训开展产业各类科技人才培训,为联盟技术突破培育高端人才联盟产出专利联盟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等的产出可视为联盟产出的一个构件版权科技成果版权可视为联盟产出的一个构件启动的项目数量联盟启动项目的数量可视为联盟产出的一个构件培养的人才数量联盟培养人才的数量可视为联盟产出的一个构件成员企业绩效专利增长率成员企业的专利增长率可作为衡量其绩效水平变化的元素之一项目开发增长数成员企业的项目开发增长数可作为衡量其绩效水平变化的元素之一成本节约成员企业的成本节约程度可作为衡量其绩效水平变化的元素之一利润增长成员企业的利润增长程度可作为衡量其绩效水平变化的元素之一人才增长成员企业的人才增长程度可作为衡量其绩效水平变化的元素之一

3.3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的主要目的是从主范畴中挖掘出核心范畴,并分析主范畴与核心范畴以及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然后,以“故事线”的形式呈现出研究对象整体作用路径及背后的因果脉络,系统描述范畴间的联系,最终形成新的理论架构。

首先,分析轴心式编码获得的10个主范畴的内涵和性质,并结合原始资料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整合机制”反映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采用各子机制保证联盟稳定运行,分别代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的不同维度,具有理论一致性。因此,本文将这4个主范畴归入“联盟合作机制”这一核心范畴中,其内涵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内部激励以及应用新的资源整合方式,促进联盟高效运行。同理,“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相关人才政策”、“专业咨询指导及培训”可归为“政府政策”这一核心范畴,其内涵为:政府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相关人才政策以及提供相应的咨询指导服务,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联盟产出”、“成员企业绩效”可归为“联盟稳定性”这一核心范畴,其内涵为:联盟合作以共同目标为基础,联盟成员共同努力并获得满意利益或绩效,具有继续合作意愿,进而促进联盟稳定[8]。即联盟与联盟成员共同获益是联盟稳定运行的前提和核心。由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综合产出与联盟内部成员绩效可以作为评价联盟稳定性的重要维度。

其次,基于对几个范畴间基本逻辑关系的进一步分析,本研究描绘出串联各个范畴的两条“故事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部合作机制是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关键机制,二者形成“联盟合作机制-联盟稳定性”影响关系;政府政策能够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此外,本文以该“故事线”为基础,通过对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构建出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如图3所示),中间部分即为核心范畴间的逻辑关系。

4 案例分析与主要发现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可以有效解释联盟合作机制影响联盟稳定性的路径。具体而言,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关键机制和情景因素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范畴,即联盟合作机制和政府政策。但是这两个主范畴影响联盟稳定性的方式和路径并不一致。下面将作具体阐述。

4.1 联盟合作机制与联盟稳定性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是联盟内外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协同开展创新活动以实现联盟互惠共赢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效的合作机制是保障联盟稳定运行的前提。因此,作为官产学研用协同演进的创新系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有效运作有赖于各联盟成员的合作方式与有效机制。通过对3个案例联盟进行编码分析发现,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组成了联盟合作机制,并通过常规程序、规则和惯例等监督联盟业务活动,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对维持和提高联盟稳定性具有显著正向作用。

图3 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

4.1.1 运行机制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包括影响联盟运行的各要素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作用过程和运行方式。具体而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运行机制包括一系列子机制,如信用机制、责任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决策与执行机制。首先,良好的信用机制能够促使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科学明确的信用评价体系,增强联盟成员间知识交流和转移,降低联盟成员监督成本。其次,当联盟受到因素扰动时,有效的统筹协调机制能够确保联盟成员之间有相近的目标,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实现联盟内部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再次,责任机制要求联盟内有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联盟成员承担相应的潜在风险,帮助联盟持续、稳定运行。最后,决策与执行机制重点调控整个联盟的运行过程,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骨架,能够确保联盟决策机构正常运转,决策重大事项和执行管理制度。

在本研究案例中,联盟A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信用机制,通过组织学术会议提高成员间沟通频率,提升彼此信任度,进而增强联盟A在改性塑料产业中的影响力;联盟B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统筹协调机制和信用机制。其中,在统筹协调机制方面,根据国家及区域智能电气行业发展需求,统一规划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产业服务等任务,从产、学、研、资不同环节,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资源共享和技术互通,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利益共同体;由行业协会主导的联盟C在运行机制中主要采取统筹协调机制与责任机制。其中,在责任机制方面,建立有完善的决策、执行、咨询相结合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使联盟对外承担责任的主体更加明确,形成了风险共担的稳定利益共同体。此外,3个联盟均采用决策与执行机制,即通过制定明确的章程,建立联盟决策机构以及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确保联盟管理制度和决策的有效执行,进而维持联盟稳定运行。

4.1.2 控制机制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控制机制是指能够督促联盟各主体履行契约承诺,防止投机行为出现,并对违规者实施相关惩罚制度、法规和方法,主要包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机制、许可使用机制以及收益分配机制。首先,联盟成员在组织内分享知识的同时,也面临着核心知识或技术秘密泄露风险。此时,通过制定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机制能明确联盟内知识产权归属,有效保护联盟成员的知识产权与成果。其次,随着科学技术日趋交叉和融合,技术创新复杂性加剧,企业投入成本增加、风险增大[6]。此时许可使用机制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进入门槛,明确成员资源使用制度和风险分担制度,加快联盟内技术转移效率。最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联盟利益分配机制。联盟成员加入联盟的初衷是利益最大化,所以联盟要科学制定成员认可并自觉执行的收益分配机制,以促进联盟内部的团结合作。

在本研究案例中,联盟A在控制机制方面主要采用了许可使用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其中,在许可使用机制方面,联盟A建设了专利池和标准数据库,在联盟内部形成专利相互许可、互惠互利的机制,在面对外界专利冲突时形成合力,以降低联盟成员应对冲突的成本;在收益分配机制方面,该联盟主要采取项目制分配,即按照具体项目中工作量的比例进行收益分配。由院所主导的联盟B的控制机制也主要包括许可使用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而以行业协会为主导的联盟C的控制机制主要包括许可使用、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以及收益分配机制:一方面,联盟成员积极构建车联网与汽车电子专利池,形成上海市车联网与汽车电子专利地图,推动成员单位实现专利交叉许可;另一方面,通过协商签署相关协议确保联盟知识产权与成果不受侵权。同时,采取国家知识产权局立项的SSIPEX专利联盟利益分配模式,确定成员各方利益分配关系。

4.1.3 激励机制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激励机制是指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过程中,用于评价联盟成员的规章,并根据相应的评价体系奖励或惩罚联盟成员的一些制度或方法。激励机制包括评价机制与奖惩机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初期,由于合作不稳定以及受合作利益驱使,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与奖惩机制,以确保联盟成员间的持续合作。由此,联盟绩效的提升需要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制度安排,通过公平的激励措施对联盟成员进行科学、适时的激励,最大程度地满足联盟成员的利益,使联盟成员之间有效合作,最终实现联盟目标。例如,联盟C采取评价机制与奖惩机制作为激励机制。即采取一系列指标体系评估、调整和确定成员各方利益分配关系,并通过评奖和表彰等方式,评选出优秀企业、优秀个人、优秀项目、示范工程等,激励成员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联盟的各项工作,促使联盟健康可持续发展。

4.1.4 整合机制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整合机制以较低成本保持联盟高效运行为原则,通过制定联盟制度,协调联盟各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和工作进度,寻找各方之间的最佳契合点,以提高联盟经营效率,主要包括创新资源优化与配置机制和创新资源整合机制。基于资源基础观,联盟被成员企业视为一种资源,即当企业所需的额外资源不能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时,稳定的战略联盟合作关系成为其重要的关键资源来源渠道,进而促进知识共享,提高创新效率。然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资源共享过程不是联盟成员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在联盟构建和发展过程中,根据创新活动进展和需要,对既有资源进行动态利用[12]。建立完善的资源整合与资源优化配置机制既能保障创新要素在联盟成员间合理流动,又能确保各成员分工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协调整合各成员使用资源,实现对联盟内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服务增值,扩大和深化资源整合价值,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强化竞争优势。

在创新资源优化与配置机制方面,联盟A每月举办一次联络会议,对专利及行业开发信息进行公布和交流,并对成员企业的硬件设施(如仪器、设备等)或有特色的原材料等进行优化配置;联盟C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促进信息、资源在联盟成员间共享和优化。在创新资源整合机制方面,联盟B整合了相关文献库、技术信息、专利、行业标准等资源;联盟C进行科技资源整合利用与共享平台建设,主要包括产业基地建设、车联网平台落户和公共服务应用示范等。通过平台载体建设,对现有科研仪器、设备、信息等科技资源进行整合,提升对车联网产业科技创新服务质量和效益。综上,联盟通过采用整合机制充分共享资源,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增加联盟产出、提高联盟成员企业绩效,确保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持续稳定运行。

由此,得出如下命题:

命题1: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整合机制共同构成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长效合作机制。该四维合作机制作为联盟运行的机制保障,能够促进创新资源集聚、优化与配置,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发展、运行和维护,从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命题1a:运行机制构建的关键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信用机制、责任机制、统筹协调机制及其决策与执行机制,以解决成员之间的信任和沟通交流问题,避免及解决分歧冲突,确定联盟成员所分担的潜在风险,从而有助于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命题1b:控制机制构建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机制、许可使用机制以及收益分配机制,以明确产权归属和成果分配问题,确定联盟产出的技术成果转化方式以及技术转化后的收益分配问题,监督和控制联盟内部的不规范行为,从而保障联盟稳定运行;

命题1c:激励机制构建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评价机制和奖惩机制,以充分调动联盟各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挥联盟中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命题1d:整合机制构建的核心是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创新资源优化与配置机制和创新资源整合机制,以较小的成本保持联盟高效运行,并实现联盟内外环境因素协同与整合,从而提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

4.2 政府政策强化作用

目前,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期,尚未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官产学研用协同形成的创新系统,其技术创新行为和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政策影响,而政府的积极推动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区别于产学研合作的主要特征[3]。本文通过扎根理论分析,归纳出政府政策的4个主范畴: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相关人才政策以及对联盟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

政府税收优惠政策是指,当联盟从事研发活动的经费大于前期投入时,可以获得相当于新增值的一定比例的退税,作为政府对联盟研发活动的鼓励,有助于增加联盟合作产出,促进联盟持续稳定发展。政府财政扶持政策则是通过商业合同的方式,向联盟直接投入研发经费,促进联盟研发,或加大对基础科学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惠及更多联盟内科技创新项目,以激励联盟各主体积极性,充分发挥联盟中人才的科研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联盟成员绩效和联盟产出,确保联盟稳定发展。政府相关人才政策的实施可以促使联盟引入更多优秀科技工作者,从而进一步增加联盟科技成果产出。尤其政府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构筑行政、司法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一体化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体系,能够控制联盟的冲突和不规范行为,确保联盟稳定运行。此外,政府根据联盟特点提供专业咨询指导及培训,并在联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给予政策性建议和培训指导,弥补联盟在产业创新方面的“短板”,从而提升联盟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3]。总之,政府运用计划等手段调控联盟技术创新要素配置,通过制定必要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引导联盟健康运行。

在本研究的3个案例中,政府针对联盟类型和行业制定了不同形式的政策。例如,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和指导下,联盟A顺利完成了“环境友好改性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为改性塑料行业的工艺水平提升、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参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工作,提升了联盟影响力。联盟B在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下,整合行业科技资源,融通行业技术研发,加快研究成果共享与转化,建立了产业上下游、产学研用信息、知识产权等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成员企业稳步发展,从而保证产业联盟稳定性。联盟C在国家战略扶持下,被列入“四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政府专项资金近3亿元,由此加速了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了联盟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从而确保联盟有序稳定运行。

由此,得到如下命题:

命题2: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相关人才政策以及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等政策,强化了联盟合作机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促进作用。

5 结果讨论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选取3个不同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研究对象,以联盟合作机制为切入点,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进行系统剖析和归纳,得出以下结论:

(1)本文运用扎根理论方法,通过严谨的编码程序进行案例挖掘,发现“运行机制”、“控制机制”、“激励机制”与“整合机制”4个范畴构成了联盟长效合作机制的主要内容,“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相关人才政策”以及“对联盟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4个范畴构成政府政策的主要维度,由此构建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影响机制模型。不同于以往构建博弈模型或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本研究采用多案例分析与扎根理论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挖掘影响联盟稳定性的合作机制,结论丰富了联盟稳定性研究的方法体系。

(2)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提升联盟产出和成员绩效,进而确保联盟稳定运行。现有对联盟稳定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盟稳定性的内涵、联盟内在冲突[8]、运行管理[2]以及联盟成员合作绩效等方面,对联盟合作机制与联盟稳定性关系的关注相对较少。本文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多维机制出发,系统挖掘合作机制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的作用机理,完善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理论。

(3)政府政策有助于强化联盟合作机制对联盟稳定性的正向作用。现有研究对政府作用的认识存在分歧[3-4],并且认为政府对联盟政策支持的主要表现形式为资金供给[3]。本研究从政府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扶持政策、人才政策和指导咨询及培训等多个角度出发,揭示了政府政策在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机制与其稳定性关系中的重要作用,拓展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的情景边界。

5.2 实践启示

本研究对联盟运行以及政府政策制定具有如下实践指导意义。

(1)联盟为保障自身稳定运行应构建如下合作机制: 在运行机制中,联盟可设立信用库,建立国际性联盟产业信息发布与共享平台,以此推进资源共享和技术互通; 在控制机制中,联盟应构建明确的知识产权与成果保护机制,以及多元化的许可使用机制,保障联盟成员技术知识产权; 在激励机制中,设立联盟成员进入门槛,提高联盟内部成员质量。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给予联盟企业及人员以精神和物质激励; 在整合机制中,联盟可以共享仪器设备、科技数据等资源,分工合作完成不同技术衔接领域的研发,实现创新优势整合与互补。

(2)政府为促进联盟健康有序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成立联盟项目专项资金,对项目进行持续资助。同时,对于有发展前景的项目给予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为联盟提供必要的研发基金,促进联盟融合创新;政府应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兼顾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促进联盟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建立标准的技术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理顺科技行业协会自身的管理体制,改善政府多头管理的局面,促进行业协会公平有序竞争,从而更好地为联盟科技创新服务。

5.3 研究局限

首先,本研究通过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案例资料的过程带有一定主观性。其次,本研究选取的3个联盟案例均来自同一地区,可能导致结果缺乏普适性。因此,未来研究可以考虑采用跨时空大样本对上述假设命题进行实证检验。

参考文献:

[1] ZENG S, XIE X, TAM C.Relationship between cooperation network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MEs[J].Technovation, 2010, 30(3):181-194.

[2] 王发明, 刘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焦点企业合作共生伙伴选择研究[J].科学学研究, 2016, 34(2):246-252.

[3] 邸晓燕, 张赤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类型与政府支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4):78-84.

[4] CLAUSEN T H.Do subsidies have positive impacts on R&D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at the firm level[J].Structural Change & Economic Dynamics, 2009, 20(4):239-253.

[5] JIANG X, JIANG F, CAI X, et al.How does trust affect alliance performance? the mediating role of resource sharing[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15, 45(1):128-138.

[6] 李新男.创新“产学研结合”组织模式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J].中国软科学, 2007(5):9-12.

[7] LI L, QIAN G, QIAN Z.Do partners 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share resources, costs, and risk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66(4):489-498.

[8] 周青, 王乃有, 马香媛.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J].科学学研究, 2014, 32(3): 473-480.

[9] 段云龙, 张新启, 刘永松,等.基于管理协同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 36(5): 64-72.

[10] 张瑜, 菅利荣, 刘思峰, 等.基于优化Shapley值的产学研网络型合作利益协调机制研究——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J].中国管理科学, 2016, 24(9):36-44.

[11] NORMAN P M.Protecting knowledge in strategic alliances: resource and relational characteristics [J].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2, 13(2):177-202.

[12] 苏靖.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的机制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1(11):1-20.

[13] 刘益, 赵阳, 李垣.联盟企业的战略导向与知识获取——控制机制使用的中介与干预作用[J].管理科学学报, 2010, 13(4):85-94.

[14] FU X.How does openness affect the importance of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 2012, 41(3): 512-523.

[15] 邢乐斌, 王旭, 徐洪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利益分配风险补偿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0(14):63-64.

[16] 周江华, 仝允桓, 李纪珍.基于金字塔底层(BOP)市场的破坏性创新[J].管理世界, 2012(2):112-130.

[17] CORBIN J M, STRAUSS A.Grounded theory research: procedures, canons, and evaluative criteria[J].Qualitative Sociology, 1990, 13(1):3-21.

(责任编辑:林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