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
——交互赋能视域下双案例研究

朱国军,王修齐,孙 军

(江苏海洋大学 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

摘 要: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正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而制造业企业集群又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形成创造了条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之间存在交互赋能现象。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海尔、徐工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探索性案例分析和跨案例分析,研究交互赋能的作用机理,梳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提出普适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模式,即“厂商自研”模式、“云助力”模式,进一步丰富了平台经济理论与赋能理论,可为中国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企业集群;交互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The Growth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Double Case Study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Empowerment

Zhu Guojun,Wang Xiuqi,Sun Jun

(School of Business, Jiangsu Ocean University, Lianyungang 222000, China)

Abstract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are becoming the core driving for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clusters have created condi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There is a phenomenon of interactive empowerment betwee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 clusters. Haier and XCMG, the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have experienced the growth process of " integration and co creation-growth and symbiosis-mature and evolution". Through exploratory case analysis and cross case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chanism of interaction enabling, and condenses the growth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model of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This study promotes the theory of platform economy, enriches the theory of empowerment, and puts forward a universal development model: "manufacturer self-study" model and "cloud assistance" model.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traditional leadi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o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s.

Key Words: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 Enterprise; Enterprise Cluster; Interaction Enabled; Manufacturing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DOI10.6049/kjjbydc.2020060677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24-0108-08

收稿日期:2020-07-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JY228)

作者简介:朱国军(1982-),男,江苏盱眙人,博士,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副研究员、学生工作处处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与互联网经济;王修齐(1996-),男,江苏盱眙人,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跨境电商与互联网经济;孙军(1979-),男,山东青岛人,博士,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互联网经济。

0 引言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工业革命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全球制造业产出整体下滑,产业界对工业4.0发展的必要性形成共识,“数字化”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后疫情”时代需要大力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能够促进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互联,成为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破局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成长成为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而制造业企业集群的壮大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形成创造了条件。海尔集团、徐州工程机械集团等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在与制造业企业集群的交互赋能中成长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便是很好的例证。本研究旨在从交互赋能视角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为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型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指导。

1 理论与综述

1.1 交互赋能

交互赋能(interaction enabled)的概念最早由谷歌CEO施密特提出,用于解释互联网公司发展。国内外学者将之引入平台经济研究中,并将其界定为以开放性平台、硬件载体与软件算法为支撑,通过跨界、交互获得新发展势能[1],表现为外部互动与集体动员(吴晓波、李楠,2019),知识网络、业务网络、制度网络多重交互[2],IOS赋能和SM赋能的网络交互[3]。在交互赋能的路径载体上,知识网络、社会网络正成为国内外平台经济研究的焦点[4],其中,又以知识网络研究居多。在交互赋能下创新生态系统规模量变带来了破坏性、变革性的价值链质变[5]、流程重塑、知识能量流动[6]、基于知识能量空间的组织新形态形成(王如玉等,2018),表现为跨业务部门、跨管理层级、跨产业链环节集成运作的企业共同体诞生(李君,2019)。交互赋能使得企业平台与市场平台统一起来[7],在多平台属性下实现制造业企业集群价值共创(Gawer,2014),推动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双螺旋(Gertler,2015),开辟出智能制造的新时代。

1.2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

数字经济时代,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具有支柱性引领作用(Evans,2016),改变了制造业产业组织形态(平新乔,2019)。国外学者重点研究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价值共创成长模式,如以GE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工业大数据商业模式创新、以西门子公司为代表的德国智能制造与智能服务融合的商业模式[8]。国内学者重点研究了传统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生态圈竞争模式,如以海尔集团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物联网社群生态,其社群生态中既有传统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又有数字化环境下引入的过去不相关的企业[9]。关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机制研究,国外学者更关注智能生产、智能产品与智能服务的整体实施,以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创造并满足消费者的集成式需求(Pittaway,2019),国内学者侧重研究平台企业的双元成长和迭代创新,探索网络供应链形成路径[10]

1.3 交互赋能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存在交互赋能关系(曾鸣,2019),产生黑洞效应和网络张力(李敏,2019),具有生态能量学特征(李佳钰,2019),通过“价值共创+网络效应”(谢洪明,2019),形成网络化与动态化生态圈,获得成长势能、动能和内能,实现不同智能系统之间的价值联接与价值交换(蔡剑,2020)。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吸引中小企业集群进入智能生态体系,协同耦合后形成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11],获得网络资源的互补效应(戴维奇,2019)、知识学习与创新的外部效应(罗珉,2018)、外部规模效应(栾贞增,2015)以及市场控制势力的扩大效应(卢福财,2019),实现互利共生[12]、动态均衡[13],不断获取多主体共生演化与系统间协调的生态租金[14]

1.4 评述与研究问题提出

现有文献形成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但是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到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对制造业企业集群的赋能作用,但是关于制造业企业集群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反向赋能作用研究很少,两者的交互赋能关系及作用路径、作用效果尚未得到系统研究;二是已有研究表明交互赋能产生的生态能量流动是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的重要动力,但缺乏实证检验,缺乏对成长路径的精准定位与演化分析。本文尝试基于上述不足进行重点研究和突破,通过双案例研究,研究交互赋能的作用机理,揭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模式,以推动更多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型。

2 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中国家电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海尔集团、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为研究对象,对两家企业成长演化过程进行案例研究,检验交互赋能视域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

2.1 双案例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解决经济现象中涉及“怎么样”的问题(Yin,2014),而双案例研究方法可以开展案例内分析和跨案例比较研究,对同一经济现象进行相互印证、相互补充,有助于对交互赋能视域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的新经济现象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从企业层面检验理论机理和实现路径,获取更具准确性和普适性的研究结论。

2.2 案例选取

我国具备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优势。实践案例具有丰富多样性,例如海尔COSMO平台、徐工汉云、三一重工树根云、航天云网INDICS、阿里巴巴supE、浪潮云In-cloud等[15]。本文选择徐州工程机械集团(以下简称“徐工”)和海尔集团(以下简称“海尔”)作为研究对象。案例典型性具体表现为:第一,两家企业均在各自领域居于领先地位,海尔自2009年以来一直保持全球家电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的地位,徐工长期保持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一的位置;第二,两家企业都是传统制造业领域的领先企业,能够勇立潮头,拥抱工业互联网,采取了更具时代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模式,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也带动了整个行业变革,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海尔COSMO平台是家电制造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徐工汉云平台是工程机械行业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3 数据收集与检验分析

研究团队自2016年开始对两家企业开展持续追踪和调研,以获取案例数据。其中,一手数据主要采用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深度访谈途径获得,共收集录音转换文字稿5万余字。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参观企业生产现场、定期浏览企业网站,收集了10万余字的新闻报道、专业报告等二手案例分析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为了避免回溯性偏差和刻板印象,研究团队还定期对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开展三角验证,以提高案例研究信度和效度。基于Miles & Huberman(1994)的编码建议与实施策略,对案例材料进一步梳理、检验分析[16]。首先,在对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提炼编码构念,明确相关构念含义和测量。本文涉及的编码构念有交互赋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借鉴朱晓红(2019)的观点,交互赋能需要从广度、深度和力度3个维度予以分析与测量,根据吕文晶(2019)的研究成果,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主要体现在空间形态、作用载体及成长机制上,具体编码构念及测量量表见表1。

表1 关键构念与测量变量

关键构念测量变量关键词交互赋能交互赋能广度集群生态范围;交互赋能频率、概率、互惠程度;集群生态租金交互赋能深度创新生态情境统合和松散的循环演化;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交互赋能力度成长势能、动能、内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空间形态演化线上与线下交互作用;虚拟产业集群作用载体演化“线上化”的协同-沟通;“互利共生”生态圈成长机制演化催化和反哺的双元成长;价值共创和共享的双元成长;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双元成长

其次,验证编码并开展比对工作,就不一致的编码结果开展讨论,添加新案例材料,再次编码。基于已经形成的编码结果进行比较迭代,形成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与理论模型。

3 案例分析

3.1 案例内分析

根据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微观机理[17],借鉴王节祥等[18]的观点,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过程划分为融合共创期、成长共生期和成熟共演期3个阶段。海尔、徐工成长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相关构念如表2、表3所示。

表2 交互赋能视域下海尔成长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相关构念编码及举证

阶段关键变量典型证据援引交互赋能的影响典型证据援引融合共创2000-2016空间形态以地理空间产业集群为主、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为辅交互赋能产生的创新生态情境双螺旋提升带来的影响创新生态系统由统合情境向松散情境转变,提升系统的扩展性、伸缩性和可用性,在家电行业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作用载体IT部门从业务协同者转变为变革驱动者,海尔自建COSMOPlat平台交互赋能产生的集群生态范围拓展带来的影响以生产定制化和供应链整合为切入点,由家电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成长机制吸引多元企业集群参与者加入COSMOPlat平台交互赋能产生的成长势能、动能、内能带来的影响加速生产方式柔性化、经营管理平台化、产品服务生态化成长共生2016-2019空间形态以数字化的虚拟产业集群为主、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群为辅,获得数字孪生空间交互赋能产生的创新生态情境双螺旋提升带来的影响加强对企业集群中首批合作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开展垂直化整合,提高价值网络控制能力作用载体细分领域的商业平台系统,例如智造云、智企云、智数云等交互赋能产生的集群生态范围拓展带来的影响依托平台打造内部创业孵化平台,共建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成长机制海尔从全球吸纳技术资源,鼓励企业集群中的首批合作者共同投入专用性资产交互赋能产生的成长势能、动能、内能带来的影响带动相关传统家电制造业企业向社会化生态企业转型,尝试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给不同行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成熟演化2019-空间形态众多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形成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交互赋能产生的创新生态情境双螺旋提升带来的影响由统合情境向松散情境转变,形成数据驱动的价值链闭环,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竞争力逐步提高作用载体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形成跨行业、全场景的数字化商业操作系统交互赋能产生的集群生态范围拓展带来的影响“规模化”和“小微化”数据中心协同发展,覆盖汽车、电子、服装、农业等11个行业成长机制为其它行业制造业企业客户推荐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交互赋能产生的成长势能、动能、内能带来的影响集聚工业资源,集成工业数据,优化工业生产与服务载体,推动制造业企业跨行业、跨领域创新

表3 交互赋能视域下徐工成长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相关构念编码及举证

阶段关键变 量典型证据援引交互赋能的影响典型证据援引融合共创2002-2016空间形态建立网络化、平台化、虚拟化的制造业新业态,出现虚拟产业集群雏形交互赋能产生的创新生态情境双螺旋提升带来的影响以相对松散方式开展合作创新,吸纳合作创新资源和市场渠道资源,对工程装备行业开展数字化变革作用载体基于甲骨文ERP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与“阿里云”合作建设徐工工业云交互赋能产生的集群生态范围拓展带来的影响从“制造协同”走向“协同制造”,以生产定制化和供应链整合为切入点,运用于智能制造、远程障碍诊断后市场服务等多个环节成长机制着力建设信息共享与生产合作机制,从产品提供者向制造业服务者转变交互赋能产生的成长势能、动能、内能带来的影响对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作数字化升级,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价值空间成长共生2016-2018空间形态打造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机电产品生态圈,形成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交互赋能产生的创新生态情境双螺旋提升带来的影响以徐工电商为载体,打造智能商业基础设施,延伸工业互联网价值链作用载体2018年徐工发布全新品牌“汉云平台”交互赋能产生的集群生态范围拓展带来的影响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设备位置及租户履约能力检测,有效降低金融风险成长机制通过智能化机器实现全要素连接,打造柔性供应链,引领智能制造价值网络建设交互赋能产生的成长势能、动能、内能带来的影响从预测性维护、设备管理、维护众包、工程建设,到智能化调度,按需制造,协同研发,精准服务成熟演化2019-空间形态形成互利共生的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交互赋能产生的创新生态情境双螺旋提升带来的影响由统合情境向松散情境转变,实现线上线下全场景、供产销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作用载体协同建设共享服务中心,汉云平台实现了“自动化+云MES”的全面升级交互赋能产生的集群生态范围拓展带来的影响服务建筑施工、有色行业、高端装备制造等75个行业,打造出20个行业子平台,服务1 000多家企业,纳入了超过40万台设备成长机制跨行业融合、跨领域提供制造业服务化解决方案交互赋能产生的成长势能、动能、内能带来的影响为新行业、新业务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协同全球物联网、智能供应链、智能工厂社会化服务

3.1.1 交互赋能视域下海尔成长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过程

(1)融合共创阶段(2000-2016年)。

第一,空间形态演变。该阶段海尔对企业集群其它节点企业的控制相对宽松,以相对松散方式开展合作创新,同时需要大力吸纳合作创新资源和市场渠道资源,以地理空间上的产业集群为主。部分企业集群参与者会率先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对接,而大量潜在参与者保持观望。随着数字营销、模块采购、智能生产、智慧物流等多个业务环节的变革与发展,逐步开始形成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

第二,作用载体演变。海尔在2000年成立国内首家B2C电子商务平台,其IT部门从业务协同者转变为变革驱动者,大胆进行互联网化变革。2016年海尔以生产定制化和供应链整合为切入点,面向家电行业发布COSMOPlat平台,由家电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

第三,成长机制演变。海尔吸引多元企业集群参与者加入COSMOPlat平台,加速生产方式柔性化、经营管理平台化、产品服务生态化,逐步形成制造业创新生态共同体雏形,带动产业集群整体智能化转型。

(2)成长共生阶段(2016-2019年)。

第一,空间形态演变。与海尔首批合作的部分企业经历一段时间后,其技术能力、市场地位得到极大提高,既可能选择与海尔共创价值,也可能在自身能力积蓄到一定程度后自立门户。因此,该阶段海尔进一步布局延伸价值链,逐步严格控制企业集群,开展网络治理,对企业集群中首批合作企业加强激励与约束,开展垂直化整合,提高价值网络控制能力,获得数字孪生空间,逐步扩大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影响力。

第二,作用载体演变。2017年COSMO平台正式对外提供社会化服务,2019年依托平台打造内部创业孵化平台,共建国家高端智能家电创新中心,形成若干细分行业领域的商业平台系统,包括专注于智能制造的智造云、具有海尔管理特色的智企云、助力企业数字化营销的智数云等。

第三,成长机制演变。海尔鼓励企业集群中的首批参与者共同投入专用性资产,带动相关传统家电制造业企业向社会化生态企业转型,推进全场景、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不断完善创新生态网络,推动家电智能制造各项标准体系建设和智能制造共性技术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占领智慧家庭领域的技术制高点,实现家电产业核心技术升级与品牌整体升级。海尔开始尝试将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给不同行业的传统制造业企业,形成超大规模、分工协作、价值共享、利益分成的制造业生态圈。

(3)成熟共演阶段(2019年至今)。

第一,空间形态演变。海尔牢牢掌握平台技术并不断创新,建立众多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为企业集群提供线上线下全场景、供产销全链路的数字化服务与支持技术,形成数据驱动的价值链闭环,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竞争力逐步提高。

第二,作用载体演变。2019年,海尔COSMO平台成为首批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面向全球发布了首创的“智能+5G”大规模定制验证平台,形成跨行业、全场景的数字化商业操作系统,“规模化”和“小微化”数据中心协同发展,覆盖汽车、电子、服装、农业等11个行业,吸引了Oracle、SAP、菲尼克斯、亚马逊等20多家世界一流企业,聚集了3亿多用户和380多万家企业。

第三,成长机制演变。海尔着力集聚工业资源,集成工业数据,优化工业生产与服务载体,推动制造业企业跨行业、跨领域创新,向全球开放7大服务模块,为其它行业制造业企业客户推荐全流程、全方位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跨行业、跨区域复制。例如,淄博市淄川区依托COSMO平台建立陶业产业基地,开展资源整合与流程再造,将135家制陶中小企业整合为20余家,使得制陶产业从传统中低端制造业向中高端智能制造业升级。

3.1.2 交互赋能视域下徐工成长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过程分析

(1)融合共创阶段(2002-2016年)。

第一,空间形态演变。徐工着力推动信息化与制造业融合,以相对松散方式进行合作创新,开展生产制造和服务资源优化配置,打破企业边界、商业边界,吸纳合作创新资源和市场渠道资源,对工程装备行业开展数字化变革,建立网络化、平台化、虚拟化的制造业新业态,出现虚拟产业集群雏形。

第二,作用载体演变。徐工在2002年开始基于甲骨文ERP系统推进企业信息化,引领企业业务调整和流程变化,从“制造协同”走向“协同制造”, 2016年聚焦工程机械行业,与“阿里云”合作建设徐工工业云(XCMG—cloud),以生产定制化和供应链整合为切入点,积累海量工业大数据,运用于智能制造、远程障碍诊断、后市场服务等多个环节,加速向设备运行维护智能化、经营管理精益化、生产制造服务化转型。

第三,成长机制演变。徐工着力建设信息共享和生产合作机制,从产品提供者转向制造业服务者,对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产业链关键环节作数字化升级,通过数据产品和服务拓展产业链价值空间,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一部分,实现对国际领先企业的“弯道超车”,并进入世界工程机械行业“第一方阵”。

(2)成长共生阶段(2016-2019年)。

第一,空间形态演变。2017年,以徐工电商为载体,打造智能商业基础设施,延伸工业互联网价值链,打造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机电产品生态圈,建设全球机电产品贸易融通和资源共享平台,推动线上集群形成,打造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

第二,作用载体演变。2018年徐工发布全新品牌“汉云平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设备位置及租户履约能力检测,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实时了解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情况。

第三,成长机制演变。徐工通过智能化机器实现全要素连接,打造柔性供应链,引领智能制造价值网络建设,从预测性维护、设备管理、维护众包、工程建设,到智能化调度,实现按需制造、协同研发、精准服务。例如,长江润发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依托汉云平台MES计划实现订单管理、派工信息化,减少20%的员工工作量,现场生产效率提高15%。

(3)成熟共演阶段(2019年至今)。

第一,空间形态演变。徐工通过线上线下全场景、供产销全链路的数字化升级,形成数据驱动的价值链闭环,形成互利共生的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

第二,作用载体演变。徐工与阿里云在中间件平台上协同建设共享服务中心,汉云平台实现了“自动化+云MES”的全面升级,帮助不同细分行业传统制造业快速数字化,服务建筑施工、有色行业、高端装备制造、核心零部件等75个行业,服务中小企业(占比从30%提高到52%),打造出20个行业子平台,服务于1 000多家企业,纳入超过40万台设备,推动徐工集团向全球工程机械前三强迈进,带动一批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第三,成长机制演变。通过数据采集、传输、计算、分析、应用的数据闭环实现系统性创新,跨行业融合、跨领域提供制造业服务化解决方案,为新行业、新业务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协同全球物联网、智能供应链、智能工厂社会化服务。

3.2 跨案例比较分析

3.2.1 案例企业共同特征

(1)交互赋能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形成作用显著。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海尔和徐工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内核,与企业集群建立强链接的交互赋能关系,克服空间和时间限制,不断扩大互利共生的研发生态圈和商业生态圈,建立了双元成长机制,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创新系统向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变,实现制造业龙头企业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转变。

(2)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过程与产业转型变革相辅相成。海尔、徐工将在家电行业、装备制造行业积累的能力跨产业应用,带动了家电产业和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业务体系、生产方式的重构,也带动服务的其它行业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海尔、徐工在上述过程中获得生态优势位势,产生成本节约效应、创新效应以及价值增值效应,获得集群生态租金。

3.2.2 案例企业不同特征

(1)成长模式不同。两家案例企业分别代表两类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模式。海尔具有制造基因,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上没有根底,依靠自身力量从制造业思维出发,将自身在制造领域的工业云布局经验总体提升,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制造圈,该模式被称为“厂商自研”模式。徐工则依靠与互联网巨头企业阿里合作,由阿里云发挥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积累下来的云计算能力,帮助徐工实现工业互联网平台载体的建设与升级,徐工则帮助阿里云理解工业制造的逻辑、痛点和关键点,两者在共创、共生及共演中探寻可复制的智能制造模式,该模式被称为“云助力”模式。

(2)成长范式不同。海尔的“厂商自研”模式平台在建设初期较艰难,但核心技术突破效果更佳,赋能的中小企业数量更多,社会效应更大。徐工的“云助力”模式平台在建设初期相对容易,生产、采购的流程再造效果更佳,赋能的中小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这两种发展模式各有适合的创新情境,成为中国传统制造业龙头企业转型成长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展的重要标杆。

4 案例研究发现

4.1 交互赋能作用机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制造业企业集群根据各自成长势能、动能和内能等能量结构变化,开展知识能量流动、匹配及控制决策,赋予传统制造业融入全球生产、研发、市场网络的接口。在统合与松散的双螺旋创新生态情境调节作用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能够最大程度实现协调创新效用、学习效用、技术溢出效用,获得集群创新生态租金,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交互赋能作用机理

4.1.1 交互赋能广度:集群生态范围拓展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行为的发生不仅是其自身能力的函数,同时也是其它节点企业赋能行为的函数。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的交互赋能有助于吸引新企业主体加入,通过跨界融合、全面链接、价值共创等方式,更加快速、准确、便利地选择合作伙伴,更加便捷地与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降低供应商选择成本、交易成本、物流和运输成本、信息匹配和选择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研发要素、营销要素虚拟集聚,实现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价值网络拓展并演化成生态共同体组织。

4.1.2 交互赋能深度:创新生态情境的双螺旋转变提升

不同创新生态情境对交互赋能具有调节作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面对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情境是一个非线性的动态反馈系统[19],会发生松紧度变化,统合和松散的循环演化构成了双螺旋的创新生态系统情境。由统合情境转向松散情境的动因是由于市场竞争、技术复杂性等导致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难以独立应对,而放开平台交互接口、促进企业集群加入创新生态系统有助于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由松散情境转向统合情境的动因是市场整合、品质管控、专属资产系统获利等,是激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一体化扩展的动力。在双螺旋转变提升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逐步得到巩固。

4.1.3 交互赋能力度:成长势能、动能、内能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交互赋能成为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焦点,同时,生成制造业价值网络的关键资源——数据。这些数据携带着各种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生态能量,存在巨大的势能、动能和内能。每个网络节点企业通过内部数据化,产生数字化势能、动能和内能,在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交互链接与数据实时交换中集成为行业平台,通过重复博弈建立具有强链接的信任关系,在内外部协同中实现能量流动与积累,不断改善能量结构,推动工业全要素、全价值链要素和全产业链要素深度互联,提升产品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感知、链接、数据分析等功能,进而完成协同制造的蜕变。

4.2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

在交互赋能广度、深度、力度的影响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逐步在信息空间引领数字化虚拟产业集群发展,在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中主导互利共生生态圈,双元嵌入价值网络,经历了“融合共创-成长共生-成熟演化”的动态演化变迁,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

4.2.1 交互赋能视域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空间形态演化:引领虚拟产业集群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交互赋能对制造业空间集聚模式产生聚变式影响。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引领下,具有竞争合作关系、交互关联的企业、服务供应商、信息提供商、融资机构等企业集群通过线上与线下交互作用,提高资产灵活度并扩大资产使用范围,提升网络制造能力、互联网金融能力、互联网人才共享流动与资产专用性程度,降低对地理空间邻近的依赖,打破产业、企业、区域边界,逐步形成虚拟产业集群,提供制造业发展的新机会、新空间。

4.2.2 交互赋能视域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作用载体演化:主导互利共生生态圈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和企业集群之间以社会网络、知识网络作为交互赋能的路径载体,将相互依赖的企业主体集聚在一起,既包括与海尔、徐工同属于家电和工程机械制造行业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数据服务提供商、融资者、信息技术商等,也包括跨行业、跨业务部门、跨管理层级、跨产业链环节的相关企业共同体,通过“线上化”的协同-沟通路径,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点对点联结,建立强链接的信任体系,不断拓展企业价值链、产业价值链关联深度,形成互利共生生态圈。在生态圈内,系统成员企业间交互更加频繁,企业更容易接触到新交易伙伴,使价值网络成员的社交成本、采购成本大幅度下降,应对危机和预知未来的能力极大提高。生态圈间的实力对抗成为全球市场竞争的主流[20]。为了在工业互联网生态圈竞争中获胜,企业集群必须考虑好加入哪个生态圈以及在生态圈中扮演何种角色。

4.2.3 交互赋能视域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机制演化:双元嵌入价值网络

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的交互赋能以及成长演化由解决方案逻辑主导,强调通过双元嵌入(Dual embeddedness)整合生产、研发、商务价值网络,实时调节交互作用的势差、能力与意愿,实现平台整合能力呈指数级增长。一是建立催化和反哺的双元成长机制,通过5G获得“新计算”能力,对用户、产品、市场大数据进行分析,从单点突破快速进入技术协同,进一步提升技术扩散速度,缩短技术创新周期,突破核心技术束缚,对产品不断更新迭代,从而生产出功能更多、价值更高的智能产品;二是建立价值共创和共享的双元成长机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所有生产、研发、市场模块提供通用接口,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运营效率,高效弹性地对物流、供需作出科学决策,创新商业模式;三是建立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双元成长机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新一代工业系统“中枢神经”,基于网络化设计深化融合应用,改变企业竞争范式,促进数字化转型,在外部规制和内部价值的利益互补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双元成长机制有利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向内塑造业务内核,打破部门数据隔阂,形成自我组织、自我适应的液态型组织,向外延伸搜索利用企业集群资源的能力,实现与企业集群之间的联系由价值链转向价值网络,提升环境洞察能力、变革更新能力和柔性适应能力,促进平台企业社会网络、声誉网络、市场信息网络、技术合作网络的动态演化,从而跨越不同行业壁垒,进入全新业务领域和应用场景,在生态圈竞争中获得胜利。

5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5.1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5.1.1 理论贡献

(1)完善了平台经济理论。制造业竞争不再是与某个企业的竞争,而是由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交互赋能形成的互利共生生态圈的竞争,通过赋予平台经济新定义,为平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要素、新动能、新路径,拓展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的学术理论范畴。

(2)丰富了赋能理论。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交互赋能的分析框架,提出交互赋能视域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的机理模型,弥补了现有研究缺乏动态演化过程分析的不足。

5.1.2 实践启示

(1)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企业集群成长过程中,不能孤立地思考,两者相互影响、相互赋能。交互赋能关系治理效率高的企业不一定会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但是能成为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一定是交互赋能关系治理效率高的企业,这就需要聚焦平台建设,发展相互嵌套、集成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速健全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交互赋能体系。

(2)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管理者应围绕不同发展模式提出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一方面,制造业领军企业需要遵循工业互联网建设规律,探索具有普适性的解决方案,可以采用海尔的“厂商自研”模式,依靠自身的技术积累与工业数据资源,实现服务智能化转型,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平台,将产业集群中其它企业纳入开放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如果制造业企业力量有限,可以采用徐工的“云助力”模式,联合其它互联网核心企业,通过“数据云端化-数据交互-资源优化-产业转型”,完善“云、网、端、台”结构,促进制造业企业在生产、消费等领域的交互赋能与融合创新。

(3)一批懂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将是带领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创新的重要引擎。制造业企业集群参与者要主动拥抱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接受赋能,选择与自身产品和服务能力相匹配的生态,选择与企业价值主张更相似、更互补的生态,融入平台、建设平台、拓展平台,在细分行业领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一起构建商业操作系统,实现研发设计协同化、生产制造智能化、服务链条延伸化。

5.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1)本文在我国当前竞争力较强的家电行业和工程设备制造行业中选取案例对象,未来可以考虑对制造业其它行业进行跨行业研究,调研更多企业,采用时序分析技术对目标案例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关键事件分析,从企业、产业和区域层面探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路径,对研究结论进行修正和检验,以形成更全面的研究论断。

(2)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两种发展模式,即“厂商自建”模式和“云助力”模式,但是两种模式的研究深度还不够,未来可以对各模式开展更深入的实证检验与分析。

(3)研究方法上采用案例分析方式,未来研究可以采用仿真研究方法开展系统模拟和预测。如借鉴能值分析方法,运用多主体仿真平台Net Logo,对成长演化机理作仿真分析。

参考文献:

[1] GAWER A.Bridging differing perspectives on technological platforms: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research Policy,2014(7):117-135.

[2] FENG C,ZHUANG G J, LI S H,et al. IT capability, internet interactive strategies and cooperative performance: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resource-based view JJ. systems Engineering Theory&Practice,2019,39(11):201-215.

[3] 魏江,徐蕾,戴维奇.双重网络嵌入与集群企业创新能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 MCINTYRE D P,SRINIVASAN A. Networks,platforms,and strategy: emerging views and next step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7, 38(1) :119-121.

[5] CHAE B K.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study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digital innovation ecosystem: the case of big dat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9,45:79-82.

[6] 李佳钰,张贵,李涛.知识能量流动的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J].软科学,2019,33(12):13-22.

[7] ADNER R,KAPOOR R.Innovation ecosystems and the pace of substitution: reexamining technology scurv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6,37(4):39-57.

[8] PUCCI T, RUNFOLA A, GUERCINI S, et al. The role of actors in interactions between "innovation ecosystems": drivers and implications[J]. IMP Journal, 2018,12(2):102-123.

[9] 吕文晶,陈劲,刘进.智能制造与全球价值链升级——海尔COSMOPlat案例研究[J].科研管理, 2019,40(4):145-156.

[10] 朱晓红,陈寒松,张腾.知识经济背景下平台型企业构建过程中的迭代创新模式——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双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9,35(3):142-156+207-208.

[11] 朱英明,佘之祥,方创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设江苏智能制造生态体系[J].群众, 2019(2):39-40.

[12] 杨蕙馨,孙孟子,杨振一.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与展望[J].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0,36(1):58-68.

[13] 戴一鑫,郑江淮.供给侧视角下的长三角制造业生产率变迁与转型升级[J].江西社会科学, 2017,37(8):44-53.

[14] 朱桂龙,蔡朝林,许治.网络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竞争优势形成与演化:基于生态租金视角[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4):2-13.

[15] 王晨,宋亮,李少昆.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趋势与挑战[J].中国工程科学,2018,20(2):15-19.

[16] 朱国军,孙军,张宏远.互联网核心企业成长的逻辑机理与要素框架——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探索性研究[J].江海学刊,2019,62(5):247-253.

[17] 林勇,张昊.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微观机理及价值[J].研究与发展管理,2020,32(2):133-143.

[18] 王节祥,陈威如.平台演化与生态参与者战略[J].清华管理评论,2019,9(12):76-85.

[19] 许晖,刘田田,张超敏.“以小博多”:资源约束情境下CMNEs如何实现朴素式创新——双案例对比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0,32(3):136-151.

[20] 胡国栋,王晓杰.平台型企业的演化逻辑及自组织机制—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9,34(3):143-152.

(责任编辑:胡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