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机制
——创业拼凑的中介作用

刘艳秋,从春伟,华连连,王建国

(内蒙古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摘 要:基于创业拼凑理论视角,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以创业拼凑为中介的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关系的理论模型。收集来自企业创始人和创业合伙人的202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24.0软件和AMOS24.0软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创业者先前经验的3个维度(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职能管理经验)和创业拼凑均对渐进性创新有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创业拼凑在创业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分别在行业经验、职能管理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拓展了创业拼凑理论应用范围,丰富了渐进性创新相关研究,也为新创企业渐进性创新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创业者先前经验;创业拼凑;渐进性创新;新创企业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of Entrepreneurs' Previous Experience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Liu Yanqiu,Cong Chunwei,Hua Lianlian,Wang Jiang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ohhot 010051,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s' previous experience on incremental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s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 previous experience,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new entrepreneurs.The data of 202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with SPSS24.0 software and AMOS24.0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ntrepreneurs' previous experience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industry experience and function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incremental innovation,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plays a total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and plays a part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experience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and plays a part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experience and function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The conclusion expands the application scop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theory,enriches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incremental innovation,and provides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of incremental innovation.

Key Words:Entrepreneurs' Previous Experience;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Incremental Innovation; Emerging Organizations

收稿日期:2020-03-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96302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XJY004);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MS0702);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8NDB016)

作者简介:刘艳秋(1977—),女,内蒙古赤峰人,博士,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从春伟(1990—),女,河北唐山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组织行为;华连连(1982—),女,山东青岛人,博士,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与供应链管理;王建国(1973—),男,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与供应链管理。本文通讯作者:华连连。

DOI10.6049/kjjbydc.201911016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21-0010-08

0 引言

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产品、服务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创新已成为企业保持生机活力和持续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随着创新实践不断发展,对创新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Danneels[1]将组织学习领域的双元理论引入创新研究,并将双元创新分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的技术新颖程度较高,所利用知识、技术和工艺往往具有革命性突破,对资源要求较高,企业承担的风险也较大;渐进性创新是一种改良式创新行为,具有低成本、低风险和见效快的特点,是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对原有产品或技术的再挖掘。在资源允许的条件下,两种类型的创新同时开展,效果最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鉴于渐进性创新的效用大于突破性创新,企业应当侧重于开展渐进性创新[2],尤其对于新创企业来说,由于创新资源匮乏、进行突破性创新难度较大,往往会选择更为普遍的渐进性创新,以保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创业者在知识和经验的组合创新以及资源转化为收入的过程中扮演着决定性的关键角色[3]。施萧萧和张庆普[4]认为,创业者的历史经验、记忆和学习等知识积累可以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创业者先前经验是企业宝贵的异质性隐形财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的各种行为,进而对渐进性创新产生影响。但是,已有文献对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关系的研究多是间接而零散的,主要集中在知识积累和组织学习视角。从知识积累视角来看,渐进性创新建立在企业现有知识体系之上,现有知识体系是企业渐进性创新核心能力的基础。Nguyen等[5]认为,创业者先前经验能帮助创业者收获有别于他人的知识和信息储备,使创业者身处个性化的“知识走廊”,渐进性创新所需要的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其继续加以深化和挖掘。创业者先前经验能促进知识整合,知识的整合和利用使渐进性创新发生的可能性大增,知识积累能够提升渐进性创新能力[6]。蒋艳辉和曾倩芳[7]研究发现,创新活动的开展基于创新主体所持有的资源,创新主体掌握的渐进性创新资源越多,其创新产出就越偏向于渐进性创新。从组织学习视角来看,Gaglio & Katz[8]认为,创业者凭借所拥有的市场知识、先前经验等,有利于建立一种可以很好地帮助组织进行适应性学习的警觉性,而适应性学习对渐进性创新来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织学习过程。尽管现有研究表明,知识和学习对企业渐进性创新起重要作用,但对于创业者先前经验能否以及如何影响渐进性创新仍没有明确结论。因此,有必要对新创企业的渐进性创新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究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

自Baker等[9]将拼凑概念正式引入创业研究领域以来,创业拼凑研究不断深入。Halme等[10]基于Baker的成果进一步明确了创业拼凑的范围,将创业拼凑从企业外部聚焦到企业内部。创业拼凑理论认为,创业者通过对手头资源进行有目的的重组,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资源较为贫乏的情况下,创造性地整合和利用手头资源[11]。在创业拼凑过程中,拼凑者被要求利用手头资源而不是寻找新的资源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并将思考和行动并行开展。Tino & Heiko[12]认为,资源有限尤其是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应将创新活动集中于渐进性创新,而不是突破性创新,资源重组对于迫切希望追求渐进性创新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创业拼凑通过对手头资源进行创造性组合运用实现创新,为解释新创企业如何创新提供了新的洞见。因此,拼凑理念能够通过组织学习和平衡机理促进创新,更容易形成非标准、快速、低成本的替代式创新。以上逻辑表明,创业者可以通过已有经验,利用手头资源进行创造性应用,创业拼凑可能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探究以下问题:①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②创业拼凑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旨在为新创企业创新管理活动和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

创业者先前经验是创业者在以往经历中获得的各种(感性的和理性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已有研究普遍把“以往经历”和 “观念、知识和技能”作为重要关键词[13-14],并据此对创业者先前经验进行维度划分。Politics[13]将创业者先前经验分为创业经验、行业经验、职能经验和管理经验4个维度,该划分方法也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张玉利等[14]将创业者先前经验分为工作经验和创业经验,工作经验又分为职能经验和行业经验。由于职能经验与管理经验具有很大的交叉和重叠性,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将创业者先前经验划分为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职能管理经验3个维度。其中,创业经验是指创业者通过多次创立和管理新创企业而取得的经验,是创业者在本次创业前亲自或间接参与创业过程而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总和;行业经验是指创业者曾经在某行业工作而积累到的与该行业相关的工作经验,包含某类企业集合的特征、惯例和决策等多方面信息;职能管理经验既包括各类职能工作专业经验,又包括就职管理岗位而积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在关系网络、销售、谈判、决策和沟通方面积累的知识和经验。

资源基础观认为,知识和经验积累是组织创新的必备资源。由于渐进性创新是一种基于现状的连续性创新形式,创业者先前经验为渐进性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储备,这对于保持渐进性创新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具有重要意义。Amoroso等[15]认为,关注创业经验能更好地了解创业者,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者能够在企业后续活动中获得更多利益,如克服新进入缺陷、善于进行新关系开发以及更容易获取所需资源等。创业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探索新事物的能力更强,对新知识和经验的学习能力也更强,能更有效地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创业经验是创业经历的积累,创业经验为企业提供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为企业成长提供良好基础,在此基础上,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把握环境不确定性,并提高对时间压力的适应性,而适应性对渐进性创新必不可少[16],适应性越强的企业沿用原有市场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17],规模小、风险低、投入少、回收期短的渐进性创新就越容易发生[18]。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实现信息、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从无到有,相比于首次创业者,具有创业经验的创业者拥有更强的资源搜索和利用能力,在渐进性创新过程中,该能力会发挥重要作用。

创业者行业经验就是其在特定行业领域内所具有的专有经验,专有经验会提高创业者对行业动态预测的准确性。行业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具有更多行业专有知识,能更深入地解释行业现象和行业信息,能够把握并优化渐进性创新方向。行业经验包含与行业有关的各个方面,其所产生的经验惯性能帮助创业者节省时间和精力。此外,创业者可以通过行业经验获得关于产品、流程、技术和服务等方面的隐性知识,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依据,行业经验还能够实现渐进性创新与消费需求终端的直接链接,有助于完成渐进性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行业经验涉及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以及产品与服务的知识积累,对供应商越了解,企业收集的市场情报可信度就越高,市场情报又与渐进性创新产品及服务的前期设计和商业化正向相关[19];对消费者越了解,企业延续和强化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的能力就越强[20],渐进性创新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对竞争者越了解,企业尝试进行创新活动就会越频繁,行业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更适合参与渐进性创新[21];对产品与服务越了解,企业进行二次开发的渐进性创新成功率就越高[22]。因此,拥有行业工作经验的创业者能够对战略方向进行相对准确的分析,促使企业在运营中稳定持续发展。渐进性创新需要短期速成,行业经验能帮助调动行业相关知识和资源,从而使得需求快速得到满足。

职能管理经验涉及企业运营中研发、生产、财务、人力、行政和营销等各方面职能管理活动,创业者职能管理经验越丰富,企业控制成本、提高产品性能和维持创新目标的能力越强。职能管理经验丰富的创业者更擅长全面收集、处理和应用资源信息,更善于处理好内外部人际关系,从而获得较高的信任度。创业者所积累的职能管理经验,既能够为企业设计高效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从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又能够帮助创业者提高决策能力和问题应对能力,从而降低失败风险和未来不确定性。职能管理经验不仅塑造了个体的世界观,还能在不同工作背景中进行转移,对相关领域创新政策的制定以及指导相关部门员工进行渐进性创新实践具有重要作用。渐进性创新是一种循序渐进式的创新形式,相对于突破性创新,更需要企业几乎所有部门参与和配合,渐进性创新是一种全员性创新,职能管理经验能够帮助创业者准确贯彻渐进性创新战略,对调动全员创新热情、指导员工正确快速理解创新政策具有积极作用。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者先前经验正向影响渐进性创新;

H1a:创业经验正向影响渐进性创新;

H1b:行业经验正向影响渐进性创新;

H1c:职能管理经验正向影响渐进性创新。

1.2 创业者先前经验与创业拼凑

董保宝[23]研究表明,资源整合能力对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企业高层管理者或董事所拥有的先前经验和技能是企业最具价值的、难以被模仿的独特资源,对这类资源的整合利用有助于企业稳定发展;王晓文[24]认为,由于创业拼凑几乎涉及企业手头资源的方方面面,缺乏明确的工艺标准和规章制度,强调“有即合理”、“拿来即用”,创业拼凑极为依赖个人技术、能力和先前经验;苏芳等(2016)指出,除知识和社会资本外,创业者先前经验也是企业用于拼凑所需的资源,因此,创业者先前经验对企业的创业拼凑具有重要作用;买忆媛等[25]认为,创业者先前经验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有助于创业者合理配置资源。

Rerup[26]研究发现,投资者更愿意将资源提供给创业经验更丰富的人,创业经验使得企业获得更多资源积累渠道和更大的资源获取可能性。创业经验可以为创业者提供资金、员工和顾客等方面的知识,使得创业者即便缺乏明确指导和完善的规章制度,也能顺利地组合利用手头各种资源进行较为合理的创业拼凑,创业经验能为资源匮乏的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路。此外,创业经验使得创业者能够体验从机会识别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丰富创业者相关知识体系,加深创业者对手头资源内在价值的理解,使得创业者能够更好地挖掘手头资源的特有属性,并根据任务目标对这种特有属性进行甄选,选择性地在个别领域进行创造性资源重组利用。

行业经验能够帮助企业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27],提升企业对行业趋势的警觉性和行业预测的准确性[28]。同时,行业经验还能聚焦拼凑内容以及降低拼凑对象和拼凑方式的不确定性,帮助创业者预测行业动态走势,为相关资源的投入设定一个限制,避免拼凑领域选择过分灵活所导致的资源过度分散。对于一些重要的专有性行业信息,尤其是涉及商业机密、容易被竞争对手识别利用的信息,企业往往采取保密措施,创业者必须深入行业才可能获得,因此,创业者行业经验就显得尤为重要。行业经验主要包括产品、服务、顾客、市场、供应商和竞争者等方面的行业专有知识,行业经验所带来的各种资源成为企业进行创业拼凑的重要手头资源,行业经验为创业者提供的行业相关知识和信息储备,使得创业者能够准确理解行业市场变化并及时把握行业市场动态。行业从业经验能够加深创业者对行业的认识,增加行业信息获取数量,加深对行业信息的解读,使得创业者能够即刻调配和拼凑手头一切资源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行业经验有助于创业拼凑的及时和顺利展开。

创业拼凑所需资源主要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制度资源,职能管理经验在人力、技术和市场等方面为创业拼凑提供了一定的资源支撑,创业者职能管理经验越丰富,其创业拼凑能力越强。先进的职能管理经验能促进创业者在生产流程、管理体制和营销模式等诸多方面形成更深层次的见解,使其更好地进行创业拼凑。创业者职能管理经验能够调动以往财务会计、市场营销、一般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组织手头一切可用的资源进行创业拼凑,潜移默化地指导创业拼凑,使企业在创业拼凑过程中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从而促进企业降低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方面拼凑的研发风险和制造成本。因此,职能管理经验能够促进创业拼凑。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如下假设:

H2:创业者先前经验正向影响创业拼凑;

H2a:创业经验正向影响创业拼凑;

H2b:行业经验正向影响创业拼凑;

H2c:职能管理经验正向影响创业拼凑。

1.3 创业拼凑与渐进性创新

创业拼凑包含手头资源、资源重组和“做中学”3个中心元素[11]。首先,拼凑要求拼凑者利用手头的而非寻找新的资源去解决所面对的新问题;其次,拼凑要求拼凑者为新的目的重组资源,以便为始终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崭新的解决方案;最后,“做中学”要求拼凑者边做边思考,强调行动和思考同时进行,单纯地思考各种可能性而不采取任何行动是没有意义的。

Davidsson等[29]指出,渐进性创新是一种缓慢而温和的创新形式,创业拼凑能缓解资源匮乏带来的紧张局势,创业者能以翻新手头资源的方式为企业带来渐进性创新,因此,进行创业拼凑的企业更容易产生渐进性创新成果。创业拼凑促使企业发现现有资源的新组合和用途,促进现有资源的创新应用,这种创业拼凑所产生的资源渠道建立在企业现有资源基础之上,具有快速、便捷和廉价的特点,这与渐进性创新的特点具有很高的契合度。也有学者从创业拼凑所用的资源来源方面印证了创业拼凑对渐进性创新的促进作用。如张建琦等(2015)研究发现,若企业创新过程所用到的有形或无形资源全部来自于企业内部,那么企业产生的创新是一种“凑合”式创新。虽然这种创新属于“非较新颖的创新”,但却是一种便捷的、在短期能实现的创新,也是一种渐进性创新形式。此外,创业拼凑行为本身也是一种创新[11],企业不断使用拼凑手段在满足自身渐进性创新资源需求的同时,能够收获意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修补作用的创新灵感。以上分析充分说明,企业利用手头资源进行的创业拼凑有助于产生渐进性创新。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创业拼凑正向影响渐进性创新。

1.4 创业拼凑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创业拼凑强调利用企业方方面面的手头资源,往往依赖个人技术、能力和先前经验。创业者对在“干中学”的创业拼凑过程中所积累的隐性知识进行复制和转移的能力较强,创业者在以往经历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洞察信息价值的隐性知识,这是通过现有资源进行渐进性创新的纽带,创业者通过先前经验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加工,可以缩短渐进性创新周期。创业者先前经验既是创业拼凑的原材料之一,又能指导拼凑者获取先前经验以外的资源,并对其进行创造性拼凑。创业拼凑在创业者先前经验指导下进行,使得创业者具有一种对资源短缺环境的适应能力,这种能力能够赋予手头旧有资源以新的用途,激发资源利用的创造性,进而产生拼凑式创新。通过资源拼凑,创业者将其具有的先前经验运用于企业渐进性创新活动,着眼于企业现有资源,以既有知识、标准和规范促进企业渐进性创新。因此,创业拼凑被认为是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两者关系的中介变量。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创业拼凑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a:创业拼凑在创业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b:创业拼凑在行业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H4c:创业拼凑在职能管理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渐进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变量测量

(1)创业者先前经验。主要参考Delmar等[30-31]开发的用于测量创业者先前经验各维度的成熟量表,包括创业经验的3个题项、行业经验的4个题项和职能管理经验的5个题项。

(2)创业拼凑。创业拼凑的测量采用Davidsson等(2017)开发的量表,该测量量表得到相关学者的广泛认可和应用。

(3)渐进性创新。主要参考Sands等 [32-33]对渐进性创新的测量量表,共包含5个测量题项。

(4)控制变量。由于本研究从创业者先前经验出发探讨其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机理,因此,参考买忆媛等[25]对创业者先前经验的研究,将创业者性别、年龄、学历以及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

2.2 数据收集

借鉴Mcdougall等[34]的研究,选取成立时间在8年以下的企业为新创企业样本,问卷由新创企业中的创始人或创业合伙人填写,并在问卷中设置问题“您是否为所在企业的创始人或者创业合伙人”“您(或与合伙人)创办的企业是在2011年3月1日以后成立的吗”来筛选调研对象。研究团队在完成问卷的初步编制后,考虑到创业园区新创企业较为集中,团队成员通过走访创业园区并向创业者现场发放问卷,及时解答问卷填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问卷进行反复调整,最终形成正式问卷。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为正式调研阶段,通过北京、河北、内蒙古等地政府科技和人事管理部门举办的各类企业家以及创业者相关会议与调查对象建立联系,采用面对面发放纸质问卷和远程发送电子邮件、“问卷星”网络问卷的方式定向发送问卷共250份,回收有效问卷共202份,经检验,不存在明显的无应答偏差。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如下:性别方面,男性创业者占比较大,男性占比63.49%,女性占比36.51%;年龄方面,26~45岁年龄段的创业者人群是创业的主力军,占比79.90%;学历方面,创业者学历相对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2.32%;企业规模方面,大部分新创企业规模较小,员工人数为21~200人的企业占比81.75%。考虑同源数据可能导致共同方法偏差的问题,首先,细致分析、确定问卷的形式和内容,尽量保证不同概念的问卷题项不具有表述上的明显相似性;其次,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评估潜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风险,结果显示,最大因子方差贡献度为29.74%,小于临界值40%,排除样本严重同源偏差问题。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信效度检验

(1)信度检验。Devellis [35]等学者认为,当Cronbach's α≥0.9时,可信度很高;Cronbach's α系数值在0.8~0.9之间时,可信度较高;Cronbach's α系数值在0.7~0.8之间时,可信度高;Cronbach's α系数值在0.65~0.70之间时,被认为是最小可接受的值;而Cronbach's α系数值在0.60~0.65之间时,最好舍弃。表1报告了信度检验情况,结果显示,问卷整体信度良好,符合信度检验相关标准,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

表1 信度检验结果

题项Cronbach's α信度水平创业经验0.796高行业经验0.872较高职能管理经验0.849较高渐进性创新0.852较高创业拼凑0.907很高

(2)效度检验。对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两方面进行检验。本研究量表参考国内外研究中的成熟量表,因而内容效度符合要求;结构效度一般运用KMO和Bartlett进行检验,结果(表2)显示,问卷整体结构效度良好,KMO值均大于0.8,说明样本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2 KMO与Bartlett检验结果

检验方法创业者先前经验渐进性创新创业拼凑KMO值0.8100.8320.905近似卡方1012.649418.849889.63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df661028Sig.0.0000.0000.000

采用主成分法,首先按特征根大于1的方式抽取因子,然后按照最大方差法对因子进行旋转处理,再用SPSS24.0软件处理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发现各题项的因子载荷值均在0.6以上,提取了创业经验、行业经验、职能管理经验、渐进性创新、创业拼凑5个因子。

3.2 相关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变量间的相关性远小于0.9,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此外,各变量均与渐进性创新有显著相关性,创业者先前经验的各个维度与创业拼凑有较强的相关关系。相关性分析结果与研究假设基本一致。

3.3 结构方程分析

运用AMOS24.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检验。

(1)直接效应检验: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模型拟合程度如表3所示,表明模型适配度较好,拟合程度达到基本要求。

表3 直接效应模型拟合指数

CMINCMIN/DFGFIAGFICFITLINFIIFIPGFIPNFIRMSEA187.6601.6610.8990.8640.9510.9400.8860.9510.6640.7360.057

表4 直接效应模型拟合路径

路径关系EstimateS.E.C.R.P标准化路径系数检验结果创业经验 →渐进性创新0.192**0.0732.6070.0090.198通过行业经验 →渐进性创新0.410***0.0924.4840.0000.333通过职能管理经验 →渐进性创新0.651***0.1304.9880.0000.420通过

注:***p≤0.001,**p≤0.01

表4结果显示,拟合路径系数及各个变量之间关系都比较显著,模拟结果显示了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H1a、H1b、H1c均通过检验,即H1成立。

(2)间接效应检验:创业者先前经验、创业拼凑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模型拟合程度如表5所示,表明间接效应模型的适配度较好,拟合程度达到基本要求。模型拟合的路径系数如表6所示。

表5 间接效应模型拟合指数

CMINCMIN/DFGFIAGFICFITLINFIIFIPGFIPNFIRMSEA433.1861.6350.8490.8150.9330.9240.8460.9340.6930.7480.056

表6 间接效应模型拟合路径

路径关系EstimateS.E.C.R.P标准化路径系数创业经验→创业拼凑0.304***0.0754.0710.0000.333行业经验→创业拼凑0.363***0.0884.1330.0000.311职能管理经验→创业拼凑0.262*0.1112.3580.0180.179创业经验→渐进性创新0.0100.0670.1570.8760.011行业经验→渐进性创新0.196*0.0792.4670.0140.159职能管理经验→渐进性创新0.495***0.1104.5120.0000.320创业拼凑→渐进性创新0.594***0.0906.6300.0000.561

注:***p≤0.001,*p≤0.05

表6结果显示,H2a、H2b和H3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H2c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因此,H2和H3均成立。此外,参考温忠麟等[36]的中介检验方法,进一步分析创业拼凑的中介作用是否存在。创业拼凑在“创业经验→渐进性创新”路径中,p值为0.876,C.R.值为0.157,路径系数值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创业拼凑在创业经验与渐进性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完全中介作用,H4a得到验证。创业拼凑在“行业经验→渐进性创新”路径中,p值为0.014,C.R.值为2.467,路径系数值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创业拼凑在行业经验与渐进性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H4b得到验证。创业拼凑在“职能管理经验→渐进性创新”路径中,p值为0.000,C.R.值为4.512,路径系数值达到0.001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创业拼凑在行业经验与渐进性创新之间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作用,H4c得到验证。因此,H4成立。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将创业拼凑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对创业者先前经验、创业拼凑与渐进性创新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并构建“创业者先前经验—创业拼凑—渐进性创新”的理论模型,提出理论假设,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职能管理经验对渐进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创业者先前经验会推动企业进行渐进性创新;创业拼凑在创业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行业经验、职能管理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说明创业拼凑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中介角色。

4.2 理论意义

本文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丰富了渐进性创新相关研究。当前,学者对双元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较为关注,但在新创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并不允许企业将资源在突破性创新和渐进性创新之间平均分配,且两种创新方式并行的整体创新很可能导致员工因为不了解企业具体战略重点而无所适从[37],这就要求企业在两种创新之间进行权衡,根据自身情况采用有侧重的创新方式。在新创企业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往往需要通过渐进性创新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本研究发现,创业者可以通过创业、行业和职能管理方面积累的先前经验推动企业渐进性创新。

(2)拓展了创业拼凑理论应用范围。拼凑被认为能提高企业增长率。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在人力资本方面的创业拼凑能显著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业绩效[11]。资源拼凑对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38],可以激发企业创新,但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机理还不明确。本研究发现新创企业可以通过创业拼凑促进企业渐进性创新。创业拼凑能翻新手头资源,创新应用现有资源,其过程具有快速、便捷和廉价的特点,与渐进性创新高度契合。创业拼凑还能获得意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修补作用的灵感,促进“凑合”式创新产生,对产生新的改良式创意、创造性地完善现有创新成果以及节约创新成本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渐进性创新而言,创业拼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驱动因素。此外,本研究还验证了创业拼凑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具有重要中介作用。创业拼凑涉及到企业一切手头的、可用的资源,而资源往往分布在企业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资源类别繁杂、数量庞大,组合方式也千变万化,而创业拼凑没有现成的操作范式作为参考,也没有固定的规则作为向导,此时,创业者先前经验既是创业拼凑的原料,又能对创业拼凑发挥指导作用。因此,创业者可以利用先前经验获得更多拼凑组合、拼凑方案方面的知识和信息,提高创业拼凑能力,获得多样化的创业拼凑方式,从而使其能更有效地进行渐进性创新。

4.3 管理启示

本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为新创企业如何进行资源拼凑、提高渐进性创新水平等创业管理实践提供了参考,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创新创业决策提供了依据。

(1)创业者先前经验是新创企业渐进性创新的重要来源。本研究结论表明,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渐进性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者或潜在创业者应注重经验的积累,以储备渐进性创新源动力,创业者先前经验的积累对新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潜在创业者应当积极总结和记录自己或团队在行业领域和职能管理活动中的经验,并进行持续更新;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政策措施,提供创业机会,引导和鼓励有创业意向的个体积极参与创业活动,积累创业经验。此外,建立政府、创业者和培训机构联动机制,由创业者提出培训需求,政府组织培训机构向创业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经验培训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间接提升创业者的创业经验、行业经验和职能管理经验。

(2)注重资源拼凑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本研究发现,创业拼凑在创业者先前经验与渐进性创新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创业拼凑对创业者先前经验的运用与转化以及促进渐进性创新产生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创业者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经验提高资源拼凑效率、拓展资源拼凑方式和途径,将隐形知识经验转化为可利用资源,推动资源拼凑活动高效开展。在新创企业资源贫乏的条件下,创业者可以从拼凑创新视角加强管理,以解决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创业资源拼凑对现有手头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利用,提高新创企业渐进性创新水平。另一方面,政府部门鼓励新创企业加大创新的同时,也要提供一定资源支持,引导企业进行资源拼凑,推动新创企业更积极地调动相关资源,对现有产品、技术和工艺进行渐进式改良,使创新成果产生更大的社会价值。

4.4 局限与展望

本研究样本收集采用一对一填答问卷的方式保证问卷填写对象的准确性,并充分考虑了创业者年龄、学历、行业类型和企业规模方面的分布情况,力求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质量。然而,样本对象基本分布在北京、河北、内蒙古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

对创业者先前经验、创业拼凑在渐进性创新中的作用研究还需要扩大样本收集范围和细化分析内容。比如不同行业背景下创业者先前经验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是否有差别?创业者成功或失败经验对渐进性创新的影响是否不同?总之,在相关领域还有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DANNEELS E.The dynamic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firm compete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2,23(12):1095-1121.

[2] 李瑞雪,彭灿,杨晓娜.以双元创新为中介过程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核心能力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4):96-103.

[3] BARNEY J 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1):3-10.

[4] 施萧萧,张庆普.组织惯性对企业渐进性创新能力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7,38(11):103-117.

[5] NGUYEN D Q.The impac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flows on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018,10(2/3):149-170.

[6] 杨菲,安立仁,史贝贝,等.知识积累与双元创新能力动态反馈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7,14(11):66-76.

[7] 蒋艳辉,曾倩芳,冯楚建,等.非高管型海归、本土科技人才与企业突破性创新——来自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经验证据[J].中国软科学,2018(2):149-159.

[8] GAGLIO,CONNIE M,KATZ,et al.The psychological basis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1,16(2):95-111.

[9] BAKER T,MINER A S,EESLEY D T.Improvising firms: bricolage,account giving and improvisational competencies in the founding process[J].Research Policy,2003,32(2):255-276.

[10] HALME M,LINDEMAN S,LINNA P.Innovation for inclusive business: intrapreneurial bricolage in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12,49(4):743-784.

[11] XIAOYU YU,YAJIE LI,ZHONGFENG SU,et al.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and its effects on new venture growth and adaptivenes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9,36(115):1-23.

[12] TINO W,HEIKO H.Resource scarcity in SMEs: effects on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s[J].Management Research Review,2017,40(2):195-217.

[13] POLITIS,JOHN D.Dispersed leadership predictor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for creativity and productivity[J].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5,8(2):182-204.

[14] 张玉利,杨俊,任兵.社会资本、先前经验与创业机会——一个交互效应模型及其启示[J].管理世界,2008,24(7):91-102.

[15] AMOROSO S,AUDRETSCH D B,LINK A N.Sources of knowledge used by entrepreneurial firms in the European high-tech sector[J].Eurasian Business Review,2018,8(1),55-70.

[16] ALON H,NIV A.Implementing continuous adaptation to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complex adaptive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8,29(1):33-50.

[17] OCONNOR G C.The nature of market visioning for technology-based radic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1,18(4):231-246.

[18] MYHREN P,WITELL L,GUSTAFSSON A,et al.Incremental and radical open service innovation[J].Journal of Services Marketing,2017,32 (2):101-112 .

[19] MICHAEL S,JEFF T.The role of suppliers in market intelligence gathering for radical and increment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26(1):43-57.

[20] JOSE LUIS H,FRANCISCA S,SOFIA E,et al.Radical vs incremental innovation in marshallian industrial districts in the valencian region: what prevails[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9,27(10):1-16.

[21] UN C A.An empirical multi-level analysis for achieving balance between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27(1/2):1-19.

[22] 张春辉,陈继祥.渐进性创新或颠覆性创新:创新模式选择研究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3(3):92-100.

[23] 董保宝,罗均梅,许杭军.新企业创业导向与绩效的倒U形关系——基于资源整合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9,22(5):83-98.

[24] 王晓文,张玉利,杨俊.基于能力视角的创业者人力资本与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制研究[J].管理评论,2012,24(4):76-84.

[25] 买忆媛,周嵩安.创新型创业的个体驱动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10,31(5):13-23.

[26] RERUP C,FELDMAN M S.Routines as a source of change in organizational schemata: the role of trial-and-error learn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1,54(3):577-610.

[27] 谢光华,郝颖,李思乐.行业集中度、分析师行业专长与预测准确性[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9 (2):125-138.

[28] NATALIE M,BEVERLY W,JILL M.An empirical explanation of the natural-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2019,30(16):1-17.

[29] DAVIDSSON,BAKER,SENYARD,et al.A measure of entrepreneurial bricolage behavio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 & Research,2017,23(1):114-135.

[30] DELMAR F.Does experience matter? the effect of founding team experience on the survival and sales of newly founded ventures[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06,4(3):215-247.

[31] DENIZ U,PAUL W,MIKE W.The extent and nature of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by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9,24(2):1-115.

[32] SAUL S,KENNETH M,WARWICK.Successful business innovation: a survey of current professional view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7,20(2):5-16.

[33] CHRISTINE S K,DAWN R D,KURT A H.An empirical test of environmental,organizational,and process factors affecting incremental and radic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03,14(1):1-45.

[34] MCDOUGALL PP,SCOTT S,BENJAMIN M O.Explaining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 the limits of theories fro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searc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94,9(6):469-487.

[35] DEVELLIS R F.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M].Palo Alto,CA: Sage Publications Inc,1991.

[36] 温忠麟,侯杰泰,张雷.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心理学报,2005,37(2):268-274.

[37] 孙永磊,陈劲,宋晶.企业创新方式选择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18,32(2): 1-7.

[38] 何一清,崔连广,张敬伟.互动导向对创新过程的影响: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与资源拼 凑的调节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5,18(4):96-105.

(责任编辑:陈 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