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式研究:理论与案例验证

明 星1,胡立君1,王亦民2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 要: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旨在解释具有很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顷刻间衰败的颠覆性现象。然而,现有颠覆性创新理论认为,颠覆性创新都是低端的,难以解释智能手机、固态硬盘等高端颠覆现象。通过研究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高端颠覆的案例发现:①导致行业领先企业市场地位更替的新技术,都应该被视为是颠覆性创新,而不应以技术是否具有低端属性作为判断依据;②现有理论认为,颠覆性技术首先来源于行业内部,忽略了技术创新的行业相对性,一个行业的既有技术可能对其它行业产生颠覆性效应;③外部行业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对原有行业进行颠覆,这种颠覆往往表现为高端颠覆。

关键词:颠覆性创新;高端颠覆;跨界创新;硬盘

Research on High-end Disruptive Innovation Model Through Cross-industrial

Ming Xing1, Hu Lijun1, Wang Yimin2

(1.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 China; 2.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Safety Engineering, 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430073, China)

AbstractChristensen's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 aims to explain the disruptive phenomenon that why many enterprises with stro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decline.However, the existing theory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holds that disruptive innovation is low-end, so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 high-end disruptive phenomena, such as smart phones and SSDs.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e high-end disruptive of SSD to HDD, this paper holds that:①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at make the market position change of the industry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disruptive innovation, rather than whether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is low-end;②the existing theory suppose that the disruptive technology comes from the inside of the industry, ignoring the industry relativ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③large enterprises in external industries disrupt the original industry through external technology, which is often manifested as high-end disruption.

Key Words:Disruptive Innovation; High-end Disruptive; Cross-industrial Innovation;Disk Drive

DOI10.6049/kjjbydc.2020030207

收稿日期:2020-06-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FJY014)

作者简介:明星(1985—),女,湖北阳新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胡立君(1961—),男,湖北天门人,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组织理论、技术创新、数字经济;王亦民(1984—),男,湖北阳新人,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技术创新。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091.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20)15-0011-07

0 引言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坦森(Christensen)提出的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理论为技术创新管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国内外技术创新管理和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现有理论往往将颠覆性创新视为一种低性能、低价格的低端创新,难以解释高性能、高价格的高端颠覆性现象。例如苹果以智能手机颠覆诺基亚时,智能手机的价格明显高于功能手机,且主要面向高端消费者。优步(Uber)在颠覆传统出租车时,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克里斯坦森[1]正是因为这一点才认为优步不是颠覆性创新,而是维持性创新,该观点与实际不符,也引起了争议[2]

在回顾克里斯坦森提出的颠覆性创新过程和模式时,本文发现,其所述颠覆性创新是从行业内部引发的。在行业内部,高端技术把控在大企业手上,新企业只能从低端开始。然而,有些颠覆是外部行业跨界颠覆,颠覆者是行业外部企业,后者通过外部技术对行业进行颠覆。例如,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颠覆就是计算机行业对通信终端行业的颠覆,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的颠覆实质是半导体行业对硬盘行业的颠覆。以上跨界颠覆往往具有高性能和高价格特征。

国内外学者在辨析和界定颠覆性创新概念时,并未将其局限于低端颠覆。陈继祥[3]是我国较早开展颠覆性创新研究的学者,其综述了其他学者对颠覆性创新的定义,将颠覆性创新界定为:开拓新的技术、产品、服务、过程或商业模式,使企业改变原有竞争规则,因而改变现有市场需求。该定义只强调了竞争规则改变和市场需求转变。克里斯坦森在提出颠覆性创新理论时,旨在研究为什么具有很强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在顷刻间衰败甚至倒闭。可见,颠覆性创新理论的目的是解释颠覆性创新现象,即当发生技术变革时,在位企业的市场地位被新兴企业替代。低端是颠覆性创新的一种模式,高端是另一种模式。高端颠覆和低端颠覆呈现显著不同的特征,企业应对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也应采取不同方式。因此,有必要对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式展开研究。

随着颠覆性创新实践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开始注意到以高价格颠覆的现象,认为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忽略了高端颠覆性创新,并从案例、入侵方式和模式等角度展开有益的尝试。Danneel[4]认为,低价格、低性能只是颠覆性创新的附属特征,颠覆性创新范围不应局限于低端市场和新市场,某些创新应当被归为高端颠覆性创新,如数码相机对胶卷相机的颠覆等;Govindarajan[5]分析手机对固定电话的颠覆现象发现,颠覆性创新不应局限于低价/低性能组合,还应该包括“高端”概念,并基于市场实践将颠覆性创新分为高端颠覆和低端颠覆,针对颠覆性创新提出更为普适的观点;Sandstrom[6]通过案例分析为什么一些颠覆性创新可以从高端市场和主流市场开始;Yu[7]、Parry[8]认为,除传统低端和新市场颠覆性创新外,还存在高端颠覆性创新。近年来,国内研究开始关注高端颠覆性创新。杨雅南和钟书华[9]通过研究百大创新奖,分析高端颠覆性创新理论背景和运行机制;周洋和张庆普[10]基于技术演进轨迹与市场扩散路径两个视角,提出一种新的高端颠覆性模式,后者在新市场创新时不仅可以面向低端用户,还可以面向高端用户。此外,一些学者从跨界颠覆[11]和平台型颠覆[12]角度研究高端颠覆性创新现象。总体而言,高端颠覆性创新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高端颠覆性创新概念仍然较为模糊。

首先,回顾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主要包括过程和模式;其次,分析现有颠覆性创新理论的不足之处,对颠覆性创新进行再定义,进而提出一种跨界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式并分析其特征;然后,以固态硬盘颠覆机械硬盘的典型案例对提出的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式进行实证;最后,比较高端颠覆性创新和低端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差异。本研究旨在丰富颠覆性创新理论,为高端颠覆性创新研究提供思路和理论借鉴,以期为企业开展颠覆性创新和政府制定相关行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1 低端颠覆性创新理论

国内外很多学者从概念辨析[13]、识别和预测[14]、影响因素(张春辉,陈继祥,2011)、实现路径[15]等角度对颠覆性创新展开研究。在概念和模式上,现有研究结论基本和克里斯坦森的结论保持一致。因此,本文主要借鉴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其核心思想主要反映在《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中。

1.1 颠覆性创新过程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将成熟企业面对颠覆性创新失败的管理决策模式描述为6个步骤:①颠覆性技术首先由在位企业研制成功。在位企业的工程师利用现有部件进行结构性创新,研制出颠覆性创新产品;②主要客户对颠覆性技术的反馈不好。由于不能满足市场主流需求,主要客户对颠覆性创新产品不感兴趣。因此,在位企业往往作出不开发颠覆性技术的决定;③在位企业加速对维持性技术的开发。为满足主流客户需求,公司会全力支持一些维持性技术创新项目。相对于颠覆性技术投资,这种维持性技术投资风险要小得多;④新兴企业逐渐形成颠覆性技术市场。具有前瞻性眼光的工程师看到颠覆性创新产品前景而创立新兴企业,为颠覆性创新产品寻找新的客户,最终形成新的市场;⑤新兴企业向高端市场转移。在新兴市场上,逐渐形成初期创业企业的客户群体。同时,通过不断改进技术,初创企业能够以更快速度提高产品性能。此时,初创企业会向性能等级更高的成熟市场转移;⑥在位企业失去客户和市场。当颠覆性技术在价格、速度和可靠性等方面超越上一代产品时,主流市场客户最终会接受曾经拒绝过的新产品。一些在位企业想通过推出新产品维护自己的市场地位,但发现新兴企业在制造成本和设计经验上已具有不可逾越的优势。

1.2 颠覆性创新模式

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解答》中将颠覆性创新分成低端颠覆性创新(low-end disruptions)和新市场颠覆性创新(New-market disruptions),如图1所示。

图1 颠覆性创新模式

注:来源于文献[13]

(1)低端颠覆性创新。低端颠覆性创新是指创新者根植于原有价值网络的低端市场颠覆策略。领先企业通过维持性创新改进产品性能,逐渐转向高端客户。低端市场颠覆性创新针对成熟企业看不上的低端市场,通过新技术方案,提供性能低于主流产品且价格更便宜的低端产品。例如,小米手机通过低价,以高性价比进入智能手机市场,韩国汽车制造商以低价进入北美市场,都是典型的低端市场颠覆性创新。低端市场颠覆性创新早期不会引起领先企业注意,但随着技术进步,新技术逐渐满足主流客户的性能需求,从而代替原有技术方案。此时,领先企业在成本模式上无法和后发企业竞争,因而被迫退出市场。

(2)新市场颠覆性创新。新市场颠覆性创新是指首先面向新的价值网络,当新产品性能达到原有价值网络要求后,再颠覆原有价值网络的策略。如图1所示,与低端市场颠覆性创新不同,新市场颠覆性创新在垂直方向延伸出一个新的市场空间,即新的价值网络。在新价值网络上,原有产品不能满足新价值网络需求,而颠覆性技术产品虽没有原有产品与之竞争,但由于消费者从未购买或使用过类似产品,因而可能面对没有消费者的局面。原有价值网络中的客户可能是颠覆性创新的潜在客户。比如在个人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都是采用共享方式使用微型计算机。在个人电脑出现后,原先通过共享方式使用计算机的人成为潜在消费者。颠覆性技术产品吸引原有市场上的消费者也是从低端开始的。随着新产品性能提升,能够满足原有价值网络客户需求后,原有价值网络中的消费者最终会选择使用颠覆性技术产品。

2 颠覆性创新辨析

2.1 低端颠覆性创新隐含假设

回顾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过程、模式和理论,本文认为其存在以下假设:

(1)颠覆性技术产生于行业内部,其初期性能不如主流成熟技术。然而,颠覆性技术既可能来源于被颠覆的原有行业,也可能来源于外部行业。在颠覆性创新过程中,颠覆性技术通常由在位企业的工程师在现有条件下开发出来,因不能满足主流消费者需求而得不到决策层重视,从而被在位企业主动放弃。然而,新技术具有行业相对性。一个行业的新技术可能在另一个行业发展了很多年。比如固态硬盘颠覆机械硬盘,其核心闪存技术于1984年就已经提出,在半导体行业发展了30多年。在硬盘速度等核心性能特征上,闪存技术性能一直优于主流磁盘技术性能,使得固态硬盘在颠覆性机械硬盘时,价格明显高于机械硬盘。

(2)颠覆者都是新兴小企业,其研发能力和创新力不如在位企业。对于一个行业而言,颠覆者必定是这个行业的后发企业。然而,后发企业未必都是新兴小企业,一个行业的新兴企业可能是其它行业的成熟企业。比如,在智能手机颠覆功能手机的案例中,苹果虽然在手机行业是后发企业,但在个人电脑行业是先发企业,其在操作系统上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方面比诺基亚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三星公司虽然在硬盘行业是后发企业,但一直是半导体行业的领导企业,其固态硬盘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强于希捷、西部数据等传统硬盘生产企业。

上述假设使得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局限于某一特定行业。当集中于一个行业进行讨论时,高端技术必然掌握在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大企业手上,后发企业只能通过低端方式进行颠覆。然而,现实中很多颠覆并未发生在行业内部,如苹果颠覆诺基亚,三星颠覆希捷等都是一个行业企业颠覆另一个行业企业。

2.2 颠覆性创新的相对性

颠覆性创新是针对特定行业而言的,对某一行业是颠覆,对另一个行业则不是颠覆,这种行业相对性会影响后发企业创新能力(是否一定比在位企业差)和颠覆性技术性能(是否一定低于现有技术)。正是由于忽略了行业相对性,现有研究始终无法摆脱克里斯坦森颠覆性创新理论的影响。本文从如下角度进一步阐述行业相对性对颠覆性创新概念的影响。

(1)技术创新是相对行业而言的。新技术并不一定是从未出现过的技术,一种技术对某个行业而言是新技术,但可能已经在另一个行业发展了多年。比如固态硬盘闪存技术在硬盘行业是全新技术,但在半导体行业已经发展了30多年。克里斯坦森认为,新技术往往产生于在位企业,由于其性能不满足主流消费者需求而被在位企业放弃。克里斯坦森没有认识到一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可能来源于其它行业的旧技术。正是这种技术创新的行业相对性,使得新技术性能并不一定比成熟技术差,而是可能比现有技术性能更好,从而以高端方式颠覆现有技术。

(2)新技术能否产生颠覆性作用是相对行业而言的。新技术是维持性创新还是颠覆性创新,是低端颠覆性创新还是高端颠覆性创新,与其所在行业有密切关系。一种新技术在某个行业可能产生不了颠覆性作用,而在另一个行业具有颠覆性作用。比如固态硬盘闪存技术起源于半导体行业,从静态和动态存储器发展而来。然而,在半导体行业,其性能达不到内存要求,始终没有颠覆内存使用的RAM和ROM技术,只形成了独立闪存行业,典型产品包括U盘和SD卡。当闪存技术应用于硬盘行业时,其主要性能超过了硬盘行业的原有磁盘技术,从而产生了典型的高端颠覆。

(3)后发企业及其创新能力也是针对某个行业而言的。在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案例中,后发企业大多由在位企业中郁郁不得志的员工创立,其技术来源于在位大企业,其研发实力和创新力不如在位大企业,因而初期技术性能比主流产品差。克里斯坦森由此得出颠覆性创新是低端创新的结论。然而,在很多颠覆性创新案例中,颠覆者并不是新兴小企业,只是相对于发生颠覆性创新的行业来说是后发企业。例如,苹果公司只是手机市场的后发企业,但在个人电脑行业是领先企业;三星公司在硬盘行业是后发企业,但在半导体行业绝对是领先企业。另外,企业创新能力也是相对行业原有技术而言的。当人们说一个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力时,通常是指其在所属行业具有很强的创新力。例如,诺基亚的创新能力体现在功能手机上,其智能手机创新力不足;希捷和西部数据的创新能力体现在机械硬盘上,在以半导体为核心技术的固态硬盘方面,其创新力能力不足。因此,当其它行业的领先企业凭借领先技术进入另一个新行业时,可能引发该行业发生高端颠覆。

2.3 颠覆性创新再定义

本文在陈继祥等[3]的研究基础上,加上行业限定,将颠覆性创新定义为:是指某一行业的后发企业通过采用与该行业主流技术不同的新技术,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使得该行业市场消费者转向新产品,促使竞争规则改变,导致该行业在位企业难以适应,从而失去市场地位的过程。

3 跨界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式

3.1 跨界高端颠覆性创新原理

克里斯坦森的两种颠覆性创新模式都是行业内部颠覆,其颠覆性创新技术来源于行业内部成熟企业。由于资源约束,新技术早期性能往往低于现有主流技术,因而被在位企业放弃。因此,克里斯坦森得出颠覆性创新是低端创新的结论。对于高端颠覆性创新,其产品性能早期就优于现有技术,高端颠覆性技术只能来源于行业外部。图2描述了一种跨界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型。

跨界高端颠覆性创新通常涉及多个行业。因此,图2在克里斯坦森颠覆性创新模式三维立体图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行业,即行业A和行业B。其中,行业B是发生颠覆性创新的行业,行业A为独立于行业B发展的行业。当一项技术创新在行业A中产生并逐渐发展成熟,可以应用于行业B且在某些特征属性上比行业B中现有技术更优时,则该技术会逐渐替代行业B中的现有技术。此外,新技术通过提供更好的性能或服务,使得行业B中在位企业的现有技术不能满足新的需求,进而被淘汰。例如,固态硬盘核心技术闪存来源于半导体行业,由于原理不同,闪存技术在速度和能耗等属性上先天优于磁盘存储技术,只是因价格太高而不能用于磁盘存储。随着半导体存储技术发展,闪存技术突破了存储容量扩展的技术瓶颈,使得固态硬盘价格大幅下降。当固态硬盘价格达到部分高端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程度后,就开始入侵硬盘市场,随着价格进一步下降,最终颠覆硬盘市场。因此,行业A的大企业作为行业B的新企业,可以通过行业A中的新技术进入行业B的市场并改变市场结构,从而实现对行业B的高端颠覆性创新。

图2 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型

注:作者整理得到

一般而言,高端颠覆会同时发生在原有市场和分离市场。在原有市场上,高端颠覆首先会从高端市场开始入侵;在分离市场上,原有产品无法使用,新产品没有竞争对手。分离市场的困难在于,如果没有新产品支持就难以形成。固态硬盘在颠覆机械硬盘时存在笔记本市场和超薄本市场。对于超薄本而言,传统硬盘的缺点非常显著,因而可以看作是一个分离市场。在超薄本分离市场,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的颠覆也非常显著。例如,与超薄本市场相比,普通笔记本市场受限于价格,只有高端笔记本会采用固态硬盘,而低端笔记本仍会使用传统机械硬盘。

3.2 跨界高端颠覆性创新特征

(1)高端颠覆性创新技术往往来源于行业外部。在低端颠覆性创新中,新技术往往来源行业内部。在克里斯坦森的颠覆性创新理论中,颠覆性创新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颠覆性创新首先由在位企业研制出来。由于新技术在市场上没有得到主流消费者认可,被在位企业放弃。比如希捷利用5.25in硬盘颠覆了8in硬盘,其创始人Alan Shugart、Finis Conner是IBM的两位员工,而硬盘正是IBM发明的。新技术来源于行业内部,在发展初期通常得不到较好的资源。因此,新技术初期往往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拼凑而成,其性能往往低于行业主流技术。如前文分析,与低端颠覆性创新不同,高端颠覆性创新技术一般来源于行业外部。比如固态硬盘颠覆机械硬盘,其技术来源于半导体行业,而非硬盘行业。新技术来源于外部行业,为高端颠覆技术在初期的性能即优于现有技术提供了可能。

(2)高端颠覆性创新的后发企业往往是其它行业企业。在低端颠覆性创新中,后发企业往往是新成立的企业,通常包括在成熟企业中郁郁不得志的工程师所创立的企业。这些初创企业一开始很难得到资源,初期难以吸引主流消费者。与低端颠覆性创新不同,高端颠覆性创新并不是由初创企业开展的。恰恰相反,高端颠覆性创新大多是由大企业开展的。由于高端颠覆性技术来源于行业外部,因而具有创新力的大企业会利用自身资源向其它市场进军,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

(3)高端颠覆性创新表现为一个行业对另一个行业的颠覆。从行业层面看,低端颠覆性创新表现为行业内部的自我革命。随着技术发展,行业内部的后发企业可以颠覆在位成熟企业,技术也在颠覆过程中得到提升。在高端颠覆性创新中,后发企业大多来自行业外部企业,表现为行业间跨界颠覆。例如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的颠覆,固态硬盘生产商大多是半导体企业,其本质上是半导体行业对硬盘行业的颠覆。“互联网+”也是一种典型的跨界颠覆,其表现为互联网行业通过因自身需要发展而来的新技术颠覆传统行业,为传统行业增加新的效用。

4 固态硬盘高端颠覆案例

硬盘行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业,企业数量少,技术更新迭代快,非常适合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克里斯坦森正是基于硬盘行业颠覆提出颠覆性创新理论。近年来,硬盘行业再次发生重大技术变革,固态硬盘以明显趋势颠覆机械硬盘,而这种颠覆呈现出明显的高价格和高性能等高端特征。此外,固态硬盘主要依赖半导体技术,其厂家也主要是半导体行业企业。固态硬盘颠覆机械硬盘实质上是半导体行业对硬盘行业的颠覆,是典型的跨界颠覆。因此,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的颠覆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

4.1 硬盘行业简介

在固态硬盘出现之前,机械硬盘(Hard Disk Drive,简称HDD)是硬盘行业的唯一选择。20世纪70年代,一些计算机制造商形成了一个磁盘驱动器市场。随着大型机向微型机、台式机和便携式计算机演进,30多年来,硬盘行业发生了5次变革。每一次产品更新换代,硬盘市场上部分企业都会遭到淘汰,同时涌现出一批新企业。在2.5in硬盘推出市场后,硬盘产品形态未发生较大变化,大部分硬盘制造商逐步被并购或者退出市场。2012年,HDD制造商仅剩下3家,即希捷(Seagate Technology)、西部数据(Western Digtal)和东芝(Toshiba),其中希捷和西部数据是硬盘行业的霸主,占有80%的硬盘市场。

自2010年以来,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为硬盘行业提供了另一种选择。SSD使用集成电路制成的半导体存储芯片代替了物理旋转磁盘,无需机械运动移动存储部件,决定了SSD在性能、尺寸、功耗和可靠性等方面的先天优势,对机械硬盘生产和市场影响深远。2017年,希捷宣布产能调整并关闭苏州工厂,而苏州工厂产能一度达到希捷产能的70%。在消费级市场上,机械硬盘产品发展几乎是停滞的,当前电商在售的桌面机械硬盘还是5年前的老产品。

4.2 固态硬盘对硬盘行业的高端颠覆

从2010年起,固态硬盘开始入侵机械硬盘市场,并呈现明显颠覆趋势。根据调查机构Statista提供的机械硬盘每年出货量数据显示(见图3),自1990年开始,机械硬盘出货量快速上升。2010年,机械硬盘出货量达到顶峰,随后快速下降。相反,SSD出货量保持高速增长,2017年,SSD出货量已经到达HDD出货量的一半。2018年,SSD全球出货量突破2亿元大关,而硬盘企业不再提供机械硬盘出货量数据。根据市场调查机构Statista公布的最新预测,2021年SSD销量会超过HDD。固态硬盘对硬盘行业的颠覆呈现出显著的高端特征。

图3 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出货量比较

(1)相同容量的固态硬盘价格明显高于机械硬盘。相同类型产品,价格越高则产品越高端。图4比较了主流存储容量的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销售价格。从图4可以看出,在500G、1T(1 024G)和2T(2 048G)3种存储容量的硬盘中,固态硬盘价格明显高于机械硬盘,充分说明固态硬盘比机械硬盘更高端。

(2)固态硬盘性能与机械硬盘相比优势显著。孙瑞[16]对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进行了综合比较(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固态硬盘在读写速度、功耗、重量、发热、噪音和抗震等方面均优于机械硬盘。表1没有对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存储容量进行比较。市场上,机械硬盘存储容量最小500G,最大10T。固态硬盘存储容量有128G,最大一般不超过2T。固态硬盘由存储芯片组成,从原理上很容易进行扩展。然而,存储容量越大,固态硬盘位存储价格就越高。由于消费者的存储需求一般不超过2T,因而市场上固态硬盘的存储容量一般不超过2T。可见,相比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性能具有明显优势,唯一的缺点是价格较高。

图4 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价格对比

表1 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性能比较

指标机械硬盘固态硬盘读写速度50~90MB/s与90~190MB/s500MB/s~1GB/s功耗10~20W4~5W重量100g50g发热发热多少量发热噪音噪音大基本没有噪音抗震性抗震性能差抗震性能好

4.3 固态硬盘跨界颠覆特征分析

(1)固态硬盘的技术来源于行业外部。固态硬盘技术起源于1967年贝尔实验室的韩裔科学家姜大元和华裔科学家施敏发明的浮栅晶体管,又称为闪存(flash memory),是一种从半导体行业发展而来的存储技术,与硬盘行业传统磁盘存储技术截然不同。机械硬盘企业在固态硬盘技术上表现出明显不足,只能通过并购加入固态硬盘。2014年,希捷收购Avago(LSI)的企业级SSD部门ASD和SSD控制器芯片部门FCD(Sand Force)。2015年,西部数据以190亿美元收购SSD厂商闪迪(SanDisk)。

(2)固态硬盘的颠覆者是半导体行业企业。2015年,TrandFocus咨询作了一个SSD市场份额报告,对固态硬盘的市场占有率进行调研(见图5)。从图5可以看出,固态硬盘企业基本上都是半导体生产企业,如三星、Intel分别是全球最大内存芯片和CPU提供商,金士顿(Kingston)以内存条生产出名,它们都是硬盘行业的后来者,唯一具有过硬盘生产经验的三星也于2015年将机械硬盘业务卖给了希捷。与低端颠覆中的颠覆者是新兴小企业的情况不同,上述颠覆者都不是新兴企业,而是长期耕耘半导体行业的大企业。

图5 固态硬盘市场占有率

(3)固态硬盘颠覆为其它行业企业进入硬盘行业提供了机会。机械硬盘生产企业只剩下3家,而固态硬盘生产企业一时间涌现出上百家。从京东平台筛选出排名靠前的固态硬盘品牌,除三星、Intel、浦科特(Plextor)、金士顿(Kingston)、威刚(ADATA)、Lite-On等国际大牌外,也有金泰克、金胜维(KingSpec)、影驰等国产品牌。除固态硬盘直接生产商外,还有一些贴牌厂家进入市场,这些企业利用半导体生产经验进入硬盘行业。固态硬盘颠覆表现为半导体行业对硬盘行业的颠覆。

5 高端颠覆与低端颠覆比较

表2从根本原因、技术效用、技术来源、后发企业、入侵方式、创新能力和行业等维度,比较高端颠覆性创新、低端颠覆性创新和新市场颠覆性创新的区别。低端颠覆和新市场颠覆的差别是,低端颠覆更多地表现为通过低成本颠覆方式进入市场。比如,福特公司通过流水线方式改变汽车生产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入侵主流市场;戴尔公司通过网上销售方式改变销售模式,从而入侵个人计算机市场。新市场颠覆更多的表现为新的需求未被满足。比如,小型机只能以共享方式使用,而个人计算机满足了消费者自由使用的需求;8in硬盘太大,不适合个人计算机,而5.25in硬盘满足了个人计算机市场需求。高端颠覆性创新往往出现在行业外部,如前文提到的固态硬盘和智能手机。

表2 高端颠覆性创新与低端颠覆性创新比较

维度低端颠覆性创新新市场颠覆性创新高端颠覆性创新根本原因现有技术在某些技术属性上超过了市场需求,新技术能够以更低的价格满足市场需求新的技术在某些技术属性上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分离市场需求现有技术在某些技术属性上不能满足现有需求,新技术解决现有技术瓶颈,并能满足市场对其它技术属性的要求技术效用新技术性能低于现有技术,但满足低端用户需求。新产品价格低于现有产品新技术性能在关键技术属性上低于现有技术。新产品价格低于现有产品新技术性能在关键技术属性上优于现有技术,在其它技术属性上可能低于现有技术,但新产品价格高于现有产品技术来源行业内部行业内部行业外部后发企业新兴小企业新兴小企业其它行业的大企业入侵方式新产品定位在现有市场的低端新产品应用于分离的新市场新产品应用于现有市场的高端用户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弱创新能力弱创新能力强来源行业行业内部行业内部行业外部颠覆案例福特汽车、戴尔计算机5.25in硬盘、个人计算机固态硬盘、智能手机

6 结语

6.1 结论

本文针对Christensen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将颠覆性创新局限于低端而无法解释高端颠覆现象的问题,提出一种跨界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式,主要结论如下:

(1)能够带来行业市场地位更替的新技术,都应该被视为颠覆性创新,而不应以技术否具有低端属性为标准,判断技术创新是否为颠覆性创新。

(2)技术创新具有行业相对性,一个行业的既有技术可能对其它行业产生颠覆性效应。

(3)外部行业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对原有行业进行颠覆,这种颠覆往往表现为高端颠覆。

6.2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还存在以下不足:其一,高端颠覆性创新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本文在概念和模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未来还需从机理、识别和响应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丰富颠覆性创新理论;其二,本文侧重于理论分析,在实证方面重点分析了固态硬盘对机械硬盘的高端颠覆性创新案例,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颠覆也呈现高端特征,“互联网+”更是表现出高效用特征。因此,需要通过大量案例研究进一步厘清高端颠覆性创新概念,总结高端颠覆性创新模式。后续可以从理论分析和案例两个角度展开进一步研究,完善高端颠覆性创新理论,从而进一步丰富颠覆性创新理论。

参考文献:

[1] CHRISTENSEN C M, RAYNOR M, MCDONALD R.What is disruptive innov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5,93(12):44-53.

[2] DUDLEY G.Creative destruction and the sharing economy——uber as disruptive innovation[J].Transport Reviews, 2017, 38(5):1-2.

[3] 陈继祥,王敏.破坏性创新理论最新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11):155-160.

[4] DANNEELS E.Disruptive technology reconsidered: a critique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4,21(4):246-258.

[5] GOVINDARAJAN V, KOPALLE P K.The usefulness of measuring disruptiveness of innovations ex post in making exante prediction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6, 23(1):12-18.

[6] SANDSTROM C.High-end disruptive technologies with an inferior 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1,56(2):109-122.

[7] YU D, HANG C C.A reflective review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10,12(4):435-452.

[8] PARRY M E, KAWAKAMI T.The encroachment speed of potentially disruptive innovations with indirect network externalities: the case of e-reader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7,34(2).

[9] 杨雅南,钟书华.高端创新:现实背景及理论阐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7):7-13.

[10] 周洋,张庆普.高端颠覆性创新的技术演进轨迹和市场扩散路径[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7(6):99-108.

[11] 张骁,吴琴,余欣.互联网时代企业跨界颠覆式创新的逻辑[J].中国工业经济,2019(3):156-174.

[12] 徐德力.互联网领域商业模式颠覆性创新分析[J].商业研究,2013(3):83-87.

[13]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创新者的窘境[M].胡建桥,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14] 王超, 许海云, 方曙.颠覆性技术识别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9):158-166.

[15] 施萧萧, 张庆普.基于共词分析的国外颠覆性创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情报学报, 2017(7):108-119.

[16] 孙瑞. 固态硬盘与机械硬盘综合比较探究[EB/OL].http://www.pcpop.com/ article/683347_10. shtml. 2016.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