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与初创企业创新绩效:机会能力视角

蒋 豪,路正南,朱东旦

(江苏大学,江苏 镇江 212013)

摘 要: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探讨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二元机会能力与初创企业创新三者间关系,并利用对大学生创业者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关系构建与初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外部关系构建正向影响创业者探索性机会能力,但对创业者利用性机会能力的影响呈倒U型;利用性机会能力对初创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而探索性机会能力对初创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线性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肯定了外部关系与创业者机会能力对于提升初创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作用,可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关系构建;机会能力;初创企业;创新绩效

0 引言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繁荣我国市场经济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以往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认为外部关系资本影响创新型企业形成与成长[1-3]。近年来,学者们倡导企业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强调企业创新管理应当重视与外部主体的联动[4]。在中国转型情境下,对于资源不足的初创小微企业更是如此[5-6]

本文梳理创业创新研究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基本认同外部关系资本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但是,关于创业者过度构建外部关系可能对其初创企业创新产生的负面影响缺乏关注。此外,现有文献关注了创业机会的重要性,但对创业机会与初创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影响机理仍然缺乏深入探讨。创业者对新机会的识别与利用需要借助外部关系获得相应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消化[7-8]。在这个过程中,创业者面临双重挑战:既需要探索新机会以应对环境动态变化,又需要利用手头资源实现初创企业稳定发展。不同类型创业机会与新企业创新结果之间可能存在异质性作用关系。那么,创业者应该如何有效识别不同类型创业机会?又应该如何利用不同类型的机会获得良好的创新绩效?这些问题都有待解答。为了探究上述问题,本文以创业初期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外部关系—二元机会能力—初创企业创新”理论模型,并基于大学生创业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与初创企业创新绩效

相对于成熟大型企业来说,初创期企业创新发展基础较弱, 内部创新资源匮乏[9],而外部关系能有效缓解组织资源约束,从而推动企业创新活动顺利开展[10]。从企业规模来说,新创建的企业难以获得规模经济,因而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产品或服务差异化以及成本领先,这些都需要寻求更多外部支持。学者们发现,开放性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创业型企业的资源获取与机会开发能力[11-12]。可见,创业者外部关系对于初创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创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外部关系为创业者提供了向外界交流学习的渠道[13]。因此,外部关系在创业初期具有积极作用,能帮助初创企业获得新的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实现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资源与能力的快速积累,从而提升企业创新绩效。

但是,外部关系构建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企业创新绩效会受到外部关系资本及其结构特征的多重影响,对外部关系的过度构建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外部关系构建促使创业者不断扩大外部关系规模,而外部关系规模扩大虽然有利于企业从外部引入更多异质性资源,但是,这需要消耗更多组织资源[14],无疑会增加初创企业的资源压力。正如杨敏利和党兴华(2014)所指出的,初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面临自身资源不足以维系现有关系网络的状况。此时,企业创新活动自然会受到影响。综上可知,创业者外部关系有利于创新绩效提升,但对外部关系的构建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旦过度,反而会限制初创企业创新发展。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与其初创企业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

1.2 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与二元机会能力

创业机会是创业创新活动的核心概念[15],初创企业对新机会的识别,需要通过构建外部关系完成信息传递和知识等资源交换[16-17]。从二元性理论视角来看[18],初创企业在新机会识别过程中面临“探索”还是“利用”的问题[19],由此形成二元机会能力。其中,探索性机会能力指初创企业完成对新机会的试验、开发与创造的能力,例如,进入全新的市场领域、追求颠覆式技术变革等;而利用性机会能力指初创企业在现有能力与资源的基础上,发现创造企业价值的新机会并以温和的方式对现有技术、产品等进行改进,例如改进原有工艺流程、完善产品功能、扩展和延伸现有产品线等。无论是探索性机会能力还是利用性机会能力,都离不开外部资源的汇集与整合[6]。具体来说,外部异质性信息和知识可以帮助创业者不拘泥于现有知识基础而开发全新的机会,即促进探索性机会识别;此外,引入外部资源也有助于创业者学习、模仿或参照标杆企业,从而整合多方资源实施自我改进,即促进利用性机会识别。可见,外部关系资本有助于初创企业提高二元机会识别的有效性和成功率。但是,外部关系会逐渐强化[20],尽管关系强度的提高有利于知识转移与信息共享,但若关系过度紧密,则容易产生过度信任、非理性承诺等现象,最终导致组织产生过度自信、控制错觉和行为约束等认知偏差,不利于创业者机会能力提升。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对其二元机会能力具有倒U型影响。

1.3 创业者二元机会识别与初创企业创新

通过利用性机会能力,创业者根据现有市场上存在的机会进行自我改进,可有效提升机会开发效率和可靠性。然而,利用性机会能力是一种保守型的创新搜索能力[21],容易使初创企业失去变革动力,长此以往,企业便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而探索性机会能力更专注于新颖性机会开发,例如设计差异化的新产品、引入行业领先的新技术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企业实现突破式创新发展。如果企业能够开发全新机会,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现有市场竞争格局,初创企业由此便可以获得“熊彼特租金(Schumpeterian Rents)”。此外,探索性机会能力可以促进创业者对内部资源进行重组和建立学习型组织,从而增强初创企业创新能力。不过,探索性机会开发需要企业承担较高的风险与成本,而初创企业资源有限,缺乏抵抗高风险的实力,也难以承受由此带来的失败威胁[22]。探索性机会能力较高的企业会倾向于开展激进式创新活动,而初创企业缺乏经验,可能产生新技术应用条件较高、对新市场客户需求判断不准等问题[23]。因而对于初创企业来说,不应一味追求创新性高的机会,否则会不利于初创企业创新发展。故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创业者二元机会能力与其初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收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当下十分响亮的口号。相对于一般草根群体的“生存型”创业,大学生创业群体更多地从事“机会型”创业[6],因而大学生创业样本更符合本文研究议题。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来自华东地区多个省份的问卷调查,课题组对创业大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根据学术界对初创企业的界定[24-25],所选样本企业成立时间均在8年以内。在选取抽样对象时,充分考虑到样本分布的均匀性,调查范围既包括经济发达的江苏、上海,也包括经济不发达的安徽、江西,不同省份保证了研究样本的代表性。调查内容主要涉及创业者基本信息及其企业创业创新情况。调查期间共发放3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8份,问卷有效率66%。样本中,创业者主要为男性(占84.3%);从创业者学历分布来看,以本科学历(占47.5%)和大专学历(占36.4%)为主。本文调查对象均为初创小微型企业,企业规模主要为100人以下,其中,员工数量在50人以下的有126家,占63.6%;从企业成立年限来看,大多数企业处在创建成长期,其中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的有133家,占67.2%。

2.2 变量测量

针对本文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对外部关系构建、二元机会能力和初创企业创新绩效进行考察。对于外部关系构建的测量,本文主要参考杨锐和夏彬(2016)的观点,从企业间关系和非企业间关系对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进行测度。对于二元机会能力的测量,本文参考杜跃平和王欢欢[21]的研究,从产品、技术和市场等方面考察创业者利用性机会能力,即挖掘现有市场潜力、模仿现有成熟技术和完善现有产品功能;从产品创新性、技术和工艺变革性以及新市场开拓3个方面,测量创业者的探索性机会能力。对于初创企业创新绩效的测量,参考吴松强和蔡婷婷[5]的研究,主要从初创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新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创新项目成功率进行评价。问卷设计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其中,1表示“完全不符合”,5表示“完全符合”。

2.3 因子分析及可靠性检验

本文首先运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所有指标及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问卷构建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Cronbach's α系数值均大于0.7,说明量表信度较高。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各指标载荷值均大于0.5,且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显示,各变量拟合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说明量表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表1 探索性因子分析与可靠性检验结果

变量指标因子载荷Cronbach值外部关系构建经常会去拜访对企业有帮助的朋友0.7210.813经常通过关系网络结识到更多的企业家0.674经常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潜在合作伙伴的信息0.768探索性机会能力能变革或颠覆现有工艺流程和技术0.6940.802具有较强的新产品开发能力0.758准确感知和识别新的市场需求0.711利用性机会能力会不断挖掘现有市场潜力0.7530.805会模仿现有成熟技术0.820会完善现有产品功能0.796企业创新绩效新产品开发速度快于竞争对手0.7400.833创新项目成功率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更高0.734新产品销售额占销售总额的比例不断提高0.681

表2 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变量x2/dfRMSEANFICFIGFIIFI外部关系构建2.7670.0650.9310.9350.9440.926二元机会能力2.8960.0830.9050.9140.9260.910企业创新绩效3.0120.0750.9130.9390.9520.923标准值<5<0.1>0.9>0.9>0.9>0.9

2.4 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相关性分析

本文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各变量间两两相关系数显示,外部关系构建、二元机会能力以及初创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为本文假设验证提供了初步依据。

表3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结果

变量名均值标准差关系构建探索性机会能力利用性机会能力创新绩效外部关系构建3.3430.9801探索性机会能力3.4271.1410.134∗1利用性机会能力3.5201.1350.252∗∗0.1021企业创新绩效3.3080.9740.196∗0.238∗∗0.155∗1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3 实证分析结果

为了对前文所提理论假设进行验证,本文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分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模型1-模型5以创新绩效为因变量,模型1仅包含控制变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自变量,考察外部关系构建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模型3和模型4分别考察探索性机会能力和利用性机会能力的作用;模型5为全效应模型。模型6-模型9分析外部关系构建对二元机会能力的影响。

模型1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者先前具有学生干部经历、创业教育经历及提升初创企业属科技型产业这3项控制变量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说明这些因素均会促进初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而创业者学历、初创企业年龄与规模并未呈显著影响。模型2中,外部关系构建的平方项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β=-0.203,P<0.01),说明外部关系构建对初创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H1通过检验。该结果证实了外部关系对于初创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内部资源不足,应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但同时也应注意,对外部关系的过度构建会适得其反。因此,创业者对外部关系的建立与利用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模型5中,利用性机会能力的平方项对创新绩效具有负向影响(β=-0.165,P<0.05),即利用性机会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而探索性机会能力对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β=0.163,P<0.05),因此,H3仅部分通过检验。这一结果表明,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初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因此,需要增强自身二元机会能力,而且不能一直专注于利用性机会。探索性机会能力可以持续促进创新绩效,可能是由于大学生创业者对探索性机会能力的运用尚未达到拐点,因而,探索性机会能力的边际效用仍然为正。

模型7中,外部关系构建对探索性机会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β=0.199,P<0.01),但其平方项对探索性机会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在模型9中,外部关系构建的平方项对利用性机会能力具有负向影响(β=-0.140,P<0.05),说明外部关系构建对探索性机会能力具有正向影响,对利用性机会能力具有倒U型影响。所以,H2仅部分通过检验。该结果说明创业者对外部关系的过度构建不利于提高利用性机会能力,却可以持续促进探索性机会能力提升。可能是由于创业者的外部关系构建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新的异质性资源,同时也会稀释企业原有资源使用率。而利用性机会能力以企业原有资源为基础,因此,外部关系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利用性机会能力产生妨碍。此外,对新资源的不熟悉也会对利用性机会能力造成不利。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名模型1创新绩效模型2创新绩效模型3创新绩效模型4创新绩效模型5创新绩效模型6探索性机会能力模型7探索性机会能力模型8利用性机会能力模型9利用性机会能力创业者学历-0.019-0.015-0.006-0.0080.0020.0940.0800.0720.053学生干部0.128∗0.0880.0670.0850.0490.0820.0540.0340.039创业教育0.206∗∗0.184∗0.154∗0.133∗0.115∗0.220∗∗0.178∗0.161∗∗0.154∗企业规模0.0940.0630.0470.0500.0280.0650.0450.0780.041企业年龄0.0560.0380.0330.0340.0220.0370.0440.0550.036所属行业0.171∗0.146∗0.115∗0.134∗0.124∗0.0880.0630.0920.067外部关系构建0.119∗0.122∗0.137∗0.129∗0.199∗∗0.125∗外部关系构建2-0.203∗∗-0.157∗-0.186∗-0.173∗0.035-0.140∗探索性机会能力0.152∗0.163∗探索性机会能力2-0.074-0.038利用性机会能力0.175∗0.141∗利用性机会能力2-0.202∗∗-0.165∗R20.1450.2370.3100.3040.3390.1240.2560.1290.277△R20.0920.1650.1590.1940.1320.148

注:*、**、***分别表示在 5%、1%、0.1%的水平上显著

4 结论与启示

本文基于创业大学生调查样本,探究了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二元机会能力对初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对初创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创业者外部关系构建正向影响探索性机会能力,但对利用性机会能力的影响呈倒U型;创业者利用性机会能力对初创企业创新绩效具有倒U型影响,但探索性机会能力对初创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由此可见,外部关系以及二元机会能力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初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但应避免过度运用。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以下管理启示:首先,创业者需要重视开发利用新机会,增强自身二元机会能力。利用性机会能力有助于缓解创业者短期内生存和竞争压力,也是初创企业稳定进行创新活动的基础,而探索性机会能力有利于创业者识别新的发展机遇,帮助初创企业赢得“后发优势”。不过,为使企业能够持续获得良好的创新绩效,应保持适度的探索性与利用性机会能力,尤其要避免过于专注利用性机会的开发。其次,创业者还需要积极寻求建立新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初创企业源源不断地获得创新资源。考虑到创业初期的创业者缺乏足够的证据或业绩来证明自己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性,创业者可以优先发展社会网络,再通过社会网络中关键节点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例如,创业大学生可以谋求学校创业服务机构、老师、同学以及校友的帮助。当然,本研究在肯定外部关系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告诫创业者不应过于依赖外部关系,以避免外部关系规模过大或关系过于紧密。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外部关系固然重要,但创业者如果过于注重外部关系构建,则容易忽略组织内部能力建设。所以,创业者要动态审视外部关系结构特征,从企业长期创新发展角度,既要利用好外部关系,也要对外部关系进行动态调整和管理,使外部关系持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建洪, 贺昌政. 创新型企业的形成——基于网络能力与创新战略作用的分析[J]. 科学学研究, 2013, 31(2): 298-309.

[2] 杨隽萍, 唐鲁滨, 于晓宇. 创业网络、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J]. 管理评论, 2013, 25(1):24-33.

[3] 陈熹, 范雅楠, 云乐鑫. 创业网络、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9):105-116.

[4] 毛冠凤, 陈建安, 殷伟斌. 综合创新生态系统下“创新、创业、创投和创客”联动发展研究:来自深圳龙岗区的经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35(1):59-65.

[5] 吴松强, 蔡婷婷. 嵌入性创新网络与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绩效:网络能力中介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7):99-105.

[6] 蒋豪, 路正南, 朱东旦. 外部关系资本与初创小企业创新:互补/辅助型二元知识整合的中介效应——来自大学生创业样本的实证检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5(10):94-99.

[7] FLATTEN T,GREVE G,BRETTEL M.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SMEs: the mediating influence of strategic alliances[J]. European Management Review, 2011, 8(3) :137-152.

[8] 韩炜, 邓渝, 杨俊,等. 创业企业如何构建联结组合提升绩效?——基于“结构-资源”互动过程的案例研究[J]. 管理世界, 2017(10):130-149.

[9] 刘芳, 梁耀明, 王浩. 企业家能力、关键资源获取与新创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8):85-90.

[10] 吴俊杰, 盛亚, 姜文杰. 企业家社会网络、双元性创新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J]. 科研管理, 2014, 35(2):43-53.

[11] PHELPS C C.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influence of alliance network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n firm exploratory innov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0, 53(4): 890-913.

[12] 葛法权, 张玉利, 张腾. 组织相互依赖关系对公司创业能力的影响机制——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J]. 管理学报, 2017, 14(4):475-484.

[13] PALLOTTI F, LOMI A. Network influence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e effects of tie strength and structural equivalence[J].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2011, 29(5): 389-403.

[14] 芮正云. 创业过程视角下的小微企业“网络化成长”[J]. 南方经济, 2015, 33(5):40-52.

[15] HULBERT B, GILMORE A, CARSON 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by growing SMEs: a managerial or entrepreneurial function[J]. Journal of Strategic Marketing, 2015, 23(7):616-642.

[16] PLUMMER L A, ALLISON T H, CONNELLY B L. Better together? signaling interactions in new venture pursuit of initial external capital[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6, 59(5):1585-1604.

[17] 屠羽, 彭本红. 双重社会资本、二元学习与平台企业开放式服务创新绩效[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16): 83-90.

[18] LUBATKIN M H, SIMSEK Z, LING Y, et al. Ambidexter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 to medium-sized firms: the pivotal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behavioral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6, 32(5):646-672.

[19] GEDAJLOVIC E, CAO Q, ZHANG H. Corporate shareholdings and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in high-tech SMEs: evidence from a transitional economy[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2, 27(6):652-665.

[20] 杨俊. 如何防范创业期的关系依赖[J]. 中外管理, 2012(8):102-103.

[21] 杜跃平, 王欢欢. 创业导向下双元机会能力对新企业绩效的影响——以陕西地区民营新创企业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35(8).

[22] MUDAMBI R, SWIFT T. Knowing when to leap: transitioning between exploitative and explorative R&D[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4, 35(1):126-145.

[23] SAINIO L M,RITALA P,HURMELINNA-LAUKKANEN P.Constituents of radical innovation—exploring the role of strategic orientations and market uncertainty[J]. Technovation, 2012, 32(11):591-599.

[24] LI H, ATUAHENE-GIMA K.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technology ventures in China[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44(6):1123-1134.

[25] 董保宝, 葛宝山. 新企业风险承担与绩效倒U型关系及机会能力的中介作用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 2014, 17(4):56-65.

Entrepreneur's External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and New Ventur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Role of Dual Opportunity Capabilities

Jiang Hao, Lu Zhengnan, Zhu Dongdan

(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relationship model among entrepreneurs' external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dual opportunity capability and start-up innovation. Empirical results based on the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 entrepreneurs show that entrepreneurs' construction on external relations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tart-ups; the construction of external relations also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impact on the exploitative opportunity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 bu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xploratory opportunity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 Moreover, the exploitative opportunity ability of entrepreneurs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effe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tart-ups, while exploratory opportunity abil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tart-ups. This research affirms the important role of external relations and entrepreneurs' opportunity ability i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start-up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Key Words: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Start-up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18-11-2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8SJA2204);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年重点专项(C-b/2018/01/08);江苏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JDXGCA201801)

作者简介:蒋豪(1979-),男,江苏武进人,江苏大学副教授,学工办主任,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创业创新;路正南(1960-),男,江苏武进人,博士,江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朱东旦(1987-),男,江苏苏州人,江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统计学分析方法。

DOI10.6049/kjjbydc.201808001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9)08-0110-05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