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生态系统下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余菲菲,董 飞

(河海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技术兴起,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基于平台生态系统理论与价值共创理论,遵循“主体互动融合—跨业价值重塑—环境协同共生”基本框架,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内涵及特征。运用嵌入型多案例研究方法,探究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提炼归纳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3种路径。

关键词:平台生态系统;中小制造企业;互联网平台;价值共创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Path of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SMEs and Internet: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Platform Ecosystem

Yu Feifei,Dong Fei

(Business School,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With the rise of interconnected technologie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d internet of things, the internet platfor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soil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nufactured SMEs. This paper firstly explor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SMEs by using the theories of platform ecosystem and value creation. And then, we explore the successful model of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SMEs and the Internet by using the embedded multi-cases studies method and summarized thre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hs for the under the basic framework of "subject interaction and integration-cross-industry value reshaping-environmental collaboration and symbiosis".

Key Words:Platform Ecosystem; Manufacturing SMEs; Internet Platform;Value Co-creation

收稿日期:2018-11-1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6ZDA04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8B20014);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2017ZDIXM021)

作者简介:余菲菲(1983-),女,江苏南京人,博士,河海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战略管理;董飞(1995-),男,安徽滁州人,河海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战略管理。

DOI10.6049/kjjbydc.LC20180802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9)20-0077-08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技术兴起,互联网平台逐渐成为中小制造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国内外企业创新发展研究视角已逐渐从传统简单线性互动、网络协同发展为平台生态观。为此,《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近年来,虽然有文献提出互联网平台发展思路,但并未探清中小企业对接并融入互联网平台的具体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既有关于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路径的研究多聚焦于微观企业层面,而推动二者深度融合的对策仍停留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商榷之中。因此,以平台生态系统视角为切入点,立足于“企业-行业-区域”,诠释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内涵,探究其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路径,为其量身定制推进策略,成为一个极具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的问题。

2 理论基础

2.1 平台生态系统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平台生态系统概念的界定尚未统一。现阶段,网络平台竞争已经转换为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平台生态系统竞争[1]。从国外研究看,Cusumano & Gawer[2]认为平台生态系统是平台间互补模块的集合,这种集成的平台系统能提高平台竞争力;Tieana[3]将平台生态系统定义为“平台与其特定 APP 的集合体”;Evans[4]将平台生态系统描述为能够正面或负面影响参与者产生价值的平台创造价值的企业、机构和其他环境因素; Kapoor & Lee[5]认为围绕平台更易于开展开放式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和生态圈共生共荣。从中可以看出,产业平台是商业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平台化的商业生态系统。

有研究指出,平台以生态系统的形式存在与运行(钱平凡、钱鹏展,2017; McIntyre & Srinivasan, 2017),如国内学者万兴、邵菲菲(2017)认为平台生态系统是一种以平台为核心的企业间组织形式,涉及平台所有者、需求方以及供给方三方主体;钱平凡等[6]认为平台生态系统是平台利益相关者及相关事物构成的整体;李鹏等[7]认为狭义的平台生态系统包括平台和应用服务两个核心要素,广义的平台生态系统还包括终端用户、竞争性平台生态系统以及竞争环境。平台生态系统就是不同类型平台的集合,借助信息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规模效应重塑既有产业链,促进两个以上平台生态圈连接的群体互动(陈威如、余卓轩,2013)。

此外,还有学者提出互联网商务平台生态系统、网络平台生态系统等近似概念。互联网商务平台生态系统是指在互联网条件下,围绕核心商务平台,整合相关企业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的有机生态系统[8-9]。网络平台商务生态系统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以平台为中心,相互依存的动态利益联结系统[10]

从属性看,在不同发展阶段,平台生态系统表现出的特征有所差异。平台生态系统短期特征表现为恢复力、扩展性和组合性;中期特征表现为粘性、可塑性和协同性;长期特征表现为边界、突变性和持久性(李鹏等,2016)。侯赟慧等(2015)认为,网络平台商务系统具有平台核心性、生态位分离重组、复杂性、共生共存性,以及统一认可的标准和准则。

从构成看,平台生态系统分为领导种群(核心企业)、关键种群(交易主体)、支持种群(相关依附组织)和寄生种群(增值服务提供商)[11-12]。基于功能角度,侯赟慧等(2015)将网络平台商务生态系统相关主体分为内部主体、中间主体和外部主体。此外,吕瑞祥和韩静[13]指出商务平台生态系统应从网络效应、第三方支付、增添新业务、联合外围主体和建立管理机制5个方面构建。

总体来看,目前平台生态系统研究尚处于概念框架搭建或案例研究阶段,对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的关注较少。

2.2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路径

制造业的制造范式、运营模式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点(张伯旭、李辉,2017)。对于制造范式,学者们提出了智能生产模式、个性化定制制造等融合路径;对于运营方式,学者们提出了制造服务化、数字化商业、完善制造业产业链生态圈等融合路径。

国内外学者侧重从企业层面探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分为制造业主导互联网和互联网主导制造业两条研究进路。前者一般是制造企业主动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研究网络化制造及服务型制造;后者一般是由互联网企业将自身领先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应用向传统企业的营销、研发、管理等领域推广 (O′Donovan,et al, 2015; Dubey,et al, 2016),并不断向生产领域拓展业务。近期有学者提出“虚拟集聚”是“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王如玉、梁琦、李广乾,2018)。

总体来看,近两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路径的研究,较多停留在生产模式和业务模式改造等微观融合结点的理论探讨层面,对于如何从“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面,实现发展理念、产业体系、生产模式和业务模式全方位融合发展,很少有学者论及。

3 相关概念与框架构建

3.1 融合概述

本文探讨的平台生态系统特指互联网平台生态系统,是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大的规模效应,整合上下游企业、合作伙伴、政府及其它非政府机构等利益相关者,连接两个及以上不同功能的互联网平台,旨在重塑产业链、协同区域发展的资源富集、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协同演进的价值创造共同体。

对于平台生态系统中的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问题,学者聚焦于产业价值链,提出融合互联网技术与多方资源进行研发设计、改进制造方式、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市场广度与深度,提升企业构成要素的性能价值,促进产业结构朝合理化、高级化、生态化升级[14]。因此,从企业层面看,融合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从行业层面看,融合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区域层面看,融合具有很强的协同性。

如何推动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学者们基于平台生态系统视角,提出了四类战略融合模式,包括服务化融合、智能化融合、信息化融合与生态化融合。服务化融合即中小制造企业依据自身能力及已有资源,沿着价值链延伸,逐渐实现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并从不同维度提炼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模型[15];智能化融合即以用户驱动为切入点,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创新智能生产共享模式,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协同演化[16];信息化融合和生态化融合即将信息技术嵌入传统产业价值链,深化两化融合[17],搭建大数据AI生态共享平台,建立跨界互联的产业集群,形成共生进化的产业生态圈[18]

3.2 理论框架构建

目前,有关企业发展的研究已逐渐从简单线性关系互动、网络关系协同转向平台生态视角。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并不是从微观层面简单地对互联技术、智能设备等加以利用,而是涉及中小制造企业选择与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及功能的互联网平台互动融合,关注多种类型种群、多样化主体共生共存关系。

为了进一步拓展企业发展的平台生态观,更加清楚地揭示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综合运用平台生态系统观与价值共创理论[19],结合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业务模式、产业体系和区域发展,立足于“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面,提出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路径的案例分析框架,即“主体互动融合—跨业价值重塑—环境协同共生”。

平台生态系统不局限于单一平台,而是多种不同类型及功能的平台集合体,是促进两个以上群体链接的平台生态圈的群体互动。因此,引入平台生态系统视角有助于揭示上述多层级、多种群、多主体之间的协同、共生、共存复杂关系。借鉴平台生态系统构成的相关观点,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复杂系统可分为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区域层面。

价值共创理论的顾客主导逻辑强调价值创造的重点在于顾客、供应商、商业伙伴以及合作者等外部主体[20];服务主导逻辑则认为价值共创只会在使用和消费阶段产生[21]。借鉴价值共创理论,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是一个涉及供应商、合作者、顾客等多方主体互动、资源整合和创造价值的复杂过程[22]

首先,从企业层面看,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是指中小制造企业通过选择参与或构建支持其价值活动的互联网平台,与多主体互动,采集、汇聚与分析海量数据,弹性供给并高效配置制造资源,进而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智能化改造。

其次,从行业层面看,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是指中小制造企业通过选择参与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强与大型制造企业的链式协作,促进 跨界合作,使其制造业价值链与互联网平台中其它行业价值链跨链重组。

最后,从区域层面看,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需要根植于地区条件,积极对接所在省市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并对接相关需求,充分利用平台资源,实现二者融合发展。

4 研究设计

4.1 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法可根据分析单元分为整体性和嵌入性两种。嵌入性跨案例研究是指对多案例中每个案例单元的亚单位(次级分析单位)进行多层次分析[23]。由于本研究旨在从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面挖掘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路径,并比较不同平台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同特征的中小制造企业的融合路径差异,因此,嵌入性跨案例分析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案例研究遵从复制法则,即所选的多案例能产生相同的分析结果(逐项复制),或产生可预知的不同分析结果(差别复制)[24],利用分析性归纳和时序分析技术,对每个案例进行跨层次分析,关注目标案例中的关键事件,以解答提出的研究问题。

图1 平台生态系统下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理论框架

4.2 案例选择

立足于“企业-行业-区域”3个层面,探究中小制造企业如何通过选择不同层面、不同类型及功能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本研究主要关注3个问题:中小制造企业如何选择参与或构建支持其价值活动的互联网平台,通过与平台利益相关者互动,实现其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物流支付等生产经营活动智能化和网络化?中小制造企业如何通过融入产业互联网平台,开展并加强其与大型中小制造企业上下游协作,通过与其它行业的企业展开跨界合作、跨链重组重塑价值?中小制造企业如何通过对接所在省市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各类平台资源,实现资源协同共享和供需对接,共同推进自身、地方及重点产业发展?

首先,需要选择分布于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区域层面不同类型及功能的互联网平台。需要注意的是,案例研究重点在于归纳出理论而非大样本统计,因而所选案例必须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针对本文研究问题,遵循案例选择原则,选择《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优秀案例展示中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017年发布的INDICS平台,该平台实现了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并提供相关服务,在较多国内外智能制造平台中具有较好的典型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优秀案例展示中的海尔集团的COSMO平台,该平台于2016年底发布,是以社群为中心,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打通交互定制、开放研发、数字营销、模块采购、智能生产、智慧物流等多个业务环节,在产品个性化定制和促进跨领域合作平台中具有较好的典型性;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在2016年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典型案例”评选中荣获创业创新服务最佳案例奖,在政府云服务平台中具有较好典型性。

其次,由于本文运用嵌入性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中小制造企业与不同层面、类型及功能互联网平台互动融合的内在过程,因此所选平台必须有中小制造企业参与和融入,并且二者切实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制造企业发展。上述3家平台拥有丰富的中小制造企业互联网融合实践成功案例,二手资料具有较好的可得性与完备性。因此,从上述3家互联网平台中选取案例企业。

4.3 研究信度与内在效度

Patton[25]探讨了4种类型的证据三角形,包括不同证据来源(数据三角形)、不同的评估人员(研究人员三角形)、同一资料集合的不同维度(理论三角形)以及各种不同方法(方法论三角形)。为保证本研究信度与内部效度,在案例收集过程中,由笔者带领3名硕士生形成4人案例研究小组。首先,进行长达2个月的案例研究方法专题研讨,以保证研究人员全面掌握案例研究方法。然后,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分头收集资料,案例资料与相关数据来源渠道主要包括:①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组织编写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白皮书(2017)》优秀案例展示内容;②利用百度、谷歌、有道、新浪爱问等搜索引擎,对历年公司相关新闻资料,以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INDICS平台、海尔集团与COSMO平台和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相关新闻和专题报道进行系统检索、整理;③利用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数据库对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与INDICS平台、海尔集团与COSMO平台及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检索与整理;④对上述公司官网以及平台官网相关信息进行检索与整理。对于相关信息模糊或理解不一致的问题,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形成共识,以保证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5 案例分析

5.1 基于INDICS平台的中小制造企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

5.1.1 INDICS平台

工业互联网云平台INDICS(Industrial Intelligent Cloud System)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搭建,于2017年6月15日发布,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提供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务的云平台。INDICS平台旨在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推动工业领域制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引导线下智能化改造,实现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从而打造线上与线下、制造与服务、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的工业互联网生态。

INDICS是基于航天云网平台应用打造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核心系统。INDICS在技术上与西门子公司的MindSphere云平台、GE公司的Predix云平台等处于同一水平,但功能和应用场景更为丰富,应用推广速度与成效更显著。该平台对外开放自研软件与众研应用APP共计500余种,涵盖智能研发、精益制造、智能服务、智慧企业、生态应用等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应用功能。

目前,INDICS 已在北京、广东、浙江、江苏、贵州、江西、湖北、四川等,以及德国、伊朗等国家落地,入驻企业约65 万家,业务接入企业5 万余家,合作项目440 多万个, 形成包括1.37 万项专利、3.58 万份标准、上百位专家的云资源池,为近百家企业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

5.1.2 协同制造实践

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航天液压”)是一家国有独资中小型制造企业,从事液压气动元件及系统集成设备研制、生产和检测,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河南航天工业总公司。河南航天液压未融入航天科工INDICS平台之前,存在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产品设计周期较长、产品质量无法保证等问题。而在融入INIDICS平台后,河南航天液压首先实现了云端设计,基于云平台建立涵盖复杂产品学科的虚拟样机系统,实现复杂产品多学科设计优化;其次,与总体设计部、总装厂进行协同研发设计与工艺设计;再次,跨企业计划排产,实现从ERP主计划到CRP能力计划再到CMES作业计划的全过程管控及计划进度采集反馈与质量采集分析。借助INDICS互联网平台,河南航天液压产品研发设计周期缩短35%,资源有效利用率提升30%,生产效率提高40%,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

成都若克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成都若克”)是制造高铁刹车片等高端零部件的中小企业。近年来,成都若克希望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转型升级,进一步形成刹车片制造能力的领先优势。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成都若克主动将生产设备接入航天科工INDICS云平台,利用云端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了设备远程智能诊断和维护、OEE分析,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设备能源损耗。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优化企业信息管理流程,消除信息孤岛,操作员工大幅减少,产品合格率提升了8%,产品利润率从4.7%提升到17.9%。在航天云网支持下,成都若克引入多种自动化设备,建立自动上下料、智能视觉检测、自动装配和全自动物流系统。同时,利用MES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全面智能生产线,最终实现智能制造和云制造。

5.2 基于COSMO平台的中小制造企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

5.2.1 COSMO平台简介

创立于1984年的海尔集团目前已从传统家电产品制造企业转型为开放式创业平台。在互联网时代,海尔以社群经济为中心,以用户价值交互为基础,成为物联网时代的引领者。

2016年12月海尔集团首次在首届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展示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模式,实现需求实时响应、全程实时可视和资源无缝对接。该平台是我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面向智能制造的中国版工业互联网,旨在打造成为世界智能制造第三极。

COSMO平台打破了以往企业封闭的内环式生产制造模式,将7大服务模块向全球开放。目前,COSMO平台已经吸引了德国SAP、菲尼克斯、美国Oracle、亚马逊等美、德、法、日20多家国际一流企业,聚集了3亿多用户和380多万家企业,平台规模超过2000亿,呈现出指数级增长态势。

COSMO平台共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资源层,开放聚合全球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分布式调度和最优匹配;第二层是平台层,支持工业应用的快速开发、部署、运行、集成,实现工业技术软件化;第三层是应用层,为企业提供互联工厂应用具体服务,形成全流程的应用解决方案;第四层是模式层,依托互联工厂应用服务实现模式创新和资源共享。

目前,COSMO平台已打通交互定制、开放研发、数字营销、模块采购、智能生产、智慧物流等业务环节,通过智能化系统使用户持续、深度参与到产品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

5.2.2 产品个性化定制与产业链整合实践

海尔发布的首个大规模定制智能制造平台 COSMO 以及平台下面向用户的众创汇和面向供应商的海达源,将海尔旗下五大整机互联工厂、两大零部件互联工厂向供应商和用户开放,为用户个性化需求向产品与服务转化提供了平台和通道。

从海尔COSMO平台最近的注册名单看,入驻企业为全国范围内中小制造企业。海尔通过开放平台、共享优势资源,为中小微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特色及专业优势,延长并拓展产业链条提供了支撑。

上海松江区的200余家中小企业利用COSMO平台相关服务,在智能制造方面开展诊断、培训等活动。海尔集团的COSMO平台不仅为家电业服务,还可以跨领域提供技术、资源等支持;不仅为中国工业和制造业服务,还可以跨地域提供解决方案。

iTechome创新科技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领先的中小型遥控器制造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红外、射频、蓝牙、语音等智能化遥控器产品和智能控制整体解决方案。创新科技利用海尔海达源平台优化自身采购平台,使企业成本降低4.33%、年销售额翻倍。海尔搭建的海达源平台使171万家中小企业在参与海尔创新的同时,实现彼此交互、交易和转型升级。

海尔与淄博市淄川区合作建立COSMO平台建陶产业基地,通过产业集聚,将135家建陶中小企业整合为20余家,着力打造“生态+平台”的创新模式,链接海尔集团及社会上的开放资源,实现淄博建陶产业园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从传统制造向用户定制化转型,以及从企业单打独斗向产业平台化演进。由此可见,COSMO平台不仅激发了海尔的新动能,还实现了跨行业、跨区域复制,通过赋能中小企业,助其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中小制造企业通过融入大型企业构建的平台,吸收、利用行业内优质资源、优质产能、优质品牌等,对自身配置进行共享与重组,实现产业链整合。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只有与平台融合,才能有效地将消费者、设计师、制造商、服务商以及社会参与者联系在一起,形成超大规模、分工协作、价值共享、利益分成的产业生态圈。目前,COSMO平台已经在10个区域进行了示范、推广,集聚了覆盖汽车、电子、服装、农业等11个行业,超过3亿用户、380万家企业的生态资源。

5.3 基于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的中小制造企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

5.3.1 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简介

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是由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的市级中小企业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也是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该平台定位于打造青岛“小企业之家”,旨在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面向全市中小企业的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平台,供中小企业反映诉求、获取信息、学习交流、提升素质,为其提供公益性和低费用优质服务。在2016年的全国“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服务典型案例”评选中,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荣获创业创新服务最佳案例奖。

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于2013年12月上线运营,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在线服务、在线呼叫、数据和运维四大中心,提供政务服务、融资通服务、技术服务培训与创业服务、信息化服务、市场开拓服务、法律服务、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认证认可服务、商务服务等12大类服务,设立500多个服务项目,具有应用技术先进、服务资源丰富、“访问便捷和实时快速响应、服务定制和推送、在线双向评价等特色。基于云计算技术,平台能根据运行情况实时调整资源配置,灵活应对青岛全市15.8万家中小企业的巨大需求。此外,数据挖掘和信息推送技术使平台能及时将个性化定制服务和信息推送给企业。

5.3.2 地方企业与区域共同发展实践

首先,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集聚12大类服务功能,服务资源丰富,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了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例如,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特惠服务活动组织32家合作服务商,推出融资、培训、法律、检测等75种特惠服务产品,通过限时、限量优惠或免费等方式,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特惠服务活动累计线上咨询1 254次、线下服务对接1 224次、服务成交1 123项。再如,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的“金牌服务”活动组织 60多家服务商,推出180种服务产品,利用企业在线为产品收集“赞”,即点赞越多的产品价格越低,以此激发企业团购服务产品的积极性。“金牌服务”活动累计点赞11 024次、点赞企业7 744家、服务成交4 632笔。又如,为帮助青岛市中小企业利用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开拓市场,进一步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特别推出新媒体营销服务活动。2014年成立、注册资金仅有300万元的小微3D打印企业青岛儒苑正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获得平台首批提供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服务,微信推荐内容阅读量超过1 000人次,极大提高了企业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其次,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依托现有的服务产品和企业资源,相继建立政策速递交流群、转贷引导基金交流群、半月讲坛活动群等近百个社群组织,极大促进了企业间交流与合作。同时,云服务平台还建立了社群领袖联盟,让各社群组织可以更好地交流运营经验,进一步促进交流合作。平台提供者会根据企业情况将其推荐到相应的区市或行业社群内;企业入社群后,需填写企业供需信息表。平台提供者会不定期地将企业产品和目前市场需求共享给社群联盟成员企业,帮助其实现产品销售和跨行业合作。2016年初,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入驻企业1.6万余家、网站访问量288万余次、新媒体订阅粉丝4万余人、企业社群成员过万人、线上服务对接15万家次、有效服务1.15万余次。

此外,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还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难点的有效途径之一。平台整合的专业服务机构和专家资源能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针对性帮助。仅在专家对接和拓展企业创新成果应用渠道方面,2017年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就征集到企业技术需求150余项、服务企业400余家、促成合作项目50余项,加速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步伐以及成果规模化应用。例如,青岛特利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特利尔环保”)成立于2007年,一直致力于清洁燃煤技术开发,是一家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2017年,借助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特利尔环保与众多企业达成创新产品采购合作意向,还利用平台服务与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创新后劲不足的问题。2016年,特利尔环保通过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发布、推介“水煤浆循环流化高效洁净燃烧技术”,与山东热电研究院等3家机构成立联合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产学研常态合作机制。

5.4 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的跨案例分析

综上可知,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企业层面的价值链活动融合。上述分析表明,中小制造企业均是通过打开价值链,自建或参与具有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等价值活动功能的互联网平台,与互联网融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案例显示,河南航天液压与成都若克均是通过融入INDICS平台,优化自身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等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互联网融合。海尔集团的COSMO平台案例显示,iTechome创新科技利用海达源平台,优化自身采购平台,使企业成本降低4.33%、年销售额翻倍。而中小制造企业利用青岛市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获得技术培训、融资、政策咨询、人力资源、市场开拓等12项企业层面的价值活动支撑服务。

(2)行业层面的上下游协作及跨界融合。海尔COSMO平台不仅是一个大规模定制智能制造平台,还是一个同时面向用户与供应商,整合了制造业产业链的平台,中小制造企业借助该平台实现向其它行业或领域跨界。同时,海尔通过与淄博市淄川区政府合作建立COSMO平台建陶产业基地,打造“生态+平台”的创新模式,利用海尔集团及社会开放资源,淄博建陶产业园实现从中低端到中高端升级、从企业单打独斗向产业平台化转型。

(3)区域层面的需求对接及资源共享融合。由中小制造企业融入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的案例可见,区域公共云服务平台对融合企业进行筛选,将其纳入企业社群组织,促进供需对接,最终实现跨行业合作。例如,特利尔环保融入区域公共服务平台,迅速对接相关专家,拓展企业创新成果应用渠道,实现区域技术创新合作,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6 互联网融合发展路径探讨

6.1 企业价值活动融合路径

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首先发生在企业层面,表现为价值链活动与互联网的融合。中小制造企业应打开价值链,根据自身需求,逐一自建针对设计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流通等价值活动的互联网平台,或寻找与之功能特性相匹配的互联网平台并参与其中,进而实现与互联网融合。

表1 我国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模式

平台名称平台类型案例企业融合环节融合效果融合模式INDICS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河南航天液压、成都若克设计、研发、生产制造优化其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等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层面的价值链活动融合模式COSMO平台开放创业平台iTechome创新科技采购优化了自身的采购平台,降低成本,提高销售额企业层面的价值链活动融合模式松江200多加中小企业生产制造在智能制造方面提供诊断、培训企业层面的价值链活动融合模式淄博市淄川区建陶中小企业 链接海尔集团及社会上的开放资源打造“生态+平台”的创新模式行业层面的上下游协作及跨界融合模式青岛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云平台青岛市中小企业技术培训、融资、政策咨询、人力资源、市场开拓提供12项支撑企业层面的价值活动开展的服务企业层面的价值链活动融合模式青岛市中小企业信息交流、跨领域合作产品信息及服务需求共享给社群联盟内的企业,帮助企业实现异业合作行业层面的上下游协作及跨界融合模式青岛特利尔环保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创新产品;寻找外部合作伙伴与山东热电研究院等3家机构成立联合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产学研常态合作机制区域层面的需求对接及资源共享融合模式

(1)参与或自建交互定制平台,实现产品设计研发个性化。把握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需求、精准地投放到市场、提升业绩是中小制造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普遍关注的重点。因此,可选择参与或自建交互定制平台,通过平台与用户进行交流、互动,收集、分析用户创意,优化自身产品设计与研发,实现用户产品及服务的个性化定制。

(2)借助智能制造云平台,实现产品生产流程智能化。中小制造企业可利用智能制造云平台中的供需对接、智能工厂改造、云制造和资源共享等线上服务,实现产品生产流程智能化,优化生产管理。

(3) 参与或自建大数据营销平台,拓展新客户,开展精准营销。在互联网时代B2C提速下,产品不断迅速推陈出新,国内外新老品牌纷纷加入到市场蛋糕的争夺战中。如何拓展产品及品牌的新客户、吸引品牌粉丝关注是中小制造企业营销活动的重点。例如,具有“萌家电品牌”的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融入阿里巴巴大数据营销平台,利用大数据对既有及潜在用户群体进行画像,掌握其不同的产品偏好,呈现出各异的生活场景。利用大数据预测不同时间节点、不同产品的人群需求特征,定制品牌目标人群包,并通过精准创意推送,与之进行千人千面的亲密接触。

6.2 企业价值活动与产业跨界并重

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不仅是将价值链活动与具有对应功能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对接,还包含主动融入行业领先的大型制造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制造业上下游协作互动,以及主动参与其它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进行跨产业合作,重塑制造业价值链。因此,对于中小制造企业而言,应该根据自身所在细分行业及将要进入的新行业特征,主动融入本行业及其它行业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或自建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跨界融合,创造企业价值。

6.3 上下齐动、行业互动和区域联动协同

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不仅是将企业层面的价值活动互联网化,还包括行业层面的同行业协作互动、跨界经营,以及主动对接区域层面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平台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协同共享及供需对接,促进自身、地区及产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3种中小制造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路径并非相互独立、割裂开来的,而是随着中小制造企业发展阶段变化逐步递进。此外,上述3种融合发展路径需结合中小制造企业自身规模、行业技术水平、智能制造基础条件以及地方信息化发展和互联网发展水平加以选择。

参考文献:

[1] TIWANA A,KONSYNSKI B, BUSH A. Platform evolution: co-evolution of platform architecture, governance, and environmental dynamics[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10, 21(4):675-687.

[2] CUSUMANO M,GAWER A. The elements of platform leadership [J]. Sloan Management Rev,2002, 43(3)51-58.

[3] TIEANA A.Platform ecosystems:aligning architecture,governance,and strategy[Z]. Elsevier,2014.

[4] EVANS S D,SCHMALENSEE R. Matchmakers: the new economics of multisided platforms[M].Bright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2016.

[5] KAPPOR R,LEE J M. Coordinating and competing in ecosystems:how organizational forms shape new technology investment[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3):274-296.

[6] 钱平凡,钱鹏展. 平台生态系统发展精要与政策含义[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 1-9.

[7] 李鹏,胡汉辉. 企业到平台生态系统的跃迁:机理与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10): 1-5.

[8] 胡岗岚. 平台型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自组织机制研究[D]. 上海:复旦大学,2010.

[9] 李震,王新新. 互联网商务平台生态系统构建对顾客选择模式影响研究[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6(4): 67-82.

[10] 侯赟慧,杨琛珠.网络平台商务生态系统商业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软科学, 2015(11): 30- 34.

[11] 胡岗岚,卢向华,黄丽华. 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及其演化路径[J]. 经济管理,2009(6):110-116.

[12] 李春发, 冯立攀, 韩芳旭,等.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 2015(4):75-78.

[13] 吕瑞祥, 韩静. 电子商务类平台型企业生态系统构建[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 (20): 112-113.

[14] 赵立昌.互联网经济与我国产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12):54-59.

[15] 王雪原,AKHMARA MURAT,刘成龙.制造企业服务化初期战略转型模型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35(1):96-101.

[16] 史竹琴,蔡瑞林,朱先奇.智能生产共享商业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6):130-139.

[17] 徐鑫, 刘兰娟. 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经济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J]. 经济纵横, 2014 (5):55-58 .

[18] 柳洲.“互联网+”与产业集群互联网化升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 36(8):73-82.

[19] VARGO S L,LUSCH R F. Service-dominant logic:continuing the evolution[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Science,2008,36(1):1-10.

[20] PINHO N,BEIRO G,PATRCIO L,et al. Understanding value co-creation in complex services with many actors[J]. 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2014,25(4):470-493.

[21] VARGO S L,LUSCH R F. 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 [J]. Journal of Marketing,2004,68(1):1-17.

[22] GUMMESSON E, MELE C. Marketing as value co-creation through network interaction and resource integr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Marketing Management,2010,4(1):181-198.

[23] 陈春花,刘祯. 案例研究的基本方法——对经典文献的综述[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3(2):175-182.

[24] ROBERT YIN.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5] PATTON M Q. Enhancing the quality and credibility of qualitative analysis[J].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1999,34(5):1189-1208.

(责任编辑:林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