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及持续性研究
——并购类型与主并企业特征视角

王新红,张转军

(西安科技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54)

摘 要:基于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方面出发,通过比较研究和回归分析,探讨并购行为和并购类型分别与创新投入间的关系,以及主并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并购行为有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高,且这种积极作用具有持续性。其中,横向并购与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并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非国有企业横向并购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而国有企业并购创新效应不显著;高新技术企业横向并购能够显著提高创新投入水平,而非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不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并购创新效应相关研究,可为国内企业并购行为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并购;创新投入;并购类型;企业特征

Persistent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M&A on Innovation Investmentthe Typ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Enterprise

Wang Xinhong,Zhang Zhuanjun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China's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2013to 2017,starting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innovativ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personnel investment,through comparative research and regression analysi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 behavior and M&A types and innovation input,as well as the adjustment effect of M&A nature and industry nature on M&A innovation effects.Research show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investment,and this positive effect is sustainable.Among them,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nnovation investment,while vertic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diversifie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re not significant.Further research has found that the nature of the main business and the nature of the industry have a significant regulatory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is:The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while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not significant;The horizont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innovation investment of enterprises,while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non-high-tech enterprises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s not significant.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enrich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nd provide a certain practical basis for domestic M&A behavior.

Key Words:Merger; Innovation Investment; M&A Type; Enterprise Characteristics

收稿日期:2018-12-1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GL060);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6KRM024);陕西省会计学会计科研课题(SKX201710)

作者简介:王新红(1966-),女,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技术创新;张转军(1993-),女,甘肃白银人,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809013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9)16-0091-09

0 引言

经过改革开放后4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不能满足现有经济发展需求。因此,通过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实现企业研发能力提升和技术资源整合,进而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并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创新驱动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关于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现金分红及回购股份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并购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国家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下,我国企业并购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我国2013-2017年并购市场分别完成交易1 232起、1 929起、2 692起、3 105起和2 813起,平均增长率达到25.67%,2015年并购交易金额已破万亿元,达到1.04万亿元,2017年更是高达1.89万亿元,实现大幅增长。并购规模大幅攀升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创新效应,并购重组有利于企业整合稀缺资源,吸纳大量研发人才,加大创新投入,从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1]。但国外大多数经验数据表明,并购或者降低了企业创新水平[2-3],或者与企业创新不相关[4],鲜有文献发现并购会对企业创新产生积极影响[5]。那么,在我国这样一个并购历史短、资本市场尚未健全的环境中,企业并购是否有助于创新投入水平提高?在诸多并购事件中,哪些企业并购更有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升?并购行为与创新投入间关系是否因企业性质和产业性质差异而不同?

基于以上疑问,本研究以资源基础理论、知识溢出理论和协同效应理论为基础,从并购行为和并购类型角度,研究企业并购对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持续性。与此同时,探讨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与已有文献相比,本研究贡献主要在于:一方面,不仅研究了并购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当期效应,还对并购与创新投入间的持续效应进行了考察;另一方面,探讨并购特征(并购类型)和主并企业特征(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影响,为并购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1 文献综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范围内企业间并购浪潮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并购行为产生动因、经济后果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并购动因研究。韩立岩和陈庆勇[6]从公司治理角度研究发现,并购后企业绩效水平并未提高,但其高管薪酬却明显增加,从而证实了管理层自利动机在并购决策中的重要性。部分学者从行为金融学角度出发,研究了管理层过度自信对企业并购行为的影响[7];②并购经济后果研究。国外学者Healy & Palepuand[8]、Pervan & Maja[9]研究发现,只要企业发生过并购行为,主并企业和被并购企业股东收益率或企业绩效都会有所提升。但由于我国并购市场不够成熟,并购经验不够丰富,国内学者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差异。如冯根福和吴林江[10]以财务指标为基础构建综合评价方法衡量并购前后业绩变动发现,并购绩效随时间呈倒U型趋势,且不同并购类型在并购后不同时期内业绩存在差异。在学者研究基础上,黄璐等[11]以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技术并购案例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主并方创新绩效整体影响为正,并购资源对技术并购创新过程绩效影响为负,对创新产出绩效影响为正;③并购行为研究。主要包括测算企业并购效率以及对公司并购发生可能性的预测[12-13]

国内外学者对并购与创新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并购、海外并购(跨国并购)与技术创新间关系等方面。法国学者Bertrand[14]以制造业企业外资并购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外资并购不但没有阻碍目标公司R&D发展,反而提高了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改善了企业科技创新体系。不仅如此,并购与企业技术创新还存在一种相互影响关系。Nancy & Donaldine[15]通过研究越南地区212例跨国并购事件发现,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其发生并购的可能性越大。随着我国技术并购和海外并购的迅猛发展,相关研究也逐渐丰富和完善。技术并购方面,温成玉和刘志新(2011)、黄璐和王康睿[11]通过研究我国技术并购事件创新效应发现,技术相关性和知识相似性带来的协同效应有助于大大缩短企业学习时间,提高企业学习效率,提升主并企业并购后的创新绩效。王宛秋和马红君[16]从研究主并企业特征角度出发发现,主并企业并购成熟度和财务资源对企业并购后创新绩效有显著促进效应,而公司治理质量对创新绩效无显著影响;并购后增加研发投入会弱化并购成熟度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而对于财务资源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却起到积极强化作用。海外并购方面,陈玉罡等[17]通过研究全球外资并购事件发现,外资并购有助于增加目标公司科技人员数量,而对目标公司研发强度和专利申请数无显著影响。高厚宾和吴先明[18]研究发现,跨国并购规模越大,其创新绩效水平越低,技术获取型跨国并购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跨国并购股权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存在“诅咒效应”。

除此以外,少数国内学者从并购类型角度研究了并购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宋淑琴和代淑江[19]研究发现,在不同并购类型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即并购类型有显著调节作用。张弛和余鹏翼[20]通过比较研究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技术并购绩效发现,横向并购起抑制作用,纵向并购起促进作用,而混合并购的作用则不显著。

根据现有文献,本研究发现:①国内外文献对于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并购动因、并购产生的经济后果及对并购发生可能性的预测等方面,但很少有文献探讨并购对创新投入的影响。此外,考虑到这种影响持续性的研究更是少见;②并购与创新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并购、海外并购(跨国并购)与技术创新间关系等方面,极少考虑到并购类型对创新投入的影响;③在影响并购创新效应因素中,大多考虑政府干预、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等因素的调节作用,忽略了对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的考察。因此,本研究针对以上3方面不足,较为全面地研究企业并购行为对创新投入的影响。

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和拥有的内部资源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并购行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过程十分复杂。首先,从资源基础理论看,企业拥有的技术、市场及高水平研发人才等关键性资源对企业创新活动至关重要。然而,这些资源都具有不易流动的特质。企业通过并购不仅能够获取稀缺的技术资源,还能获得难以模仿的市场资源。研究表明,外部技术获取能够有效提高企业自身研发能力[21]。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并购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研发人才,主并企业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和人才,能够迅速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力度,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其次,从知识溢出理论看,并购重组成功后,有助于加快企业间技术、知识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这种交流将有利于主并企业研发能力提升。研究表明,知识溢出效应在并购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并购重组后企业员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沟通将知识技术以自然方式在企业中扩散,从而产生相应带动效应和激励效应[22]。最后,从协同效应理论看,企业可通过并购实现资源共享、优化配置,从而产生经营协同效应和财务协同效应,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研究表明,并购可以实现知识创新互补效应,通过将不同企业间互补性知识整合,收购公司能够获取在其它情形下无法实现的创新协同效率[1]

此外,企业并购过程实质上是资源整合过程,包括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科研人才、企业文化及管理团队等的融合,企业并购成功后只有通过不断交流与磨合,才能逐步显现出并购后带来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协同效应。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企业并购行为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且具有可持续性。

按并购双方产业特征划分,并购行为包括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3种类型。横向并购是指主并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处于同一产业或生产工艺相近且具有竞争关系企业间所进行的并购。技术相关度较高的企业并购在短期内更容易实现技术协同,知识更易于在企业间传播,人员之间更易于交流与沟通,企业整合过程相对更容易,可通过消化吸收使企业原有技术得以提升,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纵向并购是指被并购企业产品处在主并企业上游或下游,对生产工艺或经营方式上有前后关联企业进行的并购。纵向并购有利于降低并购过程中的搜寻成本和谈判成本,以及由机会主义引起的毁约成本,降低交易成本,获取垄断利润,提高企业绩效水平。但此类并购动机很少是基于被并购企业创新资源进行的,因为其并不能给主并企业带来合适的技术资源和研发人才。多元化并购是指不相关产业企业间的并购,且这些产业间不存在特别的生产技术联系。由于多元化并购是向不同行业领域扩张,并购后企业资金和管理人员精力被分散,导致后续研发能力不足,并且由于主并企业与被并购企业技术差异较大,技术和研发人员间融合难度较大,加上企业扩充行业经验不足,因此多元化并购不利于并购双方间的资源整合,且还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横向并购与创新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与创新投入间的关系则不显著。

产权性质不同的主并企业其并购创新效应也应有所差异。国有企业由于代理问题突出、产权主体缺位及股权激励不足等原因,加上并购往往基于非市场因素驱动,且国有企业管理者出于扩大企业规模的目的,导致这类企业大多缺乏创新动力,技术创新效率低下,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很难积极主动学习和吸收被并购企业的创新知识,技术整合动机与效率往往比民营企业差[20]。相对而言,非国有企业由于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一方面在并购前会加大对目标企业的考察和调研,选择有助于企业主营业务发展和技术研发活动的并购项目;另一方面,在并购后由于非国有企业的逐利天性及市场化运行管理机制,促使其在资源整合方面会作出更加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当主并企业为非国有企业时,其并购行为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相比于国有企业,当主并企业为非国有企业时,其并购行为更有利于创新投入水平提升。

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性、高技术人才密集性、高创新性等特征,相比于传统行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更依赖于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研发资金和科技人员投入,提高其创新能力就更需要创新投入的增加。正因如此,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并购这种外部技术获取方式,从被并购企业获取研发人才和研发知识等资源,从而实现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和技术知识转移。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外部技术时,并购是重要手段,而并购后企业对于研发活动和技术创新有着不同于传统企业更高更深层次的需求[21]。所以,当主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时,其并购行为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相比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当主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时,其并购行为更有利于创新投入水平提升。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13-2015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初始样本,同时,考虑到并购对创新投入影响的持续性,选取2013-2017年的相关财务数据。然后,对初始样本进行逐步筛选:第一步,剔除特殊样本数据。①剔除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②剔除ST和*ST上市公司;③为保证企业数据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剔除2010年12月31日以后上市的企业;④剔除未进行研发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的企业;⑤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点。第二步,确定并购样本企业。依据WIND数据库中“中国并购库”2013-2015年并购数据,选取并购样本企业标准包括:①主并企业(买方)为我国A股上市公司;②非关联交易;③已完成的并购事件;④剔除收购股权低于目标公司5%的样本;⑤如果同一家公司在一年内发生多次并购,则选取其中交易规模最大的一次交易为样本点。其中,根据WIND数据库中对并购目的的分类,将并购事件分为横向并购(横向整合)、纵向并购(垂直整合)和多元化并购(多元化战略)。最后,得到4 160个样本公司。其中,发生并购的样本为1 021个(横向并购637个,纵向并购113个,多元化并购271个),未发生并购的样本为3 139个,其它财务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和国泰安数据库。本研究使用Stata14.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同时,本研究对主要连续变量在1%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处理。

3.2 变量设计

3.2.1 因变量

企业创新投入主要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两部分:一方面,资金投入主要体现在企业研发费用上。为避免企业规模大小带来的影响,本研究选取研发投入强度(RD=研发费用/营业收入)衡量企业创新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技术研发人员多寡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由于技术人员数量往往与企业规模呈正比,为消除这一影响,本研究选取技术人员比重指标(RDP=技术人员/员工总人数)衡量企业创新人力资本投入。考虑到并购对创新投入影响的持续性,本研究选取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人员比重当期数据和滞后一期数据,同时,用滞后二期数据进行稳健性检验。

3.2.2 自变量

(1)是否发生并购(D)。本研究探讨企业并购行为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根据前文判断标准,将发生并购行为的企业样本作为实验组,取值为1;没有发生并购行为的企业样本作为对照组,取值为0。

(2)并购类型(LX)。借鉴宋淑琴和代淑江[19]的做法,将并购样本按照并购目的进行分类,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3种类型。为研究不同并购类型对创新投入影响的差异,本研究以没有发生并购的企业为基准,设置3个并购类型虚拟变量,即是否为横向并购(LX2)、是否为纵向并购(LX3)、是否为多元化并购(LX4)。

3.2.3 调节变量

(1)企业性质(SOE)。在不同性质主并企业中,并购行为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按照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进行划分,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取1,否则取0。研究样本中属于国有企业的有1 401个,非国有企业2 759个。

(2)行业性质(IND)。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行业创新投入水平差别较大,本研究参照胥朝阳等[23]的做法,结合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主要包括原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中的C5、C7、C8和G8,即电子制造业、机械设备仪表制造业、医药生物制品制造业、信息技术业,对应证监会2012年的行业分类标准,主要包括C26、C27、C34-40和I行业,样本企业为上述行业取值1,否则取值为0。研究样本中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有2 576个,非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 584个。

3.2.4 控制变量

考虑到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因素很多,如公司规模、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等,同时,结合已有研究,本研究选取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企业规模(SIZE)、资产报酬率(ROA)、资产负债率(LEV)、销售现金比(CASH)、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总资产周转率(AT)、资本密集度(CI)、企业上市年龄(AGE)以及年份虚拟变量。对以上所有变量进行整理,见表1。

3.3 模型设计

为检验在全样本中是否发生并购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本研究构建模型(1)和模型(2)。

RDi,t=α+β1Di+β2SIZEi,t+β3ROAi,t+β4LEVi,t+β5GROWTHi,t+β6CASHi,t+β7ATi,t+β8CIi,t+β9AGEi,t+β10YEARi,t+εi,t

(1)

RDPi,t=α+β1Di+β2SIZEi,t+β3ROAi,t+β4LEVi,t+β5GROWTHi,t+β6CASHi,t+β7ATi,t+β8CIi,t+β9AGEi,t+β10YEARi,t+εi,t

(2)

为检验在全样本中,并购类型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本研究构建模型(3)和模型(4)。

RDi,t=α+β1LX2i+β2LX3i+β3LX4i+β4SIZEi,t+β5ROAi,t+β6GROWTHi,t+β7LEVi,t+β8CASHi,t+β9ATi,t+β10CIi,t+β11AGEi,t+β12YEARi,t+εi,t

(3)

RDPi,t=α+β1LX2i+β2LX3i+β3LX4i+β4SIZEi,t+β5ROAi,t+β6GROWTHi,t+β7LEVi,t+β8CASHi,t+β9ATi,t+β10CIi,t+β11AGEi,t+β12YEARi,t+εi,t

(4)

其中,i表示企业个体,t表示时间,分别为并购发生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为检验不同性质企业并购对创新投入影响的差异性,即企业性质的调节作用,由于该调节变量为虚拟变量,因此本研究采取分组回归进行检验。与此同时,为检验不同行业属性企业并购对创新投入影响的差异性,即行业性质的调节作用,由于该调节变量为虚拟变量,因此本研究也采取分组回归进行检验。

表1 变量定义

变量类型变量名称 变量符号变量含义因变量研发投入强度RD研发费用/营业收入研发人员投入RDP技术人员比重,等于技术人员/员工总人数是否发生并购D企业发生并购取1,否则取0横向并购LX2企业发生横向并购取1,否则取0自变量纵向并购LX3企业发生纵向并购取1,否则取0多元化并购LX4企业发生多元化并购取1,否则取0调节变量企业性质SOE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取1,否则取0行业性质IND所属行业为高新技术产业取1,否则取0企业规模SIZELn(总资产)资产报酬率ROA利润总额/总资产平均余额资产负债率LEV期末负债总额/期末资产总额销售现金比CASH经营性现金净流量/营业总收入控制变量营业收入增长率GROWTH(营业收入本期发生额-营业收入上期发生额)/营业收入上期发生额总资产周转率AT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资本密集度CI期末固定资产余额/员工总人数上市年龄AGE企业上市年数年份YEAR以2013年为基年,设置2个年度虚拟变量

4 实证结果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对并购当期所有连续性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具体统计量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统计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样本统计呈现出以下特点:①样本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整体水平较低,平均值只有4.298%,研发资金投入不及营业收入的5%,说明企业对创新投入重视程度不够。与此同时,不同企业间差异较大,最小值只有0.036%,最大值高达25.14%;②样本企业研发人员投入整体水平较为合理,科技人员占比平均值达到20.95%,但也存在个体差异,部分企业科技人员投入比例只有2.222%,而部分企业重视创新人员投入,占总员工数的83.28%。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样本量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RD4 1604.2983.4144.1990.03625.14RDP4 16020.9515.4516.902.22283.28SIZE4 16022.0321.831.18420.0125.72ROA4 1605.3844.8775.682-14.0323.20LEV4 16040.8439.7419.914.81786.54CASH4 1607.9937.15013.99-37.8253.57GROWTH4 16011.888.08429.61-45.64146.3AT4 1600.6510.5620.3940.1322.407CI4 16041.5126.9945.451.732285.8AGE4 1608.78666.059222

4.2 比较分析

本研究将非并购样本企业与并购样本企业创新投入进行均值比较,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一方面,并购样本研发投入强度当期均值为4.881%,显著高于非并购样本的4.108%,通过了T检验。同时,相比于非并购样本,并购样本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研发投入强度都显著较高,且通过了T检验。另一方面,并购样本研发人员投入当期值、滞后一期值、滞后二期值都显著高于非并购样本,且在统计学上通过检验。综上所述,从整体上初步证实了并购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且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表3 并购样本与非并购样本比较分析

变量非并购样本均值并购样本均值T检验样本量(N)3 1391 021/研发投入强度(RD)4.1084.881-5.125***滞后一期研发投入强度(RD1)4.2154.835-4.162***滞后二期研发投入强度(RD2)4.2284.946-4.807***研发人员投入(RDP)20.18923.307-5.136***滞后一期研发人员投入(RDP1)20.58923.954-5.516***滞后二期研发人员投入(RDP2)21.18824.294-5.017***

注:******分别表示p<0.01、p<0.05、p<0.1,下同

进一步比较发现,不同并购类型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存在差异。由于篇幅所限,只列出横向并购与非横向并购比较,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比较并不显著,如表4所示。从整体创新投入水平看,横向并购样本均值>多元化并购样本均值>纵向并购样本均值。其中,横向并购样本均值显著大于非横向并购样本均值,通过了均值T检验。因此,也初步说明并购类型中横向并购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而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的影响不显著。

4.3 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对并购当期主要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初步判断各变量间是否存在关联。数据结果显示(由于篇幅原因,文中未列出),并购与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购类型中横向并购与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纵向并购、多元化并购中该关系不显著。由此可以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相关关系大致符合预期,这为后续实证研究作了铺垫。此外,表中自变量、控制变量间相关系数均小于0.5,说明不存在共线性问题。在控制变量中,除个别变量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余控制变量均与创新投入存在显著相关性,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在模型中加入这些控制变量,能够提高模型拟合优度,进而能够较好地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

表4 不同并购类型比较分析

变量横向并购样本均值纵向并购样本均值多元化并购样本均值横向并购样本与非横向并购样本均值T检验样本量(N)637113271/研发投入强度(RD)5.1633.9494.605-5.677***滞后一期研发投入强度(RD1)5.1553.9314.462-5.228***滞后二期研发投入强度(RD2)5.2004.3904.580-5.268***研发人员投入(RDP)24.32722.61821.197-5.492***滞后一期研发人员投入(RDP1)25.06021.77622.263-5.907***滞后二期研发人员投入(RDP2)25.39122.07422.642-5.493***

4.4 回归分析

4.4.1 并购和并购类型分别对创新投入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模型1a、1b和1c是在前文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代表并购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并购数据,模型2a和模型4c同理。模型中所有连续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取值范围为[1.02,1.86],都远小于10,再次说明模型中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虽然因变量为研发人员投入RDP时,其调整的R2较低,原因可能在于影响企业研发人员投入的因素较为复杂,在模型中难以体现。但所有模型的F值均在1%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模型具备合理性和较强的解释力。

模型1a~2b回归结果显示:在全样本中,D的系数均为正,且在10%及以上水平显著,说明并购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均显著高于非并购企业,并且这种影响能够持续到并购后下一期,即并购能够给主并企业带来技术资源和研发人才,企业通过整合与优化,形成知识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并对企业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假设H1得到验证。

模型3a~4b回归结果显示:在并购类型中,横向并购(LX2)的系数均为正,且都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相比于其它并购类型及非并购企业,横向并购知识溢出效应更加显著,更有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升。此外,纵向并购(LX3)和多元化并购(LX4)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其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关系不显著,假设H2得到验证。

4.4.2 企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效应

虽然对并购全样本而言,并购提升了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但不同性质主并企业并购创新效应也有所不同。接下来,本研究在不同性质企业子样本中对此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在国有企业样本中,横向并购(LX2)、纵向并购(LX3)和多元化并购(LX4)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国有企业并购成功后,企业资源不能得到很好的整合,协同效应不显著,不能改善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中,横向并购(LX2)系数分别为0.726、0.653、3.352和3.863,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但其余并购类型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也不显著,说明非国有企业只有在成功进行横向并购后,才能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改善企业创新能力,且这种积极影响不仅体现在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方面,还具有持续性。因此,企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效应显著。

4.4.3 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效应

在进行企业行业性质调节效应检验时,同样采用分组回归方法,回归结果见表7。从中可见,在高新技术企业样本中,横向并购(LX2)系数分别为0.565、0.504、2.004和2.322,均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但其余并购类型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不显著,说明无论是在研发资金投入,还是在研发人员投入方面,高新技术企业横向并购更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而在非高新技术企业样本中,3种并购类型与创新投入的关系均不显著,说明非高新技术企业无论发生何种并购,对企业创新投入均无显著影响。因此,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效应显著。

表5 全样本回归结果

变量模型1a模型1b模型2a模型2b模型3a模型3b模型4a模型4bRDRD1RDPRDP1RDRD1RDPRDP1D0.362***0.260*1.378**1.750***(2.63)(1.88)(2.27)(2.84)LX20.560***0.503***2.313***2.693***(3.41)(3.05)(3.19)(3.66)LX3-0.413-0.4660.8420.188(-1.16)(-1.31)(0.54)(0.12)LX40.2220.002-0.5910.212(0.94)(0.01)(-0.57)(0.20)SIZE-0.232***-0.248***-0.758***-0.432-0.230***-0.245***-0.754***-0.424(-3.67)(-3.95)(-2.72)(-1.55)(-3.65)(-3.91)(-2.71)(-1.52)ROA-0.055***-0.033***0.217***0.200***-0.055***-0.033***0.216***0.200***(-4.47)(-2.67)(4.00)(3.63)(-4.51)(-2.67)(3.97)(3.63)LEV-0.053***-0.047***-0.040**-0.045**-0.053***-0.047***-0.039**-0.044**(-13.43)(-12.09)(-2.32)(-2.56)(-13.41)(-12.05)(-2.22)(-2.50)CASH0.012***-0.005-0.012-0.0290.012***-0.005-0.012-0.030(2.59)(-1.10)(-0.59)(-1.57)(2.61)(-1.12)(-0.60)(-1.58)GROWTH0.008***0.004**0.074***0.053***0.008***0.004*0.074***0.053***(3.83)(1.99)(7.88)(6.58)(3.91)(1.92)(7.93)(6.54)AT-2.304***-2.445***-6.163***-6.429***-2.295***-2.438***-6.147***-6.413***(-14.61)(-15.05)(-8.86)(-8.88)(-14.56)(-15.02)(-8.84)(-8.86)AGE-0.081***-0.091***-0.141***-0.177***-0.081***-0.092***-0.145***-0.180***(-7.24)(-8.37)(-2.86)(-3.65)(-7.24)(-8.41)(-2.94)(-3.71)CI-0.004***-0.003***0.002-0.003-0.004***-0.003***0.002-0.003(-2.82)(-3.06)(0.36)(-0.52)(-2.79)(-3.02)(0.35)(-0.50)Constant13.886***14.403***41.635***36.234***13.848***14.348***41.558***36.085***(10.90)(11.33)(7.40)(6.40)(10.87)(11.30)(7.39)(6.37)YEA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样本量4 1604 1604 1604 1604 1604 1604 1604 160R-squared0.2290.2060.0740.0630.2300.2080.0750.064Adj-R20.2270.2040.0710.0600.2280.2050.0720.061F112.0097.9129.9725.3195.4283.6225.8621.85

注:括号内为t值,******分别表示p<0.01、p<0.05、p<0.1,下同;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取值范围为[1.02,1.86]

表6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分组回归结果

变量国有企业RDRD1RDPRDP1非国有企业RDRD1RDPRDP1LX2-0.073-0.154-0.641-0.6610.726***0.653***3.352***3.863***(-0.27)(-0.57)(-0.43)(-0.43)(3.56)(3.20)(4.03)(4.61)LX30.6000.1422.586-1.637-0.596-0.6060.8931.380(1.10)(0.25)(0.84)(-0.52)(-1.34)(-1.37)(0.49)(0.76)LX4-0.007-0.1813.0374.4470.2820.056-0.5320.181(-0.02)(-0.38)(1.15)(1.64)(1.01)(0.20)(-0.46)(0.16)SIZE-0.340***-0.320***-1.155***-0.746*-0.106-0.125-1.205***-0.791*(-5.01)(-4.65)(-3.01)(-1.92)(-1.00)(-1.21)(-2.80)(-1.87)ROA0.028*0.0270.429***0.417***-0.079***-0.049***0.233***0.217***(1.73)(1.59)(4.66)(4.36)(-4.73)(-2.95)(3.41)(3.14)LEV-0.025***-0.024***0.0290.012-0.064***-0.058***-0.060***-0.065***(-5.32)(-4.90)(1.07)(0.44)(-11.61)(-10.56)(-2.65)(-2.85)CASH-0.014**-0.019***-0.009-0.0310.022***0.002-0.015-0.032(-2.22)(-3.28)(-0.27)(-0.93)(3.76)(0.44)(-0.62)(-1.42)GROWTH0.007**0.0040.054***0.0150.008***0.0030.081***0.064***(2.05)(1.29)(2.74)(0.80)(3.10)(1.34)(7.63)(7.13)AT-1.258***-1.324***-2.300**-2.407**-3.111***-3.322***-9.401***-9.797***(-7.10)(-7.03)(-2.30)(-2.26)(-13.25)(-13.91)(-9.81)(-9.97)AGE-0.092***-0.094***-0.271***-0.276***-0.077***-0.088***-0.240***-0.285***(-6.31)(-6.38)(-3.31)(-3.31)(-4.33)(-5.06)(-3.30)(-4.01)CI-0.003*-0.003***0.003-0.001-0.005**-0.003**-0.001-0.006(-1.81)(-2.62)(0.30)(-0.11)(-2.49)(-2.10)(-0.07)(-0.86)

续表6 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分组回归结果

变量国有企业RDRD1RDPRDP1非国有企业RDRD1RDPRDP1Constant14.126***13.939***46.082***39.098***12.082***12.700***53.631***46.679***(10.01)(9.66)(5.78)(4.79)(5.66)(6.06)(6.15)(5.42)YEA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样本量1 4011 4011 4011 4012 7592 7592 7592 759R-squared0.1700.1540.0500.0340.2200.1950.1040.095Adj-R20.1630.1460.0410.0250.2160.1910.0990.091F21.9019.425.623.7751.0346.8824.3922.26

注: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取值范围为[1.02,1.71]

表7 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分组回归结果

变量高新技术企业RDRD1RDPRDP1非高新技术企业RDRD1RDPRDP1LX20.565**0.504**2.004**2.322**-0.212-0.2411.1511.466(2.56)(2.27)(2.12)(2.41)(-1.33)(-1.56)(1.14)(1.45)LX3-0.772-0.755-0.446-0.5730.059-0.2972.6010.745(-1.57)(-1.53)(-0.21)(-0.27)(0.19)(-0.96)(1.29)(0.37)LX40.3700.037-0.708-0.399-0.297-0.306-0.5781.101(1.13)(0.11)(-0.50)(-0.28)(-1.38)(-1.47)(-0.42)(0.81)SIZE0.0280.003-0.554-0.103-0.263***-0.292***-0.429-0.329(0.29)(0.04)(-1.33)(-0.25)(-5.15)(-5.88)(-1.33)(-1.01)ROA-0.065***-0.045**0.250***0.232***-0.023**-0.0150.167**0.096(-3.68)(-2.52)(3.29)(3.02)(-2.12)(-1.46)(2.45)(1.39)LEV-0.056***-0.049***-0.098***-0.097***-0.022***-0.020***0.092***0.078***(-9.79)(-8.66)(-3.97)(-3.94)(-6.60)(-6.21)(4.37)(3.65)CASH0.027***0.009-0.004-0.0350.007*-0.0010.0110.028(4.27)(1.50)(-0.13)(-1.33)(1.89)(-0.16)(0.43)(1.20)GROWTH0.006**0.0010.068***0.048***-0.001-0.0010.046***0.032***(2.14)(0.42)(5.55)(4.51)(-0.69)(-0.41)(3.56)(2.85)AT-3.762***-3.782***-6.314***-5.793***-0.788***-0.895***-3.743***-4.040***(-12.73)(-12.65)(-4.96)(-4.47)(-7.24)(-8.12)(-5.43)(-5.60)AGE-0.084***-0.095***-0.110-0.170**-0.063***-0.059***-0.156***-0.142**(-5.11)(-5.97)(-1.57)(-2.46)(-6.74)(-6.63)(-2.63)(-2.43)CI-0.004**-0.005***-0.001-0.007-0.002*-0.0010.0080.006(-2.13)(-2.82)(-0.08)(-0.94)(-1.72)(-1.06)(1.22)(0.97)Constant10.011***10.632***41.475***33.033***10.535***11.248***22.785***22.043***(5.13)(5.53)(4.94)(3.96)(10.22)(11.12)(3.49)(3.32)YEAR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控制样本量2 5762 5762 5762 5761 5841 5841 5841 584R-squared0.2240.1950.0700.0570.2130.2110.0500.044Adj-R20.2200.1910.0650.0530.2060.2040.0420.036F56.9947.8314.8311.9632.6232.306.365.518

注:各变量方差膨胀因子VIF的取值范围为[1.03,1.77]

4.5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上述回归结果的可靠性,本研究采用并购后滞后二期的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衡量企业创新投入,也是为了进一步验证并购创新效应的积极性和持续性。由于篇幅原因,文中没有列出稳健性检验结果。结果显示,在全样本中,并购有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水平;相比于其它并购类型,横向并购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投入;在调节效应检验中,非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均能够有效提高创新投入水平。与前文结论一致,表明本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基于2013-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员投入两个方面出发,通过对比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并购行为和并购类型分别与企业创新投入间的关系,以及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并购行为有助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提升,且这种积极作用具有持续性;横向并购与创新投入显著正相关,而纵向并购和多元化并购与创新投入的关系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主并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对并购创新效应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相比于国有企业横向并购,非国有企业横向并购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横向并购行为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投入,而非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并不显著。

本研究基于以上结论,提出3点政策建议:①我国企业并购行为对创新投入存在积极影响,政府应该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并购环境,从税收政策优惠、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鼓励企业进行并购,特别是目前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资源优化配置;②重视并购前目标企业调研,加大企业横向并购规模。企业进行并购决策时应首先明确并购目的,加大对目标企业的调研力度,完善并购方案设计与选择,企业选择并购方案时应考虑借助并购来完善和补充自身业务领域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结构。同时,应结合企业技术特色优势,并购与自身发展前景相一致的目标公司,从而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活动开展;③提升并购后资源整合效果,加大民营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并购规模。并购双方在提升自身知识储备、增强组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配合彼此发展步伐,做好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工作,有效融合目标方的技术能力,从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并购创新效应好于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好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因此政府应提高这两类企业并购在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力度。同时,鼓励由市场因素驱动的国有企业并购。

参考文献:

[1] 刘辉,温军,丰若旸.收购兼并、异质企业与技术创新[J].当代经济科学,2017,39(2):72-85+126-127.

[2] LONG W F,RAVENSCRAFT D J.LBOs,debt and R&D intensit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119-135.

[3] ORNAGHI C.Mergers and innovation in big pharm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9,27(1):70-79.

[4] DANZON P M,EPSTEIN A,NICHOLSON S.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biotech industries[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7,28 (4-5):307-328.

[5] DESYLLASA P,HUGHESB A.Do high technology acquirers become more innovative[J].Research Policy,2010(39): 1105-1121.

[6] 韩立岩,陈庆勇.并购的频繁程度意味着什么——来自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07(4):1185-1200.

[7] 吴超鹏,吴世农,郑方镳.管理者行为与连续并购绩效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7):126-133.

[8] HEALY,PUAND RICHARD.Does corperate performance in proveafter mergera[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2(3):135-175.

[9] PERVAN,MAJA.The impact of M&A on company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roatia[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5):877-1042.

[10] 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1):54-61+68.

[11] 黄璐,王康睿,于会珠.并购资源对技术并购创新绩效的影响[J].科研管理,2017,38(S1):301-308.

[12] 李心丹,朱洪亮,张兵,等.基于DEA的上市公司并购效率研究[J].经济研究,2003(10):15-24.

[13] 赵勇,朱武祥.上市公司兼并收购可预测性[J].经济研究,2000,23(4):19-25.

[14] BERTRAND O.Effects of foreign acquisitions on R&D activity:evidence from firm level data for france[J].Research Policy,2009,38 (6) :1021-1031.

[15] NANCY K.Napier and donaldine e samson,empirical evidence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ex innovation and Post-M&A performance in vietnamese M&A industry 2005-2012[J].Solray Brussels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2013(1):112-154.

[16] 王宛秋,马红君.技术并购主体特征、研发投入与并购创新绩效[J].科学学研究,2016,34(8):1203-1210.

[17] 陈玉罡,蔡海彬,刘子健,等.外资并购促进了科技创新吗[J].会计研究,2015(9):68-73+97.

[18] 高厚宾,吴先明.新兴市场企业跨国并购、政治关联与创新绩效——基于并购异质性视角的解释[J].国际贸易问题,2018(2):137-148.

[19] 宋淑琴,代淑江.管理者过度自信、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J].宏观经济研究,2015(5):139-149.

[20] 张弛,余鹏翼.并购类型会影响中国企业技术并购绩效吗——对横向、纵向和混合并购的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7):76-81.

[21] 韩贺洋,周全.科技企业并购方式、创新路径与并购后整合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36(1):65-68.

[22] 王宛秋,刘璐琳.何种经验更易吸收:关于并购经验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5,27(10):150-160.

[23] 胥朝阳,李倩.技术并购模式重构及绩效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1,27(2):54-57.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