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情境下创业学习、创业知识与再创业绩效关系研究

郝喜玲1,朱兆珍2 ,刘依冉3,4

(1.安徽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2.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3.天津大学 教育学院;4.天津大学 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摘 要:创业失败导致的认知和行为偏差能够激发创业者反思与学习,但创业者如何学习以获取更多创业知识,从而提升再创业绩效的微观机制和路径尚不清晰。对203位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问卷调查发现,创业失败后创业者会采取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两种不同学习方式,其中,单环学习有助于获取机会识别知识,双环学习有助于获取机会识别知识和应对新生劣势知识,双环学习较单环学习更有助于创业知识获取。创业者失败后采用双环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更好,获取的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能够在随后的创业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助于再创业绩效提升。

关键词:创业失败;创业学习;创业知识;创业绩效

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Effect of Learning from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on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Hao Xiling1,Zhu Zhaozhen2,Liu Yiran3,4

(1.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2.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School of Accounting, Bengbu 233030, China;3.School of Education, Tianjin University;4.Research Center of Educational Science,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Entrepreneurial failure presents a situation where there is a deviation from expectations or the original goals, which is more likely to activate refection and learning. However, it is still unclear that the micro mechanism and path of how entrepreneurs learn to acquire more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to improve their performance. Basing on the unique nature of the entrepreneurial failure, this paper looks deep into the micro mechanism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from failure. 20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to test the hypothe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ys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is divided into single loop learning and double loop learning. Single loop learning helps to obtain knowledge o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while double loop learning facilitates obtaining knowledge on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well as coping liability of newness. Double loop learning is a more effective way to the acquisition of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than single loop learning. Results show that Entrepreneurs can perform better in subsequent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through double loop learning.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Failure;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收稿日期:2019-03-1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02001,71532005,71732004);安徽财经大学校级重点教学研究项目(acjyzd201737)

作者简介:郝喜玲(1981-),女,山东汶上人,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业学习;朱兆珍(1982-),女,安徽淮南人,博士,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与危机管理;刘依冉(1988-),女,山东淄博人,博士,天津大学教育学院讲师,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创业认知。

本文通讯作者:刘依冉。

DOI10.6049/kjjbydc.2018110076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9)16-0019-07

0 引言

创业者如何学习一直是创业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创业学习研究呈现出多样性和离散化特征[1]。随着研究深入,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开始与创业过程具体阶段、任务情境联系起来,分析不同学习方式对创业知识、创业行为和创业绩效的差异性影响。创业失败以其多发性和常见性、高危害性及刺激个体反思等情境独特性[2],逐渐成为深化创业学习研究的重要切入点,成为联结创业学习研究情境化和创业失败研究微观化的重要桥梁。创业失败刺激创业者反思、创新、探索,能够以一种不同视角重新审视未来创业环境和自身能力及价值追求。从学习角度而言,失败比成功对创业者更有价值[3]

那么在失败情境下,创业者如何学习以获取更多创业知识,从而在随后的创业活动中更好地识别机会、利用有限资源、提升新创企业存活率?失败情境下创业学习研究已经开始探索失败后诱发或抑制学习的条件[4-6]、创业者如何从失败中学习[7-8]、学习结果对后续创业活动的影响等问题[9-11],并根据实践现象和逻辑推导构建理论模型,提出一些有待实证检验的研究命题。其中,关于创业者如何从失败中学习,已有研究主要从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忽视了学习方式选择对创业学习效果的影响[2]。依据经验学习理论,创业学习效果差异来自于创业学习方式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会导致不一样的创业知识获取。基于此,本文聚焦创业学习方式视角,分析创业知识形成路径差异及其对后续再创业绩效的影响。以创业者失败后的创业学习方式差异性解释创业知识增加路径与作用机理,归纳经历失败后创业知识提升的内在规律,挖掘失败情境下创业学习机制,不仅丰富了创业失败研究,而且提升了组织失败学习研究情境的适用性,扩大了组织失败学习解释空间。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创业学习与创业知识

已有研究主要从两种视角界定创业知识,一是从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具体职能角度提出创业知识概念[12-13],这一类研究将创业知识与创业任务相关联,但新企业并不是小规模企业,这种分类没有更好地将创业知识与一般企业管理知识有效区分开来;二是从抽象的创业关键要素角度对创业知识进行界定,将创业活动需要的知识高度抽象后进行分类[14-15]。本研究采用第二种视角,将创业知识界定为关于如何发现、整理、加工信息以识别有价值的机会、配置资源,从而提升新企业存活率的抽象知识,主要包括机会识别知识和应对新生劣势的管理知识。

1.1.1单环学习与创业知识

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获取、转换信息并创造知识,信息获取与转换方式不同,导致习得的知识不同[16]。单环学习是特定的工具性学习,与惯例和即时任务相关,通过对问题的修正、调适和解决,以维持原有心智模式和行为理论,其发生在现有价值系统及行动框架之内[17]。从信息获取方式看,失败揭示了先前信息搜集和行为方式无效,失败后创业者采取单环学习,在原有价值系统和行为框架内搜集和关注那些带来不良绩效、导致失败的相关信息。通过对失败信息搜集和分析,修正原有认知模式中“目的—手段”的关系[18],通过对各种信息间关系进行重新联结、更改、组合,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判断哪些是机会哪些不是,使其能够准确评估机会质量,从而有效识别出有价值的机会。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a:失败后创业者采用单环学习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水平正相关。

从信息转换方式看,失败后创业者如果采取单环学习,信息转化方式则为主动实践或反复试错以调整行为模式。创业失败后,创业者根据与预期目标的偏离寻找已有行为框架内相关“行为—结果”因果推断错误[19],通过修正已有行为方式改变现状以达成目标,如果修正后的行为策略有效,则建立一种新的、有效的“手段-结果”知识框架,修改已有知识结构中的偏误。这种特定的工具性学习能够改善行为结果,建立比较清晰的“手段-结果”知识框架,在未来创业活动中可以快速选择执行任务的行为方式,确定问题解决方案[18]。通过这种“干中学”式的单环学习处理和失败信息转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20],从而有效运营和管理新企业。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b:失败后创业者采用单环学习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获取水平正相关。

综上,从单环学习方式中信息获取和转换方式看,创业失败后创业者在已有价值系统内搜集失败相关信息,并通过主动实践修正导致与预期结果偏离的行为方式,验证新的“行为-结果”逻辑关系,不断检验行为框架中相关“手段-目的-结果”因果推断知识,指导创业者快速准确识别有价值的机会并有效配置创业资源,提升创业行动效率,更好地管理新企业,从而降低新企业死亡概率。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失败后创业者采用单环学习与创业知识获取水平正相关。

1.1.2双环学习与创业知识

双环学习不仅包括对先前行为的修正,而且包含对行为背后思维模式和行动理论的关联、反思、质疑甚至是改变,创造一种完全新的假设和行动策略[17]。在组织学习理论中,甚至将双环学习看作是单环学习的学习[20]。从信息获取方式看,创业失败后,创业者采取双环学习,更多以领悟(Comprehension)方式获取信息,通过对信息整理加工和反思,更好地理解失败原因,从而对失败信息进行更准确、更有价值的意义构建[16]。双环学习通过对一些概念化信息的整合,对创业失败原因理解得更透彻,也更倾向于关注未来成长方面的信息,使创业者在貌似无关的变化和事件中看到彼此联系,找到被他人忽视且能产生极大经济价值的机会[21]。总之,双环学习能够帮助创业者结合已有知识更好地获取并理解新的信息和经验,提升机会识别数量和质量[22],促进机会识别知识增加。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a:失败后创业者采用双环学习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水平正相关。

创业失败能够刺激创业者挑战性反思,帮助其形成更加成熟、完善、有助于成功的心智模式(郝喜玲等,2018)。从信息转换方式看,失败后创业者采取双环学习,信息转化方式更多地通过内在反思获取创业知识。双环学习有助于创业者更新认识,或者重新定义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使其重新思考自身在创业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和价值,以批判性眼光、探寻性思考审视行动战略背后的基本逻辑,挑战已有心智模式[7]。创业者采用双环学习能够更加清晰地察觉自己行为背后的“使用理论”(Theory-in-Use),对根深蒂固的观念、规范、思维逻辑等提出质疑和挑战,进一步追问行为前提和假设是否恰当,通过克服防卫性推理(Defensive Reason)和习惯性防卫(Habitual Defence)造成的认知障碍[17],谋求从行为前提假设上取得根本性改变。创业者通过深入思考已有行为前提,对创业中资源管理等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能够更有效地决策、快速行动,更好地管理和配置内外部资源以提升新企业的存活率。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b:失败后创业者采用双环学习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获取水平正相关。

综上,失败后创业者采取双环学习,有助于其形成更有前瞻性、更成熟的心智模式,使其视野更开阔、思路更灵活,去新的地方获取信息或采取新的方式搜集信息,拓展了信息获取深度和广度。这种信息量的增加能够帮助创业者更好、更快地识别机会。同时,这种心智模式会帮助创业者更灵活地将新知识导入新情境中,提升新企业管理和运营效果,帮助新企业更快成长。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失败后创业者采用双环学习与创业知识获取水平正相关。

1.2 单环学习与双环学习比较

反思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吸收、内化和转化过程,反思程度不同导致获取的创业知识也不同。从反思深度和强度视角看,双环学习比单环学习对失败的反思更为深化也更为强烈,因为前者对创业者已有思维习惯、心智模式、行为逻辑等基本价值观体系都会进行批判性反思、质疑甚至改变[7],这种思维方式、认知模式的自我调整甚至自我否定,有助于创业者形成新的认知,帮助其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创业知识。

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对知识形成深层次理解,才能灵活解决各种问题。斯皮罗(Spiro)等[23]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Cognitive Flexibility Theory)重点解释如何通过深化多维理解促进知识灵活迁移应用。从该理论出发,相比单环学习,双环学习能够使创业者更好地提升认知灵活性和适应性。创业者在失败情境下通过单环学习获取的“行为—结果”因果推断知识,往往依托并存在于某些特定情境。但创业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如果创业者既没有通过“反思性转移”(Reflective Transfer)对比失败情境与新情境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4],也没有通过双环学习质疑和批判行为背后的基本假设、行动逻辑及价值观,而是盲目地将学习到的“新知识”延伸和导入到新情境或后续创业过程中,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再次创业失败。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相对于单环学习,双环学习与创业知识的正向关系更显著。

H3a:相对于单环学习,双环学习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水平的正向关系更显著;

H3b:相对于单环学习,双环学习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获取水平的正向关系更显著。

1.3 创业知识与再创业绩效

组织成败取决于其能否从新的角度看待事物,并形成新的认知和行为模式[24]。对于新创企业,创业者认知模式和行为直接决定了其未来发展潜力。创业者能否利用先前经验更新已有认知模式,获取创业知识,修正先前行为,将影响其随后创立企业的绩效和未来发展[25]。创业失败导致创业者改变对自身和企业的认知,在应对和改变失败的过程中获取新的机会识别知识和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更客观公正地获取和解读新的环境信息,使随后的决策与外部环境更加匹配,进而改善决策质量,提升再创业绩效[26]。已有研究发现,创业失败后创业者从中获取的知识更有助于再创业企业成长和发展[9-10]。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H4:失败后获取的创业知识与再创业绩效正相关。

H4a:失败后获取的机会识别知识水平与再创业绩效正相关;

H4b:失败后获取的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水平与再创业绩效正相关。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不同的创业学习方式有助于创业者获取不同类型和数量的创业知识,不同的创业知识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研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理论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将创业失败定义为创业者在未达成其目标条件下对新创企业的终止或退出新创企业经营活动。在明晰创业失败定义基础上,本研究对象限定为有创业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笔者委托专业市场调查公司分别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进行调研。本次调研从2016年6月开始,历时6个月,共回收问卷378份,其中,有效问卷203份,有效回收率为53.7%。通过对203名有创业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进行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创业者比例为72.4%和27.6%,30岁以下的个体占比32%,30~35岁占比32.5%,35岁以上占比35.5%。从受教育程度看,大专以下的个体占比35%,本科学历个体的占比60.6%,样本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随机性(见表1)。

表1 样本特征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类别数量(%)性别男147(72.4)女56(27.6)年龄30岁以下65(32)31~35岁66(32.5)35岁以上72(35.5)教育大专及以下71(35)水平大学本科123(60.6)硕士及以上9(4.4)现企业规模小型88(43.3)偏小型79(38.9)中型及以上36(17.8)失败类型资不抵债而关闭44(21.7)未达成目标出售企业47(23.2)非经济原因关闭61(30)本人退出,仍运营50(24.6)创业次数2次139(68.5)3次及以上63(31.5)失败时间1年以下56(27.6)1~2年94(46.3)3年及以上53(26.1)先前工作时限0年11(5.4)1~3年81(39.9)3年以上111(54.7)先前行业经验(多选)第一和第二产业55 (27)第三产业96 (47.3)信息产业93(45.3)行业转变一致139(67.5)完全不一样64(31.5)现企业成立时间1~3年140(69)3年以上63(31)

2.2 变量与测量

(1)创业知识。创业知识是指如何发现、整理、加工信息以识别有价值的机会,以及如何配置资源以提升新企业存活率的抽象知识,主要包括机会识别知识和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机会识别知识测量主要采用Tang等[27]的测量量表,包括5个题项。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测量主要采用Politis&Gabrielsson[15]的测量量表,该量表具有极好的情境适应性,国内学者陈文婷[28]曾经使用过该量表,实证结果显示,其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

(2)创业学习。失败情境下创业学习方式并没有直接适用的测量量表,本文主要借鉴组织情境下失败学习方式测量量表[29],同时根据6位有创业失败经历创业者的访谈内容,修改部分内容。该量表主要包括10个题项,单环学习如“我主要搜集和关注那些带来不良绩效的信息”;双环学习如“我主要搜集和关注那些有助于未来成长的信息”。

(3)绩效。采用相对绩效指标,如“与本地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您目前创立企业近一年来新员工数量增长速度、销售额增长速度、市场份额年增长率、利润年增长率”等,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

(4)控制变量。控制变量主要包括企业和个人层面的变量。其中,个人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性别、年龄和教育水平[30]和创业失败时间[9];企业层面的变量包括企业成立时间、企业规模、先前失败企业类型、失败前后行业转变及抽样地区等。

3 数据分析与结果

3.1 信度与效度

对创业知识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表明,Cronbach's α系数为0.874,且各题项因子载荷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机会识别知识因子载荷最小值为0.58,应对新生劣势知识因子载荷最小值为0.621,二者均大于0.35的载荷标准,各题项均落在最初设想的因子上,说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对创业学习量表的10个题项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表明,Cronbach's α系数为0.796,发现如果删除题项“在已有目标和行为规范框架下寻找合适的管理方法”和“持续不断寻求新的有助于未来发展行动策略”,总体Cronbach's α系数则会提高,同时根据其校正项总体相关系数低于0.4的标准,因而删除以上两项后进行后续因子分析。为了进一步确认该量表信度和效度,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测量模型的拟合结果均达到了期望优度,说明数据拟合结果较好,量表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最后,对绩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KMO值为0.817,显著性水平为0.00,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1.113%,信度系数为0.877,最小载荷值为0.724,说明绩效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2 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2提供了本研究各变量描述统计结果和相关系数。其中,应对新生劣势知识与绩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62;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与创业知识的两个维度都显著正相关。

3.3 假设检验与结果

(1)创业学习与创业知识。创业学习对创业知识的回归指标见表3。由模型2可见,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与机会识别知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80(P<0.01)、0.448(P<0.01),说明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与机会识别知识显著正相关,H1a和H2a均得到支持。模型4中,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073(P>0.10)、0.172(P<0.05),说明单环学习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无显著正相关,H1b未得到支持。双环学习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显著正相关,H2b得到支持。综上,H1得到部分支持,H2得到支持。

表2 各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变量均值标准差123451再创业绩效2.8930.80312机会识别3.590.5590.09913应对新生劣势3.460.6120.162**0.643***14单环学习3.7290.570.0710.374***0.250***15双环学习3.8880.5420.1120.517***0.370***0.447***1

注:*表示P<0.10, **表示P<0.05,***表示P<0.01,下同

表3 创业学习对创业知识的层级回归结果

因变量机会识别知识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性别0.196***0.0900.005-0.036年龄-0.0250.027-0.137*-0.117教育水平0.0400.0010.0290.014失败时间0.141*0.148**0.140*0.142**先前创业经验0.0090.0440.0540.068行业经验_1-0.193**-0.173**0.0930.101行业经验_2-0.076-0.045-0.060-0.047工作经验_10.0790.064-0.126*-0.131*工作经验_20.0490.063-0.064-0.059单环学习0.180***0.073双环学习0.448***0.172**R square0.1060.3170.1030.135Adjusted R20.0640.2780.0610.085R square change0.106***0.211***0.103**0.032**F-value2.254***8.066***2.467***2.706***

注:层级回归分析中采用的是强制进入法,表中系数为标准化系数,下同;工作经验_1=没有工作经验,工作经验_2=具有3年以下工作经验;行业经验_1=服务行业,行业经验_2=信息行业

(2)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对创业知识影响的比较。首先,比较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对应对新生劣势知识的差异性影响。由于单环学习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没有显著性正相关,而双环学习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显著性正相关,由此可以说明,双环学习比单环学习更有助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获取,H3b得到支持。然后,比较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对机会识别知识的差异性影响。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对机会识别知识的正相关关系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虽然单环学习与机会识别知识标准化后的相关系数为0.180,比双环学习与机会识别知识标准化后的相关系数0.448小,但并不一定说明双环学习比单环学习更有助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为了更好地检验两个系数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使用t值比较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差异。

根据Cohen&Cohen[31]的研究成果,如果在同一样本中比较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一般采用t值进行检验。基于此,计算t检验比较二者之间的β系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计算出t值为3.84,大于1.96,说明两者回归系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双环学习与单环学习对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相对于单环学习来说,双环学习更有助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H3a得到支持。根据前文分析,H3b也得到支持,综上,H3得到支持。

(3)创业知识与后续创业绩效。创业知识对后续创业绩效层级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在控制企业成立时间、企业规模、先前失败企业类型、失败前后行业类型转变及抽样地区后,由模型6可以看出,机会识别知识对后续创业绩效的标准化系数为0.098,P值为0.167,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故H4a没有得到支持。应对新生劣势知识对后续绩效的标准化系数为0.192,P值为0.006,达到显著性水平,说明H4b得到支持。这意味着创业者经历失败后获取的应对新生劣势知识对后续创业企业成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综上分析,H4得到部分支持。

表4 创业知识对再创业绩效的回归分析结果

因变量绩效模型5模型6模型7 企业成立时间-0.084-0.084-0.048企业规模-0.267***-0.245***-0.204***失败时间0.148**0.122*0.126*失败类型0.0640.0490.077行业改变-0.071-0.045-0.063地区_1-0.088-0.019-0.055地区_2-0.178*-0.125-0.197*机会识别知识0.0930.067应对新生劣势知识0.177***0.164**机会识别数量0.23***机会开发数量-0.036R square0.1470.1800.219Adjusted R square0.1160.1410.173R square change0.1470.0330.072F-value4.738***4.821***4.808***

注:企业成立时间3年及以下=0,3年以上=1;企业失败时间2年及以上=0,2年以下=1;失败类型“资不抵债”=0,其它=1,3年以上=1;行业一致=0,行业改变=1;地区_1为深圳=1,地区_1为北京=1

4 讨论与研究展望

4.1 讨论

(1)失败后创业者通过单环学习获取机会识别知识。本研究发现,创业失败后创业者可以通过单环和双环学习获取不同的创业知识。创业者采取单环学习,有助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但是,单环学习促进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获取的假设并未得到支持,可能是因为失败后创业者在现有价值系统及行动框架内搜集和关注与不良绩效相关的失败信息,并通过主动试验纠正或调适已有行为以改变现状,并没有重新审视未来创业环境、企业发展战略与自身能力的匹配,对如何有效管理新企业的基本假设和价值观没有改变,导致失败后创业者仍然使用原有管理理念和模式,由此可能导致应对新生劣势知识没有显著性增加。

(2)失败后创业者通过双环学习获取机会识别和应对新生劣势知识。双环学习比单环学习对失败的反思更为深化也更为强烈,双环学习通过质疑已有价值观和心智模式,通过更多的反思、探寻、试验等活动拓展甚至颠覆已有认知和知识,有助于产生新认知,已有知识体系和框架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从而有利于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最终有助于创业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创业知识。也就是说,创业者采取双环学习后在未来创业活动中不仅能够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有关机会信息的价值,而且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管理好新企业以创造价值。这意味着失败后创业者需要培养双环学习意识和技能,克服抑制双环学习的思维惯性,逃离认知舒适区,从失败中获益更多。

(3)创业知识对再创业绩效的影响。已有研究发现,应对新生劣势知识对再创业绩效具有显著作用,但是机会识别知识对再创业绩效的假设未得到验证。为了更细致地刻画机会识别知识对后续创业绩效的作用,本文增加另外两个解释变量,分别为“从最近一次失败到现在您识别到的商业机会数量”和“在这些机会中您开发的机会数量”。从表4中的模型7可以看出,机会识别数量与后续创业绩效显著正相关,其中,标准化系数为0.23(P=0.004),机会开发数量与后续绩效之间负相关,但是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也意味着创业者经历失败后,识别机会数量增加有助于后续创业绩效提升,但如果在机会开发中不恰当地投入和分配资源,可能会影响后续创立的企业绩效。

4.2 理论贡献

(1)本研究聚焦于失败情境下创业学习方式选择,借鉴经验学习理论并根据创业失败的独特性,按照失败后创业者对相关信息获取和转换方式的不同,将失败情境下创业学习方式分为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数据分析也证明了上述划分方式的合理性,信度和效度都较好。分析调研数据发现,失败后创业者采取单环学习的行动频率远大于双环学习,说明虽然失败往往刺激创业者改变信息搜集方式及信息处理、加工方式,但是搜集更多高质量的失败信息并进行创造性转换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先前研究认为,创业者失败后会采取双环学习等高水平学习以获取创业知识[7],但没有承认单环学习对创业知识的作用。本研究检证了失败后创业者较大概率会采取如单环学习等低水平学习方式,且该学习方式对创业知识获取也具有重要影响。

(2)本研究通过分析失败情境下创业者通过单环学习和双环学习获取不同的创业知识,证实了创业学习方式影响创业知识获取类型和效率。单环学习仅有助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而双环学习获得的创业知识更多。先前研究提出,失败可能使创业者采取高水平的双环学习[7],但并没有阐释双环学习对创业知识获取类型有何作用。研究发现,失败后创业者采取双环学习不仅有助于机会识别知识获取,而且有助于应对新生劣势知识获取,通过比较创业学习方式作用途径及创业知识获取效率差异,丰富了先前研究成果[7,32]

4.3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这种自我报告式的数据获取方式可能存在后视偏见和同源偏差问题。首先,对于失败事件的回忆和评价可能存在记忆偏差及信息失真等问题,这是所有追溯性研究的固有缺陷。因此,本文将失败时间控制在3年以内,尽量避免上述问题。通过对所有问卷进行两遍电话核查发现,创业者对失败中的一些关键点如企业关闭时间点等信息记忆犹新。由于问卷调研的局限性,本研究难以消除其中的同源方法偏差,有待未来更科学和完善的研究设计以便进一步验证和深化本研究结论。此外,调研样本取样可能存在生存者偏见(Survival Bias)问题。本研究调研对象为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忽略或者遗漏了一些经历失败后退出创业生涯的创业者样本。失败后退出创业活动的创业者与连续创业者样本在失败后创业学习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应该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以便全面考虑失败后不同类型创业者的学习机制。

参考文献:

[1] WANG C L, CHUGHH.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14, 16(1): 24-61.

[2] 郝喜玲,张玉利,刘依冉,等.庆幸还是后悔:失败后的反事实思维与创业学习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8,21(2):75-87+225.

[3] 于晓宇,李雪灵,杨若瑶.首次创业失败学习:来自创业新手、新创企业与行业特征的解释[J].管理学报,2013,10(1):77-83.

[4] SHEPHERD D A. Learning from business failure: propositions of grief recovery for the self-employed[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3, 28(2): 318-328.

[5] JENKINS A S,WIKLUND J,BRUNDIN E. Individual responses to firm failure:appraisals grief and the influence of prior failure experience[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14,29(1):17-33.

[6] 王华锋, 高静, 王晓婷. 创业者的失败经历、失败反应与失败学习——基于浙、鄂两省的实证研究[J]. 管理评论, 2017, 29(6):96-105.

[7] COPE J.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from failure: an interpretativ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1, 26(6): 604-623.

[8] SINGH S. Experiencing and learning from entrepreneurial failure[D]. North Island:University of Waikato, 2011.

[9] YAMAKAWA Y, PENG M W, DEEDS DL. Rising from the ashes: cognitive determinants of venture growth after entrepreneurial failure[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5, 39(2): 209-236.

[10] EGGERS J P,SONG L. Dealing with failure:Serial entrepreneurs and the costs of changing industries between ventur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5,58(6):1785-1803.

[11] 徐占东,梅强,陈天旻,等.创业知识与大学生新创企业绩效:创业学习的多重中介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8,23(3):177-183+191.

[12] COPEJ. Toward a dynamic learning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ship[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29(4): 373-397.

[13] ROXAS B G, CAYOCA-PANIZALES R, DE JESUS R M.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and its effects 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Asia-Pacific Social Science Review, 2008, 8(2): 61-77.

[14] HOLCOMB T R, IRELAND R D, HOLMES JR RM, et al. Architecture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exploring the link among heuristics, knowledge, and ac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9, 33(1): 167-192.

[15] POLITIS D, GABRIELSSON J. Exploring the role of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J]. Lund Institute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5.

[16] KOLB DA.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M].NJ: Prentice Hall Press,1984.

[17] ARGYRIS C, SCHÖN D A.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theory of action research[M].MA: Addision-Wesley, 1978.

[18] SHANE S, VENKATARAMAN S. 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0, 25(1): 217-226.

[19] 郝喜玲,张玉利,刘依冉,等.创业失败情境下的反事实思维研究框架构建[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4):3-15.

[20] REUBER R A, DYKE L S, FISCHER EM. Experientially acquired knowledge and entrepreneurial venture succes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1990,90(1):69-73.

[21] BARON R A, ENSLEYM D.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as the detection of meaningful patterns: evidence from comparisons of novice and experienced entrepreneurs[J]. Management Science, 2006, 52(9): 1331-1344.

[22] CORBETT AC. Learning asymmetries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7, 22(1): 97-118.

[23] SPIRO R J, FELTOVICH P J, JACOBSON, MJ, et al. Cognitive flexibility, constructivism, and hypertext: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ill-structured domains[M]. Constructivism, Hillsdale, NJ: Erlbaum, 1995.

[24] ARGYRIS C, SCHÖN D A. Organisational learning II: 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M]. MA: Addison-Wesley, 1996.

[25] 徐占东, 梅强, 陈天旻,等. 创业知识与大学生新创企业绩效:创业学习的多重中介作用[J]. 工业工程与管理, 2018, 23(3):177-183+191.

[26] 郝喜玲, 张玉利, 刘依冉. 创业失败学习对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J]. 科研管理, 2017, 38(10):94-101.

[27] TANG J, KACMAR K M, BUSENITZ L. Entrepreneurial alertness in the pursuit of new opportunitie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0, 27(1):77-94.

[28] 陈文婷. 创业学习、知识获取与创业绩效[D].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 2010.

[29] WONG P S P, CHEUNG S O.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behaviour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contracting organization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8, 26(2): 112-123.

[30] FISCHER E M, REUBER A R, DYKE L S. A theoretical overview and extension of research on sex, gender, and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3, 8(2):151-168.

[31] COHEN J, COHEN P. Applied multiple regression/correlation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M]. Hillsdale, NJ:Erlbaum,1983: 479-480.

[32] POLITIS D.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a conceptual framework[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29(4): 399-424.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