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与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

肖 鹏,王爱梅,刘金培

(安徽大学 商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摘 要:基于国际化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中跨国经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二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财务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三者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和市场优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国际化程度与技术优势关系中不存在中介效应。

关键词:企业国际化;竞争优势;动态能力;中介效应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Dynamic Capability

Xiao Peng,Wang Aimei,Liu Jinpei

(Bussiness School,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ory and dynamic capability theory, the internationally-operated enterprises in Anhui listed companie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by collecting the second-hand data, using multiple regression discusses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financial advantage, market advantage, technology advantage).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ynamic abilit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enterprises a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and the dynamic ability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financial advantage and market advantage, and has no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gre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the technical advantage.

Key Words: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Dynamic Capabilities; Mediation Effect

收稿日期:2019-02-15

基金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Z2016D03)

作者简介:肖鹏(1977-),男,湖南衡山人,博士,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管理、跨国企业创新战略;王爱梅(1994-),女,江苏东台人,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跨国企业创新战略;刘金培(1984-),山东滨州人,博士,安徽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济预测与决策分析。

DOI10.6049/kjjbydc.L20180868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9)11-0085-07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始不断拓展市场经营范围,采取全球研发或者跨国并购等方式,力争跻身世界五百强行列,并获得了较高的国际声誉。那么,在经济全球化历程中,这些跨国经营方式是否有助于我国民族企业形成并培育竞争优势?众所周知,采取并购、联盟、投资等国际化举措确实能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行业垄断地位,但具体如何提升企业竞争优势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鉴于绩效是竞争优势的结果体现,很多学者虽然研究了国际化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且研究结论多样,但仍然缺乏真正意义上对国际化经营与竞争优势间关系的探讨。而且,在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部分学者认为二者间可能还存在中介变量。其中,吴航等[1]认为,动态能力(机会识别能力、机会利用能力)在国际化模式与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本文将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引入公司国际化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中,构建“国际化—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理论模型,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动态能力对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关系的中介效应。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概念与维度

1.1.1 企业国际化

根据战略管理学科的国际化概念,企业国际化是指跨越国界到不同市场或地区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的举措,属于企业地域多元化战略。Hitt等[2]认为,公司跨境拓展业务举措都应该作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活动,并且国际化体现在很多方面,如以销售、制造或研究与开发等方式到不同地理区域和境外开拓市场。公司跨国运作战略目标通常表现为更高的市场份额、更好的产品质量、更高效的客户服务、更优质的信誉、更低廉的成本、被公认为是技术或产品创新的领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强劲的竞争力等诸多方面。因此,本研究重点关注企业战略目标和长期竞争优势。

对于国际化维度的解释,Hitt[3]提出,国际化程度既能够体现国际化深度又能够体现国际化广度。其中,国际化深度意味着公司对于某些特定市场资源投入的程度;国际化广度意味着公司海外市场拓展范围,这种观点基本得到学术界认可。因此,本研究借鉴此观点来研究企业国际化程度。

1.1.2 动态能力

动态意味着公司通过对能力调整与迭代以顺应不断变迁的外界环境;能力意味着对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合理运用、整合和重组,以达成企业目标。起初,动态能力理论兴起于探索公司竞争优势,动态能力概念是在市场与技术环境动态变迁日益加强背景下,由Teece等提出并不断进入更多学者视野的,重点探讨企业如何通过整合、构建与重构内外部资源,改进企业惯例与能力,进而实现企业可持续竞争发展。Teece[4]将动态能力区分为整合、建构与重构3种能力,并强调其对提高公司竞争优势具有一定影响,随后以过程视角分析了动态能力。Eisenhardt & Martin[5]认为可以识别企业动态能力,其进一步拓展了动态能力区分范围,认为动态能力包括资源整合、重构以及获取与释放3种能力,并认为动态能力不仅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对公司在静态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也同样具有一定效果。Winter[6] 提出的动态能力被诠释为用作开拓、改正、创新常规能力(低阶能力)的高阶能力。此后,相关学者加入认知维度,利用机会感知能力与利用能力对其进行了研究[7]。Wu[8]提出动态能力包括整合、重构及学习3种能力。

目前,学者尚未对动态能力维度分类达成共识,但动态能力整合与重构两个维度获得了大部分研究者的认可。此外,鉴于现有知识库存拥有的竞争性优势往往被减弱,这就需要公司在跨国经营实践中对自身能力系统采取动态化运作方式,不断汲取新知识,从而获得持续动态的竞争优势。因此,学习能力维度不可或缺。在此基础上,最终将动态能力分为协调整合能力、资源重构能力与组织学习能力3种。

1.1.3 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作为一个相对概念,其是指公司经营活动中各种有利条件的总和。Peteraf & Barney[9]认为,相比于行业中的当前竞争者或者潜在竞争者,如果企业经营得很成功,那么企业就可以占据竞争优势。

本研究认为,企业绩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绩效越好,表明企业竞争优势越强。但是,单纯的财务优势并不足以充分体现公司竞争优势。现有学者关于竞争优势含义的解释包括3种观点,即能力优势观、价值优势观与绩效优势观。竞争优势是多层次与多维度的,至少能够从3个角度即能力、价值与绩效来诠释竞争优势。其中,资源和能力是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根基;价值优势重点来源于市场;绩效优势是竞争优势的结果变量[10]。拥有资源能力优势和价值优势的组织能否实现超额财务业绩,最后成效是不一定的,即由竞争优势引致的财务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从价值创造角度,竞争优势被概念化为具有优势的“市场地位”,这一地位能够带来高于竞争对手的市场绩效和财务收益。魏江等[11]探讨竞争优势获取时,将竞争优势划分为财务绩效和市场绩效两个维度,且被多数学者认可。另外,技术是组织竞争优势的重要方面,组织需要在维持和增强核心资源及能力的前提下扩展技术创新活动范围,进而发展新技术知识或能力(何郁冰等,2013)。因此,本研究认为竞争优势不仅包含财务优势和市场优势,还包含技术优势。

1.2 研究假设

1.2.1 企业国际化与竞争优势

理论研究层面,学术界认为国际化程度能够给组织带来竞争优势[12]。然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却并不相同,即学术界对国际化程度与绩效间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包括正向相关关系、负向相关关系、U形关系及倒U形关系等[14]

笔者在梳理公司国际化与竞争优势关系时发现,公司国际化正向影响竞争优势的观点占主流地位。杨忠等[14]认为,国际化广度有助于促进组织发展,国际化深度却有所欠缺;黄水灵等[15]借助蛛网模型对案例企业进行分析发现,国际化经营与企业财务结果存在协整关系,并论证了加快公司跨国经营进程对企业绩效的积极作用。学者认为,企业绩效依赖于国际化。例如,王丹丹[16]分析了企业国际化有利于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并提出促进企业整合发展、开辟国际市场的发展建议;陈叶婷等[12]以我国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得出国际化提升市场绩效但未提升财务绩效的结论,并认为这与国内制造型企业处于国际化经营初级阶段有关。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

H1a:企业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显著正相关;

H1b: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市场优势显著正相关;

H1c:企业国际化程度与技术优势显著正相关。

1.2.2 企业国际化与动态能力

国际化可以为组织动态能力开发提供所需资源、能力和学习契机,进而推动组织动态能力发展。国际多样化组织可以借助更广泛区域获取的差异化资源(Kotabe,1990),低价购买所需原材料,用较低的研发资金投入在生产力较高地区建立研发机构,在全球范围内挖掘卓越的技术人才,从而提升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能力。此外,因为各国文化、技术开发水平、自然资源稟赋和技能、创新性、产业组织、市场等存在差距,因此,国际化使得组织能够从较多市场及文化视角掌握全新的、差异化想法[2]。随着企业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化较高组织可以享用到足够的资源和知识,以此提升组织学习动力和效率。并且,通过持续性学习和新知识挖掘,企业可以不断打造拥有动态性和适应性的企业惯例。因此,国际化能够积极影响组织动态能力构建与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动态能力显著正相关。

1.2.3 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

Teece指出,动态能力理论本质上填补了资源基础观的空白,主要是为了表明在不断变迁的外部环境中动态能力是组织维持竞争优势的新工具。不过,动态能力是否对竞争优势产生积极正向影响且这种影响是否具有直接性依然存有争议。一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动态能力并不能直接带来竞争优势,而是经过改进组织资源整合方式和惯例[17],以此调整某些基础能力而间接作用于组织竞争优势。Wilden & Gudergan[18]以调查问卷形式对200多家澳大利亚公司展开研究认为,动态能力对组织营销和研发能力有积极影响,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绩效[20];另一方面,也有研究人员指出,动态能力可以直接影响公司绩效、组织竞争优势等,并且尤其注重组织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水平。因此,企业动态能力越高,越容易感知并抓住市场机会,并作出适当调整,以此带来组织竞争优势。

基于绩效是竞争优势的结果表现,很多学者从财务、市场和技术绩效等角度进行了研究。例如,Schilke[20]通过梳理制造业3个行业近300家公司资料发现,动态能力两个维度即战略联盟管理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对竞争优势(战略绩效、财务绩效)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虽然,学者对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理解略有差异,但宝贡敏等[21]认为动态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值得探讨。企业应该如何在动荡多变的环境中展开和维持竞争优势,仍然是技术创新研究的重点领域。基于以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显著正相关。

H3a:企业动态能力与财务优势显著正相关;

H3b:企业动态能力与市场优势显著正相关;

H3c:企业动态能力与技术优势显著正相关。

1.2.4 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

近年来,有学者论证了动态能力在知识创新与组织绩效[22]、网络结构与竞争优势[23]、战略导向与技术新[25]等关系中具有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同样,动态能力视角已被学者纳入公司国际化运作分析中。吴航、陈劲[1]提出机会识别能力与机会利用能力在国际化模式与创新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通过对案例公司的分析,阐述了动态能力对于诠释公司国际化影响创新绩效的机制,表明动态能力对于组织跨国经营和绩效具有重要价值(吴航等,2014)。

尽管企业通过国际化经营能够获取大量外部资源,但企业仅有资源优势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足够能力合理利用内外部资源。国际化企业由于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因此,企业要适应国际市场,仅靠静态资源无法为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还需要具备对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构的高层次能力。综上所述,企业需要发展动态能力,在维护现有资源和能力的同时,部署新资源、培养新能力以应对环境变化。

并且,鉴于前文对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关系3个变量的研究,本研究认为动态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关系间具有中介效应。

基于以上分析,按照前文对竞争优势3个方面的解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H4a: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H4b: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市场优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H4c: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技术优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1.2.5 理论框架

根据前文所提假设,本研究构建“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国际化——竞争优势分析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安徽省上市公司2012-2017年面板数据为分析样本。样本选择主要考虑如下特征:①在安徽省两项研究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对安徽省区域上市公司更加了解,便于开展深入分析;②上市公司基本都拥有很多跨国经历,国际化进展较快;③上市公司二手资料和数据获取相对便利。为确保研究可信度,按照如下原则筛选样本公司:①剔除ST企业;②排除没有跨国业务的上市公司;③剔除无法获取相关国际化业务资料的公司。根据上述原则甄选,最后整理得到67家有跨国业务的安徽省上市企业作为分析样本。

数据主要来源于安徽省67家上市公司在巨潮资讯网、新浪财经网、东方财富网上披露的2012—2017年年度报告和相关指标数据,通过对研究样本年度报告进行查阅,收集得到所需二手数据,进一步计算选取指标。

2.2 变量测度

在变量测度上,为保证数据有效性和可信度,尽可能采取国内外学者已使用过的方法,依据实际研究方向给予适当调整,具体测度方法如下:

2.2.1 自变量——企业国际化

国际化程度反映了企业跨国进程中开拓境外市场的涉入程度,具体包括国际化深度和国际化广度两部分内容。之前,已有多种度量国际化程度的方法,但学者们一般都会选用公司海外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例、公司海外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公司海外员工数占全部员工数的比例,抑或是前3个指标的平均值度量国际化深度;用公司跨国业务拓展到的国家总个数测量国际化广度。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企业仅披露了海外业务销售收入,无法构建包括海外资产、海外人员等指标在内的企业国际化综合测度指标。考虑到数据可得性以及与以往研究的一致性,本研究采用国际化程度最常用的测量方法,即利用海外销售收入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作为国际化程度测量指标。

2.2.2 因变量——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一个相对概念,对于竞争优势的测量,大部分学者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本研究通过二手数据指标完成度量。

(1)财务优势。一般情况下,可利用公司财务或某些经营指标对其进行评估。迄今为止,有关国际化程度和企业财务绩效间关系的实证分析大多采取会计上的相关指标,如总资产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及净资产收益率等,这些指标均能反映组织盈利水平。鉴于此,本研究选取净资产收益率在企业所处行业中的地位体现其财务优势。

(2)市场优势。企业在行业中所占市场份额表现为市场优势,通常采用销售净利率度量市场绩效。因此,本研究选取销售净利率在企业所处行业的地位反映其市场优势。

(3)技术优势。衡量技术优势应注意考察技术投入和技术产出的综合状态。由于一些企业专利申请数据缺失,因此,研发支出比成为衡量企业技术优势的重要指标,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知识、技术创新能力。公司可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等形式,使组织有效感知内外部环境变迁,进而获取竞争优势。

2.2.3 中介变量——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作为一项全面且抽象化的能力,对其进行单维度量很难实现。因此,本研究在Teece等对动态能力维度划分的基础上,将动态能力分为3个方面,其中包含协调整合能力、资源重构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并选择相应解释性指标度量。

(1)协调整合能力。借鉴盛宇华等[24]对动态协调整合能力维度的测量方法,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衡量企业整合能力的指标。并且在财务上,总资产周转率可反映公司营运能力,是公司整合资源获取动态性的体现。公司资产周转越快,其资产经营越高效,表明公司整合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本研究用总资产周转率衡量公司资产利用率,反映企业资产整合水平。

(2)资源重构能力。重构能力意味着公司为顺应变迁的外界环境,持续突破现状,迅速回应变化,并据此对公司内外部资源进行重构,形成新优势。也即,企业面对不确定性市场环境能够适时作出前瞻性反应。因此,本研究选取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召开重要会议的次数和企业当年所涉及的重大事项数目作为衡量资源重构能力的指标。

(3)组织学习能力。学习能力重点表现为公司内部人员学习水平。龚一萍等[25]在研究动态能力时认为公司全体员工受教育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司整体学习能力;舒燕和邱鸿钟[26]在研究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间关系时认为,公司技术人员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来源。在相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选取大专学历以上员工占比、企业技术人员占比衡量企业学习能力。

2.2.4 控制变量

(1)企业跨国经营年限。以企业首次出口年份到测度年度为止的跨国经营年数衡量。

(2)企业规模。采用企业年度员工总数测量,并取对数形式。

(3)资本结构。其表示公司资金来源组成,是作用于国际化优势的重大影响因素。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公司竞争优势的控制变量,并运用资产负债率指标度量。

综上所述,各变量指标及计算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度量指标

变量维度指标备注国际化国际化程度国外销售收入额占总销售收入额的比例①指标中百分比数值(除研发支出比),以数字1~10分别表示0~10%,10%~20%...;研发支出比以数据1~10分别表按时0~1%,1%~2%...;②动态能力以维度值的平均值表示协调整合能力总资产周转率动态能力资源重构能力重大会议次数与披露重大事项数的均值组织学习能力大专学历以上员工占比与技术人员占比均值竞争优势财务优势(1-净资产收益率行业排名)*100%市场优势(1-销售净利率行业排名)*100%技术优势研发支出比

注:企业重大会议次数和重大事项数均来源于新浪财经网;企业净资产收益率行业排名和销售净利率行业排名名次均来源于东方财富网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下同

2.2.5 模型设定

模型1:CAit=α0+α1DOIit+α2AGEit+α3SIZEit+α4DORit+εit

模型2:DCit=λ0+λ1DOIit+λ2AGEit+λ3SIZEit+λ4DORit+ηit

模型3:CAit=β0+β1DCit+β2AGEit+β3SIZEit+β4DORit+μit

模型4:CAit=γ0+γ1DOIit+γ2DCit+γ3AGEit+γ4SIZEit+γ5DORit+θit

其中,i表示企业;t表示年份;α0λ0β0γ0表示截距项;α1λ1β1γ1等为变量系数;εitηitμitθit为随机误差项;CA代表竞争优势;DC代表动态能力;DOI代表企业国际化程度;AGE代表企业跨国经营年限;SIZE代表企业规模;DOR代表企业资本结构。

3 实证检验

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2。从中可见,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3个维度间在0.01水平上呈现相关关系,但相关程度不一。

表2 各变量相关性分析结果

变量均值标准差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财务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国际化程度2.131.551动态能力4.372.620.361**1财务优势4.342.190.418**0.647**1市场优势3.421.610.355**0.638**0.713**1技术优势3.691.960.474**0.282**0.1420.385**1

注:*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有显著相关性,**表示在0.01 水平(双侧)上有显著相关性,***表示在0.001 水平(双侧)上有显著相关性

3.2 回归分析

为研究各变量间的影响效果,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验证,具体分析如下。

3.2.1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回归分析

将国际化程度定义作为解释变量、企业竞争优势3个维度作为被解释变量,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即通过模型1验证假设H1。表3数据显示,回归方程中的F值分别为3.907、4.170、6.033(P<0.01),回归方程表现出显著性。其中,国际化程度对技术优势的影响最为显著(β=0.498,P<0.001),其次为财务优势(β=0.400,P<0.01),而影响最低的是市场优势(β=0.349,P<0.01),企业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即H1a、H1b和H1c得到验证。

3.2.2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动态能力回归分析

以国际化程度作为解释变量、动态能力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即通过模型2验证假设H2,结果见表3。从中可见,回归方程F值为4.695(P<0.01),显著性较高,表明国际化程度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显著(β=0.354,P<0.01)。由此可以得出,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动态能力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H2得到验证。

表3 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间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国际化程度标准回归系数sigt值R2调整后的R2F值财务优势0.4000.0013.493**0.2010.1503.907**因变量市场优势0.3490.0033.068**0.2120.1614.170**技术优势0.4980.0004.580***0.2800.2346.033***动态能力0.3540.0023.159**0.2320.1834.695**

3.2.3 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回归分析

对解释变量是动态能力、被解释变量是竞争优势的3个维度进行回归分析,即通过模型3验证假设H3。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方程中F值分别是12.853、11.472、1.834(P<0.05),回归方程表现出显著性,其中动态能力对财务优势的影响最为显著(β=0.678,P<0.001),其次为市场优势(β=0.611,P<0.01),而影响程度最低的是技术优势(β=0.279,P<0.05)。综上,企业动态能力与财务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即H3a、H3b和H3c得以验证。

表4 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回归分析结果

自变量动态能力标准回归系数sigt值R2调整后的R2F值财务优势0.6780.0006.678***0.4530.41812.853***因变量市场优势0.6110.0005.994***0.4250.38811.473***技术优势0.2790.0322.190*0.1060.0481.834*

3.2.4 中介效应检验

上述分析结果说明,公司国际化程度对竞争优势具有显著积极影响。随后,进一步检验动态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间的中介作用,即通过模型4验证假设H4。基于竞争优势的3个维度,采取M1、M2、M3分别验证动态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市场优势及技术优势间的中介效应。具体分析如下:

(1)动态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间的中介效应。从表5可以看出,M1的F值为11.370,调整后的R2为0.440,大于0.150,说明M1的拟合度相较于未加入中介变量前拟合度更好。另外,加入动态能力后,国际化程度对财务优势的影响有所下降标准(回归系数从0.400下降为0.185),表明动态能力发挥了中介作用,且为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4a成立。

(2)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市场优势间的中介效应。从表5可以看出,M2的F值为9.793,调整后R2为0.400,大于0.161,说明M2的拟合度相较于未加入中介变量前拟合度更好。另外,加入动态能力后,国际化程度对市场优势的作用不显著,说明动态能力发挥了中介效应,且为完全中介,假设H4b成立。

(3)动态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技术优势间的中介效应。由表4可以看出,M3的F值为4.922,调整后R2为0.234(与0.229相近),说明M3的拟合度相较于未加入中介变量前拟合度相近。加入动态能力后,国际化程度仍表现出显著性,而动态能力表现作用不显著,说明动态能力在公司国际化程度与技术优势间不发挥中介效应,假设H4c不成立。

表5 动态能力在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模型变量M1标准回归系数Sig.M2标准回归系数Sig.M3标准回归系数Sig.自变量国际化程度0.185*0.0350.1530.1440.463***0.000中介变量动态能力0.605***0.0000.551***0.0000.0970.443R20.4820.4450.287模型统计量调整后的R20.4400.4000.229F值11.3709.7934.922

4 结论与启示

4.1 基本结论

(1)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财务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公司国际化程度越高,其拥有的竞争优势也就越大,即公司国际业务拓展能够帮助企业获取财务绩效,占有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使其更加致力于研发先进技术。

(2)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3个维度间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企业面临复杂的国际市场应提升自身协调整合能力、资源重构能力和组织学习能力,同时这些能力也会给企业带来财务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3)对于中介效应,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间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与市场优势间表现为完全中介效应,表明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不仅要保持竞争优势,还要通过建立动态能力提升财务优势和市场优势。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与技术优势间不存在中介作用,原因可能在于影响我国企业技术优势的动态能力不是企业国际化经营引起的结果,而是源于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技术压力。

4.2 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4.2.1 理论贡献

(1)本研究揭示了影响“国际化程度-竞争优势”关系成立的关键条件,丰富了现有公司竞争优势理论。通过整合已有动态能力理论[22]以及对企业绩效[14]与竞争优势[10]的研究,强调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深化了企业国际化对竞争优势影响机理的研究。

(2)现有文献大多探讨公司国际化与经营绩效[15]、创新绩效[1]间的联系,而对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间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正好丰富了学术界对于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间关系的探讨。本研究表明,企业国际化程度对于竞争优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

(3)通过收集与整理二手数据分析动态能力多维度,相较于多数学者的问卷调查研究[23-25],丰富了动态能力维度测量与获取途径。

4.2.2 实践启示

(1)企业领导者已经意识到国际化对于公司竞争优势的重要价值,致力于制定国际化战略,积极推进企业国际化经营,但当前有些企业发展方向依然存在盲目性,缺乏对各方面优势的具体认知。因此,管理者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在行业内形成财务优势、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

(2)现阶段,在开放的国际化市场中,我国企业争相开展国际化业务,但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要获取竞争优势,不应只是简单的资源整合或利用,鉴于动态能力作为中介因素在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关系的中介作用,应将其置入国际化战略框架中进行系统性考虑。

(3)企业为拓展国际视野,不管是采取跨国并购还是直接投资或者战略联盟等方式走向国际舞台,均难免会出现矛盾与摩擦。因此,企业在多元化市场环境下,必须高度关注协调整合能力、资源重构能力及组织学习能力,以应对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

4.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1)本研究只针对安徽省上市公司中有跨国业务的公司进行探讨,未考虑其它省份企业样本。另外,地域文化差异的影响作用未能充分显现,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有待深入考察。

(2)仅探讨了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关系中的中介效应,是否存在调节关系尚未进行深入探讨,并且基于动态能力变量的多维性,未将动态能力3个维度纳入假设模型进行检验。因此,后续研究可重点探讨动态能力各维度在国际化程度与竞争优势间的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

(3)由于二手数据可获得性及上市公司数据披露的有限性,研究对象大都采用单一指标衡量,是否能够真实反映研究对象实际情况值得商榷。未来可增加一些指标以避免单一指标的局限性,或者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动态能力和竞争优势予以测量,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参考文献:

[1] 吴航,陈劲.新兴经济国家企业国际化模式影响创新绩效机制——动态能力理论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4,32(8):1262-1270.

[2] HITTT M A,HOSKISSON R E,HICHEON K.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effects on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product-diversified firm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7,40(4) :767 -798.

[3] HITT M A,TIHANYI L,MILLER T,et al.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antecedents,outcomes,and moderator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6,32(6):831-867.

[4] TEECE D 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5] EISENHARDT K M,MARTIN J A.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1):1105-1121.

[6] WINTER S G.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10):991-995.

[7] O'REILLY III C A,TUSHMAN M.Ambidexterity as a dynmic capility:resolving the innovator's dilemma[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8,28(1):185-206.

[8] WU L Y.Applicability of the resource based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views under environmental volat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0,63(1):27-31.

[9] PETERAF M,BAMEY J.Unraveling the resource-based tangle[J].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2003,24(1):309-323.

[10] 张敬伟,王迎军.竞争优势及其演化研究现状评介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3):1-10.

[11] 赵立龙,刘洋,魏江,等.制造企业服务创新战略与竞争优势获取:机制与权变情[J].科研管理,2017,38(5):20-29.

[12] 陈叶婷,张晓涛.国际化、产品差异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上市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国际商务: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34(4):134-142.

[13] 杨丽丽,赵进.国际化程度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综述[J].国际商务: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09,31(4):15-22.

[14] 杨忠,张骁.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9(2):32-42.

[15] 黄水灵,邵同尧.我国汽车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分析——基于万向集团和吉利集团的实证[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8):122-129.

[16] 王丹丹.企业国际化程度与绩效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12):185-188.

[17] ZOTT C.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raindustry differential firm performance:insights from a simulation stuudy[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24(2):97-125.

[18] ZAHRA S A,SAPIENZA H J,DAVIDEEON P.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6,43(4):917-955.

[19] WILDEN R,GUDERGAN S P.The impac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n operational marketing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investigating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14:1-19.

[20] SCHIKE O.On the contingent value of dynamic capabilies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nonlinear moderating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4,35(2):179-203.

[21] 宝贡敏,龙思颖.企业动态能力研究:最新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5,37(7):74-87.

[22] 董保宝.网络结构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视角[J].管理学报,2012,9(1):50-56.

[23] 简兆权,王晨,陈键宏.战略导向、动态能力与技术创新: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5,27(2):65-76.

[24] 盛宇华,蒋后卿.高科技企业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动态能力的调节作用[J].工业技术经济,2018,37(2):13-21.

[25] 龚一萍.企业动态能力的度量及评价指标体系[J].华东经济管理,2011,(11):150-154.

[26] 舒燕,邱鸿钟.我国中药企业资源、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结构方程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7):81-87.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