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新驱动下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机理研究

李若辉关惠元

(南京林业大学 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与技术创新一样,设计创新对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也发挥着积极驱动作用。基于设计创新特征与效应表现,结合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目标,搭建了二者之间的作用桥梁,从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及生产要素配置4个方面构建了设计创新驱动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模型,提出设计创新不仅促进企业从制造、组装等低附加价值环节转向研发和营销等高附加价值环节,而且有利于从源头激发企业整条创新链活力,促进生产要素组合优化,进而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推动转型升级。

关键词设计创新;转型升级;制造型企业;影响机理;过程模型

0 引言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要努力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并且在此过程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传统规模要素式的经营模式已经无法保证企业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被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普遍认同。

设计创新作为企业创新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设计创新与技术创新密切关联并相互影响,同时,它又有着自身的优越性,具有研发周期短、见效快、投入低、风险小等特征[1]。因此,设计创新对于传统制造型企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度较低的中小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学术界关于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对设计创新的探讨仍然较为匮乏[2],造成了设计创新无法被企业正确理解与应用,设计创新效应难以在企业中充分展现。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设计创新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特点,搭建二者之间的作用桥梁,并试图构建设计创新驱动我国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机理模型,为相关企业转型升级实践提供启示与借鉴。

1 文献回顾

1.1 设计创新理论

设计创新理论是从企业创新理论中逐渐演变出来的。自经济学家熊彼特第一次提出创新理论后[3],创新驱动力也随之成为学术界探讨的重要问题。学者Dosi[4]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技术推动式和市场拉动式两种创新驱动形式,从而形成了传统的二维创新驱动力理论。后来,意大利学者Verganti通过实证研究,对该理论进一步补充,正式提出设计驱动式创新概念,由此企业创新的3种驱动力因素得以确立。Verganti[5]将设计创新解释为,“产品传递的信息及设计语言的新颖度远大于其蕴含的技术成果的新颖度”,即设计创新更加注重产品造型符号的塑造及语义传达,这里的产品造型符号(如形态、色彩、材料等)即产品的设计语言,而语义(如功能语义、文化语义等)则主要指产品传递的信息。另外,他还指出,设计与技术、市场两种创新驱动因素间存在一定区别: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推动作用,市场因素主要表现为拉动作用,而设计驱动创新更多地表现为对二者的整合(如图1所示),即设计活动将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到具象的产品形态符号中,并通过带有一定语义信息的产品形态满足或引领市场消费者需求变化[5]。Utterback[6]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认为设计融合了技术创新成果,并以新产品形式展现技术与市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图1 企业创新的3种驱动力

在设计创新理论产生后,尤其是随着设计密集型企业的崛起,设计的经济价值逐渐受到学术界的重视。Mozata[7]在其研究中证实,设计行为有利于减少制造成本和广告成本。Hertenstein等人[8]也指出,设计与企业资产的经济回报正相关。罗方等[9]则提出,企业设计活动可以通过企业品牌价值塑造和传播,为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并最终表现为企业资产增加。叶伟巍等[10]还通过设计创新路径研究,证实了设计活动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收益,并有助于企业市场份额扩大。2013年,中国工程院等机构[11]经共同研究发现,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其设计成熟度也较高,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由此可见,设计创新作为一种新的创新驱动力形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2 企业转型升级内涵

在企业发展中,由于商业环境、自身特征等各种因素的变化和相互作用,任何企业都存在与现有生产经营模式冲突或矛盾的问题,从而进入发展“高原期”。为了摆脱困境,企业需要对现有生产经营模式、组织管理、经营策略等作出适当调整,以适应周围环境变化,实现企业长久发展,这就是企业转型升级的直接原因[12]

关于转型升级的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定义,在外文文献中,也很难找到与“转型升级”相对应的翻译词汇。尽管“转型升级”在国内文献中被大量组合使用,但学者们在各自研究中也多是对“转型”和“升级”分别进行阐述。

在企业转型研究方面,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两个层面:一种是企业行业属性转变;另一种是企业内部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调整和改变。前者如著名学者Porter[13]提出,企业成功不仅取决于其是否具有较高行业竞争优势,而且取决于它所处的产业是否具有较大盈利潜力。我国学者王吉发等[14]也指出,如果企业依靠现有资源实力,即使改革也无法实现在本行业的持续发展,或者所处行业已经处于衰退趋势,企业就应将注意力集中于行业以外的新生领域,甚至可以考虑退出现有行业,他们将这种转型行为称为外生性转型。后者如Blumenthal等[15]将企业转型概括为企业组织革新和再造,强调转型是企业在认知、思考以及行为上的全新改变,包括企业组织结构形式转变、战略目标转换,甚至是商业模式变化等。王吉发等将其称为内生性转型。同样,也有学者[16]将转型定义为企业形态、目标、技巧以及行为上的转变,志在促使企业经营绩效改善,继续保持或者提升自身竞争优势。

在企业升级研究方面,Gereffi[17]指出,企业升级是企业迈向更具获利能力或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过程,并且提出了OEM/OEA—ODM—OBM的升级路径。我国学者程聪等[18]也认为该路径对代工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另外,Kaplinsky[19]提出企业升级是指通过优化产品或生产,迈向具有更高技能和更高价值的阶段。Schmitz等[20]则提出,升级是企业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附加值,并最终表现为核心竞争力增强的过程。

综上可见,转型升级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转型是企业在发展困境中采取的改进措施,这种改变有时可能涉及企业行业属性,有时可能只是对自身经营策略、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完善;而升级则强调转型行为发生后的结果,如经营指标、产品等级等方面升级,并最终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提升,强调行为发生后的状态。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转型更多地表现为手段和措施,而升级则表现为一种目标结果[12]。基于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本文将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总结如图2所示。在原始状态下,企业以OEM或OEA为主要经营模式,在转型升级中通过采用各种创新手段(如技术创新、设计创新等)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如设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战略目标(如研发目标、市场用户等)等进行调整或者迈入新的行业,也即企业所采取的具体行为活动。企业自主创新以及由此引发的行为表现属于ODM的自主设计研发阶段,包含自主设计、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培养等。行为发生之后,其结果目标就是追求“升级”实现,即企业在市场中获取竞争优势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企业产品附加价值提升,进入OBM阶段。

图2 企业转型升级过程

2 研究框架

在国务院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文件中,明确提出推动转型升级的5个方向:一是向内涵型发展,追求附加价值提升,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促进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二是向创新驱动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价值链层级;三是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从粗放型模式向绿色方式转变;四是向智能制造方式转变,促进企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变;五是向服务化转型,提升企业价值链掌控能力。学者吴敬琏[21]指出,企业转型升级要向着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方向过渡。另外,Ernst[22]也提出企业转型升级的5种形式:①产业间升级,是指产业层级变化,即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②要素间升级,是指生产要素类别变化,即从自然资产(或称禀赋资产)向创造性资产(如资本、人力等)转移;③需求升级,是指消费层级变化,即从生产必需品向生产服务型产品转移;④功能升级,是指价值链环节发生转移,即从生产、组装等向产品研发、系统整合转移;⑤商品属性升级,是指商品属性从有形转向无形,即从物质功能型产品转向知识密集型和服务型产品。

综上,本文对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总结如下:①追求附加价值提升,探索产品使用价值之外的价值形式,如品牌价值等;②实现新技术成果的整合应用,探索新技术(如智能技术等)与产品、生产、营销等结合的可能性等;③增强绿色环保性,探索绿色产品研发、绿色生产模式,实现清洁式可持续发展;④产业链层次提升,企业经营重心从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方向过渡,摆脱依靠资源禀赋的发展模式,提高产业链控制能力;⑤产品属性提升,实现产品从物质型产品向到非物质型服务的转移,从关注使用功能向提供系统解决方案转变;⑥优化要素投入配置,提高企业要素投入的产出效率,从有形要素配置转向无形要素投入。

本文主要探讨设计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机理,因此在该研究框架下,主要基于转型升级目标,结合企业设计创新特征及绩效表现,探讨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另外,我国学者蒋兴明[23]认为,经济体转型升级的过程是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及生产要素配置4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升级。基于此,本文在搭建设计创新与转型升级关系时,借用该观点,将企业转型升级目标归纳为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以及要素投入4个方面的内容,以此探讨设计创新对4个层面的作用机理,同时, 4个层面也将是本文研究的主要脉络。具体来讲,研究框架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框架

层面企业原始状态设计特征或产出作用方式转型升级目标产业链生产制造设计研发转移研发、营销环节价值链使用价值附加价值提升高附加值环节创新链模仿抄袭新方案整合带动自主创新能力要素投入禀赋资源创意投入优化无形要素投入提升

3 设计创新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机理

3.1 设计创新驱动企业产业链转移

产业链是指一定数量的企业群体依据不同生产环节产生的产品价值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关系形态[24]。产业链中的企业关系还表现为由彼此价值交换模式而决定企业间上下游地位层级的差异,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输送产品或者服务,而下游企业向上游企业反馈各种信息。产业链概念主要被学术界用来反映不同企业或者产业间的一种分工特点与空间位置关系[25],它的形成主要由社会生产分工导致,并且产业链涵盖的各个工序可能属于不同行业领域,但也可能是同一行业甚至同一企业内。

从具体内容上看,产业链包含了产品研发、原材料生产及采购、零部件制造、产品制造、组装加工、物流运输、市场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其中,产品研发包括产品的设计研发、技术研发、结构研发等,属于产业链前端;原材料加工、模块化零部件制造、组装等属于中端环节;物流运输、销售和售后等属于产业链后端。根据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产业链各环节产出的附加值有着显著差异(如图3所示):在产业链上游和下游,即新产品研发与营销售后环节,产品产出的附加值较高;在中端模块化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环节,产品产出的附加值较低,甚至在部分特殊行业内,该环节的附加值表现为负值[26]。另外,在产业链转型升级方面,学者蒋兴明[23]指出,企业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向产业链核心环节转移,二是提升企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因此,本文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探讨设计创新在产业链层面对企业转型升级的驱动作用。

图3 微笑曲线

(1)设计创新促进企业从产业链边缘环节向核心环节转移。企业从产业链边缘环节向核心环节转移,即从产业链附加值的中端向附加值产出较高的两侧移动,由制造转向研发或者营销售后[27]。设计创新属于企业新产品研发主要活动之一,对未来产品形态、属性等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因此,从产业链角度看,它位于附加值产出较高的上游环节,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对设计创新的重视,将极大推动企业产业链前端活动,有助于提升企业自主设计研发能力,并且新的设计方案又会促进新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技术创新成果通过设计活动被应用到新产品中,从而表现出设计创新驱动企业向产业链核心环节转移。相反,制造和生产环节则主要依照设计研发的产出形式进行运作,处于被支配地位,因此属于产业链边缘环节。另外,根据国际工业设计协会对工业设计的定义[28],产品包装、宣传、店面装璜以及商品展示等产品营销活动也属于工业设计的重要内容,反映了设计活动对市场因素的整合,它使产品营销方式更具有满足或符合市场需求的特征,隐含了市场变化对营销环节的影响。由此,设计活动还可以引导企业向着产业链下游——营销环节转移,且该环节也属于产业链附加值较高的核心环节,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因此,企业进行设计创新,有利于从产业链上游的研发环节和下游的营销环节获取更多附加值,推动其向微笑曲线两侧转移,从而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如图4所示。

(2)设计创新有利于提升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企业对产业链的掌控能力,主要是指企业掌握对整个产业链变动具有重要影响的核心环节的能力。如企业具有决定产品最终形态、CMF、功能、使用方式等属性的能力,或拥有产品所需的核心技术、核心零部件、营销渠道或者设计所有权等,这些属性决定了产业链中其它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企业对产业链掌控力越强,其对产品最终属性的决定权就越大,从而通过掌握产业链核心资源在价值分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它也可将附加值产出较低的非核心零部件生产、加工组装等环节外包给其它厂商,在外包的同时,企业只需对外包商生产质量进行控制。

设计创新是新产品产生的过程,它将企业各要素整合在一起,以市场需求特征为引导,结合技术实力,在内外因素综合作用下,确定产品功能、形态、结构、材料和色彩搭配等,既是对技术成果的展现,更是对市场变化的反馈。设计方案的确定对产品价格定位、市场销售、购买人群等具有重要影响。产品属性的确定,决定了产业链中端生产制造环节的工作方式和内容,同时,也影响着产品营销渠道、营销方式、广告宣传等。在营销过程中,那些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创新点主要由设计活动决定,产品档次、品牌价值也是通过设计活动体现。因此,在整个产业链流程,前端设计环节的产出结果决定了后续阶段的工作内容,体现了设计对整个产业链的掌控能力。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创新获得产品设计所有权,该权利极大降低了企业被竞争对手取代的风险(如图5所示)。相反,如果企业不具有设计产权,仅仅处于加工环节,则极容易被同行取代。当新产品需要新的材料或者制造工艺时,位于原有制造环节的企业极可能被新的制造企业代替。

图4 设计创新驱动企业向产业链两侧移动

图5 设计创新提升企业产业链控制能力

3.2 设计创新驱动企业价值链提升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由学者Porter[29]提出,他认为,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即价值增值活动,它们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企业价值链形态。价值链区别于产业链,这是因为价值链主要分析商品价值生成机制,以企业高效率创造价值并使之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而产业链则以最终产品诞生所需的所有经营活动为主要内容。价值链依附于产业链,因此也有学者从产业链角度定义价值链,认为价值链是产业链各环节创造的价值产出之间存在的线性前后关系,这种关系构成了价值链形式[30]

关于价值链层面的转型升级,Gereffi[31]指出,企业升级即企业掌握了附加值产出效率更高的核心技能。我国学者李建军[30]认为,企业升级可以沿着价值链的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注重设计研发,致力于企业创新(如技术创新等),探索OEM—ODM—DMS(Design Manufacturing Service)升级的可能性;二是注重品牌塑造和推广,依靠各种渠道提升市场对企业品牌的认知度,走OEA/OEM—ODM—OBM的转型路径,这两种方式都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设计对以上两种路径的企业发展都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从OEM向ODM转移的过程中,ODM即企业原创设计制造能力,这里的原创设计制造不仅包括单纯的工艺和结构设计,而且包括工业设计创新内容。在企业创新活动中,工业设计创新将产品从形态设计向前扩展到产品原理研究、功能结构实现,向后延伸到产品商品化、回收利用等环节[32],而这些也是ODM中“D”所包含的内容,并且原理、功能又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商品化、回收再利用等又包含市场因素,因此设计将技术、市场紧密融合在一起。随着设计理念的发展,设计创新越来越多地由具象的产品形态功能转向以服务为主的非物质形态(如用户体验设计、服务设计等),而DMS特别强调这种服务设计能力的培养,因此设计创新在企业OEM—ODM—DMS转型升级路径中具有积极作用。

在OEM—ODM—OBM的价值链升级路径中,设计创新在塑造和推广企业品牌形象过程中也具有积极意义。产品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最直观的接触媒介,用户通过产品使用,能够更深入地感受企业提供的服务和价值。良好宜人的产品设计特征,给人以呵护和关怀,不仅很好地传递了产品质量,更从深层次上表达了企业的人文关怀和品牌理念。此外,设计对品牌价值的提升作用已经在许多企业得到了验证。如前文提到的苹果公司,其统一的苹果手机风格形成了一致的企业视觉形象,优越的易用性设计为用户带来了愉悦的操作体验和使用过程,这些都是苹果品牌理念的体现。又如,对于Alessi的产品,其情趣化的品牌形象不仅提升了用户的产品认知度,更极大地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这种情趣化正是由设计创新塑造的。再者,视觉形象设计对企业品牌形象推广的作用更为直观,它直接将企业价值观念转化为具象的图形、色彩、文字等,并通过各种媒介展现给社会。

设计创新驱动企业价值链提升的作用机理如图6所示。

图6 设计创新驱动企业价值链提升

另外,在价值链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也应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遵守循序渐进的规律,只有在设计能力积淀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逐步向更高层级发展。当前我国一些企业过于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品牌效应,如高薪聘请明星代言、斥巨资作广告宣传或赞助等,这种做法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扩大品牌受众规模,但从长久来看,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主设计能力,提高设计产出,才有可能迈向价值链更高层级。

3.3 设计创新带动企业创新链

企业创新链,主要是指企业在内部实现创新成果商业化的链条式创新流程。它以企业行为为主体,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是企业内各部门协同创新的过程[33]。就创新链内容看,它包括新设计方案形成、新技术成果应用、新材料使用、新生产方法实践、新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改进,以及新营销和售后策略实施等。它源于知识创新,并可能产生多米诺效应,即由其中一种创新形式诱发生产链上其它环节相继作出创新性反馈。当然,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创新链某一环节单独创新,且对其它环节影响甚微的现象。如福特公司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创新,对产品形态、外观、营销等并没有带来显著影响,其仅仅是生产效率提升[23]。企业完整的创新链结构形式如图7所示。

图7 设计创新带动企业创新链

来源:参考文献[33]并进行了修改

从创新链的结构形式看,设计属于创新链前端,并且与技术创新一起推动整个创新链向后延伸。同时,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又相互影响,当新的设计创意产生后,如果现有技术条件无法满足新方案的技术需求,企业就会有意识地专注于该技术领域的研发,从而使设计创新诱发新的技术创新活动,实现设计对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在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产品方案诞生,新方案又可能影响产品材料改变、加工工艺变化等。如绿色设计可能使新产品材料从原有的非环保材料变为新型环保材料,又或者对产品体积、包装、废弃品回收等带来影响。另外,还有些产品追求材料天然肌理的美感,要求加工工艺尽可能地表现其自然纹理,这又对生产工艺和加工流程提出新要求,诱发生产工艺创新。同时,新产品还会影响营销策略创新,并对消费者需求带来重大影响。以迎合和满足消费者现有需求为主要特点的新产品,有利于企业稳固现有消费群体,降低经营风险;而以引导消费者消费趋势为主要特点的产品,则可以塑造产品新风格,通过引领新的时尚和潮流,带动市场创新。

由此可见,设计创新对企业创新链表现出较强的整合和带动作用,它从创新链源头(研发环节)激发了整条创新链活力,使企业创新链产生多米诺式升级效果。尤其是在低技术密集度行业(如家具、陶瓷等传统制造业),企业对技术的依赖性较低,而设计活动借助产品形态、色彩、功能、使用方式、表面装饰等创新,能更加直观地影响产品价值的体现。因此,在这类企业中,设计创新对企业创新链的驱动作用更显著。

3.4 设计创新优化企业生产要素组合

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投入要素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形的生产要素,如资源、材料、土地、纯粹劳动等;另一种属于无形的生产要素,如技术、管理、知识、创意等。企业在生产要素组合配置层面的转型升级,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提高无形生产要素在总要素投入中的份额,同时,降低有形要素投入比重[34]

从生产要素投入角度来看,企业在加工制造环节主要以有形要素投入为主,涉及到资源、厂房、原材料、纯粹劳动等。在研发和营销环节,则以知识、技术、设计创意等无形要素投入为主。无形要素主要解决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和动力问题,有形要素主要影响企业发展规模和体量状态。

企业设计创新属于典型的无形要素投入类别,它以抽象的智力创意输出为主要内容,且位于产业链研发环节,决定了新产品风格、样式、功能、使用方式等属性特征,不仅体现了企业品牌形象,而且反映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和部署。在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提供的支持主要是基本设计工具(如计算机、模型呈现设备等),以及设计资讯、资料等。这些投入成本低、所需数量少,而设计活动中对设计成果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设计师素质这一无形要素。另外,设计创新过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较小,对纯粹劳动的需求较少,而对附加价值的提升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设计投入属于典型的企业无形要素投入类别。企业开展设计创新活动,不仅有利于提升产品附加价值,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无形要素在生产要素中配置的比例,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生产要素组合的目的,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如图8所示)。

图8 设计创新优化企业生产要素组合

4 结语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探寻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是我国制造型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与技术创新一样,设计创新同样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的驱动作用。本文以设计创新为对象,基于设计创新特征和企业转型升级目标,探讨设计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机理过程。研究结论主要有:

(1)设计创新与其它创新活动一样,对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驱动作用。设计创新不同于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和市场的拉动作用,它主要通过整合技术和市场因素,将技术成果应用到新产品中,通过产品特征的处理,满足或引导市场需求变化。

(2)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转型更多地强调一种动作性行为,即企业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而升级则强调企业在自我完善后达到的一种状态,或者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设计创新就是企业转型的一种特定手段,它通过企业对自身产品的再设计,赋予产品以新的特征属性,表现为企业对自身的一种调整,其最终目的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达到升级目标。

(3)在设计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机理方面,它主要从产业链转移、价值链提升、创新链整合带动以及生产要素组合优化4个方面发挥作用。企业设计能力的提升,可以促进企业从制造组装环节转向设计研发环节,并拥有设计所有权,从而降低被竞争对手取代的风险。另外,设计活动还能为企业带来更多附加价值,从源头激活整个创新链活力,并且设计创新作为企业的一种抽象要素投入,能够极大提升无形要素在企业生产要素组合中的比重,从而表现出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若辉,关惠元.基于设计创新驱动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生态化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7,36(10):9-14.

[2] 陈国栋,张海波,陈圻.设计驱动在企业创新行为中的地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5):122-129.

[3] 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郭武军,吕阳,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

[4] DOSI G.Innovation studies:evolution and future challenges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5] VERGANTI R.Design, meanings, and radical innovation:a metamodel and a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8, 25(5):436-456.

[6] UTTERBACK J M, ABERNATHY W J.A dynamic model of process and product innovation[J].Omega, 2009, 3(6):639-656.

[7] 陈国栋,陈圻.产品设计与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关系研究——技术创新程度的调节效应[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108-114.

[8] HERTENSTEIN J H, PLATT M B, VERYZER R W.What is "good design"?an investigation of the complexity and structure of design[J].IEE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Review, 2016, 44(3):64-75.

[9] 罗方,戴向东,黄艳丽,张妙.设计策略对品牌价值提升的驱动性研究[J].包装工程,2016,37(4):168-171.

[10] 叶伟巍,王翠霞,王皓白.设计驱动创新机理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8):1261-1267.

[11] “创新设计竞争力研究”综合组.创新设计竞争力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7(3):100-110.

[12] 周枝田.代工企业如何升级[J].中国外汇,2014(10):49-51.

[13] PORTER M 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Mankato:The Free Press, 1998.

[14] 王吉发,冯晋,李汉铃.企业转型的内涵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2):153-157.

[15] BLUMENTHAL B,HASPESLAGH P.Toward a definition of corporate transformation [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1994, 35(3):101-106.

[16] 才国伟,邵志浩,刘剑雄.组织管理结构、政府公共服务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J].财贸经济,2015(4):46-59.

[17] GEREFFI G.Global commodity chains:new forms of coordination and control among nations and firms i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J].Competition & Change, 2016, 1(4):427-439.

[18] 程聪,张颖,陈盈.基于工业设计创新视角的企业升级战略研究——东菱凯琴案例分析[J].软科学,2015,29(1):20-23.

[19] KAPLINSKYR, READMAN J.Globalization and upgrading:what can (and cannot) be learnt from 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in the wood furniture sector[J].Industrial & Corporate Change, 2005, 14(14):679-703.

[20] HUMPHREY J, SCHMITZ H.How does insertion in global value chains affect upgrading industrial clusters [J].Regional Studies, 2002, 36(9):1017-1027.

[21] 吴敬琏.中国经济转型20年困局何在[J].财经界,2015(5):52-56.

[22] ERNST D, GANIATSOS T, MYTLEKA L.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export performance:lessons from East Asia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3] 蒋兴明.产业转型升级内涵路径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4(12):43-49.

[24] 汪建,周勤,赵驰.产业链整合、结构洞与企业成长——以比亚迪和腾讯公司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11):103-115.

[25] 杨锐.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基于产业链治理的视角[D].上海:复旦大学,2012.

[26] 原源,吴朝阳.微笑的内容生产链——内容产业的特点及演化轨迹[J].经济问题,2016(11):8-12.

[27] 朱瑞博.核心技术链、核心产业链及其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路径[J].经济管理,2011,33(4):43-53.

[28] 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9] PORTERME.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Free Press, 1990.

[30] 李建军.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特区经济,2010(5):222-224.

[31] 俞荣建,文凯.揭开GVC 治理“黑箱”:结构、模式、机制及其影响——基于12 个浙商代工关系的跨案例研[J].管理世界,2011(8):142-154.

[32] 柳冠中.设计与国家战略[J].科技导报,2017,35(22):15-18.

[33] 刘志迎,冷宗阳.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链协同发展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5(6):34-36.

[34] MARCEL P ABDUL A, BART L,et al.Slicing up global value chains [J].GGDC Research Memorandum,2013(5):135.

The Impacting Mechanism Study of Design Innovation 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Li Ruohui ,Guan Huiyuan

(College of Furnishings and Industrial Design,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Nanjing 210037,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is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Design innovation plays a positive driving rol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is proces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ffects of design innovation, combining with the connotation and goal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built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and it also constructed an impacting mechanism for design innovation to drive enterpris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from four aspects: the industrial chain, value chain, innovation chain and the alloca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 Design innovation not only promoted enterprise transfer from manufacturing, assembly sessions to high value-added output sessions, but also stimulated the whole innovation chain from the source together with optimizing the combination of enterprises' production factors, so as to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promote their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Key Words:Design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mpact Mechanism

收稿日期2018-05-0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7YJC760044);江苏省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7GLC008);江苏省博士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KYLX15_0900)

作者简介李若辉(1984-),男,山东郓城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设计创新与管理;关惠元(1962-),男,江苏常熟人,博士,南京林业大学家居与工业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创新与家具设计工程。

DOI10.6049/kjjbydc.20180202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4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9)03-0083-07

(责任编辑:胡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