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国际竞争视野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变革趋势与策略

陈慧慧陈潇宇

(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3)

从国际竞争视野来看,隐形冠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中国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与政策需求的变革方向,更是中国应对当前国际贸易战形势的重要博弈策略。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出发,梳理当前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政策的变革需求,同时,深入分析隐形冠军企业的内涵与特性,以及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分析整理国内外隐形冠军发展分布概况和国内政策环境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中德两国在隐形冠军企业发展方面的差异,立足中国现状与不足,以“五力”模型为核心,对中国培育隐形冠军的主要思路和策略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隐形冠军;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培育政策;国际竞争

0 引言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升级发展的主体力量之一。目前,中国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了一系列培育政策,主要面向创业期和生存期企业,但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发展壮大,企业规模、层次和发展路径也产生复杂差异,培育政策需要顺应企业需求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变革,从国内外发展形势和竞争格局来看,培育隐形冠军企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革方向。

1 相关研究综述

1.1 隐形冠军

1986年,德国著名管理学思想家赫尔曼·西蒙[1]通过对德国400多家卓越中小企业的研究,创造性地提出“隐形冠军”(Hidden Champion)概念,指那些在某个细分市场占据绝对领先地位但鲜为人知的中小企业。赫尔曼·西蒙的《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的先锋》等著作是关于隐形冠军的权威研究,重点围绕德国隐形冠军,与国际大型企业发展理念、路径进行比较研究。

国内对于隐形冠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对赫尔曼理论的推介,重点围绕隐形冠军的特点、成功之道以及对中小企业的启示展开,如江书陆(2005)对“隐形冠军”市场垄断经验及其对我国中小企业启示的分析,黄利潮、张毕西(2007)对隐形冠军企业成功因素的研究。二是案例和实证研究,对个别企业的经营方法或特定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如王晓燕等(2017)以宁波均胜电子等为案例,从知识整合视角对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及其绩效关系进行研究;朱利江(2015)以82家中小板上市的隐形冠军企业为样本,对隐形冠军企业成功经验进行实证研究。

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面向广大中小企业,将隐形冠军作为一种可选的经营之道,重点在于鼓励中小企业增加对专业化经营策略的考量。然而,随着科技中小企业发展态势与政策需求、国内外发展形势等各方面的变化,隐形冠军应当提升到中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应对国际博弈格局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调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也需要结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国内外发展格局、国内政策体系等进行系统梳理与宏观把握,从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策略变革方向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1.2 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方面,国内研究主要分为3种:一是从技术创新、金融改革等方面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提出普适性政策建议,如陈心德等(2007)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机制和服务配套机制进行了需求调查和实证分析;二是从区域创新发展角度,针对单个区域内科技型企业培育政策总结经验、剖析不足,并提出解决措施,如许露(2011)研究了江苏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和支持措施;三是聚焦初创企业、科技小巨人的成长路径和培育策略,开展多角度研究,如张玉臣(2018)对科技创业企业创新行为与成长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沈红丽(2015)对天津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了研究。总体而言,普适性、区域性和围绕创业期的研究最多,对隐形冠军企业培育的针对性研究较少。

2 隐形冠军定义与特性

赫尔曼[1]将隐形冠军定义为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世界前三强或某一大陆上名列第一、营业额低于50亿欧元、非众所周知的企业。实际上,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动态发展,隐形冠军很难从产值、市场占有率等方面作量化定义。本文认为,隐形冠军应当是专注某细分市场,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在本领域市场份额具有明显领先优势并具备持续发展能力,在本领域核心关键技术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行业标准制定主导权,研发投入、专利密度以及利润率显著高于同等规模企业,占据产业链高端,很少直接面对终端消费市场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其具有以下特性:

“隐”与“显”:隐形冠军的“隐”在于它们深耕专业化市场,以质量和效益取胜,所从事的行业往往处在产业链上游,且高度专注于自身领域,主要为大企业服务,鲜少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和开展广告宣传,甚至刻意保持低调,因此,公众知名度往往不高。但对于其所在领域产业界尤其是下游应用企业而言,它们却是有口皆碑的“显形冠军”。如德国的Krones是世界领先的灌装设备供应商,世界上大部分饮料都由该公司的设备灌装,每天购买饮料的消费者对其一无所知,但它对饮品企业而言不可或缺。

“小”与“冠”:隐形冠军走专业化而非多元化发展道路,专注于较窄的市场领域,平均营业额远低于世界500强企业,企业员工人数也较少,与多元化发展的大型跨国企业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避免了直接竞争甚至贸易战。但由于隐形冠军在产品质量、种类和技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竞争力,不少企业在细分市场甚至可以占据垄断性地位,拥有说一不二的定价权,掌控本领域的全球市场。如Belfor是唯一一家能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天灾救护的专业公司;Gerriets公司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大幅舞台幕布的厂家,在此领域市场份额达到100%。

“新”与“旧”:隐形冠军极为重视技术和服务创新,其创新能力遥遥领先于同行,创新投入和产出效率高于一般公司。与普通公司以及全球1 000强企业相比,隐形冠军企业在研发投入上大得多,是一般公司的两倍;从产出上看,隐形冠军单位员工的专利申请数是一般公司的5倍,而且专利成本只有一般企业的1/5[1]。然而,隐形冠军在管理运营上却有着“守旧”的一面,绝大多数隐形冠军经历长期传承和布局才能奠定行业优势,不轻易扩张领域和规模,家族企业或者封闭持股企业较多。但也正因如此,其市场更加稳定,受时尚潮流或者经济繁荣周期的影响较小,企业存活时间更长。隐形冠军平均年龄66岁,38%“隐形冠军”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平均占有市场领导地位达22年之久[1]

3 国内科技企业培育政策变革需求

按照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组织就像有机体一样,具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成长规律。按照多数学者认可的主流方式,可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创业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这3个阶段又可细分为种子期、初创期、生存期、扩张期、稳定期和蜕变期。不同生长阶段决定了科技企业的政策需求不同(见图1)。

图1 科技型中小企业生命周期及政策需求

目前,中国较为成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政策,主要是面向创业期企业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通过研发补助、创业服务、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有效激励科技创业,扶持大量科技中小企业度过创业期“死亡谷”。随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更加关注成长期企业,提出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等培育政策,旨在通过财税、金融、项目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等,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速成长。然而,对于大量即将度过成长期或已经进入成熟期的企业,还缺乏针对性的培育政策。这类企业虽然度过了生存危机,但在发展路径选择、高端资源配置、海外市场拓展、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还迫切需要政策引导与支持。

4 国际视野下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博弈策略

隐形冠军是制造业升级的核心支撑。目前中国已成为制造业体量第一大国,建成了完整的制造产业体系,2017年中国82.7万亿元GDP中制造业占比29.34%[2],是中国经济的第一大产业,也是维系中国发展的命脉产业。虽然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大而不强,但从体量和增速来看,未来动力十足。近年来,中国提出制造强国战略,同时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这就需要更多隐形冠军,以实现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升级,让高质量、高效能成为产业新的竞争优势。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也将从科技小巨人等向隐形冠军升级演变。隐形冠军可以说是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小巨人、瞪羚企业的升级加强版。

当前,全球制造业已进入更多维度、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竞争阶段,中国产业面临严峻挑战,靠低成本、低价模式已难以为继。一方面,在中高端领域,发达国家牢牢把控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品牌质量稳占竞争高地,并在创新设计、关键技术创新、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掌握话语权。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人力成本不断增加,资源能源价格攀升,同时,面临越南、孟加拉等更低成本国家的竞争。从当前国际贸易形势来看,过于高调的发展策略容易引发竞争对手的警惕与打压,培育隐形冠军企业是中国应对国际制造业竞争态势升级的重要博弈策略——更为低调务实的博弈策略,为中国在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新兴市场国家低成本优势的“双向挤压”下赢得更多策略空间。

隐形冠军也是出口经济的中坚力量。其企业虽然规模不如世界500强,但在细分领域拥有垄断性地位和定价权,且占据价值链高端。如德国70%的出口都来自于中小型企业,其中,1 000余家隐形冠军企业支撑了26%的德国出口[1],且都是高附加值、高利润率产品。凭借这种独特的经济结构,德国的年商品出口总量和人均出口量都稳居全球领先地位。德国在二战后能够快速、低调、稳步地实现国家复兴,为国际主流社会所安心接受,并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力量,其大力发展隐形冠军的策略起了很大作用。德国的经济模式对中国有重要借鉴意义,中国要在国际上实现和平崛起,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提供支撑。

5 隐形冠军国内外发展格局

5.1 国际格局

目前,全世界主要国家当中,德国是拥有隐形冠军数量最多的国家,大约有1 300余家,其后是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中国、英国,然而这几个国家隐形冠军总数加起来也不及德国。从每百万居民拥有的隐形冠军数量来看,德国同样位列第一,达到16家,紧随其后的是瑞士、奥地利等人口百万级的国家,而其他人口在5 000万以上的国家每百万居民的隐形冠军数量较低,都在2家以下。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这个数据尤其低,仅为0.1[1]。目前,中国隐形冠军总量正在迅速增加,但人均拥有量和发展均衡度与德国相比仍将长期存在巨大差距。从行业看,隐形冠军分布最多的产业是工业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其次为电子、金属加工、化工等。

德国制造业隐形冠军数量和密度均占据绝对优势,更凸显其隐形冠军发展水平一枝独秀。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德国拥有隐形冠军得以繁盛的环境,包括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和保护创新的政策环境、高素质产业工人、崇尚品质的消费理念。如德国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显著高于其它发达国家,而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更着重发展服务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些国家经受了巨大冲击,陷入低迷,唯有德国迅速恢复并实现快速增长。鉴于此,近年来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提出重振制造业、“再工业化”。德国还非常善于在各个区域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从而使企业始终保持较强的竞争意识。德国拥有独特的双轨制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促进企业和职校合作,为生产一线输送了大量技能娴熟的高素质劳动力。此外,德国民众的消费理念中极为注重产品和服务质量,高度认同和信任隐形冠军的产品,这也成为德国隐形冠军蓬勃发展的重要前提。

5.2 国内格局

(1)区域分布特点。2016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并于2017年公布了两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其中,示范企业共计125家,这些企业都长期专注于特定细分市场,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7]。从这两批名单中的企业分布情况来看,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的山东、浙江、江苏、广东等地,这些地区经济实力强,制造业发达。而北京、上海经济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并不突出。在中部地区,相对较多的是河南、安徽、湖北,但数量上与山东、浙江、江苏等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见图2-图3)[7-8]

图2 工信部2017年评选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分布情况

图3 工信部2017年评选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分布情况

(2)政策体系分析。国家层面:工信部于2016年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将培育对象分为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两个梯次,实行动态管理,支持入选企业优先申报相关国家项目,开展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其中,对示范企业的评选标准较为严格,要求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特定细分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全部业务收入比重在70%以上,从事相关业务领域时间达到10年或以上[7]

地方层面:湖北、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已分别发布隐形冠军培育政策。各省都将隐形冠军作为支持引导中小企业提升竞争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的重要手段,但对隐形冠军的定位、评选标准、培育方式以及培育目标都有一定差异。多数省份将隐形冠军培育和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产品相结合。在评选标准方面,各省多对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专一化发展战略、自主知识产权、利润率等作出要求,同时,部分省份侧重于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培育企业的入选标准适当放宽。在培育方式上,各省的主要做法相近。一是对培育对象开展评选认定和动态管理,复核更新的年限为1~3年不等;二是在各类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申报方面予以优先支持;三是加大宣传推广,挖掘总结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经验,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企业间沟通交流平台(见表1)。总体上,国内培育政策对隐形冠军的界定还不够全面,更偏重高市场份额、高成长性,往往将其与科技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等混为一谈,对行业话语权、市场细分度、产品不可替代性、创新产出绩效、持续发展能力等未作深入要求。

1 各省隐形冠军培育方案概要

省份培育方案评选标准浙江省筛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隐形冠军培育库,从中确认100家左右隐形冠军企业入选企业年营业收入在3亿元以下,隐形冠军的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9]湖北省将培育对象从低到高分为隐形冠军培育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省级示范企业3个梯次对企业规模和单项产品销售收入的要求依次提高,其中,要求最高的省级示范企业,要求居全国前3位或全省第1位[10,11]江苏省将隐形冠军概念纳入到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范围内,鼓励科技小巨人企业争创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未开展隐形冠军企业评选,但其科技小巨人企业的评选标准相对较高,从营收、增长率、利润率、研发投入等多方面作出规定[12]山东省按照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两个梯队进行动态管理企业上年营业收入为1 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在细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10位,且全省前3位[13]

6 中德隐形冠军发展差异

以德国为参照,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中国隐形冠军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目前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密度与德国还有很大差距,同时,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存续时间更长、市场细分度更高、对国际市场的掌控力更强。制造业和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但中德在隐形冠军发展现状和发展基础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在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认清客观现实。

6.1 存续时间与发展理念

德国现代工业发展历史悠久,许多隐形冠军企业具有上百年历史。中国处于发展初期阶段,改革开放至今不过40年,而企业要成长为隐形冠军往往需要很长时间。因此,目前中国隐形冠军数量不多,存续时间较短。德国隐形冠军经过长期发展,已形成强烈的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注重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企业可持续发展。而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还处于求生存阶段,更注重短期利益。中国隐形冠军数量的大幅增长期尚未到来,政府和企业都需要有长远布局的眼光和战略定力。

6.2 对外依存度

从市场来看,德国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其国内市场规模有限,对国际市场有着很高的依存度。作为欧盟主要大国,得益于欧元制度的建立和欧盟内部市场的一体化,德国高端产品在欧洲市场畅销无阻,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也日益强劲。中国国内市场庞大,企业能够从本土市场获得更多滋养。但这也造成了很多企业仅从生存的角度考虑,对开拓国际市场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同时,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壁垒众多,融入国际市场尤其是高端市场遇到的阻碍多于德国企业。为了掌握行业话语权,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充分利用国内市场作为支撑的同时,仍需注重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规则。

从技术依存度来看,德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强,工业生产力全球领先。中国企业在关键技术、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仍受制于人。2018年中兴公司被制裁的事件教训深刻,一个千亿产值、PCT专利申请量排名全球第二的公司,一旦被切断芯片进口,就立刻陷入生死未知的困境。中国的许多企业虽然占据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却集中于后端工艺,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然严重依赖进口,如2017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2 601亿美元,已成为第一大进口商品,占总进口额的14.1%[14]。较高的市场份额未必能够成就隐形冠军,只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让企业在专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6.3市场经济成熟度

德国市场经济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更为成熟和稳健的市场秩序,包括更为完备的法制体系和更为理性的金融体系等。而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够成熟,市场秩序尚未健全,其中还存在诸多漏洞和矛盾,如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够严格、资本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到位等,给企业长期创新发展造成了一定困难。

6.4 经济发展阶段

德国制造业占经济比重非常高,资本、人才等要素对制造业的支撑更充足。德国制造业成本尤其是人力成本高昂,与之相对应的是全球领先的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因此,德国经济主要依靠高端工业品生产制造和出口,也早已构建了高度重视品质的消费文化。而中国劳动力市场庞大但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国内需求巨大且层次多样,崇尚品质的消费文化和消费能力尚未形成。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双双放缓,住房、医疗、教育消耗了大量居民收入,居民储蓄率增速持续下降,家庭债务则迅速攀升,一时间“消费降级”成为舆论热议话题。

6.5 投资模式

中国市场对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产业、新模式更为热心,资本对流量的片面追捧使实业发展遭遇困境。从好的一面来说,中国市场对新事物反应灵敏、变革迅速,新技术、新业态也能够对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发挥巨大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求新求快的氛围过浓,对市场热度低的产品以及企业长期研发创新等支撑不足,导致中小企业深耕单个专业领域走专一发展道路的难度较大。

图4 中德隐形冠军发展现状与发展基础差异概览

7 中国隐形冠军培育思路与策略

7.1 “五力”模型:隐形冠军培育思路

鉴于中德之间存在巨大差异,中国不可能也无必要完全复制德国模式。对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而言,隐形冠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但不是唯一方向和终极目标。中国隐形冠军的培育应更重质量而非数量,需要严格筛选、择优培育。要形成清晰的界定标准,不能只关注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等定量指标,更应注重企业内在品质。对政府而言,要正视差距,不能急于求成,还需脚踏实地着眼长远,重点从厚植土壤、优化环境入手,让更多隐形冠军企业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可将隐形冠军的要求分为5个方面:精耕细分领域的专注力、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导力、积极变革精益求精的创新力、面向全球市场的开放力、长期稳定发展的持续力。其中,专注力、创新力、开放力是成为隐形冠军的核心路径和主要手段,领导力、持续力则是其必要条件和外在表现。“五力”模型构成了培育和评价隐形冠军的基本思路(见图5)。在隐形冠军培育上,中国需围绕“五力”,针对性地配置资源,进一步优化环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能力全面升级。

图5 隐形冠军企业五力模型

7.2 隐形冠军培育策略

(1)严格筛选标准,引导市场树立崇尚隐形冠军的价值观。从目前几个省发布的政策来看,对隐形冠军的评选培育方式,与传统的龙头企业、科技小巨人、高新技术企业、专特新精企业等区别度不够高,对隐形冠军地位和特性凸显不够。但值得肯定的是,从工信部到各省,都十分注重对隐形冠军的评选和宣传推广,将“隐形冠军”作为一个重大荣誉称号授予企业,主要是提升其品牌公信力。实际上,隐形冠军作为细分领域全球市场的领导者,往往需要长期持续积累,很难在短期内通过资金、项目扶持等手段催生培育。相反,隐形冠军称号不应过多过滥,使其庸俗化,削弱影响力。因此,政府部门应以更严格的标准评选出真正经得起考验的企业和产品,在提供资金项目支持的同时,重点对隐形冠军的品牌价值进行大力强化和传播,以政府资源为其背书,大力推动其影响力广泛渗透至全产业链、资本链乃至终端消费者。树立高度崇尚隐形冠军的价值观,使隐形冠军企业获得来自市场的强大能量,也引导更多企业努力向隐形冠军的方向发展。

(2)结合供给侧改革,引导市场理念转变。打击投机炒作行为,加强金融监管,维护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引导投资理念从追逐流量转变为注重实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合理减轻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税费和行政负担,引导企业发展理念从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转变为注重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优化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公共福利保障,推动消费升级,引导民众消费理念从价格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形成注重品质、细分精选的理性消费观。

(3)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创新是隐形冠军的生命线,它们掌握着本产业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的研发能力与制备技术,技术壁垒高、附加值高,但前期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许多中小企业为规避风险,倾向于选择短平快的低端制造业或风险较小的下游产业。因此,政府部门应为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引进科技人才等提供更多支持,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创新的普惠性税收政策,引导高校院所研发平台为其服务,对接优质创新资源和创投平台,降低创新风险。

(4)大力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隐形冠军的成功不仅在于产品的精良品质,也在于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因此,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对于隐形冠军而言至关重要。盗版、山寨产品对企业是致命打击,也将严重削弱企业创新动力。隐形冠军数量最多的德国、美国、日本都是知识产权保护的标杆国家。中国须切实加大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同时,不断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积极融入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开展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相比研发经费补贴,良好的市场环境才是隐形冠军持续创新的保障。

(5)扶持企业拓宽海外市场。掌控全球市场是隐形冠军的基本特征,这一点单靠企业的力量难以突破,需要政府提供强力支持。中国需积极维护和助推经济全球化,对接合作国家的资源、产业和市场,鼓励企业更多承担国家建设项目,以工程项目带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出口。结合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投资贸易协定谈判等,加大经济开放力度,同时,完善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企业“走出去”。

8 结语

隐形冠军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产业结构转型以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方案进一步升级加强的重要方向。目前,德国是全球隐形冠军数量最多、培育模式最成熟的国家。中国的隐形冠军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但增长势头良好,其中,东部沿海地区优势明显。工信部和个别省份已发布相应培育政策,以制造业为重点,以评选表彰、资金项目支持和宣传推广为主要政策手段,评选标准和培育方式细节上有一定差异,实施效果还有待观察评估。在隐形冠军培育上,中国应借鉴德国经验,也要正视与德国在发展基础、经济模式等方面的差异,从现实出发,围绕专注力、创新力、开放力、领导力、持续力,合理配置资源,重点从厚植土壤、优化环境入手,通过严格评选标准、激励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拓宽海外市场等方式,支持和引导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努力向隐形冠军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赫尔曼·西蒙. 隐形冠军: 未来全球化的先锋[M]. 张帆, 吴君, 刘惠宇, 等.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国家统计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8-02-28].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

[3] 江书陆.“隐形冠军”的市场垄断及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2):20-23.

[4] 黄利潮,张毕西.隐形冠军企业成功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2):90.

[5] 王晓燕,陈开元,赵晶.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国际化的进入模式与绩效关系——基于知识整合的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2017(27):57-59.

[6] 朱利江.隐形冠军企业成功经验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大学,2015.

[7]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关于公布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名单的通告[EB/OL].[2017-01-17].http://www.miit.gov.cn/n1146295/n1652858/n1652930/n4509627/c5475118/content.html#.

[8]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关于公布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的通告[EB/OL].[2017-12-18].http://xxgk.miit.gov.cn/gdnps/wjfbContent.jsp?id=5963990.

[9] 浙江省经信委.关于培育隐形冠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通知[EB/OL].[2016-08-09].http://www.zjjxw.gov.cn/art/2016/9/19/art_1097558_5521.html.

[10] 湖北省经信委.关于湖北省首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评审结果的公示[EB/OL].[2017-11-24].http://www.hbeitc.gov.cn/xwdt/tzgg/gqxx/87434.htm.

[11] 湖北省经信委.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方案[EB/OL].[2017-08-15].http://www.hbeitc.gov.cn/xwdt/tzgg/wjtz/84744.htm.

[12] 江苏省经信委.精特新产品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实施意见(2017-2020)[EB/OL].[2017-03-29].http://www.jseic.gov.cn/xwzx/zcfb/bwzc/201703/t20170329_210709.html.

[13] 山东省经信委.关于印发《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组织推荐首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通知[EB/OL].[2017-04-14].http://www.sdetn.gov.cn/articles/ch00525/201704/91d5553c-0d58-4988-87a1-3f7398b8e61b.shtml.

[14] 中时电子报.中国半导体芯片进口花费巨大已接近原油两倍[EB/OL].[2018-4-24].https://www.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324474.html.

Hidden Champion:the Trend of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Perspective

Zhu Wei, Chen Huihui, Chen Xiaoyu

(Wuhan Promotion Centr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Wuhan 43002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nterprise life cycl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emands for the reform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S&T SMEs cultivation policy, and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dden champion,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hidden champion to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dden champion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this paper takes "five forces model" as the core theo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 for strategies of cultivating hidden champion in China.

Key WordsHidden Champion; S&T SMEs; Enterprise Cultivation Policy;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收稿日期2018-10-15

作者简介朱巍(1978-),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战略规划、产业研究等;陈慧慧(1985-),女,浙江瑞安人,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产业研究等;陈潇宇(1990-),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产业规划、企业发展等。

DOI10.6049/kjjbydc.L20180840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中图分类号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9)03-0077-06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