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安全型专利运营探析模式结构与机理
——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杨 晨1,2,刘 谦1,2,戴凤燕3

( 1.河海大学 商学院;2.河海大学 知识产权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1100;3.南京财经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

摘 要:专利运营能耦合产业价值链、创新链与金融链,是激励创新成果产出、激活专利市场价值的有效机制。基于资源能力视角和扎根理论,通过多案例探析产业安全型专利运营模式及其内在市场规律,以系统论“要素-模块-结构”模型解析ISM-PO运行结构,可为未来理论建构及假设验证奠定基础,并为应对发达国家专利打压、扭转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逆差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产业安全;专利运营;运营模式; 资源能力论

0 引言

专利运营能耦合产业价值链、创新链与金融链[1],是激励创新成果产出、激活专利市场价值的有效机制[2]。中国创新驱动型产业专利能力持续增强已成为专利运营活动活跃的内驱动因[3]。同时,抗衡“专利流氓”创意掠夺、保障产业经济安全也已成为发展专利运营的外部诱因[4]。探索产业安全型专利运营模式(ISM-PO)及其培育路径,成为中国知识产权管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性论题(申长雨,2016)。

从产业竞争力看,因专利竞赛导致国际市场诉讼风险扩大[5]、以专利流氓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专利运营机构活动凸显,沿产业链前端创意掠夺延至后端专利池、专利联盟等布局形成立体式专利打压态势[4],对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构成战略威胁[3]。为应对发达国家垄断先进技术、控制产业价值链(GVC)而采取的专利运营打压态势,亟需探索ISM-PO以争夺GVC话语权,进而提升中国产业整体竞争力。从国际技术贸易看,尽管中国专利申请量连续4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仍存在巨额专利贸易逆差[6],尤其是许可使用费国际收支逆差自2009年后一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7]。为摆脱贸易逆差、促进中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强国转变[8],亟需培育产业层专利运营能力,以实现以技术自主、市场自由为目标的产业安全利益。为此,《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关于开展市场化方式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工作的通知》等国家知识产权供给侧政策已对专利运营工作赋予新内涵并提出新要求。

本研究基于资源能力视角和扎根理论,通过多案例探析产业安全型专利运营模式(ISM-PO)及其内在市场规律,以系统论“要素-模块-结构”(EMS)3层次模型解析ISM-PO运行结构,可为未来理论建构及假设验证奠定基础,并为应对发达国家专利打压、扭转知识产权国际贸易逆差提供理论借鉴。

1 理论回顾与简要述评

专利运营现象最早可追溯至1827年美国威瑟斯提出的“轮轴专利”理论[9],受20世纪80年代美国《斯蒂文森·威尔德勒法案》的影响,专利运营于20世纪90年代迅速发展,这是专利权逐步受产业界重视及资本追逐超额垄断利润共同推动的结果。

1.1 专利运营内涵

专利运营是指将专利作为生产或资本要素参与商业经营活动,以实现专利价值最大化的市场行为,其主流理论视角及内涵特征如表1所示。

表1专利运营内涵

概念视角 内涵特征 文献依据科技成果转化专利运营是实现成果转化和知识资本化的有效途径刘利、陈朝晖,2016资源配置专利运营是指专利权资本化、优化专利权市场配置刘淑华等,2017资产价值专利运营是指专利权主体在遵循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利用其专利权创造市场价值、实现专利保值增值的一种市场行为张冬、李鸿霞,2017商业模式专利运营是指围绕创新链专利商业运用,将法权化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并获取专利收入杜跃平等,2015产业链竞争优势专利运营是指以金融链为支撑,围绕产业链布局技术创新链,进而发展专利运营服务链的“多链式”协同运作流程,其通过获取前端预算价值、事中保值增值和事后反哺创新链,谋求产业链控制权,进而获取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杨晨、宋晶晶,2016;孟奇勋等,2016产业安全风险专利运营是一种专利能力,其是衡量产业安全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产业安全能力是指在国际开放竞争中,我国企业通过专利运营控制产业各环节风险的能力张冬、尹若凝,2016

可见,学者对于ISM-PO的研究尚处于概念探讨阶段,并未打开组成结构与运行机理的“黑箱”。

1.2 专利运营影响因素

专利运营是企业的一种核心能力,即通过知识和资源输入输出,加速企业内部创新(Chesbrough,2003)。专利运营具有内部性、外部性及交互性等特征(张冬,李鸿霞,2017)。其中,内部资源要素包括技术评价网络、商业开发网络、专利布局、资源获取能力、交易、许可业务、运营模式、人才和资金等基本要素(何耀琴,2013),内部能力要素包括运营组织架构、产权结构、运营机制等支撑因素[10],外在资源要素包括政府支持、背景依托、协同合作平台及机制、专利运营市场需求等[10]。可见,学界主要基于资源能力视角研究专利运营影响因素。

1.3 专利运营模式

运营模式是指由运营主体缔结的各种跨组织边界关系网络组合而成的标准样式,其由基础内容、组织架构及方式等组成。专利运营模式主流视角及分类如表2所示。

表2传统专利运营模式

研究视角 专利运营模式 文献依据资源异质性依托市场资源的单一主体、依托高校资源的产学研合作、依托政府资源的主权基金程德理,2015运营目标技术防御、交易获利、产业链整合孟奇勋等,2016价值链投资运营、整合运营、流转运营孙惠娟,2014主体属性私营性主体、公益性主体、技术转让主体郑伦幸、牛勇,2013运营战略专利经纪、防御性集聚、进攻性聚集Wang,2010主客体供需产品公司防御性或进攻性购买、专利集聚者购置并授权给成员、投资机构购置或接受委托孟奇勋,2013资本来源政府引导设立基金投资高校、科研院所种子项目的培育运营模式,通过专利聚集资本化途径实现专利资本化运营模式,通过产业联盟推动成员间专利技术共享互补的联盟运营模式李昶、唐恒,2016

由表2可见,尽管学界已强调将专利技术、法律价值向经济价值发展,但尚未关注产业安全层面的战略价值。

1.4 ISM-PO相关研究

(1)ISM-PO产生背景。专利需通过一系列商业化操作实现“专利-商业化运营-产业经济增长”路径传导效果,以保障产业经济安全[11]。产业安全目标的出现使专利运营成为一种“准公共服务产品”[2]。创新主体多样化和专利寡头的出现加剧了大型专利战的发生,使得我国产业安全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张冬、尹若凝,2016)。为帮助中小型企业应对专利流氓打压,政府及行业协会组织应“抱团取暖”,以维护产业经济安全(杨晨、蒋丽梅,2017)。为提升产业安全,刘然等[12]学者提议借鉴主权专利基金模式组建运营国家队。主权专利基金作为政府间接干预市场的一种手段,其虽有助于本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但也成为一种新型贸易防御措施进而有助于激发专利竞赛[5],促使专利交易市场进入全新竞争模式(Hosuk,Messerlin,2014)。

(2)ISM-PO现有成果。ISM-PO是通过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本以整合产业资源,并联动其它投资运营主体共同实现产业安全目标的一种专利运营模式。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如表3所示。

表3ISM-PO相关研究成果

分类标准ISM-PO文献依据运营要素发明投资基金+专利+人才团队+商业化运作专利+专利金融交易平台+商业运作专利+互联网+交易服务平台+市场推介刘红光、孙惠娟,2014;李黎明、刘海波,2014运作流程检索+侵权规避分析+专利创造+二次开发+组合运营专利定制+组合培育+专利评估+市场推介+专利联盟专利增值+战略防御+会员制+诉讼清除杜跃平等,2015;李昶、唐恒,2016专利战略进攻型防御型合作联合型张武军、韩愉东,2016;曹新明,2012产业基金由企业主导的营利性模式由政府主导的非营利性模式公私合营模式孟奇勋等,2016;杨晨、宋晶晶,2016

由此可见,产业界已尝试通过ISM-PO整合政府资源、社会资本、服务资源等,以实现产业安全目标。

综上所述,学界对专利运营的研究已从技术转移狭义范畴拓展至专利商业化、资本化等范畴,有关ISM-PO内涵模式及其作用效果的研究也取得相应成果,但对其结构机理的研究仍有待于细化。

2 ISM-PO研究设计

鉴于ISM-PO本质上是由相关要素以市场运行规则形成特定结构关系的开放系统,本研究尝试基于EMS模型构建ISM-PO系统结构并分析其运行机理。

2.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其一般基于质化方法从现象或实践中提炼、建立和发展新理论[13-14],强调多重证据来源,适合多案例研究,能够增强结论的说服力与可信度(张新香,2015)。因此,本研究采用如图1所示的资料分析相关流程。

图1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流程

2.2 案例选取

本研究主要依据理论抽样和典型抽样原则,而多案例则遵从可复制原则[15-16]。根据资源能力特征明显、运营绩效良好、运营模式成熟标准选择3家ISM-PO运营机构(见表4)[5]。其中,睿创专利运营和技术转移基金(RC基金)采用类似美国高智发明公司的防御性专利聚合模式,广东粤科国联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基金(GE基金)投资组建了我国第一个工业机器人专利联盟,国知智慧知识产权股权基金(GZ基金)采取类似于美国OceanTomo公司的专利指数业务模式。

2.3 资料收集

本研究基于2015年第三届“三江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场景,对RC基金、GE基金、GZ基金负责人及专家进行焦点小组半开放式深度访谈(见表5)以获取第一手资料,随后辅以机构内部资料、网络信息、报刊内容等二手数据构成三角验证,以提高案例研究效度和信度[17]

表4案例概况

案例编号运营机构资本规模 运营主体 选择理由成立时间运营模式1RC基金3亿中关村科技园、海淀区政府、金山、小米等核心企业主导、投资创新项目、集聚核心资产、储备高质量专利2014年4月企业主导模式2GE基金30亿中央财政、社会有关机构和民间资本国有资本结合民间资本,围绕战略性产业开展市场收购、孵化投资2016年1月公私合营模式3GZ基金1亿北京国之专利预警咨询中心和清林华成等国有资本主导,投资拟挂牌新三板企业,帮助中小企业获取核心专利2015年11月政府主导模式

表5半开放式访谈提纲

序号 访谈提纲1您认为目前的专利运营模式如何实现产业安全目标?2您知道产业安全型专利运营模式涉及哪些环节吗?3您觉得这些环节之间是怎样联系的?4您知道外部资源识别和获取是如何实现的?5您知道内部资源配置和使用是如何进行的?6您觉得面对产业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应如何调整运营模式?7您觉得组织运营构架调整能否适应外部环境变化?8您知道搭建运营平台需要哪些资源和能力?9您觉得运营平台能否实现各环节资源能力转换?10您知道运营模式包括哪些利益分配方式?11您知道运营模式包括哪些权力运行方式?12您知道运营成果包括哪些方面?

2.4 操作步骤

扎根理论过程包括开放性编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3个步骤[13]。其中,开放性编码是将原始资料概念化并归类以形成基本概念;主轴性编码探寻基本概念间因果联系以形成核心范畴;选择性编码探寻核心范畴间关联性以形成主范畴[14],从而实现结论的准确性、严谨性、可验证性、可推广性等目标。

3 ISM-PO实证分析

基于资源能力论,董保宝等[18]实证研究了“资源整合-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作用机理,认为静态资源是能力基础,只有通过识别、整合、配置资源要素形成动态能力,才能提高组织竞争优势。

3.1 开放性编码

本文以RC基金为例展示开放性编码研究过程(见表6),进而归纳出34个基本概念(aa11-aa17,bb11-bb34,cc11-cc13)。

表6开放性编码示例——以RC基金为例

资料 贴标签 概念化范畴化由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产业龙头企业小米、TCL、金山等战略投资方共建RC基金(a1)外部资源整合aa11(a1-a3)外部运营资源识取A1采用类似美国高智发明公司的防御性专利聚合模式(a2)外部核心资源识别aa12(a1-a3)选取具有成熟运营能力的服务公司进行专利资产组合分析和运营管理(a3)外部核心资源获取aa13(a1-a3)借鉴德国科技转化做法(a4),成立专项引导资金(a5),并依托政府撬动社会资本(a6),配置长效资金供给保障机制(a7),在全球收购高价值专利(a8)外部资源导入aa14(a4-a8)内部运营资源配用A2运营资源整合A(A1,A2)在很多关联运营环节(a9),需要对投资、知识产权、技术比较了解的复合型人才(a10),通过国内外招聘、大型创新性企业猎获和内部培养等渠道解决(a11),建立专利运营专家库(a12),形成核心层、紧密层、松散层人才结构(a13)内部资源配置aa15(a9-a13)围绕产业创新链(a14),以“政府+企业+社会资本”三方供给来源(a15),组建创意收储基金、发明开发基金、发明收储基金(a16),旨在形成覆盖创新链的资金链,为创新驱动研究提供支撑(a17)内部资源使用aa16(a14-a17)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及个体发明人(a18),组建全球发明人合作网络(a19),招募技术评估、市场分析、资本化运作和商业谈判等方面的运营人才(a20),形成职业化、复合型精英团队(a21),布局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a22),产业实现协同发展(a23)内外资源对接aa17(a18-a23)响应政府号召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b1),为相关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运营支持(b2)感知外部政策调整bb11(b1-b2)根据政策需求(b3),运用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b4),引入金山等社会资本(b5)对接外部政策诉求bb12(b3-b8)响应政策引导(b6),以市场机制提供运营服务(b7),融合资本(b8)为应对发达国家专利流氓(b9),组建专利运营风险投资公司(b10),通过专利投资、许可、转让、诉讼等运营方式(b11),加快战略布局(b12),抢占市场先机(b13),抢夺市场资源(b14),帮助我国产业和企业规避诉讼风险(b15)应对产业安全诉求bb13(b9-b15)环境适应能力B1跨国公司凭借运营手段(b16),控制核心技术(b17),以构成标准、规则并设置市场壁垒(b18),从而控制国际市场(b19),获取垄断地位和超额利润(b20)适应国际竞争环境bb14(b16-b20)专利运营效率低下源于组织机制发展瓶颈(b21)组织机制反馈能力bb15(b21)出资者-政府引导资金:6~8千万,占比30%~40%(b26);战略投资方-核心企业:1.5~2.5亿,占比60%~70%(b27),每家战略投资方出资额不低于3千万(b28);管理者-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运营公司负责投资策略与日常运营(b29)组织架构调整能力bb16(b26-b29)

续表6开放性编码示例——以RC基金为例

资料 贴标签 概念化 范畴化为提升自身竞争力(b22),获取产业链话语权(b23),掌握专利运营知识及相关运营策略和技巧的需求上升(b24),高价值专利及专业化专利运营服务诉求上升(b25)组织架构诊断能力bb17(b22-b25)运营构架组织能力B2通过组织架构设计和服务内容规划,实现国内企业之间恶性竞争(b30),提升运营机构服务质量(b31),获取高价值专利资产(b32)组织架构设计能力bb18(b30-b32)运用优质专利资产进行对外技术合作(b33),提升许可企业的专利安全保障和技术使用自由(b34),保障产业安全发展(b35)产业安全保障能力bb19(b33-b35)企业多通过共享专利资产,提升产业安全(b36),推广新技术,有利于科技进步(b37)产业安全反馈能力bb20(b36-b37)聚焦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产业(b38),构建和运行专利收储、运营服务平台(b39),有利于降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成本和搜寻成本(b40),有效满足企业实际创新需求(b41)平台设计能力bb21(b38-b41)搭建运营平台能力B3通过政府、研究机构、校所以及陷入困境和破产企业的公开拍卖活动等各种途径收购具有市场前景的发明创意或发明专利(b67),进行开发和组合(b68),在此基础上将专利组合进行许可、转让并从中获利(b69)平台运营能力bb36(b67-b69)重点投资高潜力创新项目(b57),通过合同提前锁定专利所有权(b58),不断寻找高潜力发明者(b59),获取创意信息(b60),由专家团队判断发明前景(b61),给予发明人报酬(b62),在全球范围内布局专利(b63),实施独占许可(b64),通过营销网络打包授权给国内外企业(b65),与发明人按约定比例分享利润(b66)平台整合能力bb25(b57-b66)运营团队协同多元研发主体及产业协会,依托分析平台(b42),根据政府政策(b43),制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技术布局(b44),依托微导航工程(b45),聚焦技术细分领域开展深化专利分析(b46),制定企业技术路线图和专利布局策略(b47),形成专利预警分析成果(b48),构建产业关键技术领域、专利信息数据库(b49)资源感知能力bb22(b42-b49)资源转换能力B4动态运营能力B(B1-B5)组建科研团队(b50),定期邀请专家召开会议(b51),进行发明创意头脑风暴(b52),探寻产业未来核心技术(b53),获取创意(b54),节约资产收储时间和成本(b55),降低投资失误风险(b56)资源组合能力bb23(b50-b56)围绕产业某一关键技术领域(b70),将自创、共创、收储的关键专利汇集起来构成抵御规避设计的专利群组(b71),形成专利池、技术标准(b72)资源使用能力bb27(b70-b72)对上下游企业许可、转让专利资产供可遭遇专利诉讼企业使用(b73),或主动出击起诉国外企业(b74),通过出资、许可或转让方式向全球市场开展运营(b75)约束识别能力bb24(b73-b75)进行市场化机制运作探索(b76),界定政府、企业和运营机构等各自发挥作用的运行边界(b77),完善基金运营管理体制机制(b78),设计多元利益分配机制(b79)动态转化能力bb35(b76-b79)资源转换能力B4建立专利运营服务项目审核机制(b80),降低某一专利在运营过程中发生风险的概率(b81),避免盲目资源投入,提高运营项目成功率(b82)服务提升能力bb29(b80-b82)避免主体间资源分配冲突、利益交叉冲突、信息不对称等(b83),通过监管实现基金内部资源信息共享(b84),降低不同运营主体间交易成本并提高效率(b85)监管约束能力bb30(b83-b85)专利权益包括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b86),在基金运行中这些权利可能分属于不同创新主体(b87),因此要建立起完整的产权制度(b88),对专利权进行有效分割(b89),并根据责权利对等原则(b90),在不同利益主体(完全的市场主体、包括政府管理机构及兼具市场职能和政府部分职能的“事业单位”等主体)间进行分配(b91)权力分配能力bb31(b86-b91)通过技术、市场和法律等专家分析专利价值(b93),引入外部发明人评价(b95)组织管理能力bb28(b93,b95)

续表6开放性编码示例——以RC基金为例

资料 贴标签 概念化范畴化为激励社会战略投资者进入,设立了若干激励措施:可向基金“租借”专利作为战略防守或进攻(b96);对基金出售的专利资产有优先认购权(b97);战略投资者将免费享有基金旗下专利族群实施许可权(b98)投资者激励机制bb33(b96-b98)适配运营治理机制能力B5专利价值评估是防控专利运营项目风险的首要环节(b92),通过运营服务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专利资产库、实现一定的运营绩效,并结合产业安全目标、技术发展趋势、专利资产保值增值对评价指标进行资产评估(b99)资产评估能力bb32(b92,b99)为保障可持续发展,运营绩效评估反馈机制必不可少(b101),既要有效测度每一个运营服务项目绩效(b102),又要测度每一个运营主体绩效(b103),以不断优化运营模式(b104)绩效反馈能力bb34(b101-b104)定期为基金参与方提供技术、市场、专利信息等资讯服务(b94),并依据运营收益定期进行分配(b100)组织激励能力bb33(b94,b100)RC基金保障产业内企业掌握“话语权”(c1),也淘汰一批毫无创新的山寨公司(c2),促使产业链升级(c3)产业链升级cc11(c1-c3)社会效益C1运营成果C(C1,C2)围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利池(c4),创建具有完全经营权的专利资产库(c5),以保护产业安全(c6)、维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法权益(c7)产业安全提升cc12(c4-c7)战略投资者获取投资分红、运营收益(c8),同时拥有的专利资产成倍增值(c9)投资收益cc13(c8,c9)经济效益C2

3.2 主轴性编码

根据概念间逻辑次序及因果关系进一步归纳出9个核心范畴(A1-A2,B1-B5,C1-C2)作为ISM-PO构成要素(见表7)。

表7主轴性编码示例——以RC基金为例

编号 核心范畴 基本概念编号 核心范畴 基本概念1外部运营资源识取A1外部资源整合aa115搭建运营平台能力B3平台整合能力bb25外部核心资源识别aa12外部核心资源获取aa13平台运营能力bb362内部运营资源配用A2外部资源导入aa146资源转换能力B4资源感知能力bb22内部资源配置aa15资源组合能力bb23内部资源使用aa16约束识别能力bb24内外资源对接aa17动态转化能力bb353环境适应能力B1感知外部政策调整bb11组合重构能力bb26对接外部政策诉求bb12资源使用能力bb27应对产业安全诉求bb137适配治理机制能力B5组织管理能力bb28适应国际竞争环境bb14服务提升能力bb294运营构架组织能力B2组织机制反馈能力bb15监管约束能力bb30组织架构调整能力bb16权力分配能力bb31组织架构诊断能力bb17资产评估能力bb32组织架构设计能力bb18组织激励能力bb33产业安全保障能力bb19绩效反馈能力bb34产业安全反馈能力bb208社会效益C1产业链升级cc115搭建运营平台能力B3平台设计能力bb21产业安全提升cc129经济效益C2投资收益cc13

3.3 选择性编码

本文基于“资源整合-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作用机理[18],并根据核心范畴间关联性归纳出3个主范畴(A,B,C)作为ISM-PO构成模块:

主范畴1——运营资源整合(主范畴A),包括外部运营资源(A1)、内部运营资源(A2)。RC基金为保障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产业安全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在政策资源引导下,准确遴选、导入产业链龙头企业以获取产业链优势运营资源,通过运营管理者获取运营服务优势资源。

主范畴2——动态运营能力(主范畴B),包括外部环境适应能力(B1)、运营组织架构能力(B2)、运营平台搭建能力(B3)、资源转换能力(B4)、适配运营治理机制能力(B5)。RC基金持续分析国内外产业竞争态势及产业安全诉求;动态调整基金组织结构并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适配研发-收储高价值专利资产等运作流程;制定运营治理机制确保运营资源高效转换成产业链专利布局、专利池组建等增值运营服务功能。

主范畴3——运营成果(主范畴C),包括社会效益(C1)和经济效益(C2)。RC基金的社会效益表现为建立标准专利池、产业联盟和产业技术升级等产业安全绩效;经济效益表现为投资收益分红、服务营收增加。

3.4 多案例比较

虽然3个典型案例开放性译码析出的概念和范畴稍有差异(见表8),但影响因素辨识所聚敛的相关核心范畴及主范畴显著一致,验证了本研究理论预设的合理性。

此外,为检验理论饱和度,本研究对另外两家ISM-PO案例(四川省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11]进行编码分析,没有发现新概念、范畴及影响因素类别,因此上述ISM-PO理论模型已达到饱和状态。

表8ISM-PO模式比较分析

运营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公私合营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外部运营资源识取私募资本特定产业链运营资源以知识产权为导向的合作、并购、投资、标准制定政府、产业龙头企业、风投企业共同出资高校加盟购买和囤积大量专利政府担保等政策资源银行、保险金融资源运营资源整合内部运营资源配用龙头企业塑造商业模式并兼顾产业安全围绕创新链配置专业团队通过信息分析寻找技术空白点,指导研发方向策略性专利申请,扩大组合布局,阻碍对手、增加谈判能力投资者获得投资效益和专利组合授权,用于新产品研发或者专利保护收购已授权专利,累积高质量专利资产组合,形成专利池围绕创新链构建多元资金供给体系组建全球发明人创新网络政府制定指导政策并投入资金针对外国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达到贸易救济效果围绕金融资本链构建运营团队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对外进行专利交叉许可组建专家团队增进专利产出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战略布局、明确技术引领者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许可、转让等实现专利资源配置,释放创新价值投资、购买高价值专利通过自主创新及与第三方合作收获原创技术产业价值整合、产业高价值专利挖掘NPE、跨国企业诉讼威胁采取类似于基金的份额交易模式,面向市场需求,吸纳海内外各类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投入专利技术再开发和成熟技术商品化为专利或技术发明所有者、企业经营者及资金投资者提供技术与资本对接通道,破解专利融资瓶颈通过资本运作为专利项目融资,为自主知识产权重大创新成果提供转化资金出台提升专利运营服务供给能力的协同创新政策运营动态能力运营架构组织能力多部门协同创新中心-产业运营基金二元耦合组织通过授权和战略合作方式形成协同运行机制“战略投资者出资+管理者运营”基金组织核心层+外围层的运营联盟组织运营平台搭建能力聚焦产业专利收储、组合布局、运营平台SEBS平台:专利检索分析模块、专利技术利用模块、专利技术分享模块与专利争议处置模块产学研协同运营平台转移转化专利成果专利价值评估平台资本化服务运营平台权专利资产、股权交易平台内外资源转换能力通过校所专利资产信息数据库分析,实施以专利带土移植+可产业化生态环境载体项目运作方式围绕产业链专利导航,以基金项目化市场运作方式,研发-收储-组合-布局专利资产依托中小企业专利信息数据库,实施评-保-贷-投-易资本化运作方式治理机制配置能力运营项目决策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资金绩效考核机制运营项目决策机制政府监管机制投资者激励机制多方投融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治理机制运营项目决策机制风险双重防控机制运营成果经济效益获取利益分红投资分红许可转让收入获取低风险投资回报社会效益盘活校所专利技术组建产业高价值专利池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4 ISM-PO结构机理

本文基于ISM-PO结构模型,研究模块间、要素间的作用关系并揭示其运行机理。

4.1 ISM-PO系统模型

适配理论强调要素间相互搭配、协调一致时系统效力提升[19-20]。结合“资源整合-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作用机理[18]与适配理论可知,ISM-PO能根据外部环境动态匹配资源能力,并不断整合重构内外部运营资源、提升动态运营能力,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以实现“产业安全-运营收益”双维度目标。

3种模式共同之处在于:①都以产业安全为目标,沿产业链前端创意掠夺延伸到后端专利池、专利联盟等节点形成“点-线-面”全方位专利布局;②都致力于资本与技术对接并为专利运营提供集成管理服务;③汇集具体技术领域相关专利以构建该领域专利池。其不同之处在于:①企业主导模式通过汇集专利形成资产组合以实现技术与资本的完美对接,并致力于前期创新投资和企业自身技术积累,以实现创新良性循环;②政府主导模式侧重于成立产业安全联盟,以集中应对国外专利权人诉讼风险;③公私合营模式是一种专利集中交易平台,通过专利资产高效配置和信息资源有效披露实现产业安全目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如图2所示的ISM-PO系统结构模型。

图2ISM-PO系统结构模型

4.2 ISM-PO结构分析

ISM-PO系统包括如下机制:

(1)产业安全优先性机制。ISM-PO负有优先谋求产业安全、兼顾促进专利市场化运营、实现市场价值的使命,其通过协调自身垄断利润,能够避免短期经济行为、商业化投机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资源整合动态性机制。ISM-PO充分高效利用校所、企业、行业协会等多元主体优势资源,通过政府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相对优势、运营机构专业优势、专业组织技能优势,实现“1+1+1>3”的组合效应。

(3)组织治理连续性机制。ISM-PO通常围绕创新链运营,以专利组合配置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并依靠系列性治理机制使资源相互匹配能力得以提升。

(4)运营客体外溢性机制。ISM-PO多以国有专利资产保值增值和产业共性技术获取运用为对象,避免专利独占性,防止盈利性机构出现不供给局面(李纪珍等,2011),借助“专利技术-商业化运营-产业经济增长”传导过程[11],实现扩散规模效用。

4.3 ISM-PO模块功能

(1)运营资源整合模块分析。运营资源整合模块包括外部运营资源要素和内部运营资源要素。外部运营资源要素表现为:依托前期资源积累禀赋,识别内外部运营环境,对不同来源、层次、结构和内容的外部资源进行识别、选择、汲取[21-22],通过挖掘、吸纳、识别、获取外部技术、专利资产、信息、人才、资本等构建运营资源基础。内部运营资源要素表现为:以前期资源优势获取政府政策支持、行业优势资源配合,与自有创新资源组合、确定合理配置方向、保障有效资源配置,以形成具有价值性的优势运营资源[2]

(2)动态运营能力模块分析。动态运营能力表现为ISM-PO组织机构重构能力,由外部环境适应能力、公共平台搭建能力、资源转换利用能力及组织运营治理能力组成。外部环境适应能力表现为:以支撑产业安全发展为目标,整合内外部运营资源能力、不同产业技术创新形态和个性化运营服务诉求,分析专利运营服务业供给缺口及障碍,不断加强行业竞争态势适应能力,以对外部环境迅速作出反应。公共平台搭建能力表现为:运营机构联合政府、研发主体、企业、行业协会、科技金融服务主体等利益相关者搭建专利运营平台,使得专利运营平台成为整合市场碎片化运营资源和创新要素的基础支撑,是运营系统的粘合剂。资源转换利用能力表现为:围绕技术创新链,流动、再利用专利信息资源,明确运营业务领域,构建运营服务链条,设计运营流程,形成可执行运作方式的能力,并将运营资源转换为运营服务功能比较优势。组织运营治理能力表现为:运营机构适配组织架构、制定系列运营治理机制的能力,以保障资源和能力优势。

(3)运营成果模块分析。ISM-PO运营成果体现为“产业安全效益”和“专利资产效益”两个因素。其中,产业安全效益是指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对社会进步起推动作用,避免运营主体间的重复性研究,有利于共同培养运营人才,降低产业整体法律诉讼风险等外显指标。专利资产效益是指含有专利新产品的利润率、市场占有率、专利技术交易额、专利融资额等外显指标[23]

4.4 ISM-PO运行机理

ISM-PO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双维效益的实现既需要单一结构模块的良好表现,又需要模块间与要素间相互适配。

(1)运营资源整合和动态运营能力适配为运营成果实现提供支撑。通过匹配运营资源整合动态运营能力,使得ISM-PO不偏离产业安全目标,紧跟产业政策导向和公益服务供给缺口,迅速回应产业竞争态势变化,充分释放核心优势资源价值。

(2)运营资源整合为运营成果实现提供资源基础。以弥补商业机构服务空白点为主要目标,ISM-PO分析产业发展态势,明晰竞争优劣势、发展机会和威胁,充分利用内部竞争优势资源,识取产业上下游利益相关主体的互补优势资源。

(3)动态运营能力为运营成果实现提供能力保障。运营资源整合具有时效性,只能在特定时期内支撑ISM-PO有效运行,随着产业竞争态势的变迁,这些资源优势逐渐失效,应在资源整合基础上配置动态能力,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4)运营成果引导运营资源整合与动态运营能力调整适配。运营成果既为运营资源整合、动态运营能力各模块提供初始价值导向,又通过评估反馈,不断调试、改进、优化运营模式各运营模块,进而提升运行效率,避免过度关注短期利益,凸显产业安全目标,实现模式绩效螺旋提升。

5 结语

本研究探析了ISM-PO内涵特征及其市场发展规律,基于资源能力视角将运营资源和运营能力整合到一个研究框架,系统构建了ISM-POEMS结构模型,根据适配理论解构ISM-PO运行机理,解析ISM-PO是运营资源整合、动态运营能力和运营成果等结构模块相互适配、融为一体的动态系统,有效拓宽了专利运营领域研究思路。

本研究构建的ISM-PO系统模型是解释性模型,而现有专利运营模型大都属于描述性模型。描述性模型注重从不同视角归纳专利运营现象的一些关键因素,但缺乏层次性和关联性,无法解释其运行机理,主要被用于一个新领域吸引研究者和实践者关注。本文中的ISM-PO模型具有明确的层次性和结构性,通过构成模块间实证联系打开了专利运营“为何”和“如何”实现产业安全目标的“黑箱”,为深层次研究专利运营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学术界针对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其效度、信度、推广度等问题上[24]。虽然本研究基于成熟作用机理模型[18],但结论普适性有待后续对相关范畴进行概念化和操作化改进,并实施问卷调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未来可通过实证数据量化检验模型中不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此外,虽然扎根理论能够基于经验资料揭示类属范畴或变量间的逻辑关系,但作为一种质性研究方法,其还无法准确检验类别变量或距离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25],这也值得未来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ARORA A, FOSFURI A, GAMBARDELLA A.Markets for technology: the 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corporate strategy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4, 27 (4):1275-1276.

[2] 杨晨,宋晶晶.PPP视角下专利运营模式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113-118.

[3] 张健,梅强,李文元.中小企业与专利流氓专利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5):19-26.

[4] 胡允银,林霖.当代专利制度改革的理论思潮:劫持论与反向劫持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8):113-117.

[5] 孟奇勋,张一凡,范思远.主权专利基金:模式、效应及完善路径[J].科学学研究,2016(11):1655-1662.

[6] 余乐芬.美国“337调查”历史及中国遭遇知识产权壁垒原因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1(7):35-40+76.

[7] 朱雪忠.理性看待我国的知识产权贸易逆差[N].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5-06-05.

[8]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 [EB/OL].http://www.sipo.gov.cn/zcfg/tjxw/201512/t20151223_1220680.html,2015-12-23.

[9] 王玉民, 马维野.专利商用化的策略与运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10] 杜跃平,王舒平,段利民.中国专利运营公司典型模式调查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83-88.

[11] 贺化.专利导航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3).

[12] 刘然,蔡峰,宗婷婷,等.专利运营基金:域外实践与本土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5): 56-61.

[13] GLASER B G.The grounded theory perspective: conceptualization contrasted with description [M].Sociology Press, 2001.

[14] STRAUSS A L.Qualitative analysis for social scientists [M].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15] EISENHARDT K M.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2-550.

[16] YIN R K.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M].Sage Publications, 2014.

[17] MILES M B, HUBERMAN A M.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an expanded sourcebook [M].Sage Publications, 1994.

[18] 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3).

[19] 苏敬勤,崔淼.核心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适配演化[J].管理科学, 2010(1): 27-37.

[20] 林海芬,苏敬勤.引进型管理创新适配机理探索性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4):262-271.

[21] GE B S, DONG B B.Resource integration process and venture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contingency model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capability[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2008: 291-297.

[22] BARNEY J B.Is the resource-based "view" a useful perspective for strategic management research?y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1,26(1):41-56.

[23] 杨晨,周泉,朱国军.基于BSC方法的专利运营绩效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101-103.

[24] 陈向明.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方法[J].中国社会科学,1996(6):93-102.

[25] CHARMAZ K.Constructing grounded theory: a practical guide through qualitative analysis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on Health and Well-being, 2006, 1(3):378-380.

IndustrySecurityModeofPatentOperationfromResource-CapacityPerspective:AMultipleCasesStudywithGroundedTheoryApproach

Yang Chen1,2, Liu Qian1,2, Dai Fengyan3

(1.Business School,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2.Intellectual Property Institute,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3.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23, China)

Abstract:Patent 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to stimulate the output of innovation results and activate the value of patent market.It can couple the "value chain" and the "innovation chain" with the "financial chain" in the Innovation Driven Industr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BV and CBV, Industry Security Mode of Patent Operation is explored through a multiple cases study with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 and its′ inherent market laws therewith.The system structure model of ISM-PO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ystem Theory with three level model of "Element-Module-Structure" and its operation mechanism is analyzed therefrom, so as to establish empirical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theoretical hypotheses, and furth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to cope with the practice confusion of cracked-down on the market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to reverse IP trade deficit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Key Words:Patent Operation; Industrial Security; Operation Mode; Resource-Capacity Perspective

收稿日期:2017-08-02

基金项目: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SS16-B-06,SS15-A-06);江苏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项目(20157016712)

作者简介:杨晨(1957-),女,江苏南京人,博士,河海大学商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刘谦(1984-),男,北京人,河海大学商学院、知识产权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戴凤燕(1980-),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经济发展、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本文通讯作者:戴凤燕。

DOI:10.6049/kjjbydc.2017050770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07-0018-09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