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路径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张近乐,蔡晨雨

(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摘 要:产业结构转型事关经济发展的方向与质量,在当前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巨大压力的背景下,以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分析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并以陕西省为例,针对产业结构现状和5个“并存”的问题,选取航空航天产业为代表,运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研究了军民融合发展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提出了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军民融合;产业结构;航空航天产业

0 引言

产业结构转型是指产业由低技术水平向高技术水平转变、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的过程,包括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结构转型。经济增长缘于产业结构变化,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744 127亿元,增长率为6.7%,经济总量巨大,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我国经济增长仍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出口以及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新兴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足。因此,我国目前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压力,急需在稳增长的前提下走出一条新型的产业结构转型之路。

军民融合是指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深深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把地方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要素融入到国防和军队建设之中,形成“军中有民、民中有军”的格局,使经济建设为国防建设提供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加坚强的安全保障。关于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转型之间的关系,相关学者已进行了研究。王磊[1]认为,只有认清从现有产业结构向军民融合产业结构变动的增长效应,才能建立着眼于资源整体配置的军民融合式产业结构。贺新闻[2]指出,实现国防科技产业的工业化需要用军民融合式发展思路引导产业结构向高级化优化调整。丁德科[3]提出,随着西部工业化进程加快,军民高技术产业将有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刘世庆[4]提出,可以从顶层设计、基础建设、宏观体制、项目牵引等10个方面推动军民融合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周宾[5]指出,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应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发展。谢罗奇[6]利用两阶段系统GMM估计法研究军民融合发展与地区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军民融合发展有利于地区产业结构提升。湛泳[7]发现,产业外部性是军民融合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因素,军民融合集聚通过制度强化效应、资本强化效应、技术强化效应以及市场强化效应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

引起产业结构变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口、环境[8]、人均GDP、政府消费支出[9]等,其中,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技术进步因素会对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决定性影响[10]。军民融合产业大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意味着军、民口的科技资源相互共享、双向溢出。军民融合发展还能够促进军、民协同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军民融合产业辐射广的特点,将创新成果充分运用于光电子、精密制造、自动控制、新能源等相关产业,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1.1 通过军民资源共享,优化供给结构

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彼此作用,相互影响。当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匹配于当地的要素资源禀赋时,该地区的资本积累速度会高于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增长速度,从而提升供给结构。随着供给结构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也会随之提升。供给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供给和劳动力供给,自然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而劳动力素质影响产业发展水平,进而影响产业转型速度。军民融合发展对供给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于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军民融合产业拥有众多高素质人才和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其人才及科技优势,提升劳动者素质,能有效优化供给结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方向是从劳动、资源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结构转变,军民融合发展不仅能提升劳动力素质,同时可产生资源节约效应和产业集群效应。军民之间体系壁垒的打破、利益高墙的拆除、市场力量的引入,必将带来更加显著的规模经济和集群经济,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地区产业结构转变。

1.2 通过军民市场结合,升级需求结构

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地区产业结构变化,需求总量的增加会改变地区需求结构,需求结构变化会直接导致生产结构发生转变,从而影响国民经济各部门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所占比重,引起产业结构变化。军民融合发展所带来的需求创造效应将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通过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许多原本由军队或军工系统自我经营、自我保障、自我配套的事情逐步交由市场和社会去做,向社会释放巨大的市场内需潜力,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另一方面,军民融合产业将原本隔离的军用市场和民用市场相结合,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用途增加,市场扩大。随着最终产品需求的增多,大型生产商仅保留产品附加值高的部分进行自我生产,将零部件生产逐步外包给小企业,实现生产要素流动,从而转变产业结构。

1.3 通过军民技术流通,实现创新驱动

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原动力,创新通过影响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型产生正向推动作用。首先,创新与需求结构升级相互作用,通过产品创新扩大市场需求,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其次,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积累以及生产要素优化促进供给结构升级。最后,创新能有效推动经济增长,使收入不断提高、资本逐步积累。创新是军民融合发展的一大特点,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创新不仅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快速发展,而且带动地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例,在航空领域,通过军民协同创新,形成了“新舟“系列民航飞机和新一代4吨级轻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机AC312。在航天领域,截至2015年,航天产业新开发的民用产业高达5 000多种,累计实现产值550亿元,平均每年增速达28%[11]。根据上述分析,绘制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如图1所示。

2 陕西产业结构现状及问题

陕西作为我国军工资源大省,其军民融合产业涵盖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工业和军工电子等六大领域,辐射的产业包括装备制造、材料、能源等十多个大类。陕西在以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能有效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加速产业结构转型。

2.1 陕西产业结构现状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均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产业结构会发生更迭,各产业的增加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会发生改变。从三次产业GDP构成来看,近20年间,陕西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逐步增加。第一产业产值占GDP份额由20%下降至10%左右,第二产业产值占比由40%上升至50%以上,第三产业产值占比基本维持在40%以下。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当第一产业比重低于20%,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目前,陕西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发展强势,呈现出“二三一”结构;从三次产业增长率来看,第一产业增速保持在5%左右,增速相对较缓,第二、第三产业一直维持着10%以上的增速,保持着较高速的增长;从就业结构来看,陕西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从60%下降至45%左右,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基本维持在20%左右,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增长至35%左右。依据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模式理论,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国家,就业结构应呈现“三二一”结构,陕西目前呈现出的“一三二”结构与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同步。

图1 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

2.2 陕西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陕西实现了从经济欠发达省份向中等发达省份的历史性跨越,产业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但目前陕西产业结构仍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并存”:①产业层次不高和结构不合理并存。陕西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能源化工产业,工业发展建立在资源初级开发基础之上,工业化水平和效益低。另外,劳动力结构仍处于“一三二”状态,第一产业人数众多,占就业人口的45%以上,就业结构与当前工业化中期进程不同步;②能源资源储备有限与高消耗、低转化问题并存。“十二五”期间,陕西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高0.18t标准煤,煤矿回采率、油田平均采收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发展依靠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能源使用效率低,对环境破坏严重;③产业集群规模较小与省内配套不足并存。陕西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排全国第26位,省内配套率只有30%左右。部分优势产业缺乏集群效应,产业内部基础配套不佳;④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与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并存。陕西大中型企业R&D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能力欠缺,科技成果转化不足,省内转化不到3成;⑤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并存。产业发展片面追求“小而全”,既造成资源不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恶化,也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陕南地区对陕西经济发展贡献不足,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瓶颈[12]

3 军民融合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路径——以航空航天产业为例

本文运用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军民融合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鉴于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领域,航空航天产业相较于船舶、兵器、电子等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整,产值大,本文选取航空航天产业作为陕西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代表进行研究。

3.1 理论假设

依据前文所述,军民融合可以通过优化供给结构、升级需求结构以及促进技术流通3种方式实现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综上,提出以下假设:

H1:供给结构在军民融合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之中起正向中介作用;

H2:需求结构在军民融合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之中起正向中介作用;

H3:技术进步在军民融合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之中起正向中介作用。

3.2 多重中介效应模型

由于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自变量X除对因变量Y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可能通过第三变量M对因变量产生间接影响,这种介于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的第三变量M称为中介变量。温忠麟[13]指出,近年来中介效应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其它社科领域,相比于单纯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同类研究,中介效应模型还可以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过程和作用机制。中介效应模型包括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简单中介效应模型是指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只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见图2(a)),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则是在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存在多个中介变量,这些中介变量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并行的(见图2(b))、有顺序的(见图2(c)),也可能是复合式的,既有并行关系,又有链型关系(见图2(d))。

由理论分析和假设可知,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类似于图2(b),属于并行多重中介模型。

图2 中介效应模型

3.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3.3.1 指标选择和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以航空航天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作为中介模型的自变量,反映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情况。以周昌林[14]使用的测度方法计算产业结构优化率作为中介模型的因变量,衡量陕西产业结构发展状况。以航空航天产业从业人数、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航空航天产业专利申请数作为中介变量,分别表示人力供给结构、需求结构和技术进步发展状况。本文选取2000-2015年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以及《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

3.3.2 假设检验结果

中介效应检验的核心在于检验系数乘积a·b是否显著,即H0:a·b=0,其中,系数a是自变量X对中介变量M的效应,系数b是控制自变量X的影响后中介变量M对因变量Y的效应。对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有两种常用方法,一种是通过逐步回归系数法进行检验,另一种是通过Bootstrap法直接检验系数乘积。逐步回归系数法首先检验X对Y的总效应,然后检验系数乘积a·b的显著性,这一步通过依次检验系数a和b的显著性间接进行(即a≠0且b≠0)。Bootstrap法在检验X对Y的总效应基础上,将样本系数乘积的估计值从小到大排序,其中,第2.5百分位点和第97.5百分位点构成a·b的一个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如果置信区间不包含0,则表示系数乘积显著。

由于近年来逐步回归系数法不断受到质疑,部分学者认为其检验力较低,逐步检验不容易检验到中介效应显著,而Bootstrap法具有更高的检验力,且无需假设a·b是否服从正态分布,因此,本文采用Bootstrap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令X表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Y表示产业结构转型,M1、M2、M3分别表示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技术进步等中介变量。依照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流程,首先对模型的总效应进行检验,运用Eviews7.0得到X对Y的总效应为0.16(t统计量为10.67),模型总效应显著,可以按照中介效应立论。然后,运用Hayes和Preacher(2014)编写的process插件对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X分别通过M1M2M3到Y的中介效应

X-M1-YM1YX-M2-YM2YX-M3-YM3YC2010.303.130.62-0.26-175.051.07(26.96)(5.77)(30.21)-0.28-4.307.58X-0.470.01-0.00040.011.550.004(-2.09)(21.99)(-5.98)(10.74)(12.56)(3.67)M1-0.001(-4.38)M21.67(1.14)M30.002(2.78)R20.48780.98370.71890.96330.91840.9746间接 LLCI0.00010.0006-0.0015-0.00060.00070.0026效应 ULCI0.00140.00030.0047

注:括号内为t统计量的值

3.3.3 检验结果分析

如表1所示,LLCI和ULCI之间表示2.5%与97.5%之间的分位数,两者主要用于对95%水平下的间接效应置信区间进行估计,当区间[LLCI,ULCI]之间包含0时,间接效应不显著。在X-M1-Y和X-M3-Y两条路径中,间接效应分别为0.000 6和0.002 6,[LLCI,ULCI]区间不包含0,表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可以通过优化人力资源供给和技术进步两条路径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起到显著的间接作用,但是,在X-M2-Y这条路径之中,[LLCI,ULCI]区间为[-0.001 5,0.000 3],包含0在内,因此,中介变量M2的间接效应并不显著,假设H2被拒绝。进一步检验系数c′(控制中介变量M的影响后自变量X对因变量Y的直接效应)可以看出,在X-M1-Y和X-M3-Y两条路径中,c′的t统计量分别为21.99和3.67,t统计量显著,表明优化人力资源供给和技术进步两条路径对陕西产业结构转型的直接效应显著。由于a·b与c′同号,因此,优化人力资源供给和技术进步两条路径对陕西产业结构转型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假设H1和H3得到验证。

实证结果表明,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带来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科技进步效应能有效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但通过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优化需求结构对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不能起到显著推动作用。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如图3所示。

图3 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促进陕西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

4 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供给结构、需求结构、技术进步3个方面对军民融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陕西省为例,结合2000—2015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并行多重中介模型,实证研究了航空航天产业促进陕西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得出如下结论:从理论上讲,军民融合可以通过资源、技术、市场3条路径的共同作用,加速产业结构转型。首先,军民融合领域拥有科技、人才优势,可以实现军民资源共享,优化供给结构。其次,军民融合发展可以通过军民市场结合,扩大消费市场,升级需求结构。最后,军民融合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和军民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军民技术流通,实现创新驱动。从实证结果来看,供给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对陕西产业结构转型存在显著中介效应,航空航天产业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促进科技进步两条路径推动陕西产业结构转型,但需求结构改善对陕西产业结构转型的中介作用尚不明显。

基于上述结论,为了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发展对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提升军民融合的内生动力,优化资源供给。 为充分发挥供给结构优化在军民融合与产业结构转型中的中介作用,需要进一步提升军民融合的内生动力,调整供给结构。①政府层面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制定资金保障、利益补偿、优惠扶持等政策,拆除军地之间、部门之间利益固化的藩篱;②企业层面需要引导军民融合企业形成新的动力系统,推动产品分工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推动人力配置从以研发人员为主向大众群体互动转变,推动经费配置从以研发环节为主向产业链、创新链统筹配置转变。合理配置人才、资金等要素,提升军民融合的内生动力,优化供给结构,以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2)创新军民融合产学研合作方式,深化技术交流。①共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系。由政府牵头,联合相关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项目、平台、人才等要素的有效集聚与整合,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促进军民融合做大做强;②设立专项引导资金,支持高校、研究院所、企业联办学科,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高校可与企事业单位联建、联办学科专业,精准化培养相关人才,为军民融合创新人才“蓄水”“充电”,推动产业技术进步;③推动科研、生产、实验等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和共用。支持军工单位、高校向民用领域相关企业开放工程中心、计量检测技术平台等,统筹利用产学研优质资源。创新产学研合作方式,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和发挥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

(3)抓实重大产业项目牵引,扩大市场需求。 充分发挥市场的中介作用,通过重大产业项目带动军民融合发展,通过军民融合产业加速产业结构转型。①积极争取国家“十三五”或中长期发展计划中的重大项目优先布局。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为载体,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推动发展,引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②遴选合作项目清单,抓实项目落地建设工作。围绕重点项目,抓好生产能力支撑,全面扩散军工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生产能力;③做好国家重大任务的服务保障体系改革。以技术、成本、进度等综合目标为导向,引入市场竞争和供应商选择机制,扩大竞争性采办,强调成本控制和效率。通过3个方面的联动作用,进一步提高军民融合生产能力,扩大市场需求,加速产业结构转型。

参考文献:

[1] 王磊. 军民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增长[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386-387.

[2] 贺新闻, 侯光明, 王艳. 国防科技工业的工业化路径:基于军民融合的战略视角[J].科学管理研究,2011,29(2):47-51.

[3] 丁德科, 刘敏, 张兴先. 军民融合: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抉择[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1(1):51-56.

[4] 刘世庆. 军民融合:提升西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技术产业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5] 周宾. 我国军民融合产业对制造业运行的动态响应——基于VAR模型的变量解释与OLS模型的回归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6):122-127.

[6] 谢罗奇,赵纯凯.军民融合对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及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1(6):4-15.

[7] 湛泳,赵纯凯. 军民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与机制——基于产业外部性视角[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1):116-123.

[8] 梁树广, 李亚光. 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体制改革, 2012(4):93-97.

[9] 高远东,张卫国,阳琴.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6):96-101.

[10] 李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综合评测和动态监测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3.

[11]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M].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6.

[12] 邓淑红,李录堂,雷清,等.陕南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分析及对策[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11):1798-1801.

[13] 温忠麟,叶宝娟.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5):731-745.

[14] 周昌林,魏建良.产业结构水平测度模型与实证分析——以上海、深圳、宁波为例[J]. 上海经济研究, 2007(6).

ResearchontheDevelopmentPathsofMilitary-CivilianMergingtoEnhancetheTransitionofIndustrialStructure——Taking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Jinle, Cai Chenyu

(School of Humanties, Economic and Law,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Xi′an 710129, China)

Abstract:The transi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ffects the dire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China faces the great pressure to adjust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be healthier, hence, enhancing the transition of 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via military-civilian merging becomes a new cho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paths of achieving the transition via the development of military-civilian merging. By taking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analyzes five "co-existing" problems. The aerospace industry is investigated further and the parallel multiple mediation model is applie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paths which can promote the transi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Shaanxi Province by military-civilian merging. In addition, it also makes suggestions on enhancing the transi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rough military-civilian merging.

Key Words:Military-Civilian Merg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Industry

收稿日期:2017-08-02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招标项目(2016ZB00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4XJL009);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7KRM108,2016KRM139);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咨询专项”子项目(2017-ZD-02-04-01)

作者简介:张近乐(1965-),男,陕西兴平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与产业管理、军民融合;蔡晨雨(1992-),女,四川绵竹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军民融合与产业经济。

DOI:10.6049/kjjbydc.2017060179

中图分类号:E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07-0148-05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