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环境下创业战略与新创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陈 彪1,单标安2

(1.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摘 要:创新战略有利于企业构建新的价值链,模仿战略是对市场已有价值链的补充,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创新战略,对模仿战略关注不足,实践中很多新创企业通过模仿战略实现创业成功。特别地,中国转型环境下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不良竞争环境会制约创新战略,促进模仿战略。然而,实践中这两种战略对新创企业均存在积极影响,选择创新战略还是模仿战略事关新创企业创业成败。考察技术、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特征,剖析不同技术和市场环境下不良竞争对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的调节作用。利用153份新创企业样本研究发现: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均有利于竞争优势,但不同环境特征下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不良竞争对模仿战略的影响与技术、市场环境特征不相关;对创新战略的影响与技术、市场环境特征相关。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并不存在孰优孰劣,是一定约束条件下新创企业战略决策的结果。

关键词:创新战略;模仿战略;不良竞争;新创企业;创业战略;竞争优势;市场环境

0 引言

创业是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新创企业的高死亡率是实践者、理论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现实困境,亟需解决。战略是决定新创企业生存的关键[1],从战略视角解释创业问题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由于资源缺乏和发展时间有限,新创企业创业战略主要关注业务层面的竞争战略[2],本文从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视角分析竞争战略。现有研究证实了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的贡献,然而关于这两种战略作用的观点尚未达成一致。支持创新战略的观点认为创造新的平衡是创业的核心[3],创新经济学研究甚至认为模仿损害了创新,侵蚀了创新的利润[4]。这一观点认为新创企业的成功在于在竞争对手之前引入新产品[5],保证经济、技术和稀缺资源的优先权。支持模仿战略的观点认为模仿战略有助于完善市场价值链,降低风险和研发投入[6]。甚至早期模仿可能促进后期创新,模仿过程中知识积累能够促进创新[4]。这一观点认为新创企业的成功可能依赖于对竞争对手的模仿,通过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参与市场活动。遗憾的是,学界对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的作用情境缺乏研究。

战略与环境间的互动影响创业活动[7],环境是战略研究中的重要情境因素。中国转型环境下创业环境的典型特征是技术波动和需求变化快,市场环境不稳定;同时,制度不完善导致的不良竞争也是企业实践中的重要环境特征[8]。鉴于此,本文分析新创企业战略选择问题,从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两个方面考虑不确定环境的特点[9]。转型环境下制度不完善导致市场中出现不良竞争行为[10],对新创企业战略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研究同时考虑这些环境特点,分析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对战略的影响,解释中国转型环境下新创企业战略选择问题。

1 文献回顾与模型构建

1.1 文献回顾

创新搜寻和模仿搜寻是企业实现成长目标的两种基本方式[11]。新创企业由于自身经验和资源缺乏,市场合法性不足[12],需要基于不同外部环境提供不同的产品架构参与市场竞争。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是企业的两种关键战略[13],创新战略能够创造新市场,塑造客户需求,甚至改变客户行为[6],构建新的价值链;模仿战略能够识别现有客户需求,改善产品,更好地为客户服务[13],降低研发风险和成本,提供低成本的产品[14][15],完善已有价值链。本研究试图从创新程度上将创业战略分为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以此为基础剖析新创企业战略行为。

与其它企业行为相似,战略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新创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资源约束性强[16-17],外部环境对其影响显著。技术不确定、市场不确定和竞争强度是企业面临的主要外部环境[18],其中,技术不确定和需求不确定是构成不确定环境的基础[9],制度不完善情境下企业间可能出现不良竞争行为[10]。不确定环境和不良竞争环境是新创企业运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外部环境,是影响战略的关键因素。其中,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源于技术进步与客户需求变化。不良竞争代表转型环境下制度不完善的环境特点,即市场中竞争行为表现出机会主义、不公平甚至不合法的现象[19],如合同与协议的约束性减弱,专利和版权受到侵害以及企业间不公平竞争[10]

已有研究将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当作相互独立的影响因素[6,9,20,21]。实践证明技术和市场不确定同时存在并影响企业行为,因此,有必要构建整合框架探讨它们同时存在情景下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技术不确定环境下新创企业关注内部研发,市场不确定环境下关注外部客户需求识别,它们对企业战略产生不同影响。同时,中国转型过程中制度处于完善阶段,市场中会出现不良竞争,相对其它要素,其对企业行为产生的影响更加显著[22]。即不良竞争虽然存在于各种经济环境下,但在中国情境下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23]。因此,中国转型环境下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是新创企业面临的一般环境。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探讨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两种环境下不良竞争对新创企业战略的影响。这两种环境是具有代表性的,如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的兴起挑战了传统的“短信”业务,代表技术变化下的创业行为;人们消费需求发生变化,“团购”和“外卖”行业迅速发展,代表市场变化下的创业行为。上述案例中创业环境包括技术和市场不确定,但是,前者的机会主要源于技术发展,后者的机会主要源于市场发展。研究中没有考虑高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低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的影响,是因为这两种情形下难以判断机会来源的主导环境要素。

1.2 模型构建

权变理论认为组织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形的行为方式,将这一观点引入战略研究中,即不存在适用于所有情形的战略,企业战略需要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相匹配[24]。新创企业规模小、结构简单、资源缺乏[16],外部环境对战略的影响更加显著。中国转型环境下新创企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不确定环境和不良竞争环境,本文借鉴权变理论思想,探讨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对战略的调节作用。依据战略管理理论,企业战略是对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与威胁的一种回应[25],本文借鉴这一理论解释新创企业如何实现成长目标。

2 研究假设

2.1 新创企业战略与竞争优势

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是企业在市场活动中的重要战略[4][6],它们关注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从不同路径影响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创新战略是企业引入新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利用与竞争对手形成的差异获取竞争优势,其关注新产品/服务的创新程度、创新频率、创新数量以及进入市场的速率[19]。采取创新战略的新创企业利用创造性手段打破市场平衡,在市场活动中实施更加有效的行为。首先,创新战略有助于新创企业开发差异化产品,塑造新的客户偏好和行为方式[6][13],构建新的价值链,有效防止竞争对手的快速进入。其次,创新战略帮助新创企业形成先发优势[26]。企业可以在竞争对手之前获取优势资源[6],如提前占据具有吸引力的地理位置。新创企业资源不足,包括物质资源和合法性资源,在市场活动中难以实现与已有企业的公平竞争,利用创新战略重构价值链、提前占领优势资源,有利于其获得竞争优势。

对新创企业而言,采取创新战略可能存在一些不足,如创新过程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创新产品能否得到市场认可[27],以及新创企业能否防止创新产品被竞争对手复制导致产出低于投入。但是,创新的顺利完成有助于打破市场平衡,形成有效的行为模式,构建新的价值链[28],整体上可以帮助新创企业在市场活动中获取竞争优势。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创新战略与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积极相关。

创新战略是资源消耗型战略,依赖于新创企业的资源禀赋。新创企业资源稀缺特征决定了模仿战略是可选择的另一种战略,与创新战略不同,模仿战略强调对市场中已有技术或者生产流程的改进,进而降低研发投入和研发风险[14][15]。采取模仿战略的新创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对市场活动进行补充。首先,模仿战略注重对市场已有技术或生产流程的模仿与改进,关注市场已有产品相关信息,明确定位,改善产品以提供更好的服务[13],帮助新创企业快速获得市场认可。其次,现有产品为模仿战略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相关信息,降低了研发成本和风险[6],新创企业能够提供低成本的产品,实现价格优势。最后,新创企业模仿战略与成熟企业不同,前者强调规模经济形成的低成本[14],后者则关注模仿策略,从研发投入和风险方面实现低成本。总之,模仿战略帮助新创企业快速识别客户需求、降低研发成本和风险、积累知识,完善市场价值链,帮助其获取竞争优势。

模仿战略可能会对新创企业产生一些限制,这一战略关注对市场已有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帮助新创企业在短期内赢得市场份额。然而,这种短期成功可能导致新创企业陷入成功陷阱[29]。模仿战略可能会降低新创企业进行创新的动力和意愿,对进一步向前发展产生阻碍[30],从而失去持续竞争能力。但是,新创企业成立时间短,这种成功陷阱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作用不显著[31],利用模仿战略保障企业的早期生存和短期优势。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模仿战略与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积极相关。

2.2 不良竞争的调节作用

不确定环境包括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技术不确定反映行业内技术变化速度,市场不确定反映顾客偏好变化速度[9][21]。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环境下,新创企业主要关注技术不确定产生的影响,集中资源应对技术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本文称之为技术不确定为主导的环境。新创企业组织结构简单,适应新技术的阻碍因素较少,能够抓住技术变化带来的机会。因此,采取创新战略的新创企业能够通过自身研发匹配技术需求,抓住技术变化创造的机会;采取模仿战略的新创企业通过对市场已有技术的模仿,充分利用市场领先者的创新成果。

(1)不良竞争使得技术不确定为主导环境下新创企业战略的效果受到进一步的影响。究其原因,不良竞争意味着企业间竞争行为表现出机会主义甚至非法倾向[23],会侵蚀企业市场活动中的利益,主要表现为:①制度体系并不能对不公平或者不道德的竞争行为实施惩罚,产品创新利益会受到侵蚀[32],结果可能就是新创企业投入大量资源实施创新战略,但是难以在市场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如中国盗版电脑软件的使用是很普遍的[33]。新创企业受限于自身资源[34],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力量不足,不良竞争会使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积极效果受到抑制;②这种制度环境下新创企业可以利用制度洞,出现“打擦边球”行为,“山寨”现象就是典型代表[35]。不良竞争环境降低了新创企业模仿的风险和成本,进一步增强了模仿战略对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在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减弱了创新战略和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关系,加强了模仿战略和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关系。

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环境下,新创企业主要关注市场不确定产生的影响,集中资源解决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与挑战,本文称之为市场不确定为主导的环境。新创企业缺乏市场合法性[12],其产品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市场认可,顾客需求变化会增加产品市场推广难度。这意味着需求变化会导致企业产品输出不确定和加速产品过时,减弱新产品经济收益[9];新创企业财务和人力资源缺乏、声誉不足[36],市场需求变化扩大了资源劣势对新产品市场推广的不利影响。并且,市场不确定为主导环境下顾客构成以及偏好稳定性减弱,产品生命周期缩短[9]。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虽然有利于提供针对性产品[13],但模仿具有时间差,这种“滞后性”的消极效果在市场不确定为主导环境下被放大,模仿战略对新创企业的积极效果被减弱。总之,市场不确定为主导环境下新创企业的生存可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2)不良竞争使得市场不确定为主导环境下新创企业战略的效果受到进一步的影响。首先,市场不确定为主导环境下新创企业产品创新战略与竞争优势间关系受到市场合法性不足的消极影响,不良竞争加强了这种不利影响。对新创企业而言,新产品市场化是消耗资源和时间的过程[37],不良竞争环境下创新成果容易被竞争对手抄袭或者模仿[23],因此,新创企业从产品创新战略中获利的空间可能被压缩甚至侵占。即使创新产品表现出构建市场、塑造客户偏好,甚至改变客户行为习惯的优势[6][13],然而,由于新创企业自身市场合法性和营销能力不足,这种优势随着抄袭者或模仿者的介入会逐渐减弱。其次,市场不确定为主导环境下,不良竞争减弱了合法性不足对新创企业模仿战略与竞争优势间关系的不利影响。不公平竞争环境下新创企业可以通过“非常规”手段构建销售渠道,并且,不良竞争会影响新创企业模仿程度。模仿存在不同的程度,涉及纯粹的克隆即产品复制,以及创造性模仿即以现有产品为基础进行改进[6]。与成熟经济体系下关注渐进式创新的模仿不同,转型环境下不良竞争可能导致“抄袭式”模仿的出现,加速模仿企业进入市场的速度以及减弱模仿的“滞后性”。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不良竞争在转型环境下对企业作用更加显著的观点[23]。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在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会减弱创新战略和新创企业竞争优势间积极关系,加强模仿战略与新创企业竞争优势间积极关系。

3 实证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3.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主要从长春、哈尔滨和北京3个地区收集数据,在样本区域内企业聚集区通过随机抽样获取相关数据。鉴于研究对象为新创企业,数据收集过程中选择的企业成立时间在8年内[38]。并且,为了保障调研数据的可靠性,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或者在企业工作年限达2年以上的老员工,他们对企业发展问题比较了解。

为了保障调研结果的可靠性,大规模调研前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①利用已有量表测量研究变量,同时,对于来自英文文献的量表,通过多次互译以保障翻译结果与原文意思的一致性;②与企业管理者面对面进行讨论,确保量表的语言表达在调研过程中能够被访谈者理解;③选择30家企业进行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对问卷内容作进一步完善;④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明确调研目的和调研内容,尽量避免调研过程中因为调研人员原因造成歧义。

表1 样本特征 (N=153)

基本特征占比(%)基本特征占比(%)填问卷对象员工人数CEO或总裁13.61~2047.9高层管理者29.521~5026.1部门经理34.851~20018.3其他22.1201以上7.7行业类型企业年龄高技术行业41.71~346.3传统行业58.34~634.17~819.7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50份,剔除信息不完整以及成立时间大于8年的企业,根据研究目的最终选择有效问卷153份,有效率为34.0%。样本的具体特征如表1所示,主要描述了填问卷的对象、员工人数、行业类型和企业年龄。

3.2 变量测量

本研究中变量测量以中西方学者已有研究为基础,结合研究目的和企业管理者的访谈,修订形成最终量表。创新战略是在Li[12]的研究基础上,关注产品创新,结合新创企业特点进行修订,形成5个题项。模仿战略是以Zott等[14]的研究为基础,结合Bruton等[39]对新创企业行为方式的描述,形成2个题项,描述新创企业的模仿战略。不良竞争的测量借鉴Li和Zhang[10]以及Li和Li[23]研究中国转型环境下不良竞争的量表,形成4个题项。竞争优势的测量是在Walter等[40]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修订,形成3个题项。

样本分类标准是企业对外部环境不确定程度的感知,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强弱是划分样本的依据。环境不确定的测量以Su等[9]的研究为基础,修订形成8个题项,技术和市场不确定各包括4个题项。控制变量主要选择企业年龄、规模和行业类型,企业年龄使用创建到2014年止的年数;企业规模使用企业员工数衡量,分别用数字1-6表示,1表示1-20人,2表示21-50人,3表示51-200人,4表示201-500人,5表示501-1000人,6表示1000人以上。行业类型根据高技术产业目录的标准分为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按照虚拟变量的设置准则,将高技术行业设置为1,传统行业设置为0。

3.3 数据同源偏差检验

调研过程中每份问卷由一人独立完成,因此,需要对问卷进行同源性偏差检验。本文采用Harman的方法,对所有变量进行未旋转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第一主成分(代表CMV量)是30.96%,说明本次调研数据同源性偏差不严重。

3.4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对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检验,使用的工具是SPSS16.0,结果如表2所示。信度是描述量表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指标,各个变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数均在0.6以上,说明各指标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符合进一步数据处理的信度要求。对量表内各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各因子载荷均大于0.7,说明量表具有较高效度。因此,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5 实证结果与分析

对各变量进行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不同战略与竞争优势存在显著相关性,说明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存在关联。

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假设,在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作进一步分析。首先,为了验证H1、H2,对整体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然后,为了验证H3、H4,将样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n=76),第二部分是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n=85)。分析过程中对两部分样本分别进行回归分析,逐步加入自变量、调节变量以及自变量与调节变量的交互项,结果如表5所示。为了降低多重共线性的影响,本文对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s)均在3以内,远低于临界点10。

表4的回归模型验证H1、H2,检验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对新创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在模型1中加入控制变量;在模型2中加入主效应变量即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从模型2可以看出,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具有积极影响(β=0.5, p<0.001),因此,H1得到验证;模仿战略对竞争优势具有积极影响(β=0.278, p<0.001),因此,H2得到验证。

表2 各变量的度量指标以及信度、效度检验

变量题项(采用Likert五级打分法)均值标准差因子载荷Alpha创新战略重视新产品/服务的开发3.601.1320.7380.818重视产品/服务的创新频率,如缩短产品更新的时间间隔3.351.1000.797重视产品/服务的创新水平,如是否高于竞争对手3.541.1180.741重视产品/服务进入市场的速度与频率,如率先引入新的产品市场3.321.1240.784开发新产品的意愿不断增加3.431.1600.747模仿战略以相对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服务,如模仿竞争对手的产品以降低研发支出2.981.0360.8690.675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如流程改进、外部运营效率和组织运行效率改进3.311.0840.869不良竞争市场中不正当竞争行为很多,如新产品的非法复制3.151.2210.8210.839产品与商标被假冒的现象普遍2.871.3050.850缺乏有效的法律来保护企业知识产权2.941.1660.836不公平竞争现象很多,如提前知道内幕消息3.211.2610.780竞争优势在提供针对性服务方面具备优势,如定制服务3.521.1010.7350.747在市场开拓/产品开发方面具备优势3.371.0810.839在产品/服务附加值方面具备优势3.491.1070.869

表3 各变量相关系数统计

变量12345671.企业年龄12.企业规模0.326**13.行业类型0.152-0.02914.创新战略0.0830.126-0.15415.模仿战略0.0120.0400.0620.172*16.不良竞争-0.016-0.1620.0260.0340.10217.竞争优势-0.0330.1070.1000.560**0.349**0.1021Means3.8371.9090.4173.4523.1473.0383.459SD2.5961.1170.4950.8560.9211.0190.893

注:***表示显著性水平p<0.001(双尾检测),**表示显著性水平p<0.01(双尾检测),*表示显著性水平p<0.05(双尾检测),+表示显著性水平p<0.1(双尾检测),下同

表4 整体样本的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N=153)

变量竞争优势模型1模型2企业年龄-0.089-0.098企业规模0.160+0.089行业类型0.102-0.002创新战略0.500***模仿战略0.278***R20.0300.391调整R20.0070.367R2的变化0.0300.361R2变化的F检验1.32037.343***F值1.32016.179***

表5的回归模型验证H3、H4,检验高技术、低市场不确定和低技术、高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对战略和新创企业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影响。在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降低了创新战略对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β=-0.315, p<0.05),增强了模仿战略对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β=0.304, p<0.01)。在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增强了模仿战略对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β=0.241,p<0.05),对创新战略和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调节效果不显著。因此,H3得到验证,H4得到部分验证。

4 结果讨论与未来展望

4.1 研究结论

本文讨论了转型环境下创业战略与新创企业竞争优势间关系,主要分析了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对创业战略的影响。首先,构建研究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然后,将新创企业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利用调研获取的数据验证研究假设。数据分析发现:①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都有利于新创企业竞争优势;②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抑制了创新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积极关系,促进了模仿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积极关系;③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促进了模仿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的积极关系,对创新战略与竞争优势之间关系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本文为创业战略相关研究补充了转型环境下的经验证据,进一步丰富了战略和创业领域的理论。一方面,本文利用新创企业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创新战略和模仿战略从不同路径影响企业成长的观点,即创新战略帮助新创企业重构价值链[28],模仿战略帮助新创企业快速识别客户需求[6],补充市场价值链。另一方面,本文扩展了现有研究范畴,揭示了转型环境下创业战略的作用与环境不确定(技术不确定和市场不确定)和制度不完善(不良竞争)的内在关联。研究中将样本分为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两部分,讨论不同的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对创业战略的影响。①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环境下,新创企业实施创新战略可以匹配环境需求,抓住变化带来的技术机会,模仿战略充分利用竞争对手创新带来的机会,通过降低成本实现与市场中已有企业的竞争。在技术变化为主导环境下,不良竞争扩大了新创企业创新成果保护力量不足和创新风险对产品创新战略的不利影响,导致创新利益受到侵蚀。同时,降低了新创企业快速模仿市场中新技术的风险和成本,可能提升“抄袭”速度,减弱不利因素对模仿战略的消极影响;②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环境下,新创企业缺乏市场合法性[12],产品的市场推广受到显著制约,从而扩大了新创企业创新产品市场推广耗时性和模仿产品“迟滞性”产生的消极影响。不良竞争减弱了模仿产品“迟滞性”的消极影响,但对创新战略的影响不显著。可能原因是先前理论强调了创新产品推广耗时性[37]和新创企业合法性不足[12],忽略了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改变,使得理论推导和实证结论不一致。因此,新创企业参与市场活动过程中,战略选择与其所处环境存在密切联系。

表5 分样本回归分析结果 (N=153)

变量竞争优势高技术不确定及低市场不确定(n=70)模型3模型4模型5低技术不确定及高市场不确定(n=83)模型6模型7模型8企业年龄-0.084-0.205+-0.201+-0.155-0.103-0.150企业规模0.1630.1540.1170.1550.0970.136行业类型-0.020-0.012-0.020-0.005-0.095-0.094创新战略(IN)0.432**0.499***0.459***0.416***模仿战略(IM)0.359**0.1410.231*0.212*不良竞争(DY)0.324*0.044IN*DY-0.315*-0.093IM*DY0.304**0.241*R20.0260.3920.5370.0300.3030.353调整R2-0.031-0.3300.456-0.0110.2530.274R2的变化0.0260.3650.1450.0300.2730.049R2变化的F检验0.46314.727***4.790**0.73913.514***1.679F值0.4636.318***6.661***0.7396.005***4.493***

4.2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权变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出发,构建整合框架模型,探讨不确定环境下不良竞争对创业战略的影响,是对战略管理和创业理论的补充。同时,本文存在如下不足:首先,数据收集过程中主要考虑了长春、哈尔滨和北京的新创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区域,考虑东南沿海地区的新创企业,提升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其次,新创企业战略不仅受到外部环境的权变影响,而且受到企业内部资源的影响,未来研究可以关注新创企业资源属性和能力对战略的影响;最后,不同行业面临的不确定环境和不良竞争情形存在差异,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考虑不同行业中战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ZOU H, CHEN X, GHAURI P.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new venture growth strategy: an empirical study in China [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0, 27(3): 393-421.

[2] 林嵩, 张帏, 姜彦福.创业战略的选择: 维度、影响因素和研究框架[J].科学学研究, 2006, 24(1): 79-84.

[3] SCHUMPETER J A.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 [M].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34.

[4] SLIVKO O, THEILENN B.Innovation or imitation? the effect of spillovers and competitive pressure on firms' R&D strategy choice [J].Journal of Economics, 2014, 112(3): 253-282.

[5] CAI L, LIU Q, Zhu X,et al.Market orient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trepreneurial support policies [J].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 Journal, 2015, 11(3): 645-671.

[6] ZHOU K Z.Innovation, imitation, and new product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China [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 35(3): 394-402.

[7] ALDRICH H E, MARTINEZ M A.Many are called, but few are chose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entrepreneurship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1, 25(4): 41-56.

[8] 蔡莉, 单标安.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 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 2013 (12): 160-169.

[9] SU Z, PENG J, SHEN H,et al.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marketing capability,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turbulent conditions [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2013, 9(1): 115-138.

[10] LI H, ZHANGg Y.The role of managers' political networking and functional experience in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8): 791-804.

[11] NELSON R R, WINTER S G.Forces generating and limiting concentration under Schumpeterian competition [J].The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8, 9(2): 524-548.

[12] LI H.How does new venture strategy matter in the environment-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J].The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2001, 12(2): 183-204.

[13] NARANJO-VALENCIA J C, JIMENEZ-JIMENEZ D, SANZ-VALLE R.Innovation or imitation? the role of organizational culture [J].Management Decision, 2011, 49(1): 55-72.

[14] ZOTT C, AMIT R.The fit between product market strategy and business model: implications for firm performance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1): 1-26.

[15] 郑兵云, 李邃.竞争战略, 创新选择与企业绩效[J].科研管理, 2011, 32(4): 59-68.

[16] RUEF M, ALDRICH H E, CARTER N M.The structure of founding teams: homophily, strong ties, and isolation among US entrepreneurs [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3, 68(2): 195-222.

[17] CAI L, HUGHES M, YIN M.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 acquisition methods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Chinese new ventures: the intermediate effect of learning capability [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2014, 52(3): 365-389.

[18] VOSS G B,VOSS Z G.Strategic orient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an artistic environment [J].Journal of Marketing, 2000, 64(1): 67-83.

[19] LI H, ATUAHENE-GIMA K.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new technology ventures in China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44(6): 1123-1134.

[20] LI T, CALANTONE R J.The impact of market knowledge competence on new product advantage: conceptualization and empirical examination [J].The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8, 62(4): 13-29.

[21] SHENG S, ZHOU K Z, LI J J.The effects of business and political ties on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China [J].Journal of Marketing, 2011, 75(1): 1-15.

[22] MEYER K E, ESTRIN S, BHAUMIK S, et al.Institutions, resources, and entry strategi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9, 30(1): 61-80.

[23] LI H, LI J.Top management team conflict and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making in China [J].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6(2): 263-283.

[24] GINSBERG A, VENKATRAMAN N.Contingency perspectives of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 10(3): 421-434.

[25] SCHENDEL D, HOFER C W.Strategic management: a new view of business policy and planning [M].Little, Brown, 1979.

[26] TSAI M T, LI Y H.Knowledge creation process in new venture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60(4): 371-381.

[27] ANOKHIN S, WINCENT J, AUTIO E.Operationalizing opportunitie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use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1, 37(1): 39-57.

[28] MAINELA T, PUHAKKA V, SERVAIS P.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opportunity in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14, 16(1): 105-129.

[29] MARCH J 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1, 2(1): 71-87.

[30] POLITIS D.The process of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5, 29(4): 399-424.

[31] 刘佳, 李新春.模仿还是创新: 创业机会开发与创业绩效的实证研究[J].南方经济, 2013, 31(10): 20-32.

[32] SHENG S, ZHOU K Z, LESSASSY L.NPD speed vs.innovativeness: the contingent impact of institutional and market environments [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3, 66(11): 2355-2362.

[33] VON KROGH G, HAEFLIGER S.Nurturing respect for IP in China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7, 85(4): 23-24.

[34] SHAN B, CAI L, HATFIELD D E,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of new ventures in emerging economies [J].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4, 15(2): 99-108.

[35] 刘明宇, 骆品亮.基于长尾理论的品牌手机集成创新与山寨手机模块创新比较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0, 22(4): 1-9.

[36] ROBINSON R B, MCcDOUGALL P, HERRON L.Toward a new venture strategy typology [C].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 1988(1): 74-78.

[37] HAEUSSLER C, PATZELT H, ZAHRA S A.Strategic alliances and product development in high technology new firms: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12, 27(2): 217-233.

[38] SONG M, PODOYNITSYNA K, VAN DER BIJ H, et al.Success factors in new ventures: a meta-analysis [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8, 25(1): 7-27.

[39] BRUTON G D, RUBANIK Y.Resources of the firm, Russian high-technology startups, and firm growth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2, 17(6): 553-576.

[40] WALTER A, AUER M, RITTER T.The impact of network capabilities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university spin-off performance [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6, 21(4): 541-56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and New Ventu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ransitional Contexts

Chen Biao1, Shan Biaoan2

(1.School of Business,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Innovation strategy is conducive to build a new value chain, and imitation strategy complements the existing value chain. However, most of existing researches focus on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the attention on imitation strategy is insufficient. Many new ventures achieve success by imitation strategy in practice. Especially, as the institutions are less developed, which are the root causes of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may restrict innovation strategy and promote imitation strategy. However, both of which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new ventures in practice, so that choosing innovation strategy or imitating strategy is crucial for new ventures. In this paper, it examine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in two types of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 including high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and low market turbulence versus low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and high market turbulence. Using data collected from 153 new ventures in China, it finds that both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strategies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new venture competitive advantage, however, the effect is different: as typical Chinese context,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on imitation strategy has no relation with technological an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n innovation strategy is based on technological and market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Innovation Strategy; Imitation Strategy; Dysfunctional Competition; New Ventures; Entrepreneurial Strategy; Competitive Advantage; Market Environment

收稿日期:2017-06-2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402064,71602028)

作者简介:陈彪(1988-),男,湖北孝感人,博士,郑州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单标安(1987—),男,江西九江人,博士,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与创业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7040360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03-0008-07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