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1,2
(1.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433;2.安徽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摘 要:知识和创新溢出存在空间壁垒,高速铁路能打破区域空间阻隔,缩小时空距离,促进以知识和创新为显著特征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构建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区域层面和细分产业层面研究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速铁路建设与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影响不够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起显著促进作用。这表明,高速铁路修建改善了区域投资环境,打破了区域阻隔,有助于增进知识溢出效应、加速要素流动,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证实在中西部地区建设高速路具有正确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高速铁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实证研究
交通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近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建设飞速发展,世界瞩目。毋庸置疑,高速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降低产品交易成本影响企业生产过程;二是改善家庭、工作或生活交通速度和可靠性,促进经济增长[1]。过去,无论是汽车、飞机、轮船还是普通火车均为客货两用,高速铁路与以往交通运输方式的不同在于其主要服务对象是旅客,高速铁路通过对人的直接作用而产生相应经济效应。
知识和创新溢出存在空间壁垒[2],高速铁路能够进一步打破空间阻隔,通过“高速度”缩短时空距离,扩大知识和创新溢出范围,加快区域间以劳动力为载体的知识、技术、信息传播和扩散,强化空间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发展[3]。相关研究成果也证实,时间价值较高的人群更愿意乘坐高速铁路出行,在我国乘坐高速铁路出行的大多是高收入、高学历群体[4-5],这就意味着高速铁路对高学历层次人群影响更大,随之受影响的是以高学历劳动力为主要投入的相关企业和产业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各类资源趋于饱和,东部地区大量企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谋求新发展。在转移过程中,除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外,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指引下,也会进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高速铁路修建一方面改善了地区投资环境,使更多企业愿意在高铁沿线选址、更多家庭愿意在此定居;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以劳动力为载体的知识、信息、技术交流与沟通,通过知识溢出,促进本地区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其中既包括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又包括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使“周末工程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形成更大规模的跨区域人才市场,为中西部地区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高精尖技术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这些地区实现经济赶超带来更多机遇。这也印证了“中心-外围”理论相关论述:区域经济格局是聚集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聚集力作用下,经济活动向中心区域集中;在离心力作用下,经济活动将出现分散化发展趋势。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重点关注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对不同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差异化影响。本文构建2006-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FE)模型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国家层面及区域层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全国范围内高速铁路建设加强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在高铁通达区域集聚;从不同区域层面看,高速铁路修建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起重要促进作用。从细分产业看,高速铁路建设对中部地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加产生了积极影响,对西部地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起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这表明,高速铁路建设从不同层面对我国知识密集服务业发展产生影响,一方面强化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人才聚集,但也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增加,有利于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流入,壮大中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队伍,并扭转“孔雀东南飞”态势、减少人才流失、优化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推动产业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本研究进一步证实在中西部地区建设高速铁路的必要性。
知识和创新被认为是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面对面接触和反复沟通是知识传播的最佳途径[6]。人口流动的便利性,有利于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交流、增进知识溢出与科技创新。高速铁路通过对流动劳动力产生影响,有助于促进科学知识交流与扩散。英国高速铁路修建加快了人才流动,方便了人们面对面知识交流,使得英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得到迅速发展,距离中心城市1小时高铁车程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明显高于非高铁地区[7-8],扩大了知识密集型产业规模。Yin等[9]通过对欧洲高速铁路系统进行研究发现,高速铁路对城市人口增长、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中,欧洲老工业城市里尔在转型过程中,高速铁路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由于交通便利,里尔地区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此外,高速铁路通过降低搜寻成本、增加劳动力需求信息有助于实现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促进跨区域劳动力市场形成[10],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才竞争和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以及促进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高速铁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发挥了促进知识溢出和创新发展的双重作用。朱桃杏等[11]认为,高速铁路既是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投入,也是地区科技创新的重要产出。科技创新系统包括3个重要阶段:集聚、交流和扩散。高速铁路促使区域信息交流更加通畅,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对科技创新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赵云等[12]认为,知识扩散效应辐射范围受空间交易成本的影响,而高速铁路修建带来的可达性扩大了知识溢出范围,使高铁节点地区外部知识存量增加。王雨飞等[3]研究发现,发展交通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知识扩散。知识溢出有助于促进创新集聚,从而扩大城市规模,带来经济增长。因此,可以推断,高速铁路通过带动劳动力流动,促进知识溢出效应发挥,提高知识溢出区域劳动者素质,进而促进地区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
当然,高速铁路修建也可能进一步加强“中心-外围”效应[13-14],给某些区域带来负面影响。因为高速铁路基本连接的是大城市和重要城市,对小城市影响较小,甚至会给小城市带来负面影响[15],使得人口和资源从小城市向中心城市集聚。张克中等[16]也得出类似结论,认为高速铁路建设将产生“虹吸效应”,促使原有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得到强化,边缘地区城市地位进一步降低,并不断被边缘化。
区域经济格局是聚集力和分散力共同影响的结果,其最终形成要看哪种力量占主导地位。虽然我国高速铁路主要连接的是中心区域,但是随着大城市和中心城市租金上涨、竞争加剧、环境恶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将给以劳动力要素为主要投入的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特别是对以较高文化程度劳动力为主要投入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而言尤其如此。这对于经济较落后地区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高速铁路建设通过带动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带来知识溢出效应,从而带动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发展。本文重点探讨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本文根据Audretsch等[17]及Hornung等[18]对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设立及经济发展关系的相关研究,围绕相关研究对象构建计量模型。由于资本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是影响产出最重要的两种投入要素,因此本文主要考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用techser表示,单位为十亿元)及从业人员数量(用techserwor表示,单位为万人)。
本文重点关注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对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解释变量首先是高速铁路路网密度(densihighsp,单位为km/万hm2),用以衡量各地区高速铁路建设水平,在此使用滞后一期变量,以体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应的滞后性,并防止产生内生性[18-19];其次是公路路网密度(densiway,单位km/km2),用以衡量各地公路建设水平;此外,还控制机场数量(airportnum,单位是个),作为衡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解释变量。
除上述3个解释变量外,本文认为影响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因素还有:①经济因素。一般而言,经济较发达地区,服务业发展也比较充分,因此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per,单位为万元)衡量;②教育因素。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离不开当地可提供的教育资源水平,高等教育资源较为集中地区往往也是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地。因此,使用高等学校每万人招生数(enrollper,单位为人)衡量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环境。以上解释变量除机场数量外,其它解释变量均采用相对指标衡量,以避免变量间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体现我国不同省份“省情”差异。此外,ητ代表时间固定效应,μi代表个体固定效应。i表示不同省份,不包括港澳台;t表示不同年份,主要包括2006-2015年,具体模型如下:
techserit=α1+β1densihighspei,t-1+γ1X1+ητ+μi+ζit
(1)
techserworit=α2+β2densihighspei,t-1+γ2X1+ητ+μi+ζit
(2)
本文主要使用固定效应(FE)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回归,随机效应(RE)回归结果作为参考。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各子产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主要来源于2007-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及每万人高等学校招生数主要来源于我国及各省2007-2016年统计年鉴。公路路网密度、高速铁路路网密度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得到,航空机场数目主要来源于我国交通运输部相关统计公报。本文共有15个变量,4 185个观测值。表1是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各省份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经济及高等教育发展水平都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本文使用固定效应(FE)模型对全国范围内数据进行回归,研究全国范围内高速铁路建设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及从业人员数量的影响,随机效应(RE)回归结果作为参考。根据面板数据特征,在回归过程中使用聚类稳健标准误,下同。
表1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从表2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建设对全国范围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数增加起显著促进作用。根据固定效应模型,上一期高速铁路路网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当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数就会增加6.642万人,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除此之外,公路路网密度增加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十分显著。这说明,公路路网建设在投资活动中仍是重要影响因素,这与公路的灵活便利性相特征有关。无论从哪一方面看,交通基础设施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都产生了积极影响,说明交通基础设施对企业和产业发展十分重要。
由于地理、历史及政策等因素,导致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东、中、西部区域划分方式也更多考虑了这种差异。那么,高速铁路修建也必将对我国三大经济区域发展带来不同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区域高速铁路建设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利用模型(1)、(2)对不同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及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进行回归分析。在此,仅列举固定效应模型(FE)回归系数较为显著的结果。
表2 高铁路网密度对全国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模型(1)、(2)回归结果
注:圆括号内是标准误;***、**、*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下同
表3 东、中、西部模型(1)、(2)回归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建设对东、中、西部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都起显著促进作用,但又存在差异。具体而言,东部地区上一期高速铁路路网密度每提高一个单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增加7.594万人;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上一期高速铁路路网密度每提高一个单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加862.3亿元和755.6亿元。这表明,高速铁路仍然会促进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集聚,但对中西部地区也带来了投资机遇,随着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的增加,必将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和高技能人才流入。同时,机场修建对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十分关键。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东部地区每增加一座机场,就会使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723.8亿元,并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这表明,东部地区对高端交通运输服务需求巨大,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端交通运输服务发展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高水平高等教育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也是支持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这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以上结果还表明,高速铁路建设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变化的影响并不明显。同时,公路路网密度对西部地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比较显著,公路路网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3 186亿元。这表明,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公路路网密度还未达到较高水平,而一旦西部地区公路建设里程增加,将对西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从以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对每个区域的影响各不相同。从本文重点关注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产业看,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高速铁路修建通过知识溢出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商务活动发挥重大促进作用[4,20,21]。那么,我国不同区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各个子行业发展究竟受哪些因素影响?为此,本文针对不同子行业受高速铁路的影响展开研究,并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验证。为节省篇幅,在此只列举系数较为显著的回归结果。
从表4~表6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建设对东、中、西部不同子产业发展具有不同影响。信息产业是东部地区优势产业,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建设大大加强了东部地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人才集聚。上一期东部地区高速铁路路网密度每提高一个单位,当期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量将增加3.661万人。从回归结果还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显著。高速铁路建设对东部地区商务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但对西部地区租赁及商务服务业发展却起显著正向作用。西部地区上一期高速铁路路网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当期租赁及商务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64亿元。随着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西部地区商务活动将越来越频繁,并由此获得更多信息和技术支持,加快西部地区企业发展。同时,高速铁路建设对中西部地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随着西部地区两类服务业投资的增加,两类产业就业人数也不断增加。数据显示,上一期高速铁路路网密度每增加一个单位,西部地区当期两类子产业就业人数分别增加1.607万人和1.660万人。
以上回归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已有研究成果,即高速铁路修建对信息产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对商务服务业影响也非常显著。并且,进一步证实了高速铁路修建对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影响各不相同,尤其是对西部地区各子产业发展的影响更加全面,无论是对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还是从业人员数量都存在显著正向效应,与分区域回归结果相互印证,但又存在某些不同。虽然从区域层面看,高速铁路仅仅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产生显著影响,但从子产业发展看,对某些子产业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投资增加,还表现为就业人数增加。这表明,高速铁路建设为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吸引了更多企业入驻和人才流入。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受高速铁路修建的影响较小,说明东部地区本身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高速铁路修建对东部地区并未起到较强的刺激作用,其积极影响仅仅体现在东部地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上。相比之下,高速铁路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值得关注,高速铁路建设通过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表4 东部地区不同子产业模型(1)、(2)回归结果
表5 中部地区不同子产业模型(1)、(2)回归结果
表6 西部地区不同子产业模型(1)、(2)回归结果
为验证上述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使用高速铁路修建里程(highmile,单位公里)替代模型(1)和模型(2)中高速铁路路网密度,并验证不同区域及不同子产业回归结果是否稳健,仍使用滞后一期变量。
3.4.1 分区域稳健性检验
表7显示,高速铁路建设里程对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数增加的影响变的不再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增加的影响仍然十分强劲。从回归结果看,中部和西部地区上一期高速铁路建设里程每增加1km,当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就会分别增加6 160万元和2 490万元。这表明,高速铁路建设有利于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增加,与前文结果一致,结果比较稳健。
3.4.2 分区域子产业稳健性检验
本文针对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不同知识密集型子产业进行稳健性检验,在此,仅列举通过稳健性检验的回归结果。
从表8回归结果看,高速铁路建设对东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产业的影响不再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某些子产业的影响仍然十分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高速铁路修建对中部地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具有显著影响,上一期中部地区高速铁路建设每增加1km,上述两类子产业当期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加508万元和472万元。西部地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回归结果也十分稳健。上一期西部地区高速铁路每增加1km,当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加621万元。最终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受高速铁路建设影响的回归结果更加稳健,
高速铁路修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本文计量模型可能会因为遗漏相关变量或者因为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互为因果关系而存在内生性问题。本文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避免内生性问题:①采用高速铁路路网密度滞后一期变量,防止其与同期变量产生较强的相关性,这也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效应相关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18-19];②面板数据特征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遗漏变量造成的影响;③运用“直线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在以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研究中,常使用“直线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就本文研究对象看,笔者将我国4座一线城市和七大军区中心城市[18,22]按照“四纵四横”走向进行连接,直线上省份当期已通高速铁路记为1,其它情况记为0,构建“工具变量”。使用滞后一期变量,并用该工具变量对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进行固定效应工具变量回归,经检验,不存在弱工具变量,且通过不可识别检验,回归结果见表9。
由表9可以看出,在考虑内生性情况下,高速铁路路网密度回归系数仍然非常显著,并且比没有考虑内生性情况下,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的正向作用更加强劲。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数量影响更加显著,从而证实高速铁路作为日渐重要的旅客运输工具,对劳动力快速流动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是对职业声望较高的劳动力流动影响显著,而对全国范围内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分区域情况看,高速铁路对各区域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影响不同:对东部地区影响并不显著,对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上。从细分产业看,高速铁路对东部地区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子产业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中西部地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十分显著。这表明,高速铁路促进了人才在高铁建成区域集聚。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受高速铁路建设的影响更为明显,带动了当地投资增加。
表7 东、中、西部地区分区域稳健性检验
表8 分区域子产业稳健性检验
表9 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
本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知识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人才是知识和技术的重要载体。高速铁路通过提高人才流动的便利性,进一步打破区域空间阻隔,加快知识技术传播与扩散,从而为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加快了劳动力流动,促进高素质人才在高铁通达地区集聚,还带来中西部地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投资增加,为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多就业机会。此外,西部地区商务服务业投资增加预示着西部地区各类企业面临着更好的发展机遇。商务服务业包括知识产权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及企业管理服务等,这些服务不但附加值高、资源耗费少,还对高端制造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3],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本研究表明,高速铁路建设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西部地区应借助东部地区竞争加剧、环境恶化、生活成本抬高的重要机遇,加大力度吸引高端人才,并借助高铁修建带来的便利性,加强与东部地区知识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
另外,本文仅仅研究了高速铁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并未研究两者之间更加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并且,本文采取的省级面板数据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深入挖掘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的深远影响,这些都是今后值得关注的焦点。由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采集数据不够完备,并未完全包括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所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细分产业发展情况,所得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未能真实反映高速铁路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整体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秉镰,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国制造业企业库存成本降低[J].中国工业经济,2011(5):69-79.
[2] 沈飞,吴解生.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扩散溢出能力、效应及网络质量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4):134-138.
[3] 王雨飞,倪鹏飞.高速铁路影响下的经济增长溢出与区域空间优化[J].中国工业经济,2016(2):21-36.
[4] 李祥妹,刘亚洲,曹丽萍.高速铁路建设对人口流动空间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6):140-147.
[5] 卢燕,余斌,韩勇.基于客流结构的高铁经济辐射效应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1):39-47.
[6] HIPPEL E V. "Sticky information"and the locus of problem solving: implications for innovation[J].Management Science, 1994, 40(4):429-439.
[7] CHEN CHIA-LIN, HALL P. The impacts of high-speed trains on british economic geography: a study of the UK’s intercity 125/225 and its effect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1, 19(4):689-704.
[8] CHEN CHIA-LIN, HALL P. The wider spatial-economic impacts of high-speed trains: a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manchester and lille sub-regions [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12, 24(4):89-110.
[9] YIN M, BERTOLINI L, DUAN J. The effects of the high-speed railway on urban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China[J]. Progress in Planning, 2015,98(5): 1-52.
[10] HAYNES K E. Labor markets and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mprovements: the case of high-speed trains an introduction and review[J].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 1997, 31(1):57-76.
[11] 朱桃杏,陆军.高铁对区域科技创新协调的作用机制与效率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6):51-54.
[12] 赵云,李雪梅.基于可达性的知识溢出估计模型——高速铁路网络的影响分析[J].软科学,2015(5):55-58.
[13] VICKERMAN R. Location accessibilit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appraisal of trans-European networks[J].Transport Policy, 1995, 2(4):225-234.
[14] GUTIÉRREZ J, GONZLEZ R, G
MEZ G. The European high-speed train network: predicted effects on accessibility patterns[J]. 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1996, 4(4):227-238.
[15] GIVONI M. Development and impact of the modern high-speed train: a review[J].Transport Reviews, 2006, 26(5):593-611.
[16] 张克中,陶东杰.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分布效应——来自高铁开通的证据[J].经济学动态,2016(6):62-73.
[17] AUDRETSCH D B, HEGER D, VEITH T. Infrastructure and entrepreneurship[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15, 44(2):219-230.
[18] HORNUNG E. Railroads and growth in Prussia[J].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15,13(4):699-736.
[19] 张光南,李小瑛,陈广汉.中国基础设施的就业、产出和投资效应——基于1998-2006年省际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研究[J].管理世界,2010(4):5-13.
[20] MASSON S, PETIOT R. Can the high speed rail reinforce tourism attractiveness? the case of the high speed rail between Perpignan (France) and Barcelona (Spain)[J]. Technovation, 2009, 29(9):611-617.
[21] 冯兵,郑玲莉,周怡.高速铁路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以湖北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4(5):62-66.
[22] ZHENG SIQI, KAHN M E. China's bullet trains facilitate market integration and mitigate the cost of megacity growth[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13,110(14)14:E1248-E1253.
[23] 华广敏.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OECD跨国面板数据[J].世界经济研究,2015(4):113-120.
Liu Fang1,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China; 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30,China)
Abstract:The spillovers of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exist space barrier, and high-speed rail further breaks the gap of regional space, reduces the distance of time and space,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intensive industry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Construct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2006 to 2015 and use fixed effect to study the impact of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regional level and the industry level in China. Find that the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practitioners of the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in China and plays a promoting role in th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in Midwest. Fully illustrated, the high-speed rail construction can improve the regional investment environment, break the regional barriers, promote knowledge spillovers, accelerate the flow of factors,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at further confirmed the correctness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 in Midwest.
Key Words:High-speed Rail; Knowledge-intensive Service Industry; Empirical Study
微信扫码看作者独家介绍本论文
收稿日期:2017-06-28 作者简介:刘芳(1981-),女,山东淄博人,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高速铁路。
DOI:10.6049/kjjbydc.2017050572
中图分类号:F2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03-0132-08
(责任编辑:王敬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