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情境下创新搜索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来自江浙沪地区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

杜俊枢1,2,彭纪生1,涂海银1

(1.南京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管理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在开放式情境下,企业通过创新搜索获得外部资源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但创新搜索如何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机理仍然不明确。基于创新搜索理论和网络能力理论,构建了创新搜索、网络能力和创新绩效三者之间作用关系理论模型,并以江浙沪地区183家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搜索深度和宽度以及网络能力均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创新搜索的深度与宽度提升了企业网络能力,并通过网络能力进一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网络能力在创新搜索深度、宽度与创新绩效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搜索宽度对网络能力的影响比对搜索深度的影响更大。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创新搜索;网络能力;创新绩效

0 引言

企业创新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是企业间各种资源的交互如何通过企业能力在创新活动中发挥作用,其核心问题是企业如何通过对自有及外部资源进行重新配置,从而形成创新绩效及核心竞争力[1]。知识经济时代,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创新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仅依靠企业自身资源无法实现持续稳定的创新,难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2]。重要的创新资源往往游离于企业之外,企业需要依靠开放式创新模式跨越组织边界,通过积极的创新搜索获取外部异质性知识源(如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科研机构等)开展创新活动,以增强自身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创新绩效[3-4]。因而,对外创新搜索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焦点[5]

开放式创新模式强调外部知识源的重要性,对外部知识源的搜索策略也就成为企业考虑的重要问题。已有研究表明,企业通过投入大量时间、资金以及其它相关资源用于搜索研发创新活动中的创新机会,能提高企业对现有资源、市场变化以及知识的整合能力[3],有效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6-7]。尽管如此,现有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早期创新搜索研究集中于本地搜索和远程搜索,主要强调搜索范围尤其是远程搜索的重要性。但是对创新搜索的另外两个不同维度:搜索范围和搜索深度则关注不多,目前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逐渐成为学者讨论的焦点[8]。其次,已有对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两者之间直接作用的理论演绎与推导方面,实证研究相对不多,并且研究结论也存在较大差异。部分学者研究发现,组织对外搜索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促进作用[2,9]。同时,也有学者发现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不是简单的线性作用关系,而是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10-12]。最后,创新搜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尚不明晰。虽有部分研究关注了影响两者关系的权变因素,如搜索强度[9]、组织冗余[12]、网络关系[13]、联结强度[14]、环境动荡(苏道明等,2017)等,但对组织自身能力因素研究不足,尤其是未充分强调组织自身网络能力的纽带作用[15],忽略了企业在创新资源搜寻、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的中介联结机制,对企业创新搜索通过何种机制作用于创新绩效的内部影响机理尚缺乏定量化研究成果,因此相关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为弥补上述研究不足,本文以中国江浙沪地区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将企业对外创新搜索活动划分为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两个方面,研究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引入网络能力这一重要变量,探究企业创新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如何通过网络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深化开放式创新情境下创新搜索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指导企业对外开展创新搜索活动进而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具有一定的管理实践价值。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1.1 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

技术的不断变革以及知识快速扩散和渗透使企业创新活动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研发创新的挑战越来越大。在分工专业化、制造模块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单个企业已经无法依靠自身内部资源完成所有创新活动。越来越多的学者呼吁企业“走出厂房”开展对外创新搜索活动,寻找外部资源,强调企业在创新中与外部主体增进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16]。开放式创新环境下,企业创新资源不仅来源于企业内部,也来源于企业外部,是开放性的,企业必须将竞争重点从企业内部转到全方位利用各种知识通道上,开放式情境下外部知识源搜索策略也就成为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17]。企业对外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成为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其中创新搜索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根据Laursen和Salter[3]给出的定义,创新搜索可以视作企业为提高自身创造、利用、整合现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投资行为,这种行为会引发企业惯例的修正、突变、更迭,是对环境的适应并可以促进学习[15]。根据学界对创新搜索维度的划分,主要集中于本地搜索和远程搜索、探索性搜索和利用性搜索、技术搜索和市场搜索等范围[4,8]。虽然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创新搜索的最终效果除依靠搜索宽度外,还取决于搜索活动的内容质量,即搜索深度[7,8]。基于此,本文参照Katila 与 Ahuja[7]以及 Chiang 和Hung[18]的研究成果,将创新搜索划分为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其中,搜索宽度代表组织通过不同的外部知识源获取不同领域、多样性技术、知识资源时所涉及的广泛程度,强调搜索资源的广度和多样性;搜索深度是指组织开发每一种外部技术资源所表现出的强度和重复性,体现了组织识别、解释和理解信息与知识的认知能力水平[3]

创新搜索宽度表现为企业创新过程中对外搜索技术的知识源或知识渠道,如客户、供应商、行业竞争对手、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低,拓展创新搜索宽度意味着企业在创新活动中拓宽了原有外部组织,增加了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领域内的异质性知识,扩展了组织视野,能较好地提升战略柔性,有利于组织开展前沿性技术创新。这种不同来源的多样性、异质性知识和信息能丰富企业现有知识类型与知识库,有利于组织解决创新问题,并增加知识重新整合机会,有助于促进企业重组创新[3,7]。另外,随着搜索宽度增加,企业与这些外部主体合作的可能性也得到提升,有助于企业探索、吸收、转化和利用外界知识源知识,增进自身组织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出更多创意。并且,拓展搜索宽度,可以使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和行业动向,避免陷入已有知识库的“路径依赖”[2],降低企业被锁定在特定状态的风险,增强企业适应能力,从而突破已有技术发展轨迹,研发出全新的技术或服务进而促进创新绩效提升[19]。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创新搜索宽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创新搜索深度强调通过反复使用和重组已有知识对现有技术与产品进行改进优化,进而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研发和生产成本,最终提高由新创意转化为新产品、新技术的成功概率。提升搜索深度的本质是提高创新者对已有知识或技术的认知水平,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在技术变革、新产品研发活动中提高决策科学性(胡文安等,2017)。搜索深度的提升提高了企业创新人员对信息和资源的甄别与预测能力,能有效降低冗余信息的数量,减少信息过载,及早发现和积极利用有用资源,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20]。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创新搜索深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1.2 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

开放式创新情境下,通过搜索宽度和深度能给企业创新提供获取优质知识、技术等各方面资源的平台与机会,但企业与外界主体间资源和信息的交互、整合、转递与共享不仅依赖于外部丰富的资源渠道,还取决于企业对这些优质或稀缺资源敏锐识别以及整合、消化、吸收的网络化能力,即网络能力[21]。开放式创新的成功离不开企业对自身网络能力的有效构建,正如陈钰芬和陈劲[21]所言,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并提升网络能力,提高市场竞争优势。相关研究[22]认为,网络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识别外部网络价值与机会,发展、维护与利用各层网络关系以获取信息和资源的动态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改善企业所处的网络位置、处理有关联的网络成员关系并通过获取网络资源促进创新和赢得市场竞争地位的综合性能力[15]

企业有效整合和利用外部资源的能力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整体战略能力,提高企业对所处网络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帮助企业识别和跨越创新中的各类障碍,又是一种有效的网络成员关系管理能力,能帮助企业在对外交往中筛选出高质量关系的合作伙伴,获得关键性创新资源,构建持续稳定发展战略联盟[23],最终抓住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创新机遇,从而提升创新绩效[23]。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网络能力可以帮助企业评估与外部合作者的关系重要性,协调合作创新中的资源分配,提升与网络成员协同创新契合度,实现对现有产品和工艺流程的改进[24]。不仅如此,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能力中的关系管理与利用有利于企业在交往互动中构建“自己人”的信任[25],增强企业动态创新能力[26],减少因外界环境动荡带来的冲击,使企业创新活动平稳展开并实现技术创新。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1.3 创新搜索与网络能力

网络能力影响因素有很多,从组织层面看,企业对外部财力、物力、人力、信息技术等资源的可获取性有利于网络管理任务的有效执行,增强企业网络能力[15,27]。企业创新搜索行为作为一种对外获取各类资源的组织流程,对企业各项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而网络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会受到创新搜索行为的影响[22]。搜索宽度大小受限于对外搜索资源的数量以及知识源的渠道类型多寡。搜索宽度可以使企业接触到更多异质性创新资源,获得更多创新机会,为企业产品、技术或服务差异化发展提供潜在可能。搜索宽度增加意味着能够获取更丰富的异质性信息和技术资源渠道,有助于企业评估外部资源主体并选择建立什么样的合作关系,以避免彼此之间形成错误的合作方式,提升网络管理能力,使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24]。搜索深度则表示企业对现有知识和技术的认知以及反复利用的程度,搜索深度增加意味着企业接触到的同类知识和技术越丰富,对相似领域内的知识认知水平就越高,由此对自身技术水平、知识库有清晰的审视,及时洞悉资源缺口,有助于企业敏锐判断与外界主体不同关系的发展潜力和潜在网络关系[25]。因此,较大的搜索深度可以提升企业对网络资源的配置和运作效率。

此外,尽管学者们认为企业对外搜索的知识、技术等资源以及对上述资源的反复利用与认知能够加强企业网络构建和关系管理能力,但是两者对于网络能力的作用存在差异。由于网络能力代表的是企业所处的网络综合地位以及处理复杂网络关系的能力,强调的是对网络成员资源获取、配置以及网络成员关系管理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搜索宽度相比搜索深度对网络能力的积极影响更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4:创新搜索宽度与网络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H5:创新搜索深度与网络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

H6:创新搜索宽度对网络能力的正向影响更大。

1.4 创新搜索、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

事实上,在企业创新过程中,外部知识源的潜在价值能否最终使企业创新绩效得以提升,很大程度上还需要通过企业网络能力发挥作用。开放式创新情境下,企业跨越组织边界和知识边界,从外界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科研机构等组织搜索创新知识,有助于企业增强与合作伙伴构建合作创新网络的意愿和动机[24]。企业与合作伙伴在构建创新网络的交流与互动中,通过知识共享和知识转移,从而促进企业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利用。尤其在以新技术为导向的企业中,与合作伙伴频繁交互有利于企业提升网络关系管理能力[15],使最新技术知识更容易传递,与现有技术更容易融合,提升企业新产品研发效率,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27]。不仅如此,企业在通过搜索宽度搜寻外部资源主体时,往往会无形中与各外部主体构建创新网络关系,而通过不断的关系网络构建,增强了企业有效识别和寻找合适网络合作伙伴的能力。随着合作网络规模扩大,企业会逐渐占据网络中心位置。网络中心位置往往是网络中信息流和知识流的聚集点,企业更容易获取丰富的新技术和新市场信息,进而提升企业在创新网络中的学习能力与网络管理任务的执行效率,有益于激发企业研发创意进而提升创新绩效[28]。不难看出,企业创新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行为对创新绩效提升是通过网络能力这一中间变量实现的。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7:网络能力在搜索宽度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H8:网络能力在创新深度和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综合以上研究假设和理论归纳,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样本与数据收集

为验证理论假设,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江浙沪地区制造企业中的技术研发主管或者高层管理人员收集数据。数据搜集方式主要有两种:①通过课题组成员的个人关系网络发放问卷;②对南京大学MBA、EMBA学员开展调研并请符合要求的学员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采用5点李克特量表法对题项进行打分,分值表示同意程度,由低到高,“1”表示非常不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累计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57份,删除问卷中有多处缺失值以及填写明显呈规律性的无效问卷,最终有效问卷为18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1%。样本企业的主要情况如表1所示。

为尽可能减少共同方法偏差的影响,本研究遵循Padsakoff等[29]的建议,在研究设计上将问卷题项分成两个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第二部分则主要包括网络能力及创新绩效方面的内容。然后,选取对本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比较熟悉的至少2名中高管人员对各部分问卷题项进行打分。最后,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对最终得分进行检验,结果显示第一个因子方差解释度为31.07%,说明不存在一个共同因子能解释大部分的指标变异,表明本研究数据没有显著的同源误差。

图1 理论模型

表1样本企业基本情况

企业特征统计项目数量占比(%)企业特征统计项目数量占比(%)员工人数<1002714.75分布地区 江苏4122.4100—5008345.36上海12769.4501—1 0005932.24浙江158.2>1 000147.65所有权属性国企4323.50企业年龄<52212.02民企8747.545—104625.14其它5328.9711—209853.55所属行业 高新技术6636.07>20179.29传统行业11763.93

2.2 变量测量

(1)对创新搜索宽度(KD)的测量参考Laursen 和 Salter[3]、阮爱君和陈劲[13]的研究成果,采用4个题项进行测量,涉及企业搜索媒介、研发、管理和技术等相关知识使用数量情况,每个题项依次设置编号KD1-4。对创新搜索深度(SD)的测量参考Laursen 和 Salter[3]、苏道明等的研究成果,采用5个题项进行测量,涉及企业搜索媒介、研发、管理和技术等相关知识使用强度情况,每个题项依次编号SD1-5。

(2)对网络能力(WN)的测量参考Mu和Benedetto[24]、李随成等(2013)的研究成果,将网络能力划分为构建网络合作伙伴的能力、管理网络关系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关系的能力3个维度,每个维度均由3个题项构成,依次编号GH1-3,GG1-3,LG1-3。

(3)对创新绩效(JX)的测量参考Garriga等[5]、阮爱君和陈劲[13]的量表,询问企业及其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在新产品研发、销售等方面的比较情况,一共6个题项,依次编号JX1-6。

(4)借鉴相关研究[3,13],本文选取企业规模(Size)、企业年龄(Age)、企业产权属性(Pro)以及行业属性(Indus)作为控制变量:①企业规模采用企业员工人数分段进行测量,低于100人赋值为1 100—500人赋值为2 501—1 000人赋值为3,大于1 000人赋值为4;②企业年龄截止2016年,低于10年赋值1,10-20年赋值为2,大于20年赋值3;③企业产权属性设为虚拟变量,国有企业取值为0,其它取值为1;④行业属性设置为虚拟变量,所属高新技术制造行业赋值1,传统制造行业赋值为0。

2.3 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文采用SPSS 22.0以及AMOS 17.0软件对各变量信、效度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各变量对应的Cronbach′α值以及组合信度值均大于0.7,表明各测量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上,问卷整体的KMO值为0.866,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000。各变量对应的KMO值最低为0.749,各Bartl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均为0.000,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最小值为0.593),表明量表的效度检验较好。此外,表2各变量对应的平均变异抽取值(AVE)均大于0.5,表明各变量具有较好的聚敛效度。从表3可以看出,各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值均小于对应的AVE的平方根值,表明测量模型的区别效度较高。

表2各变量信效度检验结果

变量名测量题项Cronbach'α值组合信度KMO值AVE值搜索宽度KD1—KD40.7840.8620.7490.607搜索深度SD1—SD50.8160.9100.8550.669网络能力GH1—GH30.8220.9140.8630.779GG1—GG30.8470.8480.8270.650LG1—LG30.8810.8630.8440.677创新绩效JX1—JX60.8530.9260.8760.675

2.4 相关性分析

表3报告了主要变量的均值、标准差、相关系数值以及区别效度值。主要变量间的最大相关系数值最大为0.419,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高度相关性。搜索宽度、搜索深度以及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相关系数为正且均显著,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接下来将作进一步回归分析。

3 假设检验

为了检验本文研究假设,采用层级回归法进行分析,分3步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3主要变量相关系数

变量名12341.创新绩效0.8222.搜索宽度 0.419**0.7793.搜索深度0.233**0.176*0.8184.网络能力0.252**0.184*0.113*0.838均值4.1034.2633.6253.229标准差0.6880.7720.6410.605

注:*表示P<0.05,**表示P<0.01的显著性水平;对角线上的加粗数字为AVE平方根植

表4回归分析结果

变量创新绩效模型1模型2模型3网络能力模型4创新绩效模型5常数项2.317**1.904**1.625**2.117**1.884**企业规模0.329***0.277**0.291**0.223**0.273**企业年龄0.0750.0620.0540.0710.066产权属性0.1080.0870.0730.0830.077行业特性0.226**0.191**0.165*0.148*0.185搜索宽度0.157**0.174**0.091搜索深度0.114*0.128*0.076网络能力0.216**0.155*F值16.62731.37627.53814.16433.055R20.3280.4410.4360.2850.472△R2—0.1130.108—0.144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的显著性水平

(1)构建因变量创新绩效与控制变量以及自变量搜索宽度、搜索深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如模型1和模型2所示。其中,模型1只含控制变量企业规模、企业年龄、产权属性以及行业特性与创新绩效的回归,是基本模型。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对应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βKD=0.157,P<0.01;βSD=0.114,P<0.05),表明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由此H1和H2得到支持。

同理,将网络能力作为自变量,以创新绩效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从模型3可以看到,网络能力对应的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βWN=0.216,P<0.01),表明网络能力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作用,由此H3得到支持。

(2)将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作为自变量,将网络能力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4的结果显示,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对应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βKD=0.174,P<0.01;βSD=0.128,P<0.05),表明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对网络能力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并且,搜索宽度对应的系数值要大于搜索深度的系数值,说明搜索宽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由此,H4、H5和H6得到支持。

(3)根据Barron和Kenny[30]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步骤,首先如模型2所示,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其次,模型4的结果表明,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与中介变量网络能力显著正相关;第三,模型5在模型2的基础上加入网络能力这一中介变量后,自变量搜索宽度的回归系数值由之前的0.157下降到0.091,并且由显著变为不显著(P>0.05);搜索深度对应的回归系数值由之前的0.114下降到0.076,并且由显著变为不显著(P>0.05)。此时,网络能力的回归系数值为正且显著(βWN=0.155,P<0.05),表明网络能力在企业创新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由此H7和H8得到支持。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开放式创新情境,围绕“创新搜索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这一基本问题展开研究,以企业搜索理论和网络能力理论为基础,通过对183家中国江浙沪地区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研究了企业创新搜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探索了网络能力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1)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即增加企业对外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可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进一步地,从模型2的标准化回归系数绝对值可以看到,搜索宽度对应的系数值比搜索深度对应的系数值更大,说明相较于搜索深度,搜索宽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更大,更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这一研究结论与Laueren和Salter[3]、苏道明等的观点一致,认为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对外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均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作用。并且,本研究不再局限于搜索宽度这一维度,而是从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两个方面研究创新搜索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对现有文献[13]作了进一步拓展。

(2)本研究发现,创新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是影响网络能力的前因变量,两者对网络能力均有正向作用。已有对影响网络能力前因变量的研究较少,大多从企业对外搜索行为角度进行分析,囿于对组织内部各因素的探讨[27]。本研究证实,随着企业对外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增加,企业网络能力随之得到增强,这一研究结论有利于推动企业网络能力发展,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

(3)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企业创新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是通过网络能力的中介机制发挥作用的。本文打开了创新宽度与创新深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过程机制这一理论“黑箱”,关注创新搜索的两个方面对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以往相关研究大多停留在直接作用关系上[2,9],也多局限于检验影响两者关系的权变因素[12,14],忽略了企业在对创新资源搜寻、管理和利用过程中的中介联结机制。本研究发现了创新搜索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依赖于网络能力这一中介机制。开放式环境下,创新搜索既可以帮助企业构建网络关系,又可以帮助企业增强网络成员管理能力,进而帮助企业增强网络能力,提高企业对网络成员关系管理的有效性和环境适应性,从而确保企业获得良好的创新绩效。本研究进一步完善并深化了以往实证研究所提出的创新搜索可以直接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观点,并证实了网络能力是企业创新搜索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过程机制。

4.2 管理启示

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本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实践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均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首先,在开放式创新情境下,企业仅靠自身内部资源已经无法完成复杂的研发创新活动,如何通过对外搜索获取各种资源是企业管理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外搜索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一方面,企业不仅要对现有领域的技术和信息等资源进行搜索,不断加强对已有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利用,对自身技术水平、知识“库存”有清晰的审视;另一方面,企业需要积极主动地跨越组织和知识边界,与其上下游企业(客户、供应商)乃至竞争对手、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以及政府部门等构建各方参与的创新网络,广泛吸纳不同知识源的信息和知识,拓展异质性资源获取渠道,以增强企业准确把握新技术、新产品、新需求的能力,进而提升自身创新绩效。其次,企业在开展创新搜索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对网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增强网络合作伙伴搜寻能力、合作关系网络构建能力及创新网络管理能力,使创新搜索渠道增加以及特定领域知识利用对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效用得以更好地传导。最后,对于相关政府部门而言,应该积极制定有利于企业创新活动的相应制度、政策及法规,搭建企业创新资源整合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各类技术、信息交流与分享活动,如技术交易会、创新论坛等,并加强产业园、科技创新中心、孵化器等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企业与外界各资源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进一步提升本地区企业创新绩效提供制度保障。

4.3 研究局限与展望

虽然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了补充,但受限于研究水平和研究资源,仍然存在一些局限。首先,本研究仅检验了网络能力在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未来研究可以探讨企业其它能力是否也在上述关系间扮演特定作用。其次,本文采用的是横截面数据,从本质上讲,得出的研究结论是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更严谨的因果效应检验还需要通过纵向研究作进一步检验。未来研究可以选取一定时间跨度收集数据作进一步验证和分析,通过长期跟踪调查样本企业,从动态角度阐明企业创新搜索行为、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本研究基于时间和成本考虑,对数据收集采取的是便利性抽样方式,受调企业局限于江浙沪地区,未来研究可以拓展到中、西部地区,并且除制造企业外,还可以涵盖服务型企业,检验东、中和西部地区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活动差异性以及现有研究结论的普适性。

整体而言,本文探讨了开放式创新情境下企业创新活动中的搜索宽度和搜索深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机制,这对于我国企业开展对外搜索,通过网络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文献:

[1] TODTLING F,LEHNER P,KAUFMANN A. Do different types of innovation rely on specific kinds of knowledge interactions[J]. Technovation,2009,29(1):59-71.

[2] ROSENKOPF L,NERKAR A. Beyond local search: boundary-spanning,exploration,and impact in the optical disk indust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4):287-306.

[3] LAURSEN K,SALTER A. Open for innovation: 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0.

[4] LAURSEN K. Keep searching and you′ll find: what do we know about variety creation through firms′ search activities for innovation[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2012,21(5):1181-1220.

[5] GARRIGA H,VON KROGH G,SPAETH S. How constraints and knowledge impact open innov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3,34(9):1134-1144.

[6] FABRIZIO K R.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the search for innovation[J]. Research Policy,2009,38(2):255-267.

[7] KATILA R,AHUJA G. 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arch behavior and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6):1183-1194.

[8] 洪茹燕. 国外组织创新搜索研究述评[J]. 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18(6):46-54.

[9] 吴航,陈劲. 企业外部知识搜索与创新绩效:一个新的理论框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4):143-151.

[10] HUBER G P.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he contributing processes and the literatures[J]. 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1):88-115.

[11] SIDHU J S,COMMANDEUR H R,VOLBERDA H W. The multifaceted nature of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value of supply,demand,and spatial search for innovation[J]. Organization Science,2007,18(1):20-38.

[12] 孙婧,沈志渔. 权变视角下外部搜索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 组织冗余的调节作用[J]. 南方经济,2014 (9):1-13.

[13] 阮爱君,陈劲. 正式/非正式知识搜索宽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573-1583.

[14] 杨慧军,杨建君. 外部搜寻,联结强度,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J]. 管理科学,2016,29(3):24-37.

[15] RITTER T,GEMUNDEN H G. The impact of a company's business strategy on its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network competence and innovation succes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4,57(5):548-556.

[16] MIOTTI L,SACHWALD F. Co-operative R&D: why and with whom?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of analysis[J]. Research Policy,2003,32(8):1481-1499.

[17] KOHLER C,SOFKA W,GRIMPE C. Selective search,sectoral patterns,and the impact on product innovation performance[J]. Research Policy,2012,41(8):1344-1356.

[18] CHIANG Y H,HUNG K P. Exploring open search strategies and perceive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s[J]. R&D Management,2010,40(3):292-299.

[19] MCGRATH C,ZELL D. The future of innovation diffusion researc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 conversation with Everett Roger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quiry,2001,10(4):386-391.

[20] LI Q,MAGGITTI P G,SMITH K G,et al. Top management attention to innovation: the role of search selection and intensity in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3,56(3):893-916.

[21] 陈钰芬,陈劲.开放式创新促进创新绩效的机理研究[J].科研管理,2009,30(4):1-9.

[22] 任胜钢. 企业网络能力结构的测评及其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J]. 南开管理评论,2010 (1):69-80.

[23] WITTMANN C M,HUNT S D,ARNETT D B. Explaining alliance success: competences,resources,relational factors,and resource-advantage theory[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38(7):743-756.

[24] MU J,DI BENEDETTO A. Networking capability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2,59(1):4-19.

[25] MOLLER K K,HALINEN A. Business relationships and networks: managerial challenge of network era[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99,28(5):413-427.

[26] RITTER T. A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interconnectedness of relationships[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0,29(4):317-326.

[27] DOVING E,GOODERHAM P N. Dynamic capabilities as antecedents of the scope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small firm accountancy practi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8,29(8):841-857.

[28] 刘婷,薛佳奇. 企业网络能力: 研究回顾与未来展望[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0):150-154.

[29] PODSAKOFF P M,MACKENZIE S B,LEE J Y,et al. Common method biases in behavioral research: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commended remedies[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3,88(5):879-903.

[30] BARON R M,KENNY D A.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strategic,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6,51(6):1173-1182.

Study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nnovationSearch,NetworkCapabilityandInnovationPerformanceunderOpenEnvironment:anQuestionnaireInvestigationbasedonManufacturingEnterprisesinJiangsu-Zhejiang-ShanghaiDistrict

Du Junshu1,2,Peng Jisheng1,Tu Haiyin1

(1.School of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2.Economy and Trading Management School,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Under open environment,it is an important mean for firms to get access to external resources through innovative search as to enhance enterpris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d the study about the process mechanism that how innovative search affect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is still insufficient.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search theory and network capability theory,this pap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innovation search,network capability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d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183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the Jiangsu,Zhejiang and Shanghai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①both of innovative search (the depth and the breadth) and network capability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②the depth and the breadth of innovative search both drive enterprise network capability and,in turn,further enhance enterprise innovation performance,and the network capability plays a complete medi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novation search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③the impact of search breadth on network capability is larger than that of search depth.

KeyWords:Open Innovation; Innovative Search; Network Capability; Innovation Performance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18-0098-07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3.1

DOI10.6049/kjjbydc.2017120365

作者简介杜俊枢(1985-),男,湖南益阳人,博士,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与创新管理;彭纪生(1957-),男,江苏南通人,博士,南京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组织创新管理;涂海银(1992-),湖北襄阳人,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企业组织理论与创新管理。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6M6017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672083)

收稿日期2018-03-16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