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新概念特征与关键成功因素

湛 泳,刘 萍

(湘潭大学 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草根创新作为包容性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强调草根群体对创新活动的主动参与以及自我价值实现。草根创新将包容性创新的研究思路从企业如何嵌入BOP市场拓展到探究草根作为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机制及其成果的市场推进。对草根创新进行了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并结合案例描述其基本特征,进而从科普教育、资源禀赋、平台构建、成果转化4个角度分析其关键成功因素,可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根创新;包容性创新;草根群体;科普教育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草根创新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持续推进,中国的创新管理系统逐渐进入创新2.0的大众化、民主化时代[1],这也意味着草根创新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新动力。草根创新作为包容性创新的拓展与延伸,将研究思路从企业如何嵌入BOP市场拓展到探究草根作为创新主体进行创新活动的机制及其成果的市场推进,可以有效弥补这一领域的不足,对于包容性创新理论的完善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此外,我国拥有4.86亿生活在“金字塔底层(BOP)”的人群,充分激发草根群体的创新创造活力,让社会主体大众即草根群体平等地参与到价值链创造环节中来,对于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国外对草根群体参与创新过程的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末[2]。草根创新涵盖了过去对社会底层群体研究的各种表述,如草根创造力(grassroots creativity)、基层运动或社区主导的创新、以传统知识为基础的创新[3]、农村创新和非正式创新(informal innovation)等。Gupta等[4]认为,草根创新是指基层民众在缺乏资源条件下的创新。在此基础上,Rajan[5]将草根创新界定为社会底层群体在知识嵌入的社会模式下衍生出的新型基层创造力,可承受紧迫的资源需求和适应节俭的创新环境。作为包容性创新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6],草根创新具有提高所在地区生产力、促进区域发展、活跃社会资本的潜力[7]。国内对草根群体价值创造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包容性创新领域,缘起于包容性增长和BOP创新理论。不少学者认为,包容性创新较之传统创新,更侧重于满足低收入群体需求以实现“人人共享创新成果”,从而促进经济增长[8-9]。在包容性创新的研究基础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认为,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草根群体同样可以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能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与创造价值,并将这种来源于草根阶层的创新性活动定义为草根创新。

作为一个独立的学术概念与研究范畴,草根创新代表着经济新常态下应对复杂社会生态问题的一种全新的创新理念与形态,也是包容性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已有国内外学者对草根创新的概念给出了一些定义,但并未在理论层面达成共识,其内涵与边界仍比较模糊,缺乏系统深入探究。鉴于此,本文结合国内外草根创新的最新文献与现实案例,对草根创新的内涵、主要特征、关键成功因素等基本问题进行探析,旨在引起政策界、学术界以及社会的更多关注,为草根创新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1 草根创新概念与内涵

“草根”一词直译自英文“grassroots”,这一说法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当时正处于“寻金热”时期,某些处于底层的美国民众为了改善自身生活条件而狂热寻找黄金,他们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蕴藏黄金,“草根”一词由此而来。“草根”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又被广大中国民众赋予更多含义,几乎在各领域都有其对应的意译。国内学者多引用“草根”一词表征与主流精英相对应的社会弱势阶层,因其平凡普通、资源匮乏,只能以低姿态参与社会实践。

表1草根创新概念解析

观点视角概念界定主要来源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消费草根创新是活动家和组织者为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创造的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响应当地情况并反映所在社区的利益和价值观Seyfang和Smith[3]社会运动、社会变革草根创新是一种涉及社会运动组成部分并支持广泛社会变革的创新方式Hess[10]创新主体草根创新是由民间社会而不是政府或企业产生的创新Tang[11]创新方式草根创新代表一种在技术、价值观和组织机构方面的创新性社会实验Haxeltine等[12]社会运动草根创新是一种接地气并富于创造性的社会运动卢现祥[13]培育创新精神草根创新源于不同的声音和运动,需要一个非常新颖的愿景和实践创新,培育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是促进草根创新的关键Hua[14]网络系统草根创新的成功发生在3个层次,即个人、团体和社会,因此,可将草根创新视为一个涉及多方参与者的网络系统Grabs,2016[15]

草根创新作为包容性创新的概念延伸,涉及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因此,本文基于现有文献(见表1),结合概念生态位管理[16](conceptual niche management)、多层次视角[17]和知识经济等相关理论,将草根创新定义为:草根群体在人力资本和资源禀赋受限的条件下,为改善自身经济社会条件,依靠传统知识或技能亲自参与、推动、实施的具体创新活动。由于草根创新的内涵非常丰富,本文进一步从下述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1)草根创新是由资源稀缺诱发的创新,主要是为了满足被主流创新所忽视的需求,通常解决的是一些局域性问题或因特定的资源约束造成的困难,隐含着草根群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意愿以及对财富创造能力的尊重和信任,并进一步深化了草根群体的市场角色认知。在草根创新视角下,草根群体不再只是传统观念下创新的接受对象,由于其更了解底层市场的地域文化和真实需求,一旦具备创新所需关键资源和能力,就可以作为创新主体参与到价值链创造环节中来。其本质是草根阶层为了生存以及实现自身价值而作出的一种创造性适应,创新动力主要源于草根群体未被满足的社会需要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其初衷是为了改善自身生计并获取平等权利。

(2)草根创新的能力主要来自于嵌入在基层社区和草根群体间的传统知识、经验和技能,他们虽然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技能培训,但在智慧和才能上并不欠缺,在某些边缘化问题上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到见解,因此,可以成为创新的力量源泉。另外,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虑,创新对居于社会相对底层的草根群体而言是其获得社会认同、自我价值实现和阶层跨越的一条有效途径,从这个意义来说,处于社会底层的草根群体很有可能比其他中高阶层有更强大的理由和动机开展创新。

(3)草根创新是一种旨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而提出自下而上解决方案的途径,往往有潜力提供比现有体系更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它常常有悖于现行的技术、做法和价值观,主要由当地社区或非营利组织领导,更倾向于响应当地实际情况并考虑所在社区的利益,它不同于常规的自上而下的方法,而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创新,旨在赋予创新过程以包容性,使创新整体产生结构性变化,实现企业与穷人的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此外,当草根群体作为价值的创造者而非受众时,其社会权利诉求也会相应发生改变,对社会组织制度、法律监管体制形成挑战。相对于以市场价值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创新,草根创新更重视民主、开放、多样化社会价值实现方式。

(4)尽管主流研究将草根创新作为一个次要主题,但事实上,草根创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底层民众的需求。因此,其是主流精英创新的有效补充。主流创新中,技术的转化应用需要社会实践的检验,有时会产生高昂的试验成本,而草根创新机制源于自身需要,检验成本很低,这是不同的创新诱因先天赋予的优势。草根群体既是创新成果的生产者,又是创新成果的消费者,可以在实践中检验创新产品,并有动力不断改进。因此,从一定意义上看,草根创新与主流创新至少存在以下差别:①草根创新的动力是社会底层需求,而不是租金寻求;②草根创新是基于本身意识需要而不是利润寻求;③草根创新受保护的空间由社会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所创造;④草根创新建立在社区所有权结构的条件下;⑤草根创新依赖于自愿劳动、赠款或相互交换。

2 草根创新的主要特征

表2列出了现有文献和报道中描述的一些草根创新典型案例,通过总结研究这些创新案例,可以归纳总结草根创新的主要特征及其背后的机制与规律。

表2草根创新典型案例

发明成果创新者内容及功能国别洋葱授粉天津某农民天津某农民开发了一种技术,在洋葱地里堆放腐烂的物质,用于吸引苍蝇———类似于蜜蜂授粉,有效缩短了人工授粉时间,创新效率高且成本为零中国播种机吕胜战河南滑县的一名农村高中生吕胜战发明了一种播种机,用于拖拉机播种中国增强型防水剂王衡在6s的时间内挡住660m3/s的流量,是地下防水项目的一个重大突破中国赵氏塔基赵正文独自发明了可重复使用、可组合分解的塔基新技术,彻底破解了传统整体混凝土基础的严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世界难题中国草方格冶沙技术宁夏农民将麦草在沙丘上扎成方格形固沙法,使得困扰科学界若干年的流动沙丘威胁铁路运行及生态环境的问题得以解决中国吸油烟灶台刘乃正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发明了农村厨房吸油烟灶台,填补了国际国内空白,是人类在农村灶台方面的一大历史性突破中国环保垃圾焚烧炉钟国勇一台小型垃圾焚烧炉可以服务五六个村子,每天能“吃”7t生活垃圾,且无烟环保,实现了“垃圾不出村”,极大地减少了垃圾运营成本中国屋顶发电站吴建新河北村民吴建新发明了屋顶发电站,除节省自家电费外,还将剩余电量并入国家电网,实现了商业价值最大化中国小酷陶冰箱MansukhbhaiPrajapati用陶土制作的不用电的冰箱,充分利用了本地资源,节能且环保,创新效率高印度减负工具VikramDinubhai Panchal专门为印度建筑工、火车站搬运工设计的减负工具印度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发明网相关素材整理而成

2.1 创新主体具有草根性和资源匮乏性

从创新主体看,草根创新主要包括来自非正规部门的一些基层民众,如普通农民、蓝领工人、失业群体等社会底层群体,他们的主要特征是低收入、低学历,多数从事基层职业,资源要素匮乏,在市场竞争中根基较浅,但可能在某一传统技术领域具有开拓性成果或创新潜力,具有开放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如河北村民吴建新发明了屋顶发电站,不仅节省了自家电费,还创造了个人财富自由;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民刘乃正发明了农村厨房吸油烟灶台,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等。这些草根群体虽然经济资源匮乏,但在智慧和才能上并不欠缺,可以成为创新的力量源泉。

2.2 创新诱因具有自发性和自我服务性

草根创新的初始诱因并非以成熟市场内基于竞争的利益最大化为导向,而是在一个共享愿景下,各主体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能力,参与自身环境建设并创造尽可能多的经济与社会价值,随着产品的完善,相互塑造、共同演化并分享成果而自发产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草根创新者并不具备商业头脑,没有在技术领域接受过正式教育和培训,他们往往出于各种目的自发性地开展一系列发明创新活动,有的纯粹出于兴趣,有的是为了改善生计和生产条件,有的则是为了废品利用,如印度草根群体拆掉废旧随身听的马达来带动风扇、用陶土制作不用电的冰箱、专门为印度建筑工和火车站搬运工设计减负工具等。

2.3 创新性质具有增量性和低成本性

大部分草根创新只要求改善所在社区的生产生活、被本土市场接受即可,并不要求达到颠覆程度,因此,在性质上属于增量创新。创新者利用现有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特殊问题,这些创新是小规模、非颠覆性的,但却是低成本和高度可持续的。他们更倾向于在传统知识、技能、经验基础上开展一些低成本的小发明和小创造,主要服务于金字塔底层的一些低端客户和小众市场,解决的是影响社会生产力的一些边缘性基层问题,因而创新产品更具有低成本性。如天津市北辰区大张庄镇的赵同乡和几个电工,发明了一款成本仅100元的简易警报器,比市场上同类产品便宜很多,在草根群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4 创新过程具有开放性和偶然性

从草根创新案例中不难发现,其创新过程往往具有偶然性,许多草根创新成果是无意间的发明与发现,如天津某农民在洋葱地里无意间发明的洋葱授粉技术。与通常诞生于国家实验室里的主流创新不同,草根创新孕育于民间社会各个角落,极大地依赖于草根阶层所处的地域文化以及当地需求,因此,会呈现出异于主流创新的独特思路与逻辑,其创新过程更具有开放性。对于草根群体而言,从发现需求、产生创意、成果转化到最终商业化的整个创新过程中,草根群体要以开放的心态有效识别本土需求,从本土环境中积极探索潜在的创新机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和环境条件,开发出适合草根群体特质的产品、服务与商业模式。

2.5 创新机制具有包容性和独特性

草根创新充分尊重本地区的风俗人情,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自我演进,其形式与内容均无破坏性试验的风险。同时,不同社会特质草根地区的经济特质又有相似性,因而草根创新具有内在机理上的包容性和独特性。充分考察草根群体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更精准快速地实现创新迁移过程,帮助个别创新成果转化为大众创新的人力资本储备。在草根特质的构成框架中,草根创新产生于具有民族特色的局域知识,这些知识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和与生俱来的创造能力以及合理解决当前问题所需的应对能力有关,“干中学”、“用中学”、“观察中学”是草根创新的重大优势所在。因此,草根创新是一个允许不同组织或个体在共生关系中开展行动并创造财富的包容开放的生态系统。

3 草根创新关键成功因素

草根创新作为一种与主流创新理念完全不同的创新机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实现路径,推进的政策工具也是多种多样。但总体上看,草根创新成功的关键包括以下4点:

3.1 加强科普教育,提升草根科学素养

草根群体需要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才能用创新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科普与教育是普及科学知识、提升草根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发草根创客诞生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草根群体应充分借助现代网络,如利用数字图书馆等网络共享平台积极主动阅读与学习,通过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两种交流学习机制,深入挖掘和探索处于自身现有知识体系之外的新知识,以更好地适应草根社区的创新需求。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草根群体的科学普查力度,增加对基层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着力提升草根群体的教育水平。具体来说,政府应充分利用各地的科普活动室组成草根学习网络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培训活动,传授相应的技术,使草根群体能够有一技之长,为以后创新增加资本。例如,挖掘残疾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其在创新研发设计方面的科技项目、发明专利、工艺技能得以实现,为鼓励和支持其创新创业提供相应的技术培训。

3.2 识别创新机会与要素,结合本土资源禀赋

草根创新中的机会识别,是指草根群体识别与利用传统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的机会,基于草根群体自身发展需要,通过识别创新要素确定可利用资源的种类及数量。一方面,草根群体应留心观察所处地域环境,识别本地具体的可解决问题即创新机会,并辨识本土创新所需要素和资源。由于草根创新主体长期扎根基层,自身处于复杂的需求环境之中,相比处于大城市中的高人力资本的主流创新群体,其更能精准识别已有技术与地域复杂性的摩擦所造成的创新机会,因地制宜地解决特殊问题。因此,他们在一些边缘化领域的创新机会识别中具有独特优势。另一方面,草根群体应充分利用传统知识和熟练技能,结合本土资源禀赋开展创新。其长期使用某种成熟技术,谙熟特定的生产资料,形成了丰富的专业性人力资本,因此,能判别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改进空间。从这个意义来看,草根创新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其拥有不易被主流市场所察觉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机会,在某些方面具有科研院所所不具备的独特创新优势。

3.3 搭建草根创新平台,获得外部组织支持

草根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以及外部组织支持是草根创新成功的关键,如创新孵化空间、网络平台和Web 2.0技术等。社会各级组织应向草根创新者提供融资、技术支持,帮助他们抓住此类项目提供的机会,而不是简单地让他们与正规创新领域的参与者同台竞技。一方面,市场应加强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发展一批便利化、低成本、开放式、全要素“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为草根创新者及其项目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提供技术咨询与指导、知识产权保护与产品转化方面的帮助,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草根创新者之间以及创新生态系统其他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NGO作为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重要公益性组织,促进草根创新的方式包括:募集和监管社会对草根创新的资金支持,明确草根群体的需求习惯和创新潜质,对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进行初步评估,开展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协作等。

3.4 完善政策基础与市场激励,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政府应从政策、激励和制度入手,促进草根创新的开展,发现有前途的草根创新产品并加以推广。①许多由政府提供的创新设施,包括检测设备和其它研究设备,分布于一些大学和研究院所中,应更多地向草根创新者开放,这将大大增加他们创新成功的机会;②建立传统知识保护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将对草根创新者有所激励,并促进传统知识的创新利用;③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激励提高草根群体的创新积极性,如开展草根创新大赛、降低草根创新融资风险、引导本地草根创新成为特色产业、创造有利环境激发草根群体创新动能等;④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中央级的机构负责推广草根创新成果,对提交的创新申请进行意见征集、记录与分类,提供技术专家支持,推动有前景的创意转化,促进专利许可与安排,并妥善向有意向者进行技术转移。

4 结论与展望

作为经济新常态下的一种新型创新趋势,草根创新颠覆了当前主流创新的理念与策略,更加强调草根群体自身的财富创造能力,重新确认了草根群体的市场角色与地位,是我国构建创新型社会的重要基石。本文在包容性创新的基础上,遵循从理论认知到探析关键成功因素的逻辑思路,对草根创新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为后续研究的深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总体来看,国内外关于草根创新的研究依然处于理论构建初期,在创新机制、路径等多个方面有待更深入系统的挖掘与探索。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思路供后续研究参考:①从关注草根创新的社会现象到关注其内在机理,注重草根创新产生的外部驱动要素识别及其扩散效应分析,深入研究草根创新如何实施、如何动态发展的内在机理;②从价值链分析入手,构建草根创新的价值增值网络,厘清各利益相关者的角色与地位;③针对草根创新推广及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因素,开展其激励机制与政策保障研究;④设计评估草根创新效率的一系列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一个以经济增长演化分析为核心的草根创新理论体系,分析草根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坤,郭东强.众创式创新:源起、归因解析与认知性框架[J].科学学研究,2016(7):1086-1095.

[2] HOSSAIN M.Grassroots innov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wo decades of research[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37:973-981.

[3] SEYFANG G,SMITH A.Grassroots innova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owards a new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J].Environmental Politics,2007,16(4):584-603.

[4] GUPTA A K.Conserving biodiversity and rewarding associated knowledge and innovation systems:honey bee perspective[J].Intellectual Property,2002(5).

[5] RAJAN P.Organizing grassroots innovations: examining knowledge creation and sharing practices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the grassroots[J].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2012(6).

[6] 世界银行.中国的包容性创新与可持续性发展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7] PATTNAIK B K,DHAL D.Mobilizing from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to sustainable technologies based ongrassroots innovations[J].Technology in Society,2014,40:93-110.

[8] 湛泳,王恬.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包容性创新[J].改革,2015(11):54-65.

[9] 赵武,孙永康,朱明宣,等.包容性创新:演进、机理及路径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6):6-10.

[10] HESSDJ.Industrial fields and countervailing power:the transformation ofdistributed solar energy in the United States[J].Glob.Environ.Change,2013,23 (5):847-855.

[11] TANG,KARHU K,HMLINEN M.Community innovation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cross case n study[J].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 Technology,2011,73(73):396.

[12] SEYFANG G,HAXELTINE A.Growing grassroots innovations: exploring the role of community-based initiatives in governing sustainable energy transition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Government and Policy,2012,30(3):381-400.

[13] 卢现祥.草根创新、大众创业是经济新动力[N].湖北日报,2015-02-09.

[14] HUA L,JIANG Y,LIN Y.Grassroots innovation,characteristics,status andsuggestions[A].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2010.

[15] GRABS J,LANGEN N,MASCHKOWSKI G,et al.Understanding role models for change: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success factors of grassroots initiatives for sustainable consump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6,134:98-111.

[16] MONAGHAN A.Conceptual niche management of grassroots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the case of body disposal practices in the UK[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2009,76(8):1026-1043.

[17] ORNETZEDER M,ROHRACHER H.The solar collectors,wind power,and car sharing: comparing and understanding successful cases of grassroots innovations[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3,23(5):856-867.

GrassrootsInnovation:ConceptCharactersandKeySuccessfulFactors

Zhan Yong,Liu Ping

(Business School of 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clusive innovation,grassroots innovation focus more on low-income groups to actively participating in innova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self-worth.Grassroots innovation transforms the research ideas of inclusive innovation from the enterprise how to embed BOP market to explore the grassroots as innovative entities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activities and the results of the market promotion.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ual definition and connotation analysis of grassroots innovation ,and then describ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case,lastly analyzed the key success factors from four aspects: opportunity recognition,result transformation,platform construction and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which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study and practice.

KeyWords:Inclusive Innovation; Grassroots Innovation; Grassroots Groups; Popular Science Education

作者简介湛泳(1976-),男,湖南沅江人,湘潭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金融发展;刘萍(1994-),女,湖南衡阳人,湘潭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经济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JL015);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YBA334)

收稿日期2018-01-01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18-0029-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091.354

DOI10.6049/kjjbydc.2017100441

(责任编辑:万贤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