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模式研究

周永根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产业经济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003)

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对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进行基础性研究:阐述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内涵、关键要素以及特征等基础理论,研究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模式,并结合我国科技计划、科技经费与财务标准协同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我国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建议。

关键词科技计划;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内涵;模式

0 引言

“六五”以来,我国建立了日趋完善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标准体系,科技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我国科技仍然比较落后,科技成果转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科技产业化水平偏低,科研腐败现象比较普遍且具有严重化倾向。目前,我国每年取得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3万多个,但成果转化率仅25% 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60%以上)[1]。2011年,温家宝同志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强调:必须把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增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在这种情势下,经济、科技和社会持续进步的实现,必须由科技创新推动,而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

国内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科技计划项目管理[2]和机制[3-4]、科技标准[5]、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的关系[6-11]、协同知识创新流程与机制[12-13]。此外,李贵宝[14]从工作脱节、政策支撑、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及人才等方面,分析目前我国技术标准与科研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改进思路。

目前,对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鲜见,本文在阐述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研究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模式、机制,最后提出我国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建议。

1 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概念、内涵及特征

1.1 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相关概念及关系

科技计划是指基于科研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科研目标以及目标实现途径,是科技研究设计和科技活动实施的行动方案。科技标准是指以实现科技活动的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包括各种科技管理办法、条例和意见等,是科技管理行动的依据。

科学、合理的计划是科研项目顺利开展和实现科技创新的前提与基础,而科技计划标准化是科技创新的保障。科技标准是关于从科技计划到科技项目成果管理、应用及评价等各环节的规范性文件,科技计划是该流程起始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

1.2 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内涵

协同是指系统中诸要素或各子系统间的相互合作和共同作用。协同理论主要研究系统各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同步、合作、互补关系,以及新的有序结构如何形成,揭示系统进化动力[15]。协同作用是指使各种分散作用在联合中的总体效果优于单独效果之和的相互作用[16]。协同创新是一个大概念,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17]

按照协同学的基本思想,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内涵可概括为:为推动科技创新,按照一定资源配置原则和标准,通过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的各类配置主体和支撑要素相互作用、有机融合,实现整体协同创新效应。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应立足于国家创新发展全局,实现全方位协同,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

1.3 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特征

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有机体系,具有不同于传统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创新模式的特征。

(1)主体多样化。传统科技计划或科技标准创新模式下,创新主体相对单一和独立。科技计划创新主体主要有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从事科技活动的个人和集体;科技标准创新主体主要是从事科技标准制修订、管理活动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科技管理、监督部门。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创新主体呈多元化和复杂化特征,其主体不再是独立、单一的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个人和集体或科技标准制修订的管理监督部门,而是协同创新生态系统中所有创新主体,既包括科技计划创新活动主体如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从事科技活动的个人和集体,也包括科技标准创新主体,如管理监督科技活动的政府公共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介组织等。因此,协同创新系统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

(2)系统开放性。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各创新主体通常在各自领域拥有优质资源、先进技术和方法,客观上需要在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利用和共享本身的创新资源,进行科技计划和标准创新活动。因此,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系统须突破以往相对封闭、独立的传统创新系统壁垒,跨越系统和子系统边界,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合作完成单一和独立的创新主体不能承担的创新活动。协同创新系统是一种自组织的动态开放经济系统,系统开放性能够促使协同创新效能显著提高。

(3)系统整体性。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系统是由各个创新主体和支撑要素有机集合而成的创新生态系统,各主体和要素的存在方式、功能都是系统不可缺乏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统一整体性。协同创新系统各部分协同程度影响协同创新系统的整体效应。创新系统的整体性使得各创新主体和资源要素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行为协同性。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创协同创新系统中,创新活动行为不仅仅局限于各个系统、子系统内部,创新行为不再是独立、单一的个别行为,而是各创新主体的协同行为。各创新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共同目标,协调共享各创新主体之间的资源、信息、技术、方法并开展创新活动。因此,创新活动开展需要政府部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机构等多个主体的相互配合。

(5)效能最优化。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系统客观要求各创新主体及支撑要素,包括人、资源、设备和行为的有序结合、密切配合、高度协同,能最大限度减少甚至避免协同创新个体在创新出发点、利益诉求和创新目标上的冲突,避免由于个体非理性和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而导致群体利益最小化,从而实现各合作主体方信息互惠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为高度统一、协同效应有效放大,实现整体效能最优。

2 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模式

2.1 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系统结构

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体系是一个综合体系,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是渐进创新,处于一个全面、系统、标准的框架内[18]。其系统结构主要由各类配置主体和支撑要素构成,包括目标要素、主体要素、资源要素、技术要素及机制要素。这些要素围绕科技创新总目标,在一定机制下相互作用、协调运行,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实施。

(1)目标要素。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调创新的总目标是推动科技创新,各种具体科技计划和标准都有特定目的,均是为了推动各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最终推动国家、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进步。

(2)主体要素。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主体是指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的制订者、实施者,主要有政府、企事业单位、科技管理部门等。这些主体之间不断进行信息资源交换、共享。

(3)资源要素。资源要素主要包括协同创新过程中各种必需物质、能量和信息。协同创新系统通过与各类主体以及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调整自身创新状态并获得创新动力,从而实现自身创新与协同创新。

(4)技术要素。技术要素是指技术构成的基本因素,包括技术目标、技术知识、技术手段和技术对象。信息技术和协同技术是保障协同创新顺利实施的基础。知识经济时代,协同创新技术既包括资源整合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信息传递技术、资源共享技术,还包括角色协同技术、资源协同技术、流程协同技术和计算协同技术,上述技术对协同创新效率提高起关键作用。

(5)机制要素。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机制是指协同创新系统各要素结构及其运行机理,包括资源配置机制、协同保障机制,如决策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评价机制等。协同创新机制对主体行为配置和整体协同创新效率提升起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机制有利于创新效应实现和创新系统整体运行绩效提高。

2.2 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运行机理

创新系统是复杂性系统,协同创新能避免科技创新主体的分散和封闭[19],避免高投入和低产出现象,使投入产出相匹配,是解决我国当前科技创新中高投入低产出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科技创新过程中,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构成协同创新的复杂性创新系统,通过其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各子系统之间的各要素协同配合和相互作用,实现多种科技创新要素优化组合,从而促进创新链条上多个环节有效衔接,创新体系中多元主体全力协同,多个创新力量密切合作,形成科技创新强劲合力,通过各作用因素共振和放大,实现单个主体不能达到的效果,最终有助于顺利完成复杂系统从创新到应用的全过程。

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运行机理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在宏观层面,协同创新是在科技协同创新活动与国家创新环境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协同创新国家创新系统的良好运行必须在适应客观环境的前提下,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在各类环境因素作用下,通过协同创新主体和各要素的适应性协调,不断调整自身行为规则,使创新活动适应国家经济、政策、科技、信息等宏观环境,充分发挥各种资源功效,渗透到各创新领域,实现创新效益最大化,最终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

(2)在中观层面,协同创新的触发点是创新系统内各主体与要素之间在资源、价值创造上的相互作用,并且协同一致,促使创新活动向效益最大化方向发展。若协同创新效果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协同效应就会长久地维持下去[20]。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模式下进行资源共建共享、优化配置,实现整体协同创新效应,并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3)在微观层面,要求创新活动的各操作环节,主要包括管理机制、创新对象和流程协同,即人员协同、技术协同、管理协同、技术协同及机制协同等。微观层面的协同具有复杂性,要求多系统、多对象协调耦合。其中,涉及创新主体间的资源关系调节和协同应用,使多环节优化组合,最终达到协调、有序、优化的状态,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促进科技创新效益最大化(见图1)。

3 案例分析

我国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发展经历了一个从重计划、轻标准的失调发展到计划和标准并重的协同发展过程。2006年以前,我国单方面重视科技计划设立,而忽视科技标准研制。“六五”以来,我国陆续设立包括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等10多个国家科技计划,形成了多功能、多层次国家科技计划体系。这些科技计划基于不同背景、宗旨和具体任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这一阶段我国科技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科技标准严重缺乏。“六五”至2006年的26年间,有关科技经费与财务方面的标准仅有《关于科学事业费管理的暂行规定》,且该标准对科技经费管理、使用等规定十分粗略。该时期,科技经费与财务标准严重缺失,造成科技活动监管不力,导致创新资源配置不妥,不能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科技创新主体间资源关系冲突、混乱和劣化,科技行为混乱,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协同创新效益低下,影响了科技计划顺利实施和科技创新,并滋生了科研腐败。

“十五”以来,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逐步完善评审评估机制,强化过程监督,科技经费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严肃财经纪律,合理有效地使用科技经费,2005年年底,科技部提出《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对规范课题经费使用和监督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

“十一五”以来,我国扭转以往重计划、轻标准的倾向,在注重科技计划设立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标准化工作,快速建立和完善科技标准体系。2006年开始,我国加速出台与科技计划相配套的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科研行为和科研成果等管理办法、条例和意见,按照科技经费与财务管理的性质类别,建立和完善了门类齐全的科技标准体系,分为综合、科研机构改革、科技计划管理、科技经费与财务、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人才科技、中介服务、科技条件与标准、科技金融与税收、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科学技术普及、科技奖励和国际科技合作等15个类别。

2006—2011年,我国虽然仅仅设立了2项国家科技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但我国开始大力建立和完善科技标准,6年内我国颁布了15项科技标准,仅2006年就颁布了9项(见图2)。

图1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机理

长期以来,尽管我国科技经费与财务标准严重滞后,但经过几年“恶补”,科技经费与财务标准体系基本完善。这促进了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使科技经费配置效率显著提高,科技创新效益得以提升。科技经费与财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科技经费合理、科学地使用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对于科研项目顺利开展、推动科技创新起到了支撑作用。

可见,“十一五”以来,我国彻底改变了以往重计划、轻标准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畸形发展状况,实现了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并驾齐驱、双轮驱动、协同创新,共同推动科技创新的良好局面。

4 结论与建议

科技计划创新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是实现科技创新的内在要求。实现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既是科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科技创新的保障。本文对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理论进行初步探讨,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我国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的基本情况。理论层面,从厘清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的基本概念、关系着手,提出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内涵,分析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特征,并进一步探讨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模式。实践层面,以我国科技计划与科技经费、财务标准为例,剖析我国科技计划和科技标准协同发展状况。案例研究表明,“十一五”以前,我国由于重计划、轻标准,科技标准严重缺乏,导致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未能实现协同发展与创新,对科技创新造成了较大障碍。“十一五”以来,我国对科技标准实行恶补,迅速建立并完善了科技标准体系,基本实现了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并重、协同发展,驱动科技创新。

10年来,我国科技标准体系得以快速建立,但其体系仍不完善,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不协调的现象依然存在。未来我国科技活动应该避免重蹈计划先行、标准后来跟上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畸形发展覆辙,实现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在人员、机制、资源、管理及技术方面协同发展,共同推动科技创新。总之,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发展理论和实践应用是一个新议题,需要学界与实务界继续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对科技计划研究比较充分,对科技标准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两者之间如何协同发展与创新的研究鲜见。因此,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研究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①在组织专门的科技标准化人员对我国科技计划和标准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科技计划和标准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我国科技计划、科技标准的研究重点和方向;②深化科技计划与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的条件、制约因素、模式、机制、运行机理,以及国外关于两者协同创新的典型案例及启示等方面的研究。

图2我国历年设立发布的国家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与财务标准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相关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2] JOHN WANGA,RUILIANG YANB,KIMBERLY HOLLISTER.Ahistoric review of management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2008(36):919-932.

[3] 胡红亮,周萍,龚春红.中国科技计划项目管理现状与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6(8):1-5.

[4] 樊春良,张新庆,陈琦.关于我国生命科学技术伦理治理机制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8(8):58-65.

[5] 刘振华,张家甦,孙万付.浅议科技计划项目的立项与管理[J].科研管理,2007(S1):35-38.

[6] 李翕然,高晓红.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标准研制的系统原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7-9.

[7] 丁惠,杨洪梅.推动标准建设 促进科技创新——某科研产品研制中的标准化工作实例[J].国防技术基础,2008(12):20-21.

[8] 李丽亚,李莹.国家科技计划体系及其管理的演变[J].中国科技论坛,2008(8):6-11.

[9] 孙瑜.我国技术标准与科研发关系的系统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10] 孙瑜,卢凤君,周飞跃,等.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关系的研究[J].农业质量标准,2007(2):45-47.

[11] 包晓斌,于爱华,李贵宝,等.国外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的机制研究[J].水利技术监督,2006(1):13-17.

[12] 杨继瑞,杨蓉,马永坤.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13(1):56-62.

[13] DÉBORA M DE FREITAS A,STUART KININMONTH,SIMON WOODLEY.Linking science and management in the adoption of sensor network technology in the great barrier reef coast,Australia,computers[J].Environment and Urban Systems,2009(33):111-121.

[14] 李贵宝,窦以松,张征,等.我国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航天标准化,2004(3):5-7+11.

[15] 黄敏.基于协同创新的大学学科创新生态系统模型构建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1.

[16] 谢芳.企业集团内部协同创新机理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17] 安徽省科技厅.安徽省探索建立协同创新新机制[EB/OL].http://www.most.gov.cn/dfkj/ah/zxdt/201212/t20121211_98433.htm,2016.

[18] SADAHIKOKANO.Technical innovations,standardization and regional comparison—a case stud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Telecommunication Policy,2000(24):305 -321.

[19] 宁滨.全力推进协同创新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1(17):8-9.

[20] 赵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协同配置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0.

ResearchonModelofSynergeticInnovationofPlan&StandardsofScienceandTechnology

Zhou Yongge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Economy Research,Hun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Changsha 410003,China)

AbstractSynergetic innovation on pla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andards is the key of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his paper does some prospective,basic research on synergetic innovation of the plan and standar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xplains the basic theory about synergetic innovation on plan and standar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uch as its connotation,key el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etc,then we studies its model,and analyzes China S&T plan with funding and financial standards of S&T,ultimately proposes advices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echnology standards.

KeyWords:S&T Plan;S&T Standards;Synergetic Innovation;Connotation;Model

作者简介周永根(1975-),男,湖南浏阳人,博士,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城市运行与发展、技术创新与政策、产业标准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GL181);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13B142)

收稿日期2017-12-14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14-0108-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04

DOI10.6049/kjjbydc.2017080053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