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研究生命周期视角

姜 红,吴玉浩,高思芃

(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结合技术标准化的动态生命周期过程,发挥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协同互动作用,对于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提出知识管理金三角模式,从知识创新、知识竞争和知识扩散3个层面,揭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协同关系作用机理,构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模型,并以华为公司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演化进程为样本进行案例分析,检验理论推导。结果表明,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此为基础,建立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保障机制,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出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技术标准化;知识管理;生命周期;关系模型;华为公司

0 引言

伴随着知识经济和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间核心竞争力的较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指出“实施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要求及时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标准。实施技术标准化、加强知识管理,已逐渐成为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谋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技术标准化离不开知识管理的支持,企业通过灵活运用内外部资源,可以将知识优势转化为技术标准优势,将知识竞争力转化为技术标准竞争力,进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标准化和知识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复杂、动态的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如何提高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如何有效发挥二者间的协同互动效应?探讨上述问题,对于增强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提升组织整体绩效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面临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演化过程从开发设计、市场调查到用户反馈等,都需要经历长期知识管理沉淀。因此,学者们对知识管理与技术标准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曾萍等[1]在知识管理新趋势和新背景下审视标准化培训工作,构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标准化培训平台。孙晓康[2]界定了技术标准知识管理概念,是指技术标准知识挖掘、收集、整理、发布和推广的循环过程。但现有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①仅停留在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阐述层面,尚未明确二者间关系作用机理;②大多是结合具体企业案例探讨知识管理与技术标准化的实际应用,缺少阶段性理论整合研究。

鉴于此,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如下拓展:①就知识管理的整个宏观流程进行细分,从微观层面对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研究;②聚焦于生命周期视角,对技术标准化动态生命周期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划分,构建协同关系研究内容框架并深入剖析其作用机理;③构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模型,以华为公司生命周期演化进程为样本进行案例验证,探讨二者间的保障机制,为理解企业技术标准化过程提供新思路。

1 技术标准化

1.1 研究概述

从狭义上看,技术标准化概念是与企业产品或服务相关的生产方法、工艺及其流程的规定;从广义上看,则是从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标准制定到生产商用产品、标准推广等活动的整个过程。作为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学术界已从不同角度围绕技术标准化开展了大量研究。就知识层面看,薛捷[3]将知识能力细分为创造、吸收、利用和保护能力等方面,构建企业知识能力与技术标准化的关系模型,阐释知识能力对标准化过程的促进作用,并就不同阶段提出知识能力提升建议。孙耀吾等[4]分析了技术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并将其作为技术标准化竞合的基本要素。就知识产权层面看,国内外研究多围绕技术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二者间的关系探讨展开,如知识产权的披露与滥用、保护与反垄断等方面[5]。就知识专利层面看,Egyedi[6]认为,专利作为市场标准的基本要素,是技术标准化的基础。张翀(2012)采用专利引证分析法,刻画标准化技术演变的3个维度,提出采取适宜的研发战略等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文献成果梳理,不难发现目前技术标准化与知识领域的研究处于割裂状态,将二者结合的研究范畴相对狭窄,缺乏知识管理视角下技术标准化过程研究,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的协同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研究理论深度仍需拓展。

1.2 技术标准化生命周期过程

一项新技术从研发创新开始到技术标准形成,直至标准商用产品生产、推广扩散,构成了技术标准化循环往复的动态生命周期过程。同时,继续为新的技术创新活动作好准备,孕育着下一技术标准生命周期的开始。知识管理流转性决定着动态过程每一阶段的推进,知识管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保证企业技术标准化达到预期效果,使企业获得更多市场机会和超额利润,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技术标准化过程的阶段划分持有不同观点。Söderström[7]基于7种主流标准生命周期模型的对比分析,提出自己的标准化生命周期模型,即标准准备、开发、产品开发、执行、使用和反馈等阶段。曾德明等[8]构建了企业标准化能力指标体系,将标准化过程分为选择、制定和推广3个模块。王珊珊等[9]从技术标准形成、产业化和市场化3个方面,研究了产业联盟和新兴产业的技术标准化过程及特点。李保红(2009)基于熊彼特创新三段论,构建标准生命周期概念模型,提出将该过程划分为标准形成、实施和扩散3个阶段。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拟将技术标准化动态生命周期过程分为开发期、实施期和推广期3个阶段,结合知识管理金三角模式,探究标准化动态过程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知识管理活动的协同关系作用机理,构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模型,为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提出建议,如图1所示。

图1 技术标准化生命周期

根据技术标准生命周期相关理论和标准化过程的特点,从开发期到推广期,企业在各个阶段各有其侧重点。在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对技术标准化过程的各阶段进行初步界定,为分析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关系提供明晰概念。

(1)开发期:始于企业技术研发,止于技术标准文本确定。该阶段处于标准基础上的核心专利研发期,企业结合技术储备积累以保证技术标准的可适用性,开展多种技术创新活动以形成完备的技术体系,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保障企业长远发展。

(2)实施期:始于技术标准文本确定,止于标准商用产品。初步形成技术标准文本后,企业开发出相应的标准商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从而促进技术标准化快速实现。产品竞争的实质是技术标准的竞争,谁能够加快市场抢占速度、缩短技术标准实施周期,谁就能获得市场竞争主动权。

(3)推广期:始于标准商用产品,止于该标准产品完全退出市场。随着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实现,产品和服务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努力维持其市场地位、保持技术活力以影响行业乃至国家标准的制定。在标准核心专利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通过二次开发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提高工艺创新绩效,促使技术标准性能完全成熟。

2 知识管理金三角模式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内涵丰富,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具体研究领域和内容并未明确。Obeidat[10]认为,知识管理是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以增强组织绩效的过程。Choi[11]将其定义为:对知识及其创造、搜集、组织、传播、利用与宣传过程的管理。邱均平[12]将知识管理概念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知识管理是指仅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而广义的知识管理还包括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基于资源的企业观认为,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技术标准化的动态过程中,企业通过加强对各阶段的知识价值链管理,提高组织知识管理能力,能够增强技术标准竞争力,进而为企业赢得更多市场机会。随着技术标准化周期过程的阶段性推进,知识流转性和动态性决定了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管理活动会发生变化。结合技术标准化动态过程和研究实际,本文对知识管理的概念作出界定:企业以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为核心、以获得知识优势和知识竞争力为目标,开展知识创新、竞争和推广等系列活动的总称。

本文从知识创新(Knowledge Innovation)、知识竞争(Knowledge Competition)和知识扩散(Knowledge Diffusion)3个层面研究企业知识管理活动,提出知识管理金三角模式(见图2),探究标准化过程各阶段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协同关系。

2.1 知识创新

知识具有生命周期特性,这要求企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技术标准知识,创新则是知识更新的唯一途径。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技术标准化的源泉。Amidon首次提出知识创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通过创造、引进、交流和应用,将新思想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以取得企业经营成功、国家经济振兴和社会全面繁荣[13]。路甬祥[14]认为,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本文研究的知识创新是指在技术标准化开发期,围绕标准基础上的核心专利所开展的系列创新活动。

图2 知识管理金三角模式

基于技术专利研发活动,增强企业标准动态化制定能力,从而形成企业独有的标准竞争优势,是提升企业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一方面知识管理可以为组织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同时为知识创新提供基础设施和条件(晏双生,2010)。另一方面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创新既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目标。知识创新能够帮助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对于企业成功至关重要[15]。因此,知识创新研发投入成为衡量企业知识管理效果的重要依据。通过有效利用内外部资源为知识创新创造有利条件,为技术标准开发奠定基础。

2.2 知识竞争

企业知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掌握企业内外部的市场竞争环境状况,充分了解本企业技术标准所处的市场竞争态势,同时跟踪掌握竞争对手动向,减少市场信息不对称。标准化商用产品投入市场,为企业增加竞争筹码,增强企业动态应变能力。

学术界对于知识竞争的研究,多围绕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之间的关系展开。竞争情报的本质属性是知识性,与知识管理相互依存、互相促进。韩春花[16]指出,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的整合就是知识竞争。Sun[17]认为,竞争情报是指对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以及所在行业等情况进行分析,并获得情报焦点进而应用于战略决策的活动过程。由此看出,知识管理和竞争情报活动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技术标准化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当今,技术标准竞争的核心就是企业知识优势的较量。因此,培育企业知识竞争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必须提高知识管理效率,坚持外部环境监控与内部环境优化并重,采取有效的知识竞争策略,增强知识竞争力以赢得竞争优势,促进知识竞争与技术标准化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2.3 知识扩散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扩散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知识扩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被认为大于知识创新本身[18]。Yang[19]指出,知识扩散是知识在组织与个体间的传播过程,是知识吸收和转移的有机统一。作为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核心,知识扩散促进了企业与竞争对手、消费者间的交流联系,诱导企业采取技术标准创新行为,从而维持其市场优势,掌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技术标准化推广的实质是随着企业技术标准知识扩散,最终实现社会对知识的使用。知识扩散作为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企业保持技术活力、提升知识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技术标准的市场竞争过程,企业不断扩大技术标准的市场影响力,潜移默化地赢得用户的支持与信任。

知识扩散过程也是技术标准化能力提升过程。通过市场或非市场渠道的传播,知识由企业转移到用户,知识扩散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以用户需求反馈为导向为企业生产创新活动提供指导,形成流动的知识网络辐射体系。此过程既促进了新知识的产生与创造,又促使企业不断实现产品创新,改进产品设计和工艺流程,使知识价值得到最大限度地应用,从而带动社会整体知识水平提高。

2.4 金三角模式作用机制

知识管理金三角模式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知识创新、知识竞争和知识扩散依次作为知识管理活动的重要层面,环环相扣、联系密切。

(1)专利化→标准化:知识创新作为企业知识创造生产活动,研发出符合企业实际与市场需求的核心技术专利,可以指明知识管理下阶段方向,并提供知识竞争的动力源泉。但在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与多变的市场条件下,知识创新成果只有实现专利化,同时将技术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才能维护企业合法利益。普遍性知识作为知识标准化的结果,只有在满足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知识创新研发,才能使企业获得知识竞争优势。

(2)标准化→应用化:企业根据核心技术专利的知识信息,以技术标准文本为依据规范生产管理流程,通过生产标准化的商用产品参与市场竞争。此时,知识竞争与产品竞争相辅相成,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支撑。企业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竞争情报信息,针对市场竞争态势采取对应的知识竞争策略,充分调动内外部资源促进普遍性知识流动,提升组织整体生存发展能力。

(3)应用化→专利化:企业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维持并扩大其市场竞争优势和影响力,必须依靠普遍性知识扩散效能,加深用户对技术标准及其产品的理解,建立企业与用户的双向反馈互动机制。此时,企业收回前期的知识创新研发成本,同时借助用户知识反馈不断改进技术标准和产品工艺流程,为下一循环周期的知识创新作好准备。

3 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模型构建

3.1 协同关系作用机理

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是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二者存在协同互动的作用关系。知识管理是手段,用来规范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知识活动;技术标准化是行为,用来实现知识创新专利到标准商业化的周期转化过程。知识管理以技术标准化周期进程为导向,企业采取系列知识管理活动提升技术标准化能力,以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与此同时,随着技术标准化过程的推进深化了知识管理内涵。

作为一个动态的生命周期过程,通过对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作用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根据二者所处的匹配时期预测可能产生的风险与对企业造成的威胁,保障技术标准化过程平稳有序运行。本研究以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发展水平匹配程度为依据,将该动态过程细分为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并分析各层次的主要目标和考虑要素。协同关系的具体作用过程如图3 所示。

(1)导入期:低技术标准化、高知识管理水平,该时期是协同关系作用的前提。在组织内部知识创新需求驱动下,企业处于技术标准开发制定阶段,技术标准尚未成型,选择制定合适的技术标准成为该时期的关键任务。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用户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推进技术标准化必须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并善于发现潜在市场需求。企业知识资源决定着企业资源利用和配置效率,在确定技术标准化战略、知识管理目标的基础上,为了形成符合市场趋势和用户需求的技术标准,企业集中调动内外部资源为知识管理服务,提高知识管理能力以促进知识存量不断积累,促使知识溢出从而开发出具有先进性、适用性的技术标准专利,形成技术标准文本规范。

(2)成长期:高技术标准化、低知识管理水平,该时期是协同关系作用的核心。知识创新所开发的技术标准专利,通过知识流动成为商用的标准产品,参与技术标准市场竞争,实现协同价值。技术标准化生命周期的更迭速度不断加快,能否了解行业内竞争对手的技术标准现状,能否占领所在行业的市场领先位置,关乎企业发展前景和可持续竞争优势。企业按照技术标准文本规范生产标准化商用产品并参与市场竞争,争取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但是,缺乏知识管理能力会阻碍企业技术标准化实施。产品市场竞争的实质仍是知识附加值的竞争,因此,面对生产形势复杂、需要快速反应的经营实际,企业协调好各种知识管理行为、采取有效的知识竞争策略成为技术标准化竞争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

图3 协同关系作用机理

(3)成熟期:高技术标准化、高知识管理水平,该时期是协同关系作用的关键。企业逐渐成为行业内技术标准扩散源,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基于二者间协同互动关系的良性循环,提高技术标准扩散速度与效率,不断提升技术标准知识的性能与水平,帮助企业收回前期知识管理投入和技术标准化成本,提升企业绩效并获得协同效益。随着企业技术标准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同时知识价值链得到有效管理,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协同关系到达较为成熟的平衡阶段。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维持并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和提升技术标准化影响力,保持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并与竞争对手、用户进行双向互动,将外部知识内化为企业自身知识,改进产品工艺流程进而促进技术标准升级,把握市场和技术标准演化方向,为下一轮协同互动作好准备,赢得新的市场机会。

企业应结合技术标准化周期进程,形成系统的知识管理模式,实现技术标准化能力与知识管理水平的协同发展。为了准确理解和把握技术标准化过程的知识属性,根据左美云等[20]提出的知识管理“5W1H”框架,其基本内容要素包括知识管理的时间(When)、原因(Why)、地点(Where)、主体(Who)、客体(What)及方式(How)。结合本研究实际,笔者列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协同关系研究框架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协同作用关系的不同匹配时期,企业的知识型员工以知识资源整合、标准化能力提升、竞争力获取和组织绩效提升为出发点,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从内部、外部推动知识管理和技术标准化系列活动开展,实现二者动态平衡。

表1 协同关系5W1H研究内容框架

时期(When)原因(Why)地点(Where)主体(Who)客体(What)方式(How)导入期①控制和整合知识资源②提升技术标准化能力①内部知识资源整合开发②外部知识获取与反馈开发渠道(王珊珊,2014);成本、用户需求(Eva Söderström[7]) 市场前景、技术水平(Ollner[21])知识创新成长期③核心竞争力获取③内部技术标准开发制定知识型员工资源、市场竞争力(张运生[22])技术标准兼容性(Ollner[21])知识竞争成熟期④组织绩效提升④外部技术标准化推广扩散技术标准性能、技术支持、技术宣传扩散等力量 (Carrilloher-mosilla[23])知识扩散

3.2 关系模型构建

企业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既是协同互动的周期循环过程,也是密切相关的系统过程。知识管理强调知识活动过程,是技术标准化的风向标;技术标准化重视结果,对知识管理绩效起反馈作用。

技术标准化周期过程的不同阶段与不同知识管理活动相匹配以实现动态平衡,最终目标是为了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组织整体绩效。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的技术标准化知识管理模型是一个技术标准化过程通用分析框架,可用于认识和理解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活动的基本问题,如图4所示。

(1)开发期——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作为技术标准化活动进程的起点,决定了企业整个技术标准生命周期的发展态势,是技术标准化过程推进的原动力。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越强,知识创新成本越低,知识创新效率越高,就越有利于标准文本转化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企业在先进技术平台设施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标准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支出色的标准化从业人员队伍。同时,调动内外部资源为知识创新服务,开展技术专利研发活动以确定技术标准文本规范。但需要注意的是,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考虑,企业必须基于合作竞争需求作出自主开发或与其它企业合作研发的渠道战略选择,从而确保技术专利具备先进性和适用性、技术标准性能成熟。

图4 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模型

(2)实施期——知识竞争:该阶段作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活动的过渡中介期,关系到企业技术标准能否抢占先发优势,关系到企业能否获得知识核心竞争力。企业知识能力可以直接作用于知识转化为企业的新产品产出过程[24]。企业在技术标准文本规范的基础上,生产出符合标准文本的商用产品并参与市场竞争,从而促进技术标准化快速实施。企业通过对知识资源的有效传递和最大化利用,充分借助知识创新所研发的核心技术专利开展市场竞争,实现知识价值链延伸。这关系到企业能否抓住潜在市场机会,实现技术标准的市场认同,形成技术壁垒,排斥竞争对手,从而形成垄断优势。

(3)推广期——知识扩散:技术标准产品扩散过程同样是突破网络边界的知识扩散过程。从上文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协同关系作用模式可知,技术标准推广和知识扩散是技术标准化生命周期进程的最终目标。正是通过知识创新、竞争和扩散,技术标准化才成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的要素,知识也得以更新和发展。这意味着知识扩散能力越强,就越能够促进企业现存知识与其它资源的整合利用,从而促进技术标准创新。企业基于标准化服务平台,运用多种宣传推广策略,基于市场和用户的双向互动反馈机制形成知识契约,促进技术标准的知识转化和市场需求升级。因此,企业应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采取知识创新激励,保持市场领先优势。标准化商用产品完全退出竞争市场后,基于该生命周期过程的知识创造、吸收和扩散开始下一周期的知识管理循环,为知识创新和技术标准开发奠定基础。

4 华为公司生命周期演化进程

4.1 案例选择

为进一步阐释企业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协同互动过程,本文从技术标准化水平较高的代表性企业中,选取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进行实例验证。近日,华为携其它手机厂商共同建立快应用标准化组织,领衔发布快应用技术标准。2018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华为率先发布首款3GPP技术标准5G商用终端。华为作为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标准领域的世界级领军企业,其核心竞争力提升是依靠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二者间动态平衡推动的。

目前,从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角度,与华为相结合进行案例探讨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华为30年来的 ICT技术演化发展进程,与上文所探讨的协同互动作用路径基本吻合。因此,本文将其作为典型企业并分析其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推广应用价值。

4.2 生命周期演化阶段性分析

基于本文构建的技术标准化进程分析框架,以生命周期演化的3个阶段为研究主线,运用内容分析法,按照时间序列,围绕华为公司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技术标准化事件、知识管理活动作归纳分析。基于华为核心竞争力实现路径探讨,捕捉其中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活动协同互动的作用关系,揭示各阶段内部组成要素的联动机制,为后发企业的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和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4.2.1 开发期(1987-1994年)

(1)模仿创新。20世纪80年代,华为只是一家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销售代理商,在国外垄断核心知识产权的严峻形势下艰难生存。但华为通过将代理利润投向PBX自主研发和技术标准领域,最终研发出掌握核心独创技术的PBX。从C&C08交换机到SDH技术、二代GSM再到现今的5G研发,华为始终秉持“技术拿来主义”,即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吸收模仿,并进行知识创新,进而将其内化为企业自身知识,持续加大创新研发投入以获取新技术标准。

(2)客户至上。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是华为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技术标准开发的支撑动力。目前,华为在服务和市场营销领域配置人员占华为员工总数的33.32%,公司要求工程师必须深入市场一线了解商情,掌握客户使用习惯,基于客户需求持续知识进行创新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

(3)研发投入。华为高度重视知识创新研发投入,每年研发投入占其营收的10%~15%。华为在过去10年间的总研发投入累计已破3 000亿元,仅2017年全球研发投入便达808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19.2%。由于效率提升和规模快速扩张,技术标准开发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研发费用率逐年下降。由此,华为逐渐实现从紧跟国际标准到开发制定技术标准的重要过渡。

以技术标准谋生存,填补国内空白。华为充分正视企业不足,在该阶段通过施行技术模仿吸收战略谋求知识创新,紧跟先进技术标准发展趋势。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重视创新研发投入,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技术标准空白,为技术标准参与国际行业竞争奠定基础,如表2所示。

表2 开发起步阶段

阶段细分代表性事件引用关键词1987年:生产用户交换机(PBX)的销售代理PBX、销售代理开发期知识创新1990年:自主研发PBX技术并加以商用自主研发、PBX技术、商用1992年:研发、推出农村数字解决方案研发、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华为官方网站(http://www.huawei.com)公司年报整理,下同

4.2.2 实施期(1995—2004年)

(1)市场驱动。1997年,华为凭借自主开发制定的技术标准,生产商用GSM移动通信系统设备,打破了欧美对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的绝对垄断,以技术标准为指导,商用产品生产的市场效益初步显现。2001年,华为加入ITU国际标准化组织,发挥自身技术标准资源优势,在技术标准竞争中争夺主导权和话语权。2002年,华为创立15年来首次出现业绩下滑,合同额从上年度的255亿元滑坡至221亿元,利润也由52亿元跌至12亿元。面临增长停滞的困境,华为及时调整战略,由技术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以产品布局带动市场份额增加。

(2)知识积累。当今市场激烈竞争的实质是知识竞争。从员工组成层面看,华为拥有全球最大的研发团队,现有员工数量超过18万人,通过推行薪酬领袖战略促使高素质专业化人才持续为企业服务。从知识产权竞争层面看,2003年,思科指控华为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虽然最终以双方和解收场,但该事件使华为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加速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目前华为专利申请数量维持在每年3 000件左右。

(3)资源整合。华为配置技术标准战略资源的准则是基于内外知识资源整合,在竞争中合作并超越竞争对手。华为已在世界各地设立多个研发中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实力雄厚的大技术公司进行开放式合作,如与英特尔、摩托罗拉、SUN、3COM等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目前,华为拥有15个研发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有效弥补了细分领域研发弱势,获得了竞逐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以技术标准促竞争,进军国际市场。该时期华为实施合作战略,在多方主体的技术互动中完成技术积累,建立技术标准价值链、增强全球竞争力。基于人才队伍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华为技术标准化能力和知识管理水平得以快速提升,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成长阶段

阶段细分代表性事件引用关键词1997年:推出无线GSM方案GSM、方案2000年:印度班加罗尔设立研发中心印度、研发中心实施期知识竞争2001年:加入国际电信联盟(ITU)国际、电信联盟2003年:与3Com达成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以从事企业数据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3Com、合资、数据网络、解决方案2004年:与西门子达成合作,开发TD-SCDMA解决方案西门子、合作、TD-SCDMA、解决方案

4.2.3 推广期(2005年至今)

(1)品牌战略。华为推行国际化、全球化战略,使企业技术标准的影响力得到了最大程度扩散。2005年,华为海外销售额首次超过国内,此后便持续保持年均60%的增长速度。据研究公司IHS Markit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华为是2017年全球移动基础设施市场上唯一实现份额增长的厂商,并已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依托核心技术标准,构建专利防御壁垒,融合技术标准与产品推广,打造“厚积薄发”、“行业领军者”的企业品牌形象。

(2)企业文化。处于更新换代速度快、生命周期短的高新技术行业,支撑华为持续发展的动力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华为文化。30多年来,持续贴近客户需求,与客户进行频繁、细致沟通以获取产品反馈,不断调整、优化产品技术标准;营造互利共赢的文化氛围,与竞争对手、客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3)商业生态。近年来,华为致力于构建平衡的商业生态,抢抓云、视频、物联网时代的战略机遇,依托技术实力率先提出NB-IoT窄带物联网技术,致力于构建全球5G技术标准联盟,参与创新研发的Polar码已成为3GPP的5G eMBB场景技术标准。此外,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动通用模组CCSA行业标准制定,为健康、良性的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奠定基础。至此,以客户为中心、以生态圈共赢为主旨的生态体系确立,华为技术标准化进程已由模仿、跟进演进为领先,在众多领域引导整个ICT行业技术标准制定。

以技术标准求领先,构建产业生态。在“+智能”时代,数字化加速行业发展,华为发展壮大绝非偶然。正是因为华为善于审时度势,在生命发展周期的稳定推广阶段,全方位、系统地整合技术、知识、人才、文化等资源,提升技术标准化能力和知识管理水平服务,开放合作促成企业与竞争对手、客户间的技术互动反馈机制建立,引领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才使自身得以在世界范围内积淀持久而深远的“华为”品牌影响力,如表4所示。

表4 推广领先阶段

阶段细分代表性事件引用关键词2005年:海外首次超越国内的合同销售额;为英国BT21世纪网络提供MSAN设备超越、销售额、MSAN2006年:与摩托罗拉达成合作,成立开发UMTS技术的上海研发中心摩托罗拉、合作、UMTS2008年:移动宽带产品市场份额全球第一;全年1737件PCT专利申请,世界排行第一市场份额、PTC专利申请、第一推广期知识扩散2009年:交付全球首个LTE/EPC商用网络;获得IEEE标准组织年度杰出公司贡献奖首个、LTE/EPC、标准组织2012年:贡献了3GPP LTE核心标准全球通过提案数的20%;发布业界首个400G DWDM光传送系统3GPP LTE、核心标准2013年:欧盟5G项目主推者、英国5G中心发起者;领跑全球LTE商用部署;发布全球首款敏捷交换机S127005G、LTE、S127002015年:全年专利申请总量3898件位居榜首;与欧洲运营商共建全球首张1T OTN网络;发布全球首款小型机昆仑服务器、首个基于SDN架构的敏捷物联解决方案专利申请、1T OTN、昆仑服务器、SDN2016年:主笔9项智慧城市中国国家标准;智能手机份额居全球前三;获得超170个全球云商用化合同;全球部署超60张4.5G网络国家标准、智慧城市、云、4.5G

5 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保障机制

企业技术标准化动态周期过程是在复杂的知识流动过程中实现的,因而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技术标准化角度看,知识流动与企业标准更迭已成为常态,标准化是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支撑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知识管理能力已成为技术标准化的直接目标。

市场环境的动态多变,对知识管理、技术标准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发挥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协同互动效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组织绩效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综上所述,本文从信息沟通渠道、人才队伍、创新激励、知识学习、知识产权保护和反馈机制等6个方面探讨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保障机制,为培育和提升企业知识管理、技术标准化能力,充分发挥知识管理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的支持作用提出建议,如图5所示。

5.1 优化内外信息沟通渠道

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从而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活动服务,以降低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异性。只有具备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避免渠道间信息的延滞和失真,才能及时辨别市场和用户需求,及时获得组织内外部的市场环境信息,进而实现知识的不断整合积累,灵活应对各种市场挑战。因此,企业必须设置专业技术标准化机构,通过建设标准化信息沟通平台,实时掌握市场使用情况和技术标准水平,从而适时更新和改进技术标准知识内容。

5.2 加强标准人才队伍建设

知识与人才资源是市场竞争的关键,竞争驱动的实质是人才驱动。这要求企业将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相结合,使员工对企业内部和外部市场具备很强的适应与应变能力。知识创新作为技术标准开发的知识密集性行为,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专业标准人才培养体系,搭建员工技术标准化培训平台,提高员工标准化知识技能,从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标准化从业人员队伍,提高员工掌控市场格局的能力,从而增强企业知识竞争优势。

5.3 实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通过增强自身知识吸收能力以获取更多的技术标准知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知识流动过程同样是技术标准化的专利创新过程。企业通过实行有效的技术创新内在激励机制,建立适当的技术成果评估制度,提高技术标准化隐性知识共享程度,让员工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工作,能够提升知识利用效率与水平,调动相关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促进知识创新研发成果、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提高企业技术标准市场竞争力。

图5 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保障机制

5.4 建设知识学习组织文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建设学习型组织已成为大势所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技术标准化生命周期不断缩短,企业必须顺势而变。在企业内部培植知识学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建立企业知识库系统并更新完善知识网络,营造有利于知识学习的企业文化氛围。同时,营造创新学习的文化环境,促进企业内外知识流动,使员工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思想和知识,提高企业整体向心力。

5.5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活动是为了与技术标准化形成协同互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促进企业技术标准形成与扩散推广。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关键资源是知识资源,核心竞争力是知识竞争力。目前,国内很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合法知识权益受到侵害。因此,企业必须牢牢掌握技术标准的核心知识产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必要时形成技术壁垒以排斥竞争对手,将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乃至国家标准,掌握技术标准的市场主动权和话语权。

5.6 构建市场用户反馈机制

企业技术标准化进程的信息交流并非单向传递,而是在迎合市场发展主流趋势、用户使用需求的双向互动过程中,达到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过程的动态平衡。技术标准从开发、实施到推广,知识管理从创新、竞争到扩散,二者在整个周期中实现了价值链增值。因此,企业定期开展市场调研,鼓励用户参与技术标准制定,以市场和用户认可度反馈为生产研发导向,影响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感知进而影响消费趋向,以知识创新绩效带动整个企业绩效提升。

6 结语

实现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协同发展,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将技术标准化过程划分为开发期、实施期和推广期3个阶段,提出知识管理金三角模式,并从知识创新、竞争和扩散3个层面对知识管理活动进行研究,揭示知识管理与技术标准化的协同作用关系,即适当的知识管理活动可以提升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成熟的技术标准能够优化企业知识管理流程。

本文旨在构建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华为公司为样本进行案例分析,形成对技术标准化过程的深刻理解,丰富了生命周期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对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作用关系的认识作出了一定理论贡献,并为制定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的保障机制提供策略依据。

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①本研究重在基于理论层面探讨技术标准化与知识管理过程的作用关系,结合案例研究法选取样本企业验证理论推导。未来可借助本文提出的理论模型,从定量分析角度结合企业具体实际开展实证研究,检验并优化本模型的适用性与可靠性;②知识管理内涵丰富多元,未来可结合其它知识管理活动分析与技术标准化间的关系及其具体作用机制,对不同的作用关系下企业如何提升技术标准化能力、赢得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曾萍,蓝海林.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机制和路径[J].中国软科学,2009(5):135-146.

[2] 孙晓康.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 薛捷.开放式创新视角下企业知识能力与知识管理能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9):138-142.

[4] 孙耀吾,贺石中,曾德明.知识产权、基本要素与技术标准化合作[J].中国工业经济,2006(4):81-87.

[5] ZHANG L.How IPR policies of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setting organizations can effectively,address the patent ambush problem[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industrial property and copyright law,2010,41(4):380-410.

[6] EGYEDI T M,KOPPENHOL A.The standards war between ODF and OOXML:does competition between overlapping iso standards lead to innovation[M].Hershey:IGI Global,2010.

[7] EVA SÖDERSTRÖM.Formulating a general standards life cycle[J].Advanced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2004,13(2) :263-275.

[8] 曾德明,邹思明,张运生.网络位置、技术多元化与企业在技术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研究[J].管理学报,2015,12(2):198-206.

[9] 王珊珊,王宏起,邓敬斐.产业联盟技术标准化过程及政府支持策略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30(3):380-386.

[10] OBEIDAT B Y,HASHEM L,ALANSARI I,et al.The effect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uses o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J].Journal of Management & Strategy,2018,7(4):18-29.

[11] CHOI I,JUNG J,SONG M.A framework for the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 Learning,2017,1(4):399-408.

[12] 邱均平,韩雷.近十年来我国知识工程研究进展与趋势[J].情报科学,2016,34(6):3-9.

[13] 孙涛.知识管理:21世纪经营管理的新趋势[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

[14] 路甬祥.创新与未来: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5] TANG D,WU G,SHI J.Behavioral coordination mechanism of inter-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innovation in real estate projects[J].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Mathematics,2016,19(2):395-412.

[16] 韩春花,佟泽华,庞学升,等.基于知识集成的竞争情报分析模型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4,37(1):84-89.

[17] SUN L.Knowledge element-base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nalytics serving for swot situation assessment[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and design[C].Hangzhou,2016.

[18] 蒋军锋,张玉韬,王修来.知识演变视角下技术创新网络研究进展与未来方向 [J] .科研管理,2010,31(3):68-77+133.

[19] YANG G Y,HU Z L,LIU J G.Knowledge diffusion in the collaboration hypernetwork[J].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 Its Applications,2015(19):429-436.

[20] 左美云,许珂,陈禹.企业知识管理的内容框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7(5):69-76.

[21] OLLNER J. The company and standardization[M] .Stockholm:Sweden Standards Institution,1998.

[22] 张运生,倪珊.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竞争力:基于技术标准化过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4):121-125.

[23] CARRILLOHERMOSILLA J.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standardization patterns:an industrial taxonomy[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15,49(1):253-263.

[24] TORRENT-SELLENS J.Knowledge products and network externalities:implications for the business strategy[J].Journal of the Knowledge Economy,2015,6(1):138-156.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Cycle

Jiang Hong,Wu Yuhao,Gao Sipeng

(School of Managemen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Combined with the dynamic cycle process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using the collabora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the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bility and increasing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olden triangle mode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and from the three levels of knowledge innovation,knowledge competition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to reveal the synergis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Besides,we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then tests the theory analysis based on the sample case of evolution of the life cycle in Huawei.The results show that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are mutually interdependent and promoting.At last,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set up,and we propose the strategic suggestion for th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market competition.

Key Words: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Knowledge Management;Life Cycle;Relationship Model; Huawei Company

作者简介姜红(1978-),女,吉林德惠人,博士,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标准化、创新与战略管理;吴玉浩(1994-),男,山东青岛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标准化、知识与战略管理;高思芃(199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技术标准化、创新与管理。本文通讯作者:吴玉浩。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774067);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B71);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70418088FG)

收稿日期2018-04-26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13-0018-10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307    

DOI10.6049/kjjbydc.2018010385

(责任编辑:张 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