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ISD团队敏捷性前因后果实证研究

孙彤彤1,殷 茗2,宫淑燕3

(1.济南大学 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2;2.西北工业大学 软件与微电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2; 3.西北工业大学 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9)

 对分布式软件开发团队敏捷性的关注逐渐从实践界转向理论界,但鲜有文献关注分布式软件开发团队敏捷性获取机制及作用效果。以具有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的项目人员为研究对象,研究沟通有效性和冲突管理对GDISD团队敏捷性的影响,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研究信任在驱动因素与敏捷性关系中所起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沟通有效性和冲突管理是GDISD团队敏捷性的显著影响因素;GDISD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在沟通有效性与GDISD团队敏捷性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冲突管理与GDISD团队敏捷性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GDISD团队敏捷性对开发绩效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沟通有效性;冲突管理;信任;GDISD团队;敏捷性

0 引言

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下,不断变化的业务、技术环境以及客户需求正在促使软件开发团队快速调整资源以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由于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跨时区无缝链接工作模式以及资源配置模式,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GDISD)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组织采用[1]。关于GDISD团队敏捷性的研究,在技术维度上已经从关注同地团队情景下敏捷开发方法[2]的研究发展到分布式情景下敏捷开发方法的应用研究[3];在团队管理层面,从同地团队敏捷性研究[4]延伸到分布式情境下团队敏捷性[1]概念、内涵以及敏捷性评价等方面的探讨。由于GDISD是由多个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团队进行同一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由此带来的跨时区、跨文化、团队沟通不稳定性等问题使得敏捷性获取更加困难。如何获取敏捷性成为一项有意义的议题,但是鲜有文献研究GDISD团队敏捷性的影响因素。因此,为促进分布式团队敏捷性以及信息系统开发绩效提升,对GDISD团队敏捷性前因与后果的研究是一项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1 文献评述

1.1 GDISD团队敏捷性界定

软件开发团队敏捷性研究源于2001年敏捷宣言的提出,从软件实践角度,各种敏捷开发方法XP(eXtreme Programming)、Scrum、FDD(Featrue-Driven Development)在软件实践者的驱动下得到大力发展[5]。Kettunen[6]提出应将敏捷性从敏捷开发方法的层面提升到面向组织的业务概念。Lee[7]将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敏捷性拓展到全球分布式环境下,认为敏捷性是指全球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团队通过集合全球IT资产和专业知识,解决分散地理位置上新兴商业机遇的共同能力。Sarker等[1]对GDISD团队敏捷性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它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包含资源敏捷性、过程敏捷性和联合敏捷性3个维度,体现在分布式团队灵活获取人员与技术的敏捷性、敏捷开发方法、敏锐环境感知能力、敏捷协作过程以及团队参与方之间人际交互的敏捷性。本研究从分布式团队协作角度,将GDISD团队敏捷性定义为:为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分布式开发团队所具有的灵活性、主动性以及社会性。分布式开发团队灵活性是指分布式开发团队间进行资源重构的能力和水平;团队主动性是指各团队积极主动配合其它团队需求,以实现开发过程敏捷性;团队社会性是指在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注重团队间合作关系的维护。

1.2 相关因素与GDISD团队敏捷性

全球软件开发协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软件开发人员间的合作,沟通成为首要关键因素[8]。在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成立初期,团队之间需要具有很好的沟通。大量研究也显示分布式软件开发背景下沟通的重要性,并且是位列第一的问题[9-10]。沟通被视为分布式团队间进行信息交换以促进团队达成共识的过程,信息交换包括信息与知识的共享。团队间的空间距离导致传统沟通途径受到约束,分布式团队间借助异步通信方式(E-mails,博客)或者电视电话会议进行沟通,存在误解、延迟、重复、信任降低、团队合作意识降低等风险,进而产生额外的项目成本。Ehrlich 和 Cataldo[11]对来自两个企业的55个软件开发团队进行数据收集,研究发现,软件开发团队中技术领导的沟通频率较高,在分享更多项目信息时,团队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上升。Highsmith[12]认为,与关注过程相比,看重技能、沟通和团队会使项目更有效和更敏捷地进行,而团队成员间的个人技能、协作、对话和沟通有助于提升团队灵活性与创新力。

在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团队中,团队形成模式决定了团队的异质性特征,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由于态度、价值观和整体绩效观的差异很容易产生冲突,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会因为GDISD团队的空间虚拟性而加剧,进而削弱GDISD开发模式的低成本优势,因此成为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Zhang等[13]通过对软件开发中软件开发人员与测试人员冲突的研究,得出过程、人和沟通是三类主要冲突来源。人际冲突可能破坏软件开发程序,导致资源无效配置,包括时间、成本、设施以及软件开发人员。软件开发人员间的冲突会影响团队士气、氛围等[14]。Jackson等[15]在研究信息共享与软件开发团队绩效关系时,将集体效能和冲突视为中介变量。实证研究显示,团队成员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团队冲突与集体效能影响团队绩效,团队冲突对信息系统开发团队具有正向影响。Al-Sibaie等[15]以国际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实证得出内部冲突与社会性冲突对项目绩效有显著影响。Jiang等[17]认为,在多项目系统开发背景下,综合管理对解决冲突而言是一项有效机制,基于争议冲突理论构建模型,实证得出综合管理能够使冲突得到有效解决,进而实现项目目标。

虽然现有研究已经认识到沟通、沟通有效性、冲突和冲突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①现有文献主要关注沟通、冲突等过程性因素对团队开发绩效的影响,缺乏从效用角度实证研究沟通有效性和冲突管理的作用机制,同时,从沟通有效性和冲突管理两个视角探讨二者对GDISD团队敏捷性影响的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之所以从有效性角度关注GDISD团队敏捷性,主要是因为在团队发展不同时期,团队沟通重点、沟通内容、沟通方式、沟通频率都有所不同[18],对GDISD团队敏捷性的影响效果也不同,从沟通有效性状态变量出发,能更直接揭示其对GDISD团队敏捷性的影响,弱化时间差异带来的不同影响。②沟通有效性和冲突管理对GDISD团队敏捷性作用的发挥可能伴随相应的中介机制。由于GDISD团队地理位置分散,团队沟通主要依靠通信技术(email,电视电话会议等)实现,这种非面对面的沟通方式容易滋生信任危机。分布式团队间的信任程度会影响沟通有效性和冲突管理对敏捷性的作用。目前,研究大多是将信任作为自变量,探讨其对开发绩效的作用,鲜有将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关注其对分布式团队敏捷性的影响。鉴于此,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探讨团队间信任在沟通有效性、冲突管理与GDISD团队敏捷性作用关系中所起的中介效应,对于明确GDISD团队敏捷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为获取GDISD团队敏捷性的提升路径,本文以团队协作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为研究视角,将沟通有效性、冲突管理和团队间信任、GDISD团队敏捷性及开发绩效纳入统一理论框架,实证分析GDISD团队敏捷性的前因和后果,即对GDISD团队敏捷性的获取机制以及GDISD团队敏捷性对开发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2 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2.1 沟通有效性与GDISD团队敏捷性

沟通是一个关键的人际过程,由初始、持续、结束信息交换3个阶段循环组成[19]。在分布式团队情景下,沟通成为分布式团队协作的一个主要挑战,沟通有效性是沟通的结果[20],反映了沟通结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区别于以往强调沟通过程的视角,本文着眼于沟通效果,认为沟通有效性是两个以上团队间交换信息、观念、意见或情感的有效程度。在分布式开发背景下,信息系统开发人员的沟通中断会对项目造成严重破坏,使团队成员很难有效沟通,导致GDISD团队项目交付风险比同地团队明显增大[21]。沟通有效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使分布式团队成员间充分交换信息或知识,使成员在吸收相关信息或知识后对开发过程产生共同价值观,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协调成本,提升分布式团队开发过程的灵活性。信息共享意愿决定了信息共享有效程度[21],分布式团队成员沟通有效性伴随信息共享意愿而产生。团队成员共享信息的意愿越强,说明其在分布式团队协作过程中比较积极主动,双方之间沟通越有效,进而提升分布式团队协作效率。在分布式团队协作过程中,相比沟通较少或沟通效率较低,沟通有效性的提升有利于分布式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和团队凝聚力,促进分布式团队成员社会关系发展。

Sekitoleko等[22]通过半结构访谈方式进行案例研究,揭示软件行业技术依赖性的5个挑战,即规划、任务优先级、知识共享、代码质量和集成,并认为这些挑战会产生多米诺效应,一旦组织遇到其中一个挑战,其它问题也会随之而来,进而影响软件开发过程和质量。为应对这些挑战,在大规模软件开发中应当重视团队间的有效沟通,进而实现大规模软件开发的敏捷性。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团队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需要具有协作敏捷性以实现团队竞争优势,而有效沟通在复杂产品制造过程中有助于提高生产敏捷性[23]。因此,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团队的沟通有效性能够提高GDISD团队协作敏捷性。分布式团队通过提升沟通有效性,增强团队资源获取和重构能力,在资源迅速重构的基础上进行密切协作,随着沟通有效性的提升,分布式团队间建立起良好人际关系[24],使GDISD团队敏捷性得以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沟通有效性对GDISD团队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2 冲突管理与GDISD团队敏捷性

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基于对客体期望结果或处置方式不相容、排斥而引起心理、行为上矛盾对立的过程。有效的冲突管理能提高敏捷软件团队效能[25]。Pazos[26]将冲突管理分为preemptive conflict management 和 reactive conflict management两种类型,以虚拟团队为研究对象,对目标承诺、冲突管理与团队绩效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冲突管理对团队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的结论。Tjosvold提出3种冲突处理风格——合作、竞争和回避,其中,合作型冲突管理是应用最广泛的冲突管理方式。当团队成员面临冲突时,能够感知目标的一致性,冲突双方都希望能够满足对方利益,相信他人目标实现会有助于自身目标实现,这种因团队成员感知目标一致性而引发的积极交互过程便是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当团队以一种建设性方式处理冲突时,会对团队绩效产生积极影响,而竞争型冲突处理方式会降低团队绩效[27]。选择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项目大多具有复杂性,在此情境下选择合作型冲突处理方式能促进成员之间积极交互信息和观点。已有学者通过研究证实,在全球虚拟团队背景下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更有利益于团队绩效提升。在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背景下,当冲突出现时,分布式团队成员间以开放的心态处理问题,能够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团队成员人际关系发展。因此,对冲突采取合作型冲突管理方式,有助于分布式团队之间的积极协作,减少因项目冲突带来的延误,对提高团队协作敏捷性有显著促进作用[28]。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冲突管理对GDISD团队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3 GDISD团队敏捷性对开发绩效的影响

相对于同地情景,GDISD团队成员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跨地区、跨时区、跨文化特点。在协作开发过程中,为响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分布式开发团队在强调资源重构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不同地理位置团队成员间合作关系的维护,并且需要积极响应其它地理位置团队成员需求以实现开发过程的敏捷性。由于软件项目绩效的测度具有复杂性,一些学者将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绩效分为过程绩效和产品绩效[29]。Li和Chang等[30]基于动态能力视角,在信息系统开发团队影响因素、信息系统开发团队灵活性与软件质量关系研究中,从运作的有效性、响应性和灵活性3个层面测度软件质量,通过对119个软件开发团队成员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敏捷性能够显著提升软件质量。Cai等[31]将组织敏捷性视为一种动态能力,通过对131家企业的数据收集,研究结果亦证实敏捷性对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敏捷性具有响应、柔性、能力、迅速、重构和成员适应等特征[32]。Raschke[32]的实证分析也指出,业务过程敏捷性与有效的过程绩效和质量绩效具有正相关关系。GDISD团队敏捷性关注成员间的协作敏捷性,较高的协作敏捷性有利于分布式团队快速适应环境变更,及时响应需求变化,降低人员适应环境的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并且分布式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柔性能够紧跟变化进行开发过程的调整,确保交付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因此,根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3:GDISD团队敏捷性对开发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2.4 信任的中介作用

Richardson等[33]在全球软件开发背景下,研究距离、设施、管理和人性等因素对实施全球软件协作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信任因素在全球软件协作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Child[34]将信任定义为,“一个人(或组织)愿意与另一个人(或组织)相处并相信对方行为将会是有益而不是有害的”。从信任主体视角,现有文献对个体间、个体与组织间、组织间信任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富成果。本文中的信任是分布式团队间的信任,置于组织信任理论中,按照跨边界理论观点,团队间的协作过程均由各团队负责人进行团队间的交互。

信任通常是善意的,倾向于认为对方是可信任的。信任倾向促进信任双方交互信息,有助于培养人际关系。在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背景下,信任是团队之间建立有效、高生产力、可靠协作关系的关键因素[35]。信任促使分布式团队愿意交互和共享信息,降低成本,提升双方合作关系。分布式团队成员间针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保持持续有效的沟通,以及合作型冲突管理,有助于分布式团队成员信任程度提升。研究表明,相互信任和沟通有效性对软件团队开发绩效有积极正向作用,特别是在软件外包情景下[36]。由软件外包方与收包方组成的分布式团队是GDISD团队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且信任在分布式团队协作关系中的重要性已延伸到团队协作敏捷性方面[37]。在分布式情境下,构建分布式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加强团队成员间对彼此的存在感知[38],有利于团队在开发过程中及时获取资源,加速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提升团队间人际关系质量。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4:团队信任在沟通有效性与GDISD团队敏捷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H5:团队信任在冲突管理与GDISD团队敏捷性之间起中介作用。

基于此,构建沟通有效性、冲突管理、信任、GDISD团队敏捷性以及开发绩效关系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概念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样本

数据采集自具有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的相关人员,这些人员存在于不同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团队,具有丰富的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经验,因此可作为GDISD团队敏捷性前因和后果的研究对象。在研究中,限定员工年龄、性别、工作年限、组织层级等因素的意义在于控制相关因素对GDISD团队敏捷性和开发绩效的影响。

研究主要通过与软件公司开发人员的关系网络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1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3.33%。问卷发放与回收从2016年11月份起至2017年4月,样本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特征分布情况

项目选项年龄25及以下26-3031-3536-4041-50性别男女学历大专及以下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年限3年及以下3-5年5-10年10年以上职位高层管理者项目经理技术开发人员技术团队领导其它频数20845620101504019828970535896561011215百分比%10.52644.2129.47410.5265.26378.94721.051043.15846.84236.84227.89530.5264.7373.15829.47453.1586.3167.895

3.2 变量测量

(1)沟通有效性。参考Park等[39]对沟通有效性的测量,结合本文研究背景,编制含有4个测量题项的量表,此量表由具有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经验的项目团队人员进行评价,示例问题如 “团队协作方使我们团队很好地了解了正在发生的事情”、“团队协作方毫不犹豫地提供足够的信息”、“团队协作方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解释相关技术细节”等。项目团队成员基于Likert-5点评分法进行评价(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非常同意,下同)。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818,表明具有较好信度。

(2)协作冲突管理。采用Paul[40]编制的5个测量题项,示例问题如 “我们团队和协作方能提出我们可接受的决策”、“我们团队试图与协作方交换信息一起来解决问题”、“我们团队与协作方一起找到我们期望的问题解决方法”。项目团队成员基于Likert-5点评分法进行评价。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859,表明量表具有较好信度。

(3)信任。借鉴Suh和Kwon[41]关于组织间信任的测量工具,示例题项如“我们的合作方经常给我们提供那些后来被证实是准确的信息”、“我们的合作方经常会遵守我们之间的诺言”、“当合作方作重要决策时,他们关心我们的利益”。项目团队成员基于Likert-5点评分法进行评价,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892,表明信任量表具有较好信度。

(4)GDISD团队敏捷性。参考借鉴宋砚秋和卢梓烨[42]关于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组织敏捷性测量工具,经过量表预测试及信效度检验,得到5个测量题项,具体为 “分布式团队间使用先进的通讯技术进行沟通”、“项目开发过程中分布式团队间交流频繁”、“项目系统集成方对各参与方进行监督和指导作用较大”、“各参与方能够配合系统集成方的进度安排完成项目任务”、“各参与方愿意并能够调整其组织和资源来满足项目需求”。项目团队成员基于Likert-5点评分方式进行评价,该量表信度系数为0.892,表明GDISD团队敏捷性量表具有较好信度。

(5)开发绩效。参考孙彤彤、夏维力、魏星集[5]提出的信息系统开发团队绩效测度研究,示例题项如 “已经实现项目目标”、“按照进度完成”、“按照预算完成”。团队成员基于Likert-5点评分法进行评价。团队绩效测度工具的信度系数为0.857,说明该量表具有较好信度。

4 数据分析与结果

4.1 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总结了变量的平均值、方差以及相关系数,从中可以看到,沟通有效性与GDISD团队敏捷性(r=0.265,p<0 .01)、开发绩效(r=0.203,p<0 .01)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协作冲突管理与GDISD团队敏捷性(r=0.355,p<0 .01)、开发绩效(r=0.278,p<0 .01)也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GDISD团队敏捷性与开发绩效(r=0.658,p<0 .01)也显著正相关。性别(r=-0.025)、组织层级(r=-0.099)与分布式团队间信任没有显著相关性,表明信任在不同性别和组织层级的分布式团队成员之间差异不大。

表2 各主要变量均值方差与相关关系

变量 平均值标准差年龄性别学历年限层级沟通冲突信任敏捷年龄2.5631.0101 性别1.2110.4090.0961学历2.3680.6600.386**0.0641年限2.0320.9310.561**-0.296**-0.174*1层级2.8630.886-0.380**0.357**-0.121-0.264**1沟通有效性3.7470.5830.171*0.025-0.0320.252**-0.1251冲突管理4.0821.0440.149*-0.0250.1350.106-0.0080.0461信任3.7560.6490.338**-0.0250.172*0.301**-0.0990.407**0.332**1敏捷4.0360.5730.192**-0.0810.0840.158*-0.0740.265**0.355**0.578**1绩效3.9860.6310.289**-0.1390.284**0.106-0.1360.203**0.278**0.595**0.658**

注:n=190;**p<0.01,*p<0.05

4.2 假设验证

研究假设主要采用层级回归法进行验证。GDISD团队敏捷性的前因与后果实证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在控制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年龄、性别、学历、工作年限、组织层级后,分布式团队间的沟通有效性(M2,β=0.248,P<0.01)与冲突管理对GDISD团队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M4,β=0.331,P<0.01),并且沟通有效性和冲突管理同时显著正向影响GDISD团队敏捷性(M6,M7),因此假设H1和H2得到支持。

GDISD团队敏捷性对开发绩效的影响如表2所示,相关系数为0.658,并且p<0.01,在回归分析模型中,GDISD团队敏捷性对开发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M10,β=0.621,P<0.01),因此假设H3得到验证。

在中介效应方面,假设H4和H5提出信任在沟通有效性、协作冲突管理与GDISD团队敏捷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为了验证假设,本研究遵循Baron和Kenny(1986)建议的分析步骤,运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假设检验,层级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看到,加入中介变量信任后,沟通有效性对GDISD团队协作敏捷性的影响不显著(M7,β=0.065,P>0.05),而信任对GDISD团队敏捷性的影响显著(M7,β=0.508,P<0.01),说明信任在沟通有效性与GDISD团队协作敏捷性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假设H4得到支持。加入中介变量信任后,协作冲突管理对敏捷性仍然有显著正向影响(M7,β=0.192,P<0.01),但是影响系数降低,信任对GDISD团队敏捷性的影响同时也很显著(M7,β=0.508,P<0.01),表明分布式团队间信任在协作冲突管理与协作敏捷性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假设H5得到支持。

以上分析表明:①沟通有效性、协作冲突管理对GDISD团队敏捷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分布式团队间信任在沟通有效性与GDISD团队敏捷性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而信任在协作冲突管理与GDSID团队敏捷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②GDISD团队敏捷性对开发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表3 假设检验结果

分布式团队间信任M0M01M02M03GDISD团队敏捷性M1M2M3M4M5M6M7开发绩效M8M9控制变量年龄0.1310.1320.1160.1170.1230.1240.0480.1050.0430.1060.0460.2040.127性别0.049-0.0010.0550.005-0.055-0.091-0.090-0.049-0.078-0.083-0.086-0.141-0.107学历0.171*0.173*0.1320.1360.0580.060-0.0390.011-0.0590.014-0.0550.215*0.178工作年资0.279**0.1850.249*0.1580.0890.023-0.0830.052-0.081-0.011-0.091-0.008-0.064组织层级0.0280.0660.0100.0470.0240.0500.0130.001-0.0040.0280.0040.0160.001前因模型自变量沟通有效性0.352**0.346**0.248**0.0460.241**0.065 冲突管理0.272**0.265**0.331**0.186**0.326**0.192**后果模型自变量GDISD团队敏捷性0.621**前因模型中介变量信任0.574**0.534**0.508**R20.1540.2670.2250.3340.0450.1020.3440.1510.3720.2040.3760.1360.504F值6.683**11.119**8.852**13.061**1.7513.463**13.607**5.421**15.4176.664**13.609**5.806**30.968**△R20.1540.1130.0710.1810.0450.0570.2420.1050.3270.1590.1720.1360.368△F6.683**28.333**16.822**24.700**1.75111.527**66.977**22.737**47.376**18.131**49.736**5.806**135.554**

注:n=190;** p<0.01,*p<0.05

5 结论

本研究首先验证了沟通有效性和协作冲突管理是GDISD团队敏捷性的重要因素,并且信任在沟通有效性、协作冲突管理与GDISD团队敏捷性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该研究结果弥补了以往研究多关注沟通和冲突管理行为影响,注重过程层面的后果,忽视可能存在中介机制的不足,进一步丰富了团队理论。本文直接从沟通和冲突管理效果角度展开研究,不仅能直接发现沟通效果和冲突管理效果对GDISD团队敏捷性的影响,而且还能弱化时间变化引起的差异化影响,确保实证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异地分布式开发团队之间不能面对面进行沟通,因此,围绕沟通特点,将沟通有效性、协作冲突管理和信任作为GDISD敏捷性前因研究的理论框架设计比较完备。分布式团队之间的信任度在沟通有效性与GDISD团队敏捷性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说明促进分布式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显著提升分布式团队成员间信任程度,进而促进GDISD团队敏捷性的发挥。分布式团队成员间信任在合作型冲突管理与GDISD团队敏捷性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冲突管理通过两条路径影响GDISD团队敏捷性提升。因此,在冲突处理时除需要采用合作型冲突处理方式之外,还应该采取更多策略促进分布式团队成员之间建立信任,最终提升GDISD团队敏捷性。研究显示,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团队敏捷性能够显著提升信息系统开发绩效,在跨区域信息系统开发背景下,那些注重分布式团队合作敏捷性的团队,往往能够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实现共赢,促进信息系统开发成功,为最大化跨区域合作效能积累宝贵经验。

本研究结果对于信息系统开发也具有实践价值。当今,全球化贸易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在降低时间、资金等成本基础上,为确保目标高效执行,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采用全球信息系统开发组织模式,而分布式团队之间能否有效协作与敏捷协作是许多信息系统开发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团队合作敏捷性较低的分布式团队往往会因无法面对面有效沟通,不能有效应对团队合作冲突,降低了团队信任度,增加了时间成本、资金成本,削弱了异地分布式信息系统开发模式的优势,不利于信息系统开发目标实现。因此,关于GDISD团队敏捷性前因与后果的研究对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由于研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①研究只是从沟通有效性和冲突管理两个方面分析其对GDISD团队敏捷性的影响,但可能存在其它影响因素,既有资源方面的因素,也有认知层面的因素。例如在资源层面,人员灵活性也可能影响协作敏捷性,在认知层面,分布式团队间共享心智模式的发展可能会提升GDISD团队敏捷性。因此,后续研究可以继续探讨GDISD团队敏捷性获取路径;②在GDISD团队敏捷性前因研究中,只是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研究分布式团队间合作信任度所起的中介作用,还应考虑其它权变因素的调节作用,例如团队互依性、任务依存性等因素。后续研究可以探讨团队互依性对沟通有效性、冲突管理作用过程的权变影响。

参考文献:

[1] SARKER S, SARKER S. Exploring agility in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teams: an interpretive study in an offshoring context [J].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009, 20(3): 440-461.

[2] DINGS?YR T, NERUR S, BALIJEPALLY V G, et al. A decade of agile methodologies: towards explaining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J].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12, 85(6): 1213-1221.

[3] PORT D, BUI T. Simulating mixed agile and plan-based requirements prioritization strategies: proof-of-concept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J]. 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 2009, 18(4): 317-331.

[4] CHANG K,et al. External social capital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team flexibility [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11,53(6): 592-600.

[5] 孙彤彤, 夏维力, 魏星集. 共享心智模式、过程敏捷性与团队绩效关系研究——以软件开发团队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4):16-23.

[6] KETTUNEN P. Adopting key lessons from agile manufacturing to agile software product development——a comparative study [J]. Technovation, 2009, 29(6): 408-422.

[7] LEE O K D, BANERJEE P, LIM K H, et al. Aligning IT components to achieve agility in globally distributed system development [J].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2006, 49(10): 48-54.

[8] VERNER J M, BABAR M A, CERPA N, et al. Factors that motivate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ms: a four country empirical study[J].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14(92): 115-127.

[9] SMIRNOVA I, MUNCH J, STUPPERICH M. A canvas for establishing global software development collaborations[C]//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ies[M].Berlin: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 73-93.

[10] ALZOUBI YI, AQ GILL A. Al-ani, empirical studies of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agile development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a systematic review[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6,53(1):22-37.

[11] EHRLICH K, CATALDO M. The communication patterns of technical leaders: impact on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 performance[C].Proceedings of the 17th ACM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 Social Computing,2014: 733-744.

[12] HIGHSMITH J.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ecosystems[M].Addison Wesley, 2002.

[13] ZHANG X, STAFFORD T F, DHALIWAL J S, et al.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developers and testers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4, 51(1): 13-26.

[14] LIU J Y C, CHEN H G, CHEN C C, et al. Relationships among interpersonal conflict, requirements uncertainty, and software project performan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11, 29(5): 547-556.

[15] JACKSON J D, YI M Y, LIU L C.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sharing, collective efficacy and team conflict on system development team performan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Systems Research, 2013, 7(3): 318-337.

[16] ZOUHER AL-SIBAIE E, MOHAMMED ALASHWAL A, ABDUL-RAHMAN H, et al. Deter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flict factors and performance of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projects[J].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Architectural Management, 2014, 21(4): 369-382.

[17] JIANG J J, CHEN V, GOODE S, et al. Conflict resolution satisfaction and is program effectiveness: constructive controversy theory[C].8th Pre-ICIS International Research Workshop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ject Management (IRWITPM 2013),2013: 15.

[18] 陈志红.组织中团队层面沟通的国内外前沿研究评述与展望[J].软科学, 2013, 27(1):80-81+95.

[19] ANATOL K, HAYS E R, JENSON O O, et al. Fundamental concepts in human communication[M]. San Francisco: Canfield Press, 1973.

[20] O'REILLY C A, ROBERTS K H. Job satisfaction among whites and nonwhites: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3, 57(3): 295.

[21] DU T C, LAI V S, CHEUNG W, et al. Willingness to share information in a supply chain: a partnership-data-process perspective[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12, 49(2): 89-98.

[22] SEKITOLEKO N, EVBOTA F, KNAUSS E, et al. Technical dependency challenges in large-scale 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 [M]. Berlin: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 46-61.

[23] GADIENT A J, HINES L E, WELSH J, et al. Agility through information sharing: Results achieved in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C].Advances in Concurrent Engineering,1996: 211-218.

[24] PARK J, LEE J, LEE H, et al.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on service quality, trust and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in IT servic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2, 32(5): 459-468.

[25] CRAWFORD B, SOTO R, DE LA BARRA C L, et al. Agile software teams can use conflict to create a better products[M]. Berlin: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4: 24-29.

[26] PAZOS P.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effectiveness in virtual teams [J]. Team Performance Management, 2012, 18(7/8): 401-417.

[27] 董临萍.知识工作团队中变革型领导与团队冲突管理方式研究[J].管理学报,2013,10(10):1470-1477.

[28] DE O MELO C, S CRUZES D, KON F, et al. Interpretative case studies on agile team productivity and management[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13, 55(2): 412-427.

[29] SHAO B, YIN P Y, CHEN A N K. Organizing knowledge workforce for specified iterative software development tasks [J].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2014(59): 15-27.

[30] LI Y, K CHANG et al.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 flexibility antecedents [J].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10, 83(10): 1726-1734.

[31] CAI Z, HUANG Q, LIU H, et al. Developing organizational agility through IT capability and KM capability: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organizational climate[C].PACIS Proceedings,2013:245.

[32] RASCHKE R L. Process-based view of agility: the value contribution of IT and the effects on process outcom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2010, 11(4): 297-313.

[33] RICHARDSON I, CASEY V, MCCAFFERY F, et al. A process framework for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teams [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12, 54(11): 1175-1191.

[34] CHILD J. Trust-the fundamental bond in global collaboration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2001, 29(4), 274-288.

[35] PIRI A, NIINIMAKI T, LASSENIUS C. Fear and distrust in global software engineering projects [J]. Journal of Software: Evolution and Process, 2012, 24(2): 185-205.

[36] AGERFALK P J, FITZGERALD B, HOLMSTROM OLSSON H, et al. A framework for considering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n distribu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C].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Distribu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2005, 47-61.

[37] MOE N B, DINGSOYR T, DYBA T. A teamwork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an agile team:a case study of a scrum project [J]. Information and Software Technology, 2010, 52(5): 480-491.

[38] BABAR M A, NIAZI M. Implementing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initiatives: an analysis of vietnamese practitioners' views[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8: 67-76.

[39] PARK J, LEE J, LEE H, et al.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on service quality, trust and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in IT servic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2, 32(5): 459-468.

[40] PAUL S, SEETHARAMAN P, SAMARAH I, et al. Impact of heterogeneity and collaborative conflict management styl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ynchronous global virtual teams [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4, 41(3): 303-321.

[41] SUH T, KWON I W G. Matter over mind: when specific asset investment affects calculative trust in supply chain partnership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6, 35(2): 191-201.

[42] 宋砚秋,卢梓烨.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组织敏捷性作用机制研究[J].管理评论, 2013,25(9):29-39.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GDISD Team Agility

Sun Tongtong1,Yin Min2,Gong Shuyan3

(1.Business School of Jinan University, Jinan 250002,China;2.School of Software and Microelectronics,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China;3.School of Humanities, Economics and Law,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129,China)

AbstractThe attention on the distributed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 agility is shifting from the practice field to the theory, how to get GDISD team Agility is the inevitable question, but little literature dedicated to explore the access mechanism of agility and its' effect on performance. Taking the project team members who have the experience in geographically distributed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ment projects as the object,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on GDISD team agility and based on social exchange theory, study the intermediary role of trust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rivers and ag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are the significant factors of GDISD team agility; Trust among team members will play a full media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and team agility GDISD, and play a part mediation between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team agility GDISD; GDISD team agilit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performance.

Key Words:Communication Effectiveness; Conflict Management; Trust; GDISD Team; Agility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13-0137-08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C936    

DOI10.6049/kjjbydc.2017080682

作者简介孙彤彤(1985-), 女,山东临沂人,博士,济南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敏捷项目管理、信任管理; 殷茗(1978-),女,江苏无锡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敏捷项目管理,信任管理、软件工程; 宫淑燕(1977-),女,山东济宁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团队认同、信任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12011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6YJA630068,14YJC630039);航空科学基金项目(2016ZG53071);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17DGLJ18);济南大学社会科学类校级项目(17YB05);济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160100163);西北工业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G2017KY010)

收稿日期2017-11-13

(责任编辑:胡俊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