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质化竞争下集群企业旧标准锁定与新标准采纳研究

荣 帅1,李庆满2,杨皎平2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葫芦岛 125105;2 渤海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从企业标准到产业集群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推广和扩散的关键一步,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对集群企业的新技术标准采纳有何影响十分值得研究。在考虑旧技术标准网络外部性、新技术标准优越性、新标准许可费、集群企业兼容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集群内同质化竞争对企业采纳新技术标准意愿的影响。通过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发现:在不同情景下,集群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对新技术标准采纳存在截然相反的影响,但总体来说集群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降低了新技术标准采纳意愿;除此之外,集群企业间竞争还作为调节变量,调节了旧技术标准网络外部性、新技术标准优越性、新技术标准许可费与新技术标准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技术标准;产业集群;同质化竞争;技术采纳意愿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技术标准竞争已经成为企业、地区和国家间的高级竞争形态。我国很多产业在技术标准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技术路径依赖甚至技术锁定[1]。除产业内企业创新积极性不高、创新投入不足导致技术标准开发缓慢外,还因其满足于现有技术成果,对新技术标准的接受程度低,使得新技术标准推广和扩散困难。因此,如何引导和激励企业通过采纳新标准推动产业升级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集群经济发展,有关集群创新、集群标准联盟的研究日益得到学者们重视,同时产业集群为技术标准的形成与扩散提供了有效载体和平台[2]。制定企业标准、集群标准、产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路径。因此,如何将企业标准发展成产业集群标准是实现技术标准推广与扩散的第一步。集群环境、集群特性对技术标准推广、企业技术标准采纳有何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于技术标准推广与扩散,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从宏观扩散角度,杨蕙馨[3]认为网络效应通过安装基础相对规模和网络连接效率影响技术标准扩散速度;吴文华[4]认为技术标准本身及技术安装基础是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关键影响因素,而技术标准联盟有助于技术标准推广。微观企业采纳角度,马键[5]认为转移成本和新技术标准对旧技术的兼容程度影响了企业对新标准的采纳;Tsuruhara[6]认为标准制定企业在推广技术标准时,需要考虑标准扩散与专利技术费用的平衡。产业集群企业在采纳、推广新技术标准时,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受到集群环境和特性的影响。但该领域研究刚兴起,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中戴万亮[7]研究了产业集群市场导向文化对技术标准扩散的影响,冯科[1]研究了网络结构嵌入对企业技术标准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的影响。

产业集群拓展了企业边界、改变了企业行为,使得集群中各主体的技术创新行为均会受地理邻近、知识溢出、同质化竞争、网络嵌入等集群特性影响[8]。本研究试图探索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程度与集群企业采纳新技术标准意愿间的关系,考察旧技术的网络外部性和企业兼容策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

1 文献综述

关于竞争与新技术标准采纳、推广和扩散关系的文献很少,因此首先回顾旧技术标准锁定、新技术标准推广相关文献,再梳理与本研究相关的竞争与创新扩散的文献。

技术标准锁定是指某一产业长期采用某一技术作为业界标准而难以被撼动或被替代[9]。1975年David首先在经济学领域提出技术锁定的概念,之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如Willianmson[10]从资产专用性角度研究了沉没成本对技术锁定的影响;Klemperer[11]从交易成本、学习成本等方面讨论了实施新标准的转移成本对旧技术锁定的作用;Farrell等[12]从旧技术标准的用户规模、实施新标准的临界容量等方面探讨了为什么在新旧技术标准转化中存在创新惰性;陶爱萍[9,13]认为,技术标准锁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新旧技术的异质性,并从技术标准拥有者、非技术标准拥有者和用户三方论述了技术标准锁定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指出集群效应是技术标准锁定的原因之一。

技术标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迭代循环甚至无功而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14]。Katz等[15]基于网络效应产品临界容量,讨论了网络外部性对技术标准形成的影响;舒辉[16]研究了技术标准形成机制,包括市场形成机制和行业协会、政府指导形成机制。除此之外,吴文华[17]研究了基于技术标准联盟的标准形成机制,指出技术标准联盟是通信产业技术标准形成与扩散的主流模式;王程韡[18]基于分层演化的观点,讨论了政府在技术标准形成过程中的进入和退出时机。关于新技术标准采纳和旧标准解除锁定,Dolfsma[19]认为锁定更容易在较大的市场规模中解除,提出突破锁定需要扩大市场规模;Pontiggia[20]指出,突破网络外部效应生成的技术锁定的前提是突破网络外部性阈值;Andreozzi[21]认为,优越的新技术标准的阈值更小,更容易取代旧标准;Dunnewijk[22]在研究欧洲移动通信历史时指出,新一代移动通信标准扩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富有吸引力的移动业务;孙耀吾[23]基于日本PDC标准和WCDMA标准更迭,指出用户感受、用户间关于新标准的沟通与理解是影响新标准被采纳和扩散的重要因素。

关于竞争与技术创新扩散的关系,大多数学者认为竞争促进了技术创新扩散。朴文哲[24]认为,产业内竞争程度的提高不仅加速了新技术、新工艺引进,也加快了新技术扩散;孙冰[25]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发现行业内竞争程度对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罗晓光[26]通过对创新扩散网络进行仿真,提出创新扩散网络密度越大,即竞争强度越高,创新扩散规模越大,扩散速度也越快。

综上,现有研究已从多个角度研究了旧标准锁定和新标准形成、扩散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并探讨了竞争与创新扩散的关系,但从产业集群角度研究标准锁定、标准形成的文献很少。那么,在集群环境下,旧技术标准锁定和新技术标准推广有何特殊性?另外,由于技术标准区别于一般技术创新成果,其与产业竞争的关系是否像技术创新扩散与竞争的关系一样?这些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2 数理模型

采用集群内企业间的豪泰林竞争表示集群内企业同质化竞争程度,同时考虑旧技术标准的网络效应、企业采取的兼容策略,建立数理模型以讨论集群企业新技术标准采纳行为。

2.1 问题描述及模型建立

考察产业集群内的两个同类型企业,企业1和企业2,以豪泰林(Hotelling)线段表示两个企业产品的差异。假定消费者均匀分布在[0,1]区间内,分布密度为1,两个企业分布在区间的两端。两个企业进行两阶段博弈:第一阶段,产业集群内部使用的是旧技术标准,两个企业进行豪泰林博弈,最终每个企业获得的市场规模为1/2;第二阶段,产业集群内部产生了新的集群技术标准,集群企业使用新技术标准后,消费者可多获得收益v(v>0),v表示新标准的优越性,令企业1和企业2采纳新技术标准的程度为ri(0<ri<1) 。

假定第一阶段企业i产品的销量对第二阶段消费者的需求具有网络外部性α(α>0)。当企业i在第二阶段完全采纳新技术标准、产品完全更新换代时,旧技术标准的网络外部性消失。当企业i只是部分采纳新技术标准或者采用与旧技术标准兼容的策略时,令兼容程度为xi(0<xi<1)。

在第二阶段,不考虑企业兼容策略时,s处消费者的无差异需求满足下式:

p+ts-[r1v+0.5α(1-r1)]=p+t(1-s)-[r2v+0.5α(1-r2)]

(1)

式(1)中,p为企业i提供的产品价格,假定p为常数。t代表两个企业产品的差异性,表示集群企业的同质化程度,t越小说明同质化程度越大。riv表示当企业i对新技术标准的采纳程度为ri时,消费者购买企业i产品较第一阶段效用的增量;当企业完全采纳新技术标准时,消费者获得额外效用v;当企业不采纳新技术标准时,消费者没有额外效用。0.5α表示企业仍完全采用旧技术标准,提供的产品与第一阶段完全相同时,消费者获得的网络外部性,其中0.5是第一阶段每个企业的消费者群体规模;0.5α(1-ri)代表企业i的新技术标准采纳程度为ri时,消费者获得的网络外部性,显然当企业i完全采纳新技术标准时,不存在外部性。

如果考虑企业i可以采用兼容策略,则第二阶段s处消费者的无差异需求满足下式:

p+ts-[r1v+0.5α(1-r1+r1x1)]=p+t(1-s)-[r2v+0.5α(1-r2+r2x2)]

(2)

式(2)中,0.5α(1-ri+rixi)代表企业采用兼容策略时消费者获得的网络外部性,当兼容程度为xi=1时,消费者获得最大的网络外部性0.5α

不考虑兼容策略时,企业i的利润函数如式(3)所示:

πi=(p-riz)Di

(3)

其中,z为技术标准的单位专利收费,Di为需求规模。考虑兼容策略时,企业i的利润函数如式(4)所示:

πi=(p-riz-ricxi)Di

(4)

其中,c为采用兼容策略时单位产品的成本增量。

2.2 模型分析

2.2.1 不考虑兼容策略

根据式(1)可知,企业i的需求规模为:

(5)

将式(5)中的Di代入式(3),对πi关于ri求导数并令其为零,得到企业1和企业2的均衡条件式为:

(6)

求解式(6)方程组,得到企业i的新技术标准采纳程度ri如式(7)所示:

(7)

计算-2v)可知,当α>2v时,α<2v时,因此,得到如下命题:

H1:当旧标准下产品网络外部性大于某阈值,或者实施新技术标准的优越性小于某阈值时,随着集群企业同质化程度增加,集群企业采纳新技术标准的意愿降低;当旧标准下产品网络外部性小于某阈值,或者新技术标准的优越性大于某阈值时,随着集群企业同质化程度增加,集群企业采纳技术标准的意愿增强。

H1说明,集群企业的同质化竞争程度与集群企业对新标准的态度是相机变化的。另外,说明集群企业采纳新技术标准的意愿随着旧标准下产品网络外部性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新技术标准优越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技术标准许可费的增加而降低。

2.2.2 考虑兼容策略

根据式(2),企业i的需求规模为:

(8)

将式(8)中的Di代入式(4)后,对πi关于rixi求偏导数令其为零,得到企业1和企业2的均衡条件为:

(9)

式(9)中,φ=r1x1-r1-r2x2+r2,φ=r1-r2κ1=r1z-p+cr1x1κ2=r2z-p+cr2x2,求解式(9)所示的方程组得到企业i的新技术标准采纳标准ri和兼容程度xi如式(10)所示:

(10)

为了保证模型有意义,要求满足条件(α-2v)c+αz>0。此时容易计算有如下命题成立:

H2:当集群企业可以选择对产品实施标准兼容策略时,随着集群企业同质化程度的增加,集群企业采纳新技术标准的意愿降低。

同样可知,即当集群企业可以实施标准兼容策略时,同样存在如下规律:集群企业采纳新技术标准的意愿随着旧标准网络外部性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新技术标准优越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技术标准许可费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可以看出因此有如下命题成立:

H3:旧技术标准的网络外部性越弱、新技术标准优越性越大、标准制定企业的标准许可费越低,集群企业对新标准采纳的意愿就会越高;随着集群企业间的竞争程度加剧,这种关系趋势将变弱。

H3说明竞争程度对旧标准网络外部性、新标准优越性、标准许可费对新标准采纳的影响关系有调节作用。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旧标准网络外部性对新标准采纳的负作用减小,标准许可费对新标准采纳的负作用减小,新标准优越性对新标准采纳的正向作用也减小。

比较可知,因此有如下命题成立:

H4:不允许集群企业采用兼容策略时其新技术标准采纳的程度大于允许集群企业采用兼容策略时的新技术标准采纳程度。

H4与预期相反,通常认为:如果允许集群企业采用兼容策略,集群企业会一方面采纳新技术标准,一方面采用旧标准,这样既获得了新技术标准带来的成本优势或需求优势,又充分利用了前期产品的网络外部性。命题结论与预期相反是因为,假定的消费者总规模为常数,集群企业之间围绕消费者需求进行激烈争夺。如果可以使用兼容策略,其采纳新技术标准的同时必然会实施兼容策略,但最终并没有扩大消费者规模,反而增加了企业成本。因此,会降低企业新技术标准采纳意愿。

综上,集群企业同质化竞争与对新标准采纳意愿之间的关系是相机变化的,受到旧标准网络外部性、新标准优越性、集群企业兼容策略等影响。

3 实证分析

3.1 研究设计

由于数理模型中的诸多变量如同质化竞争程度t、旧标准网络外部性α、新技术标准优越性v等均为抽象变量,相关数据获取十分困难,因而采用近似处理办法,在现有调查量表中选择与上述变量含义相关的测项进行间接测量。因此,实证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上述理论分析结果予以佐证。

设置实证分析变量,令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程度为Inco,新技术标准优越性为Exde,旧技术标准网络外部性为Neex,集群企业是否选择了兼容策略为Comp,新标准专利费用为Pafe,集群企业对新技术标准的采纳为Nead

数理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集群企业的同质化竞争与新标准采纳的关系受到旧标准网络外部性、新标准优越性、集群企业兼容策略和标准许可费影响,即该关系是相机变化的、非线性的。鉴于此,建立如下函数关系对数理分析结论进行验证。

Nead01Inco2Exde3Neex4Comp4Pafe

5Inco×Exde6Inco×Neex7Inco×Comp8Inco×Pafe+f(X)+ε (11)

式(11)中,Inco×ExdeInco×NeexInco×CompInco×Pafe4个交叉项用于检验IncoNead的关系是否随着ExdeNeexCompPafe改变而相机变化;当Inco前的总体系数(α15Exde6Neex7Comp8Pafe)随4个变量改变而改变时,可以证实IncoNead的边际影响是非线性的。

模型中X为控制变量,为了检验上述结论,根据旧技术标准的网络外部性、新技术标准优越性将调查数据分为两个样本区间,分别检验全样本和分样本下模型(11)的参数显著性。

在测度集群企业同质化竞争程度时,使用了孙冰[25]、杨皎平[27]的调查量表,从产品或服务同质、价格竞争、营销竞争和同质企业数量4个方面加以测度;在测量新技术标准优越性时,借鉴了Hogman[28]和高俊光[29]的研究成果,从技术优越性、技术成熟度、需求增加(预期)、成本降低(预期)4个方面加以测度;在测量旧技术标准的网络外部性时,借鉴高俊光[30]和陶爱萍[13]的思想,从客户对旧标准下产品的评价、旧标准产品的消费者规模、旧标准与新标准的差异性程度3个方面予以衡量;新标准的专利费用采用实际的费用与企业近3年的平均利润之比来衡量;集群企业的兼容策略和对新标准采纳为二元变量,其中兼容策略的测度根据集群实际情况分别从是否采用了兼容策略,或是否将采用兼容策略予以衡量;对新标准采纳的测度分别从是否采用了新标准,和近期是否将采用新标准予以衡量。

另外将被调查企业自身因素c1、产业因素c2、政府因素c3以及与科研院所的互动因素c4设为控制变量[8]。在实际设计调查问卷时,CompNead为二元选择问题,Pafe为开放式问项,其余变量均采用5分度里克特量表。

3.2 样本与检验

以制造业企业为调查对象,样本来自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两湖经济区和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地域上共计12个省市。问卷发放对象为企业的总经理、技术经理(或技术总监)、销售经理等熟悉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环境的高层管理者,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2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67%,调查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6月[7]

在验证上述函数关系之前,先对问卷获取的数据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由于Comp、Nead、 Pafe为显变量,其问项就是变量本身,因此只对Inco、Exde和Neex进行信效度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3个变量的α系数均大于0.800,说明获取的数据内部一致性较好,即具有良好的信度。本研究在借鉴和整理国内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通过预调查和反复修改,保证了内容效度。表1显示各个潜变量的KMO值大于0.700,且所有变量能解释的方差均大于70%,同时各变量对应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700,即变量具有较好的聚合效度。表2计算了各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其中各个变量的AVE平方根均大于所在行和列的值,即变量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表1信度与效度

潜变量题项数Cronbach's α系数KMO能解释的方差同质竞争Inco40.8540.81176.709网络外部性Neex30.8360.79977.263新标准优越性Exde40.8010.81579.130

从表2可以看出,各变量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不高,同时各变量的VIF值都低于警戒值10,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表2中各潜变量值为对应题项的加权平均值,权重利用了因子载荷系数。

表2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

IncoNeexExdeCompPafeNeadInco0.851Neex0.1060.826Exde0.025-0.223*0.844Comp0.535**0.613**-0.437*1.000Pafe0.0770.130*0.351*0.1011.000Nead-0.582**-0.663***0.540***0.276*-0.781**1.000均值3.8033.6352.9160.4880.1960.431标准差1.0451.2371.0740.5010.0440.496

注:*为p<0.1,**为p<0.05,***为p<0.01,对角线黑体数据为相应变量的AVE平方根

3.3 模型验证

由于式(11)中的被解释变量为二元选择变量,因此回归分析分别采用了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全样本数据回归分析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模型1和模型4只包含控制变量,可以看出4个控制变量中,产业因素和政府因素对集群企业的技术标准采纳意愿具有显著影响,企业因素、企业与科研院所互动对技术标准采纳的影响不显著。模型2和模型4增加了解释变量Inco、Exde、Neex、Comp和Pafe,结果均显示同质化竞争Inco、旧标准网络外部性Neex、技术标准许可费Pafe显著负向影响集群企业对新技术标准的采纳意愿,新标准优越性显著正向影响集群企业的新标准采纳意愿,集群企业兼容策略对技术标准采纳的影响不显著。模型3和模型6考察了同质化竞争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竞争程度正向调节Neex与Nead、Exde与Nead、Pafe与Nead的关系。

表3回归分析模型

解释变量Probit模型模型1模型2模型3Logit模型模型4模型5模型6c10.167-0.095-0.9090.155-0.115-0.817c20.253**0.193*0.144*0.248**0.217*0.123*c30.346*0.323*0.412*0.317*0.520*0.805*c40.3390.3100.2860.4210.3770.291Inco-1.489*-3.555*-5.044*-6.014*Neex-3.572**-3.910**-8.325**-8.326**Exde1.514**1.300*2.839**3.241*Comp0.714-0.9181.443-1.774*Pafe-25.892**-33.582**-45.378**-54.201*Inco*Neex1.195**3.354**Inco*Exde0.925*1.482*Inco*Comp0.4120.887Inco*Pafe10.906*5.397*McFadden R20.3250.7500.8460.3190.7620.819LR114.536231.061256.739101.947234.112257.346

注:*为p<0.1,**为p<0.05

综上,全样本模型验证了如下结果:①总体来说,产业集群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不利于新标准的采纳;②旧标准网络外部性和技术标准许可费对新技术标准采纳具有负向影响,新标准优越性对新标准采纳具有正向影响;③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降低了旧标准网络外部性和技术标准的许可费对新技术标准采纳的负作用。由此,H4被证实,得到与H3相反的结论。

分别根据旧标准网络外部性和新标准优越性强弱,将调查数据分割为两个样本n1、n2。n1=114,对应旧标准网络外部性弱或新标准优越性强的样本;n2=113,对应旧标准网络外部性强或新标准优越性弱的样本;Probit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回归分析模型

解释变量旧标准网络外部性模型7(n1)模型8(n2)新标准优越性模型9(n1)模型10(n2)c10.125*-0.217*0.109-0.196*c20.224*0.115*0.274*0.077*c30.451*0.214*0.260*0.397*c40.517*0.1060.443*0.238Inco1.729**-3.358***1.516**-3.003***Neex-2.358**-4.681**-2.956**-4.049*Exde1.023**1.972**0.878*2.335**Comp0.914-0.211**1.330-1.982*Pafe-18.992**-33.156**-21.027**-29.684**McFadden R20.8150.7940.7870.819LR116.987115.025114.901117.163

从表4可以看出,无论以旧标准网络外部性还是新标准优越性为分类标准,旧标准网络外部性、标准许可费对新标准采纳意愿均具有负向影响,新标准优越性对新标准采纳意愿均具有正向影响。但是,在两种分类方式中,n1样本中集群企业间竞争对新标准采纳具有正向影响,n2样本中集群企业间竞争对新标准采纳具有负向影响。因此,通过分样本模型得到如下结论: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对新技术标准采纳与推广的影响是相机而定的,当旧标准网络外部性较强、新标准优越性较弱时,同质化竞争不利于新标准采纳与推广;当旧标准网络外部性较弱、新标准优越性较强时,同质化竞争会促进新标准的采纳与推广。

4 结语

本文在考察旧标准网络外部性、新标准优越性、新标准许可费及企业兼容策略基础上,探讨了集群企业同质化竞争与新标准采纳意愿的关系,通过数理模型推演与实证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1)不同情景下,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对新技术标准推广具有不同影响。当旧标准网络外部性较强或新技术标准的优越性较弱时,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会阻碍新技术标准推广;当旧标准网络外部性较弱或者新技术标准的优越性较强时,集群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会促进新技术标准推广。

(2)相对而言,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促进新技术标准推广的正向效应弱于其阻碍新技术标准推广时的负效应。因此,整体来看,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与新技术标准推广存在负相关关系。

(3)旧技术标准网络外部性和新技术标准许可费对新技术标准推广具有负向影响,新技术标准优越性对新标准推广具有正向影响。

(4)集群企业间同质化竞争对新技术标准推广同时存在阻碍和推动作用。一方面集群企业间竞争直接降低了企业对新标准的采纳意愿;另一方面,其降低了旧标准网络外部性和新技术标准许可费对新技术标准采纳的负效应,增强了新技术标准优越性对新技术标准采纳的正效应。

本研究创新之处和理论贡献表现在: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产业内竞争加快了技术创新扩散,由于新技术标准采纳与技术创新扩散有相同之处,类推认为产业内竞争也会加快新技术标准扩散。但本研究发现,产业集群企业间的竞争程度与新技术标准扩散存在非线性关系,在不同情景下其效应不同,在同一情景下既具有正效应也具有负效应,总体以负效应为主。

必须加快集群企业采纳新技术标准,使得技术标准走出产业集群,实现技术标准由企业标准向集群标准、产业标准升级。从产业布局看,产业集群发展应防止集群企业过度同质化;从标准制定企业或联盟看,在提高新技术标准优越性的同时,需降低新技术标准许可费,注重长远利益,加快技术标准的初期推广;从地方政府看,为了鼓励企业实施新技术标准,可以对新标准实施企业给予适当补贴,以弥补企业因采纳新标准而导致的旧技术标准网络外部性损失。

参考文献:

[1] 冯科,曾德明.技术标准的路径依赖和路径突破: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的TES作用机制[J].系统工程,2016,34(11): 73-80.

[2] 李庆满, 杨皎平.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技术标准联盟的构建与治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29(23):80-84.

[3] 杨蕙馨, 王硕, 冯文娜.网络效应视角下技术标准的竞争性扩散——来自iOS与Android之争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4(9):135-147.

[4] 吴文华, 张琰飞.技术标准联盟对技术标准确立与扩散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6, 27(4):44-47.

[5] 马键, 林建浩, 王美今.转移成本与产品兼容对网络产业动态演化的影响[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5, 35(11): 2809-2820.

[6] TSURHARA T.The balance between the Diffusion of technical standard and the exercise of patent rights [J].IEICE Technical Report,2006,106(52):13-18.

[7] 戴万亮, 李庆满.产业集群环境下市场导向对技术标准扩散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23):51-56.

[8] 杨皎平.产业集群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理及动态演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9] 陶爱萍, 井姗姗, 宋秋菊.技术标准锁定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5(2):63-70.

[10] WILLIAMSON O.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M].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lishing House, 1999.

[11] KLEMPERER P D.Markets with consumer switching cost[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7, 102(2):375-394.

[12] FARRELL J, SALONER G.Installed base and compatibility: innovation, product preannouncements, and pred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5):940-955.

[13] 陶爱萍, 李丽霞, 洪结银.标准锁定、异质性和创新惰性[J].中国软科学, 2013(12):165-172.

[14] FOMIN V.Theorizing about standardization: integrating fragments of process theory in light of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wars[J].Working Papers on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2003, 3(1):29-60.

[15] KATZ M L, SHAPIRO C.Network externalities, competition and compatibility[C]// 1985:424-40.

[16] 舒辉.基于标准形成机制的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当代财经, 2013(9):72-79.

[17] 吴文华, 曾德明.移动通信产业技术标准形成机制比较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 23(8):33-36.

[19] DOLFSMA W, LEYDESDORFF L.Lock-in and break-out from technological trajectories: modeling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09, 76(7):932-941.

[20] PONTIGGIA A, VIRILI F.Network effects in technology acceptance: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evidenc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2010, 30(1):68-77.

[21] ANDREOZZI L.A note on critical masses, network externalities and convert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4, 22(5):647-653.

[22] DUNNEWIJK T, HULTÉN S.A brief history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Europe[J].Telematics & Informatics, 2007, 24(3):164-179.

[23] 孙耀吾, 赵小慧.技术标准更迭与扩散Notron模型与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2, 33(3):88-92.

[24] 朴文哲.产业内竞争强度对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J].经济纵横, 2005(2):13-14.

[25] 孙冰, 沈瑞, 徐顽强,等.行业竞争强度对创新扩散效率的影响——知识吸收能力的中介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59-65.

[26] 罗晓光, 孙艳凤.创新扩散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5(8):1-6.

[27] 杨皎平, 刘丽颖, 牛似虎.集群企业竞争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理论与实证——基于集群企业同质化程度的视角[J].软科学, 2012, 26(4):23-27.

[28] HOGMAN I A, INICONI I, DINU I.Empirical study regarding the impact 0f IFRS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in Romania: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opinions and solutions[J].Alma Mater University Journal, 2014, 7(2):55-68

[29] 高俊光.面向技术创新的技术标准形成路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2, 24(1):11-17.

[30] 高俊光, 单伟.技术标准形成机理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15):10-14.

StudyonOldStandardLockingandNewStandardAdoptionofClusterEnterprisesunderHomogenizationCompetition

Rong Shuai1,Li Qingman2,Yang Jiaoping2

(1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Huludao 125105,China;2.School of Management,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China)

AbstractFrom enterprise standard to industry cluster standard, it is a key step to realize popularization and diffusion of technology standard, and the influence of homogenization competition among cluster enterprises on the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y standards of cluster enterprises is worth studying.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ffect of the homogenization of competition within the industry cluster of enterprises will adopt new technical standards, technical standards base on old network externalities, the new standard of superiority, new standard licensing fees, enterprise cluster compatible strategies.Research shows that the homogenization competition among cluster enterprises has opposite influence on the adoption of new technology standard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but overall, the homogenization of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clusters reduces the new technology standard adoption.Beyond that, as a moderating variable, the competition among cluster enterprises regul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 technology standards, network externalities, the superiority of new technology standards, the licensing standards of new technology standards and the adoption willingness of new technology standards.

KeyWords:Technical Standard;Industry Cluster;Homogenization Competition;Technology Adoption Intention

DOI10.6049/kjjbydc.2017060207

中图分类号G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11-0096-07

收稿日期2017-09-0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GL179)

作者简介荣帅(1987-),男,辽宁阜新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质量管理;李庆满(1971-),男,辽宁锦州人,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发展与创新管理;杨皎平 (1980-),男,山西临汾人,博士,渤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网络组织创新管理。本文通讯作者:杨皎平。

(责任编辑:林思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