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对竞争优势的影响

肖艳红,卢艳秋,叶英平

(吉林大学 管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

摘 要: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相互影响形成匹配,对企业战略选择而言,匹配模式及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匹配及战略管理理论,构建知识管理战略与能力柔性匹配模式,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探究匹配对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存在两种一致性匹配模式,即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匹配对竞争优势产生积极影响,即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能够增强企业灵活性、提升顾客优势、增强创新优势,而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更有利于提升顾客优势及创新优势。

关键词:知识管理战略;能力柔性;匹配;创新优势;竞争优势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已成为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之一[1]。知识管理研究者认为,企业的正常运营需要企业内部各要素间的匹配,更需要知识管理战略与组织能力相符[2]。由此,学者们展开了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研究。从匹配视角研究组织柔性和知识管理战略的现有研究成果可以分成两类:①研究者们发现组织柔性可以与环境匹配,并实证验证知识管理系统柔性与环境匹配[3];②学者们展开了知识管理匹配研究。董小英等[4]提出知识管理战略应与业务战略相匹配,简传红[5]认为知识管理战略与组织文化匹配。谢洪明也验证了知识管理战略与方法的搭配。可见,能力柔性作为组织柔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就会促进企业竞争优势提升。

虽然现有文献对知识管理战略匹配进行了研究,但还存在一些不足:①已有文献忽略了知识管理战略与能力柔性匹配。能力柔性特质决定了它可以适应组织内外环境变化而建立新的平衡,而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组织各要素的相互配合,柔性与战略能够匹配;②已有文献未能将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结合,未考虑两者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这可能导致战略决策者在忽视能力柔性差异的情境下,选择不恰当的知识管理战略,最终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因此,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模式以及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是知识管理匹配研究领域的热点。

本文将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结合,从匹配视角探究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的关系及其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本文构建高能力柔性、低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匹配架构,探究匹配对竞争优势的影响,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实证验证。目的在于丰富已有能力柔性和知识管理研究理论,探索柔性和知识管理新视角。同时,为战略决策者选择恰当的知识管理战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提供新思路。

1 相关理论及假设

1.1 能力柔性

能力柔性是组织柔性的关键组成部分,体现为企业获取、整合及配置资源的能力。当企业内外部资源及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重新获取、整合资源,适应环境变化,从而达到新的平衡。因此,能力柔性是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一方面,高能力柔性企业能够应对内外部资源及环境变化,实现资源重新配置和整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低能力柔性企业只能疲于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的空间较小,灵活度和适应性不大。因此,为实现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本文根据不同程度的能力柔性,划分为高能力柔性、低能力柔性两类。

1.2 知识管理战略

知识管理战略是组织根据其总体战略制定的、为实现知识管理目标而采取的行动,也是企业利用全部支持资源的总计划。已有文献对知识管理战略维度的划分并不统一。Hansen将知识管理战略分为编码化战略和人际化战略。Zack[6]依据不同的战略态度将知识管理战略划分成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和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其中采用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知识来源广泛,包括企业内部与外部环境。在该战略指导下,企业与外部环境交流频繁,组织受环境影响较大,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需要进行大幅度资源整合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相反,采用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知识来源较单一,组织只能从内部数据库及人际交流中获得知识。在该战略指导下,企业与外部环境的界限清晰,知识管理活动局限于企业内部,外界环境变化对其影响较小,因而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力度也相对较小,很容易达到新的平衡。基于此,本文采用Zack等的维度划分方式,基于战略态度将知识管理战略划分成积极知识管理战略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

1.3 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组织所具备的超过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优势。能力、资源、技术、战略等都会对企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衡量竞争优势的变量较多。Salmador[7]提出绩效和企业市场占有率构成企业竞争绩效,而Weerawardena[8]认为企业绩效与竞争优势不同。Lew[9]证实了企业竞争优势是资源与环境的组合。Vogel[10]用灵活性、顾客、创新等6个因素衡量竞争优势:灵活性是指企业在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时,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并采取有效措施的速度及程度;顾客优势是指企业除了拥有更高的顾客忠诚度外,在产品与服务种类、价格、质量方面的优势也远超其它企业;创新优势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工艺开发、传播等方面优于竞争对手。本文为研究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采用Vogel对竞争优势的划分维度,即灵活性、顾客优势及创新优势。

1.4 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

匹配即契合,是指变量间相称、适应及胜任程度[11]。Javier与Montes认为,匹配是两个变量的目标、需求一致,是彼此间的依赖关系和适应程度。Tallon提出一致性有助于理解匹配,若变量间的一致性较好则表明两者构成匹配。Venkatraman将匹配分成6种类型,即调节、交互(共变)、特征偏离、中介、形态、配对。其中对调节与交互应用方面的研究较多,如邓小朱[12]对交互匹配进行了实证研究。而特征偏离匹配方式是近年来学者研究的焦点,这种匹配模式主要是通过比较最优化程度判断变量间的匹配及适应程度,强调两者间的一致性。如卢艳秋[11]对二维匹配模式进行了研究,分别比较并验证了匹配和不匹配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Porter提出,匹配体现的是变量间相互作用关系。很多学者从匹配视角研究管理领域的问题,如Keats等将组织因素与战略差异匹配,并进行了实证验证。可见,如果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相互影响并呈现一致性则可认为两者间具有匹配性。

根据能力柔性特性,Phillips认为,高能力柔性使企业在应对环境及资源变化时灵活度较大。在高能力柔性下,组织不仅能够对内部变化进行调整,也能够应对组织外部的复杂变化,抵御未知风险,并较快地对获取和创造的内外部知识进行整合,达到新的平衡,实现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目标[13]。因此,较高的能力柔性为积极知识管理战略提供基础和实施保障。同理,Zack提出,实施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不会满足于内部已有知识。这类企业将不断地从外部获取更多新知识[14],并进行知识整合、传播和创造。这些知识管理活动使企业拥有的知识量不断增加,应对变化和抵御未知风险的能力也会相应提升,即提升企业能力柔性。可见,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呈现一致性。此外,Buzacott对组织柔性进行了测评,认为高能力柔性企业如果实施保守知识管理战略,低能力柔性就能够实现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目标,企业的部分能力柔性没得到充分发挥和利用,造成浪费,从而导致效率低下。孟繁强认为根据匹配逻辑,冗余资源是低效的。因此,高能力柔性虽然能够实现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目标,但是能力柔性是低效的,两者没有充分契合,即两者并不匹配。因此,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相互影响,且只存在一致性(如图1所示)匹配模式(高与高),即MatchL1K1

较低的能力柔性使企业灵活度不高,应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较弱[15]。Kylaheiko认为,低能力柔性为相对稳定的企业知识管理活动提供保障,而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则立足于保持企业的稳定性,使企业与外部环境界限分明。同理,实施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知识主要来源于组织内部[6,16],知识获取途径相对较少,知识整合及创造活动较少。Slater与Narver提出,在这种战略指导下,知识管理活动集中在企业内部,组织受柔性影响进行自我调整的灵活度不高。可见,实施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能力柔性相对较低,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相互影响并呈现一致性。Lumpkin则认为,如果低能力柔性企业实施积极知识管理战略,低能力柔性只能实现企业内部知识获取、创造等知识管理战略目标,而外部知识获取等活动需要企业较高的能力柔性,这种要求已经超出了低能力柔性企业的适应程度,导致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目标难以实现。因此,低能力柔性无法促进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目标的实现,两者是不匹配的。可见,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相互影响,且只存在一种一致性匹配模式,即MatchL2K2,如图1所示。

图1 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过程及一致性匹配模式

1.5 研究假设

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间具有一致性的匹配关系,且两者匹配对竞争优势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借鉴Li&Tan[17]、卢艳秋等[11]、魏江[18]的研究成果,构建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假设。

不同匹配模式体现了企业知识来源及知识整合的差异,进而影响企业竞争优势。Keats对组织与战略间的匹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性匹配会提升竞争优势。可见,竞争优势与组织和战略匹配相关。而企业竞争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灵活性、顾客优势及创新优势3个方面。

灵活性是企业为应对情境变化,迅速作出调整和改进的能力[10]。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企业,能够从组织内部与外部迅速获取新知识[19],较高的能力柔性使企业具备对新知识及资源进行整合的能力[20],提高企业应对情境变化的灵活性。因此,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可以使企业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同理,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企业,其知识来源于企业内部,较低的能力柔性能够实现企业内部知识及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将企业调整到新的平衡状态,提升企业应对环境变化的灵活性。因此,两种不同的匹配模式都对企业灵活性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MatchL1K1),提升企业灵活性;

H2: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MatchL2K2),提升企业灵活性。

具备顾客优势的企业在产品价格、质量和服务方面的顾客满意度高于其竞争对手[21]。Christine认为,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企业对外界知识的探索和发掘能力较强,更易获取顾客需求信息。高能力柔性使其能够快速采取措施,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要,创造出优于对手的顾客优势。同理,Hansen提出,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企业,其知识管理活动主要在企业内部,受外界环境变化影响较小,企业相对较稳定,能够为顾客提供长期服务,有利于提高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因此,两种匹配模式都能提升企业顾客优势。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MatchL1K1),提升企业顾客优势;

H4: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MatchL2K2),提升企业顾客优势。

创新优势是指企业在技术、产品、知识等方面高于其竞争者的一种竞争优势。企业能够通过知识获取和利用进行创新,增强组织自身竞争优势[22]。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企业,其搜索能力较强,不断进行前瞻性创新行为[23],因而有利于其开发出新产品、新服务和新技术,最终提高企业创新优势。同理,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企业,其创新活动集中在企业内部,对企业已有知识的整合及利用较频繁,不断进行利用式创新活动[24],从而引发产品、技术、服务方面的创新,提升创新优势。因此,两种匹配模式都对企业创新优势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5: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MatchL1K1),提升企业创新优势;

H6: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MatchL2K2),提升企业创新优势。

由此,构建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对竞争优势影响概念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对竞争优势影响概念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吉林、哈尔滨、辽宁、北京、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南京等省市知识管理战略实施企业。采用问卷调研法获取数据,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392份,有效问卷316份,样本回收率52.7%,如表1所示。

2.2 变量测量

能力柔性测量借鉴Li等[25]的研究量表,以缩短开发时间的能力、未知领域经营能力和变化处理能力3个题项测量。知识管理战略借鉴Hansen等的研究量表,以知识交流密切程度、组织内部知识保护程度等4个题项测量。企业竞争优势测量借鉴Vogel[10]的量表,其中灵活性以及时采取竞争对手应对策略、短时间决策调整等5个题项测量。顾客优势以顾客忠诚度等4个题项测量。创新优势以新技术开发、工作方式创新等4个题项测量。竞争优势共3个维度13个题项,所有题项采用Likert五级量表。

2.3 研究方法及步骤

验证匹配方式多采用回归法[12],该方法往往适用于交互、调节匹配,由于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的匹配呈一致性,本文借鉴Li & Tan[17]、卢艳秋和肖艳红等[11]、贾建锋等[26]的研究方法,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匹配组和不匹配组验证其竞争优势,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①根据知识管理战略态度将样本分成两类,即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和保守知识管理战略;②对两类样本的能力柔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平均值;③根据T检验(匹配)结果,将样本分成匹配组与不匹配组,对竞争优势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检验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以及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不匹配两种情况对灵活性、顾客优势及创新优势的影响。

表1样本描述性统计

变量类别样本量占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2740.2民营企业9931.3企业性质中外合资企业3511.1外商独资企业216.6其它3410.8总计316100.0农业206.3制造业12940.8金融业206.3企业所处行业房地产业257.9信息传输及软件业7222.8交通运输业144.4其它3611.4总计316100.0微型企业227.0小型企业319.8企业规模中型企业8928.2大型企业17455.1总计316100.0

3 数据分析及假设检验

3.1 信度、效度及同源误差检验

对316个样本数据进行信度分析,模型各变量及其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如表2所示,系数最小的为0.809,最大的为0.967,表明各变量的一致性较好,通过了信度检验。模型变量量表均为国内外比较成熟的量表,内容效度较好。利用SPSS进行各变量因子分析,得到KMO检验和巴特利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以及各因子载荷系数,如表3所示。KMO值均大于0.7,巴特利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均为0。对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析出5个因子,解释了总变异量的78.679%,最大解释度为19.889%,表明变量同源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运用AMOS对变量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各项指标的拟合情况较好,变量通过效度检验。

表2信度检验结果

变量Cronbach′sα系数知识管理战略0.967能力柔性0.951灵活性0.924顾客优势0.809创新优势0.843

表3各变量因子载荷

变量题项KMOBartlett显著性概率因子载荷Sa(知识管理战略)Sa10.8530.0000.975Sa20.940Sa30.943Sa40.960Sb10.962Sb(能力柔性)Sb20.7700.0000.956Sb30.946Sca10.863Sca20.878Sca灵活性Sca30.8700.0000.879Sca40.887Sca50.873Scb10.736Scb顾客优势Scb20.7310.0000.824Scb30.828Scb40.805Scc10.842Scc(创新优势)Scc20.7660.848Scc30.856Scc40.760

3.2 假设检验

首先,对样本进行分类。利用SPSS软件对316个样本数据进行知识管理战略平均值聚类(K-),设定聚类数为2,结果显示两类样本量分别为175、141。将高于均值的样本命名为K1积极知识管理战略(175),低于均值的样本命名为K2保守知识管理战略(141)。其次,对能力柔性均值进行统计。利用SPSS软件对总样本进行描述性统计,以能力柔性为变量,结果如表4所示,能力柔性的平均值为2.863 9。最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K1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和K2保守知识管理战略两组样本的能力柔性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显示,两组样本不存在方差不齐的情况(P=0.362>0.05),在能力柔性上具有显著差异(P=0<0.05)。其中K1样本的能力柔性平均值大于总样本平均值(3.457 1>2.863 9),K2样本的能力柔性平均值小于总样本平均值(2.127 7<2.863 9)。总体情况说明大多数企业实现了高能力柔性(L1)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K1)匹配、低能力柔性(L2)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K2)匹配。

为验证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假设,根据上述结果,统计出匹配(MatchL1K1、MatchL2K2)样本量分别为140、119,而不匹配(DismatchL1K1、DismatchL2K2)样本量分别为35、22。按知识管理战略类别对匹配组和不匹配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除了K2保守知识管理战略样本的灵活性在匹配组和不匹配组间的差异不显著以外,其它结果均具有显著性。表5显示K1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样本的灵活性、顾客优势、创新优势的平均值(3.86、3.94、4.31)均高于不匹配样本的平均值(1.62、2.42.2.44)。同理,K2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样本的顾客优势、创新优势的平均值(3.53、3.49)均高于不匹配样本的平均值(2.30、1.61)。因此,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MatchL1K1)对灵活性、顾客优势和创新优势具有积极影响;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MatchL2K2)对顾客优势和创新优势具有积极影响,但对灵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H1、H3、H4、H5、H6得到验证,H2未得到验证。

表4能力柔性T检验

变量样本数N平均值F值Levene显著性T值显著性能力柔性(L)K1积极知识管理战略 1753.45710.8320.36210.5680.000∗K2保守知识管理战略 1412.1277总样本3162.8639

注:*代表P<0.05

表5知识管理战略与能力柔性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T检验

竞争优势测量 K1积极知识管理战略MatchL1K1(N=140)DismatchL1K1(N=35)T值显著性K2保守知识管理战略MatchL2K2(N=119)DismatchL2K2(N=22)T值显著性灵活性 3.39711.994311.7200.000∗2.59662.52730.4810.631顾客优势2.53042.21432.5650.011∗2.51892.04553.2150.002∗创新优势3.50182.221410.1940.000∗3.02311.88648.0300.000∗

注:*代表P<0.05

4 结论及启示

4.1 研究结论

(1)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形成两种匹配模式。①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即MatchL1K1。能力柔性T检验发现,知识管理战略得分高的企业即采取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能力柔性平均值明显高于样本均值,说明高能力柔性只能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其它形式如低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并不匹配。这种匹配模式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采取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其知识来源具有外部性,而较高的能力柔性能够使组织快速适应新知识带来的变化,新变化促进企业能力柔性提升,而能力柔性提升保障了积极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两者相互依存;②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即MatchL2K2。能力柔性T检验发现,知识管理战略得分低的企业即采取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能力柔性平均值明显低于样本均值,说明低能力柔性只能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其它形式如高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并不匹配。这种匹配模式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采取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企业,其知识主要来源于组织内部,较低的能力柔性就能够使组织快速适应企业内部变化,保障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同理,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使企业知识活动在内部进行,整合知识活动不多,企业能力柔性较弱。

该研究结论说明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与不同程度的能力柔性匹配。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相互影响、紧密联系。此结论深化了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内容,丰富了已有研究成果,为企业知识管理战略选择提供了依据,进一步完善了知识管理战略理论。

(2)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实证结果表明,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影响企业竞争优势:①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促进企业灵活性、顾客优势、创新优势提升。检验结果表明,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企业比两者不匹配的企业在灵活性、顾客优势及创新优势方面更有优势。原因可能是两者匹配使组织在知识管理战略和能力柔性方面相互促进,企业能够更迅速适应环境变化,提升灵活性。两者匹配更容易满足顾客需求,提升顾客优势。积极知识管理战略与能力柔性高度契合,有利于新创意的产生,因而提升创新优势;②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促进企业顾客优势、创新优势提升。T检验结果表明,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显著提升顾客优势及创新优势,但对企业灵活性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企业,其资源整合能力较弱,而保守知识管理战略的实施使企业知识整合活动较少,对企业灵活性影响较小。低能力柔性在保守知识管理战略情境下可以通过利用和创造已有知识满足顾客需求,提升顾客优势,同时在企业内部创造新知识,形成创新优势。

两种匹配模式都能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其中MatchL1K1和MatchL2K2两种模式都能提升企业顾客优势与创新优势,而MatchL1K1能够提升企业灵活性。知识管理战略实施使企业不断进行知识管理活动,而能力柔性使组织有能力应对这种变化和调整,从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此结论在理论上证明了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的意义。

4.2 管理启示

本文研究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应如何匹配及不同匹配模式对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研究结论能够应用于管理实践,对企业具有重要价值。

(1)管理者可以根据企业自身能力柔性选择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管理战略。企业采取哪种类型的知识管理战略,不仅要考虑知识管理战略本身的差异,还要结合企业能力柔性。一方面,高能力柔性企业应选择积极知识管理战略:①战略决策者应对组织能力柔性水平进行正确评估,确定能力柔性水平;②管理者对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模式要有清晰的认识;③选择积极知识管理战略与高能力柔性匹配。另一方面,低能力柔性企业应选择保守知识管理战略:①管理者要对能力柔性特征和决定因素进行评价,确定本企业的能力柔性水平;②明确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匹配模式;③管理者根据匹配模式对知识管理战略作出正确选择。

(2)管理者可以将匹配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之一。在高能力柔性企业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知识管理战略提升企业灵活性、顾客优势和创新优势。企业应积极从外部获取知识,重视知识创造和企业内外知识整合,提高适应能力,为顾客创造更多符合需求的产品及服务,不断进行创新。在低能力柔性企业中,管理者可以通过实施保守知识管理战略提升顾客优势和创新价值。在这种战略指导下,企业重视对旧知识的创造和利用,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此外,高能力柔性企业要提高企业灵活性,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知识管理战略实现。而低能力柔性企业想通过开展保守知识管理战略提高企业灵活性则达不到预期,应考虑其它因素。

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①本研究的知识管理战略没有涉及其内涵,后续研究可以从编码化战略和人际化战略内涵方面进行深入探讨;②本文研究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两种匹配模式,对不同规模、类型、行业企业间匹配程度及匹配模式的差别没有进行具体研究,未来可以进行不同企业匹配程度的比较和匹配模式选择研究;③本文研究能力柔性与知识管理战略匹配对企业竞争优势各维度的影响,但并没有比较匹配(高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低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与不匹配(低能力柔性与积极知识管理战略、高能力柔性与保守知识管理战略)对企业竞争优势各维度的差异性影响,未来研究可以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 URBANCOVA H.Competitive advantage achievement through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J].Journal of Competitiveness,2013,5,(1):82-96.

[2] CHEN C J,HUANG J W.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c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9,62(1):104-114 .

[3] FELETTO E,WILSON L K,ROBERTS A S.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n community pharmacy:building the capacity to implement cognitive pharmaceutical services[J].Research in Social & Administrative Pharmacy,2011,7(1):27-38.

[4] 董小英,余艳,张娜.企业竞争战略与知识管理战略动态匹配与共同演化:以李宁公司为例[J].管理学报,2014,11(1):478-487.

[5] 简传红.组织文化、知识管理战略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6] ZACK M,MCKEEN J,SINGH S.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an exploratory analysis[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9,13(6):392-409.

[7] SALMADOR M,FLORIN J.Knowledge cre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urbulent environments:a process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Knowledge Management Research & Practice,2013,11(4):374-388.

[8] WEERAWARDENA J,MAVONDO F T.Capabilities,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1,40(1):1220-1223.

[9] LEW Y K,SINKOVICS P R.Crossing borders and industry sectors:behavioral governance in strategic alliance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J].Long Range Planning,2013,46(1):13-38.

[10] VOGEL M A.Levera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etencies and capabilities for a competitive advantage[D].Maryland:Maryland University College,2005.

[11] 卢艳秋,肖艳红,叶英平.知识导向IT能力、知识管理战略匹配与技术创新绩效[J].经济管理,2017,39(1):69-83.

[12] 邓小朱.科研经费与人员匹配对团队绩效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23):143-146.

[13] DURST S,EDVARDSSON I R.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MEs:a literature review[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2,16(6):879-903.

[14] ANDREEVA T,KIANTO A.Does knowledge management really matter? linking knowledge management practices,competitive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2,16(6):617-636.

[15] DUNFORD R,CUGANESAN S,GRANT D.Flexibility as the rationale for organizational change:a discourse perspectiv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2013,26(1):83-97.

[16] WANG S,RAYMOND A,WANG Z M.Motivating knowledge sharing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a quasi-field experiment[J].Journal of Management,2014,40(4):978-1009.

[17] LI Y,TAN C.Matching business strategy and CIO characteristics:the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13,66(2):248-259.

[18] 魏江,寿柯炎.企业内部知识基与创新网络的架构及作用机制[J].科学学研究,2015,33(11):1727-1739.

[19] LIM B T,LING F Y,IBBS F Y.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n the construction busines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asce,2011,137(3):225-237 .

[20] PHILLIPS P,RIGHT C.E-business′s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9,62(11):1071-1080.

[21] MOUSAVY S K,BAHMAN S,BUJARPOR 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and study of its effect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J].Life Science Journal-Acta Zhengzhou University Oversea Edition,2012,9(4):4167-4173.

[22] REED R,SUSAN S B,JESSUP L.How open innovation affects the drivers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trading the benefits of IP creation and ownership for free invention[J]. Management Decision,2012,50(1):58-73.

[23] FERRERAS-MENDEZ J L,NEWELL S,FEMANDEZ-MESA F.Depth and breadth of external knowledge search and performance:the mediating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15,47(5):86-97.

[24] WU J,WU Z F.Local and international knowledge search and product innovation: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chnology boundary spanning[J].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2014,23(3):542-551.

[25] LI Y,LIU Y,DUAN Y.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strategic flexibilities and indigenous firm innovation in transitional Chi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08,41(4):223-246.

[26] 贾建锋,唐贵瑶,李俊鹏,等.高管胜任特征与战略导向的匹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5(2):120-132.

ResearchonEffectsofMatchingBetweenCapabilityFlexibilityandKnowledgeManagementStrategyonCompetitiveAdvantage

XiaoYanhong, Lu Yanqiu, Ye Yingping

(School of Management,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2,China)

Abstract:Capability flexibil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influence each other and form the matching,the effects of matching pattern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important to choose right strategy.Based on the matching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the paper constructs matching pattern of th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and the capability flexibility,uses the method of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explore the effect of matching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consistent matching patterns between capability flexibility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High capability flexibility and ac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match,low capability flexibility matches with conserva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Matching between them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matching between high capability flexibility and ac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can increase flexibility,improve customer advantages,enhance innovation superiority,and the matching between low capability flexibility and conserva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 can promote customer and innovation advantage.

Key Words:Knowledge Management Strategy;Capability Flexibility; Matching;Innovation Advantage;Competitive Advantage

收稿日期:2017-05-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302038);齐齐哈尔大学青年科研项目(2014W-M28)

作者简介:肖艳红(1979-),女,吉林公主岭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及知识管理;卢艳秋(196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叶英平(1989-),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

DOI:10.6049/kjjbydc.2017030876

中图分类号:F2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8)01-0142-07

(责任编辑:张 悦)